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习作例文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习作例文教学目标1.阅读例文,分析例文中按照一定顺序来写景物的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将游览过程写清楚的。
2.通过阅读例文,结合批注,学习按照游览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学习例文中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2.体会作者是怎样将游览过程写清楚的。
教学策略把握学生的年龄段的特点,找准训练目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新课1.回顾课文。
(1)师导入:这单元我们学习了哪几篇课文?(2)预设:《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件出示两篇课文的插图)(3)回顾主要内容。
①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②生回答。
2.回顾写作方法。
(1)师引导生找出两篇课文在写作上的共同特点。
(2)根据生交流情况,师相机出示:按一定的顺序。
3.导入新课。
(1)师述:今天我们来学习两篇习作例文,继续了解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写作手法。
(2)课件出示习作例文。
(3)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由回顾课文自然引出新知识,再加上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做到了新旧联系,温故而知新,简洁而实用。
板块二学习例文1.学习《颐和园》。
(1)阅读例文,整体感知。
①师:首先让我们翻开课本,走进文本,去欣赏颐和园的宜人风景吧!②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是怎样的颐和园?③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这是美丽_______________的颐和园。
④生交流。
(师相机出示:美丽)⑤师引导:你从哪个句子中找到这个词的?(生交流)⑥课件出示句子。
⑦师小结:这两句是全文的中心句,运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
(2)探究讨论,找过渡句。
①师引导:作者游览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呢?你是从哪些句子中发现的?快速在文中圈画出这些句子。
②生浏览课文,画出句子。
③课件出示句子。
④生朗读句子,结合批注体会句子的作用。
⑤师引导:你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⑥预设:这些句子不仅介绍了作者的游览顺序,还点明了游览的地点。
⑦生根据过渡句画路线图。
⑧根据生交流情况相机强调重点词语和短语。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习作例文》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指导性文章。
通过分析教材,我发现本篇文章具有以下特点:1.文章内容丰富,涵盖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场景,便于学生进行模仿和创作。
2.文章结构清晰,段落分明,有利于学生掌握段落构成和句子连接的方法。
3.文章语言通俗易懂,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欲望。
二. 学情分析在四年级的学生中,大部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能够运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观点。
但同时在写作过程中,很多学生存在以下问题:1.写作内容单一,缺乏想象力。
2.句子结构简单,缺乏丰富性。
3.段落划分不清,文章结构混乱。
针对以上问题,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帮助学生丰富写作内容,提高句子结构多样性,并学会合理划分段落。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习作例文》的内容,通过模仿和创作,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
2.学会在写作中运用丰富的句子结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掌握段落的划分方法,使文章结构更加清晰。
四. 教学重难点1.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素材,丰富写作内容。
2.运用不同的句子结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合理划分段落,使文章结构清晰。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2.模仿法:学生通过模仿《习作例文》,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写作心得,互相借鉴。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习作例文》的相关资料,以便进行讲解和示范。
2.学生准备写作素材,如图片、故事等。
3.投影仪、黑板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写作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习作例文》,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了解文章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如何根据《习作例文》进行写作,引导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学生可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素材进行写作。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习作例文教学反思

习作例文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单元习作例文有两篇,即《颐和园》和《七月的天山》。
这两篇课文作为例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游览的顺序写景物”和“抓住重点景物描写”的写作方法。
我利用先扶后放的教学方法,在对学生进行点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不但掌握了本课的写作方法,还掌握了学习方法。
先扶。
教学中,我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一篇例文的教学上。
我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
然后让学生了解课文的过渡句,在此基础上绘制出游览路线图,突破教学重点。
再放。
最后,要求学生以学习《颐和园》的方法来学习第二篇例文《七月的天山》。
该放手就放手。
不足之处:
如能小组最后交流一下按照一定顺序写游记的方法,或者写一段在小组交流。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作文教学反思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作文教学反思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作文教学反思】嗨,大家好!我是个四年级的小学生。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学习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作文教学时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五单元的主题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个单元里面都是一些描写大自然景物的作文。
老师在上课的时候,给我们读了几篇范文,描写风景真是好生动好有画面感啊!我看了之后,心里美滋滋的,仿佛亲眼看到了那些美景一般。
不过,要写出这样优秀的作文可没有那么简单。
老师说,写景状物作文的关键是要有好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比如说,要观察一棵树的枝干、树叶的颜色、质地等细节;想象树在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会是什么样子等等。
老师还教会了我们一些写作技巧,比如要注意作文的中心句、使用修辞手法等,这些都能让作文更生动、更有趣。
我觉得最有用的一个技巧就是要多做"取材"的练习,也就是平时多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这样才能有更丰富的素材可以写。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老师布置了两次作文写作任务。
第一次写的是我家附近的一棵老树,我努力回忆它枝繁叶茂的模样,以及树干上参天蜿蜒的纹路。
写完后,老师说我的观察力还不错,但想象力有待加强。
到了第二次写作任务时,我决心要加油努力。
这次我写的是家里的一盆绿萝,它细长的卷须好像一条条小蛇一样,缠绕在盆沿上。
我还设身处地地想象,如果我是一株绿萝,平日都会做些什么。
写完这篇作文,老师给了我很高的评价,说我的想象力进步很大!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不但掌握了写景物作文的一些技巧,而且锻炼了观察力和想象力。
我发现,只要用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然后结合自己的想象力,就能创作出生动有趣的作文哦!以后无论学习什么,我都要用心体会,努力学习。
篇2反思作文教学单元——我的心路历程上语文课真是太有意思了!我们最近刚学完了下册第五单元"写作文",老师教给我们写作的一些技巧和方法。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与习作》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与习作》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习作例文与习作》是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课主要通过两个例文,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观察和描写,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富有时代气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能够运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思想。
但学生在观察和描写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观察不细、描写不具体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描写能力,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观察和描写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写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观察和描写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把观察到的景物写得具体、生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发现写作方法。
2.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写作任务。
3.实践性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写作素材:图片、实物等。
3.笔记本、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本课的写作主题,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景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出示两个习作例文,让学生仔细阅读,感受作者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引导学生讨论:作者是如何观察和描写这些景物的?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写作练习,每组选择一个景物进行观察和描写。
学生可以借助图片、实物等素材,进行实地观察,然后用笔记录下来。
4.巩固(10分钟)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大家一起评析:谁的观察更仔细?谁的描写更生动?引导学生相互借鉴,提高写作水平。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运用本课所学的方法,观察和描写其他景物。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例文教学反思

精品文档用心整理
习作例文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单元习作例文有两篇,即《颐和园》和《七月的天山》。
这两篇课文作为例文的目的是为
了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游览的顺序写景物”和“抓住重点景物描写”的写作方法。
我利用先扶后放的教学方法,在对学生进行点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不但掌握了本课的写作方法,还掌握了学习方法。
先扶。
教学中,我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一篇例文的教学上。
我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
然后让学生了解课文的过渡句,在此基础上绘制出游览路线图,突破教学重点。
再放。
最后,要求学生以学习《颐和园》的方法来学习第二篇例文《七月的天山》。
该放手就放手。
不足之处:
如能小组最后交流一下按照一定顺序写游记的方法,或者写一段在小组交流。
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习作例文教学反思

习作例文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单元习作例文有两篇,即《颐和园》和《七月的天山》这两篇课文作为例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游览的顺序写景物”和“抓住重点景物描写”的写作方法
我利用先扶后放的教学方法,在对学生进行点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不但掌握了本课的写作方法,还掌握了学习方法
先扶教学中,我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一篇例文的教学上我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让学生了解课文的过渡句,在此基础上绘制出游览路线图,突破教学重点再放最后,要求学生以学习《颐和园》的方法来学习第二篇例文《七月的天山》该放手就放手
不足之处:
如能小组最后交流一下按照一定顺序写游记的方法,或者写一段在小组交流。
精品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例文》教学反思

习作例文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单元习作例文有两篇,即《颐和园》和《七月的天山》。
这两篇课文作为例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游览的顺序写景物”和“抓住重点景物描写”的写作方法。
我利用先扶后放的教学方法,在对学生进行点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不但掌握了本课的写作方法,还掌握了学习方法。
先扶。
教学中,我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一篇例文的教学上。
我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
然后让学生了解课文的过渡句,在此基础上绘制出游览路线图,突破教学重点。
再放。
最后,要求学生以学习《颐和园》的方法来学习第二篇例文《七月的天山》。
该放手就放手。
不足之处:
如能小组最后交流一下按照一定顺序写游记的方法,或者写一段在小组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作例文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单元习作例文有两篇,即《颐和园》和《七月的天山》。
这两篇课文作为例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游览的顺序写景物”和“抓住重点景物描写”的写作方法。
我利用先扶后放的教学方法,在对学生进行点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不但掌握了本课的写作方法,还掌握了学习方法。
先扶。
教学中,我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一篇例文的教学上。
我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
然后让学生了解课文的过渡句,在此基础上绘制出游览路线图,突破教学重点。
再放。
最后,要求学生以学习《颐和园》的方法来学习第二篇例文《七月的天山》。
该放手就放手。
不足之处:
如能小组最后交流一下按照一定顺序写游记的方法,或者写一段在小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