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安全管理
职业安全管理内容主要包括( )。

职业安全管理的目的、原则、内容和方法简介职业安全管理是指在工作场所,通过制定和执行职业安全健康政策、目标、责任、措施和程序,以及进行风险评估、培训、检查、应急和改进等活动,来预防和减少职业病和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和其他相关方的生命和健康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一、职业安全管理的目的职业安全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健康,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生活质量;遵守国家有关职业安全健康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和法律风险,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职业安全管理的原则职业安全管理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即在工作场所,优先采取预防措施,消除或控制职业病和事故的根源,同时结合教育、培训、监督、检查等手段,形成有效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全员参与,分级负责,即在工作场所,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的组织机构和责任体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职责和义务,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鼓励和支持员工参与职业安全健康的决策、实施和监督;科学管理,持续改进,即在工作场所,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对职业安全健康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制定和执行职业安全健康的计划和措施,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价,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足,不断提高职业安全健康的水平和效果。
三、职业安全管理的内容职业安全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职业安全健康政策,即企业对职业安全健康的基本理念、目标、承诺和要求的书面表达,体现了企业对职业安全健康的重视程度和方向,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指导性文件;职业安全健康目标,即企业根据职业安全健康政策和实际情况,制定的具有可量化和可评价的职业安全健康的期望值和标准,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具体化和量化;职业安全健康责任,即企业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中应承担的职责和义务,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落实和保障;职业安全健康措施,即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采取的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和事故的技术、管理和行为等方面的措施,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实施和执行;职业安全健康程序,即企业为了规范和统一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活动,制定的职业安全健康的规则、方法和流程,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操作和指导;职业安全健康活动,即企业为了实现职业安全健康的目标和要求,开展的职业安全健康的教育、培训、检查、应急、改进等活动,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过程和手段。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
是指企业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和职业伤害、保障员工健康和安全而建立、实施和维护的一套制度和措施。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内容:
1. 政策和目标:明确企业对职业安全健康的重视程度和目标,推动全员参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工作。
2. 责任和义务:划分各个级别和部门的职责,明确每个人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中的责任和义务。
3. 组织架构:设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部门或委员会,明确领导和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4. 风险评估和控制:对职业病和职业伤害的风险进行评估,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改善工作环境、提供个人防护设备、培训员工等。
5. 应急管理:建立应急预案,包括应对职业病和职业伤害事故的处置措施,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
6. 健康监护: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和体检,及时发现职业病的早期症状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疗。
7. 培训和教育:开展职业安全健康培训,提高员工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认识和意识。
8. 绩效评估和改进:建立评估机制,定期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通过建立和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企业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职业病和职业伤害,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4篇)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职业安全健康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了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生产效率和劳动力素质,建立并完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制度的概念、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的要素以及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的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二、制度的概念制度是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目标所制定的一系列规则和程序的总和。
在组织管理中,制度是指组织的一种行为规范,强调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行事,确保组织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的重要性1、保护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可以规范和约束组织的安全生产行为,有效减少和防止职业事故发生,保护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提高生产效率和劳动力素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可以明确职工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规范和标准化工作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劳动力素质。
3、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责任: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体现组织的社会责任,提升组织的社会形象和声誉。
4、促进组织的可持续发展: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可以预防和减少职业事故的发生,降低组织的经济损失和法律风险,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的要素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包括制度文化、制度体系、制度过程和制度管理等四个要素。
1、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指一种对制度的认同和遵守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组织应该树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理念,倡导安全健康的工作态度和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
2、制度体系:制度体系是指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
组织应该建立完善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明确职工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规范和标准化工作行为。
3、制度过程:制度过程是指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实施过程。
组织应该明确职业安全健康的目标和措施,制定相关计划和策略,组织实施,监督评估,持续改进。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办法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办法
是指为了保护职工的健康和安全,预防和减少职业病和职业伤害,提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水平,制定实施的管理办法。
以下是一般性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办法的内容:
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责任:明确企业和职工对于职业健康安全的责任和义务,确保企业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责任。
2. 危险因素评价与控制:对工作场所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体防护措施。
3. 健康监护与预防:落实健康监护措施,对有害因素接触者进行体检和健康评估,并提供相应的预防措施。
4. 培训与教育:开展职业健康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
5. 事故调查与应急预案:建立事故调查制度,及时调查事故原因,并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在危急情况下能及时处理。
6. 文件和记录管理:建立健康安全管理的文件和记录,并定期更新和维护,确保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7. 审查与改进:定期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审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以上内容只是一般性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办法的基本要点,具体的管理办法还需要根据不同行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和补充。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规定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规定一、概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规定是指企业为确保员工职业健康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规定,主要是为了预防职业病发生和减少事故事件的发生,确保企业生产经营健康、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这些规定包括职业卫生、安全防范措施、应急处理等方面的规定。
二、职业卫生管理规定1.工作环境的评估和改善企业必须对工作环境进行评估,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改善工作环境。
针对职业病危害程度较高的职工,企业应当规定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
同时,应定期对职业病危害情况进行检测,确保职工的健康安全。
2.职业健康检查企业应当为员工提供必要的职业健康检查,以监测职业病的情况,并在职业病病人出现时及时采取必要的救治措施,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权益。
3.职业病的防治工作企业应当制定预防职业病的措施,并加强职业卫生的日常管理,确保职业病的预防,为员工营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三、安全防范措施1.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企业应当为员工进行安全生产培训,确保员工了解工作危险源及如何避免危险,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避免产生安全事故。
2.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企业应当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并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认真落实标准化的要求,并对标准化工作进行评估和核查,避免事故的发生。
3.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企业应当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治理,并对治理结果进行评估和检查,确保安全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
四、应急处理规定企业应当制定应急处理规定,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其中涉及应急预案、逃生通道、应急救援、灾后恢复等一系列措施。
应确保员工的安全、保障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行和社会稳定发展。
五、总结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规定是企业的核心管理制度之一,不仅事关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与企业的正常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企业必须严格执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规定,真正将职业病和事故的发生降到最低程度,建设安全、健康、和谐的企业。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
是指为保障作业场所职工的健康和安全而制定的管理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预防职业病和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护职工的身体和生命安全。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职业健康安全政策:制定明确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方针,明确作业场所的职业健康安全责任和义务。
2. 职业危害评估和控制:对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进行评估,找出潜在危害和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3. 职工培训和教育:为作业场所的职工提供必要的职业健康安全培训和教育,使其具备相应的安全意识和工作技能。
4. 职业健康监测与控制:对作业场所的职工进行定期的职业健康监测,发现健康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
5. 职业事故应急管理:建立作业场所的职业事故应急管理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和措施,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
6. 职业卫生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具管理:确保作业场所有必要的职业卫生设施,如通风设施、卫生间等,并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具。
7. 职业卫生监督和检查:加强对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安全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预防职业病和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同时,制度的落实也有利于提高作业场所的生产效率和员工工作积极性。
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五篇)

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为保障企业员工身体健康安全和公司财产免遭损失,为了给企业营造稳步发展的前提条件,特制定如下规章:1、公司全体员工要牢固树立。
“安全是生产的基础,生产时刻离不开安全”的思想理念。
2、从业人员进入车间操作,必须严格遵守所在车间的相关操作规程,认识到一切麻痹大意都是事故萌发的祸根。
3、严格按照所在车间的职业病防范的要求,做到上岗自觉佩戴防尘口罩,防噪音耳塞等。
4、定期检查车间设备电路,切实破解“电老虎”的安全隐患(以电工为主)。
5、烤板车间作业结束应及时灭火源、关炉门、切电源,每次都要做到灭、关、切三到位,不留下安全隐患。
6、仓库堆码要做到整齐通风科学有序。
易燃易爆物品要分隔堆码存放尽量避免阳光直射。
7、各车间安全通道严禁堆放物品及杂障物,确实保障安全通道时时畅通无阻。
8、安全生产,职业病防范等警示标识应长期固定在车间显要位置上墙。
任何人都不可以任何理由遮挡或移位。
9、公司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对车间的安全生产设施、职业病防范等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对从业人员及新上岗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及职业病防范知识宣布引导教育。
以上规章制度,希望公司全体员工严格遵守。
因违背以上制度造成人员伤害及经济损失的当事者应无条件赔偿全部经济损失及承担一切责任、情节严重者移送司法机关论处。
本制度从____年____月____日起执行婺源县文公文教用品有限公司生产从业人员岗位职责为进一步规范企业管理,保障企业高效运转及公司未来的业绩发展攀升,特制定如下岗位责任制条款:1、从业员工要严格遵守公司上下班制度,不得随意旷工缺勤,有事必须先请假,人人树立爱岗敬业之精神。
2、上班穿戴要保持仪容整洁,严禁赤膊进厂,穿拖鞋上岗等不文明现象存在。
3、全体员工要传承书乡人文明礼让的优良美德为人处事要以理服人,切不可野蛮动粗,互相辱骂甚至出现打斗等丑陋现象。
违者公司定将对当事人从重处理。
4、服从部门管理,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车间下达的生产任务。
职业安全健康基本管理

职业安全健康基本管理一、背景职业安全健康(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简称OSH)是指为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预防和减少工作相关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而采取的措施和活动。
职业安全健康的基本管理对于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提高企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的本文档旨在概述职业安全健康的基本管理要点,以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
三、管理要点1.法律法规遵守:企业应遵守国家相关的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和规章制度,明确职责与义务。
2.风险评估:企业应对工作环境、工作过程中的各项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劳动者的安全。
3.培训教育: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职业安全健康培训教育,提高劳动者的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4.职业危害控制:企业应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减少或消除劳动过程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5.事故应急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事故应急管理体系,制定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6.监督检查:企业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四、总结职业安全健康的基本管理是企业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企业生产效益的关键因素。
通过遵守法律法规、进行风险评估、加强培训教育、控制职业危害、建立应急管理体系和加强监督检查,企业能够有效地保障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
参考资料:- 国家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规范》- 国际劳工组织《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指南》(备注:本文档所述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情况和要求请以实际情况为准。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急处理
(一)基本原则 1、迅速采取保护易受侵害人群,迅速抢救、治疗病人 及受害者: 迅速撤离现场、佩戴防护用具,预防性措施等。 2、控制事件蔓延,阻止危害延伸 根据事件性质进行控制分区与隔离带,进行人群撤离, 采取隔离控制措施。 红线 黄线 绿线 污染区 半污染区 清洁区
提纲
一、安全与职业安全概念 二、职业安全现状 三、发达国家职业安全健康主要经验与做法 四、职业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有关工作内容与要求 五、职业卫生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
一、安全与职业安全
• 安全(safety):是对导致生理、心理或物质的危害得到 控制,使公民财产、生命和健康得到保障的状态。是人类 与其所处环境(物理、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相互作 用的结果。 是一种相对的概念,并不意味着完全避免伤 害,但必须达到社会社会可接受的安全水平。 • 职业安全(occupational safety):也称劳动安全,是 研究预防和控制职业伤害事故的一门专业,是指生产过程 中,为避免人身或设备事故,创建安全、健康的生产和操 作环境而采取的各项措施及相应的活动,最终促进经济发 展,提高职业生命力量。
第五节 职业卫生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理
一、职业卫生突发事件的发生及其特征
概念
在特定条件下由于职业有害因素在短时间内高强度(浓度)地作用于 职业人群,而导致的群体性健康损害甚至死亡事件。
分类
(化学性、物理性、放射性、灾难性)
特征
偶发性、突发性
后果严重、波及面广、受害者多、病情严重、死亡率高
具有不同时效性(即时性、延迟性、潜在再现性) 原因明确、可预防 波及范围大、罹害人群广、可酿成“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3、查明原因、动因和危害并加以控制和预防。 性质? 原因?动因? 后果? 污染源? 危害源? 危害途径? 危害程度? 如何控制? 如何预防?
二、职业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一)基本原则
职业卫生突发事件报告
卫生行政部门和责任机构
1. 抢救治疗、安全撤离
2. 控制蔓延、阻止延伸
3. 查清原因、动因、危害
(三)常见事故预防
二、企业安全文化与安全理念 三、职业安全事故预防策略(三级预防、企业负责制、健康促进、技术对策)
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强化主动保护和被动保护措施,防止和减少伤害的发生。 全人群策略 高危人群策略 健康促进策略
二级预防:工伤事故发生时,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采取 自救互救、院前医护、院内抢救和治疗,最大限度的降低工伤事故的 死亡率和自残率。
(四)、评估与善后处理
1、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职业卫生突发事件 调查处置情况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估总结 。 2、急性职业中毒等职业卫生突发事件调查处 理工作结束后,要及时做好急性职业中毒的现场 调查总结,针对性提出预防和改进建议,采取必 要的控制措施,撰写调查报告并按规定上报和归 档;对肇事单位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查处。
2014-12-2
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带来的损失
• 劳动者生命安全和家庭损 失,难以治愈的精神创伤。 • 经济损失:据统计每年因 工伤损失数十亿元人民币, 职业病损失几百亿元,近 几年达800亿元。
2014-12-2
三、发达国家职业安全健康主要经 验与做法
四、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与事故预防对策
一、我国安全生产管理与事故预防对策
(一)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的方针政策 管理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指导方针: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
(二)职业安全事故预防对策与措施
教育措施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
经济措施(economic intervention) 强制措施(enforcement intervention) 工程措施(engineering intervention) 紧急救护措施(emergency care and first aid)
危机管理准备
危机处理计划
危机决策
危机管理阶段 危机处理 危机调查分析 危机管理后阶段 危机评价
第六节 职业安全管理
主讲人:魏道芳
小组成员 魏道芳201109010219 马 雷201109010217 费丽萍201109010216 彭明凤2011090102 凌远农201109010222 涂 浩201109010220 杨 旭2011090102 杨 维201109010218 甘国涛2011090102 符正优2011090102
四、防范职业卫生突发事件的一般方法与策略
(一)警示 (二)成立相应的应对机构
危机监测 职 业 卫 生 突 发 事 件 发 生 日常危机管理 危机预防 危机预警
(三)健全有效的应对机制
1. 法律机制 2. 日常防范机制 3. 群防机制
4. 预警机制
5. 信息机制 6. 心理干预机制 (四)制定相应的预案 1. 确定问题及等级 2. 确定目标、任务 3. 方案执行规划 4. 建立应急预算
二、 中国的职业健康安全现状
2014-12-2
重大恶性工伤事故频频发生
• 1998年发生事故15372起,死亡9221起。其中非矿山企业发生 9698起,死亡5439人,矿山发生5674起,死亡3782人。在矿 山事故中87.8%是煤矿,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93起,死 亡1463人(主要是瓦斯和煤尘爆炸) • 2000年,全国共发生各类伤亡事故 83万多起、死亡11.7万人。 工矿企业发生伤亡事故共10,770起。
2014-12-2
职业病人数居高不下
• 我国50多万个厂矿企业存在不 同程度的职业危害,实际接触 粉尘、毒物和躁声等职业危害 的职工有2500万人
• 目前,我国在接触职业病危害 人数、职业病患者累计数量、 死亡数量和新发病人数,均达 世界首位。
2014-12-2
其他
• 中小企业工伤事故职业危 害风险很大,主要是以从 事采掘、粗加工、手工劳 动为主的企业 有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利 润和“政绩”,对“三合 一”工厂熟视无睹,造成 群死群伤的重大事故时有 发生。 • 在文化娱乐场所、集贸市 场的安全隐患也较严重, 近年来发生过几起重大事 故。
三级预防:我工伤事故已经发生后,控制工伤事故的后果,其任务事使 工伤者恢复正常功能,早日康复和残疾人士得到良好的医治和照顾。
持续改进
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
方针 方针 策划 策划
检查和纠正措施 检查和纠正措施
运行与控制 运行与控制
2014-12-2
五、 职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职业卫生突发事件: 是在特定条件下职业 有害因素在短时间内 高强度(浓度)地作用 于职业人群,而导致 的群体性健康损害甚 至死亡事件。
(一)接报处理。 接到职业卫生事件报告后,接报人员应按各类公共卫生 事件报告记录表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接报登记表立即作好 电话记录,并作复核核对记录,随后报告领导,按领导意 见,通知有关人员,并作好记录。
(二)准备工作。组织人员、防护器材、文书材料、车辆仪 器、取证工具、急救药品等。
(三)现场调查处理。应急人员应在接报后2小时内到达现 场。至少组织三个现场调查处理工作小组,即开展的工作 应包括: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卫生个案调查、现场 职业卫生控制与抢救。
急赴突发事件现场 迅速采取措施,抢救受害者 划定隔离区域,阻止危害蔓延
(二)处理步骤 初步调查,提出问题 1. 初步调查、提出问题 2. 调查采样、确定原因 3. 控制处理
查清原因,动因
控制措施
三、职业卫生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
三、职业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有关工作内容与 要求
现场调查与处理 接报处理 应急准备 现场抢救 现场控制 现场调查 信息报告 评估、修正 善后处理 现场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