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历史第一轮复习选择专练 历史No.6 西方人文精神

合集下载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章节测试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文艺复兴运动(人教版)(含答案)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章节测试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文艺复兴运动(人教版)(含答案)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文艺复兴运动一、选择题1.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明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

”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B.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D.解析本题考查苏格拉底的人文主义思想。

解答本题时应结合苏格拉底的生活时代即古雅典民主政治时期分析材料,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唤醒你们、说明你们、指责你们”体现了狂放不羁的自由思想,“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指对当时民主政治的破坏,“对我的残害”显然指生存权利的破坏。

苏格拉底的本意是强调思想自由而不是公民生存权利,A项排除;C项与题干材料本意不符;苏格拉底反对极端民主政治,D项不符合史实。

从材料中的相关信息:“唤醒”“说明”“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等可以看出,苏格拉底强调人的思想自由,重视个性。

故选B项。

答案 B2.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这位哲学家是()A.普罗泰格拉(普罗塔哥拉)BC.柏拉图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

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说明这位哲学家重视道德的作用,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人必须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

他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这个概念的认识,而善包括健康、财富、地位、荣誉以及正义、勇敢等美德。

答案 B3.在公元前5世纪,相当于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希腊的智者学派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思想,这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因为()A.先秦诸子也没有提出这个观点B.此前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着人类C.当时东西方都未进入文明时代D.开始意识到人才是社会舞台的主角解析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从而引起了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由此把智者运动看成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而把普罗泰格拉视为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文艺复兴运动含解析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文艺复兴运动含解析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文艺复兴运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伏尔泰认为,文艺复兴的重要意义不在于“复古”而在于“创造”。

文艺复兴的“创造”主要表现在( )①宣传古典文化②批判神权统治③鼓吹人性解放④倡导思想自由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 (2014汕尾二模)“随着世俗社会的兴起及城市的发展,西方人终于从迷梦中觉醒,失踪的古典文化终于战胜经院哲学与《圣经》,雅典终于战胜耶路撒冷。

从此,西方人不仅开始反思以往落后的神学世界,同时勇敢地开始探索新世界。

”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资产阶级革命B.启蒙运动C.文艺复兴D.宗教改革3. (2013宜昌二模)普罗泰格拉提出:“城邦起源于人的‘自保的要求’,正义、美德应该属于所有的人,法律和道德只有对人有好处时才能存在,才是真理。

”其理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A.客观评价古希腊城邦制存在的根本原因B.肯定“人”在城邦体制中的重要地位C.科学阐释制定城邦法律的基本原则D.强调知识即美德,突出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4.智者学派指出:法律、正义只是人所约定的习俗。

为了避免互相伤害,人们相互约定不伤害别人,这是政府创立的基础。

正义的本质和起源在于人们实践了先前的约定。

该观点被称之为“人类最早的社会契约论”。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人们的约定是制定法律的基础B.智者学派重视法律和正义的作用C.社会契约论起源于智者学派D.遵循人性是法律制定的依据5. (2013长沙模拟)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是矛盾的。

彼特拉克曾这样讲过:“当这颗心灵思考或谈到宗教时,即在思考和谈到最高真理、真正幸福和永恒的灵魂的拯救时,我肯定不是西塞罗主义者或柏拉图主义者,而是基督徒。

”通过这则材料能说明( )A.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仍然坚持自己的宗教信仰B.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仍主张听命于天主教教士宣教C.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主张顺从人性追求现世幸福D.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主张追求自然赋予的各项权利6.意大利艺术史学家乔治澳·瓦萨利(1511—1574年)在其《绘画、雕塑、建筑大师传》中,用“再生”一词来概括这个时期文艺活动的特点。

高三一轮复习历史同步练习卷: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高三一轮复习历史同步练习卷: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高三一轮复习历史同步练习卷: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1.苏格拉底曾说:〝安提丰〔注: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你似乎以为,幸福就在于豪华宴乐;而我那么以为,可以一无所求才是像神仙一样,所需求的愈少也就会愈接近于神仙……也就是愈接近于完善。

〞在苏格拉底看来,幸福的真理是A.立足理想,追求完美B.物质富足,肉体自在C.人欲有度,听从神性D.欲壑难填,考究品德2.智者学派对政治哲学实际的最大贡献是在西方政治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自然与法律之间二元统一的效果。

文德尔班以为,自然与法律之间的统一是〝希腊启蒙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概念结构〞,它〝不只具有解释事物来源的原那么意义,而且具有价值估量的规范意义或规范意义〞。

这不能说明智者学派A.发现各个城邦的法律具有鲜明的中央特征,因此对法律的信心坚定B.以为一切制度、法律和品德都是人为的产物,因此约束力是相对的C.要求打破法律、习俗等限制,试图在自然律令下一定人的对等权益D.注重人的作用,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讨〝人〞的学问3.〝随着战争的完毕和雅典独一可以运用自己的威信来调理贵族和民众之间的伯里克利的逝世,国际的矛盾逐渐末尾变得无法控制,苏格拉底和普罗泰戈拉的抵触,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迸发的。

〞这样的社会境况指的是A.雅典民主政治到达绝后兴盛B.人民的品德价值观重新树立C.片面追求功利招致品德沦丧D.人在社会中位置日益突出4.一篇文章评价欧洲某一转型时期〝是各个阶级在不丢弃基督教宗教情感的前提下寻觅自己理想社会形式的时代〞。

契合这一时代特点的是A.文艺复兴中的艺术作品多以宗教为题材表达人文主义B.宗教革新中革新者们纷繁支持先定论以开展资本主义C.启蒙运动中迷信家一直坚持迷信研讨以宣传理性主义D.资产阶级革命中人们抨击君权神授实际宣传民主共和5.〝十五世纪中叶到十六世纪初,意大利文艺复兴中的主要理想便是:教皇与世俗的宗教批判者之间的抵触是以允许新人的某种不敬神的肉体进入僧侣统治集团为代价而失掉防止。

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高效测评卷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和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高效测评卷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和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列两幅图片反映了古希腊神话的主要特点。

这一特点突出表明了( )A.古希腊人对神的敬畏和崇拜B.古希腊文化的人文主义色彩C.古希腊哲学家主要研究“神”的本质D.古希腊城邦制度的高度发达解析:观察图片可以得出古希腊神话的突出特点是众神的人格化,它折射出古希腊文化的人文主义色彩。

答案: B2.马克思称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是“智慧的化身”。

这主要是指他( ) A.首先对客观世界进行哲学思考B.强调个人利益,创立诡辩学派C.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D.开始了对人本身的哲学认识解析:本题结合苏格拉底的贡献进行分析。

A和苏格拉底无任何关系;B、C是智者学派的贡献;苏格拉底重视对人本身的研究,将对人本身的研究引入哲学领域。

答案: D3.欧洲部分哲学家特别强调学习“修辞学”。

所谓“修辞学”就是“不知道对与错、高尚与卑劣、正义与非正义,却发明了一种就这些事情说服听众的技艺,因此,尽管他对这些事情无知,却能在无知者中间显得比专家们更有知识”。

他们的代表人物是( ) A.苏格拉底B.普罗泰格拉C.孟德斯鸠D.康德解析: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智者学派,普罗泰格拉是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

答案: B4.某地举行“弘扬人文精神,构建和谐社会”活动,学生李明参加了这次活动,并搜集、查找有关“人文精神”的资料。

你认为下列资料不符合“人文精神”的有( ) A.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B.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C.达·芬奇的《蒙娜丽莎》D.天主教会的“上帝创造万物”理论解析:本题关键是掌握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

天主教会的理论是与人文主义精神相悖的。

答案: D5.(2012·北京海滨二模)宗教改革进一步发扬了人文主义精神,其表现为( )A.教会服从世俗君主的权力B.加强对“异端”思想的打击C.肯定人的努力和现世成功D.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解析: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1)练习题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1)练习题

第39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1.(2016·福建宁德质检)针对“万物始于水”的观点,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

对其中“人”的理解,正确的是()A.忠于城邦的男子B.掌握权力的贵族C.新兴的工商业者D.主宰人类社会的人『解析』“人是万物的尺度”是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否定神的权威,A、B、C三项表述的特定的人群和阶层,体现不出该观点对人的作用的肯定,故A、B、C三项错误;D项是对人的整体表述,故D项正确。

『答案』 D2.(2016·重庆模拟)“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体现了普罗泰格拉鲜明的反传统倾向,它既否定了传统的神本主义,也破除了绝对权威主义。

下列与普罗泰格拉观点最接近的说法是()A.“格物致知”B.“知识即感觉”C.“因信称义”D.“美德即知识”『解析』“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以人为中心,注重自我感受,具有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色彩。

“格物致知”为客观唯心主义,故A项错误,“知识即感觉”为主观唯心主义,故B项正确;“因信称义”强调人的信仰,故C项错误,“美德即知识”为客观唯心主义,故D项错误。

『答案』 B3.(2015·甘宁青联考)柏拉图把智者斥为“批发或零售精神食粮的商人”。

他的这一评价可以说明智者学派()A.具有鲜明的功利性B.言行体现了艺术性C.十分重视对物质世界的探索D.奠定奴隶主民主派的理论基础『解析』智者学派是古希腊的一批收徒取酬的职业教师,他们以雅典为中心,周游希腊各地,对青年进行修辞、论辩和演说等知识技能的训练,具有功利性,故A项正确。

『答案』 A4.(2016·广东湛江质检)古希腊的一位思想家曾说:“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很显然,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就都是智慧。

”据此言论,该思想家最可能是()A.苏格拉底B.普罗泰戈拉C.亚里士多德D.屋大维『解析』从“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就都是智慧”可知,反映的是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主张,故A项正确;普罗泰戈拉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故B项错误;亚里士多德主张真理高于一切,故C项错误;屋大维是古罗马帝国时期的人物,不是古希腊思想家,故D项错误。

高优指导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质检卷十三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含解析)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

高优指导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质检卷十三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含解析)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

专题质检卷十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5某某高三联考一)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提出:“对每一样东西都可以有两种完全相反的说法。

”这一思想的积极意义是( )A.为虚无主义开辟了道路B.开启了不可知论的探讨C.有利于摆脱神学观念的束缚D.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支持答案: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智者学派的思想主X,题眼是“每一样东西都可以有两种完全相反的说法”“积极意义”。

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为积极意义,故选C项。

2.法国学者莱昂·罗斑指出:“智者派的运动,是代表着想用类似的方法满足同样需要的各种独立的努力的总和。

这些需要,是这样一个时代和这样一个国度的需要:在这个国度中,一切公民对于他这城邦的事务的处理或领导都有一份,并且只要靠言辞来取得个人的优越地位。

”材料表明( )A.雅典的公民政治促成了智者学派的产生B.智者学派激发了雅典人参与政治的热情C.只有依靠雄辩的言辞才能取得政治地位D.参与城邦事务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导学号26400207〛答案:A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题眼是“一切公民对于他这城邦的事务的处理或领导都有一份,并且只要靠言辞来取得个人的优越地位”。

根据本题题眼并结合所学知识,智者是公元前5世纪希腊的一批收徒取酬的职业教师的统称,他们专门教人雄辩术和修辞学,因为在古代雅典城邦中,公民珍视自己的政治权利,在公民大会上发言、在陪审法庭上都要自己辩护,所以就使教授人们修辞学和雄辩术的职业成为需求,可知A项正确。

3.普罗塔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而苏格拉底则认为“有思想力的人才是万物的尺度”。

两者都( )A.注重强调人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能力B.否定了人在某某政治中的主体作用C.意图为极端个人主义打开方便之门D.强调知识与美德对自我认知的提升答案:A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普罗塔戈拉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共性,题眼是“人是万物的尺度”和“有思想力的人才是万物的尺度”。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过关检测:第十五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含答案)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过关检测:第十五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含答案)

第十五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他们关心的只是论辩的效果,至于真假、善恶、是非、曲直,他们是不管的。

不但不管,为了赢得更多的学生,他们还有意模糊是非善恶的界限,声称世界上本来没有什么善恶是非,只要你掌握了论辩的技术,你就是是非善恶的标准。

”这句话所能印证的名言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B.“美德即知识”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人生而平等”2.苏格拉底有句名言“未经审视的生活是毫无价值的”,这主要表明他()A.主张不断认识自我B.追求理性的价值C.倡导提高生活质量D.强调生命的意义3.元曲《冯玉兰》第一折中,冯玉兰唱到:“我须是有量忖,又没个村庄道店好安存,只我这知书达礼当恭谨,怎肯着出乖露丑遭谈论。

”下列可以佐证唱词中“知书达礼”的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B.“认识你自己”C.“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D.“美德即知识”4.《西方思想史》写道:“(公元前5世纪)对雅典城邦传统诸神的信仰,此时正逐渐受到损害,而一种更具批判性的、更为世俗的精神正在强有力地上升。

”这种“精神”的主要社会作用是()A.中断了古希腊的法制建设B.促使古希腊个人意识觉醒C.阻碍了古希腊的民主制度D.使得神学思想逐渐绝迹5.右图是古希腊某哲学家提出的线段之喻,象征我们的认识能力分不同的层次。

简言之,我们在可感知识的领域区分了猜测(BD)和信念(DC),相应地在理念世界的知识领域中区分了仔细推理(CE)和洞见(EA)。

你认为提出该哲学观点的是()A.普罗塔哥拉B.伏尔泰C.柏拉图D.泰勒斯6.下图展现的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边走边讨论的情景,他们讨论的话题可能涉及()①人是否应该理性思考②人类是否是自然界中最高级的③“人”和“有思想力的人”,哪一个才是真正的“万物尺度”④是否实施“分权与制衡”,保护雅典民主政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苏格拉底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

2015高三全国名校历史模拟试题专题考点分类汇编05_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2015高三全国名校历史模拟试题专题考点分类汇编05_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专题05: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选择题1. (2015届福建福州市高三上期期末质检历史试卷)要研究古希腊的智者运动,首要障碍是任何智者的著作都未能保留下来,我们往往通过苏格拉对他们的论述还原他们的主张,这样得出的结论可能是2 . (2015届湖北武汉市武昌区高三元月调考文综历史试卷)“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一一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 响着人类的生活。

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指的是12月联考历史试卷)在《全球通史》中斯塔夫里阿诺斯提到:“苏格拉底发展了一套辩证科学……这套科学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智者派的相对主义大 不相同,将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

”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 相对主义造成了个人放纵和道德破坏A .客观的, 因为苏格拉底是智者学派的代表B .准确的, 因为他们生活在同一时期的雅典 C.错误的, 苏格拉底的对他们论述不是史料 D.片面的, 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观念有冲突”这里“相通的地方”A. 都强调个人的自由与权利平等 .都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C.都重视道德和教育的重要作用 •都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3. (2015届四川德阳市高三第一次诊断历史试卷 《论法的精神》:“古代哲学的各种流派,可以看做是一种宗教,其中没有一个流派的道义比斯多亚学派的道义更有益于人类,更适宜于培养善人。

”作者提出这一观点的理由是斯多亚学派第一次( A .将西欧人从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 .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C.论证了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 .促成了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4 . (2015届辽宁大连市第二十高中高三12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古代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如果做鞋或评判鞋的好坏要请教具有专门知识的鞋匠,为什么治理国家和评判政治的好坏却不去请教具有专门政治知识的人,而去请教只具有制鞋、做马具等手艺的人,甚至并无任何专门知识可言的人呢? ”这表明苏格 拉底( A .反对直接的民主 .反对手工艺人参与国家政治 C.反对问政于民.反对当时评判政治好坏的标准5 . (2015届河北保定市重点高中高三B. 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知识C. 智者学派的思想不能指导个人行为D. 智者学派的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6. (2015届浙江湖州中学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王阳明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强调人的感知是判断万物的标准,与其有相似哲学观点的西方古代哲学家是A. 普罗塔格拉B. 苏格拉底C.芝诺D. 西塞罗7. (2015届江苏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中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No.6 西方人文精神1.(2014江苏,13,3分) “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

”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A.鄙视贫穷B.认为财富即道德C.揶揄上帝D.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答案] 1.D[解析] 1. “反对对财富的谴责”“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表明人文主义者不反对对财富的追求,不主张清贫的生活,故D项符合题意。

“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说明贫穷只是显示品德的方法之一,不能说其鄙视贫穷,A项错误;材料不涉及财富与道德的关系,B项错误;人文主义者将自己建立的学说借上帝之名义说出,不是揶揄上帝,C项错误。

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的含义。

2.(2014重庆,11,4分)启蒙运动主要是一场知识分子运动,但是启蒙知识分子的活动并不局限于书斋,而是具有空前的公共性。

他们依靠各种社会文化机制,展开广泛的交流活动。

能够支持这一说法的是,在当时的欧洲( )①社会名流和知识精英经常组织学术聚会②许多国家建立了科学院和学术社团组织③一些大学成为研究和传播新思想的重镇④各国学者著书立说享有同样的出版自由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2.A[解析] 2.本题考查启蒙运动,主要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难度中等。

由“不局限于书斋,而是具有空前的公共性”可知,①正确。

由“依靠各种社会文化机制”可知②③正确。

④中“各国学者”“同样的出版自由”的表述不符合史实。

故A项正确。

3.(天津市蓟县第二中学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 文艺复兴运动与启蒙运动的主要区别在于①是否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②是否反封建③有无对未来社会的政治设想④是否主张以民主、法治取代封建专制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④[答案] 3.C[解析] 3.两者都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思想解放运动,也都具有反宗教神学和反封建的色彩,只是文艺复兴时反宗教神学更为主要,而启蒙运动时反封建色彩更浓厚而已。

所以①②是两者共同点。

虽然文艺复兴反封建,但由于当时资本主义萌芽远未发展到能够规划未来社会的发展蓝图的程度,并未提出民主法治等主张。

4.(黑龙江哈三中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 财产自由的原则在近代民主国家中的确立和实践,有利于调动生产者追求财富的积极性,激发了民众的创造力以改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在工业革命时代的经济发展中,还产生了“生产自由”、“贸易自由”、“竞争自由”等原则及相关制度,工业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也开始确立自由放任主义的经济政策。

该观点反映了A. 启蒙思想促进人与社会的双重觉醒B. 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人的思想解放C. 自由放任政策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D. 工业革命激发了经济自由的精神[答案] 4.A[解析] 4.材料中有前后两句,分别表达了不同的意思,第一句讲的是财产自由原则对人的精神状态的触动,第二句讲的是财产自由原则对社会相关制度的改造。

B、C表述与题无关;D只跟第二句话有关;A最全面完整概括了题目意思,因为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都是启蒙思想的核心内容。

5.(山西四校2014届高三第三次联考) 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虽然伏尔泰在巴黎了解了一些启蒙新文化,然而,只是在1726年到了伦敦以后,诗人伏尔泰才成为启蒙思想家伏尔泰。

在英国,伏尔泰接受了牛顿的思想。

”他从牛顿的著作中看到的是A.如何以数学为表达形式,假说辐射是由具有能量的量子来实现的B.如何以实验为主要方式,证实外力是改变事物运动状态的原因C.如何以数学为表达形式,运用理智建立普遍法则来解释物质世界D.如何以推理为主要方式,提出空间和时间的性质取决于物质运动[答案] 5.C[解析] 5.牛顿的近代数学和物理学方面的成就为启蒙思想的产生奠定了科学的基础,提供了一种认识世界的新的方法,即理智的科学的方法,故选C。

A项是现代热辐射理论;B项以实验为主要形式的研究方法是在文艺复兴时期;D项是现代相对论的分析方法。

6.(山西四校2014届高三第三次联考) 某位学者写道:“随着世俗社会的兴起及城市的发展,西方人终于从迷梦中觉醒,失踪的古典文化终于战胜经院哲学与《圣经》,雅典终于战胜耶路撒冷。

”该学者谈到的历史事件A.强调人的价值,是人文精神的起源B.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C.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特征D.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政治构想[答案] 6.C[解析] 6.根据材料可以比较容易辨别出这位学者讨论的历史事件是欧洲的文艺复兴,而符合这一历史事件的相关表述的只有C。

A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是智者运动;B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迷信的是宗教改革;D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政治构想的是启蒙运动。

7.(重庆杨家坪中学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1934年,蔡元培在《中山文化教育季刊》创刊号上发表文章写道:“吾人一说到文化运动,就不能不联想到欧洲的文艺复兴,因为它实在是文化运动上最显著的一个例证。

……观察我国的文化运动,也可用欧洲的文艺复兴作一种参证。

”蔡元培将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提并论,其原因是两者A.都否定传统文化 B.都追求个人现世的幸福C.都倡导理性主义 D.都对旧思想发起了挑战[答案] 7.D[解析] 7.文艺复兴不否定传统文化,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不是追求个人现世的幸福。

故A、B有误。

启蒙运动倡导理性主义,不符合文艺复兴,故C有误。

而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故答案为D。

8.(江苏南京、盐城201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纪念某一思想家逝世100周年时,有人说:“(他)独自一人,面对宫廷、贵族和资本的联合力量,面对那股毫无意识的强力——群盲;面对那些无恶不作的官吏,他们专门媚上欺下,匍匐于国王之前,凌驾于人民之上;面对那些教士,他们是伪善与宗教狂热的邪恶混合体。

……他战胜了陈旧的秩序和陈旧的教条,他战胜了封建君主、中古时代的法官和罗马的教士。

”该思想家A.使哲学成为真正研究“人”的学问 B.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C.率先倡导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D.主张建立人类自由和平等的理想社会[答案] 8.D[解析] 8.由题干中的信息“他战胜了封建君主、中古时代的法官和罗马的教士”可知此人反对封建神学和君主专制,应为启蒙思想家,故D项正确;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使哲学成为真正研究“人”的学问,早于“中古时代”,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时期的彼特拉克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但丁率先倡导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两人均未提出反封建的主张,与题目中的信息“战胜了封建君主”不符,故B、C项错误。

9.(湖北省八校201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青年毛泽东说,“吾国宋儒之说与康德同”。

程朱理学与康德思想的相同点是A.重建人的哲学 B.都源于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和实验C.都追求自由平等 D.都强调感性认识[答案] 9.A[解析] 9.宋代儒生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程朱理学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

康德认为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据此可知,程朱理学与康德思想都重建人的哲学,故A项正确。

程朱理学是儒佛道三教合一的产物,与自然科学无关,故B项错误;程朱理学主张用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来规范人们的言行,故C错误。

程朱理学主张格物致知,康德主张理性思考,他们都注重认真研究事物,故排除D项。

10.(重庆市五区2014届高三第一次学业调研) 1791年12月,法国国民公会投票通过决议,为大革命的象征卢梭树立雕像,并以金字题词“自由的奠基人”。

卢梭受此推崇是因为他①主张君主立宪②宣传主权在民③倡导天赋人权④提出三权分立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10.B[解析] 10.卢梭宣传主权在民,倡导天赋人权,故选B项。

伏尔泰主张君主立宪,卢梭主张建立共和国,排除①;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排除④。

11.(重庆市五区2014届高三第一次学业调研) 议会审判时,英王查理一世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

”法官说:“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追根溯源,法官的话深刻反映了A. 法官与查理一世的个人恩怨B. 审判与被审之间主权的较量C. 民权理念对君权神授的否定D. 议会政治与君主专制的矛盾[答案] 11.C[解析] 11.从材料信息看,法官认为,国王与人民之间存在着契约,但国王违反了契约,人民抛弃了国王这是合理的,这体现了民权理论;而查理一世则认为自己的权力是上帝赋予的。

据此可知,材料信息反映了民权理念对君权神授的否定。

故选C项。

A项表述不当;B项无法体现实质;材料信息旨在说明“权力”是归属于人民还是君主,故D项错误。

12.(重庆一中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在宗教改革运动中,人文学者伊拉斯谟虽然同马丁路德存在争论,但也有一些与路德相同的观点。

伊拉斯谟认为,如果人们心中没有上帝,他们表面上的虔诚活动,如朝圣、立誓、守夜、禁食,仍是没有用的。

这一主张与马丁路德的思想相似之处是A.激励人们积极进取与发财致富 B.反对教会兜售赎罪券的欺诈行为C.主张教随国定并实行宗教宽容 D.苦修和事功不能达到救赎的目的[答案] 12.D[解析] 12.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即信仰上帝即可得救,不需要苦修和事功,与人文学者伊斯拉谟主张内心中要有上帝的观点相同。

故选D项。

A是加尔文的主张,B虽然也是马丁路德的主张,但未能体现与伊拉斯谟观点的相同之处,C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后签订的《奥格斯堡合约》的内容,13.(河北衡水中学2014届高三下学期二调) 《生死疲劳》是莫言的代表作,叙述了1950年以后中国农村近50年的变迁,小说以土地改革时被枪毙的一个地主为主人公,他认为自己虽有财富,并无罪恶,因此在阴间里他为自己喊冤。

他不断地经历着六道轮回,一世为人、一世为马、一世为牛、一世为驴……每次转世为不同的动物。

小说正是通过是“各种动物”的眼睛(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来观察和体味农村的变革。

由此,与该作品风格最为接近的是A.《巴黎圣母院》 B.《悲惨世界》 C.《堂吉诃德》 D.《西风颂》[答案] 13.C[解析] 13.从材料信息看,《生死疲劳》充满着想象,写出了农民对生命无比执著的颂歌和悲歌。

《堂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斯采用讽刺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现实与幻想结合起来,表达他对时代的见解。

故选C项。

《巴黎圣母院》、《西风颂》属于浪漫主义文学,《悲惨世界》属于现实主义,这些创作风格均与《生死疲劳》风格不同。

14.(浙江金丽衢十二校2013学年高三第一次联考) 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在其著作《资本主义论丛》中曾经指出,18世纪的欧洲:“礼拜堂日趋没落、实验室欣欣向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