公需科目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答案详解96分
低碳经济培训教程(公需课考试)(答案仅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1)题人们在关注气候变化问题时,实际上更侧重于因()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及其引发的全球暖化。
【2分】A. 市场活动B. 自然因素C. 人类活动D. 生产活动本题答案:ABCD第(2)题受其地理环境条件的制约,气候变化对()的影响远远大于其他世界发达国家。
【2分】A. 美国B. 欧盟C. 德国D. 日本本题答案:ABCD第(3)题“地球一小时”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21:30熄灯一小时,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
【2分】A. 绿色和平组织B. 世界自然基金会C. 乐施会D. 自然之友本题答案:ABD第(4)题中国的()是工业城市低碳转型的研究样本。
【2分】A. 保定B. 上海C. 吉林D. 内蒙古本题答案:ABCD第(5)题()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城市理应在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承担重要责任。
【2分】A. 县市B. 农村C. 城市D. 国家本题答案:ABCD第(6)题英国的《低碳转型发展规划》将全球平均气温的()温升幅度作为目标。
【2分】A. 0.01B. 0.02C. 0.03D. 0.04本题答案:ABD第(7)题德国2004年通过的()规定,保证可再生能源的地位,对可再生能源发电进行补贴,这平衡了可再生能源生产成本高的劣势,使可再生能源得到了快速发展。
【2分】A. 《可再生能源法》B. 《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法》C. 《可再生能源供暖法》D. 《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本题答案:ABCD第(8)题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发表的《2007年国际能源展望》报告预测,2030年世界能源消费将比2004年增加()。
【2分】A. 0.57B. 0.58C. 0.59D. 0.6本题答案:ABCD第(9)题据测定,电器设备在热待机状态下耗电量一般为其开机功率的()左右。
公需课目考试 低碳经济 职业道德与创新能力建设 试题及答案

公需课目考试低碳经济试题及答案1.无论从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考虑,减污与减碳都是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的,所以减污与减碳必须同时进行错误2.低碳经济与减少人类对碳的依赖无关错误3.碳排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的最大问题正确4.碳交易既提供了绿色GDP、生态环境补偿的依据,又提供了进入可操作性的途径正确5.我国确定的2020年前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均减少5%的目标与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其他招标比较,具有更强烈的约束性正确6.发展低碳经济,推广低碳生活,将成为一个城市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选择错误7.目前太阳能发电只占可再生能源的千分之五;居四大可再生能源的末位正确8.《京都议定书》成功之处在于:一是规定“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综合历史和发展水平等因素,发达国家首先承担二氧化碳减排责任,而发展中国家不承担减排责任错误9. 联合履行和“碳减排”贸易只是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渠道,而清洁发展机制(CDM)则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渠道正确10.以风、电、太阳能、核电和新能源汽车等为代表的低碳产业形态,将成为“节能减排”、“优化能源结构”和承担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角色,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正确11.低碳技术是循环经济发展的核心技术,将成为未来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正确12.政策保障是实施低碳系统工程的重要支撑平台,应主要从低碳政策体系、低碳市场体系和低碳考核体系三个方面构建低碳模式政策保障体系正确13.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降低生活垃圾的排放量错误14. 温差能是指海洋表层海水和深层海水之间水温之差的热能正确15.地热能是指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
源于放射性物质的衰变错误16.为了达到清洁新能源的目的,氢的利用将充满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正确17.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经济形态的总称正确18.城市人一年的排碳量可被25颗大树全部吸收。
正确19.中美两国的碳排放量占到世界总排放量的40%以下。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公共课考试的答案3(全文5篇)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公共课考试的答案3(全文5篇)第一篇: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公共课考试的答案3一、多选1.日本在发展低碳经济的推进措施中努力加强国际合作,措施有(abcd)。
(多选)A推出环保合作倡议B开展双边与多边交流、合作C加大环保资金国际救援力度 D以上都对2.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支持系统中的舆论支持主要应从以下方面着手(abcd)。
(多选)A加强学校教育 B开展在职培训 C网络媒体宣传 D组织开展系列公众活动3.低碳经济的现实框架有(abcd)。
(多选)A以低碳技术为主体构筑创新技术体系B以能源问题为突破实现持续发展目标C以节能减排为方式彰显循环经济本质 D以低碳能源为重点推动能源结构调整4.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有(abcd)。
(多选)A厄尔尼诺B干旱C洪涝 D雷暴5.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与国外循环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以及国内理论界讨论的模式相比,具有以下优点(abcd)。
(多选)A更具有科学性B更具有全面性C更具有可操作性D更注重机制的重要作用6.我国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abcd)。
(多选)A大气环境 B水体环境 C固体废物和城市生活垃圾 D城市工业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污染以下属于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的有(ABCD)。
(多选)A 理论障碍 B观念障碍 C管理障碍 D制度障碍8.我国政府提出的循环经济“3+1”模式存在的问题有(ABCD)。
(多选)A偏重生产领域的发展,忽视流通和消费领域的发展 B仅将企业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 C以工业产业为主,忽视了其他产业 D以上都对9.低碳经济的现实框架有(ABCD)。
(多选)A以低碳技术为主体构筑创新技术体系B以能源问题为突破实现持续发展目标C以节能减排为方式彰显循环经济本质 D以低碳能源为重点推动能源结构调整 10.水污染主要来自(abc)。
(多选)A工业废水 B生活污水 C农业废水 D 人畜粪便11.低碳经济是以(abc)为特点的经济形态。
公需科目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考试参考答案之欧阳理创编

用编辑菜单查找功能输入试题关键词找答案《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试卷题及答案单项选择题1. 低碳经济理念是在( B )的背景下产生的。
A. 经济危机B. 气候变化C. 全球合作D. 知识经济2. 人们所谈及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温室气体在很多时候是一种狭义范围上的,主要指的是1997年《京都议定书》所确定的( C )种气体。
A. 4 B. 5 C.6 D. 73. 从1990年启动《公约》谈判到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国际气候谈判在20年间经过了( B )阶段。
A. 两个B. 三个C. 四个D. 五个4. 低碳经济首次出现在官方文件中,是2003年2月24日由( D )发表的《能源白皮书》。
A. 美国B. 中国C. 日本D. 英国5. 发达国家中碳生产力最高的国家是(C )。
A. 美国 B.日本 C. 挪威 D. 英国6. 发达国家中,( D )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呈现强脱钩的特征。
A. 美国B.日本C. 挪威D. 英国7. 研究表明,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之间存在近似( C )的曲线关系。
A. 倒“V”形B. “V”形C. 倒“U”形D. “U”形8.( D )是实现低碳经济的物质基础。
A. 经济发展阶段B. 资源禀赋C. 消费模式D. 技术进步9.( D )推出了一系列实现低碳经济转型的所谓“绿色新政”,推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政策。
A. 老布什政府B. 克林顿政府C. 小布什政府D. 奥巴马政府10. 受到地理环境条件的制约,气候变化对( D )的影响远大于其他发达国家。
A. 美国B. 法国C. 德国D. 日本11. 在使用生物乙醇减排方面( C )走在了世界前列。
A. 印度B. 中国C. 巴西D. 南非12. 2010年“阿尔法文图斯”风能电站的并网发电标志着( D )的海上风电进入大发展时期。
A. 美国B. 英国C. 法国D. 德国13. 碳关税是一种特殊的关税政策,指对高能耗产品的( A )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
公需科目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考试参考答案

公需科目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考试参考答案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用编辑菜单查找功能输入试题关键词找答案《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试卷题及答案单项选择题1. 低碳经济理念是在( B)的背景下产生的。
A. 经济危机B.气候变化C. 全球合作D. 知识经济2. 人们所谈及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温室气体在很多时候是一种狭义范围上的,主要指的是1997年《京都议定书》所确定的( C)种气体。
A. 4B. 5C. 6D. 73. 从1990年启动《公约》谈判到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国际气候谈判在20年间经过了(B)阶段。
A. 两个B.三个C. 四个D. 五个4. 低碳经济首次出现在官方文件中,是2003年2月24日由(D)发表的《能源白皮书》。
A. 美国B. 中国C. 日本D.英国5. 发达国家中碳生产力最高的国家是( C)。
A. 美国B.日本C.挪威D. 英国6. 发达国家中,(D)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呈现强脱钩的特征。
A. 美国B.日本C. 挪威D.英国7. 研究表明,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之间存在近似(C)的曲线关系。
A. 倒“V”形B. “V”形C.倒“U”形D. “U”形8.( D )是实现低碳经济的物质基础。
A. 经济发展阶段B. 资源禀赋C. 消费模式D.技术进步9.(D )推出了一系列实现低碳经济转型的所谓“绿色新政”,推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政策。
A. 老布什政府B. 克林顿政府C. 小布什政府D.奥巴马政府10. 受到地理环境条件的制约,气候变化对(D)的影响远大于其他发达国家。
A. 美国B. 法国C. 德国D.日本11. 在使用生物乙醇减排方面(C)走在了世界前列。
A. 印度B. 中国C.巴西D. 南非12. 2010年“阿尔法文图斯”风能电站的并网发电标志着(D)的海上风电进入大发展时期。
A. 美国B. 英国C. 法国D.德国13. 碳关税是一种特殊的关税政策,指对高能耗产品的(A)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
其他省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 公共课考试题库答案完整版剖析

其他省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考试答案单项选择题1. 低碳经济理念是在( B )的背景下产生的。
A. 经济危机B. 气候变化C. 全球合作D. 知识经济2. 人们所谈及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温室气体在很多时候是一种狭义范围上的,主要指的是1997年《京都议定书》所确定的(C )种气体。
A. 4B. 5C. 6D. 73. 从1990年启动《公约》谈判到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国际气候谈判在20年间经过了(B )阶段。
A. 两个B. 三个C. 四个D. 五个4. 低碳经济首次出现在官方文件中,是2003年2月24日由(D)发表的《能源白皮书》。
A. 美国B. 中国C. 日本D. 英国多项选择题1. 以下气体中属于《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温室气体的是(BDE )。
A. 水汽B. 二氧化碳C. 臭氧D. 甲烷E. 氧化亚氮2.《京都议定书》虽然在1997年就已经面世,但由于(BDE )等国迟迟不愿批准而未能尽早生效。
A. 英国B. 美国C. 日本D. 澳大利亚E. 俄罗斯3. 低碳转型的推力是(ABCDE )。
A. 保障能源安全B. 避免碳锁定效应C. 提升国际竞争力D.实现可持续发展E. 应对金融危机判断题1. 二氧化碳当量是常被用于测量温室气体的单位。
(√)2. 臭氧是温室气体中在大气中存活时间最长、存量最大的气体。
(×)3. 国际气候博弈的本质是生存权之争。
(×)4. 产业革命以前,人类社会的碳排放对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几乎没有任何影响。
(√)第二章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练习题:单项选择题1. 发达国家中碳生产力最高的国家是(C )。
A. 美国B.日本C. 挪威D. 英国2. 发达国家中,(D )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呈现强脱钩的特征。
A. 美国B.日本C. 挪威D. 英国3. 研究表明,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之间存在近似(C)的曲线关系。
A. 倒“V”形B. “V”形C. 倒“U”形D. “U”形4.(D)是实现低碳经济的物质基础。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含答案)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含答案)《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1、低碳经济的理论溯源可推至(B)A、生态经济论B、可持续发展论C、循环经济论D、绿色经济论2、“可持续发展”概念最初起源于(A)A、生态学B、社会学C、经济学D、管理学3、“可持续发展”概念明确定义于(D)A、《环境状况报告》B、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C、《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D、《我们共同的未来》4、“绿色经济”的概念在英国经济学家(A)1989 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皮书》首次提出A、皮尔斯B、帕斯特C、布伦特兰D、格罗斯曼5、根据国家目前实行的“五级能效”标准,(B.)以上属于节能产品。
A. 一级B.二级C. 三级D. 四级6、(D)是最早提出“低碳”概念并积极倡导低碳经济的国家A、美国B、俄罗斯C、德国D、英国7、(B)是《京都议定书》的诞生地A、美国B、日本C、法国D、英国8、(A)是推动生物燃料业发展的先锋,也是当前生物燃料业发展较为成功的范例A、巴西B、日本C、法国D、美国9、欧盟对低碳技术的选择侧重点在(C)A、节能技术B、碳排放降低技术C、清洁能源技术D、碳回收与储藏技术10、北欧各国得天独厚的林木和风能资源,是世界上最早利用(B)的地区。
A. 核能和风能B. 生物质能和风能C. 太阳能和风能D.地热能和风能11、(D)是农业低碳化最简易、最有效的途径A、节水农业B、有机农业C、退耕还林D、植树造林12、(B)是建立低碳化发展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全社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
A、能源低碳化B、工业低碳化C、农业低碳化D、服务低碳化13、我国明确提出“限制过度包装”的法律是(B)。
A.《节约能源法》B.《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C.《循环经济促进法》D.《清洁生产促进法》14、在低碳城市发展中,(C)作为先期设计后期引导的“城市版图”,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A、环境评估B、土地规划C、城市规划D、设施设备规划15、(A)是中国促进低碳转型过程中使用最为频繁的政策手段。
低碳经济公需科目考试及答案

低碳经济公需科目考试及答案第一篇:低碳经济公需科目考试及答案1.(2分)碳关税的征收对象是A.进口食品B.进口农产品C.进口的低能耗产品D.进口的高能耗产品你的答案: ABCD 得分: 2分2.(2分)哥本哈根会议后,国际社会日益达成共识,应对气候变化的主渠道是A.发展循环经济B.发展第三产业C.发展低碳技术D.发展低碳经济你的答案: ABCD 得分: 2分3.(2分)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行为,除了需要法律规范、规划引导外,更多的是需要A.公民素质提升进行引导B.科技发展提升经济发展作为引导C.经济措施进行引导D.提高工业技术作为引导你的答案: ABCD 得分: 2分4.(2分)低碳经济首次出现的官方文件是A.西班牙学者乌恩鲁2000年发表的《能源政策》B.2003年英国发表的《能源白皮书》C.2007年英国出台的《气候变化框架战略》D.2006年英国发表的《斯特恩报告》你的答案: ABCD 得分: 2分5.(2分)从终端用能角度看,能源消费最大的三个部门是A.交通、工业和农业B.交通、农业和建筑C.工业、交通和建筑D.工业、农业和建筑你的答案: ABCD 得分: 2分6.(2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是A.欧盟的《气候与能源综合法令》B.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法》C.英国的《气候变化法》D.美国的《低碳经济法案》你的答案: AB CD 得分: 2分7.(2分)不属于低碳消费观念的是 A.改变奢侈和炫耀型消费方式B.适当增加产品的种类便于选择性消费C.改变过分追求便利的消费方式D.减少碳排放的同时,通过碳补偿为减排出力你的答案: ABCD 得分: 2分8.(2分)采用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制的前提是要完全实现A.可再生能源市场化改革B.可再生能源国家扶持政策C.电力市场化改革胶D.电力国有化改革你的答案: ABCD 得分: 2分9.(2分)低碳的关键影响因素是,即“碳生产力概念”。
A.总体经济产出的化石燃料消耗量B.单位经济产出的生物燃料消耗量C.单位经济产出的化石燃料消耗量D.总体经济产出的生物燃料消耗量你的答案: ABCD 得分: 2分10.(2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对缔约国在减排任务上的规定是A.发展中国家因发展需要可以不承担责任B.共同没有区别C.共同但有区别D.发达国家因为已经实现碳的低排放而不具有责任你的答案: ABC11.(2分)从全球来看,未来碳排放增强主要来自于A.农业发达国家B.发达国家C.工业发达国家D.发展中国家你的答案: ABCD 得分: 2分12.(2分)森林碳汇是指A.森林生态系统汇集大气中的氧气的过程、活动或机制B.森林神态系统增加大气中氧气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C.森林生态系统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D.森林生态系统汇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你的答案: ABCD 得分: 2分13.(2分)是碳金融的原生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需科目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答案96分
1.单选题【本题型共20道题】
1.2006年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A.10%
B.20%
C.30%
D.5%
2.碳关税是一种特殊的关税政策,指对高能耗产品的()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
A.进口
B.出口
C.进出口
D.生产
3.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是()
A.京都会议
B.巴厘岛会议
C.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D.坎昆会议
4.截止2010年上半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降低13%,相当于少排放()吨二氧化碳。
A.7.5亿吨
B.8亿吨
C.8.5亿吨
D.9亿吨
5.城市人一年的碳排量可以被多少棵大树吸收()
A.10棵
B.15棵
C.20棵
D.25棵
6.全世界的不可再生能源资源贮量在()标准煤左右
A.一万亿吨
B.一万一千亿吨
C.一万两千亿吨
D.一万三千亿吨
7.()目前可以满足全球能源需求的7%或全部发电量的17%是一项已具备竞争力的低排放并能
提供大量电力的技术。
A.风能
B.核能
C.热能
D.水能
8.及时关闭电脑和显示器的电源可减少其二氧化碳排放的()
A.三分之一
B.四分之一
C.五分之一
D.六分之一
9.()既是总资源库,又是总废物处理场。
A.太空
B.大海
C.环境
D.森林
10.下列不能被循环再利用的物质或材料是()
A.报纸
B.化肥
C.钢材
D.塑料瓶
11.发达国家中,()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呈现强脱钩的特征。
A.美国
B.日本
C.挪威
D.英国
12.自然存在的主要温室气体包括()
A.二氧化碳、臭氧
B.水蒸气、二氧化碳
C.氧化亚氮、甲烷
D.水蒸气、二氧化碳、臭氧
13.()率先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德国
14.2007年中国()资源总量比常年减少了8.7%
A.煤炭
B.天然气
C.水
D.森林
15.对于大气臭氧层破坏的原因,科学家中间有多种见解。
但是大多数人认为人类过多地使用()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
A.二氧化氮
B.二氧化碳
C.氯氟烃类化学物质
D.化肥农药等物质
16.当全球气温比1750年工业革命之前测定的标准气温高出2摄氏度的时候,将会引起()的灾难一触即发。
A.工业发展
B.生态环境
C.农业发展
D.商业发展
17.()是实现低碳经济的物质基础。
A.经济发展阶段
B.资源禀赋
C.消费模式
D.技术进步
18.未来十年中国公司每年从CDM项目上可以获得的收益接近50亿美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哪些国家()
A.美国
B.日本
C.欧盟
D.发展中国家
19.中国油气资源相对匮乏目前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很低,仅(),利用天然气替代煤炭的潜力相对有限。
A.3.9%
B.9.3%
C.3.7%
D.7.8%
20.火力发电过程中,哪种物质的排放量最大?()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硫酸钾
D.粉煤灰
2.多选题【本题型共20道题】
1.坚持“三高”原则,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三高”是指()。
A.高起点
B.高要求
C.高效益
D.高效率
2.关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论述,错误的是()。
A.环保本身不是一种产业
B.环保本身就是一种产业
C.环保不是鱼和熊掌的关系
D.环保是鱼和熊掌的关系
3.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因素包括()。
A.人
B.政策
C.市场机制
D.自然
4.新兴和可再生能源有()。
A.水电
B.生物质能
C.太阳能
D.风能
5.以下富营养化问题突出的水系有()。
A.长江
B.滇池
C.巢湖
D.太湖
6.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设计原则中,3R原则指()。
A.减量化
B.再利用
C.资源化
D.高效化
7.要人口与环境、资源协调必须采取下列哪些措施()。
A.大力开发人力资源
B.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C.努力减少重大自然灾害
D.预测城市化、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有效途径不断改善环境8.酸雨问题最早出现在()。
A.欧洲
B.北美洲
C.亚洲
D.南极洲
9.以下有关我国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产业结构调整的论述,正确的是()。
A.要加大高碳产业技术攻关力度,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化”
B.要制定和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加快新兴低碳产业的发展
C.要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D.为了保证我国的经济高速增长,低碳产业可拖后发展
10.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策略有()。
A.强调发达国家转移技术
B.强调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权
11.酸雨中绝大部分是()。
A.硫酸
B.硝酸
C.盐酸
D.醋酸
12.低碳城市的建设离不开低碳建筑这个单元,发展低碳建筑要从()等方面入手。
A.设计
B.运行
C.经营
D.管理
13.“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
A.阳光经济
B.风能经济
C.氢能经济
D.生态经济
14.日本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有()。
A.经济增长缓慢与低碳经济投入需求大的矛盾
B.研发主体不同弱化政府主导作用
C.政府减排目标与部分行业利益存在冲突
D.公民低碳经济发展观念不强
15.天气是指短时间(几分钟到几天)发生的气象现象,如()。
A.雷雨
B.冰雹
C.台风
D.寒潮
16.公民参与低碳消费方式需要关注“5A”,包括()。
A.认知性
B.可行性
C.可操作性
D.可承受性
17.一般环境问题的基本特点是()。
A.复杂性
B.广泛性
C.潜在性
D.累积性
18.低碳责任就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
A.技术创新
B.制度创新
C.产业转型
D.新能源
19.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三个主体是()。
A.政府
B.企业
C.公众
D.外资
20.2008年初,世界自然基金会在我国以()两市为试点推出“低碳城市”发展示范项目。
A.北京
B.上海
C.保定
D.西安
3.判断题【本题型共10道题】
1.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新的人类生存与发展哲学,追求的直接目标是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优化,最高目标是人类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和生存年限的尽可能延长。
Y.对
N.错
2.气候是指某一长时期内气象要素和天气过程的平均或统计状况,主要反映的是某一地区冷暖干湿等基本特征。
Y.对
N.错
3.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60和100年左右耗尽。
Y.对
N.错
4.一个社会大众的消费模式会引导市场的价值取向,最终催生一种适应这种消费需求的经济现象。
Y.对
N.错
5.高碳是生态文明的特征,低碳是工业文明的特征。
Y.对
N.错
6.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在于低碳技术创新。
Y.对
N.错
7.光伏产业属高科技型新能源产业,受到企业及各地政府的强力追捧。
Y.对
N.错
8.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突出经济领域中“数量”的变化,更强调和追求经济运行中“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
Y.对
N.错
9.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
26“产品营销模式”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导向。
Y.对
N.错
10.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是指由中央政府主导建立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体制、市场、法律以及政策,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鼓励低碳经济的发展。
Y.对
N.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