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 任智亮

合集下载

世说新语二则课文课ppt

世说新语二则课文课ppt

• 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旧闻桓子野善 吹笛,而不相识。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 中,客有识之者云:“就是桓子野。”王 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 一奏。”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 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 客主不交一言。
• 王子猷尝行过吴中,见一士大夫家极有 好竹,主已知子猷当往,乃洒扫施设,在听 事坐相待。王肩舆径造竹下,讽啸良久。 主已失望,犹冀还当通。遂直欲出门。 主人大不堪 ,便命左右闭门,不听出。王 更以此赏主人,乃留坐,尽欢而去。
长到十围,就快要枯干了。 • 泫然,指泪水或水珠往下滴得样子。
两句名言
• 既不能流芳百世,不足复遗臭万年哉?
• 南北朝时期得大文学家庾信在《枯树 赋》中写道:“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 瞧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 堪。”
• 南宋杰出爱国词人辛弃疾《水龙吟·登 建康赏心亭》词曰:“可惜流年,忧愁风 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 英雄泪。
二、子猷访戴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 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 隐》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 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 :“吾本乘兴而行,兴尽 而返,何必见戴!”
译文
• 王徽之字子猷,弃官后住在山阴,一天夜晚下 大雪,她睡觉醒来,打开房门,命仆人酌酒,四周 望去,白茫茫一片。就起身徘徊,吟咏左思得 《招隐诗》,忽然想起戴安道(戴逵字安道)。 当时戴安道在剡县,王子猷就在夜晚乘小船到 戴安道那里去。走了一夜才走到,到戴安道门 前却不上前敲门就又返回了。有人问她这样 做得缘故,王子猷回答说:“我本来就是乘兴 而来,现在兴尽就返回家,为什么一定要见到 戴安道?”

世说新语庾亮的故事

世说新语庾亮的故事

世说新语庾亮的故事在魏晋南北朝的历史长河中,有一部特殊的笔记小说熠熠生辉,那便是南朝宋时期由刘义庆所编撰的《世说新语》。

该书主要记载了东汉后期至魏晋时期的名士逸事和风流韵事,其中不乏政治、文学、思想等各个领域的杰出人物。

在这些人物中,庾亮以其独特的政治智慧和人格魅力,成为了《世说新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庾亮,字元规,是东晋时期的外戚重臣。

他出身于颖川庾氏,这个家族在东晋时期政治地位显赫,与皇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庾亮本人也因其才华和地位,在东晋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关于庾亮的故事,在《世说新语》中有诸多记载。

其中一则故事讲述了庾亮在政治斗争中的智慧与果断。

当时,东晋王朝内部权力斗争激烈,庾亮作为重臣,自然也卷入了这场纷争。

有一次,一位政敌试图通过陷害庾亮来削弱其势力。

他们制造了一起伪证案,企图将庾亮置于死地。

面对这一危机,庾亮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冷静地分析了形势。

他利用自己的智慧和人脉,揭露了政敌的阴谋,并成功反击,保住了自己的地位。

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庾亮的政治智慧,也体现了他在复杂政治环境中的生存能力。

除了政治智慧外,庾亮还以其高尚的品质和人格魅力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在《世说新语》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庾亮的仁爱之心。

据说,庾亮在担任地方官时,非常关心百姓的疾苦。

有一年,当地发生了严重的饥荒,百姓们食不果腹,生活极度困难。

庾亮看到这一幕,心生怜悯,决定开仓放粮,救济灾民。

他的这一举动不仅挽救了无数生命,也赢得了百姓的衷心爱戴。

这个故事展现了庾亮仁爱的一面,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作为一位政治家的社会责任感。

庾亮在文学和艺术方面也有着不俗的造诣。

在《世说新语》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庾亮与文人雅士们的交往。

据说,庾亮非常喜欢与文人墨客们交流思想、探讨艺术。

他经常邀请一些有名的文人到家中做客,与他们一起吟诗作对、品评书画。

在这些交往中,庾亮不仅提升了自己的文化素养,也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庾亮在文学和艺术方面的追求和成就。

世说新语中聪明少年的故事

世说新语中聪明少年的故事

任务名称:世说新语中聪明少年的故事一、引言在《世说新语》这部千古经典的书中,聪明的少年形象是一个常见的主题。

这些聪明少年以其智慧和机智的行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些在《世说新语》中出现的聪明少年的故事,并分析其中的道理和智慧,进一步探讨聪明少年在古代文化中的意义。

二、聪明少年故事一:阮瑀的机智1. 阮瑀的背景和成长经历阮瑀是东晋时期的一位聪明的少年,他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但凭借自己的才智逐渐在社会上崭露头角。

他以勤奋和聪明才智在政治和学问上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2. 阮瑀在宴会上的机智表现据《世说新语》记载,阮瑀曾在一次宴会上展示了他的机智和智慧。

当时,宴会上的主人割起了一块肉,放在一盘中间,任由客人自行取用。

其他客人纷纷拿起刀子准备割取肉块,但阮瑀却只用手直接取了一块肉。

3. 阮瑀的智慧之处阮瑀之所以能够如此机智地取得肉块,是因为他明白了主人的用意。

他观察到其他客人都在使用刀子,因此推断主人可能是为了考验客人的智慧和眼力才放了肉块。

阮瑀决定通过用手取肉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聪明和独特思考方式。

4. 阮瑀的聪明给他带来的好处阮瑀的聪明举动引起了主人的注意,并使他在众人中脱颖而出。

主人对阮瑀的机智赞赏有加,同时也对他在学业和政治上的表现产生了兴趣。

主人邀请阮瑀成为自己的学生,并对他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机会。

三、聪明少年故事二:谢安的智慧之举1. 谢安的背景和历程谢安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一位聪明的少年。

他从小就显示出过人的才智和聪明。

2. 谢安在政治上的智慧表现谢安智慧的一面在他处理政治问题时得到了充分展现。

据《世说新语》记载,谢安在一次会议中,当众人争执不休时,他提议绕过争端,从另一个角度解决问题,最终得到了众人的认可。

3. 谢安的智慧之道谢安的智慧之道在于善于观察和思考问题。

他能够看到问题的本质,并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方案。

他的智慧使他在政治舞台上能够以出色的能力处理复杂的问题,并获得广泛的认可。

世说新语中有名的人物

世说新语中有名的人物

世说新语中有名的人物《世说新语》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袁枚所著的一部记录晋朝士人言行的书籍,通过丰富的记载,展现了当时社会各个层面的人物形象。

在这本书中,有许多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他们以其独特的才华、性格和行为赢得了世人的赞誉。

本文将对其中一些名人进行介绍。

1. 庾亮(515-581年)庾亮是北魏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六朝之冠”。

他在政治、军事和文学等领域都有出色的表现。

在政治上,庾亮被任命为丞相,尽职尽责,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提高了政府的效率。

在军事上,庾亮领导军队打破西北边界的鲜卑势力,使北魏的疆域得到巩固。

庾亮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以清新脱俗、婉约细腻而著称。

2. 陶渊明(365-427年)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以其淡泊名利、热爱自然的人生态度而闻名于世。

陶渊明的代表作《归园田居》描绘了他追求田园生活的理想,并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陶渊明将自己的思想融入到他的诗歌中,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的描绘,传达了他对真善美的追求。

3. 曹操(155-220年)曹操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被誉为“乱世奇才”。

曹操治理一方时,以智勇双全著称。

他开展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提高了国家的实力。

曹操还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领导的部队战斗勇猛,才智过人,战绩辉煌。

曹操在文学上也有很高造诣,他的作品以雄壮豪放、气势磅礴而著称。

4. 王羲之(303-361年)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家,为中国书法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之一。

他以楷书和行书为主要风格,注重笔势的韵律感和字形的变化。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如《兰亭集序》和《九品巡狱示千秋》等,被称为经典之作。

他的书法艺术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书法发展,并被誉为“书圣”。

5. 陆游(1125-1210年)陆游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军事家,他被称为“宋室文学第一人”。

陆游的文学创作丰富多样,涵盖诗歌、散文、历史等多个领域。

他的诗歌作品以自由奔放、豪放不羁而著称,表达了他对人生、国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世说新语·文学第四》原文及译文(79)

《世说新语·文学第四》原文及译文(79)

《世说新语·⽂学第四》原⽂及译⽂(79)
《世说新语·⽂学第四》原⽂及译⽂(79)
79.庾仲初作《扬都赋》成,以呈庾亮。

亮以亲族之怀,⼤为其名价云:“可三《⼆京》、四《三都》。

”于此⼈⼈竞写,都下纸为之贵。

谢太傅云:“不得尔,此是屋下架屋⽿,事事拟学,⽽不免俭狭。


【注释】
庾仲初:指庾阐,字仲初,和太尉庾亮同宗族。

庾亮:字元规,东晋名⾂,他是庾阐的同族长辈。

怀:情分
三《⼆京》、四《三都》:“三”、“四”均为数次或⽤作动词,意思是,与《⼆京赋》并列为三,可与《三都赋》并列为四。

都下:都城,此指建业。

屋下架屋:愿意是在屋⼦底下再建屋⼦,⽐喻结构、内容重复。

拟学:模仿。

俭狭:贫乏狭隘。

【译⽂】
庾仲初写完了《扬都赋),把它呈给庾亮看,庾亮出于同宗的情分,⼤⼒抬⾼这篇赋的声价,说:“它可以和《⼆京赋》并列为三,可以和《三都赋》并列为四。

从此⼈⼈争着传抄,京都建康的纸张也因此涨价了。

太傅谢安说:”不能这样写,这是屋下架屋呀,如果写⽂章处处都模仿别⼈,就免不了内容贫乏,视野狭窄了。

”。

世说新语里聪明孩子的故事

世说新语里聪明孩子的故事

世说新语里聪明孩子的故事1. 张扬识字早张扬九岁即能识字,常与邻里老者谈论经史。

他的父亲曾经对他说:“吾慕诸葛亮之才,不期吾子亦有斯才!”张扬听了,谦虚地说:“才是父母给的,只有勤学苦练,方可入儒道。

”2. 石垣读经石垣九岁时,就能背诵《诗经》《周易》等圣经。

有一次,他父亲命他在石垣上读经,不许他下来。

石垣一整天都在上面读经,直到傍晚才下来,但并没有觉得累。

他以此示人,勤学苦练是要靠毅力和恒心。

3. 孙登徒弟孙登曾是一位有名的学者,他有一个徒弟名叫杨仪,六岁起就能背诵《三字经》等书。

一天,孙登问杨仪:“《礼记》中的‘大同’是什么?”杨仪异口同声地回答:“天下为公!”孙登惊讶地说:“你很聪明,跟我学习了这么久,我还没有教过你!”杨仪谦虚地说:“这是我爷爷教我的。

”4. 卢士衡师兄卢士衡是一位有名的学者,有一个比他大八岁的师兄钟琴,小时候就能背诵《易经》和《论语》。

有一次,卢士衡向师兄请教《黄帝内经》,师兄却完全不知道。

从此,他明白了“聪明才智限于学识”的道理。

5. 陆侃家书法陆侃是一个在书法上很有天赋的孩子,三岁起就开始学习。

在他五岁那年,他的父亲突然去世,但他母亲为了让他继承父亲的衣钵,特意请了名师传授他书法。

陆侃勤学苦练,十岁时,已经成为一名出色的书法家,他的字赢得了文人良家的赞誉。

6. 陈敦瑜中福秀陈敦瑜小时候非常聪明,常常无师自通地学习各种知识。

他家的一个佣人中了福彩,拿到了一笔不小的奖金,但他不知道如何处理,只好去找陈敦瑜求助。

陈敦瑜弄清楚了有关福彩的法规,向佣人解释了奖金该如何处理,赢得了佣人的感激。

这件事使他更加明白“才德兼备,方能驾驭大任”的道理。

7. 商颜送书商颜是一个受人们喜爱的孩子,经常与成年人交往。

有一年,他到京城游玩,路过书店时,买了《孟子》《论语》等几本书。

回到家后,他把其中一本书送给了一位老人,老人非常高兴。

这一次经历使他懂得了心系他人,意藏诸书的道理。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知识清单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知识清单

《世说新语》知识点+练习题【作者简介】刘义庆:刘义庆(403——约444),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

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

不久,以病告退,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

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著有《徐州先贤传》10卷、《典叙》、《世说》10卷、《集林》20 0卷、《幽明录》20卷、《宣验记》13卷、《小说》10卷, 有《宋临川王刘义庆集》8卷。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作品简介】《世说新语》又名《世语》,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也可以说这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

《世说新语》是由南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

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上、中、下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

此书中相当多的篇幅杂采众书而成。

如《规箴(zhēn)》《贤媛(yu án)》等篇所载个别西汉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记》和《汉书》。

其他部分也多采自于前人的记载。

《世说新语》涉及各类人物共1500多个,魏晋两朝主要的人物,无论帝王、将相,或者隐士、僧侣,都包括在内。

【文学地位】《世说新语》及刘孝标注涉及各类人物共1500多个,魏晋两朝主要的人物,无论帝王、将相,或者隐士、僧侣,都包括在内。

它对人物的描写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有的重在心理,但都集中到一点,就是重在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人物的独特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世说新语古代人物与生活智慧

世说新语古代人物与生活智慧

世说新语古代人物与生活智慧古代中国是一个充满睿智与智慧的时代,那些古人们的言行举止都蕴含着深远的智慧。

《世说新语》是一本对古代人物的记录与赞誉,也成为我们了解古代人物与生活智慧的重要指南。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世说新语》中展现出的古代人物与生活智慧。

一、人物智慧的表现《世说新语》聚焦于各种各样真实的历史人物,这些人物不仅在政治、文化、学术方面成就非凡,更是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了他们的智慧。

其中最引人入胜的是他们处世的智慧。

举例来说,书中记载了孙权与诸葛亮的一段对话。

当时孙权深感自己在政治上的不足,主动向诸葛亮请教。

诸葛亮开诚布公地告诉孙权自己的看法,并鼓励孙权通过学习和修炼来提升自己。

这段对话展示了孙权的谦虚和学习的智慧,也表明了诸葛亮对人的关心和鼓励。

古代人物的智慧不仅体现在驾驭政治权谋上,更体现在与他人交往中的聪明才智。

二、生活智慧的启示《世说新语》不仅记录了古代人物的聪明智慧,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生活智慧的启示。

书中的故事常常以小事入手,但却有着深刻的道理。

比如,书中有一则关于王羲之的故事。

当时王羲之在图书馆翻阅书籍时,突然发现一只飞蛾迷恋着灯光,一次又一次地飞向灯光,结果最终被灯火所烧死。

王羲之深感触动,从中领悟到人生的道理:人若迷恋于表面的功名利禄,最终只会为其所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应当追求更高的境界,不应为物质和虚荣所迷惑。

此外,《世说新语》中还有许多关于婚姻、亲情、友谊等方面的智慧。

通过生动的故事和人物的言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人际关系中的智慧和道理。

三、思考与应用《世说新语》虽然属于古代文化的范畴,但其中的智慧依然对于现代社会有着启示和指导作用。

我们可以通过思考古代人物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以此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例如,古人常常注重自己的修养和品德,他们不仅善于钻研学问,还强调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同样可以学习他们的智慧,注重心灵修养,以平和的心态应对工作压力和生活困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门外玩。 客人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家吗?”元方答道:“等 你好久都没来,(他)已经离开了。”客人便发怒道: “(真)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好出行,(却)丢下人 家而离去。”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一同出发), 中午(到了)(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 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 貌。” 客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元方 径直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
《世说新语》两则
刘义庆
作者简介:
刘义庆(公元403--444年),彭城(今江苏 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宋宗室,袭封临 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 佳。后任江州刺史,南京州刺史、不久,以 病告退,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刘 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 语》外,还有志怪小说《幽明录》。《世说 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找出本文的古今异义字
儿女 文义
古义 家中子 诗文
侄辈



离开
到… …去

丢下
不顾
不回头
舍弃
今义 子女 文章意思 因为
委托 不理睬
4、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 丘舍去,去后乃至。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 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朋友来,太丘不 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比作
兄子
胡儿曰:“撒盐空中 差 可拟。”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表凭借
飘起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 舞。”
高兴
就是
谢道韫,东晋有名的 才女,聪明有才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 无弈 女,
谢安高兴地笑了起来。(道韫)就是太傅大哥谢无弈的女儿, 字叔平,大书法家 王羲之是第二个儿子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通“否”
等待
“尊 君在
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你父亲在吗?”元方答道:“等了你好久你不来,他已经离开 了。” 丢下,舍弃 不是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那人便生气的说:“(你父亲)真不是人,和别人约好一起走, 却把人丢下自己走了。”
我爸爸

信用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陈太丘与友期
相约而行。期,约定 到达
放弃 离开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好同行,约好正午(见面),正午过了那个 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就不再等候离开了,

嬉戏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陈太丘走后那人才到达。元方当时才七岁,在门外嬉戏,那人问元 方:

是一部以汉末、魏、晋 士人生活为题材的小说, 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 “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编撰者是刘义庆。南朝 宋彭城(江苏徐州)人。 “志”是记的意 思。“志人小说”主要 是记述人物言行事迹。
柳絮 xù 无奕 yì 尊君在不 fǒu 谢道韫 yùn 谢太傅 fù 雪骤 zhòu
差可拟 chā nǐ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表判断
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世说新语》是( 南朝宋) (朝代)的( 刘义庆 )组织一批 文人编写的。是六朝(志人小说 )的 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 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 都是( )。 直叙其事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不一会儿,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 “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2、撒盐空中差可拟。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3、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柳絮随风飘起。
与别人约好了一起走,却丢下别人自己走了。
6、君与家君期日中。过中不至,则是无信;对 子骂父,则是无礼。 您和我父亲约好了正午时候一同出发。您 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儿子骂他的父亲, 就是失礼。 7、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 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 门。
元方说; 用。” “你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你正午不到, 就是不讲信
惭愧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就是没有礼貌。”那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想 拉元方, 回头看
元方入门不顾。
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自己家的大门。
陈太丘和(一位)朋友相约而行,约定的时间是 中午,中午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不再 等候就离开了。(太丘)走后,(他的朋友)才到。

家庭聚会 家中的子侄辈
谢太傅寒雪日 义。
内集,与儿女讲论文
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们谈诗论 文, 急 高兴的样子
什么
不久,一会儿
俄而雪 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 呢?”
谢安哥哥的长子, 即谢朗
大致,差不多
陈太丘与友期
•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 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 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 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 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 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太丘舍去
shě
咏 雪
读准字音,正确停顿;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 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 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 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 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 军\王凝之\妻也。
— 《咏雪》—

寒冷的,下雪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