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政府行政权力改革初探.doc

合集下载

行政职能划归机构,人员编制分流,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初探

行政职能划归机构,人员编制分流,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初探

行政职能划归机构,人员编制分流,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初探原标题:行政职能划归机构,人员编制分流,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初探在省市县党政机构改革工作部署安排之前,各省相续要求,提前开展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的“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确保省市县党政机构改革一步到位,职能完善,机构、编制设置合理,改革不出现反复。

1、定义:行政类事业单位,是指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央有关政策规定,承担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等职能,完全、主要或者部分行使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裁决、行政监督等行政审批权力的事业单位。

2、改革方向:坚持政事分开,将行政类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整合或者保留公益服务职能,进一步理顺政府机构与事业单位的关系,实现行政职能回归行政机构,强化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

今后,事业单位不再承担行政职能。

3、改革程序安排: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提前安排,在新一轮党政机构改革之前,完成此类事业单位改革任务。

究其原因,是新一轮党政机构改革,为了实现职权法定、权责一致、运行规范的原则,势必要整合所有的行政机构职能,和分散在事业单位的行政职能,通盘考虑,统筹规划,制订各部门的“三定方案”,以免在党政机构改革结束后,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又涉及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导致行政机构改革不彻底,职能划分不细致,使改革出现反复。

4、认定依据:一是完全、主要或者部分承担行政职能;二是承担的行政职能有国家法律、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的法律解释或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印发的文件规定;三是承担的行政职能有省人民政府令、省人大常委会发布的条例、办法等规范性文件规定;四是有中央各部委颁布的规范性文件规定。

5、清理办法:根据各单位的九定方案,对照2015年以来清理的“权责事项清单”和“行政审批事项清单”,确定是否承担行政职能,和完全、主要或者部分承担行政职能。

6、改革办法:完成清理和分类确定后,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原则,将所有的行政职能划归相应的行政机构,承担该项职能的人员、编制同时划归行政机构,或者分流到其他事业单位。

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改革

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改革

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改革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政府部门不得不进行行政管理的改革。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改革,包括改革的动因、改革的内容以及改革的效果。

一、改革的动因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改革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首先,改革的动因之一是社会对行政管理的不满。

过去,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存在着许多弊端,如官僚主义、腐败问题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效率。

其次,改革的动因还包括经济发展的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政府部门需要更加高效和灵活地进行管理,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推动经济发展。

最后,改革的动因也源于国际经验的借鉴。

许多国家在行政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这些经验对于我国的行政管理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改革的内容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改革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机构改革、权力下放、服务意识培养等。

首先,机构改革是行政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

通过机构改革,政府部门可以实现职能优化和资源整合,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其次,权力下放是行政管理改革的重要手段。

通过下放权力,政府部门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民众,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透明度。

再次,培养服务意识是行政管理改革的重要方向。

政府部门应该树立“为民服务”的理念,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满足民众的需求。

此外,行政管理改革还包括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内容,这些都是推动行政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三、改革的效果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首先,改革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通过机构改革和权力下放,政府部门的决策和执行效率得到了提升,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其次,改革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

通过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公开透明,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更加规范和公正,增强了公众的信任和认可。

再次,改革提高了政府的服务质量。

政府部门通过培养服务意识,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满足了民众的需求,增强了社会和谐稳定。

市管县体制改革初探

市管县体制改革初探
澄 上 。 础 ・ 1 省{ 县 财 l 体 制 。 两 豹 英 } 受
权 铂 i 威 尊 n
越多 管县幅度反i 越, 藤 、 J 资源 暂 浪 也j 犹j
警 . 基础成熟 理
我 国 2 ( 始进 行 税 0 描 开 国 农村 舞改
赞扬 。 别 是 2 0 特 0 5年我 通过 明 查 暗
访 的调 研 形 式 .得 知 少数 政 府 部 门
的领 导人 利 用 公 款 出 国旅 游 .群 众 意见 很 大。 此 . 对 我在 省 十届 人 大 四
次会 议 上 提 出 了关 于限 制 利 用公 款
地 用
出国旅 游 、 问 的 建议 . 到 省 纪委 访 得 领 导 的 高度 重 视 . 开 专 门会 议 . 召 研 究 了几务 抑 制 这 股 歪风 的措 施 和 处
元 以上 今 后我 要 不 断加 强政 治 、 业
务 学 习 , 高综 合 素 质 , 提 坚持 以 民 为
本 . 加 重 视 民 意 , 积 极 履 行 一 名 更 为
人大 表的 代 职责而 - 工 g: 作。 同 o
江 法 /0 ・・ 淮 治 2 6 1 9 3 0 0 9
维普资讯
理 意 见 . 又派 监 察 室 两位 同 志 来 校
于“ 吃饭 '而且 这些公务人员还 要消耗大 量的社会 资源 , 加 了社会 负担 , ’ ’ 增 加大 了管理成本 。 从中央有 关文 件可 以看 出 地改市 意昧着编制要翻一 两番 。 而实 际上 , 在的地级市从机构到 现
人员 都远 远超过 中央规定的数字 。以_个中等地级市的市 级为例 , 一般地厅级 干部 4 o多人 ,
20 0 4年 1 0月 1日正 式 投 入 使 用 . 为

县级政府依法行政的动力探究:困境、机制与建议

县级政府依法行政的动力探究:困境、机制与建议
首先推进依法行政的规划与计划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第40条提出各级人民政府和政府各部门要结合本地方本部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制定落实参见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国发200817号200837万方数据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4本纲要的具体办法和配套措施确定不同阶段的重点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依法行政做到五年有规划年度有安排将本纲要的规定落到实处
在 经历 了十几年 的努力 推进 后 , 各 项 制度建 设 E l 臻完 善 , 在 总体 上也 已取得 显 著 的成 效 , 但 是 近年 来 却呈 现
出“ 上快 下慢 ” 的不 均衡 性 , 主要 表现 为县 级 政府 层 面 难 以与 上 级 政府 的依 法行 政 推 进 工作 保 持 同 步调 , 影 响整个 依法行 政 的实施 进展 。笔 者认 为造 成这种 不 均衡 局 面主 要是 因为县 级 政府 处 在 政府 工 作 的第 一 线 ,
承 担 的任务 繁重 , 面对 的环境 复杂 ; 在 经济 G D P理 念 的导引 以及政 治晋 升等 因 素的影 响下 , 县 级 政府 的工 作 重 点是 “ 在有 限 的时 间内做尽 可 能多地 体现 政绩 的工 作 ” , 而不是 把有 限 的资源 浪费 在 “ 见效慢 ” 的依 法行 政 推 进工 作上 , 存 在 短期 内无法 通过 依 法行 政 建设 来 实 现 区域 内各 方 利 益 的片 面认 识 。换 句话 说 , 造成 县 级 政府 依 法行政 工作 推进 困境 的关 键性缘 由是 其 自身 动力 不 足 。县 级 政府 在 我 国政 权 体 系 中处 于 基层 , 直 接 作 出大 量 的涉 及群 众利 益 的行政 行为 , 其 依 法行 政 水平 关 系到 我 国的基 本 政 策 在 基 层 的落 实 程 度 , 关 系 到

县级政府“权力清单”的实践与反思

县级政府“权力清单”的实践与反思

困境 一 :传 统 官僚 体 制 下 的思 维 定 式 难 以突
府各部门之间存在权力交叉重叠 、责任含混不清 破 。人们 对 世界 运行 的认 知会 发展 成一 定 的思维
的问题。权力清单通过列单明细 的方式 .尽可能 定式 ,即使面对能够支持与此相悖观点的证据 ,
地 明确对社会活动主体权利义务产生直接影响 也会选择 固执 己见 。[5_虽然“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
视清单制度推行过程 中存在的三重思维困境 ,提 出有关权力来源 、制定标准和清单 内容等实践操 作层 面
的种种 困惑 ,并指出应 以制度 主体 、内容和程序的法制化为基础 ,加强公众 参与和监督 问责力度 ,注重专
家论证和第三方评估 。以期修正权力清单制度发展过程 中的现实偏差 。
关键 词:县级政府 ;清单制度 ;权力清单
一 、县 级政 府权 力清单 的实践 与成效
2014年起 ,各级 政府 均按 照 中央和 国务 院 的 决 策 部 署 ,全 面推 进 权 力 清 单 制度 ,基 层 政府 权 力清单建设 已经成为打通行政体制改革“最后一 公里”的关键之举。截至 2017年 7月,全国 31个 省 份 已全部公 布 省级 政府 部 门权 力 清单 ,其 中 29 个省份的责任清单已经公布 ,17个省份公布了部
94
县级政府“权力 清单 ”的实践与反思
得 以规范 ,审批工作平均提速 30%以上 .群众满 价值 的“敲门砖”,实现简政放权的改革 目标才是
意 率 达到 99.97%。[31
权力清单 的价值取向。但慎思 目前县级政府权力
(二)切实做到了权力起底 ,权责匹配
清单制度 的具体做法及其社会反响 ,笔者认为清
本 刊 网址 ·在 线 杂 志 :www.jhit.net.en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 目“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 的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5BZZ074)

“县权公开”改革研究——以乌拉特中旗为例

“县权公开”改革研究——以乌拉特中旗为例

己l吉]l口l(一)研究背景与意义1.研究背景“郡县治则天下安”。

纵观中国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不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集权国家一秦朝,还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一清朝,各级行政区域的名称迭次变化,唯独县制历时2200多年不变。

到当代中国,县级政权依然是国家政权结构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

而县委作为执政党在县一级的执政基础,担负着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职责,是县级政权的权力核心。

而处于县委“金字塔”顶端的县委书记由于掌握着组织人事权这一关键权力,在具体行政上往往凌驾于县长之上,而且难以得到有效的同级监督。

县委书记因此成为事实上的县级一把手,对几乎所有的县域事务有着超出其他人的决定权,但同时也造成县委书记这一职位成为“高危”职业,县委书记滥用权力、违法违纪的案件此起彼伏,呈现频发态势。

《人民论坛》杂志曾就“官场十大高危岗位’’展开调查,结果显示县委书记“位居”第三。

在安徽,仅以阜阳为中心的皖北地区,就先后有18名县委书记因腐败而查处。

正如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所说的,“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换个角度看,县级区域相对完整,财权、事权、人事权相对独立,县一级的政治生态不仅关乎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也能在相当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公权力运行中的一些典型问题。

基于此,为切实加强基层民主建设,转变县级政权过于集权的状况,进一步深入推进国家政治体制改革进程,党中央在近些年连续推行了一系列县政改革,如财政上省直管县;高配县委书记,县委书记任命权收归省委;把县委书记、公安局长以至县国土局长,几乎县级重要岗位的主要领导“全覆盖”地纳入中央的直训体系之中等等措施,展现出党中央对优化县治的极度重视。

另一方面,随着新时期现代信息技术的革新和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络的发展,使人们可以非常方便、快捷的传播、获取大量信息。

开放的信息传播技术直接导致相应开放的社会状态,公开、透明日渐成为在信息时代执政的基本要求。

县级人民政府依法行政问题探析

县级人民政府依法行政问题探析

●政治与法律●县级人民政府依法行政问题探析刘丽敏[摘要]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而依法行政又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和核心,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要实现的重要目标和任务。

只有全面推行依法行政,特别是基层政府的依法行政水平,提高基层政府及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依法行政法律意识,严格按程序办事,才能最终实现十年建成法治政府的目标。

[关键词]依法行政;法治政府;法治国家;程序行政[中图分类号]D9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69(2010)12-0014-032004年3月22日,国务院印发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经过10年努力实现法治政府的目标。

2008年6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旨在进一步强化基层政府依法行政意识,提高基层政府依法行政能力。

在这种背景下,作为我国基层政权组织的县级政府,其依法行政的现状怎么样?存在哪些问题?解决对策有那些?一、加强县级人民政府依法行政是实现法治政府的必然选择1、加强县级政府依法行政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客观要求。

自1988年温州舥艚镇的包郑照起诉苍南县政府成为轰动一时的“首例农民告县长”事件以来,俗称“民告官”的行政诉讼案件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

1989年4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颁布实施以后,行政诉讼案件逐渐增多。

尤其是近年来,我国“民告官”案件呈高位运行、逐年递增趋势。

在1990—2009年的20年中,全国法院一共受理一审行政案件151.9万多件。

2007年首次突破年10万件,2008年审结案件10.91万件,2009年各级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12.1万件,同比上升10.5%。

“民告官”案件数量和关注度的上升,折射出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由管制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官本位”向“公民本位”的转变,越来越多的民众敢于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因此,在完善“民告官”体系,依法畅通“民告官”渠道,对民意潮流进行有效疏导的同时,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按照建设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加快依法治国的进程,全力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切实提高政府行政管理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建设,健全长效监督机制,克制公权,保障私权,减少矛盾的激发因素。

“强县扩权”视角下的县级政府权力强化与制约

“强县扩权”视角下的县级政府权力强化与制约

的 ,在 “ 市管 县 ” 体制下 ,真正 的省 直接 对 县 的 转移支 付不 多 ,一 些 人 为 的挪 用 、截 留转移 资 金 的现象 难 以避 免 ,加 上转 移 资 金 总量 不 足 ,使 得
县级财 力捉襟 见肘 。
权力层 层 传递 ,层 层 截 留 ,地 级 市截 留省 县 之 问
职能 和相应 的权 力 。在 “ 管县 ” 体制 下 ,我 国 市 县级政 府 的权 力 长 时 问 处 于弱 化 的状态 ,主要 表
现为 :
级政 府 ,权 力 与责 任 不 对称 严 重 影 响 了县 级政
( )财 权和 事权不 平衡 二 为 了增加 中央政府 的财 政收 入 ,19 9 4年 的分
府 的 良性运行 。
( J权 力和 责任 不对称 一
税 制改革 使得 财 政 收入 流 向 中央 和上 级 政府 ,尽
从 18 93年试行 “ 管县 ” 体 制 ,到 2 市 0世 纪 9 0年代 , “ 管 县 ” 体 制 在全 国范 围内推 行 ,事 市 实上形 成 了省一 地 级 市一 县一 乡 ( ) 四级地 方 镇
和其他 各类公 共 管 理 事 务产 生 实 质 的 、直 接 的作
用 ,不 仅要履 行 发 展 经 济 、富 民强 县 的 职 责 ,还
要 担负 抓 民生 、抓 稳定 的重任 。
权 力 与 责任 相 匹配 是政 府 有 效履 行 责任 的保


扩 权 前 县 级 政 府 权 力 的 弱化
趋势 的加 强 ,征 稽 、运 管 、 电业 、公 路 、银 行 、 保 险 、税 收 、工 商 、技 监 等 十 几个 重 要 的 行政 部
门 ,都 已经从县 级政 府序列 退 出 ,改 为垂直 管理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县政府行政权力改革初探
姓名申振华
专业
法学
班级0703
学号
0790020314
指导教师
孟海静
成绩
答辩日期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教学部
二○一一年六月
县政府行政权力改革初探
内容摘要
在我国党政权力体系中,县委书记是一个数量庞大而又极为特殊的群体。

县一级在我们党和国家组织结构中处于关键地位,县委书记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治国的骨干力量,党的中高级领导干部的重要来源。

然而让人忧心的是,近年来发生在县级政权尤其是县委书记身上的腐败案件屡见不鲜,分析这一现象,权力过于集中,政务不公开,缺乏有效监督,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

本文通过对有关资料进行研究,进而在理论上对县政府权力进行初步改革,探索县政府权力运行新路径,探求一些新对策,做到对地方改革具有实践意义。

【关键词】县级政府县委书记权力改革对策
The discussion of power reform of county government
Abstract
The county secretary is a huge number and very special groups in our party and government power system. County level is in a key position in our party and national organization structure, however, the county secretary is the backbone of our country’s Communist Party and the important reasources of the party's senior leadership. However, there are some corruption cases appear on the county party secretary in recent years, especially in county government, which worries people seriously. By analyzing this phenomenon we can get the reasons of this phenomenon,which are the excessive concentration of power and the government affairs’ covering. Among these, the lack of effecti ve supervision is the main reason. We should also understand that absolute power would lead to corruptions absolutely. This paper is on the base of research information, and then simply reforms the power of country government in theory and explores the new path and some new strategies of reform the power of county government so that it can achieve some practical implications of local reform.
【Key words】county government; county secretary; power; reform;
strategy
目录
一、引言 (1)
二、县级政权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
(一)腐败现象严重 (1)
(二)县级政权畸形化发展 (2)
(三)权力“私有化”严重 (2)
三、对现行的县级政府运行模式进行分析 (2)
(一)县委书记的权力组成。

(2)
(二)运行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3)
四、县委书记行政权力行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新对策 (4)
(一)科学合理的规范县委书记用人权 (4)
(二)编制权力运行流程图,使权力进一步公开透明 (5)
(三)加强民主监督,规范县委书记权力 (6)
(四)融洽干群关系,从塑政府公信力 (6)
五、对我国现行政权体制的借鉴意义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