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戏曲舞蹈在戏曲表演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舞蹈在戏剧表演工作中的重要性及应用分析

舞蹈在戏剧表演工作中的重要性及应用分析

智库时代·84·智谋方略 舞蹈在戏剧表演工作中的重要性及应用分析方 菁(安徽大学,安徽合肥 230001)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质的提升,因此人们对于精神的追求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戏剧表演中人们开始注重舞蹈元素的应用,因此人们对其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究和讨论。

本文首先介绍了戏剧中的舞蹈特色,阐述了戏剧与舞蹈之间的关系,对于舞蹈在戏剧影视表演中的重要性进行重点分析,最后总结了舞蹈在戏剧表演工作中的实际应用,大大的促进我们对于戏剧中应用舞蹈方面的认识。

关键词:戏剧表演;舞蹈元素;重要性;应用分析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609(2019)07-0084-002在进行戏剧表演时,演员们需要通过对话、肢体表演或者是通过唱歌和舞蹈的形式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将情绪情感充分的传达给观众。

再者说,舞蹈是人类最伟大的艺术门类之一。

人们可以通过舞蹈动作的形式来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情绪。

所以如果能够在戏剧影视表演中能够充分的利用舞蹈的多种元素,这将会有利于真正体现出戏剧影视表演中的人性化,有利于戏剧影视的表演更加的真实,更加的贴近人们的生活。

在戏剧影视表演中应用舞蹈这种元素能够让演员和观众双方的真正感受生活,有利于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有效的提高舞台的感染力和渲染力,因此本文就舞蹈到戏剧表演工作中的重要性及其在工作中的应用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戏剧表演中的舞蹈在戏剧表演中,整个戏剧表演的完成程度主要是演员对于剧本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能够将人物塑造的完美生动,就能够有利的推动剧情的发展,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

在中国戏剧和舞蹈的历史都是源远流长的,自古以来,一些著名的戏剧演员经常会将舞蹈融入到戏剧中,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反映了戏剧的多样性,同时也可以表达了他们所演绎角色的人物特征。

舞蹈是要手、眼、体态和步伐等的协调才能够完成的,它在戏剧表演中所起到的表达作用主要是集中,冥想,夸张和虚拟。

中国传统戏曲中的舞蹈和表演技巧

中国传统戏曲中的舞蹈和表演技巧

中国传统戏曲中的舞蹈和表演技巧中国传统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形式,它融合了唱、做、念、打等多种表演手段。

在戏曲表演中,舞蹈和表演技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能够增强戏曲的观赏性,还能够帮助演员更好地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1.戏曲舞蹈的特点戏曲舞蹈具有明显的舞台表演性和节奏性,它以手势、眼神、步伐等为主要表现手段,通过优美的动作来展现人物的形象和情感。

2.戏曲舞蹈的分类根据表演形式和用途,戏曲舞蹈可以分为开场舞蹈、武打舞蹈、文场舞蹈、尾声舞蹈等。

3.戏曲舞蹈的动作戏曲舞蹈的动作丰富多样,包括基本的步伐、手势、身段等,如迈步、跳跃、旋转、挥手、提袖等。

4.戏曲舞蹈的伴奏戏曲舞蹈通常伴随着音乐和唱腔,演员在表演舞蹈时,需要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来调整动作的快慢和幅度。

二、表演技巧唱腔是戏曲表演的核心,它包括旋律、节奏、音色等方面。

演员在演唱时,需要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准确地表达歌词的意义和情感。

念白是指戏曲演员在表演过程中,用口语表达角色的内心情感和思想。

念白要求演员的字正腔圆、语调丰富、情感真挚。

做功是指演员在表演中的表情、动作、身段等,它是戏曲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

演员在做功时,需要注重内心的体验,将情感外化表现为具体的动作和表情。

打斗是戏曲表演中的一种特殊技巧,它包括拳术、兵器的使用和套路。

打斗要求演员具备一定的武术功底,同时要注意动作的优美和节奏感。

5.人物塑造演员在戏曲表演中,需要通过舞蹈、唱腔、念白、做功等手段,塑造出鲜活、立体的角色形象。

人物塑造要求演员深刻理解角色的性格、命运和情感,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表演中。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戏曲中的舞蹈和表演技巧是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演员需要通过勤学苦练,掌握各种表演手段,才能在舞台上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习题及方法:1.习题:请简述中国传统戏曲舞蹈的特点。

解题方法:回顾课本中关于戏曲舞蹈的介绍,提取关键信息,总结出舞蹈的特点。

答案:中国传统戏曲舞蹈具有明显的舞台表演性和节奏性,以手势、眼神、步伐等为主要表现手段,通过优美的动作展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中的舞蹈表演与美学价值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中的舞蹈表演与美学价值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中的舞蹈表演与美学价值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艺术内涵而受到世人的赞誉。

其中,舞蹈表演在戏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既是戏曲表演的一种形式,也是表达戏剧情节和人物性格的一种手段。

舞蹈表演丰富多样的形态以及其所蕴含的美学价值,使得中国古代戏曲艺术在世界舞台上熠熠生辉。

古代戏曲中的舞蹈表演通常采用书面歌舞表演形式,演员们借助舞蹈动作和婉转的唱腔来传达情感和表达故事情节。

舞蹈在戏曲艺术中不仅仅是为了弥补戏曲表演中缺少直接肢体表达的不足,更是通过舞蹈动作的设计和演绎,凸显角色的特点和情绪。

在舞台布景、服装道具等方面,舞蹈表演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一独特之处使得古代戏曲中的舞蹈表演成为一种视觉上的享受,带给观众无尽的美感。

古代戏曲中的舞蹈表演更是体现了中国古代美学的独特魅力。

在中国传统美学中,舞蹈被认为是一种表现自然之美、人生之美的艺术形式。

舞蹈动态的流畅与静止之美、角色情感的溢出与内敛之美,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中的独特美学韵味。

在舞蹈表演中,演员通过舞蹈动作的设计和演绎,展现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引发观众对人性与情感的共鸣。

这种以人为本的审美观念在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中得到了极致的表达,使得舞蹈表演成为观众与演员之间心灵沟通的媒介。

除了艺术内涵和观赏价值外,古代戏曲中的舞蹈表演还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和历史意义。

舞蹈作为一种传统的表演形式,通过特定动作和舞蹈形态,传达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审美标准。

舞蹈动作中所展示的各种礼仪和仪式,不仅是古代社会生活的写照,更是中国古代文化传承的一部分。

通过舞蹈表演,人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当代社会中,如何将古代戏曲中的舞蹈表演与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传承和发展中国古代戏曲艺术,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激发对舞蹈表演的研究和创新,可以让古代戏曲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为当代观众带来更加丰富多样的艺术享受。

戏曲表演中的“舞蹈”探析

戏曲表演中的“舞蹈”探析

戏曲表演中的“舞蹈”探析概要:戏剧表演是一种结合了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表演艺术,它表现了丰富的故事情节。

而舞蹈是戏曲表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戏剧创作动态美的根本条件和依据,展示了戏中角色的内心活动。

戏曲舞蹈是戏剧表演推向高潮的动力,在戏曲表演中所起的作用相当重要。

武术杂技动作表演也逐渐成为戏曲舞蹈的组成部分,著名演员张德林的刀枪功夫,表演时如流星飞舞,充分地表达了角色的内心情感,用这种特殊的舞蹈语言营造了出迷人的艺术氛围。

然而戏曲舞蹈毕竟不是独立的舞蹈,它只是戏曲的表现工具,戏曲舞蹈的发展最终要依赖于戏曲主体意识的发展和强化。

一、戏曲舞蹈的艺术特征戏曲舞蹈讲究刚柔并济、虚实结合,力求故事的圆润丰满。

戏曲舞蹈动作讲究开合的对立统一,讲究故事的行云流水的流动变化之美,演员在一个小小的舞台上要呈现出驰马千里的场景和走南闯北的阵势,必须要有可分可合的灵活性,逼真地呈现千姿百态的生活细节,流畅、活泼、和谐,带给观众曼妙丰富的审美体验。

戏曲舞蹈中需要动静结合,用表演中的身段的种种优美的静止造型姿态,以便更好的显示人物的内在精神和外在风貌,通过精心提炼的高度集中的戏曲表现形式,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戏曲表演的伴奏以打击乐为主,所以戏曲舞蹈的节奏感既强烈也鲜明,一招一式中都尽显干净利落和分明节奏。

比如人物上场时伴随着热闹的规律性锣鼓点,动作就很自然很流畅地带出了应有的美感。

在戏曲表演中舞蹈具有一定的夸张性,以虚拟的动作来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

具体说来,就是演员在台上的一切如骑马、坐轿,上楼、下楼等虚拟动作都是把生活中这些行为的特点高度提炼,并通过舞蹈手段夸张地展现给观众,使观众明白剧情的发展,并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二、戏曲舞蹈的表演技巧戏曲的舞蹈是视觉艺术,它完美的将歌唱与伴奏结合在一起,有些戏剧看似舞蹈动作不多,但演员举止投足无不表现的优美传神。

戏曲舞蹈表演从头到脚需要身体每个部位的互相配合,协调舞动,淋漓尽致地表现戏曲内容。

浅析戏曲舞蹈动作表演

浅析戏曲舞蹈动作表演

一、前言戏曲与舞蹈在我国渊源流长,在戏曲表演中融合舞蹈具有较强的美感和表现力。

戏曲中的舞蹈动作称戏曲身段,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众体合一、统筹兼顾的表演整体。

戏曲身段动作是戏曲表演艺术中“做”和“打”功的主要形式,是以心、腰、气、神、面部表情、手势、脚步为核心的有限的形体运动。

戏曲舞台上人物的出场、亮相、走步、水袖等接近生活实态的动作,无一不是以夸张美饰的,富有韵律感,圆融在节奏中的舞蹈动作形态来体现。

“未闻其声先赌其形”这个“形”就是人物所展示的身段形体动作。

但是如果不能深入理解各类身段动作的功能及其含义,就有可能出现舞台上“说方比方”,“说圆划圆”这种机械类比的动作弊病。

因此,戏曲舞蹈动作的编排与运用,要从剧情,从人物出发,准确把握各类身段作用的功能和效用,掌握动作的目的性及使用动作的合理性。

二、戏曲舞蹈中的功能动作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浅析一下戏曲舞蹈中的功能动作。

1.表述性动作。

所为表述性动作是指动作表达,叙述了人物的舞台行动。

演示了角色在戏剧情节中的行动过程。

这类动作注重对舞蹈场面的描写,注重对舞蹈情节的组织,注重对舞蹈动作的发挥,具有展示情节和推动情节的功能。

表述性动作所表现的内容很宽泛,涉及面广,它由生活提炼而来,经过艺术加工、夸张、美化,重组成为表现角色生活的舞蹈身段。

因为它是模拟生活,直接反应生活,撷取生活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实态来表现有鲜明实物感的情节动作,观众很容易明了动作所表现的含意。

在戏曲舞台上,可以看到花旦的针织刺绣等生活动作,虚掉了做活的针和线,依靠表演者的手势和肢体动作,通过模拟来还原被虚掉的对象,观众凭借演员的舞蹈身段,加以想象即可感知客观物体的存在。

这类动作要求表演的真实感和动作的准确性,“不实当作实,非真认为真”是表述性动作的虚拟功能。

如豫剧《三岔口》中,通过人物“抹黑儿武打”、“视而不见”的表演,同样展现了黑夜中的店房环境。

戏曲舞台上常看到“以桨示舟”、“以鞭示马”、“以旗示车”的场景,用以表现人物的不同行为,勾画出不同的戏剧情景,而这些都让观众感受到实实在在,栩栩如生。

中国传统戏曲中的舞蹈表演艺术

中国传统戏曲中的舞蹈表演艺术

中国传统戏曲中的舞蹈表演艺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舞蹈表演艺术摘要:中国传统戏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其中舞蹈表演艺术起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主要探讨中国传统戏曲中的舞蹈表演艺术的特点、历史演变和影响以及其在戏曲表演中的作用。

通过对传统舞蹈表演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戏曲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关键词:中国传统戏曲,舞蹈表演艺术,特点,作用,影响一、引言中国传统戏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世界舞台上闪耀。

在传统戏曲中,舞蹈表演艺术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舞蹈的动作、舞姿和舞台的布景等元素来展示戏曲人物的情感、角色关系和故事情节。

本文将从特点、历史演变和影响以及作用等方面来探讨中国传统戏曲中的舞蹈表演艺术。

二、特点中国传统戏曲中的舞蹈表演艺术有其独特的特点。

首先,它注重整体的美感。

在舞蹈表演中,舞者不仅需要具备优美的舞姿和动作,还需要与音乐、道具和舞台背景等元素协调统一,创造出和谐的整体美。

其次,舞蹈表演具有丰富多样的形式。

在传统戏曲中,舞蹈表演可以表现人物的心情变化、身体动作的美感和故事情节的展开等。

不同的戏曲类型有不同的舞蹈形式,如京剧的“行当舞”、豫剧的“梅花舞”、越剧的“扇子舞”等。

再次,舞蹈表演具有强烈的表现力。

在传统戏曲中,舞蹈表演通过舞蹈动作和表情来传达戏剧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历史演变和影响中国传统戏曲中的舞蹈表演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并受到了不同文化的影响。

古代舞蹈艺术主要表现为宫廷舞和民间舞。

宫廷舞在唐代达到了巅峰,形成了独特的规模宏大、动作庄严的风格,如《百无禁忌舞》等。

而民间舞则更加注重自由、活泼和富有节奏感,代表作有《踏鞍舞》、《夕阳歌舞》等。

随着戏曲的发展,舞蹈表演在其中的比重逐渐增加。

隋唐时期,歌舞元素开始渗入戏曲中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明清时期,戏曲中的舞蹈表演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例如,京剧中的行当舞、越剧中的扇子舞等成为了各个戏曲类型的代表。

戏曲表演艺术中舞蹈的形式与美学特征

戏曲表演艺术中舞蹈的形式与美学特征1. 引言1.1 戏曲表演艺术的重要性戏曲表演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戏曲表演艺术在演艺形式上独具魅力,不仅可以通过音乐和舞蹈来表达故事情节,更能通过表演者的表演技巧和情感表达来传递文化价值观念。

戏曲表演艺术承载了我国五千年的文化传统,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戏曲表演艺术不仅能够传承传统文化,弘扬优秀的价值观念,更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娱乐休闲的方式,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得到愉悦和放松。

观赏戏曲表演不仅能够增进人们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更能够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人们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1.2 舞蹈在戏曲表演中的作用舞蹈在戏曲表演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舞蹈是戏曲表演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可以通过身体语言和动作来展现角色的内心世界,增加戏曲表演的戏剧性和视觉效果。

舞蹈在戏曲表演中扮演着连接音乐、戏曲和观众的桥梁,通过优美的舞蹈动作,传达角色的情感和心情,使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舞蹈在戏曲中还具有角色扮演的功能,通过不同的舞蹈形式和动作,可以展现不同角色的特点和身份,增强角色之间的对比和冲突,使整个表演更加生动丰富。

舞蹈在戏曲表演中不仅扮演着美学表现和角色塑造的重要角色,同时也是戏曲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整个表演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和韵味。

2. 正文2.1 戏曲表演中常见的舞蹈形式戏曲表演中常见的舞蹈形式丰富多样,根据不同戏曲剧种和具体剧情的需要,舞蹈形式也有所不同。

在京剧中,常见的舞蹈形式包括旋、宫廷舞、快板舞、花旦与旦角的身段舞等。

这些舞蹈形式既展示了演员的舞蹈功底,又能够丰富戏曲表演的艺术张力。

旋是京剧中常见的舞蹈形式之一,它旋转、飘扬、变幻莫测,能够表现出人物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宫廷舞则展现了皇宫贵族阶层的优雅与华丽,舞蹈动作流畅、大气,体现了宫廷文化的繁荣与兴盛。

快板舞则以舞蹈动作的快速节奏和灵活多变见长,能够展示演员的技艺和身法功夫。

浅谈戏曲表演中的“舞蹈”

机械 、呆板 ,这就是 四肢与腰配合不好 的原 因。 首 先 ,要 重 视 练 好 腰 功 ,腰 上 运 好 劲 ,然 后 再举 手投 足 。 在 舞动 四肢时 ,要 始终保 持腰 中的劲 ,要用腰 劲托着 四肢 的劲 。
在两腿间夹一 把扫地的笤帚 艮 多具有强烈艺术感 染力的艺术形 象在 向观众 呈现高超 精湛技巧 的背后 ,隐藏 了太多令 常人难 以
想象 的艰 辛 。
பைடு நூலகம்
三、戏曲舞蹈 的发展方 向 戏 曲舞蹈 的形成发 展是舞蹈 被戏 曲吸收融合 的过程 ,戏 曲
舞蹈 发展 到现 在 ,既包括 了丰 富的民族文化 内涵 ,又包含 了大 量外 来文化 的借鉴创新 ,形成 了戏 曲舞蹈独特 的优势 。戏 曲舞 蹈保 留了古代 舞蹈的传统 ,戏 曲舞蹈 吸取 了大量 的传统 民间舞 蹈 的养 分 。在前 期表现为 移用歌舞 大曲名 目,将 现成的舞蹈 段 落加工 成生活化 的舞蹈动作 ,如湖南花 灯戏就是 由民间歌舞 花 灯通过 这一改变发 展而成 的。如果说前 期知识表 象上的借鉴 , 那么后期 则表现在 人物思想感 情的各种 动作 ,即人 物的 内心 活 动都体现 出舞蹈 的韵味 ,如戏 曲舞蹈 中的 “ 舞袖 ”多用于表现 女性人物 的情感活 动。武术杂 技动作表演也 逐渐成 为戏 曲舞蹈
蹈 技巧 要做 到 真正 意义 上 的推 陈 出新 ,尽 可能 照顾 到生 活 质 感 。演 员必须深入 生活 ,认 真观察并 细心体验生 活 ,只有对 生 活 的积 累达到一定 的程度才 能把角色塑 造的有血有 肉 。京剧 表 演艺术 家于连泉 ,在 《 借茶 活捉 》剧 中扮 演的 阎惜 姣活捉张 文 远时 ,满 台飞跑 ,快 而不乱 ,既有敏捷度 又有水波感 ,使观众 倾心 陶醉 ,然而有谁 知道他为 了这过硬 的腿 脚功 ,每天走路都

浅谈戏曲舞蹈在戏曲表演中的作用

舞蹈艺术研究 Research on Dance Art235浅谈戏曲舞蹈在戏曲表演中的作用郝艳红(张家港市锡剧艺术中心,江苏 苏州 215600)摘要:当戏曲表演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戏曲舞蹈的舞蹈形式就出现了,它已成为戏曲表演的重要部分显示了戏曲的魅力,并构成了表演的系统和特征。

戏曲舞蹈将舞蹈以及歌唱融合一起表现出强大的艺术表现力。

 它具有体验派与表现派的特征。

它是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瑰宝,在世界戏剧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戏曲舞蹈;戏曲表演;作用前言舞蹈属于人类最初发起的艺术形式之一,人类能够通过舞蹈表达自身的真情实感,舞蹈见证人类社区发展的每一阶段。

中国戏曲的现代化,“人戏”的核心概念及其现代性基本一致,但又各自拥有自我的发展规律。

舞蹈艺术在近代发展十分迅速,清末民初纯舞蹈发展落寞单是戏曲发展很迅猛基于这种背景舞蹈与戏曲能够再次复兴。

中国戏曲艺术在唐朝兴起,宋元朝成熟,与舞蹈几乎同步;从客观因素上讲戏曲艺术的兴起能够抑制舞蹈的发展,但同时给新舞蹈的发展带来了契机;新戏曲是融合唱、独白、武打等综合因素很强的表演形式,成为新舞蹈这种艺术发展的基础,促进新舞蹈艺术从兴起到成熟、从无声无息到显山露水于民族艺术之林。

一、戏曲中蕴涵中国古代舞蹈艺术戏曲艺术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中国古代舞蹈艺术。

中国舞蹈与中国戏曲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牵绊。

所以来讲,一旦谈到舞蹈自然就会联系到戏曲艺术。

传统戏曲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能够科学合理的运用舞蹈之美来展示舞台动作、提示戏剧发展的剧情脉络、渲染戏曲舞台的氛围;戏曲基本是利用舞蹈美在人们心中传播艺术与生活。

戏曲中的舞蹈之美是通过戏剧表演系统众所周知的“做”和“打”两种方法来实现。

戏曲舞台上角色的所有动作都是经过舞蹈的熏陶演变而来。

戏曲舞台上的人物可以说是舞蹈艺术的形象。

二、戏曲舞蹈的发展从清朝末年到1940—1950之间,戏曲舞蹈发展十分迅速。

它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演奏方法和程序,以及完整的训练方法、继承系统;它已成为保留了中国古代传统舞蹈最先进的理论;是连接古代舞蹈向着现代舞蹈转型的桥梁,戏曲舞蹈是“生命化石”,包含了中国古代传统舞蹈的大部分元素。

舞蹈在戏剧表演中的作用

舞蹈在戏剧表演中的作用载歌载舞是中国戏曲的特点,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今,诸多戏曲作品中都保存着极为丰富的中国古代舞蹈艺术元素。

舞蹈,作为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之一,在戏曲表演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戏曲舞蹈表演载歌载舞是中国戏曲的特点,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今,诸多戏曲作品中都保存着极为丰富的中国古代舞蹈艺术元素。

舞蹈,作为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之一,在戏曲表演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笔者对此浅谈如下几点:一、戏曲舞蹈的艺术特征1、戏曲舞蹈圆润流畅,满足了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中对和谐圆融、审美意境的一种不断追求。

曾经担任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的著名艺术家欧阳予倩老师,在分析戏曲舞蹈特点时非常精辟地指出:戏曲舞蹈可以说是“划圆圈的艺术”。

所谓圆,指的是圆润丰满。

戏曲舞蹈动作,讲究刚柔、虚实、开合的对立统一;左右手常分阴阳,而后归为一元;身体的前俯后仰亦为阴阳配合,脚步多为一实一虚。

常常表现为欲左先右,欲扬先抑,欲进先退,欲冲先避的运动规律,使动作看起来浑圆自然,将舞蹈的运动路线如行云流水般隐于它特有的“圆”美韵势中。

而在造型姿态上,双臂上举的造型虎抱拳、双托掌、下垂的提襟、按掌、左右平台的山膀等,也都有着一种如弓似钟的浑圆线条。

在场面调度和队形变化上,梨园艺术家巧妙地施圆于方,设计了圆圈、弧线、二龙吐珠、龙摆尾等极富流动变化之美的曲线,演员借助在绕圆中这种可分可合的灵活性,足不出舞台就可展现驰马千里,行船百里,时而走南闯北,时而发兵塞北,时而布阵江东,将广阔的生活场景,有滋有味,神情逼真地呈现在观众的面前。

种种这些都符合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人体审美观点,它包含着流畅、运动、舒展、活泼、婉转、和谐和完美,给人带来曼妙丰富的审美体验。

2、曲舞蹈节奏鲜明,动静结合。

戏谚说:“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戏曲舞蹈身段中“亮相”的种种造型姿态,就是一种静止的舞蹈,亮相一般是在主要角色上场(有时用于下场时)或一节舞蹈动作完毕后的一个短促的停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戏曲舞蹈在戏曲表演中的作用
作者:闫可
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27期
摘要:戏曲表演是一种将多种表演艺术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它通过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表现丰富的生活内容。

舞蹈作为戏曲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增添表演的灵活性和生动性。

文章以戏曲表演为研究对象,对其中舞蹈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戏曲表演;戏曲舞蹈;艺术价值
一、戏曲表演中舞蹈的重要作用
(一)表现生活
戏剧艺术家欧阳予倩曾经在《一得余抄》一书中写到,舞蹈用特殊的方式将自身艺术特点天衣无缝地融合在戏曲表演中,随着戏曲剧情的发展,人物性格得到充分展现,戏曲为艺术而生,舞蹈为戏曲而生,由此可以看出戏曲舞蹈的重要性。

将舞蹈灵活应用在戏曲表演过程中,能够增加戏曲表演的生动性,实现舞蹈和表演的有机结合。

可以说,戏曲舞蹈是戏曲表演的一种生活化方式。

在戏曲表演中,舞蹈与剧情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两者相伴而生。

演员在舞台上进行戏曲表演时,所有的表现行为都带有舞蹈化和艺术化特征。

戏曲舞蹈贯穿于戏曲表演中,演员的一个表情、一个动作都是舞蹈艺术的形象化表现。

从演员出场,到开始表演,再到最后表演结束,举手投足之间的舞蹈动作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在戏曲表演中人的行为都被舞蹈化。

笔者认为,将戏曲舞蹈和戏曲表演有效结合是表现我国传统艺术的最佳方式,也是中国戏曲舞蹈的基本特征。

舞蹈是戏曲的再现,戏曲是舞蹈的载体,是基于生活的舞蹈化表现。

对戏曲表演来说,唱、念、做、打是其艺术形式的主要体现。

中国戏曲的美是写意的美,戏曲的语言和动作都具有写意性特征,关门、推窗、上马、登舟、上楼等皆有固定的程式。

戏曲舞台是虚的,演员才有可能充分施展身段,从而不受制于实景进行艺术创造。

因此,有人称戏曲是货真价实的演员艺术。

戏曲表演中的虚拟情景,主要通过精选和美化两种方式来表现。

比如,戏曲表演中的开门动作,首先将日常生活中开门的动作进行简化,删去琐碎、细节化的内容,重点选用拔门和开门两个动作。

精选是指根据实际生活适当选取与戏曲表演内容有关的动作,接下来是美化操作,其核心是提炼。

例如,舞蹈演员将开门动作的幅度加大,明确动作目的,从而增强开门这一动作的表演效果。

经过美化、夸张、放大、简化等步骤,体现开门这一虚拟的舞蹈动作。

(二)抒发情感
把剧中人物的内心活动、精神气质和音容笑貌等转化为鲜明的外部形象,是戏曲表演在形象创造上的根本要求。

戏曲表演的重点是抒情,抒情类舞蹈主要通过形体、动作、运动等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戏曲舞蹈吸收了人物动作的精华,在进行叙事的同时,将人物的思想感情以舞蹈形式展现出来,从而使人物内心感情的表现更加生动。

戏曲表演中侧重于情感的抒发,主要通过神情、动作体现。

戏曲表演还十分注重对人物内心感受的表现,举手投足都可以表现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

舞蹈是戏曲表演中展现人物情感的重要方式,这对舞蹈演员的专业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

戏曲舞蹈自身具有一套较为丰富的舞蹈词汇。

例如,当舞蹈演员做出甩头发的动作时,观众会觉得这个人物此刻处于兴奋的状态,其人物魅力从中得到体现。

舞蹈表演中长发甩动的动作,往往会使人产生迷恋和倾慕之情,因此人物会出现兴奋、激动、慌乱的状态,这是对人物心理的一种烘托。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这句话在戏曲舞蹈表演中得到了最好的诠释,舞蹈演员可以通过眼神、道具、头发、手部动作等表现人物的神情意态,在情感的推动下,更加形象地表现人物内心。

(三)创造艺术价值
有学者认为,戏曲表演艺术是一种理智的批判,能够使人产生共鸣,其具有一定的艺术审美价值。

中国的戏曲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美学特征。

文字的说服力有限,文字并不能将戏曲表演的内容充分体现。

利用舞蹈的方式对其进行生动、形象的描述,同时能够赋予戏曲艺术舞蹈的美感。

舞蹈中的动作、造型比文字和歌唱更具有现场感染力,能够使观众在欣赏过程中与戏曲创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深刻理解戏曲舞蹈的内涵,加强对戏曲舞蹈的深层次认知,使戏曲舞蹈更具艺术性。

在戏曲表演中利用舞蹈传情,能够实现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有效凝练,通过吸取杂技、武术等多种戏曲元素,能够有效提升戏曲舞蹈的艺术表现力。

二、戏曲表演中舞蹈的运用原则
(一)具有技巧性特征
戏曲舞蹈主要以打和做等动作为主,舞蹈演员必须熟练掌握戏曲表演技巧,从而更好地体现舞蹈的节奏性和技术性特征。

舞蹈演员要每天坚持练习动作技巧,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练出来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如在戏曲《活捉》的表演中,演员必须做到肩不动、膀不摇,同时保持优美的舞姿,要具备较强的节奏感,动作快而不乱,步伐轻盈稳健,只有这样才能使观众在欣赏时感受戏曲表演的艺术美,产生陶醉、忘我的感觉。

因此,戏曲舞蹈具有技巧性特征,舞蹈演员要坚持练习基本功,以此增强戏曲表演的艺术效果。

(二)利用歌舞演绎故事
在戏曲表演中,要积极利用各种舞蹈元素演繹故事情节。

戏曲表演以唱、念、做、打等多种方式进行,通过戏曲舞蹈可以实现对故事情节的综合性表演,它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作
用。

戏曲舞蹈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需要和表演、演唱结合起来,才能使艺术美得到最佳展现。

从一定程度上说,戏曲舞蹈增加了戏曲表演的生活性,同时强化了艺术美。

结语
综上所述,戏曲舞蹈在戏曲表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舞蹈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将舞蹈融合在戏曲表演过程中,能够实现舞蹈动作和故事情节的有效融合,使内容更具生动性和形象性,让观众看到的不仅是故事,还是情感,让中国戏曲艺术之美得以充分展现。

参考文献:
[1]王好文.浅析戏曲舞蹈在戏曲表演中的应用[J].音乐大观,2015(4)
[2]林芳冠.浅谈戏曲舞蹈在戏曲表演中的作用[J].戏剧之家,2016(23)
[3]吴海燕.当戏曲与舞蹈相遇——浅谈戏曲与舞蹈的结合运用[J].戏剧之家,2014(2)
[4]闫可欣.浅析戏曲舞蹈在中国古典舞中的运用[J].黄河之声,2015(21)
[5]何梦颖.论戏曲元素在中国古典舞中的运用[J].青春岁月,2015(10)
[6]刘青弋.关于中国古典舞的基本范畴与概念[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