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6.3美洲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下册 6.3 美洲教案 湘教版 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 6.3 美洲教案 湘教版 教案

6.3 美洲内容:美洲一、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思路本节《美洲》包括三个内容:“新大陆”、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移民与经济。

分为4课时进行讲授,第1课时学习美洲成为“新大陆”的原因,美洲大陆的划分,美洲的国家和语言。

第2课时学习北美洲的地形、河流、气候,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第3课时学习美洲的地形、河流、气候,气候图的判读。

第4课时美洲的居民与经济。

本节教材安排的特点是对比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异同;同时了解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运用地图,说明美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

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及其交通地位。

2、了解美洲的主要国家、语言,政治区划等。

3、通过读图,分别了解两个大洲自然环境在地形方面的特征。

4、通过对书28页29页的气候图进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气候的特点。

5、通过对图1-41、图1-42的分析突出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6、通过实例说明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7、使学生了解部分美洲国家的主要经济部门。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2、通过读地形图、统计图表对比北美洲与南美洲地形的异同之处。

3、通过读地形图、气候图,分析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4、使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美洲的居民组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例说明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让学生了解部分美洲国家的主要特点。

2、使学生逐步学会熟练的掌握对比分析了解地理事物的异同。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运用地图,说明美洲大陆的地理位置。

2、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及其交通地位。

3、通过读图,掌握南北美洲地形的特点,并分析两个大洲自然环境在地形方面的特征。

4、通过对书28页29页的气候图进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气候的特点。

5、通过对图1-41、图1-42的分析突出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七年级地理下册 6.3 美洲教案1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 6.3 美洲教案1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6.3美洲(1)的存在,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塔,便以亚美利哥的名字为这个“新大陆”命名,并仿照其他大洲的名称词尾形式称为“亚美利加州”,简称美洲。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来了解美洲。

互动探究探究一:新大陆新大陆读图接受新大陆和美洲大陆名字的由来。

简单介绍中美地峡,巴拿马运河,西印度群岛,强调白令海峡以及巴拿马运河的地理分界线作用和交通作用2、美洲的地理位置读图1)说说美洲的纬度位置、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

2)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在哪里?总结美洲的地理位置(对照前面所学方法,通过读图分析完成要求,逐步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北美洲:⑴最北在北极圈以北,最南在赤道以北,最东在30°w以东,最东在180°经线以东。

⑵北临北冰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南面与南美洲相连,以巴拿马运河为分界线,西北隔白令海峡与亚洲望相通过读图、识图、讨论等教学形式,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利用图表对学生进行大量的启发和引导,使学生通过读图自主探讨问题,使学生望。

⑶主要位于西半球、北半球。

南美洲:⑴最北在赤道以北,最南在60°S以北,最东在30°w以东,最西在80°w以西。

⑵临墨西哥湾、加勒比海,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麦哲伦海峡)。

⑶主要位于西半球、南半球。

(查漏补缺,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指导学生。

最后教师进行综述。

)读图、阅读材料了解巴拿马运河、白令海峡、西印度群岛等地理位置和重要的意义。

教师讲述:巴拿马运河是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有学生了解这些知识,鼓励学生讲解,锻炼部分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平日中对地理事物、地理问题的搜集、思考。

逐步养成独立自主思考地理问题的习惯。

线,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它的开凿大大缩短了太平洋到大西洋的航程,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

穿过白令海峡的“三线”1、亚洲于北美洲的分界线2、俄罗斯与美国的国界线3、国际日期变更线承转:为什么新闻播报时说道巴西等南美洲国家时会说是拉丁美洲的国家?拉丁美洲和南美洲有何区别?为什么叫做拉丁美洲?探究二:拉丁美洲查找资料了解拉丁美洲的来源、含义、语言、国家等。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美洲》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美洲》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美洲》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的第三节《美洲》,主要介绍美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以及主要国家和地理景观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美洲的基本情况,培养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探索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美洲的地理位置和边界;b. 掌握美洲的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c. 了解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理景观。

2. 能力目标:a. 能够运用地图等工具获取地理信息;b. 能够描述美洲的地理特点和主要国家。

3. 情感目标:a. 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b.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和地理景观的尊重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 教学重点:a. 美洲的地理位置和边界;b. 美洲的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c. 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理景观。

2. 教学难点:a. 学生对地理位置和边界的抽象概念理解;b. 学生对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的整合和归纳能力。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了解程度有限,对美洲的认识可能比较模糊。

他们对地理位置和地理景观的概念理解可能较弱,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图片等教具进行辅助教学。

同时,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较高,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互动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a. 老师展示一张地图,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复习南美洲的地理特点。

例如,让学生指出南美洲的位置和一些著名的地理景观,如亚马逊雨林和安第斯山脉。

b.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对美洲的兴趣。

例如,老师可以问学生:“你们知道美洲有哪些有趣的地方吗?有没有听说过美国、巴西或者墨西哥?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美洲的地理情况。

”第二环节:呈现基础知识a. 老师利用地图或图片,向学生介绍美洲的地理位置和边界。

例如,指出美洲位于北半球和西半球,北临北冰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

b. 讲解美洲的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并与其他大洲进行对比。

江苏省徐州市七年级地理下册 6.3 美洲教案1 (新版)湘教版

江苏省徐州市七年级地理下册 6.3 美洲教案1 (新版)湘教版
3)西印度群岛呈弧形排列在和之间。
3、认真阅读课文第22页第一、二段内容,思考:
美洲主要的语言有哪些?是怎样分布的?
4、认真阅读课文第24页“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和图1-35、1-36内容,完成下列内容。
(1)、在图中找出: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脉、阿巴拉契亚山脉、安第斯山脉、大平原、拉布拉多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
Hale Waihona Puke (2)、北美洲平均海拔较高,地势起伏,地形分为三大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中部是广阔的,东部是低缓的。
(3)、南美洲的 西部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山脉以东,地域广阔,平原与高原。
(4)、世界第一大岛是岛。
三,教师指导,学生展讲自学内容
四、师生共同总结本节主要内容
五、当堂检测:
一三、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
1,拉丁美洲是指 ()
A.喜马拉雅山脉、亚 洲B.落基山、北美洲
C.安第斯山脉、南美洲D.阿尔卑斯山脉、欧洲
5,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是()
A.东欧平原B。亚马孙平原C。中西伯利亚平原D。东北平原
6,世界最大的高原是()
A.青藏高原B。巴西高原C。蒙古高原 D。南非高原
【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A.美国以南的美洲国家和地区B.巴拿马运河以北的美洲国家和地区
C.美国以北的美洲国 家和地区D.巴拿马运河以南的美洲国家的地区
2,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A.美国B.巴西C.加拿大D.俄罗斯
3,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
A.巴拿马运河B.白 令海峡C.苏伊士运河D.乌拉尔山
4,世界最长的山脉是哪个,分布在哪里?()
美洲
课题
美洲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七年级地理下册 6_3 美洲教案3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6_3 美洲教案3 湘教版

美洲课题美洲主备主核使用补充使用者初一地理组课型新授课使用日期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说明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使学生了解部分美洲国家的主要经济部门。

2、使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美洲的居民组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美洲国家的经济教学方法: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媒体:地图册、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阅读课文P31“美洲居民”(1)美洲印第安人属于什么人种?(2)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居民在种族构成上各有什么区别?(3)为什么说美国和加拿大都是是移民国家?二、美洲的经济1.(1)世界的国家按经济发展水平可分为哪两种类型?(2)你知道美洲国家中有哪几个国家属发达国家吗?原住地的居民:印第安人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完后识记北美洲的居民:欧洲等大洲的移民南美洲的居民:“世界人种大熔炉”2、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少数发达国家:美国和加拿大多发展中国家:拉丁美洲国家3、美国:当代实力最为雄厚的资本主义国家4、墨西哥:石油工业、玉米、白银、墨西哥城5、巴西:南美洲工农业最发达的国家6、阿根廷:小麦、牛肉、羊毛、布谊诺斯艾利斯巴西:咖啡、香蕉、蔗糖可可:科特迪瓦、巴西石油:委内瑞拉、墨西哥铜矿:智利、秘鲁铁矿:巴西铝土:圭亚那课后小结:大洲项目北美洲南美洲面积2400万平方千米1800万平方千米五带中的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大部分位于热带最长的山脉落基山安第斯山脉最长的河流密西西比河亚马孙河主要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教师提问加以巩固学生读图填表面积最大的国家加拿大巴西主要人种以移民为主以混血人种为主国家类型美国、加拿大是发达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作业:填充图册随堂随练板书设计一、美洲的居民二、美洲的经济课后追记:通过引导学生进入神秘的世界美洲,学生对地理有了浓厚的兴趣,与此同时,用学生自己提问题自己回答兴趣很高,这样学习效果很好.。

江苏省徐州市七年级地理下册 6.3 美洲教案 (新版)湘教版

江苏省徐州市七年级地理下册 6.3 美洲教案 (新版)湘教版
A.除美国外,美洲的其余国家都属于发展中国家
B。阿根廷是南美洲工农业最发达的国家
C.南美洲的农矿产品目前仍然是其最主要的出口产品
D。巴西是西半球最著名的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
4,.南美洲的农业是当地重要的经济部门,这里主要出口的农产品()A.香蕉B.菠萝C.柑橘D.甘蔗
【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完成下表:
国家
墨西哥
阿根廷
巴西
智利
圭亚那
主要的农、
矿产品
3、完成P30活动题。
三、教师指导,学生展讲自学内容
四、师生共同总结本节主要内容
五、当堂检 测:
(一)选择题
1,北美洲的白种移民主要来自 ()
A.拉丁美洲 B.亚洲 C.非洲D.欧洲
2,玉米的原产地是()
A.中国B.美国C.墨西哥D。巴西
3,下列关于美 洲的经济叙述,正确的是()
二、师指导学生自学
11、认真阅读课文第29-30页“移民与经济”和图内容,完成下列内容。
(1)、美洲的原住居民印 第安人属于什么人种?
(2)、美国和加拿大都是典型的移民国家,居民主要来自哪个大洲及其他大洲的移民?
(3)、南美洲是世界上种族非常复杂的大洲,号称什么?
(4)、在美洲国家中属于发达国家的有哪些?其余国家都属于什么类型的国家?
美洲
课题
美洲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美洲的人种构成,以移民为主的大洲。
2、能通过实例说明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南美洲与北美洲的居民在种族的特点
2、美洲各国在经济发展上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

湘教版七下地理6.3美洲教学设计2

湘教版七下地理6.3美洲教学设计2

湘教版七下地理6.3美洲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6.3美洲教学设计2,主要讲述了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美洲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美洲的基本情况,掌握美洲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理现象和地理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美洲的相关知识较为复杂,需要学生对美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各国之间的联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美洲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美洲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2.难点:美洲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美洲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洲各国之间的联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美洲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各国之间联系的课件。

2.地图:准备美洲地图,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观察和分析。

3.视频资料:准备美洲各国风光、文化等方面的视频资料,以便在课堂上播放。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美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各国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美洲的基本情况。

2.呈现(10分钟)利用地图和课件,分别展示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美洲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广东省佛山市七年级地理下册6.3美洲教案1(新版)湘教版

广东省佛山市七年级地理下册6.3美洲教案1(新版)湘教版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预习进度的监控。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提前接触美洲地理知识,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意识。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美国纽约和巴西亚马逊雨林的视频,引出美洲地理多样性的主题。
- 亚马孙雨林的保护:亚马孙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对全球气候具有重要作用,面临过度开发、森林砍伐等威胁。
- 美国农业带的分布:美国农业带的形成与气候、地形等地理因素密切相关,对全球农产品供应具有重要影响。
- 北美洲城市化进程:北美洲城市化程度高,面临城市扩张、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8. 美洲地理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美洲的地形特征
- ① 北美洲地形以山地、高原、平原为主,如落基山脉、密西西比河流域、加拿大地盾等。
- ② 南美洲地形复杂,包括安第斯山脉、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等。
4. 美洲的自然资源与经济
- ① 北美洲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农业发达,工业以制造业为主。
- ② 南美洲资源丰富,包括石油、矿产、森林等,农业以咖啡、可可、糖等为主,工业发展较为落后。
- ② 地形因素对交通的影响:安第斯山脉、落基山脉等地形对美洲大陆的交通线路具有重要影响。
- ③ 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美洲各国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对经济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如加拿大的石油开采、巴西的矿产开发等。
板书设计采用简洁明了的表格形式,突出重点,易于学生记忆。同时,加入生动有趣的插图和颜色搭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核心素养目标
本章节旨在培养学生以下地理核心素养:地理观察与认知能力,通过对美洲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探讨,提升学生从空间角度观察、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地理思维与判断能力,通过案例研究,如巴西的农业转型、北美五大湖区的工业发展,训练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进行问题解决和决策制定;地理情感与价值观,强化学生对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全球性问题的认识,培养其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课程强调实践性与综合性,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形成对美洲地理特征的深刻理解和批判性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洲》本节教材是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认识大洲》中的第三节。

从内容上看凸显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内容繁多,知识点也多。

注重对学生的读图、读表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了解美洲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有关知识,是学生必需具备的基础知识。

学生通过对本节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区域地理学习的方法,知道分析美洲自然地理特征需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和自然资源等方面入手,人文环境需从大洲的居民特点、国家分布、大洲内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等方面进行。

因此学习时,应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通过自主学习、读图分析、合作探究等方式,化繁为简对已学知识进行整合、应用,最后用对比表格的形式归纳总结南、北美洲的地理环境的差异。

这一学习过程,使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及学习效率得到了进一步巩固提高。

【知识与能力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美洲大陆的地理位置(纬度、海陆)。

2、掌握拉丁美洲的概念以及这里的国家及通用语言。

3、通过读图分别了解两个大洲的地形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地形图,对比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地形异同之处。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从地图中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和素养,认识到不同地理事物存在的差异。

【教学重点】1、美洲大陆的地理位置。

2、南、北美洲的地形特征。

【教学难点】1、通过学习南、北美洲的地形特征差异,熟练掌握对比分析了解地理事物的异同。

1、多媒体课件。

一、情境导入问题导入:位于西半球的大洲主要有哪些?(学生回答)明确:北美洲和南美洲。

过渡:同学们,你对美洲了解多少?你知道美洲的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块曾经的“新大陆”吧!二、新课学习(一)“新大陆”(1)“新大陆”的由来美洲的全称:“亚美利加洲”由来:美洲又被称为“新大陆”。

因为在500多年前,生活在亚洲、欧洲和非洲的居民,几乎不知道它的存在。

15~17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才结束了亚欧大陆与美洲“新大陆”之间长期相互“隔绝”的局面。

(2)美洲的地理位置展示美洲国家和地区分布图,让学生试着描述美洲的地理位置。

明确:纬度位置:北美洲全部位于北半球,北极圈穿过其北部;南美洲位于100N以南,赤道穿过其北部,地跨南北半球。

海陆位置:美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西北隔白令海峡与亚洲相望,南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

(3)美洲大陆的划分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划分:美洲大陆是一个整体。

人们在美洲大陆中部中美地峡的狭窄部位开凿了巴拿马运河,习惯上以它作为划分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

北美地区与拉丁美洲的划分:在政治地理上,以美国与墨西哥的国界线为界,北部属于北美地区;美国以南的美洲部分称为拉丁美洲。

播放视频:巴拿马运河阅读:“三线”穿越的白令海峡指引学生在图中找出白令海峡,并说出是哪“三线”穿越了白令海峡明确:亚洲与北美洲的洲界线、俄罗斯与美国的国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都从白令海峡中部穿过。

阅读:中美地峡中美地峡是指墨西哥以南、哥伦比亚以北的狭长陆地。

它是联结南北美大陆的天然“陆桥”,又称为中美洲。

这里的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多火山、地震。

农业是当地重要的经济部门,主要种植热带经济作物,香蕉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重要地位。

中美洲包括巴拿马等7个国家,面积52万多千米²,居民以印欧混血人种为主,其次为印第安人和黑种人。

阅读:西印度群岛西印度群岛西印度群岛呈弧形排列在加勒比海与大西洋之间。

它由1200多个大小岛屿组成,古巴岛是其中最大的岛屿。

航海家哥伦布为寻找由欧洲向西航行到亚洲的新航路,于1492年首次航行到此,误以为这就是印度附近的岛屿。

大约10年后,一位名叫亚美利哥的意大利航海家认定这里是不同于东方印度的“新大陆”。

因为该群岛位于西半球,所以称西印度群岛。

这个名称一直没用至今。

(4)美洲大陆的国家及通用语言北美地区:北美地区的国家主要有加拿大和美国,面积最大的是加拿大,其次是美国,都属于发达国家。

它们都曾是英、法等国的殖民地。

由于历史的原因,两国通行英语,加拿大有一部分居民讲法语。

拉丁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因为历史上长期受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目前主要通行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

由于这两种语言都源于拉丁语,所以人们通常将美国以南的美洲部分称为拉丁美洲。

(二)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读图活动:1.找出北美洲的主要山脉、高原和平原(学生读图找图)西部是科迪勒拉山系,主体山脉是落基山脉,中部是大平原,东部为低缓的阿巴拉契亚山脉和拉布拉多高原。

读北美洲的地形剖面图,可以看出该大洲地势有什么特点?(学生读图回答)明确:东西高,中部低。

小结:北美洲地形特征地形分布特征:南北三大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山地和高原。

地势特征:平均海拔高,地势起伏大,东西高,中部低。

展示“五大湖影像”图明确:五大湖位于北美洲中东部,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素有“北美地中海”之称。

其中苏必利尔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

展示:格陵兰岛图明确:格陵兰岛是世界第一大岛,岛上80%以上的土地覆盖着巨厚的冰层,是除南极洲以外冰川分布最广的地区。

拓展延伸:口诀记忆北美洲地形东部高原连山地,西部山地接高原。

东西之间大平原,世称河湖在其间。

活动:2.读图找出安第斯山脉、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亚高原,描述南美洲的地形分布特征。

(学生读图找图)小结:南美洲地形特征西部是高大年轻的安第斯山脉,东部高原与平原相间分布。

介绍:南美洲的世界之最:安第斯山脉是最长的山脉、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巴西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阿要廷潘帕斯草原。

活动:3.观察玲玲、贝贝绘制的北美洲和南美洲地形简图,完成下列任务。

(1) 说一说地形简图所表示的主要地形区名称。

(2) 说一说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地形分布有哪些异同?(学生回答)明确:同:西侧均为高大的山系;异:北美洲为三大南北纵列带,南美洲东部高原与平原相间分布。

三、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认识了曾经的“新大陆”,主要学习了南、北美洲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分布特征。

四、课堂练习1.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D)A.苏伊士运河B.白令海峡C.直布罗陀海峡D.巴拿马运河2.拉丁美洲是指(C)A.墨西哥以南的美洲B.巴拿马运河以南的美洲C.美国以南的美洲D.巴拿马以南的美洲3.北美洲地形分三大南北纵列带,正确的是(D)A.西部是安第斯山脉、中部是大平原、东部是阿巴拉契亚山脉B.西部是落基山脉、中部是大平原、东部是安第斯山脉C.西部是安第斯山脉、中部是大平原、东部是落基山脉D.西部是落基山脉、中部是大平原、东部是阿巴拉契亚山脉4.关于南、北美洲的地形,说法正确的是(B)A.南美洲地形分三大纵列带B.北美洲地形分三大纵列带C.南美洲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D.北美洲有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本节课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

不仅要关注那些理性的共同的知识,关注学生对知识目标的认知和追求,更加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和人生价值观的确定。

课堂活动中,学生屡次提出问题,并且问题针对性强,这样就要积极肯定他,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针对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其潜能。

《美洲》第二课时【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南北美洲的气候特征,突出北美洲地形对北美洲气候的影响。

2、了解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图分析,使学生掌握北美洲的地形特征对北美洲气候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逐步学会熟练地掌握对比分析了解地理事物的异同,树立和而不同的观点。

【教学重点】南北美洲的气候分布。

【教学难点】北美洲地形对北美洲气候的影响1、多媒体课件。

一、情境导入复习提问: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地形分别有什么特征?(学生回顾回答问题)明确:北美洲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山地和高原;南美洲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东部平原与高原相间分布。

过渡: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美洲的气候。

二、新课学习(一)美洲气候读图对比南北美洲的气温、降水、气候类型。

(1)北美洲地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热带范围相对狭小。

南美洲热带范围广阔,温带面积不大,寒带缺失。

除高山地区外,南美洲最冷月平均气温都在0℃以上,冬季温暖,而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一般不超过28℃,夏季没有酷暑。

(2)北美洲降水受东西两侧山脉的阻挡,东西两侧沿岸地区降水多,中部地区降水少;南美洲降水充沛,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是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

(3)北美洲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以温带大陆性为主;南美洲热带范围广阔,气候类型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播放视频:《巴西热带雨林——地球之肺》活动:1.南北美洲的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地区分布上有什么突出特点?想一想,这一分布特点主要与哪个因素有关?2.在北美洲中部,冬季寒冷气流可到达墨西哥沿岸;春夏季节,来自墨西哥湾的暖流也能长驱北上,到达哈得孙湾附近。

这些现象可能产生哪些影响?3.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许多大城市都坐落在大河下游肥沃的平原上,而南美洲有些国家的首都和大城市却建在高山、高原上,甚至是沙漠地区。

分析下列资料,你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吗?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坐落在赤道附近平均海拔2850米的高山山谷中,人口达180万。

秘鲁首都利马,坐落在太平洋沿岸平均海拔105米的热带沙漠中,人口780多万。

(学生读图、讨论、合作,派代表发言)明确:1.南北美洲的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仅分布在科迪勒拉山系以西沿海的狭长地带。

原因是西部高大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水汽仅能到达西部沿海的狭长地带。

这种分布与地形因素有关。

2. 冬季,从北冰洋南下的寒冷气流可以顺利南下,形成大风雪、寒潮天气;夏季,来自墨西哥湾的暖湿气流长驱北上,造成北美洲大范围的高温多雨天气。

3.基多属于高山、高原气候,虽然位于赤道附近,但是因为海拔高,四季如春,降水适中,气候宜人,所以人口集中;利马位于沙漠绿洲上,水源也较为充足,因此人口也较为集中。

(二)居民与经济(1)美洲的居民:美洲的原住居民是印第安人;北美洲是典型的移民国家;南美洲是“世界人种大熔炉”。

(2)美洲的经济1.美洲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

美国、加拿大是发达国家,其余国家则属于发展中国家。

巴西是南美洲工农业最发达的国家。

2.南美洲的经济特点南美洲的经济虽然有较大发展,但农矿产品仍然是主要出口商品。

能源矿产以石油为主,金属矿产以铁、铜、铝土为多。

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经济作物占绝对优势,大量出产咖啡、可可、香蕉、蔗糖等。

拓展延伸:歌诀记忆拉丁美洲的居民和经济拉美种族杂,混血比重大。

人口密度小,分布有偏差。

增长速度快,城市人口大。

属于发展国,工业不发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