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茶文化海外传播初探
中国茶的世界传播史

中国茶的世界传播史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茶作为中国的传统饮品,在古代就已经开始传播到世界各地。
本文将以中国茶的世界传播史为题,探讨中国茶是如何传播到世界各地的。
一、茶的起源与发展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37年,中国的神农氏发现了茶叶的作用。
茶叶的饮用和种植逐渐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并在宋朝时达到了顶峰。
茶的种植和制作技术也逐渐完善,出现了不同的茶叶品种和制作工艺。
二、茶的传播到世界1. 茶的传播到日本茶叶最早传到日本是在唐朝时期,当时的日本僧人最明带回了茶叶种子和制作方法。
茶在日本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和仪式,发展出了独特的日本茶道文化。
2. 茶的传播到韩国茶在韩国的传播时间与日本相近,也是在唐朝时期。
茶在韩国被广泛种植和饮用,成为了韩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 茶的传播到西方茶的传播到西方可以追溯到16世纪,当时葡萄牙和荷兰的商人通过海上贸易将茶叶带到了欧洲。
茶在欧洲迅速流行起来,成为了贵族和上层社会的时尚饮品。
4. 茶的传播到其他亚洲国家茶的传播还涉及到其他亚洲国家,如越南、蒙古、缅甸等。
这些国家和地区对茶的种植和制作方法进行了吸收和改进,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茶文化。
三、中国茶的影响力中国茶的传播不仅仅是将茶叶带到其他国家,更重要的是中国茶文化的传播和影响。
中国茶的独特制作工艺和茶道文化对其他国家的茶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形成了多样化的茶文化,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四、茶的世界传播对中国的影响茶的世界传播对中国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茶的出口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茶叶种植业成为了中国的重要农业产业之一。
茶的传播也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的建立,增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了解和合作。
中国茶的世界传播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茶从中国传到了日本、韩国、西方和其他亚洲国家,对这些国家的茶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茶的世界传播也促进了中国茶叶产业的发展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推动。
明清时期的海外贸易与中外文化交流

明清时期的海外贸易与中外文化交流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与外国交流密切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海外贸易与中外文化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对于中外两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明清时期的海外贸易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之一。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七次航海,使得中国与东南亚、印度、非洲等地的贸易达到了巅峰状态。
此后,明朝禁止了海上贸易,然而在清朝时,对外贸易重新开放。
清朝通过与欧洲国家签订条约,特别是《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使得中国的对外贸易大幅度增长。
中国这段时期的出口量逐年增加,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产品远销欧洲,同时,大量的海外商品和技术也进入了中国。
这一时期的对外贸易不仅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也为中国带来了充足的金银财富。
其次,这一时期的海外贸易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随着对外贸易的繁荣,许多外国商人来到中国,与中国人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这些外国商人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外国商品和技术,同时也传播了外国的文化和思想。
他们与中国人进行文化的交流,使得中国人对外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外国的语言、文学、艺术等。
同时,外国商人也对中国的文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中国学习中国的语言、文化,与中国人切磋学问。
这些互相学习和交流的活动,使得中外文化得到了互补和发展,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多元化和国际化。
此外,明清时期的海外贸易和中外文化交流也对海外华人社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海外贸易的推动下,许多中国商人和移民前往东南亚、东亚以及美洲等地,他们在海外落户,并且逐渐形成了庞大的华人社群。
这些华人社群不仅成为了海外贸易的重要力量,也起到了连接中外文化的桥梁作用。
他们在海外保留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语言,传承了中国的文化传统,同时也同化了当地的文化,与当地人民进行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总的来说,明清时期是中国海外贸易和中外文化交流最为活跃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海外贸易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也造就了中国的财富积累。
中国茶文化的全球传播路径

中国茶文化全球传播路径
说起咱中国茶文化,那历史悠长得很,传出去的路子也是宽得很。
最开始嘛,肯定是沿海那边儿的丝绸之路,茶叶就跟丝绸、瓷器搭个伴儿,漂洋过海到了欧洲、非洲那些洋地盘儿。
那些外国人一开始还喝不惯,慢慢地,嘿,就觉得这茶味儿不错,提神醒脑,还能养生,就逐渐爱上了。
后头嘞,郑和下西洋,那船队里头也少不得茶叶。
这一来二去的,东南亚、南亚那边儿也晓得了咱们这宝贝。
现在你看,泰国、印度、斯里兰卡这些地方,都有自己的茶文化咯。
再往后,全球化一搞起,中国茶文化更是遍地开花。
北美、欧洲那些大城市,茶馆儿、茶楼多得很,尤其是咱们四川的茶馆文化,安逸得很,都传过去了。
老外们学会了泡茶、品茶,还搞了些自己的创新,啥子水果茶、奶茶,花样儿多得很。
还有一条不能忘嘞,就是华侨华人的功劳。
他们走到哪里,就把茶文化带到哪里,让外国朋友们不仅喝得到茶,还能了解背后的故事和礼仪。
这样一来,中国茶文化就更深层次地融入了世界各地。
总之嘞,中国茶文化能够传遍全球,靠的不仅是茶叶本身的好品质,还有咱们中华民族开放包容的精神,以及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和传承。
现在,全世界的朋友们都能一起享受这份来自东方的味觉盛宴了。
茶文化在国外的传播发展

茶文化在国外的传播发展推荐文章中国茶文化传播历程热度:中国茶文化考试试题及答案热度:茶文化的大众传播方法热度:有关茶文化的英语作文热度:茶文化书画作品图片热度:我国的茶叶生产和茶文化让外国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外茶业贸易往来不断,促进了世界各国人民对茶的消费,增强了茶的持久影响力。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在国外的传播发展,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在国外的传播815年,日本嵯峨天皇到滋贺县梵释寺,寺僧便献上香喷喷的茶水。
天皇饮后非常高兴,遂大力推广饮茶,于是茶叶在日本得到大面积栽培。
在宋代,日本荣西禅师来我国学习佛经,归国时不仅带回茶籽播种,并根据我国寺院的饮茶方法,制订了自己的饮茶仪式。
他晚年著的《吃茶养生记》一书,被称为日本第一部茶书。
书中称茶是"圣药"、"万灵长寿剂",这对推动日本社会饮茶风尚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宋、元期间,我国对外贸易的港口增加到八九处,这时的陶瓷和茶叶已成为我国的主要出口商品。
尤其明代,政府采取积极的对外政策,曾七次派遣郑和下西洋,他游遍东南亚、阿拉伯半岛,直达非洲东岸,加强了与这些地区的经济联系与贸易,使茶叶输出量大量增加。
在此期间,西欧各国的商人先后东来,从这些地区转运中国茶叶,并在本国上层社会推广饮茶。
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荷兰海船自爪哇来我国澳门贩茶转运欧洲,这是我国茶叶直接销往欧洲的最早纪录。
以后,茶叶成为荷兰人最时髦的饮料。
由于荷兰人的宣传与影响,饮茶之风迅速波及英、法等国。
1631年,英国一个名叫威忒的船长专程率船队东行,首次从中国直接运去大量茶叶。
清朝之后,饮茶之风逐渐波及欧洲一些国家,当茶叶最初传到欧洲时,价格昂贵,荷兰人和英国人都将其视为"贡品"和奢侈品。
后来,随着茶叶输入量的不断增加,价格逐渐降下来,成为民间的日常饮料。
此后,英国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茶客。
印度是红碎茶生产和出口最多的国家,其茶种源于中国。
茶是怎样传到西方的

茶是怎样传到西方的西方人认识茶很晚,直到17世纪,他们才从阿拉伯人那里知道中国茶的神奇。
1606年,荷兰人首次将中国茶运到欧洲,其时是明万历年间,那时中国植茶、饮茶历史已有2000余年。
这种饮料很快在当地引起人们的兴趣,饮茶这种习俗在西方迅速发展起来。
不久,英国就成为一个嗜好饮茶的国家。
随后,英国人又把茶带到美国、加拿大及其他英国殖民地。
到了18~19世纪,茶叶竟成了西方与中国进行贸易的核心商品,陆路上的丝绸之路、茶马大道熙熙攘攘,海上千帆竞发往来不绝,万国来求售中国茶叶、丝绸和瓷器。
以英国东印度公司为例,1765~1794年的30年间,他们进口的中国茶占其贸易额的75%,到了19世纪则上升到90%。
为了抢占茶叶利润和世界茶业市场,英国开始尝试在其殖民地栽培茶树。
阿萨姆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阿萨姆是印度最东北的一个邦,境内多丘陵、山地,为热带季风气候区,适宜茶树生长。
19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这里广辟茶园,并雇中国人指导种茶、制茶,最终将阿萨姆变为东印度公司的茶叶生产基地,阿萨姆成为世界著名茶区。
有意思的是,茶在北美的历程竟然与战争扯上了关系。
为了抗议英国征收不合理的茶税,人们焚毁运送茶叶的英国船只,并将茶叶倾倒海中;英国派兵镇压,从而酿成美国的独立战争,导致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它本是一片树叶,最初与人类相遇时,被当作一味解毒的药方。
正是这片小小的树叶,在历史长河中延伸出了一串“衣食万户,润泽世人”的长长的产业之链。
它登上大航海时代的货船,与瓷器和丝绸一道进入欧洲,走向世界,传播了中华文明。
无论是作为重要产业和出口商品,还是进入宫廷,成为品饮时尚的金枝玉叶,抑或被放在马背上驮向东西南北,成为游牧民族的生命之饮,这片树叶的奇妙就在于,它既可远离尘嚣,与世无争,也可规模种植,造福人类;既可阳春白雪,进入文化殿堂,又可下里巴人,成为市井文化的一部分;既可独自品饮,涵养“清、廉、美、静、俭、洁”等品性,也可用于待客、敬客,增进友谊,促进和谐。
中国茶道文化在国外

中国茶道文化在国外茶,作为中国的国饮,拥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茶道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然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茶道文化也逐渐走向了世界舞台。
本文将探讨中国茶道文化在国外的影响和发展,以及对国外人群的吸引力和投入。
一、茶道文化在国外的传播茶道文化的传播是多方面的,其中一种最直接的方式是中国茶文化的输出。
通过茶叶的出口和茶艺表演的引入,中国茶文化得以传输到国外。
例如,伦敦的一个知名茶馆每年都会举办中国茶艺表演,吸引了大批的英国人前来学习和体验中国的茶道文化。
此外,茶艺师的培养和推广也是茶道文化传播的重要方法之一。
中国茶艺师可以定期去国外举办茶道讲座和培训班,传授中国茶道的知识和技巧。
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西方人了解中国茶道文化,还能够促进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友谊。
二、中国茶道文化在国外的影响力中国茶道文化在国外影响力的扩大,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茶道文化的艺术性和哲学性深受国外人士的喜爱。
茶道的独特风格和精致的礼仪使其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体验,被认为是一门艺术。
在国外,茶道经常与禅宗哲学和艺术相结合,吸引了许多热衷于禅修和冥想的人士。
其次,中国茶道文化的养生价值也受到国外人士的青睐。
在西方国家,绿茶、红茶等茶叶的养生功效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追捧。
悠闲地品味一杯香茗,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放松身心,还有益于保健和健康。
第三,茶道文化在文化交流方面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中国茶道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茶道文化的传播,中国文化得以更好地展现在国际社会。
同时,茶道文化也为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建立了更多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文化交流和相互了解。
三、国外人群对中国茶道文化的吸引力和投入中国茶道文化在国外人群中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首先,中国茶道文化的独特性和神秘感吸引了很多国外人士对其的探索和学习。
茶道的独特礼仪和传统的制茶工艺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引发了对中国文化的好奇心。
茶与茶文化向国外传播历史

茶与茶文化向国外传播历史由于我国茶叶生产及人们饮茶风尚的发展,还对外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茶与茶文化向国外传播历史,一起来看看。
茶与茶文化向国外传播历史(1)佛教的传播把中国茶及茶文化带入朝鲜半岛公元四世纪末,佛教由中国传入朝鲜。
随着中朝两国华严宗、天台宗禅师的往来,茶叶被带到朝鲜半岛。
公元十二世纪时,朝鲜松应寺、宝林寺和宝庆伽寺等著名寺院都提倡饮用茶叶。
不久,饮茶的风俗也在民间广泛流行起来。
朝鲜半岛在四世纪至七世纪中叶,是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国鼎立时代,据传六世纪中叶,已有植茶,其茶种是由华严宗智异禅师在朝鲜建华严寺时传入至7世纪初饮茶之风已扁及全朝鲜。
后来,新罗在唐朝的帮助下,逐渐统一了全国。
在南北朝和隋唐时期,中国与济、新罗的往来比较频繁,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关系也比较密切。
特别是新罗,在唐朝有通使往来一百二十次以上,是与唐通使来往最多的邻国之一。
新罗人在唐朝主要学习佛典、佛法,研究唐代的典章,有的人还在唐朝做官。
因而,唐代的饮茶习俗对他来说应是很亲近的。
新罗的使节大廉,在唐文宗太和后期,将茶籽带回国内,种于智异山下的华岩寺周围,朝鲜的种茶历史由此开始。
朝鲜《三国本纪》卷十,《新罗本纪》兴德王三年云:"入唐回使大廉,持茶种子来,王使植地理山。
茶自善德王时有之,至于此盛焉"。
至宋代时,新罗人也学习宋代的烹茶技艺。
新罗在参考吸取中国茶文化的同时,还建立了自己的一套茶礼。
这套茶礼包括一、吉礼时敬茶;二、齿礼时敬茶;三、宾礼时敬茶;四、嘉时敬茶。
其中宾礼时敬茶最为典型。
高丽时代迎接使臣的宾礼仪式共有五种。
迎接宋、辽、金、元的使臣,其地点在乾德殿阁里举行,国王在东朝南,使臣在西朝东接茶,或国王在东朝西,使臣在西朝东接茶,有时,由国王亲自敬茶。
高丽时代,新罗茶礼的程度和内容,与宋代的宫廷茶宴茶礼有不少相通之处。
(2)日本僧人把中国茶及茶文化传入日本中国茶叶虽早在汉代就已传入日本,但到唐宋时期,由于佛教僧人的传播提倡,饮茶才成为日本社会生活中重要的习俗。
茶与茶文化向国外传播最早可以追溯到什么时期

茶与茶文化向国外传播最早可以追溯到什么时期世界各国的种茶和饮茶习俗,最早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播去的,茶和瓷器、丝绸都是中国人民对全世界的伟大贡献。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茶与茶文化向国外传播最早可以追溯到什么时期,一起来看看。
茶与茶文化向国外传播最早可以追溯到什么时期(1)神农时期: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
归到这里以后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
也正因为如此,神农才成为农之神。
(2)西周时期:晋·常璩的《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
”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他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
《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已经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
(3)秦汉时期:西汉。
王褒《僮约》:“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茶。
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发现陪葬清册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简文和木刻文,经查证"?"即"槚"的异体字,说明当时湖南饮茶颇广。
我们仍饮用着与很古老的祖先如姜太公相同的饮料,确实是很使人心潮澎湃的事情。
能够给我们很多的遐想。
(4)宋元时期:茶区继续扩大,种茶、制茶、点茶技艺精进。
宋代茶文化发达,出现一批茶学著作,如蔡襄《茶录》、宋子安《东溪试茶录》、黄儒《品茶要录》,特别是宋徽宗赵佶亲著《大观茶论》等。
宋元之际,刘松年《卢仝烹茶图》、赵孟頫的《斗茶图》等更是汉族茶文化的艺术珍品。
茶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历史茶在亚洲的传播早在公元六世纪和七世纪,朝鲜半岛上的大批新罗僧人为求佛法来到中国,他们中的大部分是在中国经过10年左右的专心修学,尔后回国传教。
他们在唐朝时,当然会接触到饮茶,并在回国时将茶和茶籽带回新罗。
高丽时代金富轼《三国史记·新罗本纪》载:“茶自善德王有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 我 国茶 文 化 基 本 形成 , 茶事 活 动 由单纯 的实 践 上 升 至 系 统 的理 论, 饮茶 意 义 也 从 其保 健 功 效 升华 为 精 神 熏 陶 , 享 有“ 茶圣 ” 美 誉 的 茶 学 大师 陆 羽著 成 《 茶经》 一书, 宣 告世 界 上第 一 部 茶 文化 专 著 的 问 世, 内容 涉及 茶 叶 的起 源 、 性状 、 种类、 采制、 烹煮、 饮用 、 功效、 茶俗、
文 明 高度 和 谐 统 一 的产 物 。 ” 茶 文 化 的 内容 与 形 式都 非 常 丰 富 , 在 物 质 形态 方 面 包 括茶 书 、 茶画、 茶具 、 茶歌 、 茶戏、 茶西 方 贸 易往 来 愈 加 密 切 , 中 国 的物 质 产 品承 载 着 中 华 民族 的传 统精 神 理 念 进入 西方 社 会 , 掀 起 了一 阵“ 东 学西渐 ” 的热 潮 , 茶 文 化 以茶 叶 为 载 体 传 至 西 方 各 国 , 与 各 民族 的 政治、 经济、 文化 、 社 会 与 生活 紧密 相 连 , 形 成 了 极具 地 方 色 彩 的西
东西各 国传播 发展 的情况, 最后则 归纳了明清时期茶文化 海外传播的特 点, 指出各 国荼文化都 是物 质与精神的统一 , 都有其共性 与特性, 都 为 世界 文 化 的 繁 荣 发 展 做 出 了贡 献 。 关键 词: 明清时期; 茶文化: 海外传播 : 特点
茶文化发乎神农, 闻于鲁周公, 兴于唐而盛于宋 , 在 明 清 时 期 趋于完善, 奠 定 了现代 茶 文 化 的 内容 与形 式 基础 。明清 时 期 是茶 文
历 史 ・文 化
明清 时期茶 文化海外传播 初探
张 守 慧
( 潍坊科技学院 , 山东 寿光 2 6 2 7 0 0 )
摘 要: 明清 时期 是我 国茶文化 发展 的成熟时期 , 也是 萘文化海外 交流的兴盛时期 , 对 东西各 国茶文化的形成 与发展奠定 了
深厚的物质与思想基础。 本 文 首 先 从 荼 学研 究及 文 化 特 色方 面分 析 了明 清 时 期 茶 文 化 的 内涵 及 特 征 , 而后 概 括 了该 时 期 萘 文 化 在
足 的小 农 经 济 开始 解 体 , 资 本 主 义 萌芽 诞 生 , 科 学 技 术得 到 长 足发
义, 各 位 学者 众 说 纷 纭 , 至 今 尚 未达 成 统 一 的概 念 , 一般来说, 茶 文 化是 人 们 在 生 产 、 利 用和 发 展 茶 的过 程 中 , 以茶 为 载体 来 表 达 人 与 自然 、 人 与社 会 以及 人 与人 之 间 各种 思 想 情 感和 意 识 形 态 的 总 和 。 茶 学 专 家 姚 国坤 先 生 在 《 茶 文化 概 论》 中指 出, “ 茶 文 化 是 人 类 在 社 会 历 史发 展 过 程 中所 创 造 的 有 关 茶 的 物 质 财 富和 精 神 财 富 的 总 和, 它 以物 质 为 载 体 , 反 映 出 明确 的 精 神 内容 , 是物 质文 明 与 精 神
茶器、 产地 等 , 言简 意 赅 , 包罗万象, 是 后世 茶 学研 究 的重 要文 献 。 宋 代 对 茶 文化 的研 究 更 为兴 盛 , 内容 广 泛 而详 尽 , 相关 著 作 多达 三 十
头” 等 兼 具 艺 术 性 与 技 巧 性 的动 作 走 向成 熟 , 对饮茶的环境、 意境
方 茶 文化 , 为 世 界 文化 的丰 富与 发 展做 出了重 大 贡 献 。
神 形态 上 包 括 茶 道 、 茶德、 茶性 等 , 在 制 度 形 态 上 包 括 茶 政 茶法、 茶礼等 , 在行为形态上包括 茶风、 茶俗 、 茶规等 , 具 有 鲜 明 的 社 会 性、 民族 性 、 地 域 性 和 审美 性 , 是物质与精神、 功 能与 审美 、 高 雅 与 通 俗 的 高度 融 合 。 明 清 时期 的茶 文 化相 比前 朝 茶 文化 而 言 具 有独 特 意 义 。在 茶 叶及 茶 具方 面 , 散 条 茶 逐 步 取代 了 团饼 茶 , 茗 饮法 逐 步 代 替 了点 茶 法, 饮 茶 的整 体 审美 意 境 得 到提 升 , 许 多 造 型 精美 、 花 色考 究 、 质 地
茶文 化 是 劳动 人 民在 制 茶 与饮 茶 的 过程 中 自发 创 造 而 成 的 文 化 艺 术形 式 ,是我 国传 统 文化 的重 要 组 成 部分 ,对 于 茶 文 化 的 定
化 呈 现跳 跃 式 发 展 的 时期 , 茶叶 的生 产 、 制 造及 饮 用 方 法 较 之 以前 都 发 生 了巨 大 转 变 , 茶 叶 品类 迅 速 扩 大 , 饮茶事宜更为简约 , 清 饮 之 风 最终 确 立 , 茶 文 化 的深 刻 内涵 得 到 充分 挖 掘 , 哲 学 意 义 也 得 到 进 一步 扩 充 , 真 正 成 为 中华 民族 世 界 观 、 人 生观 与 价 值 观 的 化 身 。 明清 时期 同时 也 是我 国茶 文化 海 外 传 播 的关 键 时 期 , 此时 , 自给 自
和 心境 提 出 了更 高要 求 。 在 茶叶 生产 技 术 方 面 , 绿 茶 的蒸 青 技 术得 到 改进 , 炒 青 技 术 问世 ; 花 草 茶 的 制 作 工 艺 大 幅提 升 , 很 多花 草 都
优 良的 上 乘 陶 瓷 茶 具 应 运 而 生 , 比如 青花 瓷 、 斗 彩瓷等, 增 添 了好 茶 之人 饮 茶 的乐 趣 。在 茶 艺 方 面 ,工 夫 茶 艺达 到 鼎 盛 , “ 凤 凰 三 点
1 明清 时期 的茶 文 化
我 国人 民种茶 的 历史 可 以追 溯到 商 周 时 期 , 饮 茶 之风 的形 成则 是在 两晋 、 南北 朝时 期 , 饮茶 活动 开 始与 民族 文 化相 关 联 。 发展 到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