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华太极拳理论

合集下载

陈式混元太极拳拳理与

陈式混元太极拳拳理与

陈式混元太极拳拳理与陈式心意六合混元太极拳拳理(摘要)与基础13式及简化24式拳式陈式心意六合混元太极拳是当代陈式太极拳泰斗、北京著名武术家冯志强先生在原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综合了心意六合内功后创立的融拳功一体、练养结合的一种大众化的太极拳术。

该拳理精法密、层次分明,所以适合各种太极拳爱好者的练习需求。

该拳不仅讲求外在的形式美,而且要求练出浑厚的内功并追求真正的养生真谛和技击精髓,对于养生健身、推手较技都有较明显的功效。

冯志强先生的两位老师陈发科先生和胡耀贞先生分别被日本武术界誉为“拳神”和“拳圣”。

而冯先生由于其高超的太极拳技艺则被誉为当代的“拳神”和“拳圣”。

冯先生练功60余年功力淳厚、技艺高超,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其弟子和学生遍及世界各地,现正在各地从事普及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的工作。

张禹飞老师是陈式太极拳第19代传人、著名陈式太极拳家冯志强先生的嫡传弟子。

他自幼喜欢武术,曾随家乡拳师习长拳、八极拳、形意拳、刀术、方天画戟等;在武汉读书期间,随中原武林耄宿丁鸿奎先生习劈挂散手、岳氏散手及太师鞭、八卦剑、杨家枪、岳家枪等,曾获武汉市81年武术邀请赛一等奖。

1982年大学毕业到京不久即师从冯先生学习该拳,数年不辍,深得其中三味,他练拳刻苦勤奋,曾数次获北京武协、河北永年、北京陈式拳研究会若干比赛奖项。

他不仅努力学习拳术,还钻研拳功、拳理,在《武术健身》、《中华武术》、《精武》等杂志上发表多篇关于太极拳研究的理论文章,协助冯志强先生写了《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函授教材》及《心意混元太极拳讲义》等太极拳教材并亲自解说《心意混元太极拳》录像(曾在中央电视台5频道播出)。

张禹飞老师是北京工业大学的教授,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钻研太极拳,具有较深的造诣,不仅教授了众多的大学生、研究生,而且还为国内外培养了大批的太极拳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

因其习拳多年,且天资聪颖,对太极拳的拳理拳法、功理功法有着非常深刻的见解和领悟,在其练习和教授学生过程中,深感冯师拳法的奥妙之处须得长久练习方能得其一二,而又见其学生学之刻苦勤奋,遂想出引路之法,以简单宜行和易于理解为前提,遴选了该拳中的经典拳式,编成基础13式和简化24式以满足初学者的要求。

陈式五十六式太极拳名称及动作讲解及图示

陈式五十六式太极拳名称及动作讲解及图示

第一段套路20个动作1起势〔左脚迈开半步,双手摆到身体左侧,双手再次画弧推向身体左侧,身体半蹲,身体右转,右脚右转,双手右摆,重心前移,左脚提膝,然后向左前方迈出,双手分势,身体成半马步。

〕2右金刚捣锥〔右脚顺势前伸,脚尖点地,右手前叉,掌心向上,左手按右肘,右膝右臂上提,然后顺势下落,右手变拳砸向左掌,于小腹前,右脚下落成马步。

〕3揽扎衣〔双手从左侧过头顶画半圆到右侧,双手变掌,提右膝,双手分掌,落右脚成马步,双手从身体左侧画弧至右侧,右手前撑,左手掌心向上护丹田,双手再次画圆右手拖掌,左手搭钩〕4右六封四闭〔双手从耳后向身体右下方按掌,左脚靠近右脚脚尖点地〕5左单鞭〔左右手依次画圆,右手搭钩,左脚向左侧迈步,左手从右肩画弧至左侧推掌,成马步〕6搬拦捶〔左右〕〔双手变拳从右腿上方伦至左侧面前,然后落到左腿上方顺势伦至右侧面前〕7护心捶〔身体向上纵跳顺势向后转,双脚依次落地成马步,右拳从头顶下落,接着左拳也从头顶下落,然后撑到胸前,右拳上左拳下〕8白鹤亮翅〔身体右转,上左脚,双手胸前十字交叉,身体上提,右脚顺势前点地,双手分势,左手高举掌心向外,右手下按掌心向下〕9斜行拗步〔右手上提后下落,身体右转,上左脚,先脚跟后踏实,左手在耳后,右手前送,身体左转,右手按左手腕前推,左手变勾,右手从左腕处画圆至身体右侧,成右单鞭〕10提收〔身体左转,双手前伸,收左腿脚尖点地,双手收至胸前,提左膝,双手前推〕11前蹚〔左脚落地,身体右转双手同时右摆,从右至左,右手按左手腕前推,身体顺势向前,右脚顺势收至左脚旁,然后向右侧迈出,双手由胸前抱变为分势,两手向身体两侧撑出,掌心向外,眼睛目视右掌。

右腿提膝收至胸前,右手变拳,左手掌按于右小臂上侧于小腹前,右腿落地,左脚前伸,先脚跟后踏实,两手由下向两侧分开,身体成马步〕12右掩手肱捶〔双手变拳外旋收至胸前,左拳拳心向上在前,右拳拳心向内在后,左拳收至腰间,右拳顺势向前打出,拳眼向上〕13披身捶〔左拳由左侧画弧至右侧,右拳在胸前,右拳由右侧画弧至胸前,左拳收至腰间,身体右转,右肘向外格挡〕14背折靠〔右格挡收至胸前然后收至腰间,左拳画弧至胸前然后收至腰间,右手前撑,左手也顺势前撑然后收至腰间,右手顺势向下打出〕15青龙出水〔身体右转,右脚收回脚后跟点地,然后脚尖右转,〕16斩手〔双手变掌,身体继续右转,左脚顺势提膝收至右脚旁,身体半蹲,左手斩右手〕17翻花舞袖〔身体纵跳向后转,落地成马步,手臂弯曲,双手立掌前撑,双手变拳由下而上至头两旁,左腿提膝〕18海底翻花〔左脚落地,右脚收至左脚旁,然后顺势向右迈出成马步,两手变掌由下向两侧分开,掌心向下〕19左掩手肱捶〔双手变拳收至胸前,右拳拳心向上在前,左拳拳心向内在后,右拳收至腰间,左拳顺势向前打出〕20左六封四闭〔双手变掌,由左侧画弧至右侧,身体右转,左脚顺势收至右脚前,左手掌心向上前托,右手掌心向内外撑,左脚再次向前迈出,右手向后伸出,掌心向上,双手从耳后向身体左下方按掌,左脚靠近右脚脚尖点地〕第二段套路7个动作21右单鞭〔右左手依次画圆,左手搭钩,右手落于丹田,右脚向右侧迈步,右手从左肩画弧至右侧推掌,成马步〕22右云手〔双手变掌,从身体右侧推至身体左侧,左手上右手下立掌,右脚同时跟进到左脚一侧,脚尖点地,//身体右转,右手从胸前画弧至身体右侧,左手同时画弧至右肩处,左脚跟进到右脚后侧,双手同时画弧至身体左侧,右脚向右侧迈出一步,//右手按左臂肘部向右侧胸前平拉,身体转成马步,右手从左手上方画弧至左手臂外侧,右手收回到腰间,左手顺势前推,右脚提膝〕23左云手〔落右脚,抬左脚向前迈步,两手臂胸前平放,双手同时从身体右侧胸前画弧至身体左侧,右脚跟进至左脚后侧,双手同时画弧至身体右侧右脚向右侧迈一步,成半马步,左手画弧至身体左侧,右手顺势跟进至左手下方,右脚跟进到左脚一侧,双手掌心外翻,指尖相对,右脚顺势向身体右侧迈步,双手身体两侧外撑〕24高探马〔身体稍右转,右手回收到胸前,左手掌心向上向前送出,身体再向左转,右手前推,左手收至丹田,左脚顺势回收到右脚一侧,脚尖点地〕25右连珠炮〔右手由下向上画圆,左手跟右手同时画圆,//左脚向后撤步,身体后撤,双手头部前方托掌,右脚向后撤半步,身体左转同时伸出右脚,左腿弯曲,双手掌心向上从耳后推至身体右侧,左脚跟进脚尖点地,//(同前一动作)左脚顺势后撤,双手后拉,双手头部前方托掌,右脚向后撤半步,身体左转同时伸出右脚,左腿弯曲,双手掌心向上从耳后推至身体右侧,左脚跟进脚尖点地,//〕26左连珠炮〔左脚后撤,双手由下向上画弧至头顶,右脚后撤至左脚后侧,左脚脚尖点地,双手头部前方托掌,身体右转同时伸出左脚,右腿弯曲,双手掌心向上从耳后推至身体左侧,同时左脚向前迈半步,右脚跟进脚尖点地,//右脚顺势后撤,双手后拉,双手头部前方托掌,右脚向后撤半步,身体右转同时伸出左脚,右腿弯曲,,双手掌心向上从耳后推至身体右侧,同时右脚向前迈半步,左脚跟进脚尖点地〕27闪通背〔双手收回丹田,向前迈左脚,左手按掌于左腿外侧,右手掌心向上前叉,身体左转,右手胸前画弧至腰间,左手画弧至耳后。

陈式太极拳的练习方法

陈式太极拳的练习方法

陈式太极拳的练习方法简述我们先简单看一下陈式太极拳当中的呼吸方法是如何运用的。

陈式太极拳的拳势呼吸采用腹式逆呼吸法。

吸气时小腹内收,膈肌上升,丹田上行聚于胃部,胃部自然隆起,胸廓自然扩张,加大肺活量。

呼气时小腹外突,膈肌下降,聚于胃部之内气下沉至丹田,胃部与胸廓自然平复。

由于腰肾的左旋右转,因此,气沉丹田与丹田内转是结合的。

在陈式太极拳的学习中,是非常强调“丹田内转”的作用的。

拳势呼吸是指合、虚、蓄、收、化的动作为吸气,开、实、发、放、打的动作为呼气。

是在意识指导下呼吸行气与武术动作的协调,有着强健内脏器官功能以及增强抗击能力与加强爆发力量的作用。

因此,陈式太极拳家一般都练成“虎背熊腰” “膀阔腰圆”的健壮体格。

在推手互喂、试验发劲时,通常采用哼、哈、咳三种发声。

哼音是用螺旋劲向上打放,使对方腾空掷出。

哈音是用螺旋劲向远打,意欲将对方拍透墙壁。

咳音是用螺旋劲向下打意欲将对方打入地中。

这种发劲试验都是用短促的一吸一呼来完成的。

对于这三种音的把握,也是学习陈式太极拳的一个关键要领。

陈式太极拳的配合规律陈式太极拳的配合规律,从全身来讲,为眼、身、步、手四个主要部分。

从躯干来讲,分为上、中、下三盘。

我们先讲躯干的基本规律,人头至颈部为上盘,胸、脊、腰部为中盘,小腹、尾骨以至裆、腿、足部为下盘。

上盘的头部要中正。

术语说:"虚领顶劲。

"《十三势行功总歌》中说:"满身轻利头悬。

"顶和悬字虽不同,方法是一样的。

正如陈鑫解释的:"如同用绳子从头顶百会穴将全身向上悬起似的。

"只要下向内收,则头顶自然中正向上,而颈也自然立起。

眼法,总要平社,却方--每式的主要方向。

但陈鑫加了"耳听身后"四字,以防有人从身后袭来。

陈式要求裆要开圆,最忌人字裆,即尖裆。

这种姿势仍然和长强穴的后翻有密切关系。

只要长强穴向后翻一点只是一点,绝非突得,它的姿势恰如我们端坐的样子。

修炼传统陈氏太极拳的途径、内容和方法

修炼传统陈氏太极拳的途径、内容和方法

修炼传统陈氏太极拳的途径、内容和方法原文地址:修炼传统陈氏太极拳的途径、内容和方法作者:太极牛修炼传统陈氏太极拳的途径、内容和方法牛俊杰“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细节决定成败”,“要从整体上出色,就必须使每一个细节做到尽善尽美”。

这是当代太极拳马虹大师在《功夫.源于细节的积累》一文开篇引用的三句名言。

陈照奎宗师当年教拳也经常讲:“要学好这套拳,必须从难、从严、过细地下功夫。

”传统陈氏太极拳一路83势共有365个动作,近900动,如金刚捣碓一势六个动作就有20动。

所以要想练好这套拳确有一定的难度,一定要在细节上下功夫, 细节不明,拳架必空。

前辈曾把修炼太极拳比做人与水的相互关系, 做了三层比喻;初学阶段:“如在水中至项深。

”站立不稳,呼吸不畅,举步维艰。

中级阶段:“如浮水中身悬空。

”逐步学会游水到从容自由玩水。

高级阶段:“身轻如在水上行。

”这是一种比喻,是至高至深的功夫,一般人是达不到的,但打出太极拳的劲道气势和神韵,还是可望可及的。

正如古拳论所讲:“拳打万遍,神理自现。

”根据本人修炼传统陈氏太极拳二十年来的体悟,修炼好太极拳的基本途径可用以下六个字来概括:形、理、法、劲、气、神。

形:即拳架外形;理:即拳理,阴阳哲理;法:即拳法,拳术招式的技击用法;劲:即劲道,如拳架中的劲别、劲源、劲路、劲点、劲力结构等;气:即气机,行拳走架时体内气息运行机制;神:即神明,是指行拳时的节奏、气势、神韵以及推手技击中发自本能的灵敏感应。

为了帮助大家提高修炼传统陈氏太极拳的拳艺水平,我计划把形、理、法、劲、气、神作为六个专题,进行讲解,供大家修炼参考。

第一讲:形:循规蹈矩练外形太极拳,是一种形神兼备,内外兼练,文武双修的高级修炼功夫,它形之于外的功夫主要是拳架、器械、推手等,称之谓炼形。

它的内功,主要是炼精、炼气、炼意,调动人体潜在的、特别是大脑的功能,称之谓炼神。

在练形方面,首先要细抠拳谱守规矩,拳论讲:“始则遵乎规矩,继则化乎规矩,终则神乎规矩。

太极拳理论与易经

太极拳理论与易经

太极拳理论与易经太极拳为武术拳种之一,是华夏民族值得骄傲的宝贵文化遗产,陈氏太极拳作为东方武术文化的一块瑰宝,它不但荟萃了中华传统武术和中国古老哲学、医学、兵法、美学、运动学的精髓,而且融技击、强体、医身、益智、养生健身、陶冶情操于一体,通过练拳者长期习技、研理,潜移默化,达到美与善的高度统一,外在与内涵的高度统一。

下面由店铺给您介绍:太极拳理论与易经。

欢迎阅读!太极拳理论与易经一、太极起源自然育化天、地、人之后,天命伏羲立世,述自然至极真理,宣自然至上之德。

伏羲第一位拿起笔来,绘制自然育化天地人万类万物的演化规律:一画开天显无极○。

无极是不生不灭,无形无相,无始无终,无大无小的大自然真空,是不易之气。

○化一气生太极。

太极是无极真空纯至静化生先天混元一气,是分阴阳、判天地、一元周而复始的变易之气。

太极一动分两仪,即混元一气静到极点清浊阴阳分,重浊者属阴、成尘凝聚为大地;轻清者属阳、成气上升为青天。

阴阳分天地成,天地交泰育皇极。

天之阴气下降,地之阳气上升,即是天地交泰,阴阳五行之气颠倒化人伦、生动物、育万物,它有形象、有质变,属交易之气。

如日、月、星、火、水、风、山川海河、人类、动植物等等统属暂存体、幻化身。

总之,大自然真空育化万物万类生生不息,周而复始:无极生太极,太极化两仪,两仪立叁才,叁才定四相,四相分五行,五行通六弥,六弥分七宿,七宿分八卦,八卦定九宫,九宫满十又归圆。

一本散于万殊,万殊仍归于一本。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伏羲对大自然一元复始的演化规律了然贯通,着《易经》用高度概括的符号(、、、)和名称(无极、太极、两仪、皇极)来教化后人明白大自然的演化规律,遵从规律办事,奠定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根基。

承伏羲之后,炎帝黄帝发明叁分吃药、七分养神的养生之道,《黄帝内经》即是教导我们养天赋精神,通自然万化的法典。

尧、舜、禹、汤、文、武、周公有道明君引导万民正心修身养神安天下。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讲义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讲义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讲义前言写给喜爱太极拳的武术朋友们中华武术,源远流长,今虽门派繁多,实一脉相承。

太极拳以它神奇的健身与技击作用,逐渐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正是因为历代拳师长期继承、发扬、全身心的投入、倾注的结果。

如今百花齐放,门派林立,拳种繁多,对于一个初练武术之人,真是眼花缭乱,无从入手,然而万事万物难非难,乱非乱,只要清楚其本身的发展规律,认准目标,抓住基础,循序而进,则难即易,乱即平,故喜练太极拳术之人只要明白太极之理,明确大的方向,又能在小的环节上讲方法下功夫,假以时日,必水到渠成。

观天地间之小树,一心向天向地,枝叶繁茂因向天,根基稳固因向地。

如有培育之人能适时培其根,剪其旁杈,施以肥,必能长而成有用之材。

树即如此,人学拳术亦如此,一个人欲学技艺,内因主要,外因重要,如果他有信心,知苦练,但没有明师去指导他,用正确的方法锻炼他,那么他也不会取得成功。

相反,一个不知用心,又没有好的老师培育的人终不能成大事。

树有枝干,术有旁正,然干为一,枝为多,如术正门唯一,旁门甚多。

旁枝盛而主干弱,若倾于一侧任其长,久之则树必倾倒。

人之学术,误入旁门,任下苦功终无成,何能如此?盖因天地间有雷、雨、风、电及春、夏、秋、冬四时之变化,人世间有欺、诈、利、诱之弊。

人非皆圣贤,孰能无惑。

如果小错能及时改之,则无大错之祸。

一个人立身处世如无过错则不知何为正确,一个人接人待物错而不知错,自以为是,旁人无指责,则越错越大,终酿成灾祸。

究其竟,何为对?何为错?以小术论之,求运动于身体者,但凡伤身、伤气、伤血、伤神皆为错,能修身养性为对。

以家庭论之,一家和睦为对,否为错。

以集体论之,团结一心蒸蒸日上为对,以国家论之,一国安定和平为对。

一人处世必三思而行,以利身、利家、利集体、利国家之目的而行事。

然损人利已,损公肥私皆为错。

身体是重要基础,家庭、集体是纽带,国家和平是大事。

家和、国和则天下和。

相反,天下乱则国乱、家乱、人心乱。

陈式太极拳56式动作图解及攻防含意

陈式太极拳56式动作图解及攻防含意

陈氏太极拳五十六式之迟辟智美创作动作图解及攻防含意56式陈氏竞赛套路图解教程(一)起势1.并脚直立(面向南):两脚并拢,身体自然直立.头颈正直,下颏内收,胸腹放松,肩臂松垂,两手轻贴在年夜腿外侧.精神集中,呼吸自然.双目平视前方.见图111.举措要点:用意识扶引全身,从头到脚依次放松,到位.做到头正、颈直;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敛臀,裆部圆虚,两腿微屈,虚领顶劲.两脚趾抓地.把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再左脚跟离地.注意事项:左脚跟离地采纳吸气.举措用法:攻防含义为以我微动制年夜动,意识扶引,思想集中在练拳上.在做起势时注意坚持身体自然放松,头部要虚领顶劲.脊背要有上下对拉之意.2.左脚开立:左脚脚跟、脚尖依次缓缓提起向左开步两脚距离与肩同宽,脚尖向前,身体中正,重心落于两腿之双目平视.见图.112.左脚开立注意事项:提脚开立时,上体坚持自然直立,不要左右.左脚轻提轻落,全身关节依次放松.左脚落地时采纳呼气.举措用法:攻防含义为以小动待年夜动.注意呼吸自然,周身放松,意念落于丹田,也就是意守丹田.(二)右金刚捣碓1.转腰掤臂:身体微左转再向右转,同时两臂微屈,左手外旋,右手内旋,掌心均向下,向左前方掤出.见图113.接着身体左转,重心左移.同时两手向上、向右划弧至右侧胸前,身体同时右转.见图114.接着身体继续右转并带动两臂划弧经右胯侧.见图115.随后身体再微左转,带动两手臂向左前方划弧举至肩平,两掌心转向下.目视两手之间.见图116.转腰棚臂注意事项:做此举措要先提两手腕,再划弧带手臂掤以腰带入手臂.两手臂掤起采纳吸气,转腰带臂划弧时采纳呼气.注意两手臂随腰部转动而运行,幅度不成太年夜.2.转体右捋:两腿屈蹲,重心移至左腿,上体右转(胸向西);同时右脚以脚跟为轴,脚尖外摆约90.随转体两臂微屈,左手外旋,右手内旋,手心向外、向右平捋分别至身体侧前方,两手腕与肩平,指尖向左.目视左手前方.见图117、图.118.注意事项:旋腰转身右捋,左膝与左脚尖对应.不成塌膝.待右脚踏实时,右膝与脚尖对应,身体中正,不成歪斜,不成弯腰.转体右捋时采纳吸气.举措用法:假设有人向我胸、面进攻,来势凶猛,我先一手接来手,顺来劲引,另一手接其肘部,顺捋出.如果对方用力不年夜,被采捋时肯定向后回收,我顺势向前按出.见119.3.擦脚后推: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提起后脚尖上翘,以脚跟内侧贴空中向左前方铲出;同时两手向右后方平推,手心向外.目视右手.见图120、图121.注意事项:左脚擦地铲出与两手向右后方平推要一致,要同时完成.提左脚时采纳吸气,擦地铲出时采纳呼气.举措用法:右手引采敌方之手,左手助右手采劲,顺劲捋其臂,随之用左脚蹬踹敌方膝、腹等处.4.虚步撩掌:身体重心左移.随重心移动.左脚踏实,身体微左转.随之左手臂内旋,屈肘横于左胸前,手心向外;右手外旋向下、向右划弧于右膝旁,手心斜向下.接着重心移至右腿,身体继续左转(胸向南),随转体右脚向前上步,脚尖点地成右虚步;同时右手划弧外旋前撩至右腹前,掌心斜向上,指尖斜向下.左手划弧,外旋回收,掌心向下合于右前臂上,目视右手.见图l22、图123.注意事项:用腰带动右手前撩与右脚上步同时完成.左手采,右手封按,变撩阴掌打敌阴、裆部.虚步撩掌采纳呼气.右脚向前上成虚步与两手臂相合一致.5.提膝举拳:右掌变拳屈臂上举至与下巴同高,拳心向内.左掌落至腹前,掌心向上;同时右腿屈膝提起,脚尖微翘起,目视右拳.见图124.注意事项:两手的内旋、外旋要有内含的缠丝劲.提膝举拳采纳吸气.举措用法:左下采法,右拳击对方下颏,提膝打对方裆部. 6.震脚砸拳:右拳下落,砸击左掌心;同时右脚向左脚内侧踏地动脚(两脚相距约20厘米).目视前下方.见图125.注意事项:右拳砸击与右脚踏震举措均要协调一致.右脚踏震时,要屈膝松胯,全脚掌着地.身体坚持中正,整体下落,虚实脚要分明.注意左脚实,右脚虚.震脚砸拳采纳呼气.落脚时踩敌方脚踝部或脚前掌处(三)揽扎衣1.左转托拳:身体微右转再向左转,重心偏左腿.随之左手掌托右拳向左、向上划弧至左肩前.目视左手,见图126.注意事项:劲起于脚底,旋腰带动两手上托.左转托拳采纳吸气.举措用法:假设有人在我左侧向我进攻,我用右拳向上棚击敌方下颌处.2.分掌划弧:身体再右转(胸向南).右拳变掌,手臂内旋使两手臂交叉于胸前,右手在里,两手心均向外.身体继续微右转,重心偏向右腿.右手向上、向右划弧至右肩前上方;左手向下、向左划弧至左胯旁.目视右前方.见图127、图128.注意事项:两臂自身旋转,右肘与右膝对应.看上去是两臂动,其中胳膊自己也在内外旋转,含有缠丝劲.分掌划弧采纳吸气.举措用法:假设有人用拳攻击我胸、面部时,我用右手采其腕部,将其拿住.3.擦脚合臂:重心全部移至左腿并使左腿微屈.继而右腿屈膝,右脚提起;同时右手下落至右膝上方.左手向上举至左前方,腕高于肩.举措不竭,左腿屈蹲;右脚以脚跟内侧贴地向右铲出.同时左手向右、向下划弧.右手向左、向上划弧,使两手臂在胸前相合交叉,右手在外,手心斜向上,目视左手.见图129、图130.注意事项:右脚铲出与两手胸前相合要协调一致.两手是合劲,铲出脚又是开劲,可谓合中有开、开中有合.提膝分掌时采纳吸气,擦脚合臂时采纳呼气.举措用法:假设有人用拳击我胸,我用右手抓其腕部,随之抬起右脚蹬踹其膝部或踝部.4.马步横掌:重心右移,上体微左转,右手内旋,手心向外;左手外旋、手心斜向上.接着重心继续右移成右偏马步,上体再随之微右转(胸向南).随转体右手向上、向右平着经颏前划弧至右前方,前臂外旋,塌腕立掌,腕部与肩同高;左手屈肘下落至腹前,手心向上.目视右手.见图l31、图132.举措要点:拉横掌时,右臂沉肩、坠肘、旋腕先出手,节节贯穿,用腰拉动右臂运行.马步横拉掌时采纳吸气,定势立掌时采纳呼气.举措用法:当有人贴进我身时,我即用肩靠,再用肘顶,后用手掌根击打对方.注意事项:注意上下肢举措,即“一动无有不动”.右手横拉掌与下肢重心移动也要协调一致,定势为右偏马步.(四)右六封四闭1.转体旋腕:上体微左转,重心左移,随即上体微右转,重心随之右移.同时,右手以腕为轴向内、向外旋转绕一圈;左手轻贴左腹向左、向上内旋后屈腕上提,再外旋向右、向下、向左绕一小圈.目视右手.见图133.举措要点:启动腹肌,配合两脚之间的蹬地,引动两手腕旋腕.这个举措就像自行车的链条运动一样,一节一节的传递.注意事项:转体旋腕采纳吸气.举措用法:可用手接住对方来手,环绕纠缠住对方手腕,擒拿住对方.2.下捋掤挤:身体微左转,重心微左移.同时,右手外旋下捋;左手小指侧轻贴左腹外旋向下.接着上体微右转,重心微右移.右手继续外旋向下、向左、屈肘向上划弧至左胸前,掌心向左后方;左手内旋,以拇指侧轻贴左肋屈腕向上、向右滚转,掌心向左,使两手捧合于左胸前.接着上体右转,重心右移;两手腕相搭,左手在里,右手在外,手心均向里,随转体合劲向右、向上掤挤.尔后右手内旋,掌心向外;左手外旋,掌心斜向下.目视右手.见图134、图135.注意事项:双手下捋时采纳呼气,弓步前挤时先采纳吸气再用呼气.注意身体重心后移,双臂下捋时,先松左胯,略转腰,带入手臂下捋.举措的开合、转变都要以腰脊为轴来带动.举措用法:假设有人向我进攻,我用左掌臂呵护自己胸、面部,用右掌向对方胸、面部进攻.3.掤刁上托:两腿同时屈膝半蹲,两手下沉.随即上体微左转,重心左移.同时,左手向下、向左划弧,当经过胸前时,内旋转腕,屈肘屈腕,以手背一侧腕关节弧形向左上方掤至左耳侧,劲贯手背,五指斜向下,小指、无名指、中指依次内收;右手外旋经下向左、向上划弧托于右肩右前方,右掌稍低于肩,指尖向右,掌心向上.目视右掌.见图136.举措要点:两胯上下发劲,发力得手上,形成剪切劲,就像剪刀铰工具一样.两手之间的距离是一小臂的长度.注意事项:掤刁上托时采纳呼气.举措用法:当对方出拳时,我即抬起左手向前、向上掤接对方手腕外侧,顺势握住,沉肘顺缠;右手迅速顺缠屈臂抬起,用右掌托住对方左肘下,随之向上托起形成反关节,将对方拿住.见图137.4.虚步按掌:上体左转,同时两臂屈肘,前臂内旋,掌心向上,掌指向外,向后分摆至肩上.接着重心移至右腿;左腿屈膝外展收至右脚内侧,脚尖点地,两脚相距约20厘米成虚步.上体右转(胸朝西南),随转体两手向右、向下按至右胯旁,虎口斜相对,掌心斜向下.目视两手之间.见图138、图139注意事项:身体左右转动时,上体均须规矩,不要前俯后仰.虚步按掌时采纳呼气.举措用法:对方出拳进攻,我即左手向前、向上掤接住对方左手外侧,屈指握住,向左捋,右手迅速变挤按,左手也迅速向对方胸前推按将对方发出.(五)左单鞭1.虚步提缠:身体微右转,左手内旋向右前方微推后,再外旋翻掌心向下;右手外旋,经左掌下屈肘收于左前臂内侧,掌心向上.目视右手.见图141.上体左转,右手内旋成勾手经左掌心向右前方出勾上提,腕稍低于肩,勾尖向下,臂微屈;左手屈肘收至腹前.目视右手.见图142.虚步提缠举措要点:身体左右转动带动两手上、下翻转缠一小圈和右勾弧形上提要分别体现出缠丝抽丝的内劲.注意事项:虚步提缠时采纳吸气.举措用法:假设对方在我右侧前方用手反拿我右腕,并向我胸、面部进攻,我随势向右转身,松沉右肘,向右引化来势,并用左手贴其腕向前按,以助左手按化之劲.见图143.2.屈腿擦脚:身体重心全部移至右腿,屈膝下蹲;左脚提起,以脚跟内侧贴地向左铲出.目视左脚.见图144、图145.屈腿擦脚举措要点:擦脚长度约为一个腿长,腿不成伸直.左脚提起距空中约10厘米.迅速向左铲出,不要提起划弧,以防对方进攻.注意事项:屈腿时采纳吸气,擦脚时采纳呼气.举措用法:假设对方想将我抱住,我即身体左转,提起左脚向左前方上步,落在对方的两脚之间.随之弓膝,用左肘向对方发力,直击对方胸部.3.马步横掌勾手:左脚尖落地踏实,左腿屈膝,重心左移.接着右腿屈膝,重心右移.右勾手由腹前稍向右上托至右肩前时内旋.随即重心再左移成左偏马步:左掌向左经胸前划弧至左侧方,腕稍低于肩,掌指斜向上成立掌.目视左手.见图146、图147.注意事项:偏马步定势举措要松肩、坠肘、沉腕、松腰、沉胯、敛臀、气下沉.身体左转横拉左臂时采纳吸气,定势立掌时采纳呼气.举措用法:先用肘击对方胸、腹部,对方后退的同时,再用左手迅速向对方胸部按出.(六)搬拦捶1.右转握拳:上体微左转,右勾变掌,外旋转腕;左手内旋随转体向左微摆.接着重心右移.上体右移:随转体两掌变拳同时向下、向右微内旋,向右外旋划弧摆至右胯旁,拳心斜相对,拳眼斜向后.目视两拳之间.见图148.举措要点:虚握拳,拧腰蓄劲.这时身体就像闹钟的发条一样拧紧.注意事项:右转握拳采纳吸气.双手握拳拨击对方手臂,是格挡反击举措.2.左转横击:重心微左移,两腿屈膝半蹲;同时上体急促左转.随之左拳外旋,右拳内旋,两拳经胸前向左.以拳眼为力点横击抖发,左拳心向上,右拳心向下.目视左拳.见图149.举措要点:向左横击抖发举措要连贯、紧凑.重心移动与两拳的发劲要协调一致.注意事项:左转横击时采纳呼气.注意用左右双拳击打对方胸面部时,两拳横击抖发时重心不要上升,上体不要直起.3.划弧翻拳:身体重心微左移,上体左转.同时两拳向前、向左划弧,左拳内旋,右拳外旋翻转,使左拳心向下,右拳心向上,拳眼向右.目视两拳之间.见图150.举措要点:两拳在左右转动时,两拳的距离要坚持在一前臂宽.注意事项:划弧翻拳时采纳吸气.用双拳格挡对方的拳法进攻.4.右转横击:身体重心右移成右偏马步.同时上体急促右转,带动两拳屈臂经胸前向右,以拳眼为力点横击抖发,左拳心向下.右拳心向上.目视右拳.见图151.举措要点:向右横击抖发举措要连贯、紧凑.重心移动与转腰两拳的发劲要协调一致,力达拳眼.横击抖发之后,立即放松回落.注意事项:右转横击时采纳呼气.举措用法:当对方上步,快靠近我时,我用右肩向前靠击.同时,用双拳变逆缠,向对方左斜后方挤出,右手击打对方下颏或面部,左手随之跟上,将对方打出.见图152.(七)护心捶1.松身栽拳:身体重心右移,上体右转.同时两拳内旋向右下方划弧下栽至右膝外侧.目视两拳之间.见图153.举措要点:借助前势中的发力松弹劲,松腰双栽拳.呼吸:松身栽拳时采纳呼气.攻防:双手蓄劲准备进攻.2.跃转抡劈:重心全部移至右腿,左腿屈膝提起,脚尖下垂;同时右臂内旋提肘.接着身体左转,右脚蹬地跃起.随即左、右脚依次向左前方(西北)落步,两腿微屈,重心偏于左腿.随转体左拳向上经额前外旋向左后下方弧形抡臂至左腰侧,拳心斜向里;右拳外旋向上、向右前方划弧抡击至身体右前方,拳同肩高,拳眼向上.目视右拳.见图154、图155、图156.注意事项:起跳时应提气,空中抡臂.跃转抡臂时采纳吸气.举措用法:假设对方在我右前方用力向我进攻,我用左臂掤捋其臂使其落空.对方又用左手向前按我右臂,我右臂向前掤,用左手按其腕,将其拿住.3.马步合臂:重心右移,上体右转.右臂屈肘内旋,右拳向下、向左划弧至腹前,拳眼向里;左拳向左、向上、向右屈臂划弧至额前.接着,左拳向下、向右经胸前屈肘落于右肋前,拳眼向上;右拳外旋向上,经胸前从左前臂内侧向左前方伸腕掤出.拳同胸高.随即上体微左转(胸向东),两腿屈膝半蹲成右偏马步;同时两拳、臂合劲.目视右拳.见图157、图158、图159.注意事项:以腰脊带动两臂环绕纠缠,两拳、臂相合向前掤出时,背部要有后撑之意.这就是“气贴背,支撑八面”.落地成马步合臂时采纳呼气.举措用法:当对方出拳时,我即右手.握拳屈臂前掤,横于胸前.同时左手向前从右肘下转出,用力按住并顺缠,右臂随之顺缠将对方拿住.(八)白鹤亮翅1.擦脚插掌:身体右转.两拳变掌,右掌微内旋向上置于左肩前,掌心斜向下;左掌微外旋向下插掌置于右胯旁,掌心斜向上.同时右脚以脚前掌为轴微向外辗转,继而重心全部移至右腿;左脚提起,以脚跟内侧贴地向左前方(西北方)铲出.目视左掌.见图160、图161、图162.举措要点:右脚以脚掌辗转.待左脚擦出后,形成左肩靠法.注意事项:擦脚插掌时采纳呼气.举措用法:假设对方握住我左腕,右手按住我左肘时,我顺势身体右转,提左脚向左前上步,左手顺劲顺缠向右引.2.虚步分掌:左脚尖落地踏实.上体微左转,同时左手内旋向上,右手内旋向下,经胸前时两臂相交,左手在外.接着,重心全部移至左腿并微屈,身体继续左转(胸向东),随之右脚收至左踝内侧约20厘米.随转体左掌经面前,右掌经腹前,分别向上、下分展,臂微屈,左掌置于身体右前方,稍高于头,掌心向外,指尖斜向上;右掌下落置于右胯旁,掌心向下,指尖斜向前.目视前方.见图163.白鹤亮翅注意事项:左掌划弧向前上方举与右脚回收要协调一致.虚步分掌时采纳呼气.举措用法:当对方向我伸手进攻,我左手顺对方劲缠向右下转,手向对方身体挤靠,形成下合上开的劲,使对方失去平衡,向外仰倒.(九)斜行拗步1.转体绕臂:上体先微右转再左转(胸向东),随转体右脚尖点地辗转.同时,左手外旋向右、向下,微内旋向左划弧置于左胯旁,掌指向前,掌心向下;右手外旋向上、向左,向前划弧绕置于右前上方,掌指向右上方,掌心向外,目视右手.见图164.举措要点:通过松腰、转体带动两臂上下绕转,并使其协调一致.注意事项:转体绕臂时接上势采纳呼气.举措用法:假设对方向我胸部挤来,我用右手掤接其右手腕,并向己侧引采,左臂向前按其肘上侧,形成捌势;沉肘化解,我左手顺势变挤法,将对方发出.2.踏脚擦步:身体微右转,右脚提起后踏脚落步,屈膝半蹲.随右脚落步,左脚迅速屈膝提起,脚尖上翘,以脚跟内侧贴地向左铲出.同时,左手继续向左、向上屈臂外旋再向右、向下划弧屈肘置于左肩前,腕同肩高,掌指向上,掌心向右;右手内旋继续向右、向上划弧置于右胯侧.掌心斜向后,目视右手.见图165、图166.注意事项;在左掌下劈时,再出左脚擦地.踏脚擦步时采纳呼气.举措用法:当对方进步向我进攻时,我用右手屈臂向内、向上抬起,掤接住对方手腕外侧,顺势握住向右、向下拿采至右侧腹前;随之提起左脚向前上步,同时抬起左手屈肘顺缠,用左前臂压住对方,形成捌法,将对方挤出.3.左转提勾手:重心左移,左脚尖落地踏实屈膝半蹲,上体左转.随转体左掌向右、向下、向左经腹前再过左膝变勾手,向左上方提勾置于左胸前,臂微屈,勾尖向下.右掌屈肘置于右耳侧,掌指向左后方,掌心向内.目视左手.见图167、图l68.注意事项:身体左转与提左勾手要同时完成.左转提勾手时采纳吸气.举措用法:当对方用左拳向我击出,我身体迅速左转,右手迅速抬起掤接对方左臂外侧,顺势向右捋化,再用左手勾打对方下巴处.4.马步展臂勾手:身体右转,随之右掌臂由右耳侧向左、向前经胸前向右划弧平展;左勾手向左平展.同时两腿屈膝,重心稍右移.接着重心左移成左弓步,身体微左转,既而两肩下沉,两臂微屈并稍外旋,坠肘、松腕,左手高与肩平,勾尖向下;右手塌腕,指尖斜向上,掌心斜向前.目视右掌.见图169.斜行拗步定势马步时,松肩、沉腕与转腰、合胯、下沉要一致,并要有合劲上、下肢应有一约30.的夹角,不要年夜于300.注意事项:马步展臂勾手时采纳呼气.举措用法:如果对方用右拳向我胸、面部进攻,我身体微左转,用左前臂压住对方右肘外上侧,形成捌法;接着左手变顺缠,向前、向左下方挤出对方.见图170.(十)提收1.扣脚合臂:身体重心稍移向右腿.左脚尖内扣,同时左勾变掌,两手臂外旋,左手向下、向右,右手向下、向左划弧合于左前方.左手在前,右手合于左肘内侧下方约1O厘米,虎口均向上.目视左手.见图171、图l72.举措要点:左脚内扣与两手相合,须协调一致.到达欲合先圆背撑开.这也是太极拳阴阳原理的具体暗示.注意事项:扣脚合臂用一吸一呼完成.举措用法:假设有人用双手拿我双腕,我双手逆缠向前缠转,以化解其拿法;接着两手变顺缠,反拿其双腕,将其拿住.2.收脚收手:身体微右转,重心移于右腿-,左腿屈膝;左脚收至右脚左前约20厘米,脚尖点地.同时两手外旋收至腹前,左手在前,右手于左肘内侧,手指均向前,掌心均向上.目视前下方.见图173.注意事项:左脚回收与两手回收须协调一致,收脚收手时采纳吸气.举措用法:当对方用右手抓拿我左手腕,用左手抓拿我右手腕,我提起右脚向前上步,落在对方右脚外侧;随之两手抬起,逆缠向前合臂.接着两手贴住对方的腕向内环绕纠缠,转至两腕内侧顺缠握住对方两手腕向外再向内划弧拧转,两手合于胸前,将对方拿住.3.提膝推按:身体微左转,重心全部移至右腿并微屈;左腿屈膝提起,膝同腰高,脚尖自然下垂.同时两手内旋向前下推按,左掌置于左膝前,右掌置于左膝内侧,两掌心斜向前下.目视左手.见图174.举措要点:提膝与两手推按时,要有上下合劲,以到达自力稳定的效果.不要左右摇晃,腰脊要撑立圆.注意事项:提膝时继续吸气,在推按时采纳呼气.举措用法:我用提起的左脚脚尖外摆,向前蹬踹对方右膝,同时用双手掌向前按出,使对方向后跌出.(十一)前蹚1.擦脚右捋:右腿屈膝下蹲,左脚下落,脚尖翘起,以脚跟内侧贴空中向左前方铲出,同时身体右转.随之左手外旋、右手内旋同时向下、向右划弧捋置于腹前,指尖均向左,掌心均向下.目视两手之间.见图l75.注意事项:双手右捋同时与左脚擦地要协调一致.手往前,不回收,劲不丢.擦脚右捋采纳吸气.举措用法:如对方向我进攻,我接住对方手臂,顺势将对方向一侧捋出.2.转身旋掌:身体微左转,重心稍移向左腿;左脚尖落地踏实.同时,左手继续向右经腹前向上划弧,屈肘横于胸前,掌心向右;右掌继续向右、向上划弧,外旋屈肘,而后内旋,以右手腕附于左前臂内侧.目视右手.见图176.注意事项:两手左右分掌与重心右移要协调一致,身体随着双手转身.转身旋掌时采纳吸气.举措用法:假设对方向我面部扑掌进攻,我用手在其肘外侧掤接来劲,并向一侧引化,顺势提脚向前上步,落在其脚外侧,用肩臂挤靠对方使其失去平衡而后颠仆.3.马步分掌:身体继续左转;两前臂交叉,两手内旋,掌心翻向外.接着,重心全部移于左腿,并屈膝半蹲:右脚经左脚内侧向右(西北)铲出成右偏马步;两掌随重心右移分别向左、向右划弧分展,两腕同肩平,两臂微屈,指尖均向上,掌心均向外.目视右掌.见图177、图178举措要点:两手向左右分掌时,先平拉掌,当两臂展开时再沉肘立掌,定势要沉气、背扩、裆圆、中正.马步分掌时采纳呼气.举措用法:对方向我进步进攻,我右脚向前上步,落在对方右脚外前侧,同时左手向内、向前、向上掤接住对方前臂,随之右手到对。

28式传统陈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28式传统陈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28式传统陈式太极拳是一种古老而又经典的武术形式,其优雅的动作和深奥的内涵吸引着许多人的关注和学习。

在学习传统太极拳的过程中,了解每个动作的含义和技法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28式传统陈式太极拳进行分解教学,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优秀的武术形式。

一、起势起势是整套太极拳的第一个动作,也是整套动作的开端。

在起势时,身体需放松,心态要平和,双腿分腿自然站稳,两臂放松自然下垂。

要注意呼吸,保持深呼吸的状态,以便于后续的动作。

二、白鹤亮翅白鹤亮翅是太极拳中一种具有攻防性的动作,需要注意动作的整体流畅和舒展。

在白鹤亮翅时,需要身体的协调运动,每一个动作都需要跟随着呼吸的进行,以保持动作的准确性和美感。

三、斜飞式斜飞式是太极拳中具有代表性的动作之一,需要注重腰部的转动和双手的灵活运动。

在练习斜飞式时,需要做到身体的平衡和手部的柔韧,以保证动作的准确和美感。

四、单鞭单鞭是太极拳中的经典动作,在练习时需要注意上身的扭转和下盘的稳固。

要注重手部的稳定和眼睛的凝视,以便于后续动作的顺利进行。

五、云手云手是太极拳中具有代表性的动作之一,需要注重手部的灵活和腰部的协调。

在练习云手时,要注意身体的平衡和呼吸的顺畅,以保证动作的美感和准确性。

六、如封似闭如封似闭是太极拳中的经典动作之一,需要注意手部的动作和眼睛的凝视。

在练习如封似闭时,要做到手部的柔韧和眼睛的凝视,以保证动作的准确和美感。

七、十字手十字手是太极拳中具有攻防性的动作,需要注意手部的准确和眼睛的凝视。

在练习十字手时,要做到手部的灵活和眼睛的凝视,以保证动作的美感和准确性。

八、右金鸡独立右金鸡独立是太极拳中的经典动作之一,需要注意身体的平衡和手部的灵活。

在练习右金鸡独立时,要做到身体的协调和手部的柔韧,以保证动作的美感和准确性。

九、玉女穿梭玉女穿梭是太极拳中具有代表性的动作之一,需要注重腰部的转动和双手的灵活运动。

在练习玉女穿梭时,需要做到身体的平衡和手部的柔韧,以保证动作的准确和美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中华太极拳理论问题1:正手圈沉前胯再沉后胯必须按顺序吗可不可以先沉后胯再沉前胯, 陈中华老师:不可以。

但是有时可以略过。

就是说前胯碰巧已经到位了,就可以不管它。

步骤对了,就能自动和对方合住。

将来交手很快,那是因为动作自然合了准绳。

你问的这个问题关系到了一个步骤问题,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

太极拳讲究“虽变化万千,理唯一贯”,落实到这个具体的问题上,就是“你怎么变化都行,就是不能改变步骤。

”问题2:最近有点体会,请指正,力绕过对方,上面是爬过去,和对方对好劲后,沉后面,是不是就是力从下面过去,陈中华老师:是的。

还有窍门。

力对好了(点对点就是合住),可以通过换点将自己的力传递到对方的后面(过去)。

这样,你的力是通过两个步骤过去的,对方用一个步骤顶你。

他是顶不住你的,因为两个步骤出来的力永远大于一个步骤出来的力。

具体就是你用一根棍子去杠个东西,底下用块石头当支点。

杠的没劲的时候,重新来,这就是一个步骤,重复多少遍也是一个步骤。

现在呢,你第一个步骤杠杠杠的没劲的时候,顶住棍,把石头往里推推(塞紧),再杠。

这就由一个步骤加深成两个步骤了。

其实,改变不大。

但是性质不一样了。

上面说的这个“顶住棍”,就是我们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里经常说的“不要动”。

总的来说,拳法最基本的步骤总是三,不能再少了,三个步骤:接手(上肢)、合好(塌劲)、发放(上肢拨)。

五个步骤就是立体的,三个是一个面上的。

问题3:用双手掌和对方腹部合好,把合力点换到手指尖,是不是就是通过换点过去,也可以说是爬过去, 陈中华老师:对。

用手掌根合住,不动,然后用手指拨。

问题4:用前手小臂和对方手合住,合住点不动,收肘,转动前小臂,我感觉好像把合点转到了手臂的下面,这样力就从上面过去了,对不对,陈中华老师:也对。

能否做到,还看不动点(支点)是否可靠。

问题5:是不是支点跟对方合住,不顶,不丢,但要和自己后脚连到地下,陈中华老师:记住,支点不动,其它都能动。

后脚连地,现在可以先这么说,将来不行。

只有支点连地。

后脚连地,就不能动了。

你们看见过,我的后脚是可以动的。

所谓“气沉丹田”是说支点在下。

“悬领顶劲”是支点在上。

先记住,这个以后再讲。

问题6:(与杨式推手)推手时脚步很小,几近平行步,但发出来的劲很干脆,不知是从哪儿出来的,化不了,陈中华老师: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想【化】,那就已经败了。

不要看外表,功夫就是谁能把对方顶出去。

你顶不动人家,人家什么法都有用。

你能顶他回去,他什么法也没有用。

推手是功力的比较,都从技巧上找,找错【维】了。

重的东西自然在底下,轻的在上面。

这是明摆着的事。

其实和太极无关,是物理现象。

再讲一下【化】,常人把【化】理解成了和退相似的避让方法,那不是太极里的术语。

是指的顶住后对方没有办法,他的力使其滑偏出去,或倒地、或失重、或脱离。

用现代词语说就是“再导向”,改变方向。

试想球体运动是没有【化】、涵、蓄、发一类的东西的。

这些词语都是借来表述太极状态的运动方式的。

问题7:对方力大挡不住怎么办,陈中华老师:洪老师当年说,“掤就是对方来和你拼命,你能挡住吗,”挡不住什么都不用说了。

挡不住也要挡,才是练功之道。

你想象一下,和三岁小孩玩打架什么情况,是身体大。

所以心理不怕。

不是因为你不怕才身体大的~逻辑上差一点,都没法提高。

所以力大的人对付力小的人,就很放松。

太极的东西就能用上。

反过来就不行。

早些时候和王龙谈到顶住,“过”去,就是如何破敌。

刚才有人提到“硬顶”,也没错。

不要怕这些貌似“非太极”的东西。

顶一段时间,没人能顶动你,你会提高。

你就会知道开始怎么用巧劲。

问题8:五点外挣的条件是什么,陈中华老师:【五点外挣】的条件是中心点不动。

动了就没有了。

这是死的规定,不能变。

两手、两脚、头。

永远不能往里。

只能往外。

其它部位,永远不能往外。

只能往里。

这就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诀。

以丹田为准。

向着丹田是内,离开丹田是外。

向着丹田的力和离开丹田的力先要按照五点外挣的原则分配身体部位。

问题9:我们划圈时,最后一动下塌外碾时,前脚往前外钻,后脚往下后钻, 陈中华老师:是。

前脚不动就行,后脚一定往后蹬。

然后练到两个力对称、平衡。

就是离心力和向心力平衡了。

这就是【无极】,洪老师用【对立统一】这个词。

问题10:感觉划圈有个问题,第一动收手不收肘,第二动转胯旋腰。

第三动尾闾下沉,问题就在第三动了,第次下沉一点到做第五遍时已经很低了,没法再做,得重新来。

我是不是学错了,陈中华老师:动作上有【不动】和【动】两种。

你描述的第三动就是【不动】的那个动。

你沉,我猜想是动了,所以有这个问题。

沉、下去、在太极里都有可能是不动的。

问题11:画圈蹬后脚时膝盖向外翻还是向下垂,陈中华老师:后膝盖45º外上。

实际是胯骨头在水平位置上转了。

这就要求胯开。

不开,这个动作做不到,就只能位移的下。

提水对开胯很有利。

问题12:金刚捣碓第一个动作左手手心向下还是向右,陈中华老师:先朝下,然后通过左肘下坠左手心变为朝右上45?,左肘下坠时左手只转不动(看似手动),转、不动,叫做改向,改向才是化。

跟人推手时都是改向,中心并不动。

我练的时候是将中指对准墙上的一个钉子,然后做动作,看能否瞄住那个钉子。

来自:正反两圈,是实用拳法的基础。

套路中所有动作,都离不开此二圈。

各项基本功,都有其存在意义和价值,但没有一个基本功,可以像画圈一样使人们得到全面的锻炼。

它既练你的步型、膝的上落、胯的转换、中轴的稳定,又练虚领顶劲、含胸拔背、塌裆填胯、收肘不收手、出手不出肘、柔过劲、刚落点等等。

据闻洪公在世时其弟子常每日画圈数百至上千次之多。

要画好圈,首先步型必须正确。

以右手正圈为例,两脚相距约两肩至两肩半宽,右脚脚跟和左脚脚尖在同一条直线上。

右脚对着这条线的45度方向,左脚与这条直线垂直。

两脚的朝向若有差错,力就无法很好的传导,架子不瘪即僵。

其次,架子的高低必须适中。

个人体质因素除外,理想的架子应是右腿大腿与小腿成135度(90度加45度,但是前膝并非垂直于脚踝,更不能超过脚踝),左腿与躯干约成135度(亦为90度加45度)。

两腿在裆部的夹角约为90度。

这是一个最为稳定和易于发力的结构。

仔细看陈中华先生讲解实用拳法规矩和技法的视频,你可能会留意到陈中华先生的步型大多半是这种侧马步,因为这种步型,可以使自己的力线延伸到最长。

若在这种步型下,力可以传导得畅通无阻,则在其它步型下力的传导不会没有困难。

再次,裆要开圆、裆劲要塌实。

前膝微微里扣,后膝则微微向外撑开。

注意后腿不可伸直变成弓步。

前胯要填起、后胯要落下。

顶劲要领起,身躯要中正。

胸要涵住,背要拔起。

右臂由肩至肘、至腕、至指,要形成一条弧线,中指领劲自然舒展,即不僵硬又无棱角凸凹。

左掌叉手置于胯根处。

两肩都要向下与胯合,左肘微微向前合住,眼睛注视右手。

这些做到了,才算完成了画圈的初始动作。

每次画圈,应先在这个架子上站上几秒至一分钟,检查一下身体各部位的位置是否符合要求,同时让裆劲塌实,然后再看时做动作。

正圈可简单分为两个部分,半圈向里,半圈向外。

动作可分为三步至九步,初学以三步为佳。

三步者:一收肘、二转腰、三出手。

第一、第二步是向里的半圈,第三步是向外的半圈。

收肘时将肘直线收至右肋,手不要主动旋转。

转腰时要以肘领着转,中指仍然对着眼神注视的方向。

右膝定住不动,右胯拉开,但不可移位。

转腰完成后,定住右胯,左膝撑住,左胯略沉打开,右手小臂和左腿小腿连成一条线。

后背向后拉开,右手领劲伸出。

手伸出后,略略下沉,回到初始位置。

此是正圈画法之大略。

向里时蹬前脚,以肘领劲,但是手留在外面,是谓合中有开;向外时蹬后脚,以手领劲,但是肘留在里面,是谓开中有合。

总之阴不离阳、阳不离阴。

开合转关靠的是腰裆转换,物极必返。

无论何时,肩始终与胯合,特别是后半圈出手时,一定不允许起肩。

肩一起,线就破了。

此外,在画圈过程中,眼神始终注视右前方,不许跟着手走。

反圈的练法与正圈大致相同,但是动作顺序相反。

正圈从下收,从上出;反圈从上收,从下出。

从身体部位的位置来说,反圈第一步完成时,约等于正圈第二步完成时的位置。

从合到开的转折,步骤与正圈基本相同,支点由后胯转到前胯,后胯微沉打开,后背也随之拉开。

右手小臂下压,然后右手领劲打开。

正圈开手时,有从上下压之意;反圈开手时,则有从下上撩之意。

开始练习时,必然感觉非常别扭,而且顾此失彼,照顾不过来。

解决的办法是先慢一点,并且每次练习选定一两个要领作为重点,逐一克服。

比如有晃动习惯的,就先从不晃入手;有起伏习惯的,就从不起伏入手。

容易起肩的,要特别留意肩的问题;习惯抬肘的,则重点放在肘上。

无论正圈还是反圈,肩的状态都极为重要。

肩关节不开,不可能把动作做对。

因此在练习时始终要有意识的把肩下拉。

初练时必然肩膀酸痛,此时如在肩部拔罐,多半呈深紫红色,杂有黑色瘀血点。

此乃气血冲击肩关节的结果,久之乃散。

患有肩周炎的,慢慢也会痊愈,并且不留后遗症。

在此循环往复的过程之中,肩、胯、脊椎等关节被逐渐碾开,动作愈来愈圆滑、愈来愈自如。

身体慢慢变得如同一架机器,各个关节如同齿轮一样转动,各个能动的部位便在其各自的轨道上围绕着不动的点而旋转。

渐渐地,手到了肘里、肘到了手里;手在脚上、脚在手上。

这还是初级的练法,至于高级的练法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