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法制难题 76分卷
中国民事执行难问题的再解读——法院权能的视角

中国民事执行难问题的再解读法院权能的视角郑涛摘要:在法律治理化背景下,中国法院是国家能力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取决于自身权能的强弱。
我国民事案件执行难的根源在于法院权能不足,具体表现在资源汲取权能、组织协作权能、正当化权能和强制权能四个维度。
集中清理活动中法院的自我政治化、行政化,模糊权力边界,扩大参与主体范围,以及执行方式的灵活性和执行目标的民生导向等,从不同层面补足了法院权能,促成执行联动的新格局。
这种非常规的运动式执行活动暂时消解了执行难问题,却导致政治吸纳司法的非预期后果。
执行难的最终化解依赖于常规执行中法院权能的补强,尤其是法院政治地位的提高,而非固守审执分离、司法独立、当事人主义执行模式等理论信条。
要排除执行乱的话语干扰,厘清法院执行工作的责任边界,以实现民事执行工作的理性回归。
关键词:执行难*法院权能*集中清理;政治吸纳司法一、问题与进路“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一一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以发布《关于落实“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工作纲要》的形式立下“军令状”,决定“向执行难全面宣战”。
,1-这并非最高人民法院第一次向执行难“宣战”。
翻开1988年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郑天翔在第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为执行创造条件,在必要时强制执行,大力扭转执行难的局面”的表述已经赫然在列。
从20世纪80年代人事安排上的“业务分工”,设置专职执行员,到90年代后期组织结构上的“审执分离”,建设专门的执行部门,再到构筑执行威慑、联动机制,以及不定期开展执行积案清理活动等,围绕执行体制的改革从未停止%*武汉大学法学院讲师%本文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青年项目(20YJC820065)的资助%感谢武汉大学刘学在教授、北京大学刘哲玮教授对本文提出的宝贵修改意见,文责自负%:1-2016年4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落实“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工作纲要》(法发〔2016610号)的通知;2017年2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在浙江杭州举行“向执行难全面宣战”主题公众开放日,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孟祥在现场详细解读了执行难的问题与对策%中国民事执行难问题的再解读但是,我国民事案件执行到位率仍不容乐观,执行积案量居高不下,「2】执行不力日益成为涉 诉上访的主要诱因%3-执行难问题甚至已经危及司法公信力,“买卖判决书”现象的出现正 是对法院权威的无情嘲讽%4-「2] 2007年,全国法院新收民事案件的未执行数量仍高达311996件。
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不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某市政府为缓解拥堵,经充分征求广大市民意见,做出车辆限号行驶的规定。
但同时明确,接送高考考生、急病送医等特殊情况未按号行驶的,可不予处罚。
关于该免责规定体现的立法基本原则,下列哪一选项是不准确的?(2011年卷一10题,单选)A.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B.民主立法C.注重效率D.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为选非题。
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原则,是指立法应当尊重社会的客观实际状况,根据客观需要反映客观规律的要求,要以理性的态度对待立法工作,注意总结立法现象背后的普遍联系,揭示立法的内在规律,避免主观武断、感性用事。
在本题,特殊情况可不按号行驶,尊重社会客观实际情况,故市政府限行规定体现选项A,故排除该项。
民主立法原则,是指立法应当体现广大人民的意志和要求,确认和保障人民的利益;应当通过法律规定,保障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立法过程和立法程序应具有开放性、透明度,立法过程中要坚持群众路线。
在本题,某市政府“充分征求广大市民意见”才做出规定,故市政府限行规定体现选项B,故排除该项。
市政府限行规定对特殊情况进行特殊处理,体现的是个案正义,是正义价值的要求,而非效率价值的要求,故选项C应选。
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是指在立法中要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恰当处理各种关系,注意各方面的平衡;应高度重视立法的技术、方法,提高立法的质量。
市政府以坚持车辆限号行驶的规定为原则,以接送高考考生、急病送医等特殊情况未按号行驶的,可不予处罚为例外。
换句话说,市政府限行规定体现选项D,故排除该项。
知识模块:法理学2.卡尔.马克思说:“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
传统文化与法制中国测试题满分答案

《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法律可以起到“定分止争”的作用,这一提法源自管仲,且在( C )学说那里常被提及。
A.儒家B.墨家C.法家D.阴阳家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 A )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A.宪法B.刑法c.民法D.经济法3.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将每年(D)定为国家宪法日。
A.9月4日B.10月4日C.11月4日D.12月4日4.在我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2年6月发布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中,把人权的容以“三大板块”细分为( C )。
A.十项B.十五项C.二十项D.三十项5.“公民依法行使出版自由的权利,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予以保障”的规定出自于( D )。
A.《宪法》B.《民法通则》c.《刑事诉讼法》D.《出版管理条例》6.下列法的形式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经一定立法程序制定颁布的规性文件是( C )。
A.宪法B.行政法规C.法律D.行政规章7.不同法的形式具有不同的效力等级。
下列各项中,效力低于地方性法规的是( B )。
A.宪法B.同级政府规章C.法律D.行政法规8.“凭个人的智慧去治理国家,这是国家的祸患。
”这句话是( A )说的。
A.老子B.孔子C.庄子D.孟子9.“必须使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此观点的提出入是( A )。
A.B.云 C.真D.10.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
这是( B )提出的见解。
A.商鞅B.居正C.王安石D.王阳明1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此话为( B )所云。
A.老子B.孔子c.庄子D.孟子12.“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2022年司法考试真题解析《中国法制史》

2022年司法考试真题解析《中国法制史》一、单项选择题16. 秦律明确规定了司法官渎职犯罪的内容。
关于秦朝司法官渎职的说法,以下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 )A. 有意使罪犯未受到惩处,属于“纵囚“B. 对已经发生的犯罪,由于过失未能揭露、检举,属于“见知不举“C. 对犯罪行为由于过失而轻判者,属于“失刑“D. 对犯罪行为有意重判者,属于“不直“【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选项A说法正确。
“纵囚“罪,是指应当论罪而有意不管罪,以及设法减轻案情,有意使案犯达不到定罪标准,从而判其无罪。
选项B说法错误。
“见知不举“罪,是指对明知有犯罪,但不揭露、检举。
如《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代****令规定,“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
以古非今者,族。
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
“选项C说法正确。
“失刑“罪,指因过失而量刑不当(若系有意,则构成“不直“罪)。
选项D说法正确。
“不直“罪,是指罪应重而有意轻判,应轻而有意重判。
17. 《唐律·名例律》规定:“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
关于唐代类推原则,以下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 类推是适用法律的一般形式,有明文规定也可“比附援引“B. 被类推定罪的行为,惩罚应重于同类案件C. 被类推定罪的行为,惩罚应轻于同类案件D. 唐代类推原则反映了当时立法技术的兴旺【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唐律?名例律》规定:“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
“即对律文无明文规定的同类案件,凡应减轻惩罚的,则列举重罪惩罚规定,比照以解决轻案;凡应加重惩罚的罪案,则列举轻罪惩罚规定,比照以解决重案。
如疏议举律文说,谋杀尊亲处斩;但无已伤已杀重罪的条文,在处理已杀已伤尊亲的案件时,通过类推就可以知道更应处以斩刑。
又举例说,夜半闯入人家,仆人出于防卫,登时杀死闯入者,不管罪。
律文没有致伤的条文,但比照规定,杀死已不管罪,致伤更不管罪。
2024年中国法制史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5带答案

住在富人区的她2024年中国法制史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带答案卷I一.综合检测题(共100题)1.明朝将犯人发至边远地区充当军户的刑罚是()。
A.发遣B.流刑C.充军D.刺配2.清末新政中设立的向国会过渡的权力机关是()。
A.资政院B.大理院C.谘议局D.修订法律馆3.清代雍正时期实行的重要赋税制度改革是()。
A.两税法B.一条鞭法C.租庸调法D.地丁合一4.1949年2月,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与确立解放区的司法原则的指示》。
试述该指示的主要内容并进行评价。
5.西周时期婚姻成立的程序是()。
住在富人区的她B.父母之命,媒妁之言C.同姓不婚D.六礼6.明朝后期实行的新赋税制度是()。
A.青苗法B.两税法C.租庸调制D.—条鞭法7.作为一种审判监督方式,录囚制度始于()。
A.西周B.西汉C.南北朝D.五代十国8.中国古代民商事及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朝代是()。
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9.西周将买卖契约称为()。
A.契约B.傅别C.合同D.质剂10.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颁布于()。
A.晚清政府时期B.南京临时政府时期C.北洋政府时期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1.简述中国古代婚姻解除制度中“七出”的内容。
12.五代时期后周制定的法典是()。
A.《同光刑律统类》D.《显德刑统》13.按照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行政法的分类,《工会法》属于()。
A.行政组织法B.行政行为法中的人事类C.行政行为法中的内政类D.行政行为法中的经济类14.清朝中期以后典权制度完备的主要表现有()。
A.明确“典”的定义B.区分典与卖C.明确出典人的回赎年限D.明确房屋出典后的风险责任E.没有明确规定出典人的回赎年限15.依照《唐律疏议》,“同居相为隐”原则在适用中的例外情况有()。
A.犯谋反罪者B.犯谋叛罪者C.犯杀人罪者D.犯盗窃罪者E.犯谋大逆罪者16.折杖法17.《左传》引《夏书》说:“昏、墨、贼,杀”。
2024年全国法制宣传日法律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A 张某和王某
B 王某和李某
C 李某和赵某
D 张某和李某
3、罪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应当依法予以减
刑的,由执行机关提出书面意见,报请哪一级机关裁定?(
)
B A 最高人民法院 C 当地中级人民法院
B 当地高级人民法院 D 最高人民检察院
4、形式意义上的民法是指( )。A
A 经立法程序系统编纂的民法典 B 由民法专家编写的著作 C 最高司法机关关于民法的解释性文件 D 法律出版社出版的民法大百科 5、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 )。 C
21、除按照法律规定可以当场收缴的罚款外,罚款也可以由( )。A A 当事人直接交到指定的银行 B 当事人直接交到指定的行政机关 C 经行政机关领导批准,由执法人员收缴 D 以上均可
22、从轻处罚的含义是( )。C A 必须适用最轻的处罚方式 B 必须在幅度最低限进行处罚 C. 在几种处罚方式或允许的幅度内根据违法情节选择较轻的处罚 方式或较低限进行处罚 D. 同时适用最轻的处罚方式和最低限进行处罚
A 自愿原则
B 等价有偿原则
C 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民事权益原则 D 诚实信用原则
8、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买卖铝锭 100 吨的合同,约定甲公司 在 1 年内分为三批交货,不料合同签订后一个月,铝锭价格上涨了
60%,甲公司向乙公司提出请求相应提高价格,被乙公司拒绝,双方
诉至人民法院。人民法院经过审理,在判决中对合同中约定的价格适
当作了提高。法院这一判决依据的是民法中哪一项原则?( ) B
A 自愿原则 B 情势变更原则
C 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民事权益原则 D 遵守法律和国家政策原则 9、房屋租赁,水井及水沟的修复由出租人负责,费用由出租人承担。 但租赁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约定执行。这一法律规定体现的民法原则 是( )。 C
国家司法考试(试卷二)能力提升试卷D卷 含答案

国家司法考试(试卷二)能力提升试卷D卷含答案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8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姓名:______考号: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1、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坚持不偏不倚、不枉不纵、秉公执法原则,反映了我国刑事诉讼“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的理论观点。
如果有观点认为“司法机关注重发现案件真相的立足点是防止无辜者被错误定罪”,该观点属于下列哪一种学说?()A、正当程序主义B、形式真实发现主义C、积极实体真实主义D、消极实体真实主义2、国务院某部拟合并处级内设机构。
关于机构合并,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该部决定,报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备案B、该部提出方案,报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批准C、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决定,报国务院备案D、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提出方案,报国务院决定3、某公安派出所对张某作出罚款200元的行政处罚决定,张某不服。
张某向县人民政府和县公安局同时申请行政复议,但两机关超过复议期限后均未做出任何决定。
张某遂决定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派出所的处罚决定。
本案的适格被告应当是谁?()A、公安派出所B、县公安局C、市公安局D、县人民政府4、某区城管执法局以甲工厂的房屋建筑违法为由强行拆除,拆除行为被认定违法后,甲工厂要求某区城管执法局予以赔偿,遭到拒绝后向法院起诉。
甲工厂除提供证据证明房屋损失外,还提供了甲工厂工人刘某与当地居民谢某的证言,以证明房屋被拆除时,房屋有办公用品、机械设备未搬出,应予赔偿。
某区城管执法局提交了甲工厂工人李某和执法人员张某的证言,以证明房屋内没有物品。
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法院不能因李某为甲工厂工人而不采信其证言B、法院收到甲工厂提交的证据材料,应当出具收据,由经办人员签名并加盖法院印章C、张某的证言优于谢某的证言D、在庭审过程中,甲工厂要求刘某出庭作证,法院应不予准许5、法院在审理某药品行政处罚案时查明,药品监督管理局在作出处罚决定前拒绝听取被处罚人甲的陈述申辩。
2012司考卷一复习策论

2012年国家司法考试卷一复习策论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1. 下列哪项不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A. 人民主权原则B. 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C. 法治原则D. 社会主义制度原则2. 根据我国宪法,下列哪项不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A. 修改宪法B. 监督宪法的实施C. 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D. 选举国务院总理3. 下列关于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表述,错误的是:A. 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B. 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C. 公民有从国家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D. 公民有罢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4. 下列关于我国国家机构的表述,正确的是:A. 国务院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B. 最高人民法院是我国最高国家审判机关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监察机关D. 中央军事委员会是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5. 下列关于我国刑法基本原则的表述,错误的是:A. 罪刑法定原则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C.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 主客观相统一原则6. 下列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疏忽大意的过失B. 过于自信的过失C. 无罪过事件D. 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行为7. 下列关于刑罚种类的表述,错误的是:A. 主刑包括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B. 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C. 拘役是短期自由刑D. 管制是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8. 下列关于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A. 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B. 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不同机关行使C. 公诉案件由公安机关负责侦查D.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依靠群众9. 下列关于民法基本原则的表述,错误的是:A. 平等原则B. 自愿原则C. 公平原则D. 诚实信用原则10. 下列关于合同法的表述,正确的是:A. 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B. 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C. 合同成立即生效D. 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中国法制难题76分
一、单选( 共10 小题,总分: 40 分)
1. 对法律的实体或程序规定进行大而化之的解释与执行指的是()
A.执法效益差
B.粗糙执法
C.违法执法
D.有法不依
2. 不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处罚,超出法律的幅度进行过重或者过轻的处罚这属于?
A.执法效益差
B.粗糙执法
C.违法执法
D.执法不严
3. 我国的政体是什么?
A.人民当家作主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多党合作制度
D.一党专政制度
4. 我国民众对法制的态度占主流的是哪项?
A.赞成
B.反对
C.无所谓
D.不服从
5. 下列不属于执法客观环境制约的有哪些?
A.人情关系干扰执法
B.腐败行为毒化执法
C.立法不当困扰执法
D.执法者自身素质的局限
6. ()是法制国家当中市场主体之间活动的法律形式
A.合同和契约
B.口头约定
C.人情关系
D.人身关系
7.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28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建立了多少个法律部门组成的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8. 依法治国、建设法制国家,以宪法修正案的形式写入宪法是在哪一年?
A.1997年
B.1998年
C.1999年
D.2000年
9. 2005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审议()件法律草案、法律解释和有关问题的决定草案。
A.25件
B.28件
C.30件
D.35件
10. ()是指法院对起诉到院的案件进行裁判的活动。
A.执法
B.立法
C.司法
D.违法
二、多选( 共5 小题,总分: 20 分)
1. 下列属于立法上的对策有哪些?
A.严格执法
B.立法的机制
C.立法的科学性
D.严格立法
2. 造成司法不公的主观原因有哪些?
A.业务素质
B.司法程序意识薄弱
C.审判方式改革不到位
D.司法腐败现象的存在
3. 下列属于立法形式要件内容的有哪些?
A.立法不能落后于现实
B.立法的体系要完备
C.法律之间要协调配套不抵触
D.立法的技术要专业
4. 加强法制宣传,着重培养法律信仰应做好哪些工作?
A.树立大宣传的概念
B.完善宣传体制
C.调整工作重心,培养法律信仰
D.探索科学的社会群体与公民个人信法机制
5. 下列属于执法不严表现的有哪些?
A.执法效益差
B.粗糙执法
C.违法执法
D.有法不依
三、判断( 共10 小题,总分: 40 分)
1. 我国《渔业法》规定,“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通知之日起三十天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正确
错误
2. 亚里斯多德认为法治的内涵有两个:一是要有良法,二是良法得到普遍的遵守。
正确
错误
3.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同时提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正确
错误
4. 执法不严指的是完全违背法律规定和立法原意进行处罚。
正确
错误
5. 市场经济必然是法制经济。
正确
错误
6. 在现代法制国家,媒体、舆论监督是非常重要的,是法制国家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第一权力”之称。
正确
错误
7. 实践证明,我们这一套中国特色的司法与执法机关运转是不合格的。
正确
错误
8. 与其说司法不公是一种社会现象,不如说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
正确
错误
9. 立法和司法直接关乎群众的利益需加强重视,法制宣传工作则可有可无。
正确
错误
10. 执法必严等同于严厉处罚。
正确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