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中华文化的勃兴
七上 9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后世影响巨大,被誉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与孔子同一时
期还出现了另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是谁呢?(学生回答出:老子)
2、思想家老子::(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老子插图及说明文字,了解老子生平)
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它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
情感态度
价值观
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创新
支点
将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列成表格,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教学方法
与
媒体教具
由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而后质疑,教师给与点拨。
多媒体课件、有关春秋、战国主要思想家简介、人物图
教学过程
学法指导
一、导入新课:
山东被誉为“一山一水一圣人”。“一山”是指泰山。“一水”指黄河。
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
3、百家争鸣:(板书)
(列表让学生看书来回答表内内容,也可先问学生各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是什么,最后拿出事先准备的表格来总结。)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墨家
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
儒家
孟子
反对一切战争,主张“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子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a兴办私学,广收门徒。B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C教育学生学习态度老实,要谦虚好学。
D时常复习所学知识,“温故而知新”。
3)、文化: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回答由孔子主持编定了哪几部著作?孔子的言行被弟子编成了什么书?(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9.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学
程
序
战国
荀子
认为人能认识自然规律,并要按自然规律去办事
道家
春秋晚期
老子
《道德经》
认为事物有对立面,可以相互转化,主张以柔克刚
战国
庄子
《庄子》
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墨家
战国
墨子
兼爱、非攻
法家
战国
韩非
主张改革、法制,建立中央集权
兵家
春秋
孙武
《孙子兵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战国
孙膑
反对空谈主义,提出战胜而强力、故天下服矣
难点
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教
学
程
序
备课内容
自我补充
一、板书课题
直接板书课题《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出示学习目标
认真看目标,掌握重点内容
三、自学指导
学派
时期
代表人物
著作
思想主张
儒家
春秋晚期
孔子
《春秋》
提出仁、为政以德、反对苛政、任来自刑杀。学习上态度要谦虚老实温故而知新,主张因材施教
战国
孟子
《孟子》
反对一切战争,仁政治国、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
6、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木的古代思想家是()
A孔子B墨子C孟子D荀子
7、春秋晚期,齐国杰出的军事家是()
A孙膑B孙武C孟子D管仲
8、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频繁的争霸战争B学术繁荣
C社会大变革D新兴地主阶级产生
9、下列人物不同类的一项是()
A孔子B墨子C孟子D荀子
课题
9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主备人
审核人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学派 代表人 时期
孔子 儒 家
孟子 荀子 春秋 战国 战国 春秋 战国 战国 战国 战国
思想主张
著作
备注
至圣先 1、提出“仁”,主张爱人;2、注 《论语》 师 意“因材施教”,主张“温故而知新” 1、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战争; 《孟子》 亚圣 2、要求统治者“仁政”治国,轻徭 薄赋;3、主张可持续利用资源;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认为人能 《荀子》 认识自然规律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 互相转化; 治国要“无为而治” 主张“兼爱”、“非攻” 1、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 法治;2、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 权的封建国家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道 德经》 《庄子》 《墨子》 《韩非 子》 《孙子 兵法》 武圣 道圣
著作
备注
《春秋》 “至圣 先师” 《孟子》 “亚圣” 《荀子》 《道德 经》 “道圣”
道 家
老子 庄子
墨家 墨子 法家 韩非 兵家 孙武
战国 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 《庄子》 治” 《墨子》 战国 主张“兼爱”、“非 攻”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 《韩非 战国 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子》 春秋 《孙子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武圣” 兵法》 晚期
思想主张:反对战争,
要求统治者用“仁政”。 《孟子》 著作: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生平:荀子(约公元前
313年~公元前238年) 名况,号卿。战国时赵 国人。 战国末期儒家学派的代 表人物之一。
思想主张: “制天命而用
之”,按自然规律办事。 《荀子》 著作:
道家学派创始人
生平:老子(约公元前
571年~公元前471年)姓 李,名耳,字伯阳。 春秋时期楚国人 。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第9课_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1)精品课件

道家 法家 兵家
庄子 韩非 孙武
孙膑
《孙膑兵法》
时代
春
秋
学派
儒家 墨家 道家 法家
代表人 著作或主要观点 物 孔子
《论语》“仁”“为政以 德”、“因材施教”、 “温故而知新”
战 代表人 物 孟子 墨子
国 主要观点
“仁政” 可持续发展思想 “兼爱”、“非攻”
老子
《道德经》、事物都有对 立面且可互相转化
老 子
主要思想: 主要著作:
事物有对立面,对立面双方 可以互相转化。以柔克刚。 《道德经》
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家
墨子
主要思想:
“兼爱”“非攻”
孟子
百 家 争 鸣
儒家
荀子
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战争,“仁政”治国,轻徭薄 赋,爱护自然资源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人能认识自然规律,要按自 然规律办事 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 的中央集权制 《孙子兵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 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 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 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 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 日孔林所在地。
日本长崎孔庙
德国科隆孔庙
阅读材料:
• 1 “仁者爱人,泛爱众,而亲人” 问:依据材料,孔子提出什么思想?
提出“仁”的学说
阅读材料:
• 2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择可劳而劳之; 薄赋敛”。 问:依据材料,孔子对“仁”做了哪些具体的阐 述?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山东人。名 轲。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 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书。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 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 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主要思想家、军事家和他们的思想主张,以及形成的百家争鸣的局面,属于思想文化史,在历史发展中,春秋战国时期正是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的大动荡时期,诸子百家思想的形成和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正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到大变革时代的表现,同时百家争鸣也为统治者选择治国之道提供了思想基础。
二、课程标准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三、教学目标掌握孔子的思想主张与教育成就;了解老子及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培养学生在对传统思想文化批判和吸收的前提下初步形成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通过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的联系,初步形成历史的整体观。
通过编制表格,增强学生阅读与归纳总结的能力。
通过对儒、道、法等家代表人物思想的了解,引导学生认同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表达思想的习惯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通过对孔子教育成就的学习,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
难点:通俗讲解各位思想家的主张。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话剧展示:《孔子设坛讲学》时间:春秋末期人物:孔子(班长饰),弟子1(学生甲饰),弟子2(学生乙饰),弟子3(学生丙饰),众弟子(全班学生饰)场景:孔子高坐杏坛,弟子端坐听讲孔子:当今世风纷乱,要治理国家只有两个字——“仁”和“礼”!弟子1:请问先生,什么叫“仁”和“礼”呢?孔子:“仁”就是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互相谦让,和睦相处。
“礼”就是人的行为规范要符合社会的要求。
弟子2:弟子不明白。
怎么样才能做到“仁”?孔子:仁者爱人,不但要爱自己的亲人,也要爱天下所有的人。
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千万不可强加于人。
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此乃仁也。
弟子3:那请问怎样才能做到“礼”呢?孔子:不同阶层的人要加强个人修养。
国君要有国君的风度,大臣要有大臣的忠诚,长辈要有长辈的表率,晚辈有晚辈的顺从。
七上 9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帛书《老子》
《老子》书影
返回
百家争鸣
学派 儒家 代表人物 孔子 孟子 主要思想 “仁” “仁政”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无为而治、顺应自然 “兼爱”、“非攻” 提倡法治、中央集权 代表作
《论语》 《孟子》
道家 老子、庄子 墨家 法家 兵家 墨子 韩非 孙武
《老子》 《庄子》
《墨子》 《韩非子》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知识竞赛
四书—— 五经——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诗经》、《尚书》、《礼经》、《易经》、《春秋》
六艺——
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 书(认字写字)、数(算术)
九流——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杂家、农家、纵横家、阴阳家 明清时期以四书五 经为题的文章叫什 么? 八股
《孟子》书影
庄子像
战国时哲学家,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 继承发挥老子思想,以“道”为世界的本原,认 为道“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 鬼神帝,生天生地”,无为无形,可得而不可 见。又以为万物无时不变化推移,原因在于其 内部有两种力量互相作用。但又认为,事物之 间本质上无差别。要求人们安时处顺,逍遥自 得,顺应世俗,随遇而安。为文汪洋恣肆,想 象丰富,善用寓言,富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和浪 漫主义色彩,颇有艺术价值。
三、百家争鸣
1、墨家:墨子——“兼爱” 、“非攻”,支持正义战争。 2、儒家:孟子——“仁政”、 反对一切战争、合理利用资源。 3、道家:庄子——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4、法家: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 权的封建国家。 5、兵家:孙武——“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第九课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
9、中华文化的勃兴2

全班分为若干小组,研究儒、墨、道、 法、兵几个学派,请用各派观点就战争
及治理国家等问题进行讨。
某电视台为了增加收视率,通过时光隧道 回到春秋战国时代,邀请孔子、孟子、韩非子、 孙武四人作为嘉宾参加下列栏目:教育观察、 法制园地、军事天地、自然与环境。
按照他们各自的主张,请你将他们恰当安排到各栏目
知 多 少
少 华作 ? 民为 族一 圣名 人华 夏 孔儿 子女 ,, 了你 解对 多中
孔 子
—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
.提出“仁”的学说
孔子思 想的核 心
政治
.主张“爱人” 、“为政以德 教育 .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因材施教”
.老实的学习态度、谦虚好学
.“温故而知新”
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孔子之前,“学在官府”, 学校专为奴隶主贵族子弟 而设,平民没有受教育的 权利。 孔子开创私学,使平民也 可以接受教育,从而突破 了“学在官府”的限制。
韩 国
澳大利亚 美国
北 欧
老子 —道家学派创始人
思想主张:认为事物都有 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 互相转化
《道德经》
百 家 争 鸣
• 主张改革 • “春秋无义战” “兼爱”“非 “无为而治” 《孙子兵法》 • 提倡法治 • 实行“仁政” 攻” • 可持续利用自 • 建立君主专制中央 知彼知已者,百战不殆 然资源 集权的封建国家
点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2、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 文化正统思想学说是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3、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
A.频繁的争霸战争
C.社会大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说课稿

《中华文化的勃兴》说课稿范文我讲授的课是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下面我从教学设计思想(含教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含教育技术的应用)四个方面和大家共同探讨这节课。
教材方面:本课主要介绍了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主要的思想家、军事家和他们的思想主张,以及形成的百家争鸣的局面,属于思想文化史。
在历史的发展中,春秋战国时期正是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的大动荡时期,诸子百家思想的形成和争鸣局面的形成正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到大变革时代的表现,同时百家争鸣也为统治阶级选择治国之道提供了思想基础。
在教材上,本课既依附于了第7 课《春秋战国的纷争》、第8 课《大变革的时代》提供的时代背景,又为后边秦始皇建立统一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和汉武帝的思想上的大一统做了铺垫。
诸子百家的思想对古代社会和当今社会都有这重大影响。
是本册课本的重点。
教学目标方面:知识与能力:掌握孔子、老子、孟子、庄子、墨子、韩非、孙武七个人所属学派及主张,重点是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
通过列表培养学生用图表表达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掌握列表梳理知识的方法。
通过学习理解各大家的思想主张,产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掌握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了解各家的积极进步思想,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1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成就。
2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
教学难点: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教法和学法方面:教学过程:在导入部分我采用以旧引新的复习导入法,由第7 课《春秋战国的纷争》和第8 课《大变革的时代》的政治军事纷争,经济社会的变革引出许多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发表自己治世治国的见解。
这种导入从交代了历史背景原因入手,水到渠成。
新授部分,我主张按课本顺序,先介绍孔子,因为孔子是本课的重点,在刚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好,有利于掌握重点知识,我们可以用身边的历史激发学生整堂课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经》
百 家 争 鸣
?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什么是百家争 鸣?百家争鸣的 局面是怎样形成 的?
“百家争鸣”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 说,广收门徒,针对社会问题,争相 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期待统治者采用。
客观环境:变法、动荡 原因:
人才准备
现实需要
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
“百家”主要 指哪些学派?各 派代表人物有哪 些?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荀子》书影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人能认识自然规律,要按自 然规律办事
第9课中华文化勃兴(二)
庄子的哲学主要接受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作为道家学派始祖的 老庄哲学是在中国的哲学思想中唯一能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学说 分庭抗礼的古代最伟大的学说。它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的地 位绝不低于儒家和佛家。
第9课中华文化勃兴(二)
老子
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 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 相转化。主张以柔克刚
影响 老子学说为先秦诸子百 家提供了哲学基础和思 想营养。其思想智慧对 于解决现代人类所面临 的种种问题具有启迪意 义
道家学派创始人
《 道 德 经
》 书 影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双面性!
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以柔克刚。
“一子”“一家” ,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反对一切战争,“仁政”;“民贵君轻”; 孟子 战国 使自然资源能够持续利用 儒家 荀子 战国 “制天命而用之”,按自然规律办事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 道家 庄子 战国 治国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 战国 改革;法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孙武 春秋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兵家 反对空谈仁义;提出“战胜而强立,故天下 孙膑 战国 服也”
庄子 战 治国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国 法 韩非 战 改革;法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国 家 《孙子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武 春 秋 兵法》 兵 家 孙膑 战 反对空谈仁义;提出“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也” 国
知识巩固
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C ) A.老子 B.孟子 C.孔子 D.荀子 2、提出“民贵君轻”观点的思想家是( B ) A.老子 B.孟子 C.孔子 D.荀子 3、下列观点不属于韩非子的是( A ) A.反对不义战争 B.应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 C.权力应集中在君主手中 D.以法治国
整理古籍
编定《春秋 》、 《诗经》
文化成就:
言论记录 《论语》
曲 阜 三 孔
日本长崎孔庙大门
德国科隆孔庙
孔 子 问 礼 于 老 子 图
老子
老子 • 楚国人,道家学派创 始人,善于从正反两 方面思考问题,具有 朴素的“辩证法”思 想,著有《道德经》。
老子
老子档案
年代 国籍 思 想 春秋晚期 楚国
西方学者说世界有三个圣 人,一个是基督教的创始 人耶稣,另一个是佛教的 创始人释迦牟尼,还有一 个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
孔 子
孔子学院标志
《 论 语 》
孔子生平
孔子名片
圣人 孔子 •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 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 始人,中国古代大思想 家,大教育家,中国思 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 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之一。
孙武名片 兵圣 孙武
• 春秋晚期 杰出的军 事家,兵 家创始人 著有《孙 孙武 子兵法》
孙武名片
兵家
孙膑
孙武
孙膑
继承发展了 孙武的军事思 想, 反对空谈 仁义,提出 “战胜而强立, 故天下服 矣” 。
孙 武
《孙子兵法》,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馆
让我们拥有“仁” (儒家:孔子)的美德, 抱一颗“兼爱”(墨家:墨翟)之心 , 用发展“辩证” (道家:老子)的眼光, 为维护世界和平,呼吁“非攻” ( 墨家:墨翟) , 树立“环保” (儒家:孟子)意识, 为“改革” (法家:韩非)开放的中国努力学习 吧! 早日成为 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孔子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
1.提出“仁”的学
政治 思想 方面
说 2.主张“爱人”, “为政以德”
3.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 孔 子
师三 焉人 。行 , 必 有 我
知知 为之 不为 知知 。之 , 不
亦学 说而 乎时 ?习 之育对象: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 2 教育理念:“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 生 思考问题 • 3 学习态度:老老实实,谦虚好学 • 4 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
学 人物 时 派 代 孔子 春 秋 儒 家 墨 家 道 家 孟子 战 国 荀子 战 国 墨子 战 国
著作
主要思想
《春 秋》、 人们应相互爱护,反对暴政,提倡“仁” 《论语》
反对一切战争,“仁政”;“民贵君轻”;使自然资源能够持 续利用
“制天命而用之”,按自然规律办事 “兼爱”、“非攻”
经》
《道德 事物有对立面,可以相互转化,以柔克刚 老子 春 秋
韩非子
韩 非 子
《 韩 非 子 》
《孙子兵法》是古代 著名的兵书,你知道 它的作者是谁吗?
孙武
《孙子兵法》书影
《孙子兵法》,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馆
兵家学派创始人
清版《孙子兵法》书影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兵家
孙膑
战国
孙武
孙膑
继承发展了孙武的军事思 想, 反对空谈仁义,提出 “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 矣” 。
兵家
孔子
儒家
孟子
孙膑
墨家
墨子
道家
庄子
韩非子
法家
孟子名片
亚圣 孟子 •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 代表人物,提倡“仁 政”治国,提出“春 秋无义战” ,倡导 “自然资源”持续利 用的思想。
孟子
孟 子
孟 母 与 孟 子
︱ 孟 子
此 之 谓 大 丈 夫 。
威 武 不 能 屈 。
贫 贱 不 能 移 ,
富 贵 不 能 淫 ,
庄 子
墨子名片
墨子
墨子 • 名翟,战国时期鲁 国人,墨家学派创 始人,主张“兼 爱”“非攻”
墨 子 及 其 著 作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庄子》书影
主张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韩非子名片 韩非子
• 韩国人,战国时期法家学 派的集大成者,主张“改 革”“法治” ,反对空谈 仁义,提出建立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