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食品感官评价食品感官评定

合集下载

食品感官评定

食品感官评定

食品感官评定绪论1.食品感官评定是食品分析的一种。

食品分析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对食品以下几方面的需要:安全、高质量、有营养、有益健康、美味可口2.对食品营养成分分析(一般成分的分析)食品中污染物的分析食品分析食品辅助材料及添加剂的分析感官评定3.感官评定的定义传统的感官分析(感觉测试):利用一些敏感的感觉器官和长年经验积累的某一方面专家担任评价和判别工作(香肠颜色和味道评价、烟丝质量优劣的划分、茶和香味比较)弊端:导致可信度低--- 主观的、无统计意义现代感官评定(感官测试):是测量、分析和解释人的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和听觉对物料特性所引起反映的一门科学包括: (1) 以人的感官测定物的特性(2) 从物料来获知人的特性4.食品感官评定的定义通过人的感觉器官和一定的方法在一定的条件下对食品的色泽、气味、风味、组织状态、硬度等质量特性进行检验与评价。

克服以前缺点,在评价员的选择、实验环境的布置、实验方法的评定、结果处理等方面不在依赖经验和xx,而是依靠科学,是心理学、生理学、食品科学和统计学的统一,最终的结论是评价小组中评价员结果的综合,并不看重个人的结论如何。

--- 客观的、有统计意义、结果可重复注:食品感官评定、食品感官分析、食品感官鉴定、食品感官检验、食品感官评价5.食品感官评定的发展简史引入统计学、心理学、生理学、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历史6.科学的膳食标准+精美的食谱≠可接受的食物7.食品感官评定的意义现代感官评定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食品、机械、电子、纺织、印刷、化工等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如肉的色泽、香味、酒的勾兑到评价、彩电的色彩、电风扇的噪音、布的手感等。

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首推食品行业,随着食品工业的不断发展,食品感官评定日益引起食品界人士的重视。

8.食品感官评定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新产品开发:对新产品的感官特性、可接受性进行评估。

质量控制:分析比较操作人员、设备、原辅料、工艺、环境及时间对食品感官质量的影响程度,为制定原辅料、半成品和成品的感官质量标准及其相应的工艺标准和操作规程等提供依据。

食品感官评定技术手册

食品感官评定技术手册
情境二 食品感官评定技术
项目一:食品的感官检验方法
· 任何食品的产品标准均包括三项内容:感官指标、理化 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并且感官指标往往位居第一项必检 内容。
· 食品质量感官鉴别:凭借人体自身的感觉器官,即凭借 眼、耳、鼻、口(包括唇和舌头)和手,对食品的质量 作出客观的评价。
· 食品感官检验技术对食品原料、样品的检测和质量控制 等方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溶液(共八个样品),按号码排列顺序依次品尝各样品的
味道
味觉敏感性试验
• 味觉识别是味觉的定性认识, • 阈值试验是味觉的定量试验。 • 阈值:是指感官或感受体对所能接受的刺激变化范围的上、下限以及
对这个范围内最微小变化感觉的灵敏程度。 • 阈值分类及定义 • 1、察觉味阈:又称味阈下限,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 5、不能直接感官分析的样品的制备 ☺ 由于风味浓郁或物理状态的原因(粘度、颜色、粉状等)不能直接进行感官
分析,例如:香精、调味料、糖浆等
制备方法
根据检查目的适当稀释
与化学组分确定的某一物质进行 混合
将样品添加到中性的食品载体中
常用的中性载体有:水、牛奶、米饭、馒头、饼干、蔬菜等。
几种不能直接品评的样品及其适用的中性载体
• 感官检验环境的基本要求
• GB/T 10220-1988《感官分析方法总论》 • 感官分析应在专门的检验室内进行。 • 给评价员创造一个安静的不受干扰的环境 • 检验室应与样品制备室分开 • 室内应保持舒适的温度与通风 • 避免无关的气味污染检验环境
感官实验室的要求
• 感官实验室应有两个基本部分组成:试验区和样品制备区 • 最简单试验区:一间大房子,里面有可以将评价员分隔开的、互不干
样品 油脂

食品感官评定讲诉

食品感官评定讲诉

第一章绪论1. 什么是食品感官评价?感官评价是用于唤起(组织)、测量、分析和解释产品通过视觉、嗅觉、味觉和听觉所引起反应的一种科学方法。

该定义已被食品技术专家协会接受和认可。

食品感官评价的四个要素:■组织(唤起):在品评的整个过程中,使用恰当的品评表和提示语,唤醒品评人员的某种注意力,从而得到相对应的噪声影响最小的感知。

■测量:感官分析是一门定量的科学,通过采集数据,在产品性质和人的感知之间建立合理的、特定的联系。

感官方法主要来自行为学研究的方法,是通过观察和测量人的反应的方式。

■分析:适当的数据分析是感官检验的重要部分,通常使用的是实验设计和数理统计分析的有效组合,以便使各种复杂的影响因素最小化,体现出品评结果的科学可靠性。

■解释(结论):感官分析专家不仅仅只是为了得到实验结果,而是必须对结果给出科学的解释和合理的措施。

是基于数据、分析和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判断,包括所采用的方法、实验的局限性和可靠性。

食品感官评价的研究内容(1)以人的感官测定物品的特性分析型(感官评定):对食品固有质量特性(色、香、味、形、质)的分析称为分析型感官评定。

(2)以物品的特性来获知人的特性或感受嗜好型:对食品感官质量特性的分析。

它以食品为工具,来测定人的感官特性。

食品感官评定的一般程序:项目目标的确定——实验目标的确定——样品的筛选——实验设计——实验的实施——分析数据——解释结果2. 为什么要发展感官评价?传统意义上的感官评价(感官鉴别)的弊端:(1)由鉴评专家担任鉴评员,人数少,不易召集。

(2)每个人的感觉灵敏度、嗜好和评判标准有差异。

(3)受生理、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

(4)受人主观因素的影响(感情倾向和利益冲突)。

积累的某一方面的专家的评价结果;同时引入了生理学、心理学和统计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有效避免传统意义上的感官分析中存在的各种缺陷。

※为什么需要食品感官分析?■产品的接受性是产品市场成功的首要条件;■没有任何仪器能够完全替代人类感官;■感官品评渗透在企业运行的各个环节;■必须从简单的品评走向科学的品评■品牌规模化与市场激烈竞争,感官品质需求的激变,带来食品科学与工程的永恒挑战3.学科的历史演变感官评定的起源很久远。

食品感官评价期末复习

食品感官评价期末复习

食品感官评价期末复习1.名词解释20分2.判断10分3.填空20分4.简答30分5.综合20分1.什么是食品感官评价?食品感官评价:是用于唤起(或组织)、测量、分析和解释通过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和听觉而感受到的食品及其材料的特性所引起的反应的一种科学方法。

2.食品感官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0221.1-1988),感官分析(感官评价;感官检验;感官检查)指用感觉器官检查产品的感官特性。

3.现代感官评定分为分析性感官评定和嗜好型感官评定两种4.分析型感官评定:以人的感官来测定物品的特性。

以人的感觉器官作为分析仪器来测定食品的感官品质。

感官评定员需经过筛选/培训,测定样品的制备及评定环境需标准化。

5.嗜好型感官评定:以物品来获知人的特性。

考察消费者对食品的喜好。

未经培训的消费者,评定时的环境条件设有特殊要求。

6.感官评价方法分为:差别检验,描述分析和情感检验。

7.感官评价与理化分析之间的联系?理化分析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取代分析型感官评定,原因如下:1.理化分析方法操作复杂,费时费钱,不如感官评定方法简单、应用;2.一般理化分析方法还达不到感官方法的灵敏度;3.用感官可以感知,但其理化性能尚不明了;4.还没有开发出合适的理化分析方法;5.食品感官测试仪器设备尚处于发展阶段,价格昂贵,仅限于有限指标的测试,很难获得感官分析的综合评价结果。

8.感官评价为了达到机器一样的结果,应注意哪些问题?1.实验要重复几次进行2.每次实验使用多个品评员3.对参评人员要进行筛选4.对感官评价人员要进行培训9.感官评价在食品中应用有哪几种?1.分级2.品质保障3.确定感官品质与化学/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4.产品开发5.市场开拓10.感官评价团队里指导员应具备哪些条件或特点或品质?1.曾参加过感官评定工作,有相关的工作经验;2.熟悉感官评定工作的有关标准与规定;3.熟悉感官评定常用的方法和有关的数据分析,了解各试验方法的特点;4.熟悉感官评定的产品(基本生产工艺、基本技术参数、质量指标等);5.熟悉评价员的筛选、管理和培训手段;6.表达能力强;11.感官评价员类型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1)消费者型:未经过评价训练的消费者。

食品感官评定课程心得

食品感官评定课程心得

食品感官评定课程心得
在大学期间,我选修了一门食品感官评定课程,这门课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这门课程,我学到了如何使用感官来评价食品的质量以及如何培养自己的感官能力。

首先,这门课程让我了解了感官评定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我们学习了人类的五种感官:视觉、嗅觉、味觉、听觉和触觉。

在评定食品时,这五种感官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眼睛来评价食品的外观,如何使用鼻子来嗅出食物的香味,如何使用舌头来品尝食物的味道,如何使用耳朵来听出食物的声音,以及如何使用手来感受食物的质地。

通过这门课程,我学会了如何全面地评价食品。

其次,这门课程让我学会了如何培养自己的感官能力。

我们进行了很多实践活动,例如品尝不同种类的食物、嗅觉辨识香料和气味等。

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我的感官敏感度,还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感官评定的原理。

在实践中,我发现自己的感官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我能够更准确地评价食品的质量和特点。

最后,这门课程还让我意识到了食品感官评定的重要性。

食品感官评定不仅是一种科学方法,也是一种艺术。

通过感官评定,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食物的特点和质量,从而更好地选择和品尝食物。

同时,食品感官评定也对食品行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生产者改进产品的质量,并满足消费者对食品的要求。

总的来说,食品感官评定课程给我带来了很多收获。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不仅提
高了自己的感官能力,还对食品感官评定的原理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门课程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还为我今后的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食品感官评价食品感官评定PPT课件

食品感官评价食品感官评定PPT课件
表面属性:通过接触感受到的水、油、脂肪等的情况。如 湿润程度、多油或多脂情况等;
机械特性:与对食品压迫产生的反应有关,包括5种基本 特性:硬度、黏着性、黏附性、紧密性、弹性;
相变行为:与食品成分在口中释放方式有关。
四、风味 (flavor)
在食品品尝过程中感知到的嗅感、味感和 三叉神经感的复合感觉。它可能受触觉的、温 度的、痛觉的和(或) 动觉效应的影响。
§2.2 人类的感觉因素
一、感觉的定义
感觉是人类神经系统反映机体内外环境 变化的一种特殊功能,是大脑对外界环境、自 身状况及外界和自身变化情况的一种认知。
感觉器官(非神经性附属结构) 接触食品 感受器(感觉细胞)
感觉 信息处理 大脑皮层特定部位 转换 中枢神经系统
冲动 神经
二、感觉的类型
表2.1 人体的主要感觉类型
§2.1 食品的感官性状
外 观 (appearance) 气 味 (odor) 质 地 (texture) 风 味 (flavor) 声音 (voice)
一、外 观 (appearance)
物质或物体的所有外部可见特性。
1. 颜色
Munsell颜色系统的基本属性:色调、明度、饱和度。 可见光范围:380nm~780nm
肌肉
内脏、体 腔膜
腱器官神经末梢 神经末梢
运动、用力感 饥饿、渴
三、感觉的度量
感觉是用感觉阈来度量的,“阈”—“界 限”。 感觉阈(sensational threshold):感官 或感受器所能接受刺激变化的上下限,以及在 这个范围内对最微小变化产生感觉的灵敏度。 分为绝对阈和差别阈。
绝对阈(absolute threshold):是指 以产生一种感觉的最低刺激量为下限,到导致 感觉消失的最高刺激量为上限的一个范围值。

食品感官评定及其应用

食品感官评定及其应用

食品感官评定及其应用一、引言在食品行业中,食品的质量和口感对消费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而食品感官评定作为一种直观、客观的评价方法,对于判断食品的品质和口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对食品感官评定的介绍以及其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二、食品感官评定的概念与分类食品感官评定是指通过人的感官器官(包括味觉、嗅觉、视觉、听觉和触觉)对食品进行感官判断和评价的过程。

根据评定的目的和方法,食品感官评定可以分为以下几类:2.1 品尝评价品尝评价是指通过品尝食品,使用味觉、嗅觉和口感来评定其品质和特点。

品尝评价主要用于判断食品的味道、气味、口感等方面的特点,并通过对比、描述等方式进行评价。

2.2 外观评价外观评价是指通过观察食品的外观特点,如颜色、形状、质地等来评定其品质和形态。

外观评价主要用于判断食品的色泽、外形、表面质量等方面的特点,并通过直观的视觉感受进行评价。

2.3 听觉评价听觉评价是指通过听觉感受来评定食品的品质和特点。

例如,通过听食物的咀嚼声、烹饪过程中产生的声音等来评价食品的口感和质地。

2.4 触觉评价触觉评价是指通过触摸感受来评定食品的品质和特点。

触觉评价主要用于判断食品的质地、温度等方面的特点,并通过手感等方式进行评价。

三、食品感官评定的重要性食品感官评定在食品行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以下是食品感官评定的几个重要作用:3.1 检验食品质量食品感官评定可以通过消费者的感官反应,直观地判断食品的质量。

通过品尝、观察、听觉和触觉等评价方式,可以检验食品的味道、外观、口感、新鲜度等指标,判断食品是否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3.2 优化产品配方和工艺通过食品感官评定,可以了解到消费者对于食品的偏好和口味需求,进而对产品的配方和工艺进行优化和改进。

通过收集消费者的评价和反馈,生产商可以针对性地调整产品的口感、香味、颜色等特点,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3 评价市场竞争力食品感官评定可以对不同产品进行评价和比较,进而评价其市场竞争力。

食品感官评价食品感官评定精品PPT课件

食品感官评价食品感官评定精品PPT课件

§2.2 人类的感觉因素
一、感觉的定义
感觉是人类神经系统反映机体内外环境 变化的一种特殊功能,是大脑对外界环境、自 身状况及外界和自身变化情况的一种认知。
感觉器官(非神经性附属结构) 接触食品 感受器(感觉细胞)
感觉 信息处理 大脑皮层特定部位 转换 中枢神经系统
冲动 神经
二、感觉的类型
表2.1 人体的主要感觉类型
察觉阈(detection threshold):是指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刺激量,也叫刺激阈,但通 常直接称之为阈值。
差别阈(defference threshold):是指 感官所能接受到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
四、五种基本感觉
1、视觉
1.1、视觉的产生 光照→物体反射或透射→角膜、房水、晶状体、 玻璃体→视网膜成像视杆、视锥细胞 神经信息→大脑 视觉中枢→视觉
3.6、影响味觉的因素
呈味物质的结构; 温度:甜、酸最佳感觉温度35~50℃、 咸18~35℃、苦10℃; 介质:介质的粘度; 身体状态:疾病和营养状况、饥饿和睡 眠、年龄和性别。
5. 充气情况
充气饮料/酒类倾倒时的产气情况。
二、气味 (ordor)
由挥发性物质在鼻腔中刺激嗅觉接受 器而产生的感觉。
Amore氏分类法 根据对600多种气味物质和它们 的化学结构提出8种基本气味:
樟脑味、麝香味、花卉味、薄荷味、 乙醚味、辛辣味、甜香味、腐腥味。
挥发性受温度、食物本身性质(湿度大小、软硬程 度、孔隙多少)的影响。
三、质地 (texture)
由视觉和触觉感知的食品性质,包括 几何性质和表面属性,在变形力作用下( 如果是液体,在被迫流动时)感知的变化 ,及在咀嚼、吞咽和吐出之后发生的相变 行为,如溶化和残余感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嗅觉
挥发性物质刺激鼻腔嗅觉神经时在中枢神 经中引起的一种感觉。
4.1、嗅觉的产生 嗅感物质 →嗅觉感受器(嗅细胞) →感觉神 经→大脑嗅觉中枢→嗅觉
图2.3 鼻腔解剖图
4.2、嗅觉的功能特性 敏感性:嗅觉的敏感度远高于味觉,人类最 敏感的苦味物质与最敏感的嗅感物质在质量 上相差数万倍,某些嗅感物质即使在极低的 浓度范围内也会被感知到; 嗅觉的性质辨别能力相当强,但强度水平的 区分能力却相当差; 嗅觉的适应和疲劳现象; 混合物具有相互掩盖和抑制现象; 混合抑制消除现象。
感觉器官(非神经性附属结构)
接触食品
感受器(感觉细胞)
神冲 经动
感觉
信息处理
大脑皮层特定部位
转换
中枢神经系统
二、感觉的类型
表2.1 人体的主要感觉类型
感觉类型 视觉 听觉 嗅觉 味觉 触—压觉 速度觉 固有感觉 内脏感觉 感受器官 眼 耳 鼻 舌 感受器名称 视杆和视锥细胞 耳蜗毛细胞 嗅神经元 味蕾 感觉内容 色、形、大小、光泽等 音的大小、高低、持续性 香气 酸、甜、苦、咸等 压力感 直线加速度、旋转加速度 运动、用力感 饥饿、渴
1.3、感官评价中需考虑的颜色因素 易受周边、背景颜色影响,受团块状外观,
受对照颜色相对面积大小影响;
食品的光泽和表面质地会影响颜色;
评价者的色弱或色盲现象;
屏蔽颜色。
2、触觉
触觉分两种感受:触感和动感 触感:触摸的感觉和皮肤上的感觉,感受冷、 热、光滑、粗糙、弹性等; 动感:深层压力的感觉,感受重量、硬度、 黏性等。
轮廓乳头:舌后部,倒V形、纽 扣状,凹槽或沟面乳头
3.3、味蕾的剖面结构
图2.2 轮廓乳头凹槽中的味蕾及其剖面结构
味蕾顶端有味道孔隙,呈味物质与这 一开口或其附近微丝结合,产生味觉。
3.4、舌各部位的味觉敏感性
舌尖——甜; 舌前部和边缘——咸; 靠腮两侧——酸; 舌根——苦
4.3、啤酒的风味轮
风味轮是对食品的气味和味道的一种分类方法。
5、听觉
图2.4 耳朵解剖图
5.1、听觉的产生 声波 → 鼓膜 → 刺激耳蜗内感受器(科蒂器官和 其内的毛细胞) → 听觉神经 → 听觉中枢
人耳能感受到的震动频率在16 ~20000Hz之间。 声音有音调、音量和持续性三种性质。
五、三叉神经的风味功能
3.5、味觉的特性 四种基本味:酸、甜、苦、咸。 适应性:在持续刺激的条件下反应的降低; 部分抑制或相互掩盖:不同味道的混合抑制 作用; 增强效应或相乘效应:混合后的味觉强度的 增强; 抑制解除作用:混合物的相互影响与味觉适 应相结合时的现象。
3.6、影响味觉的因素 呈味物质的结构; 温度:甜、酸最佳感觉温度35~50℃、 咸18~35℃、苦10℃;
介质:介质的粘度;
身体状态:疾病和营养状况、饥饿和睡
眠、年龄和性别。
3.7、味感的识别与衡量技术 是指味的定性与定量鉴别,如识别各种味 道的标准液,一般要求室温,漱口水要用制 作标准液的水溶液,小口吸吮样品(15ml左 右),接触到舌各部位,停留3 秒左右,吐 入废液桶,清水淑口,等待15~60秒,再品 尝下一样品。
三叉神经反应要求刺激物浓度较味觉或 嗅觉高,但刺激持续时间长。
§2.3 感官的相互作用
一、味觉和嗅觉如何相互影响? 1.心理物理学研究表明,这两种感觉方式之间 没有相互影响作用; 2.误将一些挥发性气味认为是“味觉”; 3.令人不愉快口味通常会抑制挥发性气味,而 令人愉快口味则对抑制挥发性气味有增强作用; 4.口味和风味间的影响随它们不同的组合而变 化; 5.对品评员的指令发生改变也会影响风味、口 味之间的相互作用。
口唇、舌、 游离神经末梢、毛囊感 皮肤 受器、Meissner小体等 耳 肌肉 内脏、体 腔膜 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 腱器官神经末梢 神经末梢
三、感觉的度量
感觉是用感觉阈来度量的,“阈”—“界限” 感觉阈(sensational threshold):感官 或感受器所能接受刺激变化的上下限,以及在 这个范围内对最微小变化产生感觉的灵敏度。 分为绝对阈和差别阈。
3、味觉 3.1、味觉的产生 可溶性呈味物质 →味蕾(味细胞) →感觉 神经→大脑味觉中枢→味觉 味蕾:味觉的感受器,是由大约30~50个 细胞聚集成簇形成的分层小球;主 要分布在舌头表面、上颚的粘液中 和喉咙周围。
3.2、舌表面的四种特殊结构
线状乳头:舌表面,细小圆锥 形,触觉功能;
蕈状乳头:舌尖、舌侧,蘑菇形、 稍红,每个含2 ~4个味蕾; 叶状乳头:舌体两侧,平行凹 槽,每条槽内含几百个味蕾;
第二章 人类的感官及反应
本章主要内容:
§2.1 食品的感官性状; §2.2 人类的感觉因素; §2.3 感官的相互作用。
§2.1 食品的感官性状
外 观 (appearance) 气 味 (odor)
质 地 (texture)
风 味 (flavor) 声音 (voice)
一、外 观 (appearance)
四、五种基本感觉
1、视觉
1.1、视觉的产生 光照→物体反射或透射→角膜、房水、晶状体、 玻璃体→视网膜成像视杆、视锥细胞 神经信息→大脑 视觉中枢→视觉
1.2、视觉的评价 颜色、光泽、外形等。 其中颜色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颜色与嗅觉、味觉关系密切; 食品颜色和接触食品时环境色调能显著增加 或降低食欲; 颜色对食品质量和可接受性影响更大更直接。
四、风味 (flavor)
在食品品尝过程中感知到的嗅感、味感和 三叉神经感的复合感觉。它可能受触觉的、温 度的、痛觉的和(或) 动觉效应的影响。
香气:由口腔中的食品逸出的挥发性成分所引起的通过鼻 腔获得的嗅觉感受; 味道:由口腔中溶解的物质所引起的通过咀嚼获得的味觉 感受; 三叉神经感:也叫化学感觉,是口腔和鼻腔黏膜内的神经末 端所感知到的刺激感或侵入感.
物质或物体的所有外部可见特性。
1. 颜色
Munsell颜色系统的基本属性:色调、明度、饱和度。 可见光范围:380nm~780nm 红 橙 黄 绿 青 700 620 580 510 490 蓝 470 紫 400(nm)
2. 大小和形状
食品的长度、厚度、宽度、颗粒大小、几何形状等。
3. 表面质地
五、声音 (voice)
听觉系统感受到的食品发出的声响。
声音特性包括:
音调—声音的频率,单位赫兹 HZ; 音量—声音的强度,单位分贝dB;
持续性—声音随时间的持续程度。
§2.2 人类的感觉因素
一、感觉的定义
感觉是人类神经系统反映机体内外环境 变化的一种特殊功能,是大脑对外界环境、自 身状况及外界和自身变化情况的一种认知。
樟脑味、麝香味、花卉味、薄荷味、
乙醚味、辛辣味、甜香味、腐腥味。
挥发性受温度、食物本身性质(湿度大小、软硬程
度、孔隙多少)的影响。
三、质地 (texture)
由视觉和触觉感知的食品性质,包括
几何性质和表面属性,在变形力作用下(
如果是液体,在被迫流动时)感知的变化
,及在咀嚼、吞咽和吐出之后发生的相变
绝对阈(absolute threshold):是指 以产生一种感觉的最低刺激量为下限,到导致 感觉消失的最高刺激量为上限的一个范围值。 察觉阈(detection threshold):是指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刺激量,也叫刺激阈,但通 常直接称之为阈值。
差别阈(defference threshold):是指 感官所能接受到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
二、化学刺激和风味的影响。 化学刺激会增强食品的风味:
没人喜欢跑气的汽水、啤酒和香摈,其
口感和风味都会因此而改变。
三、视觉对风味感觉的影响。
好食品:色、香、味俱全。
颜色对食品的其他感官性状评价具有
很大的影响。
食品的表面特性: 光泽
干燥
暗淡、粗糙
艮糗、软
平滑、

湿润、酥脆
4. 透明度
透明液体或固体的浑浊度或透明度以及肉眼可见 的颗粒存在情况。
5. 充气情况
充气饮料/酒类倾倒时的产气情况。
二、气味 (ordor)
由挥发性物质在鼻腔中刺激嗅觉接受
器而产生的感觉。
Amore氏分类法 根据对600多种气味物质和它们 的化学结构提出8种基本气味:
行为,如溶化和残余感觉。
三、质地 (texture)
几何性质:通过接触感受到的食品中颗粒的大小、形状
、分布情况。如平滑感、沙砾感、颗粒感、粉末感等; 表面属性:通过接触感受到的水、油、脂肪等的情况。如
湿润程度、多油或多脂情况等;
机械特性:与对食品压迫产生的反应有关,包括5种基本 特性:硬度、黏着性、黏附性、紧密性、弹性; 相变行为:与食品成分在口中释放方式有关。
三叉神经:为脑神经之最大者,是头面部主要 的感觉神经, 由脑桥发出,因每侧皆有3个分支 而得名: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 感受冷、热、疼痛、接触、辛辣刺激等。
五、三叉神经的风味功能
三叉神经是一种化学感觉因素,辛辣食物 所产生的烧灼、麻辣、刺鼻、刺痛等刺激的都 2 是三叉神经末梢;还有充气饮料入口时CO2气 泡破裂的爽口感也由其感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