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合集下载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摘要:盈余管理是建立在合法的基础上,它是管理者为了满足自身及公司利益最大化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的集合,但在实际操作中,盈余管理往往存在过度操纵的问题。

管理者会利用会计准则内容滞后的缺陷或关联方关系复杂的特点,通过会计手段或非会计手段来进行过度的盈余管理,这种以牺牲大部分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来满足一小部分人的私欲的行为,容易使人们将盈余管理与财务舞弊混为一谈。

为此本文通过对盈余管理的概念及特征、动机、手段和完善盈余管理措施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全面客观的认识盈余管理,希望将其与财务舞弊区分开来,并充分发挥其积极作。

关键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Abstract:Earnings management is to establish a legal basis, it is the managers and the interests of the company to meet its own series of actions taken to maximize the collection, but in practice, there is often excessive manipulation of earnings management issues. Managers will use the contents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lag complex defects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lated party relationships, through accounting methods or means to carry out over accounting earnings management, most of this at the expense of the interests of investors and creditors to satisfy a small number of people desires of the behavior of earnings management is easy so that people willconfuse the fake with the surplus. Through this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arnings management, motivation, means and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described the four aspects of a comprehensive and objective understanding of earnings management, hoping to distinguish false and earnings,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positive for .Keywords:Listed Companies;Earnings Management;Motivation目录一、盈余管理的概念及特性 (1)(一)盈余管理的概念 (1)(二)盈余管理的特性 (2)二、盈余管理动机 (3)(一)资本市场动机 (3)(二)债务契约动机 (3)(三)报酬契约动机 (4)(四)政治成本动机 (4)三、盈余管理的手段 (5)(一)会计政策选择 (5)(二)关联方交易 (7)(三)非经常性损益 (7)四、完善盈余管理的措施 (8)(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诚信黑名单 (8)(二)健全公司治理结构 (8)(三)转变审计交易模式,强化中介机构的监督职能 (9)(四)改进证券市场的监管制度,减少盈余管理的政策诱因 (9)参考文献 (11)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实证分析

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实证分析

【摘要】钢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我国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钢铁业的发展对于提升我国整体的工业产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则近几年来我国钢铁业发展势头不够强劲,部分企业出现盈利能力下降甚至亏损的现象。

在此背景下,本文选取我国钢铁行业中典型的上市公司并对其进行盈利能力分析,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对这些盈利能力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因子分析可知对企业盈利能力影响最大的指标是投资回报指标和现金流管控,期望该分析结果为我国钢铁企业盈利分析与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钢铁行业;盈利能力;因子分析Iron and steel are supposed to be industrial grain, and the steel industry in our national economy is an important basic industry, it is the key industry to meet the modern industrialization, but in recent years, the profitability of iron and steel enterprises in China is declining year by year. Some iron and steel enterprises have even suffered a continuous loss.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s steel industry, and through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profitability of some of the more typical steel-listed enterprises,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profitability are extracted. The selected investment return index and the cash flow control index, as an indicator of the biggest impact on the profitability,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profitability management of the iron and steel enterprise in China.Keywords:Iron and steel industry;Profitability; factorial analysis目录一、引言 (2)(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2)1、选题背景 (2)2、研究意义 (2)(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3)1、国内研究现状 (3)2、国外研究现状 (4)二、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 (5)(一)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的概述 (5)(二)我国钢铁行业的市场特点 (8)1、节能减排 (8)2、出口贸易 (8)3、人才的流失 (8)三、我国钢铁行业盈利能力实证分析设计 (8)(一)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样本选取 (8)(二)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体系指标选取 (14)(三)指标选取原则 (16)1、全面性与重要性原则 (16)2、科学性与合理性原则。

18966677_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18966677_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Liaoning Economy一、盈余管理相关概念界定盈余管理是指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等来蓄意操纵企业会计利润的管理行为。

盈余管理必须在会计准则和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一旦超过了这个界限,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就会失去公允性和真实性。

二、中原特钢盈余管理的识别2014-2016年,中原特钢主营业务收入虽呈下降趋势但波动不是很大,而2015年营业外收入达到了2863.20万元,较上年增加了76.95%,2016年又在2015年的基础上增加了183.61%,这其中的原因及来源值得深究。

虽然在2016年实现了盈利,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仍然为负,非经常性损益较上年增长了445.87%,且金额达到当年主营营业收入的16.98%,这极有可能是2016年扭亏为盈的关键因素。

从以上分析来看,中原特钢2014-2016年盈利能力不强,盈利质量较差,主营业务还处于亏损状态。

三、中原特钢盈余管理的动机中原特钢股票交易自2016年5月3日开市起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特别处理,如果2016年继续亏损就会被暂停上市甚至退市。

公司“*ST”之后如果继续亏损,下一步就会面临暂停上市和退市的困境。

在面临退市和丧失上市公司资源的强大压力下,上市公司利润操控动机变强,操控手段更加多样化,借壳、政府补贴、财务造假等手段层出不穷。

通过分析年报可以发现,中原特钢的经营状况并未得到改善,但其采取了政府补助、非经常性损益等手段在短期内提高经营业绩,完成“扭亏保壳”的首要任务。

四、中原特钢盈余管理的手段(一)政府补助中原特钢在2014年、2015年、2016年取得政府补助分别为1381.09万元、2863.20万元、7857.56万元,2016年政府补助占非经常性损益的比重为52.94%,较上年增长184.01%,扣非利润为-1.43亿元。

中原特钢2016年政府补助大幅增加,主要是增加了: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财政补助400万元、财政部拨入JPSC配套运行维护补助费及补助资金5978万元。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的研究背景: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一个备受争议的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上市公司的数量和规模逐渐增加,企业盈余管理也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经济主体,其盈余管理行为对于企业经营绩效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些企业可能为了更好地满足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需求,采取一些不正当手段来对企业盈余进行管理,从而掩盖真实状况或虚假宣布盈余,其背后的动机和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

深入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情况,探讨影响盈余管理的因素、盈余管理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以及盈余管理的监管情况,对于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和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一背景下,展开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和特点,也有助于为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本市场的稳定。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深入了解盈余管理的实际情况和影响因素,揭示其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机制,为监管部门提供参考依据,进一步加强对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管和规范,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利益。

通过对盈余管理的研究,也可以为投资者提供理性的投资决策依据,帮助他们更好地评估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

通过深入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可以为公司经营管理提供参考意见,帮助公司更好地制定财务政策和经营策略,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意义盈余管理作为上市公司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对公司的经营决策、投资者的决策和市场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盈利情况,为投资者提供更准确的信息,增强市场透明度,保护投资者利益。

《2024年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行业视角》范文

《2024年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行业视角》范文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行业视角》篇一一、引言在现代化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上市公司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盈余管理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合理有效的盈余管理不仅能保障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也是资本市场的信息透明度和有效性的重要体现。

本文旨在从行业视角出发,探讨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理论及其实证研究。

二、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1. 盈余管理的定义: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人员通过会计政策选择和真实交易活动的调整来改变财务报告盈余的行为。

其目的在于向外部信息使用者传达有利的会计信息。

2. 盈余管理的方式:通常,盈余管理可以分为两大类:合法的策略,即在不违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和违法的行为,如伪造信息、瞒报或误导信息等。

3. 行业视角的特殊性: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由于其业务特点、经营模式、政策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其盈余管理的方式和策略也存在差异。

三、行业视角下的盈余管理实证研究1. 行业间的盈余管理程度比较:本文以XX家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其在不同行业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发现,高竞争行业的公司由于面临着较大的盈利压力和不确定性,往往更加注重利用合法合规的方式进行盈余管理。

2. 行业特性对盈余管理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行业特性的差异如周期性、成长性等对公司的盈余管理策略有着显著影响。

例如,处于成熟期的行业往往更倾向于采取稳健的会计政策来规避风险;而处于快速成长期的行业则可能更倾向于通过创新和投资来提高其盈利水平。

3. 行业间盈余管理的效果评估:结合行业数据和市场反应来看,适当的盈余管理可以帮助公司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有效性,有助于提升公司价值和股东权益。

然而,过度的盈余管理可能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如过度调整或滥用会计政策可能导致企业出现潜在的财务风险或信誉风险。

四、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建议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1. 企业应明确合理进行盈余管理的必要性,并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其合法合规性。

《2024年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行业视角》范文

《2024年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行业视角》范文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行业视角》篇一摘要:本文旨在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并通过实证分析的方式,基于行业视角,深入探讨其特点与影响因素。

通过综合分析,以期为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加强市场监管及规范盈余管理行为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

一、引言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盈余管理作为企业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监管机构及学术界的关注。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层通过调整财务报告,以实现预期的财务目标或满足某些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的行为。

本文将从理论及实证两个角度,深入探讨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二、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1. 盈余管理的定义与动机盈余管理是指在遵守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企业管理层通过调整财务报表的编制过程和方法,以影响各利益相关者决策行为和期望的行动。

其主要动机包括达到业绩目标、获取融资、避免退市等。

2. 盈余管理的类型与手段盈余管理主要分为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两种类型。

应计盈余管理主要通过调整会计估计和应计项目进行;而真实盈余管理则涉及改变公司的真实经济活动。

常见的手段包括变更会计政策、资产重组、关联交易等。

三、行业视角下的盈余管理1. 不同行业的盈余管理特点不同行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具有差异性。

如周期性强的行业,如房地产和基建类企业,更倾向于通过调整应计项目进行短期业绩调整;而高科技类公司可能更倾向于通过研发投入与无形资产估值等方式进行盈余管理。

2. 行业因素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行业政策、竞争环境、市场结构等因素均对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产生影响。

例如,受政策支持的行业可能更容易获得外部融资支持,从而降低其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四、实证研究方法与结果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财务数据及市场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2. 实证分析结果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

《2024年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与方式的实证研究》范文

《2024年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与方式的实证研究》范文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与方式的实证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逐渐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层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准则的灵活性,有目的地对报告盈余进行操控,以影响企业的财务报告结果。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方式,并从实证角度展开深入研究。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象普遍存在,其动机和方式多种多样。

盈余管理不仅影响企业的财务报告质量,还可能对投资者的决策产生误导。

因此,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方式,对于规范企业行为、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收集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及相关资料,运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财务报告、相关数据库等。

四、盈余管理动机的实证分析(一)动机类型根据相关文献和实证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主要包括融资动机、避免亏损或避免退市动机、高管薪酬激励动机等。

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相关数据的分析,验证了这些动机的存在。

(二)动机强度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不同类型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动机强度存在差异。

其中,融资需求强烈的企业、业绩波动较大的企业以及高管薪酬与业绩挂钩的企业,其盈余管理动机更为明显。

五、盈余管理方式的实证分析(一)会计政策选择会计政策选择是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方式之一。

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性应用,企业可以调整报告盈余,以达到预期的财务目标。

实证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在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方面存在明显的会计政策选择倾向。

(二)真实交易安排除了会计政策选择外,上市公司还通过真实交易安排进行盈余管理。

例如,通过调整销售策略、生产成本等手段来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

实证分析表明,这些真实交易安排对企业的盈余管理具有显著影响。

六、结论与建议(一)结论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与方式的实证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盈余管理现象;融资动机、避免亏损或避免退市动机以及高管薪酬激励动机是主要驱动力;会计政策选择和真实交易安排是常见的盈余管理方式;不同类型企业的盈余管理动机和方式存在差异。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一个文献综述引言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涉及到公司如何通过会计手段来管理盈余水平,以达到特定的目标。

盈余管理可以是合法的,也可以是不合法的,合法的盈余管理可以使公司更加透明、公正,帮助公司规避一些风险,提高盈余质量,而不合法的盈余管理则可能会误导投资者,损害公司利益。

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进行文献综述,介绍国内外学者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和成果,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一、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盈余管理是公司通过会计手段调整盈余水平,以达到特定目的的行为。

它源于信息不对称、合约成本等理论基础。

信息不对称理论认为,公司的管理者拥有更多的内部信息,而投资者只能依靠公开的财务报告来进行投资决策。

公司会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来实施盈余管理,以提高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

合约成本理论认为,公司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着各种合约关系,公司会通过盈余管理来满足外部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减少合约成本。

二、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现状(一)研究方法目前,国内学者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研究主要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如多元回归分析、面板数据分析等。

通过收集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数据,建立数学模型,检验盈余管理与公司特征、市场环境等因素的相关性,从而揭示盈余管理的规律性和影响因素。

(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盈余管理受到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制度、市场竞争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可能会导致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而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约束盈余管理。

市场竞争环境的激烈程度也会影响盈余管理的程度。

公司规模、盈余水平、成长性等因素也被证实与盈余管理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三)盈余管理与公司绩效在盈余管理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方面,研究结果并不一致。

有研究认为,一定程度的盈余管理对公司绩效有积极的影响,它能够减少不稳定性,提高盈余质量,从而提高公司价值;但也有研究认为,盈余管理会误导投资者、损害公司利益,最终对公司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卷第2期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ANGSU TEACH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Vo l.18,No.2Apr .,20122012年4月0引言盈余管理主要指公司管理层为实现自身的效用或公司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目标,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从而调节公司盈余的行为,它一直是会计理论学科所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

盈余管理必须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它受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约束。

在准则,制度的规定内,可以适度的调整,一旦超越了必要的限度,就会导致利润操纵等违法行为[1,2]。

从长期看,盈余管理只影响企业的盈亏在不同会计期内的分布,并不增加或减少实际盈亏,换句话说,盈余管理影响的是会计数据尤其是会计中的报告盈利,而不是实际盈利。

盈余管理的动机往往是吸引投资者的关注。

投资者厌恶风险,对风险存在内在的恐惧感,因此盈余变动幅度很大的企业,会使投资者感到不稳健。

因此,企业管理者往往愿意通过盈余管理平稳利润,形成一种稳重有升的态势,吸引投资者[3]。

此外,由于中国特殊的法律和政治环境,盈余管理理论在进入我国后,表现出极强的中国特色。

我国证监会对申请上市、配股及增发新股的企业的财务指标都有严格的规定。

借助盈余管理调整资产收益率等重要的财务指标,也就“顺理成章”成为盈余管理的动因[4]。

公司的会计政策与公司当期的会计盈余,甚至未来期间的收益密切相关。

利用会计政策的变革,如存货计价方法、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合并范围的确定等,是实现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

除了使用会计政策外,公司常用的盈余管理手段还包括资产重组、关联交易和虚拟资产等[5-6]。

本文的研究重点选择了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钢铁行业。

钢铁产业在经历了前期粗放型扩张之后,客观上需要一次重大的产业结构调整。

2008年以来,伴随美国信贷危机引发全球的金融市场动荡,中国经济也遭受了很大冲击,直接导致了国内钢铁业终端需求收缩,危机四伏,而铁矿石的涨价无疑给钢铁行业雪上加霜。

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分析钢铁行业如何进行盈余管理、盈余管理的公司有何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收稿日期:2012-02-10;修回日期:2012-02-25作者简介:袁博(1985-),男,内蒙古托克托县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胡登峰(1971-),男,安徽庐江人,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与企业竞争力。

中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袁博,胡登峰(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安徽蚌埠233030)摘要:以2008-2010年中国钢铁行业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中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存在性以及盈余管理的方式进行了实证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钢铁行业盈余管理现象仍然比较严重,钢铁企业在市场形势严峻的2008-2009年,倾向于调减当年盈余为以后年度储存利润。

关键词:盈余管理;钢铁行业;实证研究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522(2012)02-0088-041样本和方法1.1研究样本选取2008-2010年3年间沪深两市A 股钢铁板块54家上市的公司的财务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剔除其中数据不完整的2家,得到52家上市公司3年间共计156个样本数据。

1.2实证模型构建主要采用扩展Jones 模型。

扩展Jones 模型源于修正Jones 模型:NDA t A t -1=a 1(1A t -1)+a 2(△REV t -△REC t A t -1)+a 3(PPE t A t -1),其中△REC t 表示第t 年的应收账款净额与t -1年的应收账款净额之差,NDA t 表示第t 年的非操纵性应计利润,A t -1表示t -1年的总资产,△REV t 表示年t 年的主营业务收入与t -1年的主营业务收入之差,PPE t 表示t 年的固定资产原值,a 1,a 2,a 3为系数,a 1,a 2,a 3由以下模型在估计期回归得出:TA t t -1=a 1(1A t -1)+a 2(△REV t -△REC t A t -1)+a 3(PPE t A t -1)+εt ,其中TA t 表示第t 年的总体应计利润,εt 为残差,t 表示估计期年份,其余符号同上。

但是修正Jones 模型仍存在缺陷,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它忽略了无形资产和其它长期资产对应计利润的影响,因为无形资产和其它长期资产摊销额是非操控性应计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忽略了这一因素,会使琼斯模型和修正的琼斯模型低估非操控性应计利润额,高估盈余管理行为,故应增加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这个变量[7]。

另外笔者在建立模型时,考虑到钢铁行业的自身特点,进一步增加了营业成本的变动以及线下项目的变动两个变量,最终得到本文实证研究适用的扩展Jones 模型:TA it A it -1=a 1(1A it -1)+a 2(△REV it -△REC it A it -1)+a 3(PPE it A it -1)+a 4(IA it A it -1)+a 5(△COST it A it -1)+a 6(△IBL it A it -1)+εit ,其中,i :第i 家公司,TA it 表示第i 家公司第t 年的应计利润总额,△REV it 表示第i 家公司第t 年的主营业务收入与t -1年的主营业务收入之差,△REC it 表示第i 家公司第t 年的应收款项净额与t -1年的应收账款净额之差,PPE it 表示第i 家公司第t 年的固定资产原值,IA it 表示第i 家公司第t 年无形资产和其它长期资产,△COST it 表示第i 家公司第t 年的主营业务成本与t -1年的主营业务成本之差,△IBL it 表示第t 家年线下项目的差额,IBL=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A it -1表示第i 家公司第t -1年的资产总额,εit 表示第i 家公司第t 年的误差项。

根据总体应计模型的理论,应计利润总额(TA )=净利润(NP )-经营现金流量(CFO ),而总体应计利润又划分为操纵性应计利润(DA )和非操纵性应计利润(NDA ),即TA =DA +NDA ,固DA =TA-NDA ,由此可以计算操纵性应计利润DA 。

2结果与分析通过方差分析可知:方程的F 值为103.742,远远大于0.01显著性下的F 临界值1.77,说明方程具有极显著性。

2.1实证模型回归参数显著性分析由表1可知,实证模型参数除IA /A it -1(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的系数a 4外,其余均能通过显著性水平0.01的有效性检验,即a 2,a 3,a 5,a 6均能通过显著性水平0.01的有效性检验。

虽然系数a 4只能通过0.2的第2期袁博胡登峰:中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89显著性水平检验,相对于其他系数的回归效果不太理想,但是考虑到“应计利润总额”是一个综合科目,它与解释变量的关系,而各个变量之间也存在内在联系。

而从会计理论上分析,无形资产的摊销必定会影响应计利润总额。

考虑到模型整体显著性明显,在单独变量显著性检验时,应主要考虑合理的经济解释。

表1回归方程系数M odel (Constant)1/A(REV-REC)/A PPE/A IA/A COST/A IBL/AB0.055906.244-0.084-0.11-0.0510.6672.268Std.Error 0.018754.3790.0120.0220.1520.1450.858UnstandardizedCoefficientsBeta0.055-0.519-0.37-0.0160.1910.1t 3.0691.701-6.863-4.943-1.3334.6122.645Sig.0.0030.087000.16900.009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a.Dependent Variable:TA表2样本统计RES-2008RES-2009RES-2010N525252M ean -0.006823811-0.0323434810.039167291Std.Deviation 0.1056703130.0865327120.074029469Std.Error M ean 0.0146538360.0119999280.010266040表3均值检验RES-2008RES-2009RES-2010t-2.166-2.6953.815df 515151Sig.(2-tailed)0.04430.010M ean Difference -0.006820-0.0323400.039167Lower-0.036240-0.0564300.018557Upper 0.022595-0.0082500.05977795%Confidence Interval of the Difference综上所述,模型具有良好的线性规律,实证模型可以良好的运用于钢铁行业盈余管理的研究。

2.2可操纵性应计利润分析通过对于扩展Jones 模型的分析可知,扩展Jones 模型中的残差,代表了本年度可操纵性应计利润。

从理论上讲,残差是回归方程的随机项,其均值应等于零,如果其值显著地异于0,则说明存在异常的操控性应计利润,即存在盈余管理行为。

通过运用扩展Jones 模型计算出残差后进行分析,对公司的可操纵性应计利润进行了双侧T 检验。

为了更清楚的了解钢铁企业可操纵性利润变化情况,在数据分析时对每年的数据进行了单独分析,结果如表2、表3。

在T 检验中发现,2008-2010年,钢铁企业上市公司均存在着盈余管理。

2008年残差(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平均值-0.0068,该平均值在显著水平0.05下大于0,表明2008年钢铁企业存在这人为调减利润的盈余管理行为。

同理可知,2009年钢铁企业存着人为为调减利润的盈余管理行为,2010年钢铁企业存在着人为调增利润的盈余管理行为。

以上情况的出现,与钢铁企业当年所处的经济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2008-2009年间,伴随钢铁行业下游市场低迷,上游的原材料成本也不断上涨,钢铁企业普遍处于弱势状态,市场对于钢铁企业的亏损预期明显。

在这种情况下,钢铁企业大多通过提前预支费用,大幅提升减值准备等方式,在符合“市场预期”与实际经营状况的前提下,进一步调低利润,甚至造成大幅亏损的状态,为以后年度“储藏”利润。

这种盈余90第18卷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第2期袁博胡登峰:中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91管理行为在2009年尤为明显。

而2010年,钢铁市场走势逐步平稳,出现了复苏的迹象。

在这种大环境下,钢铁企业更多的将以前年度储存的利润回吐,调增利润,给投资者以经营平稳,前景良好的信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