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的开端读后感
劳动的开端读后感400字

劳动的开端读后感400字导语:《劳动的开端》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代因为受饥饿的威胁,被迫走上艰难的谋生之路——挑煤,文章内容比较容易理解。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劳动的开端读后感,欢迎各位阅读与借鉴。
《劳动的开端》读后感(一) 这天上午,我在班级认真地听老师讲解《劳动的开端》,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生怕错过每一句话,这是因为老师还交给我一个任务----- 第二节课,已经初步了解了这篇文章里作者的背景,讲的是当时十二岁的作者为了养家糊口而要去吃苦受累,并且走上了极为艰难的生活道路。
我听到老师讲完这些,眼睛禁不住颤了一下,很是同情作者的苦痛,真想为他做点什么,帮帮他,可是----作者在干挑煤的工作之前,可以看出他内心深处的兴奋,也同时可以看出工头的残酷无情。
挑煤时,作者没有经验,不仅没能把煤顺利地挑进车站,而且还把双腿和胳臂都划破了好几道口子,这又表现出作者的无奈和无助。
每次挑煤回到家里,作者始终没有让母亲看他的伤口,这里又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懂事和坚强不屈的精神。
《劳动的开端》这篇课文的主人公的经历是悲伤和感人的,我不知不觉的受到了感染和教育,使我更加明白了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十分珍惜所有人的劳动成果。
《劳动的开端》读后感(二) 劳动创造了一切,劳动创造了人们的勤劳。
是农民伯伯的劳动才换来了我们丰富的饭菜。
是老师的辛勤的劳动换来了我们解题的思路。
一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
名字叫《劳动的开端》。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吴运铎生活很艰难,他看见比他大的穷孩子都去挑煤,也打算靠自己的力气挣一点小钱。
"我"和小赵爬过几座山、穿过几片树林赶到挑煤的地方。
谁知来得太早,"我便睡在几张放桌上,睡得正熟,"我"忽然落在了万丈深渊里,浑身疼痛,"我"想多挑些煤可是挑不动,又去掉一点。
我刚开始还跟得上别人,()可走了不到二里路就没了力气。
一不留神摔倒了,煤也撒了一地。
劳动的开端读后感

劳动的开端读后感劳动的开端读后感5篇劳动的开端读后感1为了能让家里人吃上饭经常很早就去煤窑挑煤,去车站的路很难走,由于他年龄太小,有时候连人带煤摔在半山腰,可他不怕苦。
读了这篇文章我感动又气愤。
我感动作者的不怕苦,不怕累有坚强的意志,不管遇到多么大的困难,他仍然继续挑煤。
为了家人的饥饿永不退缩。
令我气愤的是文中煤窑的主人根本不把挑煤工人的生命当回事,不管他们多累多痛,窑主就像盲人一样视而不见,当时的社会是对面的黑暗呀!坐着家里穷的的揭不开锅,连学校也上不了,他多么渴望上学呀!这山原来没有路,那些人财处的小路滑极了,我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像是打秋千。
劳动是艰苦的,对于一个十二岁的孩子来说多痛苦。
虽然很艰难,但是作者还是为了家人一直默默的在付出。
母亲含着眼泪给我打来了洗脚水。
母亲很心疼,关心我,同时做着也是一个很懂事的好孩子。
第二天通过第一次的教训作者成功的把煤挑到车站。
从现在起我们要学习作者,坚强的意志,好好珍惜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
灵宝市劳动的开端读后感2读了《劳动的开端》这篇课文,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篇文章让我体会到了旧社会工人的困难与艰辛。
穷人到哪里都要受欺侮。
那年,吴运铎才12岁,就已经感到家庭生活的艰辛,有了为家庭分担忧愁的愿望。
跟他相比,我可算是生活在天堂了。
12岁的我,坐在宽敞的教室里学习,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嬉戏。
同样是一个12岁的孩子,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呢?老师说是因为我们所处的环境不同的关系。
想想吴运铎:三更半夜就从床上爬起来去挑煤,只为了挣点钱给家里买点吃的,这是多么的艰难的生活呀!再想想我们:三更半夜还躺在床上呼呼大睡,花钱如流水,一点都不懂体谅父母劳动的艰辛。
有时回到家里,妈妈煮的饭菜如果不合我的胃口,我还会对妈妈发脾气,跟他一比,我真要无地自容了。
于是,我在暗暗地对自己说:今后要懂得珍惜,懂得感恩!懂得前方的道路会有崎岖、坎坷,懂得前行的路上需要流下汗水,付出劳动,无论多么艰辛,我都会勇往直前,坚定地走下去。
《劳动的开端》反思范文(3篇)

《劳动的开端》反思范文1、联系生活,激发兴趣,引领学生快速进入文本。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的心理成份,它是推动学生去探索知识并带有情绪体验色彩的意向,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深化,就会产生进一步的学习需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激发兴趣的方法有多种,其中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情况,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有话讲且真实富有代表性,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去学习。
在本课教学时,我在开头请学生畅谈自己在生活中的劳动情况,让学生在发言中不知不觉地引入到课文的学习。
同时强调很多同学为什么对自己的劳动并没有多大的印象,是因为劳动对你的印象不够深刻,自然引入到作者为什么对第一次劳动印象那么深刻,到底与我们的劳动有何不同,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2、抓住课文主线,学习问题有始有终。
主线犹如大树的主干,一条巨龙的筋脉,又犹如散文之“形散而神不散”中的“神”。
课文一般都有一条甚至几条主线,从头贯穿到尾,教师的教学设计也往往围绕这几条主线而进行设计,在教学时也始终抓住课文的主线而展开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在本课教学中,“开端”是这篇课文的主线。
我抓住这条主线,设置一个大问题:你是怎样理解“开端”的?在学生进行一番讨论交流后设疑:这“开端”是不是仅仅是劳动“开始”的意思呢?相信你在学完课文后对“开端”又会有一个新的认识。
《劳动的开端》反思范文(2)(请注意,以下仅是示范性的反思例文,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修改和扩充。
)《劳动的开端》反思范文(3)《劳动的开端》是一部让我深有思考的电影。
它通过一对农民的生活经历,揭示了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观看这部电影后,我反思了自己对劳动的态度和对工作的认识。
首先,这部电影让我意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和意义。
农民为了生存不得不艰辛地劳动,他们的努力和汗水是他们衣食住行的基础。
通过电影中展现的农民辛勤耕作的场景,我体会到了劳动的实质,也意识到劳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不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更是为了贡献社会、服务他人。
《劳动的开端》读后感

《劳动的开端》读后感说起吴运铎,相信大家都不会觉得陌生。
吴运铎,新四军兵工事业的创立者和新中国兵器工业的开拓者,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作家,他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1991年,吴运铎被命名为全国自强模范。
2022年,吴运铎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奉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今天,我有幸读到了他的著作《劳动的开端》,读了之后,我从中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和启发。
精选阅读《作家的劳动》读后感600字在《人生》一书的封面,就有路遥写的这么一句话:我渴望重新投入一种沉重,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会活得更为充实。
我对路遥充满了无限的敬佩之情,不仅因为他的《平凡的世界》让我爱不释手,还因为他对于劳动的沉重的接受。
对于路遥生平的经历并不是特别了解,只知道他经历过心酸的童年和艰辛的少年时代,贫穷和生活的沉重在他身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也可能正是因为如此,他对于生活的理解就更加深刻和沉重。
这样我联想到《平凡的世界》中的少平,在读高中的时候,因为家里光景的烂包,连最近本的吃饭问题都没有方法保障。
只能吃学校里最低等级的饭菜,丙级的黑馍和稀汤。
路遥将少平的窘迫描写的这样生动,因为少平身上其实也映射着路遥少年时代的身影。
他将他自己的经历也融入在少平的身上,少平和他一样,几近贪婪地阅读和求知,渴望外面更加广阔自由的世界。
他热爱自己的陕北故土,也用他的整个生命的热情去感受生活的沉重。
我无法断定他是否有着坚毅的性格,但他说,要想有所收获,到达目标,就应当对自己残酷一点。
我们任何一个人在生活和工作的道路上都会遇到各种的瓶颈,很多时候最重要的并不是如何去防止,而是坚持下来。
人生而有惰性,就算我们身处低谷,决心发奋,恐怕也难有人做到对自己残酷一点。
路遥离开世间已经有二十年,他的生命也只有四十二年那样短暂,但他留给每个时代年轻人的感动与鼓励却是经久不衰的。
他质朴但充满吸引力的文字是他生活历练的表达,是他作为作家、更自认为是个劳动者的深刻认识。
劳动的开端心得体会

劳动的开端心得体会劳动的开端心得体会1今天,妈妈叫我拖地板,我一点儿都不想拖。
可是,妈妈偏要我拖,没办法,我只好硬着头皮拿起了拖把。
过了一会儿,我拖完一间房间,累的气喘吁吁,满头大汗,汗水直往下流!我对妈妈说:“妈妈,现在可以休息一下了吗?”妈妈说:“嗯,不错,干得好!既然你那么棒,就顺便拖一下书房吧!”我嘴里嘟囔着:劳动,原来那么辛苦啊!但是“付出总有回报”!拖完后,看着干干净净的地板,我心里像吃了蜜糖一样甜,我美美地想:看,我拖的地板多干净啊!妈妈一定会表扬我的!于是,乐悠悠地走到妈妈身边,撒娇似的说:“妈妈,我拖完地板了,有没有奖励啊?”妈妈摸着我的头,语重心长地笑着说:“你呀,真不懂事。
妈妈每天拖地板,怎么没见你给妈妈奖励啊?”我低着头,心里想:劳动是那么的辛苦,但得到的回报却是甘甜的!每个人都应该多劳动,这样才不会“长不大”,不是吗?今天我拖了地板体会到了酸甜苦辣中“苦和甜”的滋味!这才体会到了“劳动的滋味”!现在我终于品尝到了劳动的滋味!以后,我一定要多劳动,成为妈妈得力的“小帮手”!劳动的开端心得体会2人们常说,劳动是伟大的,是光荣的,没有劳动就没有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也就是说,只要是劳动,不论是什么劳动,都是光荣伟大的。
3月19号在党组织部的组织下,我们党校学员义务给教学楼的大教室进行了清扫。
风忽忽的刮,学员们还是热情饱满的认真工作着,顶着寒冷的天气,不怕冷不怕辛苦,将办公室的地面,桌椅和窗户都擦的干干净净。
这次义务劳动的实践,通过小组为单位的劳动,启发了我们在义务劳动中寻找能使我们受到教育,有所感悟的亮点,引导我们去了解劳动的价值。
我们小组的同学毫不嫌脏,仔细地打扫这教室,在我们同学们的积极努力之下,终于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做好了,我们在休息之余,看着桌上,地面,窗台的明净,看着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我们都会心的笑了,都不因天气寒冷而退缩,是这些成果完全让我们忘记了劳累。
义务劳动是忘我的劳动,也是培养我们关心公共事业热情的。
语文《劳动的开端》反思范文(2篇)

语文《劳动的开端》反思范文在教学《劳动的开端》的第___课时中,抓住学生第一课时中质的疑“第一次劳动的感觉怎样?”引领学生进入课文。
学生在自己阅读文本的基础上,交流了自己所感受到的作者第一次劳动的感觉。
学生对文本的自我感悟,有助于与文本产生共鸣。
当问及作者对第一次劳动的感觉时,学生都找到了“艰难”这个词。
“艰难”是这篇课文的“文眼”,课文的整体内容,包括具体涉及到的体现的词句也比较的多。
而这些可以让学生很好地感悟到课文的中心。
接下来的教学环节是在学生找到文眼的基础上,以文眼为切入点,以“文中哪些具体的词句让你感受到那份艰难的?”为引领,进入课文的中心内容,反复揣摩,朗读,感悟中心。
这样通过一个大问题,使学生产生疑惑,又给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
在具体学习讨论作者第一次挑煤的艰辛时,又同样设置一个大问题:课文是怎样深刻地写出作者挑煤的艰辛的?让学生自由地有选择性地学习课文,尊重学生的不同体验。
语文《劳动的开端》反思范文(2)《劳动的开端》是一篇寓言式的文章,通过描述花鸟鱼虫各自的劳动,揭示了劳动对于人的重要性。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感劳动的价值和意义,也不禁思考了很多问题。
首先,这篇文章通过描绘花鸟鱼虫的劳动,让我们意识到劳动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
正如文章中所写:“尽人皆可夸张地用力而工作,花鸟鱼虫犹不可自动工作。
于是故必从花鸟鱼虫者逼变而入己身,成为己次故!”花鸟鱼虫的劳动一方面展现了它们的自然属性,同时也昭示了人类应当像花鸟鱼虫一样,以劳动来改变自己。
其次,这篇文章通过描述劳动的过程,强调了劳动的辛苦和艰难。
文章中写到:“细细琢照,不过召微召微的磨艰来转动,变立起或倒趋枯荣则添补改生。
”这句话表达了劳动的不易,无论是花的吐露、鸟的筑巢、鱼的游泳还是虫的蚕食,都需要付出辛勤的努力。
劳动是一项不断进行、不断修正的过程,正是劳动中的艰辛和困难才凸显了劳动的可贵之处。
再次,这篇文章通过描绘劳动的成果,诠释了劳动的意义。
读《劳动的开端》有感读后感500字

读《劳动的开端》有感读后感500字
在这个学期里,我读过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叫作《劳动的开端》,文章的作者名叫吴运铎,在解放前些的时候,12岁的吴运铎和家里的兄弟子妹还有母亲都非常的饥饿,吴运铎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家人被活活的饿死,便主动的去挑煤,解决饥饿对他和家人的戚胁,第一次他没有挑成功,后来他成功了,就这样他便走上了困难的生活道路。
作者吴运铎劳动的开端是从12岁挑煤开始养家糊口的,而我们劳动的开端是什么?只不过是扫扫地、洗洗碗、擦擦桌子……家务活,自从我生下来后,我便像公主一样,在家人们的保护下长大,而我劳动的开端什么?你很想知道吧!我劳动的开端就是在家里面洗碗,洗了碗我还要向爸爸妈妈索取金钱,直到如今我看了劳动的开端这篇文章后我才知道了,人要干什么事,不要像爸爸妈妈索取钱财,而是用自己的汗水去换取钱财,也不要有了爸爸妈妈用汗水和辛苦挣来的钱,而去买些对你没有用的三无产品,更不要有了钱就往游戏厅里跑,这样对谁都没有好处,这样会把你教成一个坏孩子,在班上的成绩也会一落千丈,每一个孩子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女成龙成凤,而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会是一个天天逃学,天天在游戏厅网吧待着的孩子,假设孩子的父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一个这样的人,打死他们他们也不会相信的。
在最后我希望大家要像吴运铎学习,对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都有非常保护的精神。
六年级作文叙事:读《劳动的开端》有感

六年级作文叙事:读《劳动的开端》有感
今日,我们在蔡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了《劳动的开端》这一课。
这篇文章从描写作者吴运铎的劳动生活,反映出了当时旧中国、旧社会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文章一开头就介绍了当时的背景:“作者吴运铎十二岁那年,他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看这一家人挨饿,作者也想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
”读到这儿,我不禁想到我们的生活:家里条件好了,几乎所有的事都是大人们在做,同学们几乎都是独生子女,都是一生下来就开始娇生惯养的孩子,都是怕吃苦、不坚强的孩子。
接着,作者又介绍了挖煤的艰辛:“工人们进出连腰也伸不直,像狗一样爬进去挖煤,又像狗一样把煤从窑里拖出来。
”“挖煤的环境太恶劣了!”我深刻的体会到,“劳动人民的生活太悲惨了,我们太幸福了!”
后来啊,作者吴运铎自己去挑煤了,他先从办事人把桌子抽掉,自己掉到地上,让我体会到了办事人的心狠、可恶,再从他自己挑煤的经历让我明白了工作是一条艰难的道路,因为革命前辈为我们开创了美好的生活,我们才不至于像作
者这样去艰辛地工作,而且还要被别人欺负。
文章最后作者写道“从此,我走上艰难的生活道路。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我走在人生道路的开端,受着压迫、剥削的苦难。
”
这篇文章让我懂得了我们应该对我们的美好生活感到
满足,应该在家里承担责任,要懂事、吃苦耐劳和坚强。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要做到这些,不要被困难挡住了人生的道路,更不要为一点小事而停止前进,我要懂得许多许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的开端读后感
读了《劳动的开端》这篇课文,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篇文章让我体会到了旧社会工人的困难与艰辛。
穷人到哪里都要受欺侮。
那年,吴运铎才12岁,就已经感到家庭生活的艰辛,有了为家庭分担忧愁的愿望。
跟他相比,我可算是生活在天堂了。
12岁的我,坐在宽敞的教室里学习,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嬉戏。
同样是一个12岁的孩子,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呢?老师说是因为我们所处的环境不同的关系。
想想吴运铎:三更半夜就从床上爬起来去挑煤,只为了挣点钱给家里买点吃的,这是多么的艰难的生活呀!再想想我们:三更半夜还躺在床上呼呼大睡,花钱如流水,一点都不懂体谅父母劳动的艰辛。
有时回到家里,妈妈煮的饭菜如果不合我的胃口,我还会对妈妈发脾气,跟他一比,我真要无地自容了。
于是,我在暗暗地对自己说:今后要懂得珍惜,懂得感恩!懂得前方的道路会有崎岖、坎坷,懂得前行的路上需要流下汗水,付出劳动,无论多么艰辛,我都会勇往直前,坚定地走下去。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