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2高中政治经济学常识教学要求
高考政治 专题1 经济学常识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2

【题眼突破】 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的科学性与局限性
科学性
对商品的使 第一次明确提出使用价值与交换 用价值与交 价值的概念;认为商品具有使用
局限性
未能认识到没有使用 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 交换价值 颠倒了价值与交换价 值的关系,认为商品 的价值是由其交换价 值决定的
换价值的认 价值和交换价值,商品的交换价
(2)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是二元的。他有时认为,商品 的价值是“获得它的辛苦和麻烦”,是由生产该商品所 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这种观点正确地揭示了价值的源 泉。他有时又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 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的。在这里,他颠倒了价值与交换 价值的关系。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对于斯 密的劳动价值理论,要作全面分析,既要看到其优点。 又要看到其局限性。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
的措施,自由放任 ________。
市场 ,这只“看不见的手” (2)“看不见的手”是______ 自由竞争 。 发挥作用的机制是_________
(3)斯密认为国家职能只限于保卫本国不受侵犯 ________________、保
财产和人身安全 ,以及建设和维护 护社会成员的_______________ 公共工程和公共事业 三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二、三 【考点梳理】 1.斯密的分工理论
斯密的政策主张
(1)斯密认为增加国民财富的途径首先取决于
资本的利用效率 。 劳动生产率 的提高,其次是提高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分工 。因为分 (2)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 工作技巧和劳动熟练程度 ;分工 工能提高劳动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三政治选修二经济学常识全年教学计划

人教版高三政治选修二经济学常识全年
教学计划
1、国家的本质
2、现代国家的管理形式
3、现代国家的结构形式
4、国际组织概观
1、英国国王与君主立宪制
2、英国的议会和政府
3、法国的民主共和制与半总统半议会制
4、英法政治体制的异同
1、美国的联邦制
2、美国的两党制
3、美国的三权分立制
4、美国的利益集团
1、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
2、按照民主集中制建立的新型政体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
4、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联合国:最具普遍性的国际组织——最大的国家政治组织
2、中国与联合国
3、走进世界贸易组织——最大的经济组织
4、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形式——区域经济组织
5、欧盟:区域一体化组织的典型——区域经济组织。
高考政治 专题3 经济学常识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2

②恢复和稳定 农业 。出台农业调整法,通过政府 对自愿减少耕种的农民给予现金补贴的办法来限制农产 品产量、提高农产品价格。 ③复兴 工业 。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终止实 施反托拉斯法,鼓励企业在复兴过程中进行更大的合 作,要求企业缩短劳动时间、改善工作条件等,促进工 业生产的增长。
④建立宽泛的 社会保障 。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成 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将各种救济款物迅速拨往各州,保 障全体公民的最低生活。 (3)显著特点:罗斯福新政强调国家对经济进行调节 和干预。通过法律形式,将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 责任及援助贫困公民的责任固定下来。
着社会的发展必然出现
有效需求不足
的问题。有效
需求不足会导致经济危机。
(2)凯恩斯主张采取 赤字财政 政策,通过扩大财政 支付来 增加投资 , 刺激消费 , 扩大需求 。
2.凯恩斯革命的影响和作用 (1)凯恩斯革命的影响 凯恩斯革命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对缓和与摆 脱 经济危机 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凯恩斯提出的各种 反危机的政策主张,成为西方国家 制定经济政策 的重 要理论依据。
(2)新自由主义的影响 在一段时期内,新自由主义者的一些政策主张对美、 英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政策制定产生过一定影响。但他们所 主张的政策的实施并未解决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遇到的问 题,却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再加上他们反对国家干预的影响在西方国家有所削弱。
【题眼突破】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可以用“三R”来概括,即复 兴(Recover)、救济(Relief)、改革(Reform)。救济指救助 急需帮助的大批失业者和贫民;复兴是指为失业者提供 工作机会,使陷入萧条的经济恢复运转;改革是指采取 长远措施改善全国总体经济状况。
真题操练1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 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 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但是,我国农业基础仍 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 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我们必须居安思 危、加倍努力,不断巩固和发展好农村形势。
高考政治 专题5 经济学常识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2

材料二
同1949年相比,1978年国民收入中工业所
占份额从12.6%上升到46.8%,农业所占份额由68.4%下 降为35.4%,建筑业和运输业分别从0.3%、3.3%上升为 4.1%、3.9%,并且具备了生产原子弹、氢弹的能力, 国防力量大大增强。 结合所学经济学常识的有关知识,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2)分析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
【题眼突破】 1.计划与市场的比较 区别:(1)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 是市场经济,市场就是通过供求变化、价格变化和人们 的竞争,来调节资源配置的。根据价值规律要求,市场 上某种商品供不应求,商品价格上升,获利就增大,就 会吸引人们增加这种商品的资源投入,反之,则减少资 源投入。市场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指导着生产经营
选修部分
选修二 经济学常识
专题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
课标要求 1.阐释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的重要创新及其意义 2.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 3.理解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重要意义
考纲呈现 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的背景、基本特 点和作用 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和影响 3.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认识过程 4.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创新及其意义 5.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6.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7.当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
为辅”。打破了计划一统天下的局面,为市场调节作用
的发挥打开了缺口。
(2)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①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 有计
划的 商品经济的论断,突破了把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对
立起来的传统观念。 ②党的十三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 立 计划和市场 内在统一的经济体制;这一体制的运行模 式是国家 调节市场,市场 引导企业。
高考政治 专题4 经济学常识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2

③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础,为了加强国防建 设,必须加强经济建设。 (3)正确处理各种权力和利益关系。国家 、生产单位 和个人三个方面,必须兼顾。在坚持中央统一领导下, 扩大地方的权力,以正确处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 的关系,充分发挥 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4)向外国学习。正确对待外国经验,洋为中用,对 于加速本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切民族、一切 国家好的东西都要学,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 目地学。 2.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 (1)国家市场 为主体,自由市场为补充 在总结社会主义改造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毛泽东与 党和国家的其他领导人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主体、三个 补充”的要求。
材料三
1921 年苏俄大旱,1922 年国民经济逐渐恢
复,自 1923 年起整个国民经济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 (2)三个材料中所提及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有哪些重 大意义?
答案
(1)材料一说明实施新经济政策前,人民生活
水平低,人民不满意,生产积极性也调动不起来;材料 二反映新经济政策实施后,人民情绪高涨;材料三反映 尽管遭遇灾害,但国民经济依然快速发展的事实。 (2)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有重大意义:巩固了工农联 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恢复了国民经济,调动了生产 积极性;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道路。
选修部分
选修二 经济学常识
专题4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索
课标要求 1.了解列宁提出的“新经济政策”, 阐释列 宁对社会主义与市场关系的有关论述。 2.联系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实践, 理解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主要观点
考纲呈现 1.列宁提出的“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列宁关于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的主要观点 3.《论十大关系》关于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观点 4.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
高中政治选修2《经济学常识》知识纲要

高中思想政治选修二《经济学常识》知识纲要专题一.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一、斯密的理论贡献(1)斯密的经济学目的及财富的含义①斯密的经济学目的是A: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B:是给国家提供充分的收入,使公务得以进行。
②财富的含义包括一国生产的所有商品,它只能来自生产领域。
(2)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斯密科学地认识到了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但未能认识到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交换价值。
他的观点看到了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劳动量决定的。
但颠倒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3)斯密的阶级结构与收入分配理论①斯密的阶级结构理论:斯密根据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和取得收入的形式将资本主义社会成员划分为地主阶级、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
②斯密的收入分配理论:他认为“资本主义工资、利润和地租都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科学地揭示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
他的“工人得到了自己的劳动的全部成果、利润是对资本家支出的一种补偿、地租是自然力的产物”的观点掩盖了三大阶级之间特别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
二、斯密的政策主张(1)自由放任与“看不见的手”①斯密的增加财富理论:斯密认为经济学要研究如何增加国民财富。
财富增加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分工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因为其一,分工能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技巧和劳动熟练程度;其二,分工能免除有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的时间损失;其三,分工有利于机械的发明和使用。
②斯密的自由放任理论:斯密认为市场规模越大、市场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就越有利于分工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长。
因此它的观点认识到市场规模对分工的制约,但颠倒了分工与交换的关系。
分工决定交换,而不是交换决定分工。
③斯密认为,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是增加国民财富的又一重要途径。
关于如何提高利用效率既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又须国家的宏观调控。
(2)自由贸易与绝对成本学说斯密提出了自由贸易理论,为了论证对外贸易自由化的必要性,斯密提出了绝对成本学说。
高考政治 专题2 经济学常识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2

力自身的价值 ,即资本家付给工人的 工资 ;在剩余
劳动时间内形成的价值,就是 剩余价值 。劳动所创造 的价值和劳动力自身的价值是两个不同的量。 (3)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 剩余价值 。
(4)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绝对剩
余价值 的生产和 相对剩余价值 的生产。
2.剩余价值的实现 (1)产业资本在它的运动过程中,要依次经过 购买 、 生产 、 销售 三个阶段,分别采取 货币资本 、生产资本 和 商品资本 三种形式。
与自然物质 是商品使用价值的源泉,而价值的源泉却
是 唯一 的,那就是 抽象劳动 。
④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由 马克思 创立的。这一学说不 仅科学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使 劳动价值论 成为科学, 而且为 剩余价值论 等其他理论奠定了基础,从而成为 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3)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 ①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决定的。 ②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 率成 反比 。 (4)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 发展的结果,是从商品中 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 一般等价物 的商品。
劣汰 。
4.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1)马克思区分了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揭示了生产 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之间的关系,回答了古 典学派没有回答也不可能回答的问题,使 劳动价值论 成 为科学。 (2)马克思正是在其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科学地揭 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 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趋势 。
10.646.842.6 1.7%(2009年) 2.21%(2007 年)
*以各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计算 材料二 1978年至2010年,我国GDP总量从3 645亿
元增长到397 983亿元,年均增长9.87%。“十二五”规 划确定我国年均经济增长率为7%,温家宝总理对此曾 指出,“7%的发展速度也不算低了”,“真正实现有 质量和效益的7%的增长速度,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 情”。
思想政治选修2课标要求

思想政治(选修2)
《经济学常识》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学面对的问题、研究的任务有所不同,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以近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脉络为线索,结合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有选择地了解一些关于市场经济的理论与观点,评析这些理论建树对当时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有助于初步认识什么是经济学,把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精髓,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过程,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一、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
三、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
四、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
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政治(选修2)
《经济学常识》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学面对的问题、研究的任务有所不同,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以近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脉络为线索,结合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有选择地了解一些关于市场经济的理论与观点,评析这些理论建树对当时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有助于初步认识什么是经济学,把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精髓,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过程,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一、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
三、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