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在素质教育中作用论文

合集下载

古代文学对素质教育的启示

古代文学对素质教育的启示

古代文学对素质教育的启示古代文学在很多方面都对素质教育有着很好的启示。

在古代,很多文学作品都强调了道德、人品、为人处世的重要性,这些对于培养学生的素质有很好的帮助。

首先,古代文学作品强调了敬畏与用心。

在《孝经》中就有一句经典的话:“敬之至,孝之始也。

”这句话表达了对长辈的敬畏和尊重对于孝顺之道的重要性。

在古代的家庭教育中,长辈们都十分注重培养孩子的敬畏之心,让孩子们明白长辈的言行举止都是需要尊重的,让他们意识到尊重长辈是一种美德。

这种文学作品的启示对于素质教育中强化孩子的道德观念和人格魅力非常有益。

其次,古代文学作品也强调了为人处世的重要性。

在《论语》中有一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意味着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思考、总结,才能够真正领悟到学习的真谛。

这个道理在今天依然适用,当我们教育新一代的学生时,我们需要让他们多思考、多模拟,培养他们对于知识的消化和筛选能力,让他们更加踏实地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第三,古代文学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对人格和性格塑造有启示的经典作品。

在《红楼梦》这一经典之作中,贾宝玉作为一个血统高贵的公子哥儿,却在生活中具有非常爱思考、喜欢文艺、重感情等深刻的内在特质,不但不受传统的家族规范所限制,而且在价值观上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这样的作品给予我们极大的启示,让我们更多地关注学生内在品格的培养,让他们能够在多方面自由发挥,释放自身特质所带来的助力。

综上所述,古代文学对于素质教育有着极好的启示,强调了敬畏与用心、为人处世和性格塑造等关键方面。

在未来的素质教育中,我们应该多关注这些关于人的价值和品质方面的经典作品,让学生在面对复杂多变、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能够更加自信地走向成熟的成功人生。

《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与培养创新能力研究与实践[论文]

《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与培养创新能力研究与实践[论文]

《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与培养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为适应21世纪创新教育的发展需求,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锐意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从以文学史为纲,以作品为本,强化原典教学提升素质教育;改进教学方法体现创新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兴趣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创新能力古代文学21世纪是教育创新的世纪。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热点。

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一门传统的学科,如何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和课程特点,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适应中国高等教育的转型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在传统与现代的双重变奏中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之路,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

一、以文学史为纲,以作品为本,强化原典教学提升素质教育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应加强原典教学的分量,把作品的讲析与导读作为教学的主体内容,发掘其文化内涵,突出当今社会有重要意义的东西,首先,可以利用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人生观的教育。

古代文学作品中有许多格言名句是对学生进行理想、情操、立身、处世、廉正、爱国教育的好材料。

如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修身处世态度以及岳飞“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深切教诲,给后人以深刻的启示和鞭策。

其次,古代文学作品中塑造的许多人物形象也是教育学生的好材料,如勤劳、美丽、勇于反抗的秦罗敷;威武不屈、不辱使命的苏武;“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等,给后人留下了学习的榜样。

最后,利用古代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现代社会需要具有独到的创造力、强烈的竞争力和环境的适应力的人才,而当代不少大学生缺乏应有的心理承受能力,表现浮躁、自满而又脆弱,在尊重他人、文明礼貌、处理个人问题和人际关系等方面有待加强和完善。

古代文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还可以利用古代文学作品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事物的真、善、美,什么是文学作品的艺术美,从而提高他们对事物的审美意识和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论古典文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论古典文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论古典文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作者:任艺来源:《新课程·教研版》2011年第16期素质教育的实施,不仅要求我们抓好智育教育,更要求我们做好学员的德育教育、美育教育。

古典文学的学习,既可以使学员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灿烂绚丽,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员的爱国主义情感,从古代伟大作家的身上感受他们高尚人格的魅力,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一、古典文学的学习可以激发学员的爱国主义热情,增进民族自豪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纵观中国文学史,字里行间流淌的都是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可以说,这种精神贯穿整个中华文明史,是中华五千年民族精神的精华。

在众多的古代作家身上,我们通过阅读他们的作品,可以深深地感受到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如先秦时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为了坚持自己的“美政”理想,虽遭猜忌打击,但仍“上下求索”“九死未悔”以致自沉汨罗江,用生命向世人宣告自己对祖国的忠贞之情;萦绕在“诗圣”杜甫心间的是人民的苦难、国家的安危、时势的艰险,“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投身报效祖国;陆游诗歌中“位卑未敢忘忧国”“一身报国有万死”“枕上屡挥忧国泪”“壮心未与年惧老,死去犹能做鬼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映射着夺目的爱国激情,近代诗人梁启超“亘古男儿一放翁”的盛赞正是基于陆游这种忠贞不渝的爱国激情而写的。

二、在古典文学的学习中,可以从作品中感受、领会作家们的崇高品格,培养学员的高尚人格,增强社会道德感未来社会国与国的竞争,是科技和综合国力的竞争,但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是第一不可或缺的要素,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出来的人,不仅要有谋生的技能、知识,还要具备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完善的道德、社会责任感,以及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

我们正可以通过古代文学的学习,使学员在这些方面得到提高。

在古代作家的作品中,爱国精神、人生理想、忧患意识、仁爱胸怀、高雅情趣,伴随着真挚、强烈、深沉的情感体验往往聚集于真善美的人格追求中。

中国古典文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中国古典文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核 符 合 时代 要 求 ; 作 为 素 质 教 育 的 重要 载 体在 思 想 政 治 素 养 、 德 素 养 、 学 素 养 和 审 美 素 养 养 成 教 育 中发 挥 着 它 道 科
其 他 学科 难 以 企及 的 潜 移 默 化 的 作 用 , 该 在 素 质 教 育 实践 中给 予足 够 的 重视 。 应 关 键 词 : 国古 典 文 学 ; 中 素质 教 育 ; 养 养成 素
提高的可行性措施。中国古典文学从内容到形式, 从本质到
文学作品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它融进了人的生
命意识, 充分肯定生命的意义, 展现人的本质力量, 以审美的
方式全面反映和表现着多彩的人生 , 以最为感性的方式, 使
现象都正是实施素质教育, 帮助提高国民素养的有效载体。
中国古典文学形象地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思 想政治素养、 道德素养、 科学素养和审美素养等养成方面都 具有其他知识门类难以实现的重要功能。其中, 思想政治素 养和道德素养同属于德育的主要内容, 而科学素养和审美素 养分别是智育和美育所要追求的 目 标范畴 , 因此 , 本文将以 德育、 智育和美育为纲领分析中国古典文学在以上所提到的 各种素养养成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 8 ・ 5
21 0 0年 2月
河 北北 方学 院学报 ( 社会 科 学版 )
第 1期
舆之败绩” 的屈原到“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的荆轲(史记 ・ 《 荆轲列传》 ; 愿肝脑涂地”“ )从“ 、杀身自效,
是一番寒彻骨, 哪得梅花扑鼻香” 冯梦龙《 ( 醒世恒言》的人 ) 生至理, 追求人生的不断完善与超越。
第2 6卷 第 1期 21 0 0年 2月

古代文学的教育作用浅析的论文

古代文学的教育作用浅析的论文

古代文学的教育作用浅析的论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古代文学的教育作用浅析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丰富的文华遗产,具有很强的现实教育意义。

它所蕴含的思想文化,一直对中国人的成长与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古代文学课堂教学不仅传授给学生文学知识、文学史知识,而且可以将思想教育融入其中。

针对当代大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古代文学的教育作用。

一、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精神是一种高尚的情怀,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中华民族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千百年来,为了生存和祖国的统一繁荣,中华民族中的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这些历史都被文人以不同的文学体裁生动地记录了下来,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植根于中华民族灵魂深处的爱国主义传统。

在几千年的中国古代文学发展中,爱国主义犹如一根红线贯穿其间,从先秦到近代,每个历史时期都涌现出了许多爱国作家,并留下了许多慷慨激昂的爱国主义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也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中国古代文学中许多作品的内容洋溢着爱国激情。

远在先秦时代,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就出现了《载驰》、《无衣》等表现爱国主义思想的优秀诗篇。

《载驰》突出地表现了许穆夫人深厚的爱国情感,《无衣》真实地表达了秦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抗击西戎入侵者的爱国精神。

《离骚》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重要代表作。

该诗集中地表达了他无比炽热的爱国感情。

诗人关心祖国的前途,为了改变祖国的昏暗政治,不顾个人祸福荣辱,始终为祖国的富强而斗争。

他明知自己留在楚国将会遭到更大的不幸,明知自己的国家危在旦夕,但仍始终舍不得离开,最后以身殉国,表现了对祖国的无限忠诚。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了蔺相如面对强秦,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以国家利益为上,凭借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最终赢得了国家的尊严;记述了蔺相如为了维护赵国内部的安定,对蓄意羞辱他的廉颇保持了极大的克制与忍让,终于感动了廉颇,实现了将相和好,团结对敌,其“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高贵品质为后世所敬仰。

古典散文鉴赏教学在培养中学生人文素质中作用论文

古典散文鉴赏教学在培养中学生人文素质中作用论文

浅析古典散文鉴赏教学在培养中学生人文素质中的作用中学语文教育的目的并非仅仅是某些具体语言文字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人格的培养和人文素质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的,而是要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情性的陶冶。

古典散文是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透过简洁、精练的语言,传达古人生活经验的精华,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因而在培养中学生的人文素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中学语文教育应高度重视古典散文鉴赏教学在培养中学生人文素质中的作用,积极开展古典散文鉴赏教学,以提高中学生的人文素质。

一、中学语文教育与古典散文鉴赏的关系中学语文教学除了训练学生文字语言表达的能力,还承担着启发思辨智慧、培养伦理观念、增进道德修养等方面的重大任务。

因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这部分必须经由文学鉴赏教学来达成。

古典散文是先人流传下的智慧结晶,它表现出作家对生活的态度以及对人生、社会的关照和思考。

从《左传》、《论语》、《孟子》、《史记》,到韩愈、柳宗元、苏轼的散文,再到明代小品文、清代桐城派散文,它们记载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蕴涵了圣哲先贤光辉的思想,保存了精粹丰富的语言,因而具有德育、智育与美育的多重功能。

而鉴赏教学能客观的去发掘与再现文学作品的美感与内涵,引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透过作品而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并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得到精神上的愉悦与陶冶,培养正确的审美观、高尚的情趣及分辨是非的能力。

因此,古典散文的鉴赏教学是达成语文教学目标不可或缺的一环。

笔者认为古典散文的鉴赏教学,可以给予学生两种启发:一是感性思维的启发。

藉由这些作品让学生一窥文字之美的堂奥,从中得到抒发情感,洗涤心灵的可能,提升美感教育;一是理性道德思维的建立。

藉由对古典散文的理解,能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塑造一个适于现代社会的良好品格。

二、古典散文鉴赏教学在培养中学生人文素质中的作用(一)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文学作品的创作是为了反应人生、反应生活,其层面相当广大。

有效利用古代文学作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有效利用古代文学作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有效利用古代文学作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古代文学作品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们不仅是古代文人对世界的思考和表达,更是带给今人的珍贵财富。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许多学生对古代文学缺乏兴趣,甚至对其存在感知之浅。

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应该认识到,有效利用古代文学作品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以《红楼梦》、《西游记》和《水浒传》为例,探讨如何通过对这些经典作品的有效利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首先,古代文学作品具有深厚的语言功力。

比如,《红楼梦》中的词曲是古代文人们对爱情、人生哲学的独特表达方式,它们通过优美的语言韵律和丰富的意境,使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到诗意的美。

而《西游记》中的对话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着很好的培养作用,学生可以通过模仿、背诵等方式,提升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水浒传》则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

通过解读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之美,学生的语文素养将得到提高。

其次,古代文学作品承载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比如,《红楼梦》揭示了人性的多面性和命运的无常,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形象的描述,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观、生活的困惑与困境。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唐僧等形象则诠释了忍耐、智慧、勇气等美德,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品质修养。

《水浒传》中的宋江、李逵等形象则体现了民间英雄的气概和忠诚精神,通过学习这些人物形象,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国家和民族的兴衰荣辱,从而增强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通过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想修养将得到提升。

再次,古代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比如,《红楼梦》中的章回体结构和多线索叙事手法使得作品更加饱满和具有层次感,演绎了一个庞大而有机的红楼世界。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艺术手法,可以提升自己的写作技能,使自己的作文更加生动有趣。

《西游记》通过对不同地域、不同生灵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想象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古代经典文学对现代中小学生文学素养的影响研究

古代经典文学对现代中小学生文学素养的影响研究

古代经典文学对现代中小学生文学素养的影响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于现代中小学生的文学素养有着深远的影响。

古代经典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内涵、深刻的思想和美妙的艺术表达,能够启发孩子们的智慧、培养其审美情趣、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首先,古代经典文学作品通过丰富的内涵激发中小学生的思考能力。

比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他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思考以及与另一位主角林黛玉之间的感情纠葛,能够引发学生对于人生、爱情、友情等问题的思考,帮助他们理解和洞察更多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变幻。

而《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则充满智慧和机智,他与三位徒弟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历程,帮助中小学生明确人生目标以及如何面对困境和挑战。

其次,古代经典文学作品中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修辞手法能够培养中小学生的审美情趣。

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例如《诗经》中的《关雎》、《离骚》等名篇,通过抒发个人情感、描绘自然景观,使学生对于诗歌的美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古代散文作品如《醒世恒言》中的寓言故事和《红楼梦》中的比喻象征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培养他们对于美的敏感和创造力。

古代经典文学作品还能帮助中小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古代文学作品中使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比如对偶、排比、比喻、夸张等,这些手法既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能够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古代文学作品需要学生借助于背景知识和文化内涵,这种对于相关背景的理解和掌握,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并进行批判性思考。

然而,在提倡中小学生阅读古代经典文学作品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由于古代文学作品受制于时代背景和文化差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句子和词语,而缺乏相关背景知识的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句子的含义和深层含义。

此外,一些学生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情节缺乏兴趣,导致阅读积极性不高。

针对以上问题,学校和教师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促进学生对于古代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古典文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素质教育的实施,不仅要求我们抓好智育教育,更要求我们做好学员的德育教育、美育教育。

古典文学的学习,既可以使学员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灿烂绚丽,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员的爱国主义情感,从古代伟大作家的身上感受他们高尚人格的魅力,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一、古典文学的学习可以激发学员的爱国主义热情,增进民族自豪感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纵观中国文学史,字里行间流淌的都是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可以说,这种精神贯穿整个中华文明史,是中华五千年民族精神的精华。

在众多的古代作家身上,我们通过阅读他们的作品,可以深深地感受到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如先秦时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为了坚持自己的“美政”理想,虽遭猜忌打击,但仍“上下求索”“九死未悔”以致自沉汨罗江,用生命向世人宣告自己对祖国的忠贞之情;萦绕在“诗圣”杜甫心间的是人民的苦难、国家的安危、时势的艰险,“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投身报效祖国;陆游诗歌中“位卑未敢忘忧国”“一身报国有万死”“枕上屡挥忧国泪”“壮心未与年惧老,死去犹能做鬼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映射着夺目的爱国激情,近代诗人梁启超“亘古男儿一放翁”的盛赞正是基于陆游这种忠贞不渝的爱国激情而写的。

二、在古典文学的学习中,可以从作品中感受、领会作家们的崇高品格,培养学员的高尚人格,增强社会道德感
未来社会国与国的竞争,是科技和综合国力的竞争,但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是第一不可或缺的要素,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出来的人,不仅要有谋生的技能、知识,还要具备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完善的道德、社会责任感,以及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

我们正可以通过古代文学的学习,使学员在这些方面得到提高。

在古代作家的作品中,爱国精神、人生理想、忧患意识、仁爱胸怀、高雅情趣,伴随着真挚、强烈、深沉的情感体验往往聚集于真善美的人格追求中。

我们在感受这些伟大作家强烈的爱国之情的时候,会深深地折服于他们伟大的人格魅力。

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完成了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巨著《史记》;“诗圣”杜甫的崇高品质更使我们深深折服,他所追求的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醇”的政治理想,无论他在仕途上怎样饱受打击,生活上怎样困顿,从未放弃过。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他总是深切地关怀人民疾苦,“安史之乱”爆发前,诗人长途跋涉回到阔别十年的家乡,进门听到的却是幼子因饥饿而夭折的噩耗,想到自己可以享受“免租税”的照顾,幼子都不免饿死,更深深地为天下百姓的命运担忧。

在成都,诗人在朋友的帮助下,拥有了一座暂时可以遮蔽风雨的茅草屋,心里想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让天下的百姓都
有一个遮蔽风雨的地方,即使“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他这种由己及人的精神,体现出其伟大的人格;天才诗人李白始终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面对现实的挫折打击,从不言败,以至在花甲之年仍投笔从戎,渴望实现平生志愿;韩愈面对“安史之乱”后,人们对叛乱初起时,朝廷中的大小官员包括皇帝纷纷溃逃,只有张巡、许远两位将军死守孤城的做法大泼污水时,拍案而起,义正词严地驳斥了种种谬论。

三、学习古典文学,还可以提高学员的审美鉴赏能力
综合素质的提高,还包括美感教育的提高。

古典文学的学习,可以通过对审美对象的形象直观和情感体验,培养和提高学员的审美能力,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

艺术是最高级的审美活动,艺术之美是美的最高形式。

古典文学,尤其是对古诗词的鉴赏,可以挖掘出诗词内在的意象美,意境美,给人以丰富的审美享受。

李白的诗让我们尽赏雄奇奔放之美,其状景摩形、怀古感今、抒情言志都充满了奇思绝想,他的《蜀道难》汪洋恣肆地铺陈出蜀道的艰险,鹤不能飞,猿不能攀,连太阳神所驾的六龙神车都要原路返回,人走在山路上可以摸到星星,其形象生动的描绘使读者容颜变色;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博大深沉的胸怀,奔放的激情,雄伟的气势让我们领略了豪放之美;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描写出的山中美景如此富于诗情画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的诗在平淡朴实中洋溢着耐人寻味的
情趣,包含着发人深省的人生体验,这种朴素中见豪华,平淡中显绮丽的审美境界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杜甫的诗,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他那“沉郁顿挫”的慷慨苍凉之美;李商隐的含蓄婉转,酿造出一种曲终音饶的悠长韵味。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的素质修养,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程。

古典文学正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使学员的素质在学习中得到提高,得到完善。

(作者单位天津市河东区职工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