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免疫学与检验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

临床免疫学的重要性
01 02
疾病诊断与治疗
临床免疫学为许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例如, 通过对免疫系统的深入研究,开发出了针对肿瘤、感染性疾病、自身免 疫性疾病等的免疫疗法。
疫苗研发
疫苗的研发是临床免疫学的重要应用之一。通过了解免疫系统的应答机 制,可以设计和优化疫苗,提高预防传染病的效果。
实现免疫检测的远程监控和实 时反馈,提高检测的便捷性和 及时性。
发展新型免疫检测技术
探索新的免疫检测方法和技术,如量子点、纳米材料等新型标记物,提高免疫检测 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结合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等技术,开展多组学免疫检测,实现更全面的免疫功能 评估。
开发新型的免疫细胞分析技术,如流式细胞术、质谱技术等,对免疫细胞进行更深 入的分析和鉴定。
肿瘤的免疫诊断与治疗
肿瘤标志物检测
通过检测肿瘤标志物,有助于早 期发现肿瘤并监测治疗效果。
免疫组化染色
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有助于确 定肿瘤的性质、来源和分化程度。
免疫治疗
利用免疫系统对肿瘤进行特异性攻 击,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AR-T 细胞疗法等,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 的手段。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详细描述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通过化学发光物质标记抗体或抗原,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产生化学发光,通过检测化 学发光强度对目标抗原或抗体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该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低背景干扰等 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生物科学研究。
免疫印迹技术
总结词
一种用于检测多肽、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免疫分析 技术。
优化免疫检测方法,如采用信号 放大技术、酶联免疫技术等,以
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临床免疫学与检验

疫苗研发需要经过临床前研 究、临床试验和生产许可等 多个阶段,以确保疫苗的安
全性和有效性。
疫苗的种类包括减毒活疫苗、 灭活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等, 每种疫苗都有其独特的优缺点
和应用范围。
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 病。
临床免疫学与检验
• 临床免疫学概述 • 临床免疫学基础知识 • 临床免疫学应用 • 临床免疫学与检验技术 • 临床免疫学与检验的挑战与前景01临床免源自学概述定义与特点定义
临床免疫学是一门研究免疫系统在维持健康和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作用的学科, 涉及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功能机制以及与临床医学的交叉应用。
常见的免疫诊断方法包括抗体检测、抗原检测、 细胞免疫检测等,可用于感染性疾病、自身免 疫性疾病、肿瘤等的诊断。
免疫诊断的优点包括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 重复性好等,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对某些 疾病可能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是指利用免疫系统对疾病进 行干预的治疗方法,其目的是激活或 调节机体免疫反应,以达到控制和消 除疾病的目的。
02 03
疾病治疗与预防
临床免疫学不仅为疾病的特异性免疫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还 为疫苗研发和预防接种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 和传播。
个体化医疗
随着免疫疗法和免疫调节剂的不断发展,临床免疫学在个体化医疗中发 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临床免疫学的发展历程
抗体
识别和结合抗原,激活补体、促进吞噬等效 应。
补体
通过级联反应溶解靶细胞或增强吞噬作用。
细胞因子
调节免疫细胞的分化、增殖和功能,参与炎 症和组织损伤修复。
临床免疫学与检验--概论 ppt课件

Snell S, Dausset J, Benacceraf B
Milstein C, Kohler GE Jrena NK Tonegawa S Thomas ED, Murry J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onoclonal antibody Theory for immune regulation Gene re-arrangement in antibody production Transplantation immunology
识别阶段(recognition phase) 活化阶段(activation phase) 效应阶段(response phase)
执行效应功能
课件 12
抗原识别处理 传递信息 免疫细胞活化增殖产生 效应细胞、分子
补体 细胞因子 免疫球蛋白 浆细胞 B细胞
粒细胞 单核细胞
T细胞
巨噬细胞
课件
13
免疫应答效应大多为生理性,是机
课件 9
一、免疫学概念与免疫应答
宿主体内的免疫系统,能识别并清除从外环境中侵入的病 原生物及其产生的毒素、内环境中因基因突变产生的肿瘤 细胞、自身衰老残损的组织细胞或自身变性抗原,实现 免疫防御 (immunological defence) 免疫自稳 (immunological homeostasis)
复习重点、试题临床免疫学与检验重要知识点汇总

免疫应答主要分为哪几个阶段?1〕辨别阶段 2 〕活化和增值阶段 3 〕免疫效应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有哪些器官构成?各有什么功能?1〕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如骨髓,胸腺 2) 外周免疫器官:免疫细胞产生应答的场所。
如脾脏,淋奉承,黏膜,扁桃体等。
T 细胞、 B 细胞和 NK细胞的主要功能分别是什么?1〕 T 细胞:介导细胞免疫,辅助体液免疫。
2〕 B 细胞:产生体液免疫 3〕 NK细胞:介导天然免疫,发挥细胞毒作用。
依据作用方式及其特色的不一样,机体存在两类免疫简述各自的观点和特色?1)先本性免疫或固有性免疫,是个体出生是就拥有的天然免疫,可经过遗传获取,是机体在长久进化过程中渐渐成立起来的主要针对入侵病原体的天然防守功能。
其主要特色是反应快速,针对外来异物的范围较广,不针对某个特定异物抗原,也称非特异性免疫。
2) 适应性免疫,是个体出生后,接触到生活环境中的多种异物抗原,并在不停刺激中渐渐成立起来的后天免疫,也称获取性免疫。
其主要特色是针对某个特定的异物抗原而产生免疫应答,开始的应答过程比较迟缓,一旦成立去除该抗原的效率很高,特异性很强,也称特异性免疫。
简述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
答:抗原与抗体能够特异性联合是鉴于抗原表位与抗体超变划分子间的构造互补性与亲和性,这类特征是由抗原、抗体分子空间构型所决定的,它们之间的联合是抗原表位与抗体超变区沟槽分子表面的联合简述抗原抗体反应的种类。
答:抗原抗体反应分为五种种类:①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联合所产生的凝聚反应;②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联合所产生的积淀反应;③抗原抗体联合后激活补体所致的细胞溶解反应;④细菌外毒素或病毒与相应抗体联合所致的中和反应;⑤免疫标记的抗原抗体反应等。
什么是带现象 ?答:在抗原抗体反应等价带前后,因为抗体或抗原过度 ( 形成前带或后带 ) ,上清液中可测出游离的抗体或抗原,形成的积淀物少,不出现可见反应,这类现象在做血清学试验时称为带现象。
主管检验师资格考试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复习习题第二十四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附答案解析 )

主管检验师资格考试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复习习题第二十四章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附答案解析)一、A1型题1、可检出RF免疫球蛋白类别的方法是()。
A、胶乳凝集B、速率散射比浊法C、ELISA法D、电泳法E、TRUST2、RF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类别是()。
A、IgGB、IgAC、IgMD、IgEE、IgD3、关于RF描述错误的是()。
A、以变性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B、抗人或动物IgGFab片段的抗体C、与人或动物变性IgG结合D、不与正常IgG发生凝集E、多见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自身抗体的特征不包括()。
A、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标志B、高效价自身抗体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点C、自身抗体是临床确诊的重要依据D、自身抗体是指导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E、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不伴有特征性自身抗体谱5、下列哪一种自身免疫病患者最可能检出抗自身IgG抗体()。
A、恶性贫血B、重症肌无力C、自身免疫性溶血D、类风湿性关节炎E、肺肾出血性综合征6、下列哪种疾病是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疾病()。
A、重症肌无力B、慢性甲状腺炎C、慢性溃疡性结肠炎D、系统性红斑狼疮E、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7、不属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特点的是()。
A、体内出现抗红细胞自身抗体B、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C、红细胞寿命缩短D、多见于青年男性E、多继发于淋巴系统恶性病、结缔组织病、感染和药物应用后8、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ANA无器官特异性,有种属特异性B、ANA无器官特异性,无种属特异性C、ANA有器官特异性,无种属特异性D、ANA无器官特异性,有种属特异性E、ANA既有器官特异性,又有种属特异性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抗核抗体(ANA)是一组将自身真核细胞的各种细胞核成分作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B、ANA的性质主要是IgG,也有IgM、IgA和IgDC、ANA主要存在于血清中,也可存在于胸腔积液、关节滑膜液和尿液中D、ANA阳性一定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E、正常老年人也可有低效价的ANA10、下列哪种疾病是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疾病()。
临床检验技师考试辅导-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第二十二章-感染性疾病与感染免疫检测

第二十二章感染性疾病与感染免疫检测一、A11、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常见于哪类人群A、新生儿B、白血病人C、艾滋病患者D、器官移植受者E、以上都是2、链球菌感染最常用的免疫学实验室检查是A、肥大反应B、ELISAC、ASOD、结合菌素试验E、以上都不是3、哪项不属于产前诊断“TORCH"的项目A、弓形虫感染检测B、风疹病毒感染检测C、EB病毒感染检测D、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检测E、巨细胞病毒感染检测4、哪项不属于血吸虫感染的检测方法A、循环抗原检测B、环卵沉淀反应C、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D、乳胶凝集试验E、ELISA5、下列关于乙型肝炎病毒检测叙述正确的是A、乙肝患者血清中最早出现的病毒标志物是HBeAgB、HBsAg和抗-HBS不可能同时出现C、HBcAb是乙型肝炎病毒存在的直接证据D、HBeAg是乙肝传染性的标志,在急性乙肝早期常有检出E、HbcAb-IgG属于保护性抗体6、以下不属于临床常用的乙型肝炎病毒的免疫学诊断项目是A、HBsAgB、HBsAbC、HBcAgD、HBeAgE、以上均不对7、下列关于HAV-IgM检测叙述不正确的是A、通常采用化学发光法和ELISA法检测B、HAV-IgM是感染的特异性标志,可区分现症感染和既往感染C、HAV-IgM一般于感染后4周出现,24周达高峰D、是急性HAV感染或复发的可靠指标E、以上均不对8、肥达反应用于诊断伤寒沙门菌感染时,其抗体效价为多少时具有诊断价值A、≥1:40B、≥1:80C、≥1:160D、≥1:320E、≥1:6409、临床上用于确诊疟疾的检测方法是A、间接荧光抗体试验B、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C、ELISA法D、显微镜检疟原虫E、斑点免疫结合试验10、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临床常用的检测方法是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B、免疫层析法C、免疫散射比浊法D、免疫荧光检测E、免疫组化11、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免疫学方法不包括A、结核菌素试验B、分支杆菌抗体检测C、循环抗原检测D、全血干扰素测定法E、以上均不是12、SARS的病原体是A、鼻病毒B、腺病毒C、冠状病毒D、呼吸道合胞病毒E、柯萨奇病毒13、免疫血清学方法检测深部真菌感染时的优点包括哪些A、简便B、快速C、敏感性高D、特异性高E、以上均是14、机体感染病毒后,其灭活游离病毒的主要方式是A、中和作用B、激活补体C、吞噬作用D、ADCC作用E、直接杀死病毒二、B1、A.循环抗原检测B.肥达反应C.环卵沉淀反应D.全血干扰素测定E.抗链球菌溶血素“O”<1> 、血吸虫感染检测A B C D E<2>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检测A B C D E<3> 、伤寒沙门菌感染检测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 PCP常见于5类人群:①早产婴儿和新生儿;②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③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器官移植受者;④艾滋病患者;⑤其他原因引起的免疫功能极度低下者。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临床免疫和免疫学检验(B型题)_1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临床免疫和免疫学检验(B型题)1、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测可用于诊断A.Ⅰ型变态反应B.Ⅱ型变态反应C.Ⅲ型变态反应D.Ⅳ型变态反应E.非变态反应2、放射性过敏原吸附试验可用于诊断A.Ⅰ型变态反应B.Ⅱ型变态反应C.Ⅲ型变态反应D.Ⅳ型变态反应E.非变态反应3、抗血细胞抗体检测可用于诊断A.Ⅰ型变态反应B.Ⅱ型变态反应C.Ⅲ型变态反应D.Ⅳ型变态反应E.非变态反应4、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用于检测A.Ⅰ型变态反应B.Ⅱ型变态反应C.Ⅲ型变态反应D.Ⅳ型变态反应E.非变态反应5、支气管哮喘属于A.Ⅰ型变态反应B.Ⅱ型变态反应C.Ⅲ型变态反应D.Ⅳ型变态反应E.非变态反应6、接触性皮炎属于A.Ⅰ型变态反应B.Ⅱ型变态反应C.Ⅲ型变态反应D.Ⅳ型变态反应E.非变态反应7、直接凝集试验检测的抗原是A.ABO血型抗原B.游离抗-Rh抗体C.结合抗-Rh抗体D.血小板抗体E.ABO血型抗体8、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检测的抗体是A.ABO血型抗原B.游离抗-Rh抗体C.结合抗-Rh抗体D.血小板抗体E.ABO血型抗体9、不能通过凝集试验检测的抗体是A.ABO血型抗原B.游离抗-Rh抗体C.结合抗-Rh抗体D.血小板抗体E.ABO血型抗体10、总补体活性测定试验原理属于A.凝集反应B.沉淀反应C.补体结合反应D.溶血反应E.微量细胞毒反应11、血清学法鉴定HLA型别的试验原理A.凝集反应B.沉淀反应C.补体结合反应D.溶血反应E.微量细胞毒反应12、免疫荧光技术采用A.化学发光剂作为酶反应底物B.化学发光剂直接标记抗原或抗体C.抗体包被在磁颗粒表面技术D.二价的三联吡啶钌E.荧光物质标记抗体13、电化学发光免疫采用A.化学发光剂作为酶反应底物B.化学发光剂直接标记抗原或抗体C.抗体包被在磁颗粒表面技术D.二价的三联吡啶钌E.荧光物质标记抗体14、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采用A.化学发光剂作为酶反应底物B.化学发光剂直接标记抗原或抗体C.抗体包被在磁颗粒表面技术D.二价的三联吡啶钌E.荧光物质标记抗体15、化学发光免疫采用A.化学发光剂作为酶反应底物B.化学发光剂直接标记抗原或抗体C.抗体包被在磁颗粒表面技术D.二价的三联吡啶钌E.荧光物质标记抗体16、化学发光酶免疫采用A.化学发光剂作为酶反应底物B.化学发光剂直接标记抗原或抗体C.抗体包被在磁颗粒表面技术D.二价的三联吡啶钌E.荧光物质标记抗体17、检测血细胞抗体是为确定A.Ⅰ型变态反应B.Ⅱ型变态反应C.Ⅲ型变态反应D.Ⅳ型变态反应E.Ⅰ型和Ⅳ型变态反应18、检测过敏原和血清特异性IgE是为确定A.Ⅰ型变态反应B.Ⅱ型变态反应C.Ⅲ型变态反应D.Ⅳ型变态反应E.Ⅰ型和Ⅳ型变态反应19、皮肤过敏试验是为确定A.Ⅰ型变态反应B.Ⅱ型变态反应C.Ⅲ型变态反应D.Ⅳ型变态反应E.Ⅰ型和Ⅳ型变态反应20、检测血清中循环免疫复合物是为确定A.Ⅰ型变态反应B.Ⅱ型变态反应C.Ⅲ型变态反应D.Ⅳ型变态反应E.Ⅰ型和Ⅳ型变态反应。
临床免疫学检验知识

治疗建议
根据具体疾病和病情严重程度,采用药物 治疗、免疫治疗、对症治疗等综合治疗措 施。同时,患者需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信心 ,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建议。
05 移植免疫相关检测指标解 读
移植免疫基本概念及原理
移植免疫是指宿主对外来移植 物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移植免疫的基本原理包括供者 与受者之间的遗传差异、免疫 系统的识别和攻击以及移植物 抗原的释放和呈递。
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测定
51Cr释放法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靶细胞, 通过测定自然杀伤细胞对靶细胞 的杀伤作用释放出的放射性物质, 计算杀伤率。
流式细胞术
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自然杀伤细 胞与靶细胞结合后释放的荧光物 质或酶,以评估其杀伤活性。
MTT比色法
利用四甲基偶氮唑盐作为显色剂, 通过测定自然杀伤细胞对靶细胞 的杀伤作用导致的颜色变化,计 算杀伤率。
提示可能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 进行综合判断。
检测结果阴性
不能完全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可能,需结合其他因素进行考虑。
检测结果的变化趋势
可用于监测疾病的活动性和治疗效果。
预防措施和治疗建议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感染、环境 污染等诱发因素,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 。
VS
测定B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如白 介素-4、白介素-6等,以评估B细胞功能。
巨噬细胞功能评价方法
1 2
吞噬功能试验
通过测定巨噬细胞吞噬颗粒物质的能力,评价其 吞噬功能。
杀菌功能试验
检测巨噬细胞对细菌的杀伤能力,反映其抗感染 功能。
3
细胞因子检测
测定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如肿瘤坏死 因子、白介素-1等,以评估其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免疫学与检验》第一章免疫学概论一、选择题:1.机体免疫稳定功能低下,可导致()A.免疫缺陷病B.免疫增殖病C.自身免疫病D.恶性肿瘤2.免疫监视功能异常可导致()A.超敏反应B.自身免疫病C.肿瘤D.免疫缺陷病3.在现代免疫学中,免疫的概念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具有()A.发现并排除有毒因子的能力B.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能力C.抵抗并清除传染性因子的能力D.发现和消除恶变细胞的能力4.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和免疫监视是A.免疫学的三大内容B.免疫细胞的三大功能C.免疫器官的三大功能D.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5.最早用人痘接种预防天花的国家是()A.中国B.美国C.英国D.俄罗斯6.免疫自稳功能是指:A.抑制病原微生物在体内繁殖和扩散B.防止自身免疫病的发生C.清除体内病原微生物,防止感染D.清除体内突变细胞,防止肿瘤发生E.防止病毒的持续感染7.人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是:A.胸腺B.骨髓C.脾D.淋巴结E.法氏囊8.人类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器官是:A.骨髓B.脾C.淋巴结D.胸腺E.腔上囊9.免疫应答反应的过程是:A.识别阶段B.活化阶段C.活化和效应阶段D.识别和效应阶段E.识别、活化和效应阶段10.CD4+T 细胞与CD8+T 细胞数的正常比是:A.2~2.5 B.1.5~2C.>2.5 D.<0.5E.0.5~111.可非特异直接杀伤靶细胞的是:A.NK 细胞B.TH 细胞C.Ts 细胞D.Tc 细胞E.TCRαβ+细胞12.与抗体包被的红细胞相结合形成EAC 玫瑰花环的物质是:A.CD32 B.CD35 C.CD21D.CD40 E.CD8013.T 淋巴细胞与绵羊红细胞结合形成E 花环的分子是:A.CD8 B.CD2 C.CD28D.CD3 E.CD414.新生儿从初乳中获得的Ig主要是:A.IgE B.IgD C.IgGD.SIgA E.IgM15.具有调理作用的主要Ig是:A.IgA B.IgM C.IgGD.IgD E.IgE16.Ig 的生物学功能是:A.调理作用B.呈递作用C.合成分泌细胞因子D.细胞毒作用E.参与T淋巴细胞在胸腺内的分化17.介导ADCC 的主要细胞是:A.T 淋巴细胞B.B 淋巴细胞C.NK 细胞D.中性粒细胞E.嗜酸性粒细胞18.免疫应答反应的重要特征不包括A.识别自己B.识别异己C.特异性D.记忆性E.遗传性19.特异性免疫效应功能不包括A.浆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执行体液免疫功能B.Th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等效应因子,执行细胞免疫功能C.CTL细胞杀伤靶细胞D.产生记忆细胞E.中性粒细胞吞噬与杀灭细菌20.人中枢免疫器官包括A.胸腺和脾B.骨髓和淋巴结C.胸腺和淋巴结D.骨髓和粘膜淋巴组织E.骨髓和胸腺21.人体周围免疫器官不包括A.淋巴结、脾B.脾、扁桃体C.粘膜淋巴组织、扁桃体D.胸腺、骨髓E.扁桃体、淋巴结22.免疫细胞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胸腺和淋巴结B.骨髓和脾C.淋巴结和脾D.骨髓和淋巴结E.骨髓和胸腺23.粘膜伴随的淋巴组织主要的功能是A.B、T淋巴细胞栖息和增殖场所B.各种免疫细胞的发源地C.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D.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E.主要产生IgA及分泌性IgA,执行体液免疫与局部特异免疫作用二、填空题:1.免疫功能包括( )、( )和( )。
2.免疫的三大基本功能是( ),( )和( )。
其中( )功能低下,易发肿瘤。
3.免疫防御功能异常可导致( )和( )疾病。
三、名词解释:1.免疫(immunity):2. 免疫防御:3. 免疫监视:4. 免疫自稳:5. 中枢免疫器官(central immune organ):6. 外周免疫器官(peripheral immune organ) :7. 淋巴细胞再循环:8. 免疫活性细胞:9. 补体:10. 免疫细胞:11.免疫分子:四、问答题1. 免疫应答主要分为哪几个阶段?2. 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有哪些器官组成?各有什么功能?3. 简述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的主要功能分别是什么?4. 补体系统的主要激活途径有何不同?5. 简述临床免疫的主要研究方向?6. 根据作用方式及其特点的不同,机体存在两类免疫简述各自的概念和特征?第三部分参考答案与题解一、选择题1.C 2.C 3.B 4.D 5.A 6.B7.C8.A9.E10.B11.A12.A13.B14.E15.A16.A17.C18.E 19.E 20.E 21.D 22.E 23.E 二、填空题:1.免疫功能包括( 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免疫自稳)。
2.免疫的三大基本功能是(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免疫自稳)。
其中(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易发肿瘤。
3.免疫防御功能异常可导致(感染)和( 免疫缺陷)疾病。
三、名词解释:1. 免疫(immunity):机体对“自己”或“非己”的识别,并排除“非己”以保持体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反应。
2. 免疫防御:机体防御外来病原生物的抗感染免疫,但异常情况下免疫反应过分强烈可引起超敏反应,或免疫功能过低则表现为易受感染或免疫缺陷病。
3. 免疫监视:体内细胞在增殖过程中,总有极少数由于种种原因而发生突变,这种突变的或异常的有害细胞可能成为肿瘤,机体的免疫功能可识别并清除这些有害细胞。
4. 免疫自稳:正常情况下机体对自身组织成分不发生免疫反应,处于自身耐受状态。
5. 中枢免疫器官(central immune organ):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6. 外周免疫器官(peripheral immune organ) :免疫细胞产生应答的场所。
7. 淋巴细胞再循环:外周淋巴器官或淋巴组织中的淋巴细胞经淋淋巴管进入血液循环后,又通过外周淋巴器官或组织中的毛细血管后经内皮小静脉返回到外周淋巴器官或组织中的循环过程。
8. 免疫活性细胞:具有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的免疫细胞,如T细胞、B细胞。
9. 补体:指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中辅助抗体溶细胞作用的不耐热具有酶活性的一组糖蛋白。
10. 免疫细胞:凡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统称为免疫细胞。
按免疫细胞在体内的作用不同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淋巴细胞,第二类为单核巨噬细胞,第三类为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它们参与免疫应答中的某一环节。
11.免疫分子:主要是由一些免疫活性细胞或相关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及小分子多肽物质组成,它们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或免疫调节。
四、问答题1.免疫应答主要分为哪几个阶段?1)识别阶段2)活化和增值阶段3)免疫效应2.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有哪些器官组成?各有什么功能?1)中枢免疫器官(central immune organ):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如骨髓,胸腺外周免疫器官(peripheral immune organ) :免疫细胞产生应答的场所。
如脾脏,淋巴结,黏膜,扁桃体等。
3.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的主要功能分别是什么?1)T细胞:介导细胞免疫,辅助体液免疫。
2)B细胞:产生体液免疫3)NK细胞:介导天然免疫,发挥细胞毒作用。
4.补体系统的主要激活途径有何不同?比较项目经典激活途径MBL激活途径旁路激活途径激活物抗原抗体复合物MBL,C反应蛋白细菌脂多糖参与成份C1~C9 C1~C9C3~C9,B因子,D因子,P因子所需离子Ca2+,Mg2+Ca2+,Mg2+Mg2+C3C4b2b C4b2b C3bBb转化酶C5转化酶C4b2b3b C4b2b3b C3bnBb作用参与特异性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参与非特异性免疫,感染早期发挥作用参与非特异性免疫,感染早期发挥作用5. 简述临床免疫的主要研究方向?6. 根据作用方式及其特点的不同,机体存在两类免疫简述各自的概念和特征?1)先天性免疫或固有性免疫,是个体出生是就具有的天然免疫,可通过遗传获得,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主要针对入侵病原体的天然防御功能。
其主要特征是反应迅速,针对外来异物的范围较广,不针对某个特定异物抗原,也称非特异性免疫。
2)适应性免疫,是个体出生后,接触到生活环境中的多种异物抗原,并在不断刺激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免疫,也称获得性免疫。
其主要特征是针对某个特定的异物抗原而产生免疫应答,开始的应答过程比较缓慢,一旦建立清除该抗原的效率很高,特异性很强,也称特异性免疫。
第二章抗原抗休反应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1.抗原抗体结合力中作用最大的是A.静电引力B.范德华引力C.氢键结合力D.疏水作用力E.分子间结合力2.抗原抗体结合力中作用最小的是A.静电引力B.范德华引力C.氢键结合力D.疏水作用力E.分子间结合力3.抗原自凝现象出现在下列哪种情况A.反应pH达到或接近颗粒抗原的等电点B.反应pH达到或接近抗原的等电点C.反应pH高于颗粒抗原的等电点D.反应pH低于颗粒抗原的等电点E.反应pH高于抗原的等电点4.用已知抗原或抗体来检测相对应的抗体或抗原,是由于抗原抗体反应具有A.特异性B.比例性C.可逆性D.亲和性E.带现象5.外-斐试验的原理是利用了A.过量抗原B.共同抗原C.过量抗体D.亲和性E.可逆反应6.免疫血清制备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早期获得的抗血清亲和力低,特异性好B.早期获得的抗血清亲和力高,特异性好C.早期获得的抗血清亲和力低,特异性低D.后期获得的抗血清亲和力低,特异性好E.后期获得的抗血清亲和力高,特异性低7.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是指抗原决定簇和抗体分子什么区结合的特异性A.可变B.恒定区C.高变区D.超变区E.低变区8.下列哪种免疫血清与相应抗原结合可形成可见免疫复合物A.人B.马C.家兔D.猴E.牛9.抗原抗体反应中,抗体的合适浓度是A.固定的B.规定的C.与抗原相对而言D.随便设定的E.人为规定的10.有补体参与的反应最适宜的pHA.6.0~9.0 B.7.0~9.0C.7.2~7.4D.6.0~8.0 E.7.0~7.5 11.在抗原抗体反应中,通常使用什么溶液作抗原抗体稀释液A.0.70% NaCl溶液B.0.60% NaCI溶液C.0.750%NaCl溶液D.0.85% NaCl溶液E.0.95% NaCl溶液12.静电引力大小A.和两个电荷的距离成正比B.和两个电荷的距离的平方成比C.和两个电荷的距离成反比D.和两个电荷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E.和两个电荷的距离平方不成比例关系13.抗原抗体反应比例不合适出现的沉淀物减少的现象称为A.前带B.后带C.带现象D.等价带E.等电点14.由于抗原过量导致抗原抗体结合物减少的现象为A.前带B.后带C.带现象D.等价带E.等电点15.由于抗体过量导致抗原抗体结合物减少的现象为A.前带B.后带C.带现象D.等价带E.等电点16.有关交叉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A.为非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B.由于不同抗原分子上存在共同抗原表位所致C.对免疫学诊断结果判断没影响D.利用交叉反应进行诊断典型例子是肥达试验E.利用交叉反应进行诊断典型例子是库姆试验17.抗原抗体结合反应最终出现肉眼可见沉淀现象,其原因是A.从亲水胶体变为疏水胶体B.从疏水胶体变为亲水胶体C.抗原抗体结合反应导致蛋白变性所致D.抗原抗体结合作用和盐析作用共同作用所致E.蛋白质盐析所致18.一般抗原抗体反应的最适温度为A.37℃B.25℃C.4℃D.56℃E.45℃19.平衡常数K是表示抗原抗体反应的A.特异性B.亲合性C.比例性D.可逆性E.非特异性20.抗原抗体反应的最适pH值是A.3~4 B.5~10 C.6~9D.9~10 E.10~1221.下列关于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表述,正确的是A.抗原抗体反应有交叉反应,故抗原抗体反应特异性不强B.抗原抗体反应必须在抗体量略大于抗原量时,形成的复合物最大C.抗原抗体反应形成的复合物又可解离为游离的抗原与抗体D.抗体与抗原结合牢固,不易被解离E.抗原抗体反应分为两个阶段,两个阶段之间有明显的界限22.下列哪类抗体与相应抗原表位的亲和力最强A.IgG类B.IgM类C.IgA类D.IgE E.IgD23.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可逆性原理设计的免疫学技术是A.酶免疫技术B.放射免疫技术C.金免疫技术D.荧光免疫技术E.亲合层析技术24.影响抗原抗体反应速度的因素是A.电解质B.pH值C.温度D.抗体特异性E.抗原表位的数量25.下列哪种不属于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中反应物自身的因素A.抗原的性质B.抗体的亲和力C.电解质D.抗体的浓度E.抗体的特异性(二)多项选择题(x型题)1.下列哪些因素能引起抗原抗体复合物解离A.提高pH值B.增加离子强度C.降低pH值D.减少离子强度E.抗体亲和力低2.抗原抗体结合出现可见复合物要有电解质存在,关于电解质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进一步使抗原抗体复合物表面失去电荷B.破坏水化层C.使复合物相互靠拢、聚集D.便于形成大块凝集、沉淀E.使抗原抗体复合物表面电荷增多3.关于公式K=K1/K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2固定,KI越大,亲和性越高B.Kl固定,l(2越大,亲和性越低C.K1越大,与抗原结合越牢固D.K2固定,K1越大,亲和性越低E.K越大,亲和性越高4.在通常的血清学试验中,溶液pH偏高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蛋白质分子带负电荷B.蛋白质分子带正电荷C.蛋白质分子周围出现极化的小分子D.蛋白质分子间不易靠拢E.蛋白质分子间不能形成沉淀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形成凝集现象B.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出现沉淀现象C.粗糙型细菌在生理盐水中易出现自凝现象D.血细胞同IgG类抗体反应可出现凝集现象E.单价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不出现沉淀现象6.关于温度的说法,下列哪些正确A.温度越高,抗原抗体分子运动越快B.温度越高,抗原抗体反应速度越快C.温度越高,抗原抗体反应速度越慢D.温度越高,抗原抗体结合越牢固E.温度高于56℃时,可导致复合物解离7.下列哪些属于抗原抗体反应A.沉淀反应B.凝集反应C.中和反应D.补体结合试验E.蛋白质变性8.下列哪些属于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A.抗原的性质B.抗体的亲和力C.电解质D.抗体的浓度E.抗原抗体的比例9.提高免疫学试验的可靠性措施,包括哪些A.选择高特异性抗体B.选择高亲和力抗体C.合适的电解质浓度D.最佳的pH值E.采用非纯化抗原,保证其免疫原性10.有关抗原抗体的亲和性和亲和力的描述,正确的是哪些A.亲和性是指抗体分子上一个抗原结合点与对应的抗原表位之间相互适应而存在的引力B.抗体的亲和力是指抗体的抗原结合部位与抗原表位之间结合的强度,与抗体结合价有关C.亲和性K值越大,其亲和力也越大D.抗原抗体反应的灵敏度与亲和性及亲和力无关E.抗体的亲和力越高,与抗原结合越牢固,抗原抗体复合物越不易解离11.临床做抗原抗体反应的实验中常设的对照有A.阳性对照B.阴性对照C.空白对照D.标准品对照E.时间对照二、填空题1.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