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至6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及教育要点

合集下载

至6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及教育要点

至6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及教育要点

至6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及教育要点6岁幼儿正处于儿童发展的重要阶段,身心发展迅速。

在这个阶段,幼儿主要表现出以下心理发展特征:1.记忆力和想象力的发展:6岁幼儿的记忆力逐渐增强,可以记住更多的事情,对过去发生的事件有了更加清晰的记忆。

同时,他们的想象力也在进一步发展,能够进行更加复杂的角色扮演游戏。

2.语言和沟通能力的提升:6岁幼儿的表达能力逐渐增强,能够用正确的语法构造句子,并且能够用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他们开始懂得倾听和交流,喜欢与其他人分享自己的经历和观点。

3.社交能力的进一步发展:6岁幼儿对别人的意见和感受更加敏感,开始懂得分享和合作。

他们渴望与其他人建立友谊关系,能够理解和尊重别人的观点,并在互动中学会应对冲突。

4.动手能力的提高:6岁幼儿的手指灵活度增加,可以进行更加复杂的手工制作活动。

他们喜欢通过动手实践来探索和理解世界,可以用工具进行简单的操作,如剪、粘贴等。

5.性格心理的逐渐稳定:6岁幼儿的性格心理逐渐稳定,开始形成自己的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

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对新鲜事物感兴趣。

针对6岁幼儿的心理特征,教育者可以采取以下教育要点:1.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材料,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创设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2.注重语言经验的积累:通过读书、讲故事等方式,丰富幼儿的语言经验,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育者可以利用情境引导幼儿进行交流,帮助他们提高沟通能力。

3.培养良好的社交习惯:引导幼儿学会分享和合作,鼓励他们与其他幼儿一起进行团体游戏和小组活动。

教育者要关注幼儿之间的冲突,引导他们学会妥善处理矛盾,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4.提供丰富多样的动手活动:提供各种材料和工具,让幼儿可以自由地进行手工制作和操作活动。

教育者可以引导幼儿进行实践操作,通过亲身体验来理解和学习。

5.尊重和关注幼儿的个性发展:教育者应尊重幼儿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并为他们提供适应和发展的机会。

3至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3至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3至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3至6岁是幼儿期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经历了显著的心理发展。

下面将介绍3至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自我意识的形成:3至6岁儿童开始逐渐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具备了一定的自我意识。

他们开始使用一人称代词来描述自己,并能够辨认自己的名字和外貌特征。

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和喜好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开始意识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2.语言和沟通的发展: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语言和沟通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他们能够流利地说出简单的句子,并开始使用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不同的词类。

儿童的词汇量也显著增加,能够理解和使用越来越复杂的语言表达。

此外,他们还开始运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能够表达自己的需求、感受和观点。

3.想象力和幻想的发展:在3至6岁阶段,儿童的想象力和幻想能力得到了快速发展。

他们喜欢进行角色扮演和假装游戏,能够创造各种各样的情景和角色,并通过这些游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儿童会把日常生活中的经历和感受融入到游戏中,通过想象和模仿来理解和探索世界。

4.社会和情感的发展: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对他人的情感和需求产生更多的关注和理解。

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并逐渐学会体谅他人的感受。

儿童开始建立与他人的友谊关系,并能够分享和合作。

此外,儿童对于父母和其他重要人物的依赖也在逐渐减少,他们开始独立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做出决定。

5.规则和秩序的理解:在3至6岁阶段,儿童开始逐渐理解社会规则和秩序。

他们能够遵守简单的规则,并理解行为的后果。

儿童开始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环境产生的影响,并学会更好地协调自己的行为与规则之间的关系。

6.认知能力的提高: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能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他们开始具备观察、记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实施简单的计划和策略。

儿童开始掌握数量、形状、颜色等基本概念,并能够进行分类和排序。

此外,他们还能够使用图画、模型等工具来表示和组织自己的思维。

3-6岁幼儿心理发展特征及教育要点

3-6岁幼儿心理发展特征及教育要点

3-6岁幼儿心理发展特征及教育要点一、认知能力发展3-6岁的幼儿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期,他们的认知能力在不断发展和提高。

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能够理解更复杂的概念,如时间、空间、数量等。

同时,他们的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逐渐增强。

教育要点:1.提供丰富多彩的认知环境,引导幼儿观察、感知和思考。

2.通过游戏、实验和实践活动,帮助幼儿积累知识和经验。

3.鼓励幼儿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情感和社会性发展3-6岁的幼儿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情感和社会性,他们开始关注他人的情感,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尝试与他人建立关系。

教育要点:1.营造温暖、安全和支持性的环境,让幼儿感受到爱和关心。

2.通过角色扮演、故事讲述等活动,帮助幼儿理解情感和社会规则。

3.鼓励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和互助,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

三、语言和沟通能力发展3-6岁的幼儿语言和沟通能力在迅速发展,他们开始能够使用更复杂的句子和词汇进行交流,并理解更复杂的指令。

教育要点:1.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鼓励幼儿多说话,多听别人说话。

2.通过故事、诗歌和歌曲等艺术形式,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四、创造力萌芽3-6岁的幼儿创造力开始萌芽,他们开始能够进行简单的想象和创造活动。

教育要点:1.提供丰富的创作材料和工具,鼓励幼儿进行创作活动。

2.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五、自我意识萌芽3-6岁的幼儿开始形成自我意识,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自己的情感、需求等。

教育要点:1.尊重幼儿的个性和需求,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帮助幼儿理解自己的角色和责任。

3.引导幼儿关注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能力。

六、行为习惯培养3-6岁的幼儿处于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期,他们的行为习惯将影响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3至6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及教育要点

3至6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及教育要点

3至6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及教育要点3至6岁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关键的教育时期。

在这个阶段,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交能力等方面都在迅速发展,需要父母和教育者提供相应的引导和支持。

以下是3至6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及教育要点。

一、认知发展特征:1.记忆力和注意力在逐渐提高。

幼儿开始能记住具体的细节和长期的记忆,注意力也可以持续较长时间。

2.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迅速。

幼儿开始进行角色扮演并创造自己的故事情节。

3.逐渐理解数量和形状。

幼儿能够辨别数字和形状,并开始进行简单的数数和排序。

教育要点:1.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和环境。

幼儿需要有机会接触不同的材料和玩具以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鼓励幼儿进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可以提供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鼓励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创造独特的作品。

3.创造数量和形状的学习机会。

通过数数游戏、形状排序等活动,帮助幼儿认识数字和形状。

二、情感发展特征:1.开始独立性和自主性的表现。

幼儿开始有了更多的自主意识,渴望独立做很多事情。

2.情绪变化多样化。

幼儿情绪变化快,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影响,有时会出现情绪波动和冲动行为。

3.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烈。

幼儿对周围环境充满好奇,想要探索更多的事物和知识。

教育要点:1.给予幼儿适当的自主空间和机会。

鼓励幼儿自己做决策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2.懂得倾听和关心幼儿的情绪。

当幼儿情绪激动或沮丧时,与他们进行交流和倾听,为他们提供情感支持。

3.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和知识。

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通过阅读、探索和实践来学习。

三、社交能力发展特征:1.开始与其他幼儿互动。

幼儿希望与其他同龄人玩耍和交流,开始有朋友和玩伴。

3.开始建立关系和解决冲突。

幼儿逐渐学会与他人建立友好关系,并开始尝试解决小的冲突。

教育要点:1.提供幼儿社交和合作的机会。

鼓励幼儿参加集体活动和团队游戏,与其他幼儿互动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3—6岁幼儿心理发展特征及教育

3—6岁幼儿心理发展特征及教育

3—6岁幼儿心理发展特征及教育3-6岁是幼儿阶段的重要发展时期,幼儿的身体、认知以及情感能力都在快速发展。

理解幼儿这一阶段的心理特征,并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一、心理发展特征1.自我意识与自理能力的增强:在这个阶段,幼儿逐渐产生自我意识,开始认识自己的身体、行为以及感受,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照顾。

2.语言能力的迅速提升:3-6岁是幼儿语言能力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能够掌握更多的词汇和语法规则,并开始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和沟通。

3.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幼儿在这个阶段开始展现出丰富的想象力,能够进行角色扮演和创造性的游戏活动,同时也能够进行简单的艺术创作。

4.社交能力的培养:3-6岁是幼儿开始融入社会的关键阶段,他们能够与其他孩子进行简单的合作和竞争,并开始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权利。

二、教育方法和策略1.提供适当的自主选择机会:幼儿在这个阶段对自主性的需求较高,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活动选择,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并给予合理的自主决策权。

2.创造丰富的语言环境:幼儿在这个阶段对语言的接受和表达能力较强,教师可以通过与幼儿的对话和讲故事等方式,创造出丰富而有趣的语言环境,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3.组织丰富的游戏活动:幼儿在游戏中能够培养创造力、社交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各种刺激有趣的游戏活动,并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进行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4.培养社会情感的关键期:幼儿在这个阶段开始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感受,教师可以借助情感教育和角色扮演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共情能力和合作精神。

5.培养自理能力和学习能力:幼儿在这个阶段需要逐渐独立处理一些日常事务,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习惯,帮助他们实现更多的自主性,同时也要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三、教育原则1.以幼儿为中心:教育应该以幼儿的发展需求和兴趣为中心,考虑到每个幼儿的独特差异,采取个别化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36岁幼儿心理特征及教育要领

36岁幼儿心理特征及教育要领

3---6岁幼儿心理特征与教育要领第一节3岁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教育要领(一)3岁儿童的心理特征儿童长到3岁,已经经历过了人生的第一个黄金发展期,语言基础已经奠定,思维方式初步形成,行为习惯初步具备,可以说完成了人生第一个发展时期了。

常言道:三岁之魂,百岁之才;又道是:三岁看大,十岁看老。

正是说三岁左右的儿童基本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可以看出其人生轨迹的起点与发展方向。

幼儿心理研究表明,儿童发展到3岁,具有以下一些鲜明的心理特征:1、强烈的好奇心理3岁儿童对新事物新问题有浓厚的兴趣,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特征,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成人教他做的事,并且有尝试独立做事的愿望。

比如,问一些太阳为什么东升西落、雪为什么是白色的,苹果为什么是圆的等等简单新奇而又饱含深刻道理的问题;拿到一盒新的拼插玩具,儿童一面动手去拿去摆弄去拼插,同时也希望大人看着他插,有一种强烈的表现欲,这种表现欲隐含着期望大人的监护,好奇而脆弱,简单而执着,但这种好奇、简单、脆弱、执着中,隐含着不可思议的创造性。

2、突出的群聚心理3岁儿童的社会性有了一定的发展,渴望融入各种人群,与他人友好地交往。

3岁儿童的社会性交往关系已不限于母亲和亲人之间,而是扩展到和他人交往,特别是愿意和同伴交往。

他们很乐意和小朋友在一起,和小朋友过家家、打卡片、拍手弯腰做游戏,在家里是孩子,在小朋友面前是大人,爱管别人的事,常把小朋友之间的事回来告诉妈妈,或其他大人。

当今独生子女相当普遍,家中无兄弟姐妹当伙伴则显得孤独与寂寞,儿童需要进幼儿园,除家庭生活之外又过一定的群体生活。

幼儿园的生活把儿童带入一个新的天地,扩大了他们的生活圈子。

让儿童交结伙伴,学习交往与相处,增长认识,发展能力。

因此,3岁幼儿如果能够同时在家庭和幼儿园的两个环境中接受良好的教育,这对他们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了。

3、无意识模仿心理3岁儿童模仿性的活动非常突出,他们模仿的多是一些具体的显性活动或动作。

3—6岁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及教育

3—6岁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及教育

3—6岁是幼儿时期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幼儿在心理发展方面有许多特征。

了解这些特征,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引导幼儿的成长和发展。

在3—6岁的幼儿心理发展方面的年龄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自我意识的形成:3—6岁的幼儿开始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能够区分自己和他人。

他们会开始使用第一人称代词“我”,并且对自己的身体、感受和意愿有更清晰的认识。

这时的幼儿通常会表现出自我中心的特点,更注重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2.情绪表达和情绪管理能力:3—6岁的幼儿在情绪方面有较大的波动,他们会经历各种情绪,如高兴、悲伤、愤怒等。

他们需要学会逐渐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绪,这对于日后的社交和人际关系发展至关重要。

3.认知能力的提升:3—6岁的幼儿开始展现出较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会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产生兴趣,并且开始探索和学习。

在认知能力上,他们逐渐学会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维和观点,开始理解简单的概念和抽象思维。

4.社交能力的培养:在3—6岁的阶段,幼儿开始接触更多的同龄小伙伴,学会和他人合作、分享和互动。

在社交方面,他们需要学会与他人相处、解决冲突以及尊重他人的感受。

5.自理能力的发展:3—6岁的幼儿逐渐学会独立完成一些日常生活活动,如穿衣、洗脸、梳头等。

通过这些活动,他们培养自信心和责任感,同时也提高了自主性和独立性。

基于以上的特征,针对3—6岁幼儿的心理发展,家长和教育者可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教育:1.积极引导幼儿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尊重并接纳他们的独特性。

2.在情绪管理方面,家长和教育者可以帮助幼儿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教导他们正确的情绪调节方法,如深呼吸、沟通表达等。

3.在认知能力方面,可以通过游戏和活动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和环境,引导他们探索和学习。

4.在社交能力方面,家长和教育者可以组织幼儿参与各种集体活动,培养他们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信心。

5.在自理能力培养方面,可以适当给予幼儿自主的机会和责任,教导他们自主完成一些生活活动,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

3-6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3-6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3~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一、3-6岁:人生第一个动荡时期中国有句民谚:“三岁看老,七岁看小。

”意思是说,小孩子三岁时候的脾气禀性,可以预测他老年时的心理、行为表现;而他在七岁左右的行为特点,可以预测他在童年期(从7~8岁到11~12岁)时的行为特点。

这句民谚非常符合发展心理学的原理,是我国人民集几千年的经验总结出来的一条规律。

迄今为止在心理学领域产生最大影响的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把儿童个性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1) 口唇期,0-1岁,吃奶和吸吮给儿童带来最大满足;(2) 肛门期,2-3岁,排泄给儿童带来最大快乐;(3) 性器期, 3-6岁,这是一个激动不安的时期,性器是儿童快乐和满足的主要来源。

男孩子出现恋母情结和阉割焦虑,因此极力模仿父亲,以父亲自居;女孩子出现恋父情结和阳具羡慕,想和“情人”分享阳具,开始吸引异性的注意力。

(4) 潜伏期, 7-11岁,内部驱力投入到学校学习和大运动量游戏中去。

(5) 生殖期, 12岁以后, 主要活动是建立友谊,谋求职业,求爱和结婚。

弗洛伊德认为3~6岁这个阶段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不是没有道理的。

我们都知道,孩子到3岁时会突然发生很大变化,有些孩子变得非常不听话,固执,任性,有的孩子情绪突然变得很不稳定,在3~4岁的孩子中,男孩的恋母情结和女孩的恋父情结表现相当普遍。

而在此之前,这些特征就不明显,在此之后,这些特征又慢慢消失了。

所以在心理学界,人们把3岁左右称为一个关键时期。

为什么在3岁左右会出现这些明显的变化呢?这是因为,3岁儿童的大脑发育虽然还没有完全成熟,但是已经相当好,他们的语言已经接近成熟,生活经验也积累了很多,认识能力有了巨大的进步。

特别是,3岁左右,小孩子可以完全脱离开大人的帮助自己走路,如果没有人干涉他,他可以走很远的路。

所有这些发展都使得3岁左右的小孩产生了自我意识,他们开始意识到,“我”是和别人不一样的,“我”可以自己干事情,可以控制事物,可以独立地吃饭、拿取东西,也可以对事情作出基本的判断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前言
1.1 心理发展的动荡期
1.1.1 第一个逆反期发生在3-5岁
1.1.2 第二个逆反期发生在13-15岁
1.1.3 第三个逆反期发生在21-23岁
1.1.4 第四个逆反期发生在成人的更年期
1.2 幼儿期间的基本特点
1.2.1 幼儿自出生后脑容量就已确定,可以改变的只是仓库的结构、内容
1.2.2 在该期间的教育基本原则是“先固本、不是先装内容”,学龄后才开始装内容
1.2.3 孩子在0-3岁期间接受的内容,从3岁开始搭架子,大脑开始整合,部分内容被放在货架上,达成基本结构,部分内容则被弃之一角。

1.2.4 孩子在搭架子、仓库整理期间,部分内容将被忽略。

2 步入人生的第一次逆反期(3-4岁)
2.1 产生鲜明的自我意识(有主意、不听话、爱占有、试图摆脱依赖、要求独立)
n 三岁的孩子开始不听话了,开始建立自主意识。

2.2 家长对策:
2.2.1 让出部分主动权给孩子;
n 例如:先给爷爷奶奶发筷子;让孩子决定所吃饭菜的顺序
2.2.2 引导孩子自己做事,提高自理能力(穿衣穿袜、搬椅子);
n 例如:扶助孩子穿衣服,一边帮忙,一边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总体原则是要一边抚育,一边教育。

2.2.3 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急于求成(执拗、任性、急躁)
n 例如:不要急于纠正孩子洒在桌上的饭菜,5岁之前是正常的
n 在幼儿期,家长可能不经意的过程中确认孩子不吃某种食品,大人的错误引导导致孩子不吃某种菜。

这完全不同于13-15岁的逆反期孩子宣布不吃某种菜,此时的孩子可能经常给自己弄个个性,例如不吃某种菜。

n 逛商场时,不要让孩子有选择商品的权利,买什么商品家长做主,商场只是孩子的博物馆。

n 自主意识要良性发展,不能给孩子大事情的选择权,只给小事情的选择权。

小事孩子做主,大事不能做主。

例如到幼儿园只带小玩具,这是他的精神伴侣,可以降低分离焦虑。

n 不能严厉批评孩子说的错话
3 3至6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
观察力笼统放散不稳定
n 不是神经病,是健康的表现,是正常的。

注意力随兴趣转移
n 不必过度培养注意力
n 孩子该阶段是放散性注意、思维。

例如,孩子与父母一起去买菜,孩子路上看蚂蚁,买菜不重要,看蚂蚁最重要(介绍与蚂蚁相关的知识,家长此时应是蚂蚁知识的天使)
n 原则:根据孩子随时兴趣而及时给孩子送相应知识大餐
记忆力形象具体
n 孩子不会记住社会规则。

例如吃饭不能看电视
思维能力以形象为主
n 孩子数数能力强,并不能证明他的数学能力强
n 该期间孩子不能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具体关系
想象力飞速发展
n 这个年龄,孩子想象的东西与现实分不开,将想象的事情认为是现实,因此孩子撒谎是正常的,此时不能进行野蛮批评,一声断吓,可能断送孩子的想象力。

人的想象有时是对自己心灵的抚慰,有时会持续一生。

n 千万不能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孩子要鼓励孩子唱歌。

n 孩子此时的撒谎,可能正在编造故事,进行艺术创作
情绪情感日趋丰富
n 儿童的思维与成人不同,但其情感则与成人一样。

例如天气也能影响孩子的情感,这种莫名的忧伤可能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n 对音乐、艺术、大自然没有任何感受,是很痛苦的,可能是小时候被抹杀的。

对艺术的感受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可能被磨灭、被扼杀。

n 要呵护孩子的情感,一个三岁的小女孩,情感可能像个忧伤的青春少女
n 男孩子会以父亲为榜样,照顾自己的妈妈
3.1 观察力的特点
3.1.1 笼统(整体和局部不能兼顾)
n 只有通过引导的方式,孩子的观察才能走向细微,孩子不会自己走向细微观察
3.1.2 不稳定
n 孩子四岁,注意力能够坚持十几分钟,就非常不错了。

n 到七岁,专注力尚达不到40分钟。

孩子可能充耳不闻,视而不见
n 孩子此时如果太专注,可能出问题了
3.1.3 不深入
3.1.4 缺少观察方法
3.2 注意力特点
3.2.1 注意力不稳定
3.2.2 注意以个人的需要和兴趣为转移
3.2.3 注意范围小
3.2.4 注意分配能力差
3.2.5 注意的情绪色彩重
好的幼儿园的特点
u 孩子快乐参与
u 孩子活动时手脑并动
u 多元开发
u 符合孩子的阶梯性发展
u 知识教育根本不重要,兴趣培养很重要,着重培养孩子的“喜欢”
3.3 记忆的特点
3.3.1 擅长对形象事物的记忆,而不善于对抽象事物的记忆
n 无意识的记忆能力很强
3.3.2 习惯机械背诵,不善于理解性记忆
3.3.3 受情绪和情境影响大,无意性强
3.4 思维的特点
3.4.1 直觉行动思维在起质的变化
3.4.2 具体形象思维开始占主要地位
n 思维不能转换,不能从对方角度考虑问题,没有物主关系。

例如:孩子抢别人的东西,家长不能野蛮为孩子定性,可以置换玩具、充足的玩具、转移孩子兴趣的方式解决冲突。

n 如果自己的孩子不抢别人的东西、别的孩子抢自己的东西时呆若木鸡,则自己的孩子不正常。

n 到5岁才开始从别人角度考虑问题,5岁前没有换位思考能力。

例如孩子可能说“自己有个哥哥,哥哥则没有弟弟”
n 换位思考能力要培养
3.4.3 抽象逻辑思维在萌芽
3.4.4 抽象逻辑思维在萌芽
3.5 想象力的特点
3.5.1 想象和回忆区别小
3.5.2 想象的创造性成分少
3.5.3 想象过程是在无意中进行的
3.5.4 延迟模仿产生
u 培养想象力的方法
l 多旅游。

对孩子来讲,换一个环境(例如到别人做客)即是旅游
l 要较早接触图画、绘本类的图书(可附有文字)
l 要将现实生活进行提炼。

例如:要将看到的东西描述清楚,这是提炼的过程,经过感觉、概念的相互刺激,认知才能深刻,感觉才能细微、细化。

3.6 情绪与情感特征
3.6.1 外露性
3.6.2 易变性
3.6.3 冲动性
3.6.4 肤浅性
4 3-6岁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
4.1 观察模仿学习
n 家里的生活方式要发生深刻的变化
n 孩子从家长身上学习如何爱别人
n 家长行为要严谨
n 孩子一旦模仿父母的观念、习惯形成,则很难改。

n 如果孩子说脏话,不要让孩子太有张力,不必批评他,不理他。

相反,要将其他有张力的话教给孩子进行替换(例如用“你好!”等问候别人的话与任何人沟通),则能够产生同样张力的反应。

4.2 操作学习
n 一边操作,一边讲解,孩子积极参与,孩子才能掌握、学习。

例如:教孩子干家务活,才有生活情调。

4.3 语言理解的学习(鼓励)
n 双语学习。

三岁即可双语。

n 3-6岁学习是黄金时期,奠定孩子的学习基础。

n 孩子不怕重复讲故事
4.4 综合性学习方式:语言、模仿、操作的结合
n 沉默寡言的母亲,变成“絮叨、动作”的母亲,孩子的综合学习能力才能强。

有了孩子,人生是何其美好
4.5 交往中的学习
n 一定要邀请孩子到家里玩,不怕被地板被踩脏,花瓶被打破,这不重要,不能孩子成为荒原中的狼,孤独成长。

n 找到孩子的成长同伴,不能让孩子孤独长大。

n 目前的孩子:只会竞争,不会合作。

4.6 游戏活动
5 3-6岁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
5.1 学习有主动性,但也容易被扼杀(好奇、好问、好探究、好模仿)
5.2 学习有积极性但从兴趣出发
5.3 学习有无意性与内隐性
5.4 经验与体验作用的显著性(个体经验与情感体验)
5.5 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
5.6 对环境的极大依赖性
5.7 不容忽视的个别差异性
6 改善家长的教育方法
6.1 做学习型、知识型家长;
6.2 与孩子一道成长;
6.3 学会真正的爱孩子;
6.4 说教与身教并重;
6.5 鼓励与赞美兼施;
6.6 把握施教的关键期与关键时刻;
6.7 注重灌输社会主流思想;
6.8 面对挫折、矛盾、冲突要擅于良性引导;
6.9 忌用成人价值观处理孩子的问题。

分享 0
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