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与容量复苏_贺正江

合集下载

骨科严重创伤病人的液体复苏

骨科严重创伤病人的液体复苏

骨科严重创伤病人的液体复苏骨科严重创伤病人的病情往往危重、紧急,全身生理紊乱显著,尤其是复合外伤病人为然,对其处理较为困难,其中扩容治疗(液体复苏)是主要措施,不仅需要根据病人体液动力学的变化进行,也应充分估计手术操作的失血量。

下文综述液体复苏较新的观点。

1 输液的管理骨科严重创伤或重大手术期间容易并发失血性休克,必须进行液体复苏。

对采用何种液体为好,目前尚有较多争论,但看来补液的时间和容量要比选择液体种类显得更为重要。

有资料表明,如果在1 h内给予治疗,休克的死亡率仅10%;如果延误到8 h后再予治疗,则死亡率增加到75%。

其中输液速度的调节取决于针头(或套管)的粗细、输液的方法、静脉通路开放的多少和液体种类。

1.1 胶体溶液与晶体溶液在美国存在使用胶体液抑或电解质溶液的主要争议,而在欧洲则更注重于不同胶体液的比较[1]。

不论如何,在做出临床决定之前,必须认真地估计血流动力学变量提高到“最佳”复苏水平所需要的输液持续时间。

各种胶体液或乳酸钠林格液的浓度、剂量和容积经过调整使用,其扩容作用和存活率是相同的。

在输入不同的液体时,只有做到在限定的时间内的输入量能达到相同的扩容目的时,它们之间才具有真正的可比性。

最常用的胶体液为右旋糖酐,此液体主要适用于血管外科后的抗血栓形成或预防深静脉栓塞和肺栓塞。

对于低血容量休克,液体复苏时主要采用晶体液,通常为乳酸钠林格液、Plasmalyte、Normosot和高渗乳酸盐溶液。

有人发现[2]高渗盐水中加入右旋糖酐的效果优于单纯〖CM(22*2〗高渗盐水,高渗液具有抗低血容量性休克的作用,但其作用机理尚未完全阐明。

本文作者通过265例骨科严重创伤病人的救治,认为晶体液和胶体液交替使用,比例在5:1或5:2之间[3],术毕血细胞压积可达25%~35%。

晶体液显然具有理论和临床上的优点[4]:①乳酸钠溶液能使人体获得额外的缓冲能力,以对抗代谢性酸中毒;②晶体溶液可能具有保护肾功能的效果;③治疗反应以晶体液优于白蛋白。

危重病病人的液体复苏治疗[指南]

危重病病人的液体复苏治疗[指南]

危重病病人的液体复苏治疗静脉液体复苏是急危重病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液体复苏的根本目标就是纠正低血容量,增加有效循环血量,以保证有效的心输出量和器官的血流灌注。

液体复苏是一种诊断和治疗低血容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液体复苏的失败往往会导致病人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甚至死亡。

低血容量的评估低血容量指的是细胞外液容量的减少,主要是指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

它分为绝对和相对血容量不足,前者指细胞外液的实际丢失量,后者指体液分布不均匀所导致的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低血容量的评估主要依靠病史、临床症状、体格检查、有创和无创的血流动力学指标。

1. 病史和体格检查病史对于低血容量的诊断是有帮助的,但其作用甚微。

低血容量后期表现主要有少尿、心动过速和低血压。

大多数临床医师将血压、心率和尿量作为判断灌注是否充分的证据。

然而很多病人处于休克代偿状态,血流分配不均而生命体征却正常,但存在组织灌注不足。

此时,在血压、心率和尿量均正常时停止补液治疗,病人就可能发生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MODS,甚至死亡。

2. 血容量的监测低血容量的黄金标准就是血容量的直接检测,该方法的原理是将放射性同位素作为标记物稀释于血液中。

然而,在绝大多数紧急治疗实施之前,这些技术并不能迅速、准确提供结果。

此外,采用该方法准确评估血容量,需要在标志物分布到血循环外之前就得出结果。

目前,采用一氧化碳标记红细胞是一种有前途的方法,但是,应用该方法对发生低血容量的病人进行血容量检测还很不成熟,尚不能应用于临床。

3. 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压(CVP)是接近右心房处上、下腔静脉的压力,可反映右房压力及右心功能。

CVP比血压、心率、尿量和组织内氧分压(PtcO2)能提供更多的血容量信息。

但它也受心血管顺应性、胸腔压力和心肌收缩力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在病理状态下足以影响对容量的准确判断,此时,CVP作用主要是被用来评价右心接受容量负荷的潜力。

4. 肺动脉楔压和心输出量肺动脉楔压(PAWP)和心输出量(CO)等反映左心功能的指标是循环监测中最重要的项目,借助Swan-Ganz导管,可监测右心房压力(RAP)、肺动脉压(PAP)、PAWP、CO ,结合血压、心率等还可计算出左、右心室作功(LVW、RVW)、外周循环阻力(SVR)、肺循环阻力(PVR)和每搏血量(SV)等有用的循环生理参数。

液体复苏

液体复苏

Ann Surg.1989,209:341-345
万汶与白蛋白比较
分子量与胶体渗透压是决定扩容效果的主要因素
白蛋白有效改善低蛋白,适用于伴低蛋白血症的 容量复苏
万汶改善微循环,减少毛细血管渗漏,性价比及 安全性优势明显
万汶广泛使用于重症,尤其是伴低容量的扩容
重症液体复苏优化策略: 晶胶联合,各自取长补短
0
1
3
5
7
9
时间(h)
11
晶体液,容量补充的“无奈”选择
恢复正常血容量,需输注4-5倍于失血量的晶体液 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 输注的晶体液会有80%迅速转移到血管外,进入组
织间隙

血流动力学效应不稳定 不能改善组织细胞氧输送 重要脏器灌注不良

组织水肿 肺外水增加
晶体液,液体复苏时的组织水化液体!
细胞内水分 0ml
细胞外水分 1000ml 组织间隙水分 0ml 血管内水分 1000ml
Changes in compartments / fluid infusion
Compartme nt Intravascul ar Interstitial Intracellular 5% GS RL Colloids
• 尽早、尽快地充分进行液体复苏,恢复 有效血容量和使血压恢复至正常水平, 以保证脏器和组织的灌注 • 即应在活动性出血控制前应限制液体复 苏,快速大量补液不一定是有益的 • 通常推荐以中等量液体复苏为最好。还 有人认为适当地用些高渗溶液更有利
2 延迟复苏 • 创伤失血性休克,特别是有活动性出血的 休克患者,在彻底止血前, 仅予少量的平 衡盐液维持,在手术处理后再进行大量液 体复苏而;不主张快速给予大量的液体进 行即刻复苏

液体复苏-精品文档

液体复苏-精品文档

液体复苏汇报人:日期:•液体复苏概述•液体复苏的分类与选择•液体复苏的适应症与禁忌症目录•液体复苏的给药途径与剂量•液体复苏的监测与评估•液体复苏的并发症与处理措施01液体复苏概述液体复苏是指通过补充体液、电解质或血液制品,以恢复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和细胞外液量的过程。

定义液体复苏的主要目的是纠正低血容量,改善组织灌注,恢复正常的血液循环,为原发病的治疗提供有利条件。

目的定义与目的液体复苏能够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保证组织器官的灌注,防止器官功能衰竭。

维持组织灌注纠正酸中毒恢复血压通过补充电解质溶液,可以纠正酸中毒,维持酸碱平衡。

液体复苏能够提高血压,保证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

030201液体复苏的重要性早期阶段在古代,人们通过简单的输液方法进行液体复苏,如使用盐水、糖水等。

发展阶段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使用更加科学的输液方法和配方,如平衡盐溶液、胶体液等。

现代阶段现代医学对液体复苏的研究更加深入,包括对不同类型休克的液体治疗方案、输液速度和量的控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同时,也出现了更加先进的输液技术和设备,如输液泵、中心静脉压监测等。

液体复苏的历史与发展02液体复苏的分类与选择是最常用的晶体液,主要用于补充钠和氯。

含有钠、钾、氯和乳酸钠,可以用于补充体液和电解质。

乳酸钠林格液生理盐水是一种人造胶体液,可以用于扩容和改善微循环。

明胶是一种天然胶体液,也可以用于扩容和改善微循环。

是一种含有多种电解质的混合液,可以用于补充体液和电解质,并维持酸碱平衡。

平衡盐溶液是一种含有等量钠和氯的混合液,可以用于补充体液和电解质。

等渗盐溶液高分子右旋糖酐是一种高分子量的右旋糖酐,可以用于改善微循环和增加血容量。

羟乙基淀粉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胶体液,可以用于扩容和改善微循环。

特殊液体03液体复苏的适应症与禁忌症用于治疗因失血、脱水或低血容量引起的休克,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

纠正低血容量通过液体复苏稀释体内有毒物质,降低其浓度,减轻对机体的损害。

ICU液体复苏晶体及胶体PPT课件

ICU液体复苏晶体及胶体PPT课件

Critical Care 2014, 18:R10
第28页/共32页
Randomised trials of human albumin for adults with sepsi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with trial sequential analysis of all-cause mortality
BMJ 1998;317:235–40
第8页/共32页
A Comparison of Albumin and Saline for Fluid Resuscitation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N Engl J Med 2004;350:2247-56.
第9页/共32页
第4页/共32页
不同液体复苏效果
• 5%葡萄糖液输入后仅1∕14能保留在血管内 • 电解质溶液输注后1∕5留于血管内 • 胶体液能更好的储留于血管内 • 高渗盐溶液有更好的扩容效果
第5页/共32页
Lobo等对健康受试者lh 内静脉注射1L生理盐水、4%明胶和6%HES
第6页/共32页
传统补液原则 • 先晶后胶 • 先盐后糖 • 见尿补钾 • 见惊补钙
(2C)。 • 建议重新评估现存羟乙基淀粉使用剂量限值标准,并考虑
是 否 建 立 明 胶 液 使 用 剂 量第2限1页值/共3标2页准 ( 1 B )
3013-06-11美国FDA对羟乙基淀粉给出 了黑框警告
第22页/共32页
FDA给医生提出的建议
• 不要给成人危重患者使用羟乙基淀粉(HES), 包括脓毒症和ICU患者
第11页/共32页
Albumin Resuscitation fo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液体复苏

液体复苏
➢ ICU收治的重症病人中有50%表现为容量不足
➢ Stephan et al, Br J Anaesth, 2001
➢ 液体复苏是休克治疗的基础 ➢ 一旦临床诊断为严重感染,应尽快进行积极的
液体复苏
➢ (2008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
低血容量指的是细胞外液容量的减少,主要 是指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
➢ 过敏率低,防止血管渗漏作用 ➢ 减少血管活性物质释放,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
提高CI,DO2/VO2
人工胶体发展简史
万文-6%HES(130/0.4)
➢ 分子量13万,半衰期短1.4小时,机体清除率高,分 子量大于肾脏阈值可维持血容量,最大剂量50ml/kg
➢ 适合于儿童,无血浆蓄积(1%),不会引起肾衰风 险
粒细胞增多
白细胞引起的免疫反应
★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输入血液中的白细胞可以抑制受血者免疫
功能,增加医院感染并导致脏器功能衰竭
因此应输去白细胞库储血!!!
危重病人伴贫血,输血应持慎重态度
限制性输血比开放性输血好: ①防止传染病 ②减少输血反应
③降低免疫功能受损
Hebert 838例限制性输血(Hb<70g/L),开放性 输血(Hb<100g/L)死亡率 8.7% VS 16.1% , P=0.03
容量线组粒织氧体灌输功注送能不降障足低碍

器官衰竭
足血管内皮损伤
血液高凝状态
危重病患者容量不足的判断源自➢ 四肢冰冷(血管收缩) ➢ 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 ➢ 心动过速 ➢ 呼吸频率(低灌注时加快) ➢ 代谢性酸中毒 ➢ 低血压 ➢ 尿量减少 ➢ 意识状态恶化
容量缺乏 更为严重
临床上多数休克特征,并非单纯心源性因素, 可能既有低血容量性因素,又有心源因素参与

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现在学习的是第29页,共57页
争论
• 上个世纪末,一些研究认为应用白蛋白增加死亡率
• 这之后的两项荟萃分析认为:应用白蛋白对于低白蛋 白血症的患者有益,可以减少死亡率
• SAFE-study表明:白蛋白容量复苏是安全的,复苏效 果并不明显优于生理盐水
• 研究也显示对于合并颅脑创伤的患者,白蛋白组的病死率 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
6.4.血管活性药与正性肌力药
• 低血容量休克的患者,一般不常规使用用血 管活性药
• 研究证实这些药物有进一步加重器官灌注不 足和缺氧的风险
• 临床通常仅在足够的液体复苏后仍存在低血 压,或者输液还未开始的严重低血压患者, 才考虑血管活性药与正性肌力药
现在学习的是第36页,共57页
多巴胺
• 是一种中枢和外周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的生物前体
非显性容量丢失:非显性容量丢失是指循环容量丢失到 循环系统之外,主要为血管通透性增高,循环容量的 血管外渗出或循环容量进入体腔内以及其它方式的不 显性体外丢失 。
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57页
二. 病因与早期诊断
早期诊断
传统诊断:主要依据病史、症状、体征
• 精神状态改变,
• 皮肤湿冷
• 收缩压下降(<90mmHg或较基础血压下降40mmHg)
• 主要死因:MODS • 流行病学:?
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57页
一.简 介
• 指南推荐方法:推荐级别依据Delphi分级法
推荐级别
A 至少有2项Ⅰ级研究结果支持 B 仅有1项Ⅰ级研究结果支持 C 仅有Ⅱ级研究结果支持 D 至少有1项III级研究结果支持 E 仅有Ⅳ级或Ⅴ级研究结果支持
研究文献的分级
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57页

创伤病人的液体复苏医学课件

创伤病人的液体复苏医学课件
对于感染,应立即停止补液,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 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对于急性心力衰竭,应减慢补液速度和量,使用强心 药等治疗,同时进行心电监护。
对于电解质紊乱,应根据检查结果调整补液种类及速 度,保持电解质平衡。
对于肺水肿,应停止补液,进行强心、利尿等治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
液体复苏的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
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创伤病人的液体复苏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帮助医学工作者更好地了解 和掌握液体复苏的原理和应用
提高创伤病人的救治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液体复苏的概念和重要性
液体复苏是指通过补充体液,改善循环血量,以维持有效循 环血量、组织灌注和氧供的一种治疗措施
在创伤病人中,液体复苏有助于缓解组织灌注不足、改善氧 供、减轻器官损伤,对于维持生命、预防并发症和促进康复 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标导向
根据生命体征和血流动力学指标, 调整液体输注速度和种类。
综合治疗
液体复苏同时结合其他综合治疗措 施,如手术、输血等。
03
创伤病人的液体复苏治疗
液体复苏的初始治疗
建立静脉通道
在创伤病人液体复苏的初始治疗中,首要步骤是建立静脉通道,以确保液体和药物能够快 速而有效地进入体内。
评估并纠正休克
创伤导致的休克是液体复苏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对病人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采 取相应的措施纠正休克。
案例一
总结词
成功救治严重创伤患者,液体复苏是关键。
详细描述
一名严重创伤患者因车祸送院,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等休克症状。医生迅速进行液体复苏,给予平衡盐溶液和胶体液 ,并采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经过液体复苏,患者血压逐渐回升,心率下降,生命体征逐渐平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液体和输注速度,以维持生命 体征平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医学 2010年6月第16卷第18期总第209期 Contemporary Medicine, Jun. 2010,Vol.16 No.18 Issue No.209论

著Articles

13影像学检查,以免延误低血糖病人救治时间,选择快捷检测血糖,在排除低血糖前提下,再考虑影像检查较为安全。低血糖对机体的影响以神经系统为主 首先为大脑皮层受抑制,继而皮层下中枢如基底节、下丘脑、延脑受累,表现出失语、偏瘫、锥体束征、昏迷等,而且低血糖昏迷可骤然发生而不一定经过逐渐发展的阶段[3-4]。可见,低血糖反应和急性脑血管病的表现,有时是极相似的,所以此类病人易被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病。为防止误诊应做到:(1)仔细询问病史,尤其是对昏迷病人,应仔细询问有无糖尿病史、平时所服药物的量及时间、发病时间是否在空腹或使用降糖药物之后。(2)仔细查体,急诊查头颅CT及肾功、电解质、血糖、尿糖。如果血糖低,予以高渗糖40~60ml静推,观察病人症状体征能否于短时间内明显缓解或消失。(3)对于应用高渗糖后病情无改善者,应按急性脑血管病处理,并在以后复查,因为脑梗塞病人早期头颅可无明显异常。(4)对于老年糖尿病病人,应经常复查血糖、尿糖,调整降糖药的用量,以预防低血糖反应的发生。低血糖发作后,应进行有关检查,以利于确定低血糖的病因,针对病因给予相应治疗,才能预防低血糖危象的再发生。如胰岛素瘤所致低血糖者应尽早手术摘除肿瘤。对特发性低血糖者应给予精神治疗和体育锻炼,调节饮食,适当提高蛋白质和脂肪量,减少含糖食物,宜少量多餐和进较干的食物;可试用小量安定剂,如安定、利眠宁等;抗胆碱能药和普鲁苯辛、阿托品口服,可延缓食物吸收和减少胰岛素分泌。

参考文献[1] 周沛兴,何家荣.实用内科疾病神经系统损害医学[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4:152-154.[2] 张文武.昏迷急诊[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2∶228-229.[3] 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上册[M].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075-1081.[4] 张瑞民.低血糖所致急性脑功能障碍30例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8,25(5):633.

休克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除外心源性休克都需要扩容治疗。容量复苏是休克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容量治疗的及时有效性在休克的预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容量复苏的主要目的是循环容量的维持;保持血氧携带能力,恢复正常凝血状态和内环境稳定。容量治疗的首要目标是尽早地恢复有效血容量,增加心输出量[1],用胶体液补充血容量才能保证充分的组织灌注[2]。胶体液维持血容量稳定的效果和持续时间都明显优于晶体液[3]。胶体液在保持胶体渗透压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合理使用胶体液,既能有效扩容又可减少并发症和副作用。胶体溶液有人工和天然之分。天然胶体溶液中包括血浆、新鲜冰冻血浆、白蛋白等。现在输全血的机会越来越少,因为它是一种落后的浪费血源的方法,越来越多的是采用成分输血。血液中doi:10.3969/j.issn.1009-4393.2010.18.008胶体与容量复苏贺正江[摘要] 休克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之一,早期容量复苏是治疗休克的重要措施。胶体溶液在容量复苏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胶体溶液有天然与人工之分,合理应用胶体溶液能增加心输出量,缓解毛细血管渗漏,保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对休克的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失血性休克急救时同时考虑扩充血容量、携氧和止血功能三个方面。携氧溶液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关键词] 休克;容量复苏;胶体溶液[Abstract] Shock is one of the common clinical emergency. Early recovery capacity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of shock therapy. Colloid solution in capacity recove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Colloid solution of natural and artifi cial, reasonable application colloid solution can increase cardiac output. Ease capillary leakage, keep on plasma colloid osmotic pressure, the prognosis of shock plays a vital role. When considering the uncontrolled hemorrhagic shock emergency blood volume expansion, carry oxygen and homeostatic function in three aspects. Carrying oxygen has a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 solution.[Key words] shock; capacity recovery; colloid solution的各种成份的功能不同,应根据机体缺乏哪种成分进行补充更为合理。在失血性休克时输血只能起到补充红细胞、部分凝血因子和血浆蛋白的作用。新鲜冰冻血浆含凝血因子I、II、V、VII、IX、X、XI、XII,对凝血因子缺乏适用。冷沉淀含有因子Ⅷ、纤维蛋白和纤维结合蛋白,对凝血因子Ⅷ、纤维蛋白缺乏者适用。人工胶体溶液有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明胶制品和氟碳代血浆,这类溶液依据分子量大小可分为中分子或低分子量溶液。用胶体溶液纠正低血容量性休克,主要是争取抢救时间,维持或扩充血容量,增加心输出量。实践中证明是很有效的方法。1 右旋糖酐(Dextran)Dextran是一种由葡萄糖醛聚合成的多糖高分子物。临床上应用的有3种:中分子量(MW 70kd),低分子量(MW 40kd左右)、小分子量(MW 20kd左右)。1.1 中分子右旋糖酐作用 (1)防治各种类型的休克,如出血、创伤、烧伤、冻伤、中毒、感染或手术麻醉期低血压、控制性低作者单位:610015 四川省成都市儿童专科医院 (贺正江) 当代医学 2010年6月第16卷第18期总第209期 Contemporary Medicine, Jun. 2010,Vol.16 No.18 Issue No.209

14论

著Articles

血压。(2)失血性休克:抢救急性大量出血,可快速输注中分子右旋糖酐500~1000m1,使血压上升至10.7kPa,但不宜输注过多,以免增加出血倾向。(3)内科肾脏疾病;每日500~1000ml,连续滴注7~10d。(4)妇产科妊娠毒血症。(5)体外循环预充剂。(6)麻醉填充剂:可延长神经阻滞作用。1.2 低分子右旋糖酐作用 (1)扩充血容量,造成血液稀释,降低血液粘滞性,改善微循环作用。(2)抑制血小板功能,延长出血时间,可抑制手术创伤所致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力的增加,还可减少血小板Ⅲ因子的释放。如使用恰当,控制用量,一般不会影响凝血功能。(3)使红细胞表面覆盖一层右旋糖酐,增加表面电荷,使红细胞相互排斥,避免发生聚集。(4)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易于通过狭窄的毛细血管。(5)在循环中停留时间短,易于排出,故多作为微循环灌注的辅助治疗。2 羟乙基淀粉6%或10%羟乙基淀粉的电解质平衡代血浆(HES130/0.4),平均分子量130kd,取代级0.38~0.42。其电解质与血浆相近,含有钠、钾、氯和镁离子,并含有HCO3

-,能提供碱储备,是一种较好的血浆增量剂。HES在血管内存在时间长,能有效补充血管内容量不足,增加心输出量,携氧量增加,使血管内皮缺氧损害得到改善,使内皮细胞的形态功能得到恢复,从而缓解毛细血管的渗漏[4]。它不仅具有补充血容量,维持胶体渗透压的作用,尚能补充功能性细胞外液的电解质成分,预防纠正大量失血和血液稀释后可能产生的酸中毒。HES(130/0.4)对血小板功能无影响,改善微循环,扩容时间长且平稳[5]。推荐剂量为6% HES 33ml·(kg·d)-1或10%HES 20ml·(kg·d)-1。羟乙基淀粉输入体内后,经淀粉酶水解,在血管中存留率4h为80%,24h为60%,24h后血中浓度逐渐降低,并很快从尿中排出。3 明胶制品 明胶是一种蛋白质,可从动物皮胶、骨骼、肌腱的胶原中水解后提取,其中含有大量羟脯氨酸。明胶类代血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不断改进,其胶体渗透压与人血浆相近。但其扩容作用较右旋糖酐和羟乙基淀粉弱。近年来临床常用的有尿联明胶和琥珀明胶两种溶液。可作为大输液使用,琥珀明胶为等渗性液体。尿联明胶为高渗性液体,需按1∶2输入等渗盐水。据报道,明胶溶液最大量输入可达10L。4 血浆代用品的不良反应血浆代用品输用不当,将对机体带来不良影响。(1)输用过量造成的凝血机能障碍及肾功能损害;(2)过敏反应。右旋糖酐过敏反应发生率约为0.07%~0.1%,羟乙基淀粉约为0.1%,明胶类约为0.05%~1.0%。过敏症状严重时应及时给予相应处理,更换液体并用肾上腺素和皮质激素进行治疗。5 晶体液在容量复苏中作用晶体液主要补充功能性细胞外液,常用的有0.9%NaCl溶液,乳酸钠林格氏液等等渗溶液及7.5%NaCl等高渗溶液。因交感活性增加,血糖升高,所以一般不输含糖液。7.5%NaCl常用量为2~4ml/kg,静注后可短时增加血容量,并且效果良好。含钠晶体液输入量过多易致高钠和高氯血症,以及肺间质和脑水肿。SB及NaCl有纠正酸中毒的作用,肝功能障碍者不用 NaCl。即使CO2CP低至13mmol/L,也不需要输入碱性药物。碱性药物量过大易致低钾。晶体液在输入15~30min后即离开血管,所以扩容有效,但维持时间短暂。目前认为仅用于补充细胞外液,而不作为容量治疗的单一液体。Shoemaker认为,细胞外液减少不是休克的主要原因,大量补充晶体液可能是危险的。容量治疗中,晶体液为主的方案并不能维持足够的血容量。毛细血管的渗漏在晚期而非早期,不应因此限制胶体液的应用,容量复苏应采用以胶体液为主的治疗方案。6 保持血液的携氧能力 晶体溶液和人工胶体溶液都缺乏携氧的功能。由于扩充容量、降低血液粘度、血液稀释后改善微循环,可改善组织供氧。但是红细胞比积不能低于0.2,达此下线应补充红细胞或其它可以携氧的溶液,如氟碳、无基质血红蛋白、人造红细胞、交联血红蛋白和遗传工程人体血红蛋白等。全氟碳乳剂是一种具有携氧功能的人造血,并用于伤员救治,未发现并发症。然而,这些物质选择性地被网状内皮系统摄取,有时可造成肝脾肿大,这就限制了其大量使用。有人提出小剂量氟碳溶液与晶体容量扩充剂合用可能十分有用。但由于制备技术及储存还存在一些问题,院前应用仍受到一定限制。无基质血红蛋白(SFHS)是通过直接溶解来携氧的物质。人SFHS是用过期的血液制备的。由于该溶液去除了基质磷脂,是一种非细胞携氧物质。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纯化和稳定的SFHS已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