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报告(1031)
采煤工作面矿压观测总结

2015年1月份矿压观测总结211302工作面1月23日开始生产,截止到1月底,211302工作面机头累计推进51.2m;机尾累计推进48.6m。
工作面初次来压分布不均衡,压力分段显现,来压时顶板破碎,煤帮有破断的声音,部分支架安全阀打开。
(1)由上部测站(133#、148#、162#支架)矿压观测数据统计分析可知,上部测站顶板初次来压步距为30.6~34.3m,三支架平均初次来压步距为32.58m。
顶板来压时加权阻力为2413.12~2914.22kN,平均动载系数为1.32。
来压持续长度为0.8~5.6m,三支架平均来压持续长度2.21m。
来压期间支架下缩量增大,煤壁片帮、回采巷道变形等其他矿山压力现象并不明显,上部工作面整体状况良好。
(2)由中部测站(58#、74#、90#、109#支架)矿压观测数据统计分析可知,中部测站顶板初次来压步距为20.6~25.8m,三支架平均初次来压步距24.2m。
顶板来压时加权阻力为2526.89~3228.65kN,平均动载系数为1.36。
来压持续长度为0.8~4.8m,三支架平均来压持续长度2.46m。
来压期间支架下缩量增大,煤壁片帮、回采巷道变形等其他矿山压力现象并不明显,中部工作面整体状况良好。
(3)由下部测站(14#、27#、42#支架)矿压观测数据统计分析可知,下部测站顶板初次来压步距为28.2~32.3m,三支架来压步距平均值为30.86 m。
顶板来压时加权阻力为2283.25~3102.36kN,平均动载系数为1.70。
来压持续长度为0.4~14.2m,三支架平均来压持续2.56m。
来压期间支架下缩量增大,工作面端头煤壁略有片帮,回采巷道变形等其他矿山压力现象并不明显,下部工作面整体状况良好。
现场矿压监测表明:基本顶沿工作面倾斜方向分段来压比较明显,来压次序一般为先中部后上、下部。
上、中、下三段来压强度也有差异,下部来压比上部强烈,这主要与采空区冒落程度有关,应加强对工作面下部支架支护质量的管理。
矿压观测总结报告(大全5篇)

矿压观测总结报告(大全5篇)第一篇:矿压观测总结报告2011年3月份11A601工作面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预报应用及矿压观测总结报告吉新矿11A601作面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预报应用及矿压观测总结报告:11A601工作面面长116.6m,走向1180m采高2.6m,倾角20~40º顶板支护设备选用放顶煤液压支架支护强0.54MPa<0.64MPa-0.73MPa.顶板管理是采煤工作面回采工艺的最关键问题,近两年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但仍未管好顶板杜绝顶板冒顶事故,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预报则是用科学的办法及时掌握回采工作面支架初撑力质量和预报顶板即将发生的活动,适时采取可靠的治理措施,实现安全产.2011年1月1日我矿安装了KJ216煤矿顶板动态监测系统在11A601工作面,工作面共安装4台压力监测分机,分别安装在75架(1号机上部)43架(2号机中)31架(3号机中部)3架(4号机下部)主要监测顶板活动规律,按照规程支架对顶板初撑力设计值是不得大于24MPa,超过设计值支架安全阀会自动漏液,经过三个月的实践,初步掌握了顶板活动规律,及时预报了顶板即将出现的变化,采取相应措施,保证了安全生产.根据3月份11A601工作面综采工作阻力历史数据分析曲线图和监测日报表作出以下结论;1,工作面上端与下端压力太小,其中上部压力比较突出,平均压力值最大11.33MPa,最小2.69MPa,中部压力较大已超出预定的设计值,平均压力值最大33.13MPa,最小4.876MPa,下部压力值平均最大值23.92MPa,最小值5.4MPa2,中部压力从3月5日(923m)至3月12日(938m)明显增大,平均压力值49MPa,初步发现中部有来压现象,来压步距为15m,持续时间7天3,3月22日中部压力值最大已达到46MPa,由此可证明支架安全阀没有自动漏液泄压,安全阀需检修或更换。
4,重点做好中部支架的初撑力观测,保证上部和下部支架初撑力达到要求。
白龙煤矿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研究

经i算得:E 1. 。 十 L0 5 m = 9 老顶周期来压步距 : 一般为老顶初次来压步距 的 1 / /倍 , 4—1 2 可取 2 监测设备的安装 2 1 倍 , 3 4 L ,= 9 5 / 3 即 . m, 4 3 7 m到 L = 5 /=. m。 8 2 1.2 7 5 9 9 1~ 1 工作面斜长为 2 O ' 032 5 m共安装 9台支架压力监测分机 , 对综 4支架实际工作状况及适应评价 采支架初撑力 、 工作阻力进行连续监测。9台压力. 监测分机 自运输顺槽 4 支架初撑力 . 1 向回风顺槽方向分别布置在 6#5 #5#4 #4#3 #2#2 # 1# 4 、8 、2 、6 、0 、 、8 、2 、6 4 4# 0 支架的支架初撑力分布如图 1 所示。 支架上。 初撑力达不到额定初撑力 8% 的循环数 占总循环的近三分之二 , 0 2 观测要求 . 3 可以通过加长注液时间来提高初撑 为了对支架的初撑力 , 末阻力进行观测, 确定数据采样周期为 5分 可能是由于注液时间较短等造成的, 钟/ 次。每天要记录工作面的推进度以及主要的煤壁片帮、 顶板冒落 、 力 。 支 4 . 2支架平均工作阻力 架倾斜、 顶梁仰俯等宏观矿压显现。 4 支架平均工作阻力基本上都超过初撑力 4 MP , # 0 8 a也就是超过 了 33 1 2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及顶板运动规律 额定初撑力的 8% , 0 说明支护质量 比较好 , 超过额定初撑力 8 但不 % 0 工作面支架载荷监测分析: 7次, 占得比例最大 , 明支架的作用发挥 说 的比较反映了支架对顶板运动的适应I 超过额定工作阻力的次数为 7 生。 得 比较充分 , 只有 1 次超过额定工作阻力 , 1 且都是小幅度超过 , 说明支 31 .工作面需控岩层范围的分析 架的液压阀能够灵敏的开启。 直接顶范围的确定。稳定的直接顶厚度可分为运动特性有差异的 4 支架末阻力 . 3 上位直接顶及下位直接顶两部分。 4 支架末阻力除个别时候达不到额定初撑力, # 0 实测多数工作阻力 对于 1— 1 工作面, 032 煤层总厚度平均 2 r, .n规定 3 2 8 1 工作面开采 在设计额定的工作阻力范围内。末阻力变化 比较大 ,但基本上都超过 厚度为 2 m, . 煤体碎胀系数取 1 , 8 . 直接顶板碎胀系数取 l 所以 ,1 3 4, 32 4 MP , 8 a也就是超过了额定初撑力的 8 说明支护质量 比较好, % 0 超过额 工作面直接顶厚度为: . 定工作阻力 8 但不超过额定工作阻力的次数 为 9 ,占得 比例最 % 0 0次 直接顶冒高公式为: = 大, 说明支架的作用发挥得比较充分 , 只有 2பைடு நூலகம்次超过额定工作阻力 , 1 且 式中 高,=. h2 m 8 都是小幅度超过 , 说明支架液压阀能够灵敏开启。 _直接顶厚度,.r 0 r 3g 4 . 4支架适应陛分析 七 一 冒落旰石的碎胀系数, l 取 4; 支架围岩关系是指支架受力与顶板运动之间的力学关系。 s 梁触矸处沉降值 , 由实测而定 , 一般取( 3 )代人 Q5 h . 4 .支架液压额定阻力大 , 4 .1 对有效的支护顶板 , 防止顶板来压对支 得 r = 61 5 。 n .2 m 架的冲击有着明显的优势。 3 顶板在工作面推进方向的运动规律 . 2 4 .额定初撑力大 , .2 4 移架速度提高, 使支架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支 在工作面推进方向上 , 直接顶的初垮对工作面的影响是 明显的, 老 护顶板, 大大减少了控顶时间, 避免了工作面端面顶板破碎 、 冒顶等事故 顶周期性断裂, 造成工作面矿压显现剧烈。 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
煤矿掘进工作面矿压观测报告编制内容

煤矿掘进工作面矿压观测报告编制内容
一、观测时间、目的
二、工作面概况
1、工作面简介
2、工作面地质概况
3、工作面巷道断面及支护参数(附断面支护图),包括掘进施工中的支护变更情况
4、支护要求及技术措施
三、工作面及两巷测站布置,观测项目、观测内容及方法
四、观测数据整理
1、测站离层数据整理汇总分析
2、顶底板下沉量、两帮移近量整理汇总分析
3、锚索(杆)受力分析
五、观测结果分析
工作面顶板离层规律,顶、底板、两帮位移量与掘进距离、时间的关系,锚索(杆)受力与时间的关系,受力情况和原因分析,本工作面或相似工作面巷道支护参数、离层量、位移量、巷道压力对比分析。
工作面支护变更前后情况对比等。
六、结论与建议
工作面支护对巷道位移控制效果,锚索支护参数的合理性,提出结论与建议。
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报告(1031)

1031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总结报告区队:采一区编写人:梁朝信李龙庆张永付1.1工作面地质及开采条件1.1.1工作面概况1.2支护1.2.1正常支护(1)选用ZY6400-16/34型掩护式液压支架。
工作面内切眼长227m,实选149架支架支护,可支护长度223.5m。
移架的动作顺序:降架→移架→升侧护板→升柱1.2.2特殊支护工作面在过断层、顶板破碎、片帮、冒顶等情况下,采取的特殊支护方式。
1.2.3巷道布置切眼尺寸及支护方式:7.2*2.2(锚网支护)运输顺槽尺寸及支护方式:5.5*2.5(锚网支护)回风顺槽尺寸及支护方式:5.5*2.5(锚网支护)以上在顶板管理正常情况下使用,若现场遇断层,地质构造时,施工单位另制定针对性措施。
以上材料均放在材料道料场,码放整齐,挂牌管理。
2 矿压观测计划2.2 1031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的目的和任务1、掌握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运动横向和纵向的发展规律及移动概况与支架的相互关系,更好地进行老顶来压的预报,提出合理的顶板管理措施,如支护方式,支护强度,特种支护,回采工艺等等,为工作面的高产、高效安全生产创造良好的技术条件。
2、对在1031工作面回采工程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进行(包括新采煤方法、回采工艺等)进行资料积累,从矿山压力角度对应用效果提出评定性意见。
为采煤工艺的创新和改进创造作必要的技术准备。
3、对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进行监测,任务包括:监测日常生产过程中支架的支护质量、围岩移动概况,不安全隐患因素等,以达到安全生产可靠的目的,在保证顶板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综采液压支架的优势。
4、掌握巷道支架与围岩的相互关系,其任务包括提出合理的围岩松动范围,确定合理的巷道支护型式、支护参数。
5、研究掌握采动影响和支撑压力的分布规律,其任务包括确定回采巷道的支护参数,确定煤壁前方巷道合理的维护范围,确定工作面的端头支护的技术措施等,以保证安全生产,提高资源的回收率,提高技术经济效果等。
综采工作面初采矿压观测分析

综采工作面初采矿压观测分析摘要:随着矿产开采的延伸,由于受地质条件的限制和采区边界的影响,为提高资源回收率,为确保顺利回采,文章针对综采工作面初采矿压观测分析,为综采工作面初采矿压观测分析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关键词:综采工作;采矿;分析1 工作面概况及工作面支护1.1工作面概况寸草塔二矿31202综放工作面位于31煤二盘区,22煤22111、22113采空区下方,31煤回风大巷西北侧,为31煤层二盘区第二个工作面,辅运外侧为31201工作面采空区。
工作面推进长度2635.7m,工作面宽度310m,煤层厚度为4.0-7.8m,平均煤厚6.42m。
工作面掘进过程中揭露6条断层,所有断层均为正断层,产状分别为:F3170:311°∠55°H=1.2m、F3169:111°∠60°H=1.0m、F3168:303°∠55°H=2.5m、F3145:164°∠55°H=2.4m、F3144:228°∠40°H=5.8m、F3149:256°∠55°H=1.5m。
预计该6条断层将会对回采产生影响,其中F3168、F3145和F3144对回采影响大。
工作面回采至距切眼约2070m处可能揭露22煤层揭露的F28(F28:86°∠43°H=6.3m)断层在31煤的延伸,预计断层落差H=6.5m(靠近辅运顺槽)。
断层附近煤层顶底板破碎,容易发生片帮和冒顶。
1.2支护方式工作面选用液压支架共155台,郑煤机生产的ZFY18000/25/39D型支架145台,其中工作面中间支架143台,过渡架头尾各1台,机头组合支架1台,机头、机尾端头头支架ZY12000/20/40D共9台。
表1-1 郑煤ZFY18000/25/39D液压支架主要技术特征表1.3液压支架的确定1.3.1选型原则和要求:1、支架的初撑力和工作阻力要适应直接顶和老顶岩层移动产生的压力;2、支架的结构和支护特性,要能适应和保护暴露顶板的完整性;3、支架底座要适应底板岩石的抗压强度;4、支架支撑高度要与采高或煤层厚度相适应;5、支架的安全性能要好。
梨园河煤矿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观测

关键词 : 矿压
显现
初 次 来 压 周 期 来压
中图分类号 : T D 3 2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1 6 7 4 —0 9 8 X ( 2 0 1 3 ) 0 7 ( c ) 一0 1 0 1 —0 2
Li yu a n h e f u l l y me c h a n i z ed c o a l mi n i n g f a c e p r e s s u r e b e h a vi o r o b s e r ve d
B a s e d o n L i y u a n h e 2 2 , 1 1 1 me c h a n i z e d mi n i n g f a c e i n c o a l mi n i n g p r o c e s s , r o o f a n d w a l l r o c k mo v e me n t l a w o b s e r va t i o n a l s t u d i e s ,
垫
Q :
工 程 技 术
Sci en ce an d Te ch nol og y I n no vat i on He r al d
梨 园河 煤矿 综 采 工作 面矿 压 显 现 观测
康永平 ( 同煤集 团梨 园河 煤矿 山西忻州 0 3 4 1 1 4 )
摘 要 : 综采工作 面矿压显现观测对煤矿安全 高效生产具有重要 的指导意义。 该文通过 对梨 园河煤矿2 2 l 1 1 综采工作面在开采过程中顶板及围 岩移动规 律的观 测研 究, 掌握了2 2 l 1 1 综采工作 面的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步距 , 工作 面支架支护强度,围岩破坏活动过程中煤壁应力变化大・ 1 、 和
2024年矿压观测总结(二篇)

2024年矿压观测总结尊敬的领导:根据我单位在2024年进行的矿压观测工作,我将向您汇报观测结果和总结的相关情况。
一、观测地点及时间:我们选择了位于XX省XX市的XX矿区作为观测地点,并在2024年1月至12月期间进行了连续观测。
二、观测仪器和方法:在观测过程中,我们使用了高精度矿压监测仪器,对矿区的主要区域进行了实时、连续的矿压观测。
观测方法包括静态观测法和动态观测法,通过监测矿区地表沉降、矿井深度、开采进度等参数,对矿压变化进行了全面的监测和分析。
三、观测结果及分析:通过连续观测,我们得到了大量的数据,并对矿压的变化趋势和规律进行了详细分析。
1. 矿压变化趋势:根据观测数据显示,XX矿区的矿压总体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
这主要是由于矿井的开采导致了地层压力的重新分布,进而对矿压产生了影响。
2. 矿压分布规律:我们发现,矿压在矿区内存在着空间异质性,即不同位置的矿压变化幅度不同。
这主要受到地质条件和采矿方式的影响。
在矿井开采过程中,矿巷产生的应力会导致矿压的局部增大,进而对矿区的压力传播产生影响。
3. 矿压与开采进度关系:观测数据显示,矿区的矿压与开采进度密切相关。
随着开采工作的进行,地表沉降和矿压均逐渐增大。
这主要是由于矿井开采过程中煤岩体的变形和破裂,致使地层失稳,从而引起了矿压的增加。
四、观测结论:根据观测结果和分析,我们得到以下结论:1. XX矿区的矿压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这对矿区的安全生产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2. 矿压在矿区内存在着空间异质性,为矿压控制和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3. 矿压与开采进度密切相关,需要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来控制矿压的增加,保证开采过程的安全性。
五、建议和措施:基于以上结论,我们对矿压控制的建议和措施如下:1. 加强矿压观测:继续进行矿压观测工作,及时获取数据并进行分析,为矿压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 推广现代化采矿技术:引入现代化采矿技术,利用先进的开采设备和控制手段,尽量减少煤岩体的破坏和变形,以降低矿压的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31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总结报告
区队:采一区
编写人:梁朝信李龙庆张永付
1.1工作面地质及开采条件1.1.1工作面概况
1.2支护
1.2.1正常支护
(1)选用ZY6400-16/34型掩护式液压支架。
工作面内切眼长227m,实选149架支架支护,可支护长度223.5m。
移架的动作顺序:降架→移架→升侧护板→升柱
1.2.2特殊支护
工作面在过断层、顶板破碎、片帮、冒顶等情况下,采取的特殊支护方式。
1.2.3巷道布置
切眼尺寸及支护方式:7.2*2.2(锚网支护)
运输顺槽尺寸及支护方式:5.5*2.5(锚网支护)
回风顺槽尺寸及支护方式:5.5*2.5(锚网支护)
以上在顶板管理正常情况下使用,若现场遇断层,地质构造时,施工单位另制定针对性措施。
以上材料均放在材料道料场,码放整齐,挂牌管理。
2 矿压观测计划
2.2 1031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的目的和任务
1、掌握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运动横向和纵向的发展规律及移动概况与支架的相互关系,更好地进行老顶来压的预报,提出合理的顶板管理措施,如支护方式,支护强度,特种支护,回采工艺等等,为工作面的高产、高效安全生产创造良好的技术条件。
2、对在1031工作面回采工程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进行(包括新采煤方法、回采工艺等)进行资料积累,从矿山压力角度对应用效果提出评定性意见。
为采煤工艺的创新和改进创造作必要的技术准备。
3、对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进行监测,任务包括:监测日常生产过程中支架的支护质量、围岩移动概况,不安全隐患因素等,以达到安全生产可靠的目的,在保证顶板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综采液压支架的优势。
4、掌握巷道支架与围岩的相互关系,其任务包括提出合理的围岩松动范围,确定合理的巷道支护型式、支护参数。
5、研究掌握采动影响和支撑压力的分布规律,其任务包括确定回采巷道的支护参数,确定煤壁前方巷道合理的维护范围,确定工作面的端头支护的技术措施等,以保证安全生产,提高资源的回收率,提高技术经济效果等。
2.3观测方案
2.3.1观测工具
ZY6400-16/34型液压支架在左立柱上安有压力表,压力数据可以时实体现。
并在1031采面安装5块YHY60矿用本安型数字压力计。
压力数据实时记录,然后有技术人员持采集器到现场收集数据,最后上传到电脑进行分析。
2.3.2测线布置
在工作面151台液压支架上每隔20架布置一个测点,即将测点布置在140#、130#、29#、19#、9#支架上,工作面共布置了5个测点。
从工作面切眼开采时就开始进行矿观测,一直观测到工作面与回撤通道贯通结束为止。
1031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测点分布如图3.1所示。
图3.1 1031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测点分布图
2.3.3研究方法
利用软件将观测的矿山压力数据制作成曲面图表,把图表中的最低压力设为20MP。
通过在连续的工作面上不同的颜色及深浅显示顶板压力的大小,这样更直观的看出顶板岩层的活动和周期来压的步距,为研究提供方便。
生产现场采用人工记录的方法,记录工作面顶板来压期间的煤壁片帮程度、顶板漏矸、支架立柱下沉、安全阀开启程度等现象,与顶板压力曲面图相结合来共同分析总结综采工作面周期来压规律。
2.4矿压观测内容
2.4.1顶板动态:
对来压期间的顶板完好及漏顶情况进行评价。
2.4.2支护质量
(1)统计液压支架立柱工作阻力。
(2)观察工作面周期来压期间的矿压显现情况。
(3)观察两顺槽超前压力区片帮、低鼓等矿压显现情况。
2.4.3 1031工作面矿压观测方法
直接观测的方法,对顶板岩性、顶底板移近量,周期来压步距。
2.4.4 1031工作面观测效果预计
根据观测数据,总结来压规律,制定针对性措施,指导生产。
验证现有支架型号是否满足要求。
2.4.5 1031工作面观测制度及守则
1、技术员定期对于观测资料进行整理,验收员每班对于顶板岩性进行观察,并记录数据。
2、早班验收员每天进行顶底板移近量的观测,并记录数据。
上井后及时交给技术员进行资料整理。
3、观测小组里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矿压观测纪律,认真记录数据,并有整理资料的记录。
2.4.6 1031工作面观测记录表格及资料整理表格设计
详见矿压附表
3 矿压规律分析
3.1 初采期间的矿压规律
3.1.1 初次来压规律
综采工作面推进了19m时,工作面29#架子周围内顶板开始来压。
顶板压力较大,顶板帽落的矸石较多。
一号、二号、三号、四号、五号分机压力增大。
综采工作面推进了23m时,顶板开始全部垮落。
综采工作面推进了25m时,顶板全部垮落。
最大压力在39.5兆帕。
1、工作面初采期间,来压时工作阻力明显增加,来压强度较大;随工作面向前推进,来压强度减小,大多反映在采空区悬顶、煤壁片帮量的增加;有时在预计的来压阶段无压力增大的显著特征。
2、从数据看出,初次来压步距19-25m、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25m。
周期来压步距应在20m左右。
3、前期采煤掘进进尺较快,顶板较为稳定。
后期下口超前支护高度较高,造成支架无法直接接顶,顶板窜矸严重。
4、30-50m顶板出现周期性运动,运动的强烈程度与地质条件、开采技术及支护状况密
切相关。
4 矿压规律总结
4.1矿压规律总结
本文针对1031综采工作面从初采到末采进行了完整的矿压观测的基础上,分析了工作面
长度对周期来压规律的影响,为工作面的合理布置提供了参考依据。
本文所得的结论如下:(1)老顶初次来压步距为19~25m。
采空区垮落充分、充填程度的严实,会减弱初次来压对支架和人员的伤害,其次瓦斯浓度较大。
(2)周期来压步距的大小和矿压显现程度与工作面的支架初撑力、工作面的推进速度、上覆基岩厚度有很大的关系,周期来压具有分布的不均衡性和来压的不同步性,工作面中部周期来压现象明显,中部30m左右的支架周期来压不明显,工作面周期来压不同步,有的地方先来压,有的地方后来压,但来压的持续距离大致相等。
(3)小周期来压步距为平均为25~30m,来压强度平均为30MPr,小周期来压会存在两个正常的周期来压之间。
小周期来压时单个关键层的破断,而大周期来压时则是两个关键层的
同时破断。
(4)加长工作面有三条明显的压力中心,分别位于工作面上、中、下部的中心位置,此处的压力最大,其他支架压力以此处支架为中心向四周递减。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压力中心区是漏矸、冒顶、压坏支架的高发区,因此下口做好压力中心区域的支架顶板管理,保证安全生产。
(5)1月、2月份采面全月搬家调面,经压力表数据分析,本月出现2次压力峰值,分别为9日-11日,18日-19日。
第一次峰值最大值为39.5mp,其为初次来压;第二次峰值最大值为30mp。
第一次来压采面回采至19米,老顶开始垮落;第二次峰值采面回采至50米时。
(6)、本月采面,61#架至76#架煤层下沉约1.6米,破顶开采,顶板有点破碎,将采高调到2.5米-2.8米之间,移架时要少降快移,带压移架;134#架至148#架采面上出口约40米要过6#断层,所以提破顶开采,在此段割煤必须提前移架或跟机移架,杜绝了顶板事故,严防支架倾倒。
移架推溜时尽量由熟悉顶管理和支架性能的老师傅操作。
(7)、采面顶板周期来压时,采面煤壁有零碎片帮现象,单体柱钻地深度增大,必须穿好柱鞋,每班必须对支架和单体柱进行二次注液。
(8)、本月杜绝了顶板事故,保证了采面回风及正常运输。
(9)、过断层时,必须跟机移架,对单体柱和支架进行二次注液。
4.2矿压规律存在问题及建议
在矿压观测过程中,存在个别支架压力异常的问题,还需要再以后的工作面矿压观测中给予重点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