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娟《柳叶儿》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语文《柳叶儿》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柳叶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柳叶儿》。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准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学习,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柳叶儿》。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子含义。
(3)分析课文结构,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1)准确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写作手法进行实际写作。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课文所描述的美好景色和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课文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或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错误,指导情感表达。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讨论。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练习,巩固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
4. 分析课文:(1)学生自主分析课文结构,总结文章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分享各自的分析成果,进行总结和点评。
七年级下册语文《柳叶儿》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柳叶儿》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柳叶儿》的基本内容,掌握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
学会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深入理解课文的主旨和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的整体理解和主要情节的把握。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的学习和应用。
2.2 教学难点:对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的理解和解读。
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的能力的培养。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课文《柳叶儿》的文本。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
3.2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教学设备。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节。
4.2 课堂讲解: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节。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的使用。
4.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课文中的某个问题或情节。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进行分享。
4.4 口语表达练习: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练习。
鼓励学生大胆开口,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第五章:作业布置与评价5.1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如写一篇关于课文主题的短文。
5.2 评价方式: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展示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鼓励他们的学习进步。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课堂互动:采用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积极性。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6.2 情境创设: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音频、视频等,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
柳叶儿的教案范文

柳叶儿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柳叶儿》。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柳叶儿”、“春风”、“嫩绿”等。
(3)掌握课文中描述柳叶儿生长过程的句子和段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和实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通过分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通过写作和绘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对生命成长的尊重和珍惜之情。
(3)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柳叶儿》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学习和理解。
3. 课文描述柳叶儿生长过程的句子和段落的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柳叶儿》。
(2)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分析和描述柳叶儿生长过程的句子和段落。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描述柳叶儿生长过程的句子和段落的分析。
四、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柳叶儿》的文本和图片。
2. 准备生词和短语的卡片。
3. 准备分组讨论和合作的活动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柳叶儿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柳叶儿的了解和经验。
2. 课文朗读与背诵:(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柳叶儿》。
(2)学生自主朗读并背诵课文。
3. 生词和短语学习:(1)教师出示生词和短语的卡片,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
(2)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和巩固生词和短语。
4. 课文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描述柳叶儿生长过程的句子和段落。
(2)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合作分析和描述柳叶儿生长过程。
5. 总结与作业:(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学生完成作业,包括书写柳叶儿的生长过程和运用生词短语的练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合作活动的积极性。
柳叶儿的教案范文

柳叶儿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柳叶儿》这篇课文,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柳叶儿的生长过程以及其美丽的姿态。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3. 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 教学难点:描绘柳叶儿的美丽姿态,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柳叶儿》全文。
2. 生字词卡片。
3. 柳叶儿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1 教师出示柳叶儿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
1.2 学生分享对柳叶儿的了解和印象。
1.3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柳叶儿》的内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学生自读课文,感知内容2.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2 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查阅字典,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 教师讲解生字词,巩固知识3.1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
3.2 教师讲解生字词的读音、写法和词义,巩固学生记忆。
4. 学生齐读课文,理解内容4.1 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4.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 小组合作学习,探讨课文a. 课文描绘了柳叶儿的哪些特点?b. 你觉得柳叶儿的美丽姿态是怎样的?c. 课文中的作者对柳叶儿有什么感情?6.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6.2 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个别辅导,确保他们能够掌握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柳叶儿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柳叶儿的生长过程和美丽姿态。
2. 运用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柳叶儿》的教学设计

《柳叶儿》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柳叶儿》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主要情节和故事背后的寓意。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章的主要情节和寓意。
2.学生阅读理解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本《柳叶儿》,多媒体设备,课件。
2.相关图片、音频等素材。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引入话题:先给学生看一幅插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里面的场景和人物。
2.师生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插图中的人物在做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Step 2 学习课文1.教师朗读课文,同时放映幻灯片展示生词和词语,引导学生跟读,并对生词进行解释。
2.教师再次朗读全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述说课文的主要情节和寓意。
3.学生合作讨论,小组展示自己的理解。
Step 3 深入探究1.阅读理解:学生个人完成课文的阅读理解题,然后与小组成员互核答案,最后与全班讨论。
题目例:(1)课文中的“柳叶儿”是一个什么角色?她的形象和性格特点是怎样的?(2)课文中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你是如何理解的?2.语言运用: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运用所学句型和词汇,创作一个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情节。
Step 4 欣赏与评价1.学生观看与课文相关的音频或视频,加深对课文情节的理解。
2.学生欣赏名家对《柳叶儿》的评价,并就自己的观点与意见发表看法。
五、巩固与拓展1.巩固:学生用自己的话重新讲述课文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2.拓展:学生在家中阅读其他相关的文学作品,并写一篇读后感。
六、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2.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七、板书设计:书名:《柳叶儿》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引导学生感知和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通过师生互动讨论、小组合作、个人思考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能力。
《柳叶儿》教案1

《柳叶儿》教案1教学目标:1、从理解“苦”与“乐”来让学生感念生活。
2、结合课文的语句,体会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一、导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请描绘一下你所能想到的艰苦的生活。
(捋槐树叶、地瓜叶子,榆树皮,挖观音土、草根充饥,爬树好就是这样被逼出来的啊。
)互相合作,交流感受。
(从衣食住行角度来谈)2、柳叶儿是什么?能用具体的语言描绘一下它吗?学生具体描绘:注意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绘。
3、就是这我们江南随处可见的柳叶儿,文人墨客们“又是吟诗,又是作画,又是感叹它的多情,又是赞赏它的多姿”,请从你的积累中回忆出写柳的诗句。
回顾积累,再现,增强知识储备。
二、教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那作者在成年之后对小小的柳叶怀有怎样的感情?抓住文本进行。
2、为什么呢?你能否简单复述一下文中所讲的故事。
四人一组讲述故事。
3、中找出些语句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写法。
三、拓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我们现在的生活怎样?结合自身来讲。
2、那我们对待生活应该怎样?培养学生感念生活的思想感情。
3、请你用一、二句名言警句来对不知道珍惜的人进行劝说。
发挥学生主动性进行探究合作。
教学板书柳叶儿苦、涩珍爱生活宋学孟乐附: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tāo)。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再别康桥作者: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七年级语文教案柳叶儿

七年级语文教案《柳叶儿》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词和短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掌握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并能进行适当的解释。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柳叶儿》的文本。
2. 生词和短语的列表。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教学多媒体设备,展示一幅春天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画面中的景物。
2. 引导学生思考春天的特点和象征,引入课文《柳叶儿》的主题。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柳叶儿》,理解课文的大意。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三、生词和短语学习(10分钟)1. 教师呈现生词和短语的列表,引导学生跟读和记忆。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分享对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和解释。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并尝试进行适当的解释。
2.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口语表达(10分钟)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生词或短语,用课文中的句子结构进行口语表达。
2. 各小组汇报口语表达结果,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行课文的仿写,选择一个生词或短语,用课文中的句子结构进行写作。
2. 学生可以进行课文的表演,分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将课文内容呈现出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理解、生词和短语学习、小组讨论和口语表达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柳叶儿》的内容。
七年级语文教案柳叶儿

七年级语文教案《柳叶儿》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会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故乡的热爱,教育学生学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板书课题:柳叶儿2. 配乐朗读课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精讲细读,体会感情1.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使自己最感动的句子。
2. 学生汇报,教师重点引导品味。
四、朗读课文,感悟情感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 学生配乐朗读课文。
1. 讨论: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故乡的热爱。
在拓展部分,我引导学生讨论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主题。
但我在教学中对于学生朗读的指导还不够,今后我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六、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掌握课文的主要情节。
教学难点:深刻理解作者通过对柳叶儿的描述,表达出的对家乡的眷恋和对童年的回忆。
教学过程: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课文中的主要情节。
2.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重点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子。
3.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七、课堂练习:(1)课文中的“柳叶儿”是什么?(2)作者为什么对柳叶儿情有独钟?(3)课文中的“我”指的是谁?2. 结合课文,谈谈你对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的理解。
八、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柳叶儿》的主要内容,深刻体会到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对童年的回忆。
我们也学会了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叶儿》教学设计
阎村一中张小娟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诵读,感受作者对柳叶儿特
殊的情感。
2.能力目标:学会由浅入深逐层鉴赏文章主旨。
3.情感目标:了解课文“乐”和“苦中带涩”的感
情的内涵,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1.与柳叶儿有关的童年趣事;
2.“乐”与“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内涵;
3.一些饱含感情的语句。
教学难点
1.饥荒年代的独特的背景;
2.体会那种“苦中带涩”的情感。
教学方法:“七点”教学法,点拨法。
教具使用:多媒体CAI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教师让学生谈谈学生童年时的往事,以激发兴趣。
(过去的生活,总会留下一些踪迹。
有时看似淡忘,一旦当下的生活情景触动心底的音符,霎时弹奏的乐音定会让你心潮澎湃。
那么每到春季,那个打着细卷儿,在暖和的阳光里慢慢舒展的柳叶儿,又会牵出宋学孟怎样的回忆呢?我们今天一起走进《柳叶儿》,去一起感受他那种特殊的情感。
)
二、听配乐课文朗读,学习生字,注意形近字、多音字。
请学生把自己找到的多音字写到黑板上,同学们根据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分别组词。
捋(luō)噌噌(cēng)兀地(wù)
茬(chá)飕飕(sōu)嚼着(jiáo)
三、学生再读课文,课堂讨论:
1.用一句话来概括文章的内容?
在饥荒年代里,“我”与三叔抢柳叶儿的故事。
2.作者围绕“柳叶儿”的哪几个方面来讲的?试在“柳叶儿”前面加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来概括。
恋柳叶儿——抢柳叶儿——吃柳叶儿——咏柳叶儿
3、作者当时想吃点柳叶容易吗?
五处“抢”字上。
“榆树皮吃光了,大家又抢柳叶儿”、“柳叶儿,是要抢的”、“低处的,几天就被大人们抢光了”、“露珠儿还在树叶儿上的时候,就去抢树叶儿的”、“近处的抢完了,就往远处”。
作者的童年岂是一个“乐”字所能包容的?
4、童年的“我”为什么感到“最乐”呢?
文章明在写品“柳叶儿”之乐,实质不断点染生活之苦。
也许没有这种苦,反倒体会不出其中的乐。
正因为生活极苦,才有了尝柳叶儿之乐,苦乐相依,折射出作者对“乐”的辩证思考,即审苦与审乐完美结合。
而以苦写乐,正是我们常见的衬托手法。
5、吃柳叶时,哪些描写浸透着苦涩?文章还有哪些地方能让你对此有更深刻的了解?
菜糊糊粥”的过程中品尝到了苦涩。
“烧一锅开水煮,煮好之后,又捞进凉水里泡。
往往要泡一两天,换三五次水,再攥干了剁碎。
”可见,柳叶不经一番精心处理是难以下咽的。
那些“全家便只允许我一个放开了吃”等侧面描写又使大家感到了饥荒之严重。
从开头的悬念和结尾对比的手法里,体会到作者对柳叶的特殊感情,认识到一“嚼”一“品”中透出的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的不只是柳叶,更是作者童年生活的丰富内涵。
到此,全文苦中带涩的感情基调就水到渠成般地被“攥”了出来。
四、品读课文:
1、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读出节奏、感情。
2、互读互评。
3、说出喜欢的原因
提示,你可以试着这样说:
我最喜欢文中的,因为它
我觉得文中的词用得好,好在
五、放声朗读,品味下列语句
(1)第8段中,写爬高的一连串动词:“甩、飞、爬、抱、摇、摆、溜”写出“我”的陶气,也为了下文爬高摘柳叶打下基础。
(2)第10段中用“湿润、清凉、朦胧、宁静”四个词展现周围环境的静谧,富有诗情画意,为抢摘柳叶增添乐趣。
而“冰凉、咯嘣嘣、凉飕飕、滴进、阴凉”等词则写出了抢摘柳叶了的苦涩滋味。
(3)第10段中,把一个太阳比作“一个大樱桃,去年鲜红鲜红的。
”写出极端饥饿,流露出苦涩之味。
(4)第12段中,描写品尝柳叶儿的情形:“抓上一小把黑豆,喝上几口粥,吃到了一个豆儿,满心里香得不行。
”用夸张的笔法写出了“柳叶儿”的美好滋味,可见当时生活是多么艰难。
(5)第13段说“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
……那纸一般的肚皮被弄破,里面的肠子会淌出来。
”极言其饿,侧写生活的苦涩。
六、再讨论,当堂口语训练
忆往昔,岁月艰难,少年不知愁滋味;看今朝,生活幸福,稚童低语尚言苦!我们现在应该怎样对待生活?请你用一两句名言警句来对不知道珍惜幸福生活的人进行劝说。
你怎样看待“苦”与“乐”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
学生畅所欲言。
提示:一切“乐”的品德均建立在“苦”的基础之上。
七、教师小结:
时光已流逝,抹不去苦涩的记忆;柳叶又抽芽,牵动着如歌的情思。
同学们让我们记住柳叶的那个时代吧!因为柳叶时代的情感熏陶了我们的灵魂,丰厚了我们的思想积淀。
但愿它能刷新我们的人生底色。
珍惜现在的生活,用真正的幸福装点自己的人生。
八.扩读延伸
1、人们吟诗作画赞美春柳与作者的柳叶儿情冲突吗?说说自己的见解。
几乎人人都见过柳,但是对柳的感受会因为个人经历的不同而有区别。
2、“柳”是多姿多情的代表,柳常与一个字相谐音?(留)柳,留相谐,你能在《柳叶儿》中找到它们的结合点吗?
文章中,也是柳、留相依的。
课文第二段中“每当看到那一片片打着细卷儿,在暖和的阳光里慢慢舒展的柳叶儿时,我总忍不住要伸手去摘一片来,放在嘴里嚼着,慢慢品尝那苦中带些涩的滋味儿。
”一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悬念:为什么苦中的带些涩还要去品尝?结语说:“我却总忍不住要摘一片下来嚼一嚼。
而且我想告诉人们,它味苦,微涩,但能救人。
”解开了开头的悬念,表达了对“柳叶儿”作为救命粮的留念之情。
3、请将下面这首咏柳的诗与宋学孟的《柳叶儿》进行比较,看有哪些不同?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与宋学孟的《柳叶儿》不同的是:贺知章的《咏柳》前两句用生动的比喻描写了春柳袅袅婷婷,婀娜多姿的形态;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设问句歌颂春风创造了绿色,创造了生命,创造了美丽的大自然,是传诵千古的咏柳佳作。
)
九.课余练笔,展示才华
童年的生活都是难忘的,不管它是与苦难交织,还是同欢乐相伴,它毕竟留下了许多值得我们回忆的东西。
和作者一样,我们也都曾经拥有过属于自己的童年,那就请同学们课后拿起笔,回忆、记录自己的童年故事,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板书设计:
柳叶儿宋学孟
上树捋柳叶之乐(动作描写)
以清晨抢柳叶之乐(景物描写)
饱吃柳叶之乐(情态描写)
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