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库设计制冷更新

合集下载

物流冷库制冷系统优化

物流冷库制冷系统优化

物流冷库制冷系统优化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壮大,冷链物流的需求日益增长。

冷库作为冷链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冷系统的优化至关重要。

冷库制冷系统的优化不仅可以提高制冷效率,降低能源消耗,还可以保障货物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从制冷系统能效、温控精度、设备选型以及智能化管理四个方面探讨物流冷库制冷系统的优化。

一、能效优化在冷库制冷系统中,能效优化是最为重要的一环。

提高能效不仅可以降低能耗,降低经营成本,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为了实现能效优化,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设备选择:选择高效的冷冻设备是能效优化的基础。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品牌的冷冻设备,选择合适的设备对提高能效非常重要。

有些设备在设计时可以根据实际负荷自动调节运行状态,既能满足低负荷时的制冷需求,又可以在高峰时段提供更大的制冷量,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

2. 管道设计:合理的管道设计可以降低管道的阻力,减小压缩机的耗能。

采用优质的绝热材料来进行保温,也可以减小供冷介质的能量损失,提高制冷效率。

3. 温度控制:合理设置冷库的温度控制范围,可以减少制冷设备的运行频率,从而减少能耗。

也要注意定期对制冷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以确保设备的制冷效率。

二、温控精度温控精度是冷库制冷系统优化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冷库内部的温度不仅需要保持在恒定的范围内,还需要根据存放货物的特性进行调节。

温控精度不仅影响着货物的质量和安全,还关系到制冷系统的运行效率。

为了提高温控精度,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采用先进的温控设备:目前市面上有很多高精度的温控设备,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调节。

选择合适的温控设备可以提高温控精度,保障货物的质量和安全。

3. 定期校准:定期对温控设备进行校准,保证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三、设备选型设备选型是冷库制冷系统优化的关键环节。

选择合适的制冷设备和温控设备,可以提高制冷系统的效率,降低能耗。

在设备选型上,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根据需求选择制冷设备:根据冷库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制冷设备。

冷库工程改进方案

冷库工程改进方案

冷库工程改进方案一、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冷库工程在冷链物流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冷库作为农产品、食品、医药等易腐坏品的储存中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冷库工程是通过冷藏设备,为蔬菜、水产品、肉类、果品等产品提供一定的低温环境,使其在短期内不易腐烂、延长保鲜期。

然而,目前国内的很多冷库工程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管理不规范、设备老化、能耗高等。

在这种情况下,冷库工程如何改进,提高效率和能效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冷库工程改进方案1. 设备更新现有的冷库设备多数年代久远,虽然能够正常运行,但是能效低、维护频繁,不利于节能减排。

因此,首先需要将老化的设备进行更新改造。

(1)更新制冷设备可以选择更新高效的制冷设备,例如通过更换节能型的压缩机、热力传递设备等来提高整个冷库的能效。

此外,采用新一代的冷却剂,如天然制冷剂,也可大幅度提高制冷效果。

(2)更新保温材料冷库的保温材料对于保持低温环境至关重要,因此在选择和更换保温材料时,应优先考虑保温性能和能耗。

可选择优质的新型保温材料,如聚氨酯、聚苯乙烯等材料进行更新,以降低整个冷库的能耗。

2. 智能化管理冷库工程管理采取智能化方式,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减少能源浪费,提升运行安全性。

(1)智能监控系统通过安装智能监控系统,实时监测冷库的温度、湿度等参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同时,可以通过智能监控系统进行数据分析,优化设备运行状态,更好的进行设备调度和维护管理。

(2)自动控制系统冷库温度控制是保证产品保鲜的必要条件,采用自动控制系统可以更精确地控制温度,避免能源浪费和产品损失。

(3)RFID技术在库存管理方面,可以引入RFID技术,实现冷库内存储产品的自动识别和跟踪管理,提高库存管理精度。

3. 节能减排为了减少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在冷库工程改进中需要考虑节能减排的方案。

(1)采用可再生能源在设备更新中,可以考虑使用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例如太阳能光伏板用于冷库的电力供应,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物流冷库制冷系统优化

物流冷库制冷系统优化

物流冷库制冷系统优化
物流冷库是为了保持货物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而设计的特殊仓库。

冷库制冷系统是实现冷库温度控制的核心部分。

对于物流企业来说,优化制冷系统能够提高冷库效率,减少运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针对冷库制冷系统的优化需要考虑到温度控制的要求。

通过数据分析和过程监测,可以确定制冷系统满足货物存储的温度要求。

在制冷系统运行中,可以设置成熟的控制策略,根据所需温度自动调整制冷循环。

其次,冷库使用领域的不同应对温度调控也应有所不同。

在冷藏冷库控制中,一般设置+4℃左右均匀分布的小气候,以控制温度在+/-0.5℃内波动。

在冷冻冷库控制中,控制区温度应低于-18℃,以保证食品、药品等的质量。

另外,为了保证冷库温度稳定,应注意制冷设备的质量和维护。

冷库制冷系统通常采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等设备进行制冷,不同设备的质量和选择将影响整个制冷系统的性能。

同时,要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和维护保养。

此外,还需考虑到能源效率的优化。

制冷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消耗大量电能,对电网造成一定的压力。

在制冷系统设计和运行过程中,可通过调整制冷方式、隔热措施、循环水利用等措施,减少能源的浪费、提高能源利用率。

在总体的冷库制冷系统优化中,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各个方面的因素,搭建完整的数据采集与分析体系,实现精细的温度管理、更稳定的制冷系统运行、更加优化的能源利用,为物流企业的高效运营提供坚强的技术保障。

冷库方案变更说明

冷库方案变更说明

冷库方案变更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冷库在食品行业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我公司决定对原有冷库方案进行变更。

本文将详细阐述冷库方案的变更内容及其原因。

一、方案变更的背景原有冷库方案在运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温度控制不够精确、能耗较高、储存空间利用率低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提升冷库的性能和效益,我们决定进行方案的变更。

二、方案变更的内容1. 温度控制系统的升级原有冷库的温度控制系统无法满足精确控温的要求,我们将引入先进的温度控制设备,提升温度控制的精度和稳定性。

通过精确的温度控制,可以保证储存食品的品质和安全。

2. 能耗优化措施的引入为了降低冷库的能耗,我们将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优化。

首先,对冷库的绝缘材料进行改进,减少能量传递和损失。

其次,引入节能型压缩机和冷凝器,提高制冷效率,降低能耗。

此外,优化冷库的空气循环系统,减少能量的浪费。

3. 储存空间的利用率提升原有冷库在储存空间的利用率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将进行空间的合理规划和设计。

通过优化货架和储存设备的布局,合理利用空间,提高储存容量。

同时,引入自动化储存系统,提高储存效率和作业效率。

三、方案变更的原因1. 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性通过温度控制系统的升级,可以更好地保证冷库内的温度稳定性,从而提升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精确的温度控制可以防止食品变质和污染,保证产品在储存过程中的品质。

2. 降低运营成本通过能耗优化措施的引入,可以降低冷库的能耗,减少能源消耗和运营成本。

节能措施不仅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符合环保要求。

3. 提高储存效率和作业效率通过储存空间利用率的提升和自动化储存系统的引入,可以提高储存效率和作业效率。

合理规划和设计储存空间,可以充分利用空间,提高储存容量。

自动化储存系统的运用可以减少人工操作和减少错误率,提高作业效率。

四、方案变更的目标和效益通过冷库方案的变更,我们的目标是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性,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储存效率和作业效率。

物流冷库制冷系统优化

物流冷库制冷系统优化

物流冷库制冷系统优化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冷链物流系统已经成为保证食品新鲜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冷库制冷系统的优化,对于提高冷链物流系统的效率和降低能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冷库制冷系统的优化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改善制冷系统的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一、提高制冷系统的能效1. 采用高效制冷设备在冷链物流系统中,制冷设备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制冷系统的能效,企业可以选择使用高效的制冷设备,如压缩式制冷机、螺杆式制冷机等。

这些高效制冷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可以大大降低能耗,提高制冷系统的整体能效。

2. 优化制冷系统配置在进行冷库制冷系统的优化时,企业还可以考虑对制冷系统的配置进行调整和优化。

通过增加制冷系统的换热器面积,可以提高换热效率,降低能耗;通过减小管道长度和减少弯头数量,可以减小制冷系统的输运阻力,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3. 进行制冷系统升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冷库制冷系统也在不断升级换代。

企业可以考虑对老旧的制冷设备进行升级,以提高设备的能效。

可以将传统的制冷设备升级为新型的无氟制冷剂设备,以降低对大气层的破坏,提高制冷系统的环保性和能效。

二、优化制冷系统的运行管理1. 合理的温度控制策略在冷库制冷系统的运行管理中,合理的温度控制策略可以有效降低能耗。

对于不同类型的产品,可以采用不同的温度控制策略,将温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既保证产品的质量,又降低能耗。

2. 定期的维护和保养冷库制冷系统的定期维护和保养,对于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非常重要。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定期维护和保养制度,对制冷设备进行定期检查、清洁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保证制冷系统的正常运行。

3. 实施智能化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化管理已经成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

在冷库制冷系统的运行管理中,可以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实时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和能耗情况,通过数据分析和智能控制,优化制冷系统的运行参数,提高系统的能效。

改造冷库实施方案

改造冷库实施方案

改造冷库实施方案冷库是食品加工企业、餐饮企业等食品行业的重要设施,其保鲜、冷藏作用对食品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更新,传统冷库在保鲜、节能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为了提高冷库的效率和性能,我们需要对冷库进行改造和升级,以适应现代食品行业的发展需求。

首先,我们需要对冷库的保温材料进行升级。

传统冷库的保温材料通常采用聚氨酯泡沫板,而现在市场上已经出现了更加高效的保温材料,比如聚苯乙烯泡沫板、岩棉板等。

这些新型保温材料具有更好的保温性能和节能效果,能够有效减少冷库的能耗,提高保鲜效果。

其次,我们需要对冷库的制冷设备进行更新。

传统冷库的制冷设备多为压缩机式制冷设备,虽然能够满足基本的制冷需求,但在能耗和制冷效果上存在一定的不足。

现在市场上出现了更加节能高效的制冷设备,比如变频制冷设备、螺杆式制冷设备等。

这些新型制冷设备具有更高的制冷效率和更低的能耗,能够为冷库的制冷过程提供更好的支持。

此外,我们还需要对冷库的温控系统进行升级。

传统冷库的温控系统多为手动控制或者简单的自动控制,无法满足对温度精度和稳定性的要求。

现在市场上出现了更加智能化的温控系统,比如PLC控制系统、智能温控仪等。

这些新型温控系统能够实现对冷库温度的精确控制,保证食品在冷库中的质量和安全。

最后,我们需要对冷库的通风系统进行改造。

传统冷库的通风系统多为简单的通风口或者风扇,无法有效保证冷库内空气的流通和新鲜。

现在市场上出现了更加高效的通风设备,比如新风换气系统、空气净化设备等。

这些新型通风设备能够有效改善冷库内空气质量,保证食品的新鲜度和卫生安全。

综上所述,改造冷库实施方案需要从保温材料、制冷设备、温控系统和通风系统等方面进行全面升级,以提高冷库的效率和性能,满足现代食品行业的发展需求。

通过这些改造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减少能耗,提高保鲜效果,保证食品质量和安全,为食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冷库改造方案范文

冷库改造方案范文

冷库改造方案范文冷库改造是指对原有冷库进行升级改造,以提高其冷藏、冷冻、保鲜等功能,适应不同的需求。

冷库改造方案需要考虑冷库的结构设计、设备选型、控制系统和安全性等方面。

一、冷库结构设计1.冷库隔墙和屋顶的保温材料选用高效保温材料,如聚氨酯发泡板、硅酸铝板等,提高保温性能。

2.冷库地面选用高密度聚乙烯板或其他合适的地面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损性。

3.冷库门采用带有密封装置的隔热门,确保门的密封性能和隔热性能。

4.冷库内设有防火措施,如设立灭火器、烟雾报警器等,确保安全。

二、冷库设备选型1.制冷设备选用高效节能的制冷机组,根据冷库使用情况选择适当的制冷容量和制冷剂。

2.冷冻设备选用符合要求的冷冻机组,确保能够提供所需的低温环境。

3.空调设备选用符合要求的空调机组,确保冷库内温度和湿度的稳定性。

4.照明设备选用节能的LED照明灯具,提高照明效果并减少能耗。

三、控制系统1.温度控制系统采用先进的PLC控制技术,确保冷库内温度的稳定性和精准度。

2.湿度控制系统采用恒湿化设备,确保冷库内湿度的稳定性和适宜性。

3.通风设备采用新风系统和循环风系统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冷库内空气的流通和新鲜度。

四、安全性1.冷库内部设置紧急报警装置,一旦温度、湿度、气体等超过安全范围,及时发出报警。

2.设立紧急出口和应急照明装置,确保冷库内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疏散。

3.定期进行设备维护保养和安全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五、具体改造方案根据冷库的具体情况和改造需求,具体的改造方案会有所不同。

一般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冷库的保温性能,如更换更高效的保温材料、修补隔热门等。

2.提升冷库的制冷效果,如更换更高效的制冷设备、增加制冷容量等。

3.优化冷库的空气流通和湿度控制,如增加通风设备、安装恒湿化设备等。

4.改进冷库的能源利用效率,如安装节能照明设备、优化控制系统等。

5.加强冷库的安全性和应急措施,如设立紧急报警装置、新增紧急出口等。

冷库改建方案集

冷库改建方案集

冷库改建方案集1. 背景随着工业以及农业的不断发展,冷库的作用日益突出。

在现代社会中,冷库不仅仅是食品冷藏的地方,还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电子等领域。

而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冷库改建也变得越来越常见。

本文旨在提供一些有效的冷库改建方案,希望能够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

2. 方案一:改善冷气流在为冷库进行改建的时候,合理设置冷气流的流线才是第一步。

目前市面上,冷气流的设计方式有很多种,但是最常见的就是依靠空调系统和风机进行冷空气的传递。

因此,在冷库改建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更换更高效的空调,或者新增更多的风机、换风口来改善冷气流的质量。

3. 方案二:提升制冷效果是什么导致冷库出现温度波动的问题?一方面可能是空调装置的损坏,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空调设备的制冷效果不够好。

针对这个问题,在冷库改建的时候,我们可以优化制冷装置,替换性能更优良的空调以提高制冷效果。

4. 方案三:设立隔热层除了采取措施改善冷气流和提升制冷效果,设置隔热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隔热层的设立,可以大大减少外部环境对冷气流的影响,保证冷库温度的恒定。

而目前的隔热方式比较多种多样,例如:聚氨酯板、蓝翼板等,具体的选材方式需要按照不同的用途来定制。

5. 方案四:优化照明系统当冷库的照明系统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使用于更换更先进的照明系统也能为冷库改建带来明显的效益。

通过更换电能消耗更少、色温更合适、使用寿命更长的LED灯,可以有效节能减排,并带来更舒适的照明环境。

6. 方案五:检查维修管道系统管道系统是冷气流延伸的载体,而管道的损坏、堵塞则会对冷库的整体效能造成很大影响。

因此,在冷库改建的时候,一定要检查管道系统,并对其进行清洁维修、调整功能。

当然,为了更好的防止这些问题,在冷库使用,也需要加强管道的日常保养和维修工作。

7. 总结以上五个方案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改善冷库的质量,使其更适用于现代化的生产和服务场所。

当然,在实践操作中,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考虑到不同行业和用户的具体要求,选择更合适的方案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 程 设 计设计题目 厦门市某900 t 土建冷库含冷库 和制冰间,制冰能力 60t/d姓 名 : 院 (系): 专业班级 : 学 号 : 指导教师 :1、冷库概况1.1、冷库规模情况该冷库位于厦门市,冷库含冰库和制冰间,制冰能力为60 t/d.该冷库的贮冰吨位为900t ,贮冰间一间,制冰间一间。

(1) 冷间计算面积根据公式:10001∑=ηγSV G式中:G ——各冷库计算吨位(t ); V 1—各冷藏间的公称体积(m 3);η—冷藏间的容积利用系数; γs —食品的计算密度(kg/m 3)根据《制冷装置设计》表2-1-4查得贮冰间机制冰密度2γ=7503/kg m 。

其中2η=0.5(取贮冰间的高度为4.8m ,根据表2-1-3利用插值法得出)。

依上式得,公称容积: 冷库高度的确定:净高为4.8m ,堆码高度为3.5m 。

贮冰间有效使用面积为2400/4.8=500㎡,净高4.8m 堆高3.5m ,净长25m 净宽20m 。

(2)制冰间a 、设计参数使用地:厦门市,夏季平均气温:31℃。

制冰用水温度:20℃。

降温终了温度:-5℃。

盐水温度:-10℃。

蒸发温度:-15℃。

产量要求:每池20吨。

冻结时间:Z=Cd2/(-ty)=0.6*192/10=21.66小时 Ty:盐水平均温度。

冰块规格:50kg/块。

对应冻结时间计算值18.3小时。

载冷剂要求:使用绿化钙盐水作载冷剂,浓度要求18%~20%。

b 、冰桶规格及冰池设计 1、冰桶规格:上口:360*190,下口:320*160,高850。

每只桶容积:(0.36*0.19+0.32*0.16)*0.85/2=0.05立方米, 每块冰重50 KG用镀锌板制作。

上口用L40*3角钢围边。

用-40带钢做底圈垫底。

示意图如下:2、冰桶数量:Nb=(20000)/50=400只。

3、冰桶排列间距行、列间距皆为150。

4、冰桶排列方案:25行,18列。

实放冰桶400个。

(3)平面图如下:2、制冷系统设计方案概述2.1、设计原则(1)满足食品冷加工工艺要求;(2)系统要运行可靠,操作管理方便,有安全保障;(3)系统应优先采用新设备、新工艺及新技术;(4)要考虑经济性。

2.2、制冷系统流程双级压缩回路:蒸发器出口→回汽调节站→气液分离设备→低压级压缩机→低压级油分离器→中间冷却器→高压级压缩机→油分离器→冷凝器→贮液桶→中冷器→高压液体调节站→节流阀→低循桶→氨泵→低压液体调节站→蒸发器进口→蒸发器出口单级压缩回路:蒸发器出口→回汽调节站→气液分离设备→低压循环桶→单级压缩机→油分离器→冷凝器→高压贮液器→高压液体调节站→节流阀→低压循环桶→氨泵→低压液体调节站→蒸发器进口→蒸发器出口2.3、制冷系统方案内容(1)采用制冷系统:单双级综合氨制冷系统;(2)供液方式:氨泵供液;(3)冷间冷却方式:直接冷却;(4)融霜方式:贮冰间、制冰间采用墙、顶排管,故采用人工扫霜和热氨融霜相结合的融霜方式。

(5)自控控制方法:制冷系统的安全保护;局部回路的自控(液泵、冷藏间回路);压缩机指令开停机,库房内的冷却设备在机房的遥控和库温遥测;(6)冷却水方式:直接冷却方式。

2.4、机器、设备和管道布置方案机房分成机器间和设备间两部分。

制冷压缩机安装在机房内,仪表盘应面向主要操作通道;中间冷却器安装在机房内靠近压缩机的近处,靠墙布置;油分离器可随压缩机安装;冷凝器安装在室外离机房出入门较近的地方;高压贮液器布置在室外靠近冷凝器,且安装高度应与冷凝器配合,保证液体自流进入;油分离器应根据冷凝器和高压贮液器的标高来布置;总调节站设在机器间便于观察、操作的地方;液氨分离器设在机房之上;低压循环桶设在设备间利用金属固定的平台上;氨泵布置在低压循环桶的下面近处;其余设备均按照有关资料的要求布置。

1、机器间:压缩机、总调节站2、设备间:低压循环桶、排液桶、气液分离器、油分离器、液泵、贮液桶、空气分离器3、室外:加氨站、冷凝器、紧急泄氨站、放空气器、冷却塔、集油器2.5、库房特征33.1、设计依据依据《冷库制冷设计手册》和依据《冷库设计规范》,按照设计要求(基础资料、设计参数、各库房冷藏容量,冷加工能力、平面布置图等)对整个制冷系统进行设计设计计算。

设计内容包括制冷负荷计算、制冷压缩机、辅助设备、冷却设备、管径的选择及安全保护等。

3.2.2制冷负荷计算)(1n w t t a F K Q -∙∙∙=,而o R K 1=a: 温差修正系数。

围护结构的外侧加通风空气层,外墙a=1.3,屋顶a=1.6。

t Δ=tw-tn=30-(-6)=36℃(1) 传热系数K (附图3-3)表1各构造层的传热系数K W/(m 2·C)(2) 各冷间围护结构传入热Q 1计算(附图3-4)表2 各冷间围护结构传入热Q 1计算表3 各冷间 Q 结果汇总表(W )货物放热量2Q贮冰间的冷负荷:Q2=2.1*103*(0-tn )*G ’*103/(24*3600)=24.3*tn*G ’ G ’=20t/d Q2=2916W表4 各冷间 Q 结果汇总表(W)通风换气耗冷量3Q因为冷间为贮冰间,无呼吸作用,而且库内无工人长期停留,故操作人员呼吸换气冷负荷可忽略不计。

所以认为无通风换气耗冷量。

即Q3为0. 电机运转热当量4Q贮冰间用排管式布置,不采用电动设备,所以无电机运转热当量。

Q4为0. 操作管理耗冷量5Q这部分热量主要包括:库房照明热量,出入库房时开启冷藏门冷负荷以及操作人员散发热量等三部分,即:取d q =22/m W ,每间冷间地板面积1602m ,公称容积是8003m ,温度在0C o 以下,查表2-2-15表得:每日开门引起换气次数n =2.4次;不设空气幕,则空气幕效率修正系数M =1;r 值查表2-2-14可得r=1.293kg/3m ;室内、外空气的焓值,n h =-0.99 kJ/kg ,w h =92.49kJ/kg ;操作人员数量r n =4人,每个操作人员每秒的放热量r q =395W 。

=395*4*125.036002410293.1*1*))99.0(49.92(*5.2*600120*23+⨯⨯--+=320+2797.91+197.5=3315.40W表5 各冷间 Q 5结果汇总表(W)库房冷却设备负荷qQ54321Q Q Q PQ Q Q q ++++=(P=1.0)表8 各冷间冷却设备负荷 Q 汇总表(W )(附图3-5)机械负荷是压缩机造型的依据,它不仅要能满足冷库生产高峰负荷的要求,还要考虑到经济性和合理性。

为此,应把同一蒸发温度的库房的各类热量按不同情况加以修正,再考虑管路、设备等冷量的损失来确定机器负荷,即:R ——制冷装置管道和设备等冷量损耗补偿系数,对直接冷却系数取R=1.07;间接冷却系统以R=1.12;(R 取1.07)(附图3-6)表9 -15℃蒸发温度回路机器负荷Q 汇总表(W )制冰间的冷负荷计算制冰间用水温度:25℃。

降温终了温度:-6℃。

盐水温度:-10℃。

蒸发温度:-16℃。

T :制冰间温度为20℃Q1=∑Fi (T-Ty )/Ri式中F :传热面积。

m2。

Ri :总热阻,顶取0.5m 2?℃/W,其他取2.84 m 2?℃/W。

Q11=(3.86*1.25*2+3.80*1.25*2+3.86*3.8)*(20+10)/2.84+3.86*3.8*(20+10)/0.5 = 357.23+880.08=1237.31WQ1=Q11+Q12=3593.92W 2、水冷却和冻结热量Q2。

Q2=11.57*G*(C1*ts+335+C2*tb)=11.57*20*(4.19*25+335+2.09*6)=105143.50W3、冰桶和冰桶架冷却放热量Q3。

Q3=(ts-ty)*1000*C*(ntb*wbt+nl*wl)/ (τb*3600)=(25-(-10))*1000*0.419*(320*17.2)/(19.13*3600)=1161.72W4、融冰冷负荷Q4。

Q4=900F b*δ*Q2/gb式中Fb:冰块表面积,m2。

δ:冰块溶化层厚度。

取0.002m。

计算得:Fb为1.24 m2Q4=900*1.24*0.002*10514.35/50=4693.62W5、盐水搅拌器运转的发热量Q5。

Q5=1000P。

P:搅拌器功率。

取8KW。

Q5=8000W。

Qb=Q1+Q2+Q3+Q4+Q5=W合计冷负荷Qjb=(Q1+Q2+Q3+Q4+Q5)*1.12=137303.89W。

该系统工作工况就是标准工况,计算制冷量即为标准制冷量。

4、制冷机器设备的选型计算4.3制冷机器设备的选型计算整个冷库的耗冷量计算以后,便可按机器总负荷进行选择制冷压缩机及所配用的设备。

按这个冷库的设计条件,确定冷凝温度,氨液冷凝后的再冷温度以及制冷压缩机循环的级数,然后进行计算。

4.3.1制冷机器设备的选型计算(1)蒸发温度zt的确定由于蒸发器是直接布置在库房的,比一般库温低8—10℃,故贮冰间取-15℃。

冰池的蒸发温度也是-15℃。

(2)冷凝温度1t的确定根据厦门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及气象条件,采用冷却水循环冷却。

冷凝器的进水温度ts1=ts+△=28+3=31℃(其中ts为室外空气湿球温度,△为冷却塔的冷幅高),冷凝器的出水温度为ts2= ts1+2=31+2=33℃(立式冷凝器)式中△tm—对数平均温差,取值范围为4~6℃,取4℃。

由此计算出冷凝温度为36℃。

(3)吸入温度xt的确定对于氨泵供液系统,设计工况的吸入温度xt为-10℃。

(4)过冷温度gt的确定采用过冷器时,过冷度g t 为3℃; (5)制冷循环压缩机的级数确定此冷库要求蒸发温度-15℃。

当冷凝温度为36℃时,相应的冷凝压力为l P =1391.6Kpa ; 当贮冰间蒸发温度为-15℃时,相应的蒸发压力为z P =236.20Kpa ; 按照冷凝压力和蒸发压力的比值考虑:贮冰间:z lP P =236.201391.6=5.89<8,故宜采用单级压缩制冷循环;4.3.2制冷压缩机的选型计算(1)单级压缩机的选型计算如图,取过冷度3℃,节流前氨液的温度g t =33℃;过热度取3℃。

利用相关软件求得:0h =1442.70kJ/kg ;1h =1456.40kJ/kg ;2h =1716.51kJ/kg ;3h =4h =353.20kJ/kg ;1v =0.5216m3/kg ;2h =368.12kJ/kg ;122’‘43LgPh1)选型 A.单位制冷量0q =1h -3h =1456.4-353.2=1103.2 kJ/kg B.制冷剂质量流量=⨯==03.2111025800-30jq Q G 23.4x -310Kg/sC.压缩机理论输气量式中:1h 、1v —吸入气体的焓和比容,KJ/Kg,m3/Kg; 3h —节流阀后制冷剂的焓值,KJ/Kg; Qj —该蒸发温度压缩机总负荷,kWλ—压缩机的输气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