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出血

合集下载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 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比较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  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比较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比较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病情危重,治疗难度较大。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更新。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和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作为目前较为常用的治疗方式,其治疗效果备受关注。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通过神经内镜技术,通过小切口进入颅内进行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减少感染等优点,逐渐成为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术方式。

而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则是传统的手术方式,通过开颅切除出血灶,手术范围更广,但手术创伤和恢复周期相对较长。

本研究旨在比较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和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和优劣,为临床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深入研究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风险、并发症、手术效果等方面的差异,探讨其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脑血管疾病,临床上常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和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进行治疗。

目前对于两种手术方法在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方面的效果和优劣势仍存在较大争议。

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和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数据和疗效,探讨两种手术方法在治疗这一疾病中的优缺点,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治疗选择依据。

我们还将分析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风险和并发症情况,评估其在手术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我们希望为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方法,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生存质量的提高。

2. 正文2.1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相较传统的开颅手术具有许多优势。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可以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

由于手术创口小,患者术后恢复快,能够更快地进行康复和康复训练。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评价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评价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评价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已经成为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常见方法。

通过该技术,医生可以在不切开颅骨的情况下,将内镜引入脑部进行手术治疗,极大地减少了手术创伤和恢复时间。

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如何呢?下面就进行一番评价。

我们需要了解一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目标。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危重疾病,常常导致患者昏迷、偏瘫等严重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

目前,针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主要包括控制血压、维持脑部正常代谢和血液循环,并及时有效地处理脑出血灶。

而传统的手术治疗通常需要切开颅骨进行手术,因此对患者的创伤和术后恢复都有较大影响。

而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的出现,为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带来了新的希望。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优势不言而喻。

由于手术无需切开颅骨,患者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有助于快速康复。

内镜手术操作灵活,可以直接观察和处理脑出血灶,减少了切口和损伤范围,有利于保护正常脑组织。

由于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和感染的风险也大大降低。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在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具有显著的优势。

我们还需要对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的效果进行具体评价。

据临床数据显示,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在手术过程中,内镜可以直接观察到脑出血灶的情况,准确定位出血点,并通过吸出血肿、止血等操作迅速处理病灶,有效地减轻颅内压,缓解脑组织受压情况。

由于手术创伤小,术后病人康复迅速,一般在数天至一周内就可以出院,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家庭的负担。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手术治疗的颅内切口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时间长,因此患者可能要面临很长一段时间的痛苦和康复期。

而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的出现,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负担,使得患者不仅在生理上能够迅速康复,同时也在心理上更快地走出疾病的阴影,重返正常的生活状态。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摘要】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作为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新兴技术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该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和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首先介绍了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的技术原理,然后详细阐述了评价指标和临床效果分析。

随后分析了神经功能的评估和保护策略,探讨了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在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前景。

最后总结了对神经功能的影响以及相应的保护措施。

研究结果表明,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在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中具有显著疗效,并且在保护神经功能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将成为未来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幕上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神经功能、影响评估、神经功能保护、技术原理、效果评价指标、临床效果分析、应用前景、保护措施。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神经内镜微创手术通过微创技术在脑出血部位进行镜下操作,减少对正常脑组织的侵蚀,从而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能够精确定位脑出血灶,有效清除积聚的血肿,降低颅内压,改善患者症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前景备受期待。

本研究旨在探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策略,促进患者的康复。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通过对一定数量的患者进行观察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全面了解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在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中的技术原理和效果评价指标,进一步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和潜在风险。

我们也希望通过对患者神经功能的评估和分析,探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对神经功能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规范化指导。

通过本研究的成果,我们期望能够为医疗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提供更好的保障。

神经内镜治疗脑出血的培训目标

神经内镜治疗脑出血的培训目标

神经内镜治疗脑出血的培训目标目录1. 引言1.1 背景和意义1.2 结构概述1.3 目的2. 脑出血的治疗方法2.1 开颅手术2.2 神经内镜技术介绍2.3 神经内镜治疗脑出血的优势3. 神经内镜治疗脑出血的培训内容3.1 基础解剖知识培训3.2 操作技巧培训3.3 临床案例演示与分析4. 培训目标设定与评估方法4.1 设定培训目标4.2 培训效果评估方法4.3 培训后续跟踪与支持措施5. 结论和展望5.1 总结回顾培训目标的实现程度5.2 展望神经内镜治疗脑出血的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1. 引言1.1 背景和意义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外科疾病,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较高,并且常常导致永久性残疾和死亡。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开颅手术,但这种方法具有创伤大、恢复时间长等缺点。

近年来,神经内镜技术的发展为脑出血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1.2 结构概述本文旨在探讨神经内镜治疗脑出血的培训目标。

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进行阐述。

引言部分介绍了脑出血的背景和意义以及本文的结构概述。

接下来将详细介绍脑出血的治疗方法,包括传统的开颅手术和现代的神经内镜技术。

然后,重点关注神经内镜治疗脑出血的培训内容,包括基础解剖知识培训、操作技巧培训和临床案例演示与分析。

随后,我们将讨论如何设定培训目标,并介绍培训效果评估方法以及培训后续跟踪与支持措施。

最后,我们将总结回顾培训目标的实现程度,并展望神经内镜治疗脑出血的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

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讨神经内镜治疗脑出血的培训目标。

通过了解神经内镜技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优势,可以更好地制定培训内容和评估方法,为医生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脑出血患者的生存率和治愈率。

同时,本文也旨在促进神经内镜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推广和应用,为脑出血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2. 脑出血的治疗方法脑出血是指在脑组织内发生的非创伤性、自发性脑组织出血。

根据病变形态分为:大面积脑实质出血、峡内血肿、峡周癫痫与动脉瘤经口造影诊断的动静脉畸形及其他少见类型。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评价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评价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评价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是通过引入显微镜和微创手术器械到患者的脑内进行手术治疗的一种方法。

相较于传统的开颅手术,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能够最大程度减少对患者脑组织的损伤。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值得评价。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能够有效地清除脑出血灶。

该手术可以通过引入显微镜和各种微创手术器械,将溶栓剂等药物注入到脑出血灶内进行治疗,并将血栓吸除。

这种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清除脑出血灶,减轻脑组织的压迫和损伤。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能够缩小脑出血灶的体积。

脑出血灶较大时会加重脑组织的压迫,并且会占据较大的脑室空间,影响脑脊液的正常循环。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可以将脑出血灶内的积血和凝血块清除,将压迫脑组织的血液排除,从而缩小脑出血灶的体积。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还可以减少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创伤。

相较于传统的开颅手术,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只需要在患者头皮上开一个小孔,整个手术过程可以通过该小孔进行操作,不需要大面积的头颅暴露和切开。

该手术可以减少头皮和颅骨的损伤,降低手术过程中的感染和并发症的风险。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通过减少手术过程中对脑组织的损伤,该手术能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患者在手术后恢复快速,可以更早地进行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质量。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是显著的。

该手术能够有效地清除脑出血灶、缩小脑出血灶的体积,减少手术对患者的创伤,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由于该手术技术的限制和患者个体差异,还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来验证和完善。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在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中受到了广泛关注。

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常常导致脑功能损伤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存在创伤大、恢复慢等问题,而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则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效果。

本文将就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以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进行探讨。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是由许多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是通过小切口进入脑部进行手术治疗,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小手术创伤,有利于术后伤口的愈合和患者的恢复。

神经内镜手术可以减少对正常脑组织的损伤,更加精细的操作可以保护周围脑组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还可以更准确地定位出血灶和结构,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一项临床研究发现,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术后恢复和生活质量都较好。

这些结果表明,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在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中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还可以通过监测脑内压力、颅内渗出情况等实时参数,更加准确地指导手术,保障手术的安全性。

这对于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二、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对神经功能的影响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对于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保护作用值得关注。

传统手术治疗往往需要较大的切口,操作空间狭小,容易损伤正常脑组织,造成术后的神经功能障碍。

而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的小切口、更精细的操作技术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护周围脑组织,减少对正常功能的干扰。

一项研究表明,经过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的情况明显降低,术后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等神经功能表现相对较好,部分患者还可以恢复到术前的正常水平。

这也进一步证实了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对于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 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比较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  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比较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比较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是两种常见的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它们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两种手术各有优劣,今天我们就来比较一下这两种手术在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中的效果。

我们来了解一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病情。

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是指血压急剧升高导致脑幕下部小动脉破裂出血,引起脑组织的损伤和炎症反应。

这种病情常常会导致患者出现昏迷、意识丧失、肢体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

及时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是非常重要的。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是一种通过微创手术的方式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方法。

在这种手术中,医生会利用神经内镜穿入颅骨缝隙,直接观察脑血管病变的情况,并进行治疗。

与传统的开颅手术相比,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则是一种传统的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方法。

在这种手术中,医生会在患者头部开一个小的骨窗,然后利用显微镜观察和治疗脑血管病变。

虽然这种手术创伤相对较大,但由于显微镜的使用,手术精准度较高,因此在一些需要更精确处理的病例中仍然具有一定的优势。

那么,究竟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和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在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中哪种效果更好呢?下面我们将从手术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康复情况等方面进行比较。

从手术治疗效果来看,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在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由于微创手术的特点,神经内镜可以更加精确地观察脑血管病变的情况,并进行局部清理和修复,使血液迅速排出脑外,减轻患处血管压力,达到迅速缓解患者症状的目的。

而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虽然也可以观察和治疗脑血管病变,但由于手术创伤较大,患者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对于急需救治的病例可能效果稍显不足。

从并发症发生率来看,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在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中也具有较小的优势。

由于微创手术的特点,创口小、伤口浅,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降低。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1.1 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病情特点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是指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脑实质,引起脑实质出血。

其主要症状包括突发性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等,临床表现极其严重,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较高。

传统的治疗手段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等,然而这些方法均存在着缺陷,难以彻底解决问题。

1.2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的优势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是一种通过鼻腔或鼻窦进入颅内进行手术的微创技术。

相比传统的颅内手术,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复发率低、康复快等优势。

在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方面,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可以更准确地清除血块,减轻颅内压,有效控制出血,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

该手术能够有效清除脑内血肿,改善患者的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率。

一些病例报道显示,术后患者症状得到了较好的缓解,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在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随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技术的不断完善,其在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未来,随着手术设备和技术的进一步革新,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的治疗效果将会更加显著,对患者的健康将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对神经功能有着积极的保护作用。

传统手术常常需要对颅骨进行开颅,破坏正常脑组织,导致术后神经功能受损的风险较大。

而神经内镜微创手术能够通过鼻腔或鼻窦进入颅内进行手术,避免了对颅骨的破坏,减少了术后神经功能受损的可能性,从而更好地保护了患者的神经功能。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后,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较快。

术后患者的头痛、意识障碍、偏瘫等症状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改善,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研究表明,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康复周期较传统手术缩短,神经功能恢复相对较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出血
发表时间:2013-03-04T15:09:33.56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8期供稿作者:朱飞程诚
[导读] 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出血是一种新兴的微创术式,可降低手术创伤,提高疗效。

朱飞程诚(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苏扬州 225000)
【摘要】目的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出血是一种新兴的微创术式,可降低手术创伤,提高疗效。

方法对45名脑出血患者行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并评估疗效。

结果术后平均血肿清除率为80%,术前GCS评分为7.9±2.5分,术后3日为11.1±3.1分。

术后6月平均GOS评分为4.2±1.1分。

结论内镜清除脑内血肿,具有微创、直视、高效等优点,有望成为治疗脑出血的新选择。

【关键词】神经内镜脑出血疗效
脑出血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脑出血在疗效方面存在争论[1]。

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改进,其在神经外科的应用日趋广泛,微创已经成为神经外科手术的一个重要方向。

资料与方法
从2011年11月至2012年7月,我们对45名脑出血患者行内镜手术治疗。

所有患者的血肿量均大于30ml。

术后即行CT检查,计算血肿清除率。

术前术后按GCS评分评估,随访6月并按GOS评分评估。

患者全麻后在CT定位辅助下取3cm直切口及直径为2.5cm骨瓣,十字剪开硬膜,用5ml注射器制成透明镜鞘,并用一根24#导尿管作为探针插入镜鞘内穿刺血肿腔,穿刺成功后将0°脑室镜及吸引器插入镜鞘进行操作。

大血块可以用吸引器头将其粉碎后和小血块一起吸除。

术中电凝止血,小出血点通过冲洗来止血。

血肿清除后冲洗血肿腔,清洗出残留血肿,并使视野清晰,方便术者操作。

血肿清除完毕后,先撤出内镜,再撤出镜鞘,冲洗穿刺通道,无需放置引流管;并发脑室内血肿时,脑室内放置引流管以清除脑室内术后早期再出血。

冲洗完毕确定无明显活动性出血后,缝合硬膜,骨瓣复位固定,逐层关颅。

结果
45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术后24h复查头颅CT,平均血肿清除率为80%;术前平均GCS评分7.9±2.5分,术后3天平均GCS评分11.1±3.1分;术后3月无脑积水发生;术后6月行GOS评分,5分25例,4分10例,3分5例,2分5例,平均4.2±1.1分。

讨论
脑出血是神经科的多发病,其治疗目标是尽快清除血肿、恢复正常颅内压。

内镜手术可达到此目标,并将并发症发生率降到最低。

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改良,内镜在治疗颅内疾病方面的应用也日趋广泛,但内镜在清除脑内血肿方面应用仍然较少[2-3]。

使用了改良镜鞘的内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手术获得了很大的成功[2]。

用不透明镜鞘,视野狭小,难以观察所需手术部位全貌,对大血块的显像欠完整,对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了解有限,增加了对病变位置、深度和大小判断上的误差,易导致操作失误,影响疗效。

Nishihara等发明了透明内镜镜鞘[2],使术野清楚,操作空间扩大,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血肿清除率。

对于脑出血血肿量增大且意识障碍加重,但未达到脑疝时可采用内镜手术。

对于脑出血破入脑室特别是合并急性脑积水者适用内镜手术。

文献报道,丘脑出血较壳核出血更易破入脑室[3],导致严重后果。

当脑室内血肿量多而丘脑血肿量少时行内镜手术并辅以侧脑室外引流术。

内镜手术能及时地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改善血流灌注,减轻脑损害;同时减轻脑室扩张及对下丘脑、脑干的压迫;可以在直视下提高血肿清除率,准确放置引流管,并减少脉络丛堵塞引流管的可能。

由于内镜鱼眼效应的成像特点,内镜结合透明镜鞘通过微创狭长手术通道,为术者提供清晰宽广的视野。

镜鞘可改变方向,便于辨认血肿及邻近脑组织。

术中还可用双极电凝止血,血肿清除和止血效果达到开颅手术水平,而对脑组织的创伤接近于钻孔血肿外引流术。

其另一个优点是可以降低急性脑积水发生率,降低术后行脑积水分流术的几率。

在45例患者中,20例合并脑室出血,但无一因继发脑积水行分流术。

因为内镜手术不仅可以直接清除血肿,还可以做到脑室内减压,尽早恢复脑脊液循环,降低梗阻性脑积水的发生。

尽早引流脑脊液可缩短引流时间,降低颅内感染发生率。

此外,内镜手术的术前准备时间较短,术中操作步骤简洁,与开颅相比能更迅速到达血肿进行操作,特别适用于一般状况差的患者。

从我们的研究可以看到一些意识障碍偏重的病例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同时还可以缩短患者卧床时间以减少包括感染、继发出血在内的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
内镜下清除脑内血肿是一种较为安全高效微创的手术方式,可以有效清除血肿,预防脑积水的发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疗效,减小手术创伤,有望成为治疗脑出血的新选择。

参考文献
[1]Miller CM, Vespa P, Saver JL, et al. Image-guided endoscopic evacuation of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Surgical Neurology 2008;69:441-6
[2]Nishihara T, Teraoka A, Morita A, et al. A transparent sheath for endoscopic surger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urgical evacuation of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atomas. J Neurosurg 2000;92:1053-5.
[3]Chen CC, Lin HL, Cho DY. Endoscopic surgery for thalamic hemorrhage: a technical note. Surgical Neurology 2007 Oct;68(4):438-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