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液体的压强导学案 新人教版2014

合集下载

9.2液体的压强导学案第3课时 新人教版2014

9.2液体的压强导学案第3课时 新人教版2014

9.2 液体的压强第3课时2014-3-6学习目标:1.常识性了解连通器的原理。

2.知道连通器的应用,能举出日常生活中应用连通器的例子。

3.知道船闸是连通器的应用之一,知道船只通过船闸的简单过程。

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

(1)简述液体压强的规律。

(2)写出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

(3)课堂练习:如图1所示的容器,甲、乙两管横截面积相等,等于1厘米2,内装水,水面到容器底部的距离为20厘米,问:A、B两处受到的压强各是多大?由以上计算讲述,容器甲、乙两部分底部连通,我们把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二、新授。

液体压强的应用1、如图所示,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______________.当我们向连通器中倒水时可以看到,注入水后,水不流动时,尽管三个容器的粗细、形状各不相同,各个容器中的水面总是相平的.因此,连通器的特点是静止在连通器内的同一种液体,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______________【注意】该原理中液面相平的条件是:一是液体是静止的,二是连通器中所装的应是同一种液体。

【问题】为什么连通器中的水面能保持相平?这一现象我们可以用液体压强的知识来解释如图所示,在容器底部取一小液片AB,我们可以将它看作是一个薄塑料片.当液体不流动时,液片AB处于静止状态,因此液片两侧受到的压力相等,即F左=F右,而液片自身的面积就是左右两侧的受力面积,相等,所以液片两侧受到的压强相等,即p左=p右,又因为p=ρgh,ρ是同一种液体的密度,所以两管液面相等,即h左=h右,即AB两侧与两液面的距离相等,所以两管液面相平.2、生活中常见的连通器有哪些呢?举例:1、 2、3、 4、5、 6、7、3、船闸是连通器的更好应用.船闸共有两道闸门:上游闸门和下游闸门,如图所示.上游闸门开通时,闸室和上游水道构成连通器,待闸室和上游水道水面相平后,船可由上游驶入闸室,关闭上游闸门,打开下游闸门,闸室和下游水道形成连通器,船可由闸室驶入下游水道.船闸的修建是为了解决上游和下游水位落差太大而给航运带来的不便.通过船闸,船只可以顺利降到下游.三、巩固、知识应用。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2液体的压强教案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2液体的压强教案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2液体的压强教案导学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活动的设计意图、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活动过程、活动重难点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的重要性。

下面我将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为您呈现一堂生动有趣的幼儿园教学活动。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情景和游戏,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液体的压强概念。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液体的压强概念,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

2. 培养孩子们观察、思考、动手实践的能力。

3. 培养孩子们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掌握液体的压强概念及液体压强的特点。

难点:让孩子们理解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液体压强计、玻璃管、水、盐、气球等。

学具:记录表、画笔、彩纸等。

五、活动过程1. 导入:我先给孩子们讲解了一个关于液体压强的小故事,引起他们的兴趣。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液体有没有重量吗?液体有没有压强呢?”2. 探究液体压强:我将液体压强计展示给孩子们,让他们观察并提问:“你们发现液体压强计有什么特点吗?它是怎么工作的呢?”接着,我进行实验,让孩子们亲自感受液体压强的变化,并记录在记录表上。

3. 小组讨论:我将孩子们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交流实验结果,讨论液体压强的特点。

然后请每个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4. 液体压强计算:我向孩子们讲解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并示范计算过程。

接着,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计算实验中液体的压强,并将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

5. 应用拓展:我给孩子们展示了一个关于液体压强的应用实例——气球浮力。

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制作气球,观察并解释气球浮力的原理。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让孩子们掌握液体的压强概念及液体压强的特点。

2. 难点:让孩子们理解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八年级物理下册《9.2 液体的压强》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9.2 液体的压强》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9.2 液体的压强》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9、2 液体压强第1 课时累计12 课时学习过程(定向导学:教材30 页至33 页)流程及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和方法二、夯实基础1、液体内部的压强仔细阅读课本P33,并尝试回答:液体内部为什么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你能说出液体内部具有压强的具体事例吗?2、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仔细阅读课本P34“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并尝试回答下列问题。

(1)保持探头在水中的深度不变,r把探头朝向不同的方向,U形管两液面有高度差,说明了什么问题?(2)探头在不同深度时,U形管两液面高度差有什么不同?又说明了什么问题?(3)将探头保持在同一深度,朝着不同的方向,U形管两液面高度差是否相等?说明了什么问题?3、液体压强的大小(1)试一试,按照课本思路、步骤进行思考,你能否推导出液体内部压强公式来?(相信自己,我是最棒的)(2)课本P35例题,我来做!(与解答过程比较,你定会有收获)4、连通器仔细阅读课本P36并回答:(1)什么叫连通器?(2)连通器里装同种液体不流动时。

(3)你能说出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3、能力提升问题1:实验研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有哪些?【例】(xx,宿迁)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实验中:(1)如图9-2-4甲用手按压强计的橡皮膜,U形管内水面出现高度差;将橡皮膜放入酒精中,U形管内水面也出现高度差,这说明;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法。

(2)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中有高度差,通过方法可以进行调节。

①从U形管内向外倒出适量水;②拆除软管重新安装;③向U形管内加适量水。

(3)比较乙、丙实验可知,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有关;比较丙、丁实验可知,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有关。

问题2:怎样利用液体压强的公式进行计算?【例】植树节里,同学们用水桶提了15 L水给刚栽上的树苗浇水,已知桶自身质量为l kg,桶中水深为30 cm,提水时,手的受力面积为110-3m2。

八年级物理下册《9.2 液体的压强》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9.2 液体的压强》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9.2 液体的压强》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9、2液体的压强1、知道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2、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记住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3、了解连通器及其特点。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自主预习阅读课本33页的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液体能从容器侧壁的孔中喷出,说明液体对侧面有压强;2、喷泉中的水柱能向上喷出,说明液体内部向上也有压强;3、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液体内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小组讨论1、各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下图所示的实验:取加入红墨水的水,加入到侧壁有孔的容器中,观察水柱流出的情景。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液体对容器壁有(“有”或“无”)压强。

2、讨论:手托书本时会感到书本对手的压强,这是因为书本受重力的作用。

同固体一样,液体也受到重力作用,那么支撑它的物体(容器底)受液体的压强吗?结合实验,可以得出结论:液体对容器的底有(“有”或“无”)压强、3、思考:和固体相比,液体为什么会对容器壁有压强呢?通过观察扎孔的矿泉水瓶中的水会流出,我们知道液体对容器壁有压强的原因是液体具有流动性。

结论: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液体受到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教师点拨因为液体要受到重力作用,所以会对支持它的容器底产生压强;液体具有流动性,所以也会对阻碍它流动的容器壁产生压强、●跟踪训练如图所示,甲图在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的下方扎上橡皮膜、乙图在侧边开口处扎上橡皮膜,出现如图的现象,则甲图说明了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乙图说明了液体对容器壁有压强。

液体内部压强特点●自主预习阅读课本33、34页,完成下列填空:1、压强计是测量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

若液体内部存在压强,放在液体里的薄膜就会发生形变,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就会产生高度差,高度差的大小反映了薄膜所受压强的大小。

2、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小组讨论各小组分工合作,完成课本上图9、2-2所示的实验:(1)将压强计的探头伸入水中,并朝向不同方向,发现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存在高度差,说明液体内部朝向各个方向都有(“有”或“无”)压强、(2)保持探头中心在水中同一深度处,使橡皮膜朝向不同方向,发现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产生的高度差相等(“相等”或“不相等”),说明在相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朝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相等”或“不相等”)、(3)增大探头在水中的深度,发现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产生的高度差变大,说明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增大”或“减小”)、(4)将探头分别放在酒精、水、盐水的相同深度处,发现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产生的高度差不相等(“相等”或“不相等”),说明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处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密度大的液体的压强大。

八年级物理下册 9.2《液体的压强》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9.2《液体的压强》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9.2《液体的压强》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9、2《液体的压强》课标要求:2、2、8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考纲要求:15、能定性地分析说明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有关(不要求进行定量的计算)。

学习目标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重、难点)。

3、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

4、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

【使用说明】依据学习目标,结合导学案中的问题,认真研读教材,进行归纳总结,解答完成所有问题。

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组长做好监督检查,还要认真参阅学法指导。

导学过程学法指导课堂流程:1、情境导入约2-3min复习旧知,导入新课二、明确并解读目标约2min三、预习导学约8min自主学习教材第--页并完成以下内容(自主学习时,注意双色笔的使用,已解决问题用蓝色或黑色笔写在导学案上,有疑问的用红色笔勾画,本环节时间约8min,请注意时间的分配)一、液体压强的特点1、产生原因:液体有,且有。

2、测量仪器—U形管压强计(1)作用:测量。

(2)原理:U形管左右两侧的大小,反映探头薄膜所受压强的大小。

3、特点 (1)液体内向都有压强 (2)在液体的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深度越深,压强 (3)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还跟有关,在深度相同时,越大,压强越大。

二、液体压强的大小1、公式:2、理解:其中ρ为液体的,单位是 h 表示(即所求压强的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单位是,g 为常量。

三、连通器1、定义:上端,下端的容器。

2、特点:连通器里的同种液体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的。

3、应用:、、船闸等。

4、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约22min (探究实验时要抓紧时间,约5min,遇到疑难问题或发现新问题请用红色笔标注出来)1、探究实验(1)实验器材:,,,,(2)根据教材完成实验探究。

八年级物理下册 9.2 液体的压强导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9.2 液体的压强导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9.2 液体的压强导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9、2液体的压强课时第2课时审核人重点难点重点:可以根据公式比较液体压强大小难点:液体对底部压力和液体重力的关系学法指导自学、探究、讨论、观察、实验学习流程学案(学生)导案(教师)明标导学1、了解液体压强和液体重力关系2、了解连通器的原理解读本节课学习的目标。

依标自学1、由公式p=ρgh可知,液体压强只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因此,在比较液体压强大小时,就要从密度和深度的变化来比较液体压强的大小。

分析题时,就要理解密度是否变化,深度是否变化。

2、连通器概念: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3、特点: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例子:水壶的壶身和壶嘴、锅炉外面的水位计、水塔与自来水管、自动喂水机器等。

液体4、对容器底的压力和液体重力关系(1)液体对底部压强:p=ρgh P甲=P乙=P丙(2)液体对底部压力 F=ps F甲=F乙= F丙(3)液体对底部压力和液体重力关系:F甲>G液 F乙= G液 F丙<G液巡视学生导学案完成情况。

扣标展学1、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液体重力关系2、连通器(1)、概念: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2)、特点: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引导学生评价展示成果。

达标练学1:比较a、b、c三点的压强大小2:如下图,当盛有液体的试管逐渐倾斜时,在图中三个位置液体对试管底的压强变化?(可以演示下)例1图例2图3:烧杯内装适量的水,把一木块慢慢地放人水中,水未溢出。

当木块静止时,水对杯底的压强比原来的压强怎么变化?变式:烧杯内装满水,把一木块慢慢地放人水中。

当木块静止时,水对杯底的压强比原来的压强怎么变化?4、一个圆柱形容器,重20N,底面积为210-2m2,放在水平桌面中央,在里面装入深10cm的水,求:(1)水对底面的压强(2)容器对桌面的压强认真答题,检测自己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八年级物理下册9.2 液体的压强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9.2 液体的压强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9.2 液体的压强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9、2 液体的压强导学案导学目标知识点:1、知道液体内部存在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均有压强。

2、知道液体内部压强跟什么因素有关。

3、会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课时:1课时导学方法:实验法导学过程:课前导学1、液体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性。

2、液体内部压强计的原理,液体内部压强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来反映。

3、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导学一:液体的压强1、情景引入:①为什么见不到活着的带鱼?②“蛟龙号”潜水艇为什么要用抗压能力强的原钢板制成?2、液体对容器壁有压强,学生观察下列二个图形,并回答问题现象______________ 现象_____ 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二、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实验器材介绍,液体内部压强计。

2、原理,教师演示,学生观察3、学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①方法;②步骤;③教师演示学生记录;。

次数液体种类深度/cm液柱高度差1水32水63水94盐水65盐水9结论:、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________,且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_______,同一液体内部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另外液体内部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_______、三、液体压强的大小1、液体内部压强公式的推导1:S平面上方的液柱对平面的压力F=2:平面受到的压强P= rSh2、应用条件①单位---------------------------------------;②h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液体内部压强上与液体__________和__________有关,与液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无关。

《9.2液体的压强》学案

《9.2液体的压强》学案

《9.2液体的压强》 姓名_______班级______【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了解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并通过观察和动手实验,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2、通过实验,用等效替代法理论推导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3、学会利用液体压强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的实验态度,通过对“深海勇士号”与可燃冰的开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情感 【学习过程】一、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学习活动1:观看实验,通过实验现象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自主评价1:(1)实验A ,容器加入水后,蒙在容器底的橡皮膜会 ,说明水对 ___ 产生了压强。

(2)实验B ,容器加入水后,可以看到侧壁的橡皮膜会_______,说明水对 产生了压强。

小结:液体受到 的作用,所以对容器 有压强,液体具有 性,所以对容器 有压强。

二、在认识压强计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学习活动2:观察压强计,了解压强计的作用。

自主评价2:(1)测量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 。

(2)压强计构造: 、 、 。

(3)原理: 当探头的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 形管中两边的液面会形成 ,高度差越大则 越大。

学习活动3: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特点。

自主评价3:我们小组的实验猜想是: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可能与 有关 ,依据是结论:同种液体内部压强,深度越深,压强越。

结论: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 。

A B探究三: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探头的方向有关结论:在同种液体内部,同一深度,改变探头的方向,压强大小 。

探究四: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容器的形状有关结论:同种液体内部压强,深度越深,压强越 。

三、并推导出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学习活动4:通过等效替代的办法,推导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自主评价4:(1)在横线上填入公式(设平面的面积为S )①水柱体积V =②水柱质量m = ·V =③水柱对平面的压力F=G = · g = · g ,④底面受到压强P=SF= (2)推导结果: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 (3)公式变形:h= ,ρ=ρ代表: 单位是: ,h 代表: 单位是: ,g 代表: 单位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2 液体的压强 第1课时 2014-3-6学习目标:(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形成液体压强的原因。

(2)掌握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3)知道液体压强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和危害。

学习过程:一:预习。

1、液体对容器的底和壁 (有、没有)压强,液体内部 (有、没有)压强。

2、压强计的结构包括 、 、 、 。

3、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液体内部向 方向都有压强。

在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

(相等、不等)(2)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 、 有关,深度越深压强越 ,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 。

二:新课讲授1、 观察实验:图1、22、 结论:液体对容器的 和 都有压强。

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是因为液体具有 ;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是因为液体受到 ; 2、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信息快递:⑴认识压强计的结构 ⑵使用说明,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 型管两侧的液面相平。

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 型管两侧的液面出现高度差,受到的压强越大时,高度差越大。

演示实验:②中是盐水,其他液体是水。

(1)如图③④⑤所示,将金属盒放入水,使橡皮膜向着中各个方向,观察到U 型管两侧的液面都 (没有出现、出现)高度差。

把金属盒固定在水中某一深度不变,改变橡皮膜的方向,观察到U 型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 ,(变、不变)说明: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 压强。

(有、没有)在液体内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 。

(相等、不等)(2)如图⑤⑥所示,增加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观察到U 型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变 。

(大、小)说明: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 ,(有关、无关),且随深度的增加而 。

(增大、减小)(3)如图①②所示,把金属盒放在不同液体的相同深度处,观察到U 型管两侧的液面的高度差 (相同、不同)说明: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密度 ,(有关、无关),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 。

(越大、越小)[小试身手] 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12所示的操作:(1)实验前,应调整U 型管压强计,使左右两边玻璃管中的液面 。

(2)甲、乙两图是探究液体压强与 的关系。

(3)要探究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是否有关,应选择:两图进行对比,结论图1 图2是: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 。

(4)要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应选用 两个图进行对比。

(5)在图丙中,固定U 型管压强计金属盒的橡皮膜在盐水中的深度,使金属盒处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这是为了探究同一深度处,液体向 的压强大小关系。

总结: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__________压强;(2)在液体内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________;(3)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_______;(4)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还与液体的_________有关,(5)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___ ___。

三、例题。

例1、对于液体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只对容器的底和侧壁有压强B.液体重力、体积越大,液体压强越大C.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D.同一种液体的压强只跟深度成正比例2、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液体压强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有两只杯子,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但没有标签,你能否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 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图(a )所示的情景.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 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______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调节的方法是 :( )A .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B .取下软管重新安装(2)小明再作图(b )所示的检查. 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 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c )和(d )所示. 他发现图(d )中U 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d )杯子中盛的是盐水.①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 (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②简要说明理由:例3、如图所示,在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过程中,将微小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水中,下列做法能够使压强计U 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减小的是( )A .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向下移动一段距离B.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向上移动一段距离C.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在原位置转动180°D.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同样深度的食盐水中金属盒 及橡皮膜 软管 U 形管 (a ) (b ) (c ) (d )例4、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老师出示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并向装置中加人一定量的水,此时你观察到的现象,这说明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

稍后老师拿出如图乙的压强计准备探究液体内部是否存在压强,而小明认为没必要,利用图里装置即可。

于是小明将图甲装置缓慢地浸人水中,你将观察到。

若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哪个装置更适合,并说明理由四、作业。

1、在“研究液体的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各图所示的操作.(1)为了顺利的完成该实验,除了图中的各种器材外,还需要用到________________.(2)比较图中代号为_____ ___的三个图,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3)比较代号为___ _____的两个图,可以知道:在深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它的密度有关;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_____ ___.(4)比较代号为____ ____的三个图,可以知道: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⑸实验桌上有两只大烧杯,其中一杯盛有纯净水,另一杯盛有盐水。

老师告诉小敏盐水的密度大于纯净水的密度,希望她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

如图19所示,小敏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探头)先后浸没到甲、乙两杯液体中,分别记下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柱高度差h甲和h乙。

她发现h甲小于h乙,于是认为乙杯子中盛的是盐水。

老师指出小敏的实验过程是不正确的。

小敏认真思考后发现自己在实验过程中没有控制变量,并提出了新的实验思路如下: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探头)先后浸没到甲、乙两杯液体中,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柱高度差分别用hˊ甲和hˊ乙表示,使hˊ甲与hˊ乙,比较则的一定是盐水。

请你将小敏的实验思路补充完整。

2、某小组同学用水、盐水、两种不同形状的容器和指针式压强计验证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压强计指针顺时针偏转的角度越大,表示压强越大。

他们的研究情况如图(a)、(b)、(c)、(d)所示。

[图中(a)、(b)、(d)中的容器内均装满液体,且ρ盐水>ρ水](1)根据图_____________可验证:当深度相同时,同种液体内部压强与容器形状无关。

(2)根据图(b)、(c)可验证:___________ __,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3)根据图(b)、(d)可验证:当深度相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在图_____________中的容器内轻轻放人-木块,压强计指针偏转的角度会增大。

[选填"(a)"、"(b)"、"(c)"或"(d)"]3、下表是小莉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分别测得水和盐水在不同深度时,压强计(U 形管中是水)两液柱的液面高度情况。

(1)分析表中序号为1、2、3三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同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___,比较表中序号为3、4两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___________有关。

(2)为了进一步研究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是否相等,他们应控制的量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要改变的是_____________。

(3)小莉同学在学了液体压强公式后,用公式对以上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g=10N/kg ),得出金属盒在30mm 深处水的压强是__________Pa ,而从压强计测出的压强为__________Pa ,由此她发现按液面高度差计算的压强值小于按液体深度计算的压强值,你认为造成的原因是什么? 答: 。

4、小强利用U 形管压强计和装有水的大烧杯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实验前,他注意到U 形管两边的液面已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如图甲所示。

(3)接着小强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则应保持_______不变。

(4)小强保持丙图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实验情形如图丁所示。

比较丙、丁两次实验,小强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越大的结论。

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可靠?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当他讲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后,发现U 形管两端液面如图乙所示的情景,则实验装置可能出现了______________问题。

(2)排除故障后,他重新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发现随着金属盒没入水中的深度增大,U 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逐渐变大,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______有关。

知识拓展:为推动中国深海运载技术发展,为中国大洋国际海底资源调查和科学研究提供重要高技术装备,同时为中国深海勘探、海底作业研发共性技术,中国科技部于2002年将深海载人潜水器研制列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专项,启动“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的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工作。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设计最大下潜深度为7000米,工作范围可覆盖全球海洋区域的99.8%。

2012年6月27日,中国载人深潜器“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最大下潜深度达7062米,再创中国载人深潜记录。

4、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容器中分别盛有水银、盐水、酒精,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相等,那么下列对甲、乙、丙三个容器中各装的液体是 ( )A .甲中是水银,乙中是盐水,丙中是酒精B .甲中是水银,乙中是酒精,丙中是盐水C .甲中是盐水,乙中是水银,丙中是酒精D .甲中是酒精,乙中是盐水,丙中是水银5.如图所示的四个碗中均盛满水,用力的示意图表示了碗壁上所受的水的压力,大体来说,其中正确的应该是( )21.(2009·昆明)26. (2009·上海)在“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试验中,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以槽中液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

他们在两端开口、粗细均匀的玻璃管的下端贴一个比管口稍大的塑料片,并将玻璃管竖直插入液体槽中,然后顺着管壁从上端开口处向管内缓缓注水,如图14所示,直至观察到薄片脱落管口下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