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横秀岭图》浅析——高克恭的博采众长与自成一派

合集下载

浅谈中国美术史之元代

浅谈中国美术史之元代

花溪渔隐图

王蒙
全图境界幽深,气势 雄浑,景物丰茂,两岸桃 花盛开,洋溢着盎然春意。 反映出作者对于大自然的 眷恋,对于隐居生活的流 连。王蒙画山水师巨然, 甚得用墨法,层层皴染, 墨法苍老中含秀润,浑厚 中显劲峭,骨力充足,使 观者弥觉满幅生气,散发 不尽。
春 山 读 书 图

王 蒙
青卞隐居图,为纸本, 水墨 画。画于元至正二十六 年。这一描写画家故乡 卞山苍茫景色的立轴山 水图,采用高远法构图, 画出卞山自山麓而至山 顶的全貌,结构谨严, 纵横离奇。画面展示了 高崖陡堑,奇峰峻岭, 长松丛树,清溪幽谷的 景色,生动地再现了江 南溪山镶漾润湿;林木 茂密,沉郁深秀的自然 风貌。



元代不设画院,除少数专业宫廷画家和部分身居高位的士大夫画家外, 其余多为隐居不仕的文人画家。文人画强调绘画的文学性和笔墨情趣, 重视绘画中诗、书、画的结合。提倡“古意”和“士气”,主张师法唐、 五代和北宋。在理论上延续了北宋苏轼、米芾等文人画的传统并有所发 展,强调主观意兴的抒发。在题材上以山水、花鸟为主,人物画相对减 少。元祚虽然不长,但其间名家辈出,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人物及其作品赏析(文人山水画)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浙江吴兴(今湖州) 人。为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一世孙。他生于宋元鼎革之 际,在半推半就中入元廷做官,却遭到皇室的猜忌与 防范,而又无法摆脱朝廷的笼络与利用,心情十分矛 盾和痛苦,乃将精力倾注于对艺术的追求,以复兴传 统文化为己任,诗书画印、音乐文学无所不精,终于 成为一代艺术大师。 赵孟頫的书法不拘一格,篆、隶、楷、行、草, 皆能运笔自如,潇洒秀逸,有“松雪体”之称。他的 绘画,凡人物、山水、花鸟、鞍马,皆墨韵高古,或 以书法入画,博采晋、唐、北宋诸家之长,以气韵生 动取胜,所绘《鹊华秋色图》,有唐人之致而去其纤, 有宋人之雄而去取犷。

元朝时期高克恭十九幅绘画作品赏析

元朝时期高克恭十九幅绘画作品赏析

元朝时期高克恭十九幅绘画作品赏析元代绘画中,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

因元代未设画院,除少数专业画家直接服务于宫廷外,大都是身居高位的士大夫画家和在野的文人画家。

他们的创作比较自由,多表现自身的生活环境、情趣和理想。

山水、枯木、竹石、梅兰等题材大量出现,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画减少。

作品强调文学性和笔墨韵味,重视以书法用笔入画和诗、书、画的三结合。

元四家的画风虽各有特点,但都是从五代董源、北宋巨然发展而来,重笔墨,尚意趣,画中结合书法诗文,是元代山水画主流,对明清两代影响很大。

元四家指赵孟俯、吴镇、黄公望、王蒙四人。

元代早期高克恭,元代中后期,王蒙、吴镇、倪瓒这四人绘画赏析。

这里介绍高克恭精品绘画。

高克恭(1248—1310)字彦敬,号房山,色畏吾儿(今维吾尔族),高克恭的先人来自西域,先定居于大同,后移居燕京(今北京),祖籍西域(今新疆)。

由京师贡补工部令史,选充行台掾,擢山东西道按察司经历,历河南道按察司判官,大中时,官至刑部尚书。

画山水初学二米,后学董源、李成笔法,专取写意气韵,亦擅长墨竹,与文湖州并驰,造诣精绝。

高克恭传世主要作品有《云横秀岭图》、《墨竹坡石图》、《春云晓霭图轴》、《春山晴雨图》、《秋山暮霭图》、《雨竹图》、《仿米家山水》、《夏山雨过图》、《云山图》、《方棹吟秋》、《临泉高致图》、《雨山图轴》、《烟雨潇湘图》、《仿海岳庵云山图》、《青山白云轴》、《山水诗画图页》、《春溪云树图》、《春山欲雨图轴》、《云山雨霁图》等元朝时期高克恭《云横秀岭图》赏析高克恭代表作:《云横秀岭图》轴,绢本设色,纵182.3厘米横106.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云横秀岭图》轴为高克恭云山画的代表作。

画面云山烟树,溪桥亭屋,山势嵯峨,群峰耸立,白云横岭,树木葱茏。

山顶用青绿横点,山石坡角多用披麻皴后施以赭色。

笔法明晰凝重,墨色淋漓酣畅。

在高克恭山水画中,此图应为合参董米二家之法的典型之作。

李衎在题跋中云:“予谓彦敬画山水,秀润有余,而颇乏笔力,常欲以此告之,宦游南北不得会面者今十年矣。

高克恭:咫尺江山 元气淋漓

高克恭:咫尺江山  元气淋漓

高克恭:咫尺江山元气淋漓作者:雪凡来源:《中华瑰宝》2021年第06期『以第一流人物,出第一等胸次,写第一幅云山』,高克恭与赵孟頫齐名,有『北高南赵』之誉。

他的画继承了『米氏云山』画法,善泼墨写意,气韵闲逸,元气淋漓,在元代画坛独树一帜,享有很高声誉。

积雨暗林屋,晚峰晴露巅。

扁舟入蘋渚,浮动一溪烟。

—元·高克恭《种笔亭题画》这是元代画家高克恭(1248—1310年)在完成一幅画作后所题诗句。

其中所描述的是画中景致,前一联写雨霁初晴的空蒙山色,后一联写小舟靠岸、水烟浮动的江景,动静相宜,极具意境和画面感,颇有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韵味。

或许,高克恭的诗和画曾受到唐代王维《山居秋暝》的艺术启示,因而悟通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妙境。

北高南赵同领袖高克恭,字彦敬,号房山道人,大都房山(今北京市房山区)人,其祖上为西域人,后占籍大同(今山西大同)。

他的父亲高亨奉母隐居于房山,终生不仕,喜治经学,对高克恭产生很大影响。

高克恭27岁步入仕途,从小吏到刑部主事、大名路总管,一直做到太中大夫。

他为官清正,刚直不阿,办事干练,为众人称道。

他生性坦荡,平易近人,遇知己则倾心相交,终身不疑,却与世俗格格不入。

高克恭为官一世只在房山有田二顷,此外身无余资,可见其清廉之志。

他虽然身在色目世家,但自幼受父亲影响,汉学修养极高,甚至去世前还特命丧葬之礼采用宋代大儒朱熹的安葬法则。

高克恭能诗擅画,虽是北方人,却曾数次去江南赴任,与南方汉族文人士大夫交往颇多。

他经常与李仲芳、梁贡父、鲜于枢、柳贯、虞集等名士交游,切磋技艺,与赵孟頫关系尤好,堪称至交。

二人意趣相投,经常挥毫合作,留下不少经典。

高克恭有一个习惯,就是平时不轻易作画,总是喜欢在酒酣耳热、意兴勃发的时候,有三两好友在旁边为他铺纸研墨,乘着心情愉悦一挥而就,畅快淋漓。

高克恭的画以山水、墨竹著称,兼及兰蕙梅菊。

其山水画开始学习米芾父子,由于有较长时间的江南生活经验,又喜欢交游,寄情山水,有时间就带几个小童、一壶老酒,整日流连于钱塘山水之间,所以对江南山水特征与情态颇为熟悉,才能画出有如诗般朦胧意境的山水画卷。

元人名画选

元人名画选

元人名画选《汉苑图》元李容瑾绢本水墨纵156.6厘米横108.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李容瑾,字公琰,生卒年不详,约在至正初。

界画、山水师王振鹏。

《汉苑图》画华丽的楼阁台榭建筑在高岭上。

以天空、树木、远山为衬景。

界画工整,折算精确。

画家以无限精细的手笔,描绘出规矩严谨而结构复杂的建筑物,布局有致,层次分明,既繁复精致,又富丽堂皇。

《澄江寒月图》元赵雍扇页绢本设色纵25.5厘米横24.8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赵雍(1289—约1360),字仲穆,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赵孟頫次子,善书画,精鉴赏。

其画能承家法,擅人马、竹石及山水。

此图描绘的是冬夜江上寒月当空的景色,淡黄色的寒月与料峭的寒风与浩渺的江水和清淡悠远的远山形成对比,为画面创造了清寒旷远的意境。

画家以细小之笔描绘,笔法灵活多变,工放运用恰当,使造型坚实而又洒脱,用墨浓淡相宜,变化丰富,着色温雅清淡,既有宋画之境,又具元人气质。

《雪夜访戴图》元张渥纸本水墨纵91.8厘米横39.8厘米上海博物馆藏张渥(?—1356),字叔厚,号贞期生,杭州人。

工人物,尤长白描画法。

此图是描写晋代王徽之在雪夜里乘小舟去访问他朋友戴逵的故事。

画家以简练的线条,表现出严寒的气象,刻画了人物的精神面貌,河岸古树枝干虬劲,或浓墨渲染,或淡墨勾勒,表现出画家高潮的笔墨技巧和深厚的艺术功底,实为他生平倾心之作。

《霜浦归鱼图》元唐棣绢本设色纵141厘米横89.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唐棣(1296—1364),字子华,号遁斋,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

工画山水,近学赵孟頫,远师李成、郭熙。

风景作林木窠石、峰峦起伏,有高远、深远、平远山川之胜。

此画以工笔为主,而又有多种变化,运思布局细密精整,法度严谨,笔墨丰润,有雄伟的气势。

画面取近景布局,林木参天,窠石流泉,人物刻画细致,树石笔法遒劲秀润,皴染细润、笔法坚法,山石质感极强,呈现较多郭熙画法遗风。

《秋江待渡图》元盛懋纸本墨笔纵112.5厘米横46.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盛懋与吴镇的墨竹、岳彦高的草书、章文茂的笔,共被誉为“武塘四绝”。

博采众长,有容乃大——元初汉族画家与高克恭的交游对其画风影响

博采众长,有容乃大——元初汉族画家与高克恭的交游对其画风影响

博采众长,有容乃大——元初汉族画家与高克恭的交游对其画风影响武金勇;苏翰宇【摘要】元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第一个以少数民族贵族为统治核心的中央集权国家,也是一个民族压迫和文化融和的时代.在绘画领域,出现了一批运用汉族绘画形式进行创作的少数民族画家.少数民族画家高克恭在与汉族画家赵孟頫、周密、邓文原、仇远的交游中,冲破民族的隔膜,将少数民族的绘画艺术融合在中华民族文化的艺术宝库中,体现出中华书画特有的艺术风采.【期刊名称】《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09(011)006【总页数】5页(P566-570)【关键词】文人;交游;山水画【作者】武金勇;苏翰宇【作者单位】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300072;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南昌,33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05元代的艺术家在民族压迫下,遭受了沉重的精神打击,郁积着一种生不逢时的情绪。

因为元代废弃了画院,所以绘画便演变成自娱自乐的抒情手段。

元代初期一部分画家借助笔墨抒发亡国之痛和乱世之悲,一部分画家则潜心艺术,心与道合,神与物游,文人画得到了快速发展,出现了像赵孟頫、钱选、郑思肖、龚开、高克恭等大家,其中高克恭是少数民族画家。

高克恭(1248—1310),字彦敬,号房山。

大都(今北京)房山人。

他是元代最有影响的画家之一,同时又是一位声誉卓著的少数民族政治家。

从高克恭的祖父开始已经与汉人通婚,他的父亲字嘉甫,对汉文化更是倾倒不已,“大究《易》、《诗》、《书》、《春秋》及关洛诸先生绪言”[1]。

高克恭自幼聪慧好学,秉承家学,勤奋攻读,博览经史,至元十二年(1275)由京师贡补工部令史,次年,迁援户部主事,至元二十四年(1287),官至监察御史。

他为官清正,刚直不阿,进入绘事较晚,涉猎领域不像赵孟頫那样广泛,题材集中于山水与墨竹。

其山水师承二米兼取董巨,名重当时,后世评价也极高。

王炜说:“风流一代房山老,胸中丘壑蕴天巧。

有时意匠稍经营,不叠云山笔端扫。

中国画的构图技巧

中国画的构图技巧

中国画的构图技巧中国画的构图技巧经营位置绘画也好,写文章也好,都要有章法、布局。

谢赫《六法》中称之为"经营位置"。

为什么不说是分布位置而称为经营位置?这里说明作画是个要动脑筋,如何安排画面的问题。

作画有了题材,通过画面传达给观众,使观众接受了你的想法和美感,从构思到画面,遇到的第一关即是构图。

明代谢肇润税:'市故事便立意结构"。

同时代的另一画家李日华说:"大都画法以布置意象为第一"。

可见取得好的题材,还不算万事大吉,紧跟着要研究主体部分放在哪里,次要部分如何搭配得宜,甚至空白处、气势、色彩、题词等等的细节都要反复推敲,宁可没有画到,但不可没有考虑到,这种推敲布置的过程即是一种经营。

邱汉桥《梦回金湖湾》画家常常不是通过一两张草图便能达到理想构图的,特别是中国画的构图,要考虑民族形式的特点,要考虑到便于发挥笔墨,便于物象的展开,既要多变化、多次层,又要求统一,关于这些特点,下面再分条叙述。

三远北宋郭熙在所著《林泉高致》一文中提出"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清之子远",现分述如下。

一、高远在《芥子园画传》的山水部分,总结有构图学上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高远、深远和平远的三远法,实际上是如何表现山水境界中的高、宽、深三度空间的方法。

高远法《芥子园画传》中所说的高远,是从下面向上仰视,才觉得高远,我们今天应用透视学的观点,即把物象放在视干线上,就显得做岸兀立。

在这部书中提出用泉水以助其势之高,如画雁荡山的龙激飞瀑,即应有高远之气势才好。

但是书中的措泉助高,并不能把问题说得十分清楚,因为你把山画得再高,泉水画得再长,还是不及真山的千分之一高。

怎样把象千例之高的大山画在尺幅之内呢?刘未对宗炳在历山水序》中指出,眼与山只要有了相当的距离,按照比例来画就行了,'坚划三寸"就有千例之感;'舱里数尺"即可体现百里之遥。

元代画家高克恭山水画作品欣赏

元代画家高克恭山水画作品欣赏

元代画家高克恭山水画作品欣赏高克恭(1248-1310),元代画家。

清河书画舫作名士安。

回族。

字彦敬,号房山道人,大都(今北京)房山人。

曾任刑部主事、大名路总管、太中大夫。

高克恭(1248-1310),元代画家。

清河书画舫作名士安。

回族。

字彦敬,号房山道人,大都(今北京)房山人。

曾任刑部主事、大名路总管、太中大夫。

元代画家高克恭山水画《云横秀岭图》绢本设色纵182.3厘米横106.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云横秀岭图》是高克恭山水画代表作。

图绘山峦耸秀,白云缭绕于山间,山脚坡边林木茂盛,溪水萦回。

画家以乾笔皴山体,色墨混染,用浓墨沿山的轮廓作横点,山脚坡石用笔勾皴,山体厚重且十分见笔,画风苍秀。

树石的画法虽可看出有借鉴米氏父子的痕迹,但整体上已具高氏风貌。

画上有李衎、邓文原二题。

李衎题云:“予谓彦敬画山水,秀润有余而颇乏笔力。

常欲以告之,宦游南北,不得会面者,今十年矣。

此轴树老石苍,明丽洒落,古所谓有笔有墨者,使人心降气下,绝无可识者,其当宝之。

至大己酉夏六月蓟丘李衎题。

”对此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比较高克恭传世的几件作品,此图堪称代表作。

因此图无款,无法知道创作此土的准切年月,但据李衎题中所署的至大己酉年(公元1309年)款观之,此图应大致作与同时或稍早,属高克恭晚年的作品。

图轴裱绫上另有清初王铎而题。

图中分别钤有清梁清标、安岐及清内府鉴藏印。

《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时人将他与同时代的赵孟頫并列:“近代丹青谁最豪,南有赵魏北有高”。

(张羽)但实则两人相去甚远。

赵孟頫倡导文人画,以书法入画,对前人技法做减法,渐趋写意、空灵,最终开创的是自己个人的新面目。

而高克恭则显然养尊处优,求精致,求完备,将前人技法做加法,依然仅是他人技法的组合。

但高克恭将传统画法“扬长补短”,仍对绘画的传承作出贡献。

相比“米氏云山”之常以叠连的山头组成横卷,高克恭的全景式构图自然丰美得多,更加适合人们欣赏的习惯。

因此,后人几乎忘记了米氏云山的原来面目,而往往将高克恭的画视作米氏的传承。

中国美术史 课件 元代其他山水名家

中国美术史  课件 元代其他山水名家

朱德润
• 一、生平:(1294~1365),字泽民,号 睢阳山人,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人。 25岁抵大都,得赵孟頫推荐,受之于仁宗、 英宗两朝,官国史院编修,授镇东行中书 省儒学提举。早年受高克恭、赵孟頫的影 响。山水师法许道宁和郭熙,树枝作"蟹爪", 山石用卷云皴。构图或作溪山清远,或作 林木挺健,峰峦耸秀,极富真实感。笔墨 秀劲清雅。
• 赵孟頫晚年晋升为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 夫,官居从一品,贵倾朝野,但赵孟頫以 宋室后裔而入元为官,依然受摆布而不得 施展抱负,常因自惭而心情郁闷,故潜心 于书画以自遣。管道升曾填《渔父词》数 首,劝其归去。其一曰:“人生贵极是王 侯,浮名浮利不自由。争得似,一扁舟, 吟风弄月归去休!”
• 管道升有一首著名的《我侬词》,据说赵孟頫50 岁时想效仿当时的名士纳妾,又不好意思告诉老 婆,老婆知道了,写下这首词,而赵孟頫在看了 《我侬词》之后,不由得被深深地打动了,从此 再没有提过纳妾之事。《我侬词》全文如下: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 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 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 你,你泥中有我:我与你生同一个衾(qin,念二 声),死同一个椁(guo,念三声)。”
• 画中的山石多以横点皴之,山顶则是用青 绿点苔,来表现树木的蓊郁苍茫之势。这 幅造境之作与其说是画家在描绘春雨迷蒙 的江南景色,不如说是画家对当时社会人 文精神的一种真实写照。
• 四、高克恭的山水画成就: 高克恭的山水画虽有一定成就,但并非太 高,他的画主要是几家画法的融合,而形 成一种似新似旧的面貌。它和赵孟頫不一 样,赵画中也可以寻找到 董、巨、李成的 影子,但其精神和筋骨已完全是自家的。
• 二、代表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据重要 作用 ,也是米 氏云 山的重要 继承人 。 《 云横秀岭 图》是其晚年 有力 ,山体 运用 披 麻皴 顺 势而 下 ,形 体结 实 明确 。其 下云 雾边 缘 部重要作品 .从其 画作 中可以看到他 对各个前人 的学 习借鉴 ,也可 晕染 出朦 胧 的效 果 ,近 处 的 山石 也用 米家 点法 ,但 又吸 收 李成 等
《 云横 秀岭 图》则是这种影 响下的作品代 表 ,在技法 、构 图、艺术观 有余 而颇 乏 笔 力 ,常欲 以此告 之 。宦 游南 北 , 不得 会面 者 今十 年 念等都值得 以图像入手仔细研究。 类 。此轴 树 老石 苍 , 明丽 洒落 ,古人 所谓 有 笔有 冬 者 ,使 人心 降 关键词 :高克恭 ;云横 秀岭 图;米 氏云山;题跋 ;赵 孟频
带 ) ,所 以一 股认 为 高克 恭 是房 山人 。高 克恭 是 回鹘族 人 ,在 当 时 元朝 的 等级 划 分 中是被 称 作色 目人 的第 二等 人 ,大 量色 目人 在 元代 被 启用 ,其 所受 待遇 也较 高 。 高 克 恭 的父 亲 与 汉 人 通 婚 ,又 醉 心 于 汉 文 化 “ 大究 《 易》 《 诗》 《 书》 《 春秋 》及 关 洛诸 先 生绪 言 ”,高 克恭 在乃 父 的影 响下成 长 固 然也 接受 了大量 的汉 文 化熏 陶 ,并 且 养成 了睿 智儒 雅 的品格 。其本 人 也从 小聪 慧 好 学 ,博览 经 史 ,在 德行 上又 为人 正 直 磊落 ,品 行高 尚。高 克恭 仕 途较 为顺 利 ,一 是 因为 他 自身 的才 学 出众 , 二是 因为 当 时蒙古 需要 熟悉 汉文 化 的少数 民族 官 员 。 “ 他 为官 清 正 , 刚直 不 阿 , 不肯 攀 附 当权 的奸 相 桑 葛 , 桑
大 众 文 艺
・ 美术与设计 ・
《 云
王陌潇 ( 四 川 大学 艺术 学院 6 1 0 2 0 0 )
摘 要 :元代著 名少数 名族 画家高克恭 在元初 的时候 在画坛 上 占
再看 画 中 的技 法 ,远 山轮 廓 多用 米 点皴 ,但 笔 法 更 加 工 致

以看到其 自身画艺的蜕 变与创新 。追其 渊源,他 的生平、对前人的 学 人笔 法轮 廓 鲜 明 ,笔墨 更干 ,近 处树 木虽 同样 多学 二米 ,但 更 富 习还 有师承 甚至与 同代人 的交流都 对他 的绘 画产生 了 巨大影 响 ,而 骨力 ,变 化 多端 ,画上 李 衍题 识 评价 : “ 予 谓彦 敬 画 山水 ,秀 润
有 资 料说 王 庭筠 书法 和 枯木 竹 石 学米 芾 ,重 视 笔墨 情趣 ,不 葛 ‘ 知终 不 可 以权势 慑 ’ ,于 至元 二十 五 年 ( 1 2 8 8 )遣 他 到江淮 为成 法所 囿 ,上 逼 古人 。很 明 显 ,他 作 为著 名文 人 画家 米 芾 的外 省 ( 今江 浙 皖一 带 )去 考核 簿 书 。高 克恭 在南 方 为 官 的经历 ,在 甥 ,其绘 画 是很 难 不受 米 芾影 响 的 ,尤其 是 以 “ 米 氏云 山”著 名 他 的 艺术 人 生 中起 了关 键 的作 用 。他 在任 期 间办 事干 练 ,选 拔才 的 山水 画风 。王 庭 筠 的 山水 画 不存 ,难 以观摩 ,但 是可 以以此 推 能 ,体察 民情 ,轻徭 薄 赋 ,深 得 民心 。元 贞 二年 ( 1 2 9 6 年 ) ,高 测通 过师 承关 系而 高克 恭所 受米 芾 山水 画的 影响 。 现 不 论 前 人 得 出 的 高 克 恭 多 学 二 米 的 结 论 ,我 们 自 己上 追 克恭 迁任 山西 、河 北道 廉 访副 使 ,次 年大 德 元年 改任 江 南行 台治 书侍 御史 。其 问 ,他建 议 ‘ 兴 学校 ,选真 才 ,汰 冗 官 ,增 吏俸 , 慎 刑 狱 ’ ,力 主开 科取 士 。大 德 三年 又被 召 回京 师任 工 部侍 郎 , 米芾 的 画作 来看 ,米芾 《 春 山瑞松 图》和 高 克恭 早 些年 的 《 云山 图 》两 画远 处 主峰 的描 绘 手法 何其 相 似 ,如 出一 辙 。这 时 候 的高 不久 升任 刑 部 侍 郎、 刑部 尚书 等 职 。在任 期 间 ,他 体恤 民情 ,赈 克恭 对 米 点 山水 的借 鉴可 谓是 直接 生搬硬 套 。画 中米 氏横 点 十分 济灾 民,平 反冤 狱 , 改革 吏治 ,不畏 权贵 ,伸张 正 义 ,受 到 了平 密集 ,所 占面积 颇 大 ,几 乎遍 布整 个 山体 ,且 水墨 十分 湿 润 。并 春 山瑞松 图》 中下 段 的小亭 与 本 文研 究 的 《 云横 秀 岭 图 》 章 事 何 荣祖 的赏 识 , 后调 任 为大 名路 总管 。至大 三年 ( 1 3 1 0 )回 且在 《 到京 师 ,不 久 因寒 疾 久治 不愈 在 燕京 城 南逝 世 ,享 年6 3 岁 ,谥 号 画 中段 露 出的小 亭 的形 式 也非 常相 似 , 都是 只有 支 柱和 茅 草 亭 顶 ,几 笔勾 勒 ,简 明 扼要 ,两 者位 置 也 都 是伴 于树 木之 下 ,从而 文简 。 ” 相对 于 作 为一 名 官员 ,最 终 让高 克恭 留名青 史 的 身份 是作 为 可 以推测 其 中高 克恭 有所借 鉴 。

气下 ,绝 无 可议 者 ,其 当 宝之 。 ” 从 《 云 横秀 岭 图 》中 我们 不 难看 出,他 将董 源 的 画法 和米 家 山融 合 , 并借 鉴 巨然 李成 , 改变 了米 家 山在 造 型上 的 薄弱 ,同 时

高 克恭 的生 平简 介
高 克恭 ( 1 2 4 8 —— 1 3 l O ) ,字彦 敬 , 号房 山,生 在一 个颇 有 也 是一 改其 早 年作 品 “ 秀 润有 余 而颇 乏 笔 力 ”的缺 憾 ,而 以较 复 文化 氛 围 的家 庭 ,祖 籍大 同,但 因 为其 父 归老 于房 山 ( 今 北京 一 杂 方硬 的 山石 树木 等 内容 加之 强 劲 的骨 力 去支 撑米 家 湿润 朦 胧 、
清秀 善 变 的墨 法 , 以求画 面飘 逸 的 同时 能有 道 劲之 感 。可 以说 , 高 克恭 摒 弃 了米 家 山水纯 粹 文人 墨戏 中的 柔弱 缺 陷 ,重 新追 求 了 文 人 画 中 一 再 强 调 的 骨 气 。 全 画 布 置 巧妙 ,层 次丰 富 , 开合 有 度 ,技 法 集各 方 名家 之长 ,又揉 进 画家 自己 的创新 ,气 韵浑 厚 , 又 不 失文人 雅致 。 三 、 高克恭 受其 师承 及前 人 的影 响 高 克 恭 绘 画 上 的 直 接 老 师 据 记 载 是 王 庭 筠 。 王 庭 筠 ( 1 1 5 1 — 1 2 o 2 )字 子 端 , 出身 书 香世 家 ,文名 早 著 。这 里最 关 键 的是他 是米 芾之 外甥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