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的灵动之源

合集下载

“简约、灵动”化学有效教学探索

“简约、灵动”化学有效教学探索
要 求 集 中体 现 了“ 简约、 灵动 ” 教 学 的 前提 。

有效整合教学资源和教学要求是“ 简约、 灵动 ”
二、 全面 优 化教 学 方式 和 学 习方 式是“ 简约 、 灵动 ” 教 学 的关 键
新 课程倡 导建构 式学 习, 也 就 是 让 学 生在 “自主 、 合作 、 探
题, 通 过 实 际 体 验 资源 开 发 过程 , 认 识 化 学 知 识 与 技 术 在 资 源 开 发 中 的重 要 作 用 。 通 过 本 节 课 教 学 内容 与 教 学 资 源 的 整 合 设 计 , 让 学 生 明 确
简约 不是 浓 缩 , 应 该 是“ 教 学 目标 去 繁 就 简 ‘ 授 课 重 点 明 确 精 当 教 师 语 言 简 洁 明 了 教 学 手 段 恰 到 好 处 习 题 训 练 以
‘ ‘ 简约 、 灵动 " 化学有效教学探索
◎福 建师 范 大学附属 中学 蔡宣步
曰 谓化学有效教学, 就是教师能根据国家制定的化学课标和
, / I化 学 考 试 大 纲 , 合理地组织各 教学环节 , 在 完 成 教 学任 务
的基 础上 ,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及时领会 、 运用新知识。
究” 中建构知识, 要 求教 师 从 传 统 的知 识 权 威 授 课 者 转 变 为 学 生
学 习 活动 的 组 织 者 和 引 导者 , 建立 一个接纳 、 支持 、 宽 容 的课 堂 氛 围, 以平 等 的 身 份 参 与 学 生 的 学 习活 动 , 帮 助 学 生 合 理制 定学 习 目标 , 引 导 学 生 主动 探 索 最 佳 的学 习途 径 , 指 导 学 生 形成 良好 的学 习 习惯 , 启 发 学 生 自主 探求 适 合 的学 习策 略 , 主 动 与 学 生一 道 寻 找 真 理 并 分 享 彼 此 的 感 情 与 想 法 ,通 过 师 生互 动 实现 教 学

创设灵动氛围 激活化学课堂

创设灵动氛围  激活化学课堂

课 堂教 学研 究 ・
郭瑞春
( 州市 苏苑 高级 中学 江 苏 苏 州 2 5 2 ) 苏 11 8
摘要 : 新课程标准下实施化学课 堂教学 , 需要有灵动的学习氛 围, 本文就如何激活化 学课 堂提 出了种种方法 、 途
径 、 策 。 时探 讨 了新 课 程 标 准 与传 统 教 学 目标 间的 关 系。 对 同 关键词 : 民主 与 平 等 ; 感与 价 值 ; 统 与创 新 情 传
是你 自己做 出来 的吗 ? ” 老师用 怀 疑 的语 气对 “ 差 生” 的评价 , 然 是 对 学 生学 习 的否定 , 显 这样 的教
行的反应 , 以从外界给它提供足够 的能量 . 可 如电
能 等后 , 反应 就有 可能发 生 。本题 中 , 只要 用 铜作 为 电解池 的阳极 , 硫 酸作 为 电解 质 溶液 . 通 电 稀 接
下的化学课堂不再 以教师为中心 . 不再是简单的 知识传授加单调的解题训练 .而是更富有浓烈的 建构主义取向:把学习看作人一生中实践与生活 不可缺少的部分 , 看作是师生 隋感的相互交流 、 师
生思维 的互相 共 鸣 、 生共 同成 长 的过 程 。 发 师 所有
生在不 同场景 的学习 , 当以“ 都应 学习者” 为中心 ;
1 学生平 等的参 与 交流机 会 . 给 新课 程 标 准 理念 之 “ ”“ ” 新 .新 在课 堂不 再是

2 一 8

课堂教学研 究 ・
成绩 比较 差 的所 谓 “ 生 ” 差 的评 价 可能 就 是 : 哦 ? “
于再次 肜成 了新 的共识 :通 静 情况 下不 能 自发进
教师表演 的舞 台 .而是师生 之 间交 往 、互 动 的舞

动态生成——让化学课堂更精彩

动态生成——让化学课堂更精彩

现一 出人意料的“ 小插曲” 。因此教师应善 待学生提 出的“ 意外 ”
问题 , 鼓励他们 说出 自己的想法 , 提出 自己的真知灼 见 , 并适 时调 整教学计划 , 为“ 动态生成 ” 腾出一 片广 阔的窄间 , 让化学课 堂生成

依据混合 前后 H 的物质的量相等列式 :
l x l 0 - S mo l / L x VL + l x l 0  ̄ m o l / L x V L = C ( H ) x 2 V I ,

下“ 再创造 ” 的过程 , 使思维在碰撞 中产生绚丽 的火花 , 使 课堂散发

弹性预设 。 营造 生成性空 间
灵动的生命 气息。
三、 善待偏差 。 让错误资源“ 变 废为宝” 富兰克林说 : “ 垃圾是放错 了地方的宝 贝。 ” 动态 的课常生成 链
预设 是化学课 堂教学 的基本特性 ,高 质量 的预设 是教师在课
情随时调控 , 有利于及时捕捉有价值的信息 , 使课堂在弹性预设的 生成正误知识 的辨析点 , 激活学生思维 。
疗案下有效“ 生成” , 从而实现课堂教学 的最优化 。 二、 捕捉“ 亮点 ” 。 让 生成性资源“ 临场放彩” 化学课 堂教学是师生 、 生生互动 、 共 同发展 的过程 , 是通 过埘 活、 沟通和合作 , 产生交 影 响 , 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 活动
C( H ) =1 . 0l xl 0 ̄ / 2 mo l / L.
道道美丽的风景 , 从 而提高课 堂教学的实效性。
Hale Waihona Puke P H = 一 】 g C ( H ) - 8 , 3 。
[ 案例 1 ] 在《 电能转化 为化 学能》 的教学 中 , 对电解精炼铜

让化学课堂闪动灵性光芒

让化学课堂闪动灵性光芒

让化学课堂闪动灵性的光芒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引领和启迪。

灵性的课堂离不开智慧的老师。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劳,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沉重的负担。

”可见,拥有教学灵性的教师要勇敢地做“平等的首席”,明主地与学生讨论、对话,并有效地把握教学的时机,培养学生学习的灵性,促使其灵动地学,使其灵性的智慧火花燃烧得灿烂夺目。

下面,笔者就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做法谈点儿认识。

一、精巧导入,抓住学生的眼球一段精妙的课堂引入会唤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一下子聚拢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会让这节课充满强烈的诱惑力。

为了创设和谐、灵动的课堂氛围,在《燃烧与灭火》课前,我首先借用俗语“水火不相容”提出问题“水火真的不相容吗?”,以此引发大家思考。

接着让学生观看了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点火仪式,大家在重温了水中点火的盛况之后,禁不住发问“水火为什么能相容呢?”求知的欲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

同学们兴致勃勃,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导入是一堂好课最关键的第一步,是气氛的调和剂,是整堂课情绪感染的开始。

讲究导入技艺,不仅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为学生创造艺术化的情境,使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学习知识,得到美的享受。

二、适时点拨,促成学生的思维成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富有创见的预设,但学生是开放的、创造性地存在。

他们带着自己的经验、认识、思考和灵感等因素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他们的答案很有可能超出教师的预设。

这时就需要教师有较好的教学机智,灵活驾驭、快速调整。

只有这样才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燃烧与灭火》一课中,在探究了燃烧的三个条件后,我提出一个问题:同时点燃两根火柴,一根火柴头朝上,另一根火柴头朝下放置,哪根容易熄灭?因为学生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所以答案一下子就出来了。

精心创设情境 让化学课堂充溢灵动

精心创设情境 让化学课堂充溢灵动

2改 变 知 识 的 呈 现 形 式 和 学 生 的 学 习 方 式 。在 化 学 课 . 堂 教 学 中 ,通 过 创 设 恰 当 的 情 境 ,将 相 关 知 识 镶 嵌 在 真
实 的 情 境 中 ,使 知 识 的 呈 现 更 加 生 动 ,使 化 学 学 习 变 成

种 让 学 生 在 情 境 中 主 动 发 现 的 过 程 ,在 这 个 过 程 中 ,
“ 时速 度 ”三个 概念 在教 材 ( 见物 理 l 第一 章 第 3 瞬 参 的 节 ) 中 的 表 述 显 然 有 失 严 密 性 。 又 如 ,物 理 量 符 号的 使 用 仍 不 能 统 一 , 速 度 (e c y 和 速 率 (p e ) 都 用 1 vl i ) ot sed J 表 示 ,不 便 于 区 分 ;而 位 移 (i l e e t 的 表 示 则 又 ds a m n ) pc 是 几 改 几 易 ,在 第 一 章 用 △ ,在 第 二 章 用 x表 示 ,在 必 x 修 部 分 的第 五 章 又 用 l 示 ,尽 管 更 改 在 对 应 章 节 的 过 渡 表 文 字 中 有 暗 示 。但 对 学 生 来 说 , 还 是 让 他 们 感 到 困 惑 , 等 等 。 当然 也 还 有 一 些 印 刷 错 误 , 如 《 理 2 的第 一 宇 物 》
味 可 口的汤 中,你 在享 用佳 肴时 ,就 将 l 5克盐全 部 吸收
了 。 情 境 之 于 知 识 ,犹 如 汤 之 于 盐 , 知 识 需 要 融 于 情 境 ” 之 中 . 才 能 显 示 出 活 力 和 美 感 。 一 个 好 的 情 境 ,常 常 能
二 、情 境 创 设 的 策 略 1创 设 故 事 情 境 。 一 个 有 情 节 的 故 事 . 会 成 为 学 生 .

灵感让化学课堂更精彩

灵感让化学课堂更精彩

童 c 揖
t, 粉 身碎骨浑不怕 , C a O+ H 2 0 =C a ( O H ) 2 白色块状 2 固体变 为粉末 、 生石灰制备石 灰浆 ; 要 留清 白在人 间 : 这一 句是指 人们 使用 了粉末状 的熟石灰砌砖 抹墙 后 , 墙 壁变得 更坚硬 , 更洁 白。氢氧化 钙和二 氧化碳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 白色 固体 碳酸钙 , 此过程 发生化学变 化, 其 化学方程式为 : C a ( O H) 2 +C O 2 = :=C a C 0 3 +H 2 0 。同学们 欣赏这 首诗感想 如何 ?这样 巧用古 诗激趣 , 不仅增 添 了课 堂情趣 , 还极 大地拓展了学 生的思维空间 。


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强烈 的求 知欲 望, 引导 学生迅 速调整 情绪 , 进 入 最佳学习状态 , 使他们在即兴 的心理氛 围 中, 跟 着老 师走进新 知识 的探 索过程 中, 只有这样 , 你的教学才会产生震撼 的力量 , 打动并感染学生。 我在讲九年级《 水 的组成》 时, 对学生说 , 今天上课前 , 请 同学 观看一 段 录象——神 舟十号 发射。听我这 么一说 , 学生个个精 神振奋 , 眼睛立 即盯着多媒 体 展示 的 画面 , 随着 指 挥员 “ ……3 —2 —1 ——点 火——起 飞” 的号令 , 学生们的心仿佛 都静止 了。当画面上传来“ 神舟 十号飞船发 射成功” 的声音 , 教室里掌声 一片。学生 兴趣盎 然 , 意犹 未尽 。这 时 , 我 很自 然地引入新授——结合预习的内容 , 神舟十号发 射成功与 我们本节 课有何联系?再如 , 在上《 二氧化碳 和一氧化碳》 时, 我突然 问学 生 , 谁会 背诵《 石灰 吟》 这首诗 , 学 生背完后 , 我接着说 , 这首诗表 面上咏石灰 , 实 际借物喻人 , 托物寄怀 , 表现 了诗人高洁 的理 想。可是 , 我这里确 实要从 化学学科 的角度 去理解《 石灰吟》 一诗 : 锤万凿 出深 山, 从深 山中将石灰 石 开采 出来 , 只是改变了石灰石的大小 , 并没有 生成新物质 , 所 以此过程 发 生的是物理变 化 ; 烈火焚 烧若 等 闲, 这个 过程 涉 及化 学变 化 : C a C O

叫醒学生的耳朵,让化学课堂灵动起来

叫醒学生的耳朵,让化学课堂灵动起来


_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叫醒 学 生 的耳 朵 , 让 化 学 课 堂 灵 动 起 来
刁冉旭
( 丰 县 顺 河 初 级 中学 , 江 苏 丰县 摘 要 : 在 化 学课 堂教 学 中。 教 师可 以运 用化 学 实验 、 化 学 与 生活 的联 系及 采 用 多媒 体等 多种教 学手段 .激发 学生 学 习化 学 的兴 趣 , 实施 问题 驱 动教 学 , 用形 象生 动 的趣 味 性 语 言 , 叫醒 学 生的耳 朵 , 让 学生积 极主 动参 与课 堂, 使 化 学课 堂灵 动起 来 。 关键 词 : 化 学课 堂教 学 学 习兴 趣 问题 驱 动 教 学 趣 味
变 传 统 的压 抑 学 生 个 性 的教 学 方 式 , 不 能 把 学 生 当做 容 器 . 把 知识 或标 准答 案硬 塞进 去 .而 是 要创 设 一 些 学 生 感 兴 趣 的 教 学情 境 .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 中, 让 学 生 在 好 奇 中思 考 , 在思考中探究 , 在探究中生成。 对 于 化 学 教 师 来讲 , 如 何叫醒学生 的耳朵 , 激 发 学 生 学 习 兴趣 , 引导学生 主动探究 , 是 一个 值 得 研 究 的 问题 。




原理 : c 0 , + C a ( O H ) ,  ̄ C a C O , + H , 0。然 后 用类 比的 方 法 学 习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 从 而 掌 握 碱 与 二 氧 化 碳 的反 应 。 化学离不开生活 , 生 活 中处 处 有 化 学 。 化 学 教 师 要 充 分 挖 掘 生 活 中的化学知识 , 贴近生 活 , 开展 化学教学 , 让 学 生 亲 身 感 受 身 边 的化 学 知 识 ,并 用 化 学 知 识 解 释 日常生 活 中 遇 到 的 化 学 现象及化学问题 , 这样 既 有 利 于 学 生 对 化 学 知 识 的 巩 固 、 理 解 及掌握 , 又有 利 于激 发 学 生 学 习 化 学 的 兴 趣 。 再 次 可 以利 用 多 媒 体 上 的 视 频 或课 件 进 行 教 学 。 例 如 , 在 第5 章第2 节《 金 属 矿 物 铁 的冶 炼 》 中, 一 氧化碳与氧化铁 的演示实 验 . 以 往 常 常 因

让化学课堂“动”起来

让化学课堂“动”起来


动情—— 以情助 学
这里说的“ ” 情 是热情 、 真情 、 深情 。 人大附中玉树泉 老师说 得好 : 老师永 远都不 要心肠 变硬 。 因为教 育需要 悲悯 ; 永远不要把情感变 冷 , 因为教育需 要激情 ; 永远不
要 把心灵变木 , 因为生命需要灵动 。 学 习热情是 求知动力的催化剂 . 能推动学 习者进人 智力 的振奋状 态 。 从而获得 良好 的学 习效果 。“ 动情” 可 以分为人与人 、 人与学科两个 方面。 教师要 以饱满 的热情投入 教学 。经验告诉我们 , 如 果某节 课教 师没精 打采 , 不关 注学生情 感状态 . 学生 一

课堂教学研究 ・
让化 学课 堂¨ ¨ 来 勖 起
张 娜
( 州市贾汪 区实验 中学 江苏 徐 州 2 1 1 ) 徐 2 0 1 摘要 : 课堂是教师育人 的主 渠道 , 是学生学 习的主场所。让学生在化学课 堂动情 、 动脑 、 动手 、 1, 动 : 是提 高化学课 堂 2 教 学效率的一种途 径, 能在更 大程度上促进 学生主体性的实现 。 关键词 : 学课 堂; 化 动情 ; 动脑 ; 动手; 口 动 文章编号 :0 80 4 (0 0 1- 0 10 10 — 5 62 1 ) 0 4 - 2 1
的魅力 、 教学的策略。 例如化学给学生所带来 的学 习热情 . 很大程度 上是 来 自于对 自然 现象的好奇 和对课本 知识 的验证 。因此 . 我们应尽 可能多地 利用实验来创设 真实的情境 . 激发 学 习热情 。 增强学生对化学的热爱。 再如用好 现实生 活这本 教材 . 教师立足 “ 活处 处 生 有化学 ” 揭示生 活事例 中的化学 知识 、 , 化学 基本思 想 、
和老师分开了 , 老师 留给学生什 么?学生将来 回报给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课堂的灵动之源
摘要:“生活”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率”以及“丰富教学预设和生成性资源”的源头活水。

没有生活,就没有灵动的化学课堂,生活为化学课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和无限的资源。

关键词:生活;化学课堂;教学水平;学习效率;预设和生成性资源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8-0055-02 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8.025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

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在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生活教育理论同样具有不可代替的地位。

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化学理论、概念,都是建立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的。

同时,化学也是一门与现实生活、生产密切联系的学科,生活处处是化学。

这就给我们的化学课堂教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素材,也为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供了不可代替的资源。

一堂课,好比一池水,虽然表面波澜不惊,内部却蕴藏着无穷的能量。

投一粒石子,就会激起层层涟漪;洒一缕阳光,就会折射出一个美丽的世界。

如果教师能机
智灵活地驾驭课堂,抓住课堂教学过程中稍纵即逝的教学素材[1],将化学课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就会使平淡的教学过程迸发出无穷的魅力和活力,使课堂的学习主体真正体会到化学学科的魅力所在,真正做到寓教于学、寓教于乐、寓教于用之中,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下面从几方面谈谈我自身的体会,以期与各位同行共勉。

一、“生活”是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源头活水
生活处处有化学,化学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化学教师应该做个有心人,在平时的生活当中注意留心身边的一些生活现象,与自身的专业知识联系起来去解释、去理解这些想象,并且在适当的时候将这些知识应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久而久之,我相信不仅教师的教学水平会有很大的提高,而且也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案例一:在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的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容易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类比“鸳鸯戏水”的典故,将本来“恩爱”的原子拆开是需要能量的,使不稳定的原子结合成稳定的分子是会放出能量的,这样不仅轻易的传授了知识,而且还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提高了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水平,促进了教师自身专业的不断发展。

又如:在解释一些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类型时,有些同学
往往会出现记反的情况,例如:我们讲,大多数的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大多数的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但偏偏有些同学就记不清,鉴于此,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往往会举一些例子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如:用斧头劈木材,要把木材劈开是需要外界提供能量,才能分开的;石灰厂淋石灰的现象,相信大多数同学都见过,并且都身有体会,淋石灰的过程中,只要水淋上去,我们会看到在固体上方有大量的水蒸气产生,走近的话我们会感到热气逼人,甚至很烫的感觉,是什么原因导致淋石灰的过程中会有这样的现象呢?很自然学生就会想到这个反应是一个剧烈的放热反应,教师可以将这个反应写在黑板上,进一步强调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我们生活中,相关的例子还有很多,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灵活自如地应用到教学当中去,长此以往,我相信不仅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加深了,而且也会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只要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细心观察,处处留心,可以作为我们化学教学的素材是数不胜数的。

二、“生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源头活水
十六、七岁的高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只是有些时候,他们不一定知道其中的道理是什么,教师就可以抓住这样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被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也是最高的。

案例二:在选修1《化学与生活》第一章第三节“蛋白质的性质”的教学过程中,蛋白质的盐析和变性是两个不同的性质,影响因素也不同,我在解释“蛋白质的变性”的影响因素时,经常会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相关的例子,如核电站和卫星发射中心的工作人员为什么要穿防护服?农药波尔多液的杀虫原理是什么?经常晒被子的原因是什么?生物标本怎么保存?深秋时节,林业工人会在树木下面刷一层白色的物质,这种物质是什么,为什么要刷这种物质?……将这些学生所熟悉的现象与我们所教授的知识联系起来,不仅普及了生活常识,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因为这些都是学生所熟悉的现象,他们参与的热情很高,讨论的气氛很浓,并且每个人都在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地想他们所知道的生活现象,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生活是一个大讲台,其中蕴含的生活哲理千变万化;生活是一个大熔炉,大浪淘沙,是金子最终总会发出耀眼的光芒。

三、“生活”是丰富教学预设与生成性资源的源头活水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应该焕发生命的活力。

而课堂教学本身是一个动态的生成性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因素和情景往往是我们无法预见的,这就给课堂教学提供了无穷的魅力和神秘的面纱。

我们可以预设课堂的进行过程,但其中的不确定性是无法预见的,这就给课堂的生成性提供了无穷无尽的资源。

课堂应该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只有在师生的
互动中才能体现得淋漓尽致。

那么,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的资源从何处来呢?
我认为,生活是使化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源头,也是课堂教学“预设”和“生成”资源的源头活水。

没有生活,化学就失去了它所存在的意义;化学就是一门为我们的生活所服务的学科,生活可以给我们的化学课堂提供无穷的预设和生成性的资源。

案例三:在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教学过程中,“物质的量”这个概念的理解是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内容,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经常会类比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如用“乒乓球”、“硬币”等来类比微观的粒子,用“打”来类比“摩尔”的含义,尽量使学生轻松理解“物质的量”、“摩尔”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中,按照课前的这种预设进行教学时,往往部分学生还是不能真正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含义,这时教师可以发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灵活的教学技巧,如可以请理解了的同学用自己的话来解释给还没理解的同学听,毕竟学生之间的思维是相似的,就跟小宝宝之间交流一样,大人有时不一定听懂宝宝在讲什么,但宝宝之间可以很顺利地交流,我们不得不承认大自然的这种神奇之处。

由此及彼,教师也同样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相互交流,提高教学效率。

又如:在选修1第三章第四节《三大合成材料》的教学过程中,尽管课前我们教师可能做了大量的准备,但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同样也可以临时发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如:讲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