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特洛伊》有感
特洛伊英文观后感

特洛伊英文观后感特洛伊(Troy)是一部2004年上映的史诗战争电影,由沉浸在希腊神话中的特洛伊战争为背景,讲述了特洛伊王子帕里斯从斯巴达国王之妻海伦身边将她带回特洛伊,导致特洛伊战争的故事。
整部电影采用英文对白,充满了激烈的战斗场面和精彩的剧情转折,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
以下是我对这部电影的观后感。
精彩的剧情特洛伊这部电影的剧情非常精彩,充满了激烈的战争场面和充满情感的人际关系。
电影通过讲述特洛伊战争的故事,展现了各个角色之间的复杂纠葛。
从帕里斯和海伦的私奔,到希腊军队对特洛伊城的围攻,再到最后的决战,每个场景都充满了紧张和悬疑。
观众会被剧情扣人心弦的发展所吸引,每个角色的命运都扣人心弦,让人无法预测下一步会发生什么。
出色的演员表演电影中的演员表现非常出色,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布拉德·皮特饰演的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展现了他的叛逆和勇敢,兼备了英雄和罪人的特点。
奥兰多·布鲁姆饰演的特洛伊英雄海克托耳塞斯则表现出他的忠诚和勇敢。
同时,特洛伊中的其他角色如斯巴达国王墨涅拉奥斯、特洛伊王普里阿摩斯、希腊军队的大将阿基里斯等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的表演真实而感人,使得整个电影更加引人入胜。
刻画人性的对立特洛伊这部电影呈现了人性的善恶对立。
特洛伊王子帕里斯的叛逆与斯巴达国王墨涅拉奥斯的荣誉与忠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特洛伊城的英雄们为了国家和家族荣耀而奋斗,而希腊军队的大将阿基里斯则更注重个人的荣誉和自我实现。
电影通过这些人物的对比,向观众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引发观众对于荣誉、自由和爱的思考。
逼真的战斗场面特洛伊这部电影中的战斗场面非常逼真,给观众带来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从特洛伊城的围攻,到双方的陆战和海战,再到最后的决战,每个战斗场面都充满了紧张和刺激。
特效团队通过精确的剪辑和逼真的特效,使得观众仿佛置身于战争现场,感受到每一个冲锋和每一次利剑的交锋。
战斗场面的精彩和真实感是这部电影的亮点之一。
特洛伊观后感

特洛伊观后感影片《特洛伊》是一部根据古希腊史诗《伊利亚特》改编而成的史诗巨作。
这部电影以希腊神话中的特洛伊战争为背景,讲述了特洛伊城被希腊联军进攻的故事。
观看这部电影后,我被其剧情、演技和制作水平所深深吸引。
首先,电影中的剧情扣人心弦,一直让人紧张和期待着发展。
故事情节瞬间让我进入了那个英勇而又残酷的战争年代。
电影通过众多人物的命运交织,展现了不同角色的心理变化和复杂的感情纠葛。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希腊英雄阿喀琉斯与特洛伊王子赫克托尔之间的对决。
这段戏份展现了他们之间的勇敢、荣耀和血腥,同时也体现了他们作为战士和英雄的复杂内心。
这种冲突和对抗让整个故事更加紧凑,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电影中的演技也非常出色。
由布拉德·皮特出演的阿喀琉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以其独特的气质和出色的演技诠释了这个角色的英勇和无畏,同时也展现了他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特洛伊王子赫克托尔由埃里克·巴纳演绎,他通过精湛的演技将这个角色的英勇和家庭责任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们的精彩表演使整个故事更加真实动人。
最后,特洛伊的制作水平也令人惊叹。
电影场景的构建以及战争场面的表现真实而震撼。
特洛伊城内外的建筑、装备和服装都充满了古希腊的风格和魅力。
尤其是战争场景,通过逼真的特效和高强度的动作场面,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战场之中。
这种视觉冲击力让观众在电影中获得了全新的体验。
不过,观看《特洛伊》的过程中我也有一些疑问和反思。
虽然电影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但我觉得电影没有充分展示特洛伊城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特洛伊文明作为古希腊历史上的重要一环,应该有更多的机会展现其文化和艺术成就。
此外,电影中对于历史事件的改编也让我产生了一些疑虑。
虽然这部电影是根据史诗改编而成,但是否能够完全还原古希腊战争的真实情景,值得思考。
总的来说,《特洛伊》是一部精彩的史诗电影,它以其扣人心弦的剧情、出色的演技和惊人的制作水平让观众感受到了特洛伊战争的残酷和英勇。
特洛伊之战观后感

特洛伊之战观后感特洛伊之战观后感特洛伊之战这部影片带给了人们怎样的观影体验呢?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相关观后感,仅供大家阅读参考!特洛伊之战观后感一当事实变成了传说,那我们就出版传说把·····这将是一段史诗,如果将它幻化为传说,那么就赋予它一段符合传说的评论把。
是否可以简单的将这首悲歌的启奏交给一个女人呢,名为海伦的美女,由她奏响,演奏了这曲恢弘壮丽的悲歌。
一个女人让世界为之疯狂,为之颠覆。
这样的世界是如此的浪漫,不免单纯,纯粹的有些可爱。
美女是上帝的创造物,不懂得欣赏的人是要遭到天谴的。
即使是因此招来无端祸乱的特洛伊人民,在见到海伦的那一刻,也为她的美貌及高贵的气质而倾倒,将她奉为圣女。
海伦,你究竟有多美,我愿一睹你的芳容,即使从此万劫不复。
海伦看到了百花斗艳,蝴蝶双飞;也看到了流莹点点,蝉鸣声声;她看到了黄叶纷纷,落花阵阵;也看到了冻雨连连,霰雪飘飘····你在惊叹四季的美,岂知我在留恋你的美。
试想谁能预料十年征战,死伤无数,一个简单的木马就成功的让特洛伊人民在热情的怂恿下,丧失理智,自己凿开了城墙。
一部恢宏的史诗竟然是这样的结局!英雄丧失斗志,美人孤独恐慌·····不管是胜者还是败者,这段史诗的落幕都太荒凉了。
即使爱让人罪恶滔天,如此万劫不复,仍将爱下去。
特洛伊之战观后感二在浪漫壮观、引人遐思的古希腊,奥林匹亚众神与人类之间的爱恨传奇至今为人津津乐道,而在这其中,荷马史诗《伊里亚特》所记录的特洛伊之战更是后世剧作家与观者反复演绎的经典作品。
当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受希腊斯巴达国王之邀赴宴之际,却迷恋上了国王的妻子海伦,对方倾国倾城的容貌让他不能自已,遂将海伦带回自己的国家。
此举引发了希腊诸国的愤怒,在迈锡尼国王阿伽门侬的号召下,一支强大的联军浩浩荡荡向特洛伊挺进。
《观《特洛伊之木马屠城》有感》

《观《特洛伊之木马屠城》有感》说。
“神嫉妒我们,她们嫉妒我们是凡人,因为任何时刻都有可能成为生命的终点,世间事物因为死亡而变得美丽。
你不可能比‘此刻’更美,我们再不会重回‘此刻’”。
这是影片《特洛伊》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台词。
其实我不是一个多么崇拜英雄主义的人,可当他说出这些的时候,却不自觉的被他展现出的英雄气魄和伟大人格所深深折服。
《特洛伊》改编自希腊《荷马史诗》中的《伊利亚特》对特洛伊战争的部分情节。
故事发生在公元前12世纪,特洛伊国王的儿子相貌俊美、风流成性,在一次到希腊斯巴达和谈时,他与斯巴达国王的妻子相遇,两人陷入爱河,并在返回特洛伊时悄悄将带走。
不堪夺妻之辱的斯巴达国王请兄长迈锡尼国王帮助夺回妻子,自此展开了一场宏伟的持久战。
据希腊神话记载,特洛伊战争的根源在于奥林匹斯相互间的嫉妒。
希腊神话中的特洛伊战争服从于神的意志,而影片诠释的特洛伊战争完全源于人性。
无论是对领土和霸权的欲望,还是对美色的追求,战争的诱因终归是人性的自私和贪婪。
在赛瑟里国王面前将自己的企图表达得无比直白——“我喜欢你的土地”。
当弟弟墨涅拉奥斯请求他帮助夺回妻子时,他表面一副情谊当先的的样子,内心却在为这一攻打特洛伊的完美借口而窃喜。
首战结束后,欣然接受各邦首领进献的财务,还派人抢走了的战利品和神庙的侍女,因此激化了与的矛盾。
从各方面看他都不像一位王者,更像是惟利是图的小人。
而的一己之私更具灾难性,它直接导致的是国破家亡。
与此相反,希腊和特洛伊对的英雄人物和赫克托尔可以说是体现体现亲情、爱情和友情的典范。
影片最终让我们感受到的并不全是战争的残酷,更多的是细微中震撼心灵的人性的柔情。
堪称希腊第一英雄,战场上骁勇强悍,但对女俘虏布里塞伊斯的呵护、对表弟帕特洛克罗斯的情谊、对特洛伊国王的同情与尊重,这些都为这个英雄人物增添了更丰富的人性色彩。
特洛伊主将赫克托尔在影片中更是完美形象的体现,在战场上是无畏的英雄,在家中是慈爱的父亲、忠诚的丈夫、宽容的兄长和孝顺的儿子,人性最美好的一面似乎都集于一身。
《特洛伊》观后感

《特洛伊》观后感《特洛伊》观后感3篇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特洛伊》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特洛伊》观后感1昨天晚上偶然间看到电视里播放电影《特洛伊木马屠城》,并被这部影片中反映的人类原始的崇尚真善美的情感所感染。
也不由得由衷感叹,此片不愧为好莱乌巨资打造的史诗大片。
连我自己也记不清,几年前为什么会错过这部大片的放映,以至于昨天晚上是我第一次完整的看完这部影片,心中不免有一种“观看恨晚”的遗憾。
尽管特洛伊以再现当年希腊与特洛伊进行的旷世战争为背景,但此片导演却很巧妙的将这部影片区别于以往的战争片,因为在这部影片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血淋淋的战争场面,更有感人至深的`爱国情、充满温暖的亲情和至死不渝的爱情,还有勇士间惺惺相惜的英雄气慨。
让人不仅为宏大的战争场面所震撼,更为战争中人们在危难时刻表达的真挚情感所感动。
其实史书中记载的特洛伊战争是因众神间的争斗引进的,导火索是特洛伊小王子岶里斯拐走斯巴达王妃海伦,最初误以为影片会以这两个人物为核心展开。
但出乎意料的是,影片抛开这些人们熟悉的情节,而从两个真正的勇士入手。
一位是希腊战神--阿喀琉斯,一位是特洛伊大王子--赫克托尔。
阿喀琉斯,个天生的勇士,在希腊享有不死战士之称,从未打过败仗,从不屈从于任何人,只为自己的心而战,为自己的名誉而战。
但他在特洛伊战争中表现出的睿智、勇敢,对勇敢女祭祀坚贞的爱情,对表弟的疼爱与保护,对侍从的体恤。
特别是最后他因赫克托尔杀死了表弟而与其决斗,将赫杀死,并将赫绑在战车后面拖回军营,后又因特洛伊老国王的请求归还赫的尸体,同时承诺,在赫大葬期间,12日不进攻特洛伊。
这一切的一切,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旷世勇士,一个盖世的大英雄形象。
完美的人物形象设计加上布拉德皮特的上乘演出,相信在所有观众心中都塑造了一个让人欣赏敬佩崇拜的大英雄阿喀琉斯。
电影特洛伊观后感

电影特洛伊观后感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电影特洛伊观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电影特洛伊观后感》。
第一篇:特洛伊电影观后感电影还算不错吧,宏大的场面加上布拉德皮特的表演都上演了一场特洛伊之战,但是3个小时的影片似乎少点什么,也许是因为电影要表现的主题不是那么明显吧,也许电影就没有试图去表现一个主题。
最后半人半神、所向无敌的阿克琉斯最后竟然被一个花瓶王子射死了,几乎一无是处的花瓶王子,不但骗了美人心,杀死了最强战士,让整个城池的人用死亡为他的错误买单,他却像没事人一样,安然逃跑了……“他是我见过的最强壮的敌人,我不会想和他打的”“这就是没有人会记得你的原因!”他不效忠于任何国王,但是却为名誉参加了一次又一次的战争。
“他为权利而战,你为荣誉而战。
”奥德修斯说的对,上帝给了阿克琉斯强大的战力,也给了奥德修斯游说能力,他们不过是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罢了,但是阿克琉斯不信奉上帝、不臣服于任何王者,只为能够永世留名痴狂。
“这场战争将被永远铭记,所有参战的勇士都将名留青史”这便成了他参加特洛伊之战的原因。
布拉德皮特,从来都保持放荡不羁的角色特点,但是几乎在所有的影片中都会受一些智者的制约,虽然他知道别人在限制他,但是他却似乎又心甘情愿。
他的母亲明白他,“你会被孩子们记得,但是当他们死后就不会有人再记得你了”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不知道阿克琉斯去之前相不相信他母亲的这句话,但是他终究是要去的。
与阿克琉斯相比赫克托更有传统的骑士风范,不过总感觉古代的战争是这么的搞笑吗?大家正在打仗,然后变成了一群人呢围观两个人拼剑术,然后说今天不打了,各自回家。
第二篇:特洛伊观后感《特洛伊》观后感——关于女人,以及爱情女人和爱情不是这部影片的重点。
《特洛伊》着墨最多的,是双方的两个英雄的个性刻划,他们间的牵扯,以及芸芸众生在这场悲剧战争中的所得所失。
但女人和爱情在这场战争中(至少是在电影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电影《特洛伊》观后感

电影《特洛伊》观后感一、洛克莱女神最初的愿望是帮助特洛伊王子夺回自己失去的王位,但当她得知那个想要攻占特洛伊城的人就是他未来的丈夫的时候,他突然改变主意不再助其复国。
后面这一举动让洛克莱十分惊讶,也引起很多观众的疑问—为什么呢?难道还有比拯救全世界更重要的事吗?原来洛克莱并非一个爱慕虚荣的人,真正令她产生这种思想的是美貌绝伦的斯巴达王妃海伦。
在她眼里:斯巴达人必须放弃野心与奢侈品、节俭与浪费才能得到天下,即使他所拥有的财富已经可以俯视整个希腊世界;只有斯巴达人实行一切道德教化,用公平对待每一个百姓,才能成为希腊世界的统治者。
至于娶了她又有何益处……通过这段对话,相信大家都清楚,奥林匹斯山上的诸神们认为斯巴达王是反神的民族,他们不配成为雅典与斯巴达两座伟大城市的盟友。
从影片开始的第一个镜头,一直到影片结束,没有看到一丝和解或谅解的痕迹。
二、海伦为了能够挽救特洛伊城免遭战争之苦而勇敢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她曾受神谕告诉她如果保护特洛伊城免遭战乱,则会获得永恒的青春。
在巨大利益驱使下,海伦仍毅然选择守卫特洛伊城,并在那场著名的“木马计”行动中牺牲了自己,使特洛伊免遭战火摧残。
尽管海伦也是古希腊传说中少见的贤妻良母型的角色,但因为她的美丽及不凡的身份和智慧使她变成一个不朽的形象。
这无论对西方文学史抑或是对文艺创作来讲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性。
同样,海伦也象征着人类内心深处的某些本质东西,尤其体现在战争背景下的故事情节当中,它包含着人类的普遍困惑。
正像海伦与斯巴达王所说的:战争带给人类痛苦,唯有战争消灭战争才能换取和平与安宁。
正如“希腊联军的指挥官帕里斯,发现有许多老人小孩躺倒在地,同时发现有两具尸体被挂在树枝上,他立刻推测出两个妇女被敌人砍死,另外两个男子可能是因负伤致死,可能被俘虏杀害,也可能被吊死,总之是惨死。
”也如前述,这正印证了海伦对斯巴达人所言的那句箴言:“战争带给人类痛苦,唯有战争消灭战争才能换取和平与安宁!。
第一篇:特洛伊观后感

第一篇:特洛伊观后感
我看到的特洛伊电影改编自希腊神话,其中最大的一个故事是关于特洛伊城和特洛伊战争。
这部电影再现了一个巨大的历史过程,从开始的勃朗宁战争,到特洛伊城墙被攻破。
这部电影整体而言都非常有趣又不失真实感,让我对古老的希腊神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特洛伊战争中,我看到了各方阵营的斗争,例如赫拉克勒斯的诱惑、宙斯的介入、奥林波斯的参与、普罗米修斯的反击等等,使我受益良多。
特洛伊战争的结果也让我意识到,战争的背后总是有着有的技术、精神、策略和意志的考量,而不仅仅是纯粹的斗争。
我认为,这部电影是一部完美的艺术作品。
它让我感受到希腊神话里每一个角色所代表的精神与力量,以及电影里蕴含的历史记忆,这部电影带给了我很多深刻的思考。
在我看来,特洛伊电影作为一部古典的历史影片,将希腊神话的故事展现得淋漓尽致,给观众带来了一次具有深度思考的雅俗共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特洛伊》有感
——浅述构图美与希腊神话
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观看了电影《特洛伊》。
一个个恢弘壮阔的战争场面不时的闪过脑海。
展现了沃尔夫冈·彼德森巧妙妙的构图方式。
当《特洛伊》用现代技术向世人展示成千上万名古士兵战斗的奇景时,我不得不感叹,传奇"二字已经不足以形容的"特洛伊之战"的宏大和悲壮,还有什么是现代科技所不能做到的呢?当史诗与现实零距离的时候,到底是复述传奇呢?还是又在书写一段传奇呢?数万士兵的前进与对峙再到相互冲击,茫茫碧海上的千帆争舸,凌空回转的不可思议的长镜头,不得不让人称奇。
出海时,镜头由近及远,海面上出现几只战舰,缓缓拉远,战舰数目逐渐增多,木色的战舰与天蓝的海面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视觉冲击力,军万马的气势不言而喻。
本片避免了由于虚拟摄影产生的梦幻的感觉,而力求更多的细节表现。
影片聪明地将更多镜头对准了局部人群的战斗,以此来烘托整体战场的激烈,同时又能突出个体人物的英雄形象,可谓一举两得。
在观看本片的同时,我不得不感叹东西方神话的不同。
雅典希腊似乎与我印象中的中国神话有存在很多不同,希腊神话中神的形象均是与人类十分接近的,其集中了所有美的特点,男人有健硕的体魄,女人有美丽的容貌。
而中国神话大多是以动物为载体的神,例如孙悟空、猪八戒等。
在精神层面上,古希腊神话的诸神是入世的。
神的存在是为了人,人是目的,而神是手段,希腊神话的多人信仰没有导致人听命于神、人的命运完全由神来决定,而是权利、义务、交换。
在古希腊人的意识中,几乎不存在什么权威。
他们自己去奋斗,去拼搏,去维护自己的家园。
这种以人为本,包蕴不断追求奋斗,不断超越内涵的人本精神与中国神话截然不同。
在道德层面上,希腊诸神和人一样,有喜怒哀乐,也有人的七情六欲等需要,有正直勇敢的,也有奸诈狡猾的。
因此,希腊诸神具有强烈的世俗性特征。
希腊人推崇的是一种暴力美学,神之间的战斗都与传统意义上的战斗很接近,而非我们想象的那样,神拥有常人没有的超能力。
神多以英勇无畏的形象示人。
这是中西文化的差距。
本片给人视觉上的冲击,将大场面用到极致,巧妙地再现了《荷马史诗》中的神话故事。
也如实的反映神话代表的文化背景。
很容易让人在内心里比较中国神话与古希腊神话的差别,进而上升到文化艺术上的思考,古希腊人认为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去求知、去创造,他们充分相信自己。
这对来说我们是一种启示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