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经典文本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刘俐俐教授课件)
领略文本剖析的魅力——评刘俐俐的《外国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

作者: 杨茜
作者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
出版物刊名: 创作评谭
页码: 59-61页
主题词: 文本形式 文学研究方法 编排体例 出版发行 北京大学出版社 编著者 魔幻现实主义批评方法 竞选州长 饥饿艺术家
摘要:<正> 刘俐俐教授的《外国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是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的"博雅导读丛书"中的一本,已于2004年10月出版发行。
作者在书中大胆运用了20世纪西方文学研究方法对国外优秀短篇小说进行了具体而细微的阐释,尽可能地把作品的真实从遮蔽状态中释放出来.其体悟深入浅出,独到而深刻,让我们在领略作品魅力的同时。
也体会到了文本剖析的快感与愉悦。
本书在编排体例上非常合理。
首先,编著者在每篇文。
当代文本分析的理论实践之路——兼就《理论与文本的疏离》一文与王有亮先生商榷

另一种 是 以理论 分析 文本 , 以文本分 析带动 理论 建 构 , 主要 以南 开 大学 刘俐 俐 教授 的研 究 为代 表 , 近 十年来她 撰写 了不少相关 论文 , 并先后 在北京 大学 出版 社 出版 了三本 相关 著 作 :外 国经 典短 篇小 说 《
收稿 日期 : 1—0 — 1 2 0 3 8 0
作者简介 : 陈志华 (98 )女 , 17一 , 江西南 昌人 ,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 院 , 授 、 副教 文学博 士 , 主要从 事 中西方 文论 、 叙事
学 研究 。
基金项目 : 0 2 9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 目( 0 编号 : W00 ) 江西师范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 目( WG 9 3 ; 编号 :4 7 。 2 8 )
对 如何进行 文本分 析学术 界一 直存在不 同声音 , 中最 重 要 的有 两 种 : 种是 鉴 赏式 的文本 解读 。 其 一 王耀辉在 《 文学 文本解读 》 中认 为 :文学 作 品 的阅读 与 鉴赏 ……要 能够 透 过文 本 的字 面意 思 去领 悟那 “ 画咏不尽 的真义 , 要能 够细致地 体察 文字 中酣蕴 的情趣 、 味 , 妙 还要 能够 从 作者 的选词 用 字去 领会 作者 独具 的匠心 。 由此 提 出 :文学 文本 的解读 活 动 , ” “ 也就 是 文学 接 受或 文 学 鉴 赏活 动 , 是一 个 反 映 、 实现 、 改变 、 富文本 的过程 , 是一个 融合 了解读者 的感受 、 丰 也 体验 、 联想 、 想象 , 以及 审美 判 断等多种 心理 活动 机 制 的特 殊 的认 识活动 和心理 活动过程 。 u 显然 , ”儿 这是 一种 鉴 赏式 的 审美 阅读 。这 种 阅读起 着 扩充 读者 的期 待视野 、 丰富读 者 的人生 体验等 作用 , 文本解 读 的一种重 要方式 , 是 一般 而言 , 它不形 成新 的文
一个有价值的逻辑起点--文学文本多层次结构问题

一个有价值的逻辑起点--文学文本多层次结构问题刘俐俐【期刊名称】《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05(000)002【摘要】现象学美学家茵伽登、英美新批评派的韦勒克、沃伦以及原型批评理论家弗莱,中国魏晋时期的文学理论家刘勰等,从不同的理论立足点,不约而同地聚焦于文学文本存在方式,或者从"层次"或者从"面面观"的角度相应得出文学文本是一个多层次结构、多侧面的构成.我们所珍视的不仅在于他们见解的相近,更在于他们的不同点.以此为基点,对文学批评理论的意义是:第一,为文学批评从"多层次的立体结构"来全面动态地认识"文学性"开拓了思路.第二,文本多层次立体结构意味着划出了文本本体的边界,由于各个理论的相异,又表明了文学作品多层次的结构性存在是非本质的,所以艺术作品的存在本体是建构性的和开放性的.对于文学批评来说是一个有意义的前提.第三,确认多层次立体结构的文本存在方式,意味着拓宽了文学批评方法可以介入的空间,为多种方法在文学作品的各层次间进行对话和交往,形成批评话语的间性创造了条件.【总页数】7页(P52-58)【作者】刘俐俐【作者单位】南开大学,文学院,天津,300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0【相关文献】1.用有价值的文本解读换取有价值的阅读教学--从《将相和》的文本解读与教学处理说开去 [J], 向爱平2.高中文学类文本的多层次结构与教学探索 [J], 王丽丽3.高中文学类文本的多层次性结构与教学探索 [J], 吴丽莺4.高中文学类文本的多层次结构与教学探索 [J], 王丽丽5.一个相当有价值的文本——20世纪中国自由主义文学反思 [J], 王兆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十一章--文本分析法PPT课件

7
四、 符号学方法的分析步骤
第十一章 文本分析法
第一节 文本分析法在大众传播
文本分析的理论资源来自阐释学和人 文主义,早在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学者就 已经开始进行文学批评,后来逐渐发展到 电影批评领域,研究目的在于发现文学作 品和电影的价值,使得其他人也能够欣赏 和理解文学作品和电影的内容。
1
第二节 文本分析法的特点
作为跟内容分析法并列的两种主要的 研究媒介内容的方法,文本分析法的优势 和缺陷都正好跟内容分析法形成对应。两 种方法各有所长,研究者应该根据具体情 况来斟酌使用合适的方法。
13
第六节 话语分析(disc“话语”(discourse,也译成“论述”) 一词来自拉丁文discurrere,本意是“来回往 复地跑”,它的名词形式是discursus,意思 是“当快要沉浸于某事物的时候,转身跑 掉”,也就是“天马行空的讨论”,中古 时期的拉丁文里,discursus也有“轨道”和 “交通”的意思。
17
4、找一则广告,试着对它进行符号学分析。 5、什么是拉康的镜像理论?试着用它来分析
一部电影。 6、戈夫曼所发展的“框架”概念是什么?它
包含哪些研究角度?当前哪些媒介研究领 域使用到了框架分析?
18
进行符号学分析时,研究者可以遵循 如下步骤: 第一,文本里都出现了哪些符号?尽可能多 地列举它们。 第二,文本里的符号如何组合在一起? 第三,文本里的符号采用了哪些手法而被联 系在一起?
学习任务一:梳理文本内容,对话经典理论 名师单元教学课件(第一二课时)

响,归根到底
决定性 还是具有决定 基础》 意义的,它构
成一条贯穿始 终的、唯一有 助于理解的红
写作背 写作意 景图
经典语句
如果您画出
曲线的中轴
他们当
中有不 同 少人写 上
信向恩 格斯请 教。
线,您就会 发现,所考 察的时期越 长,所考察 的范围越广, 这个轴线就 越是接近经
济发展的轴高中语 线,就越是文
0 3
学习活动三:圈画关键词句,梳理文 章思维框架
(1)自主学习
• 圈画出文中能体现论述思 路的词句 (如统领性或总结性的语 句)和文中的序号及“首 先、其次、最后”等词语
• 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 高中语 文
(2)集中提问
大家第一次阅读理
论性著作,对文本涉及
的领域较为陌生,对相
(3)完成演讲稿的写作,参加演讲比赛
在上学期演讲经验的基础上
观看相关 视频
学习演讲的 技巧
拟定演讲评价 量表
在具体的思辨体验中完成
演讲稿的写作并进行演讲。
(1课时)
高中语 文
0 2
学习活动二:研习范例,初读经典 理论文章
要完成演讲稿的写作,提醒大家:
• 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向课本上的巨人智囊团——
哲学家、领袖们请教。 • 站在大咖们的思想高岗上,
能让我们视野更开阔,思考
更深刻。 下面就让我们循着文字回到大咖们思维的现场,
寻觅理论的智慧。
高中语 文
情境任务:
19世纪90年代,随着马克思主义的
广泛传播和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德国
出现了一股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这股
思潮在青年中产生了恶劣的影响。
一年级文本分析技巧课件

一年级文本分析技巧课件一、关键信息项1、课件适用对象:一年级学生2、课件目标:帮助学生掌握文本分析的基本技巧3、课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识别、词汇理解、简单句子结构分析等4、教学方法:采用生动形象、趣味性强的方式进行教学5、评估方式: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形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6、版权归属:____________________7、更新与维护:____________________11 课件设计原则111 以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为基础,遵循简单易懂、生动有趣的原则。
112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文本分析。
12 课件内容安排121 从简单的文字识别开始,让学生认识常见的汉字和拼音。
122 逐步引入词汇理解,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
123 教授简单句子结构,如主谓宾结构,让学生能够分清句子的主要成分。
13 教学方法选择131 运用多媒体资源,如动画、音频等,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132 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发言,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133 结合游戏和竞赛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14 评估方式设定141 安排课堂练习,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
14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43 定期进行小测验,评估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成果。
15 版权归属说明151 明确课件的创作者和版权所有者。
152 规定课件的使用范围和授权方式,未经授权不得擅自传播和修改。
16 更新与维护责任161 定期检查课件内容,确保其与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需求相符。
162 根据教学反馈和新的教学要求,及时对课件进行更新和完善。
2、双方责任与义务21 教师责任211 熟悉课件内容,按照设计好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212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式。
213 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和测验,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文本解读与文学鉴赏的方式方法ppt

(5)文体学批评(建立在语言学基础上); (6)结构主义文学批评(叙事的角度、文本 的深层结构); (7)文化学批评(从民族文化形态入手,揭 示其地域文化特征); (8)心理批评(无意识的作用、文学补偿人 类欲望、阅读时的分享); (9)新批评的细读法(中国式的细读,如穷 源溯流、比较品鉴、精细评点)。
文本解读与文学鉴赏的 方式方法
一、文本解读与文学鉴赏的含义和内容:
▲语文教学一贯以“文学作品”来培养学生 热爱祖国优美语言,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激发爱国爱家情感,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和较高的审美能力。 ▲200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颁布。 文学教学被赋予了崭新的定位:“感受文 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语言与艺术技巧的 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1)功能定位:
①文体模式为写作提供编码程序; ②文体模式为阅读暗示解码方式; ③文体论阅读是信息解码的预设与向导 ④文体论阅读就是演绎思维在解读中的 运用(文体结构模式→文本携带信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文体类型:
文章因 结构形式、语言运用和表达方式 的不同 而形成不同的文体。 二分法:“韵文”如诗、词、曲、谣等;“散 文”,可分“非文学性散文”和“文学性散 文”。另有多种“边缘文体”,如骈文、赋等。 三分法:叙事文学、抒情文学、戏剧文学。 四分法: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文学作 品);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一 般文章);新闻文体、文学文体、理论文体、 应用文体(写作学分类)。
【案例3】 《理发店》(废名)
理发店的胰子沫 同宇宙不相干, 又好似鱼相忘于江湖。 匠人手下的剃刀 想起人类的理解, 画得许多痕迹。 墙上下等的无线电开了, 是灵魂之吐沫。
缺点——容易产生“误解”现象:
四年级文本分析技巧教学课件

四年级文本分析技巧教学课件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文本分析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文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的分析方法。
3、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理解作者意图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指导学生学会如何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
(2)引导学生掌握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的方法。
2、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文本的特点和分析技巧。
(2)培养学生分析作者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例,向学生传授文本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练习法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文本分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本分析中的问题和难点,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文本,比如故事书、科普文章、报纸杂志等等。
那么,如何才能读懂这些文本,理解它们所表达的意思呢?这就需要我们掌握一些文本分析的技巧。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四年级文本分析技巧。
(二)讲解记叙文的分析技巧1、要素分析法记叙文通常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个要素。
在分析记叙文时,我们可以先找出这些要素,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容。
例如,《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时间是抗日战争时期,地点是狼牙山,人物是五位英勇的战士,起因是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经过是五位战士奋勇杀敌,结果是五位战士英勇跳崖。
通过分析这些要素,我们就能清楚地了解整个故事的发展脉络。
2、情节分析法记叙文的情节通常是有起伏和变化的。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情节的发展,来感受文本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比如,《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从周瑜提出让诸葛亮十天内造十万支箭的难题,到诸葛亮巧妙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再到最后成功完成任务,每一个情节都扣人心弦。
3、人物分析法人物是记叙文的核心。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来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树理的《催粮差》
• 今天怎样阅读赵树理的小说?
《催粮差》
一、为什么选择《催粮差》 ? 1、选择《催粮差》的第一个思考,来 自对于赵树理中短篇和长篇小说的总体把 握和不同评价。
• 短篇小说的篇幅限制无法“解决问题”, 只允许作家提出问题,这在客观上往往成 就了作家,即篇幅逼迫作家无法“解决问 题”,因而使小说更符合艺术规律。《催 粮差》就是因为只“提出问题”而没有 “解决问题”,因此更具有艺术分析的价 值而进入我们研究视野。
4、文学经典重读的三个层面
• 宏观、中观、微观
• 宏观的“重读”:既有的文学批评观念和 批评理论,表明对优秀文学作品之与人类 意义的确认和定位,人类的文学批评行为 作为整体以及文学经典化的过程都是宏观 的“重读”;
• 中观的“重读”:各种文学史以及各 种文学选集,文学史是文学史家秉承 特定文学观念,在品评作家作品基础 上,给予其文学史的一个特定地位, 各种文学选集,亦是根据特定文学观 念与标准,经过遴选编辑成各类文学 经典选集,选集是“重读”的产物;
• 意识流本身不是艺术旨归,意识流的作用 是为了形成戏中戏的结构关系并最终产生 隐喻效应。所以,互文是《游园惊梦》的 根本手法,叙述视角的若干层次,以及意 识流手法都是互文统帅下的具体手法。通 过互文的根本手法形成的以“皂罗袍”为 核心的隐喻,具有怎样的阐释空间呢?
三、梦醒时分的阐释空间 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具有形而上学特征。 是作家用自己的体验抵达形而上。 多次反复“互文”后所产生的抽象哲理 意味。
• 两者之间的关系: • 审美价值因时代以及读者个人经验 不同而相异。审美价值随着审美经 验而不断延伸。 • 艺术价值是中性的。等待被发现和 被表述。对艺术价值的发现和表述 始终处于过程中。
6文学作品文本分析的性质
文本分析作为一种文学研究活动, 以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探寻文学作 品艺术价值形成的原因和机制。这种 文学研究活动注重以自觉的方法意识 为指导,采取与文本相应的方法,对 文本进行学理性分析,在分析中自然 地转换为对于文学作品的审美评价。
《游园惊梦》
Hale Waihona Puke • 第三个层次。钱夫人的人物视角叙事, 仿佛在积蓄力量。当酒力上来,钱夫 人的感情也蕴积到相当程度时,意识 流呼之欲出:完全中断窦公馆宴请宾 客唱昆曲的现实线索,在钱夫人意识 流动中回到当年在南京酒席清唱会的 情境中去,《游园惊梦》的圆熟精致 艺术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后半部 分采用意识流手法且转换自然。
催粮差
• 2、小说文本中成功与失败的两种情形。让 两种情形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三、脱胎于民间故事类型的人物及魅力 1、笨人形象:我们发现,这个被崔九孩雇 用的催粮差,是在中国几个民间故事模式 基础上形成的。 A、“乡下人进城”的故事模式, B、“笨拙的模仿者”的故事模式。 C、 “刻舟求剑”的故事模式。
• 由于中国传统小说脱胎于话本而擅长于叙 述。传统小说的叙述视角基本采用第三人 称全知视角。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自 然地融合于无所不知的叙述者。这个叙事 传统滋养了古代小说家,也被现代小说家 所娴熟。白先勇既充分地继承传统叙述的 自如便捷,又富有创造性地拓展了叙述视 角,达到了传统手法与现代手法的圆融, 突出体现在三个层次叙述的递进。
• 诗歌学以已经验证的意义或者效果为 起点,研究它们是怎样取得的。 (由 果溯因) • 语言学模式认为,意义就是需要解释 的东西,并且努力证明为什么意义会 成为可能。也就是力争搞明白作品是 怎样收到现有效果的。
2文学作品是如何存在的?
此问题是如何提出来的? 韦勒克(Renz Wellek) 沃伦 (Austin Warren)《文学理论》中在 “文学作品的存在形态”一章中提出 来的。
杜丽娘游弋了后花 园之后颇有感悟,唱的 那段“皂罗袍”: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便赏心乐事谁家院—— 是《游园惊梦》隐喻的
核心。
《游园惊梦》
互文而产生的“戏中戏”艺术效果。 以“皂罗袍”为核心,以戏中戏的形式, 让相似的情境和人物感悟内涵多次互文关 系,每形成一次互文关系,其抽象的哲理 意味就得到了一次提升,“皂罗袍”唱词 的隐喻功能就得到了一次强化。
• 意识流(Sream of Consciousness )“这是威 廉· 詹姆斯(William James )在他的著作《心理 学原理》(Principles of Psychology )(1890) 里所使用的一个词组,特指在一个清醒的头脑中, 源源不断地流动着的思想和意识。‘意识流’现 在表示现代小说的一种叙述方法……自20年代始, 意识流就成了文学叙述的一种模式。作家利用它 来捕捉人物的心理活动过程的范围和轨迹。在这 一过程里,人的感觉认知与意识的和半意识的思 想、回忆、期望、感情和琐碎的联想都融合在一 起”。 (《欧美文学术语词典》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0年版)
2、分析 第一个层次。 《游园惊梦》在第三人称叙述视角 中加入局部人物的第一人称视角,并 且两种叙述视角互相结合、穿插,这 个特点主要体现在小说开头和前半部 分。
《游园惊梦》
• 第二个层次。钱夫人出场后,虽然没 有“我”这样的标志性第一人称叙述 者出现,但是因为频繁地采用钱夫人 视角,在实际上已经采用故事中人物 的眼光来叙事了。于是,叙述视角发 生了一个重要变化,即出现了叙事学 所指出的第一人称回顾性叙事。
• 微观的“重读”:对已经被认定的某位作 家的某部作品予以阅读,即借重于既有选 集,而且有反复细细品味的意思,由此而 成为“重读”。 • 我们的文本分析即是微观层面的“重读”。
5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区分
• 存在着两种阅读。 • 审美阅读和研究目的的阅读。
• 以审美态度完成的阅读,即一般读者 的阅读,这种阅读在审美经验中产生 审美价值。 • 出于研究目的的阅读,是为了发现那 些使它成为一部艺术作品的特性和要 素,这种东西永恒地存在于作品文本 中,是具有价值的,可称之为“艺术 价值”。
• 2、选择《催粮差》的第二个思考,是来自 赵树理执着地继承了中国小说传统叙述模 式。他的小说一般都采用连贯叙述,全知 叙述视角,基本以情节为结构,仿佛说书 人说出来的。如果按西方叙事学的话语类 型理论划分,赵树理的小说当属于叙述性 的话语类型。
二、分析《催粮差》的结构主义总体思路 1、三合一体的模式: 可能性的实现{ 敞开一个可能性的情景 { 可能性的非实现 失败 成功
• 如此效果即艺术价值如何形成?理论分析 来回答这个问题。
总述 : 我采用了叙事学、 意识流和互文性的 思想及方法分析 《游园惊梦》,发 现其本质上是诗性 的,因为它采用的 是隐喻艺术构思。 隐喻艺术构思又主 要依赖于《游园惊 梦》与汤显祖的 《牡丹亭》所构成 的互文关系。
一、叙述角度的自如转换与意识流手法 三个层次的叙述, 1、叙述视角的变换与意识流手法
与此问题相关的理论资源有 : 英加登Roman · Ingarden 《对文学的艺术作 品的认识》
韦勒克(Renz Wellek) 沃伦(Austin Warren)《文学理论》
弗莱( Northrop Frye )《批评的剖析》 刘勰《文心雕龙· 知音》
• 《知音》: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 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 五观事义,六观宫商。斯述既形,则优劣 见矣。
美 国 康 乃 尔 大 学 教 授 乔 纳 森 ·卡 勒 (Jonathan Cullero)在他的理论著作《当 代学术入门:文学理论》(Literary Theory: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1997年出版) 中关于文学研究两种模式的说法。
• “在文学研究中也有一个经常被忽略 的基本区别,就是两个课题的区别: 一个根据语言学的模式,认为意义就 是需要解释的东西,并且努力证明为 什么意义会成为可能。另一个与其相 反,它从形式开始,力图解释这些形 式,从而告诉我们这些形式意味着什 么”。这就是诗歌学和解释学的对比。
《游园惊梦》
重要的不是作家采用了意识流手法, 而是如何采用意识流手法。以上三个 层次交错和递进,可以看作是作家将 意识流置于了其他叙述手法的和谐使 用中。 或者说 ,叙述视角的变化,是 为了进入意识流状态。
二、中国文学的丰厚传统造就了优秀的“互文
性”小说艺术
1、互文性概念。朱力亚· 克里斯蒂娃 (Julia Kristeva )提出的互为指涉 (intertextuality )这一术语,表示任 何一部文学文本‘应和’(echo)其 他的文本,或不可避免地与其它文本 互相关联的种种方法。这些方法可以 是公开的或隐蔽的引证和引喻;较晚 的文本对较早的文本特征的同化;对 文学代码和惯例的一种共同积累的参 与等”。
催粮差
2、聪明人形象 • 聪明人的故事分为三个阶段展开。首先是 崔九孩先去二先生家赔礼道歉,索要催粮 票。其次,是崔九孩去红沙岭路上的形象, 第三个阶段,是到了红沙岭村以后,这部 分作家充分利用了一个场面,在场面中描 绘几个人物相互之间关系和性格。
• 2、隐喻的概念。 • 雅各布逊在《隐喻与转喻的两极》一文 中提出,在一般的语言行为中,通过话题 相似性的对话延伸,是隐喻的方式,通过 话题接近性的对话延伸,则是转喻的方式。 这两种方式总是持续地起作用。“隐喻和 转喻这两种方式彼此竞争,并且表现在任 何象征方式中,或是个人内心,或是社会 的”。(胡经之、张首映主编《西方二十 世纪文论选》第二卷“作品系统”中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71页)
互文性在这个作品文本中贯穿在全篇。 人物关系与互文性。 唱词、曲牌名、戏剧名与互文性。 人名、物名、曲名、地名与互文性。
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通过 叙述视角的转换而进入意识流,目的 何在?引入《牡丹亭》的唱段,也是 一种互文现象,意识流与这种互文现 象有怎样的关系? 所有互文性现象中,最为核心的 互文性现象,则是的“内核”—— 《牡丹亭》中“惊梦”中的“皂罗袍” 唱段:
7何为文学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