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合理利用说课思路

合集下载

水资源说课稿

水资源说课稿

水资源说课稿一、说课目标通过本次说课,学生将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和紧缺现状,认识到珍惜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必要性,并掌握相关的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和技巧。

二、说教材本次说课所选教材为《地理》教材中的第二单元《水资源与利用》。

三、说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水资源的概念与重要性、水资源的紧缺现状以及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1. 水资源的概念与重要性首先,我们将向学生介绍水资源的概念,即水在地球上的分布、形式以及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重要性。

通过展示图片,向学生展示地球的水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了解地球表层约70%的面积被海洋覆盖,同时也介绍了地球上淡水资源的有限性,以及人类对水资源的依赖程度。

2. 水资源的紧缺现状接下来,我们将向学生介绍水资源的紧缺现状。

通过讲述一些国家或地区水资源短缺的案例,如非洲地区的水荒、中国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紧张等,让学生了解到全球水资源的不均衡分布以及面临的问题。

同时,我们还可以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了解在自己生活环境中,如何面对用水紧张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3. 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最后,我们将引导学生了解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参与,向学生介绍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节约用水、减少水资源浪费以及推广水资源的再生利用等方法。

教师还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如水资源短缺地区的水资源管理经验,向学生展示相关技巧和方法。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水资源的概念与重要性,并能够认识到水资源的紧缺现状,进而懂得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2. 教学难点:在引导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紧缺现状的同时,培养学生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意识和能力,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所在。

五、说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通过引发学生对水资源的思考,如以“水的重要性”为题目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获取与水资源相关的知识。

2. 展开:依次介绍水资源概念与重要性、水资源的紧缺现状以及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并通过图片、案例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展开教学,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并参与其中。

3_水资源的合理利用_教学设计_教案

3_水资源的合理利用_教学设计_教案

3_水资源的合理利用_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和珍贵性,认识到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必要性。

2. 掌握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的意识和行为。

3. 发展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思维,提高解决水资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黑板、书籍、教具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课堂参与,提前了解相关知识。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一幅插图,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你们看到的是什么?这是为什么重要?步骤二:讲解水资源的重要性(10分钟)1. 讲解水资源的定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水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 示意图黑板上绘制一条流动的河流,并引导学生描述其中蕴含的水资源。

步骤三:讲解水资源的问题(15分钟)1. 提示学生:水资源是否丰富?为什么有时会出现水资源短缺的情况?学生回答。

2. 讲解常见的水资源问题,如过度抽取地下水、水污染、水资源不平衡等,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步骤四:探究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方法(15分钟)1.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总结自己认为的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方法,包括家庭、学校和社区层面。

2. 小组报告:各小组派代表报告讨论结果,教师记录学生的答案,并进行适当引导和补充。

步骤五:案例分析与讨论(15分钟)1. 提供一些关于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案例,如节水浇花、定期检查水管、循环利用用水等。

2. 学生讨论这些案例的作用和可行性,并从中总结出更多的方法和技巧。

步骤六:创新设计(20分钟)1. 提醒学生我们可以通过创新来解决水资源问题,鼓励他们思考如何发挥创意和创新思维。

2. 分组设计:学生分成小组,设计一个创新的水资源利用方案,并提出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创意。

3. 小组展示: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设计的创新方案,并进行讨论和评价。

步骤七: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重点,并提醒学生合理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高中地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案

高中地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案

高中地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精选教案1.1 设计意图1.1.1 引起学生对水资源的关注,提高学生对水资源合理利用的认识。

1.1.2 通过引入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认识到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1.1.3 引导学生思考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知识点讲解2.1 水资源的概念及分类2.1.1 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2.1.2 地表水包括河流、湖泊、冰川等。

2.1.3 地下水是指地下岩石层中的水。

2.2 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2.2.1 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较低。

2.2.2 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东部地区水资源丰富,西部地区水资源短缺。

2.2.3 我国水资源季节分布不平衡,夏秋季节水资源丰富,冬春季节水资源短缺。

2.3 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措施2.3.1 跨流域调水:将水资源丰富地区的水调到水资源短缺地区,以更好地利用水资源。

2.3.2 兴修水库:在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以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平衡。

2.3.3 节约用水: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教学内容3.1 水资源的概念及分类3.1.1 讲解水资源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水资源的含义。

3.1.2 介绍水资源的分类,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水资源。

3.2 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3.2.1 分析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丰富和人均占有量较低的特点,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国情。

3.2.2 讲解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和季节分布不平衡的特点,让学生认识水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

3.3 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措施3.3.1 介绍跨流域调水的原理和实例,让学生了解跨流域调水对水资源合理利用的作用。

3.3.2 讲解兴修水库的意义和作用,让学生认识到水库在调节水资源分布中的重要性。

3.3.3 倡导节约用水,让学生从小事做起,培养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让学生掌握水资源的概念及分类。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说课稿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说课稿

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今天讲的内容是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这是第三章的最后一节,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水资源的含义和衡量水资源多少的指标。

2. 全球和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

3. 水资源数量和质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 水资源利用过程中问题及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合理利用水资源是地理学科的重要思想之一,也是当今社会发展保护环境的一个主题。

是可持续发展思想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教材编排的目的是通过这节内容的学习来培养学生形成保护水资源的环保意识,并在日常生活和未来社会实践中做到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质。

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增强热爱祖国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B.增强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重点:难点:二、说教法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指导,以新课程理念下“学习金字塔”方法为理论依据,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改善课堂教学品质为目标,以集体备课,取长补短为手段。

在课堂教学中,贯穿“教会学生学习”的理念,树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人翁意识,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主体的回归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促进学生的主动自我发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根据高一学生认知规律和地理教学特点设计了以下教法:1.案例法:通过展示图片和材料引导学生主动分析材料并寻找原因,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获取知识。

2.图导法: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动眼识图、动脑析图、动口说图来培养学生和读图用图的习惯,发展学生的地理能力。

3. 交流展示法。

4. 活动讨论法。

三、说学法1、探究式学习法:引导学生阅读事实材料和有关图片,鼓励学生积极展示,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读图分析法:培养学生阅读地理图表的习惯和能力,掌握正确读图的方法和步骤。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介绍水资源的概念、水资源的分布、水资源与人类社会、合理利用水资源等几个问题。

教材对水资源的概念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作了解释。

通过对水资源丰歉衡量标准引出世界以及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并且侧重以“水资源”作为一个案例,突出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为了让自然资源更好地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必须从开源节流两个方面措施入手,促进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目标认知方面:1、学生能够从广义和狭义(尤其是狭义)两个角度解释水资源的概念。

2、能够举例说明水资源的特点和作用。

3、归纳、总结并记住我国水资源的基本国情。

能力方面:1、能够阅读各种图表归纳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

2、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公众面前发表自己观点的能力。

3、收集、整理、分析、加工各种地理信息(尤其是网上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方面:1、通过我国和广州市水情的学习,增强忧患意识,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2、通过为中国及广州市的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提出对策,培养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责任感。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

4、努力使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我国水资源的基本国情;水资源问题及对策分析。

教学难点:水资源问题及对策分析。

教学方法:课件演示法、讨论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所谓“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主”,那么粮食生产需要哪些条件?(土地、阳光、水等)它们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来自于自然界,对人类有利用价值,我们称之为“自然资源”。

水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这节课我们以其中的水资源为例,来学习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板书: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水资源及其分布讲述新课:我们知道,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而且,我们这个星球被称“水的星球”,水体总积占全球总面积的71%,从这一点上,水,似乎是“使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事实上是不是这样?(不是。

3.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说课

3.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说课

今天我要说的课是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说教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综合起来看,本节内容包括两大部分:一、我国的水资源现状;二:解决措施。

既承接了前两节的内容,又是本章的总结,通过学习,旨在使学生树立惜水、节水的资源保护观念。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我国水资源的现状,知道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和信息、资料的搜集、整理、交流的能力;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利用现状以及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倡导节约的资源观,培养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相应的解决途径。

教学难点树立节约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确定依据:新课标要求地理教学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要注意开发学生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说教学1.说教法依据:本节内容浅显易懂,结构清晰完整,图片内容多,适合于学生自主阅读学习。

同时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学习情境,借助多媒体技术以丰富多彩的方式呈现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问题情境教学法、读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2.说学法1、学情分析:(1)高一学生具有一定地理基本知识,但对原理性认知比较少。

同时好奇心比较强,又有一定的探索能力,本节内容和生活联系紧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

2、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读图法,3.说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课题引入:首先采用问题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示干旱造成的农作物减产、树木焦枯、动物死亡的图片,让学生身临其境,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设置疑问,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二)、新课教学:1.水资源及其分布这部分,我采用读图分析法、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后结合世界水资源分布图,总结分布规律,再联系我国人口众多的现实,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水资源的紧缺性。

爱护水资源说课稿5篇

爱护水资源说课稿5篇

爱护水资源说课稿5篇爱护水资源说课稿5篇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掌握相关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护水资源说课稿,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爱护水资源说课稿(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2)了解水污染问题,形成节水和爱护水资源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研究与收集资料,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状况,学会用辨证的方法来看问题。

形成节水和爱水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用辨证的观点看待水资源的丰富与有限;(2)增强学生的节水意识;(3)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资源分析本课题主要介绍两部分内容;一是水资源状况:一方面从储量上说明水的丰富,另一方面从可直接利用的淡水量上说明水的短缺。

从一个事物的正反两面来认识事物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水资源状况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辨证思维的能力,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二是水资源的保护:从节水和防治水污染两个角度介绍。

这部分内容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培养学生节水、爱水的意识俄及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策略分析1、本课题主要侧重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亲自去体验,了解本地水资源情况,学会用辨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

并配合收集的资料、图片,加深印象;2、在爱护水资源的内容中,以学生调查为主,收集有关水污染的资料、图片、漫画以及污水样品,然后经讨论、分析得出有关水污染的原因以及如何防治;3、综合上述两点,让学生形成节水意识,并在家庭用水调查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

4、本节课的教学形式可多样化,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可组织学生出墙报、写论文、演讲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为社会作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学会用辨证的方法看问题,增强节水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说课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说课

三、说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养成 节约用水的习惯 2、通过探究学习,培养探究精神 3、培养全球和未来意识,增强对人地关系本质的再认识
四、重、难点

重点:认识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 难点:能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 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五、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问题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教学法 2 、说学法:思考评价法、观察法、合作探究法、归纳总 结法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六、说教学过程

一、水资源及其分布 1、水资源概念 广义 狭义
六、说教学过程

2、水资源的分布 a、世界水资源分布(大洲、国家)
六、说教学过程
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开源措施 2、节流措施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重、难点 五、说教法和学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出处: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一、 第三章的第三节 作用:承上启下

二、说学情

授课对象:高一年级学生。优势: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 地理知识;劣势:理性认识弱 课表解读:说明在不同生产力的条件下,水资源的数量、 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本节安排1课时,学生提前做好预习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水资源的概念,理解降水量、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与 水资源的关系,了解水资源对人类发展的意义 2、掌握水资源的分布于作用 3、掌握我国水资源的基本国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说课思路
北流九中王丽珍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以水资源作为案例来说明,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水资源的概念和衡量水资源的具体指标;
②.运用图表说明我国和世界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
③.说明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④.了解水资源面临的问题和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和图片,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②.通过案例分析和活动设计,培养学生思维方式,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的求知精神。

③、通过开展小组合作作业,倡导合作探究和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树立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观点;
②、增强学生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及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

难点: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

四.学情与教法
学情:
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读图、析图能力以及分析案例的方法,但学生对地理作用认识不够,学习兴趣不高。

教法:
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教师指导结合(先学后教,培养自学能力)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直观形象)
3.“读(看)-议-讲”结合法(阅读能力、合作精神、表达能力)
4.案例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自学抢答----材料分析-----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堂课小结
1.新课导入:(3分钟)
播放《广西田林遭遇大旱》视频和图片,提问学生这样的情况会导致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激发动机、培养兴趣、点明上课内容)
2.新课学习(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水资源及其分布,与人类社会关系
⑴. 让学生阅读课本61到62页,完成导学案的自主学习部分,然后进行抢答。

(6分钟左右)
(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⑵.抢答结束后,进入本文的第一个重点:水资源和人类社会经济的关系(7分钟左右)
问题一:问学生新疆和江南的区别体现了水资源的数量还是质量影响人类活动(让学生明确水资源数量的影响)
问题二:问学生茅台酒说明了水质好对经济活动效益有何作用?(让学生明确水资源质量好的影响)
转折进入第二部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重点二)
案例探究:(8分钟)沙漠中的奇迹——以色列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让学生阅读课本P63页的介绍,回答两个问题:
1.请归纳以色列的气候特点。

这样的自然环境适宜发展农业生产吗?(学生否定后给出几张以色列瓜果蔬菜奇迹的图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进而引出第二个问题)
2.以色列是如何把水资源由“少”变“多”的?(给出以色列开源节流的图片
介绍,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求知欲未减,提出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分四个组讨论,然后进行加分抢答,用时10分钟)
新课结束,叫一位同学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小结。

(2分钟)
练习(5分钟)并布置课后学习探究课题
六.教学反思
优点:本节课运用案例探究、多媒体辅助法、自主学习法等教学方法,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缺点: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展示学习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