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质量氮氧化物的测定
空气中NOx 的测定

)论文题目:校园空气中NO x 的测定姓名:院系专业:班级:09学号:指导老师:完成时间:目录目录 (I)摘要.................................................................................................................. I II Abstract ................................................................................................................ I II 一前言. (1)1.1 研究背景 (1)1.1.1 NO x的主要来源 (1)1.1.2 NO x的主要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1)1.2 NO x的研究进展 (2)1.2.1化学发光法 (2)1.2.2库伦原电池法 (2)1.2.3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2)1.3实验原理 (3)1.4选题依据 (3)二实验部分 (4)2.1实验仪器 (4)2.2实验药品和试剂 (4)2.3实验步骤 (5)2.3.1标准曲线的绘制 (5)2.3.2 样品的测定 (6)2.4数据处理 (6)三结果与讨论 (7)3.1标准曲线的绘制 (7)3.2采样及样品溶液的测定 (8)3.2.1 NO2一周的含量变化 (8)3.2.2 NO x一周的含量变化 (8)3.2.3 NO2含量的日平均浓度 (9)3.2.4 NO x含量的日平均浓度 (9)3.2.5实验数据分析 (10)3.3加标回收实验 (10)四结论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3)摘要[目的]探索用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校园空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
[方法]NO2被吸收液吸收后,生成硝酸和亚硝酸。
其中亚硝酸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再与盐酸萘乙二胺偶合,生成玫瑰红偶氮染料,根据颜色深浅,用分光光度法于540nm处比色测定。
大气环境中TSP、SO2和NOx浓度测定

大气环境中TSP、SO2和NOx浓度测定大气环境中TSP、SO2和NOx浓度测定一、实验目的1( 根据布点采样原则,选择适宜方法进行布点,确定采样频率及采样时间,掌握测定空气中SO、NO和TSP的采样和监测方法。
2x2、通过对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质进行定期或连续地监测,判断空气质量是否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或环境规划目标的要求,为空气质量状况评价提供依据。
3、根据三项污染物监测结果计算空气污染指数(API),描述我校空气质量状况。
二、测定项目按照我国《空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规定,大气环境污染监测必测项目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TSP)、硫氧化物(测定硫酸盐化速率)、灰尘自然沉降量。
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监测开放实验主要监测项目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总悬浮颗粒物。
三、空气中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点空气中的污染物质具有随时间、空间变化大的特点空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及其浓度与污染物排放源的分布、排放量及地形地貌、气象等条件密切相关。
武汉属副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热量丰富,无霜期长,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16.80?,年平均降水量1093.3毫米。
年晴天日数208(9日,海拔高度在39—43米之间。
图2-1 武汉市风玫瑰图1、风向我们知道理想大陆上的气压带、风带是如此的规则、单一、稳定,但是在现实中,我们是无法找到这样的地区的。
为了表示一个地区在某一时间内的风频、风速等情况,就需要更科学、更直观的统计方式??风玫瑰图,用风玫瑰图来反映一个地区的气流情况,更贴近现实。
风玫瑰图在气象统计、城市规划、工业布局等方面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风玫瑰图是以“玫瑰花”形式表示各方向上气流状况重复率的统计图形,所用的资料可以是一月内的或一年内的,但通常采用一个地区多年的平均统计资料,其类型一般有风向玫瑰图和风速玫瑰图。
风向玫瑰图又称风频图,是将风向分为8个或16个方位,在各方向线上按各方向风的出现频率,截取相应的长度,将相邻方向线上的截点用直线联结的闭合折线图形。
空气中氮氧化物含量测定方法

空气中氮氧化物含量测定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了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来源与危害。
氮的氧化物有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三氧化二氮、四氧化三氮和五氧化二氮等多种形式。
大气中的氮氧化物主要以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形式存在。
一氧化氮为无色、无臭、微溶于水的气体,在大气中易被氧化为NO2。
NO2为棕红色气体,具有强刺激性臭味,是引起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有害物质。
大气中的NO和NO2可以分别测定,也可以测定二者的总量。
它们主要来源于石化燃料高温燃烧和硝酸、化肥等生产排放的废气,以及汽车排气。
测定方法化学发光法,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传感器法,库仑原电池法,阐述了这几种方法的原理,并从优缺点,适用的范围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对比,为测定以及防治氮氧化物提供了依据。
氮氧化物是评价空气质量的控制标准之一。
空气中的氮氧化物主要包括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 )。
据有关部门统计,随着工业化生产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大量开采使用,我国多数城市已呈现出NO x深度增加的趋势。
因此,了解氮氧化物的来源及危害机理,建立适合的氮氧化物的分析方法,了解其变化规律,对环保管理及环境整治,保障人类的生存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1.氮氧化物危害NO x对环境的损害作用极大,它既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也是形成大气中光化学烟雾的主要物质和消耗臭氧的一个重要因子。
氮氧化物对眼睛和上呼吸道粘膜刺激较轻,主要侵入呼吸道深部的细支气管及肺泡。
当NO x进入肺泡后,因肺泡的表面湿度增加,反应加快,在肺泡内约可阻留80%,一部分变为N2O4。
N2O4与NO2均能与呼吸道粘膜的水分作用生成亚硝酸与硝酸,对肺组织产生强烈的刺激及腐蚀作用,从而增加毛细血管及肺泡壁的通透性,引起肺水肿。
亚硝酸盐进入血液后还可引起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并可与血红蛋白作用生成高铁血红蛋白,引起组织缺氧。
高浓度的NO亦可使血液中的氧和血红蛋白变为高铁血红蛋白,引起组织缺氧。
环境监测实验十四.大气中氮氧化物的采集与测试

实验十四.大气中氮氧化物的采集与测试大气中氮氧化物主要包括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其中绝大部分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包括汽车及一切内燃机所排放的尾气,也有一部分来自与生产和使用硝酸的化工厂、钢铁厂、金属冶炼厂等排放的废气中。
动物实验证明,氮氧化物对呼吸道和呼吸器官有刺激作用,是导致目前支气管哮喘等呼吸道疾病不断增加的原因之一,二氧化氮与二氧化硫和浮游颗粒物共存时,其对人体的影响不仅比单独二氧化氮对人体的影响严重的多,而且也大于各自污染物之和。
对人体的实际影响是各污染物之间的协同作用。
因此大气氮氧化物的监测分析是环境保护部门日常工作的重要项目之一。
测定空气中NOx广泛采用的方法是分光光度法和化学发光法。
化学发光法一般用于连续自动监测。
本次实验采用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一、实验目的:掌握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大气中氮氧化物浓度的分析原理和操作技术。
掌握大气采样器的使用与维护。
二、实验原理:空气中的氮氧化物主要以NO和NO2形态存在。
测定时先用三氧化铬氧化管将NO氧化成NO2,用吸收液吸收后,首先生成亚硝酸和硝酸。
其中,亚硝酸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再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作用,生成紫红色偶氮染料,据其颜色的深浅,在540nm处进行分光光度法比色定量。
因为NO2(气)不是全部转化为NO2-(液),故在计算结果时应除以转换系数(称为Saltzman实验系数,用标准气体通过实验测定)。
按照氧化NO所用氧化剂不同,分为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法和三氧化铬-石英砂氧化法。
本实验采用后一方法。
三.实验仪器与药剂:1.实验仪器:⑴三氧化铬-石英砂氧化管;⑵多孔玻板吸收管(装10mL吸收液型);⑶便携式空气采样器:流量范围0~1L/min;⑷分光光度计;⑸比色管10ml2.实验药剂所用试剂除亚硝酸钠为优级纯(一级)外,其他均为分析纯。
所用水为不含亚硝酸根的二次蒸馏水,用其配制的吸收液以水为参比的吸光度不超过0.005(540nm,1cm比色皿)。
空气污染物的测定

空气污染物的测定现今,全球的空气质量持续恶化,气象部门预测大气污染对环境以及人类的危害会逐步升级。
测定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和质量是评估大气质量和污染源控制的基础,而这一工作则需要科学的仪器和严格的监管标准。
一、大气污染物种类及其影响空气污染物的种类非常多,分别包括颗粒物、光化学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等。
颗粒物包括直径小于10微米的细颗粒物(PM10)和小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PM2.5),这些细颗粒物危害人体健康,会引发呼吸系统疾病,甚至致命。
光化学污染物可以通过紫外线和氧气相互作用形成,主要包括臭氧(O3)、一氧化氮(NO)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这些物质对人体呼吸系统和眼睛具有强烈刺激作用。
臭氧较为特殊,虽然在大气中非常重要,主要起到抵消紫外线、减缓臭氧层破坏的作用,但高浓度的臭氧也会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和眼睛刺激。
另外,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主要的酸雨因素,在那些能造成酸雨的地区,这两种气体会给环境和生态系统带来更大的负担。
二、空气质量测定方法由于空气污染物种类复杂,浓度范围较广,且污染物的来源也不一样,因此测定空气质量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技术问题。
目前常见的测定方法分为检测仪器和规范标准两部分。
检测仪器包括单项气态气体分析仪、颗粒物分析仪、光学粒度仪、激光散射器、X射线荧光光谱仪、光谱分析仪等多种仪器,不同的污染物需要选用不同的检测仪器。
比如,多用于测定颗粒物的方法包括光学粒径分析方法(OPP)、雾度方法(NFM)、摄影技术、紫外光吸收光谱法、微体积颗粒计数器法等。
规范标准则是为了确保空气质量测定数据的全面性、可靠性和比较性,需要国家制定和实施统一的监测标准。
我国多年来一直在努力完善大气环境监测方法和标准,并通过各种方法和措施来改善城市大气环境。
三、空气质量监测的主要挑战首先是现有的监测网络覆盖面有限,尤其是在人口相对较少地区,监测设施比较稀缺,无法全面反映当地的空气质量状况。
其次,监测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仍有待提高,无法实时反映空气质量状况,且很多仪器受到气象条件影响较大,易出现误差。
环境空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环境空气氮氧化物的测定环境空气中的氮氧化物(NOx)是一类重要的空气污染物,包括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两种形式。
它们主要来源于燃烧过程、工业排放和交通尾气等,对大气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测定环境空气中的氮氧化物含量是监测和评估空气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测定方法包括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
化学分析法是一种传统的测定氮氧化物的方法。
它基于氮氧化物与试剂之间的化学反应,通过反应产生的色谱变化来测定氮氧化物的含量。
常用的试剂有硫酸铁铵和二氧化硫等。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且成本较低,但由于试剂的选择限制,其准确性和灵敏度有一定局限性。
仪器分析法是现代环境监测中常用的测定氮氧化物的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是气相色谱法和光谱法。
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基于气相色谱仪的测定方法。
它利用气相色谱仪分离氮氧化物的不同组分,再通过检测器测定其含量。
这种方法能够准确测定氮氧化物的浓度,并且对不同形式的氮氧化物有较好的分辨能力。
但是,气相色谱法的设备较为昂贵,操作技术要求较高。
光谱法是一种基于光谱仪的测定方法。
它利用氮氧化物在特定波长下的吸收特性来测定其含量。
常用的光谱方法有紫外-可见光谱法和红外光谱法。
这种方法具有测定速度快、操作简便的优点,但对样品的制备和环境条件要求较高。
除了上述常用的测定方法外,还有一些新兴的技术被应用于氮氧化物的测定。
例如,质谱法、电化学法和传感器技术等。
这些方法在测定灵敏度、准确性和便携性等方面有所突破,为氮氧化物的实时监测提供了新的途径。
测定环境空气中的氮氧化物含量对于评估空气质量和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是常用的测定方法,而气相色谱法和光谱法是其中最常用的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测定方法也不断涌现,为氮氧化物的测定提供了更多选择。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加准确、快速和便携的氮氧化物测定技术的发展,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空气质量检测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空气质量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了解和评估某地区空气质量状况,我们小组于2023年10月对某城市进行了空气质量检测实验。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对空气中主要污染物进行定量分析,为该地区空气质量管理和改善提供数据支持。
二、实验目的1. 了解该地区空气质量现状,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2. 评估该地区空气污染程度,分析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和特征。
3. 掌握空气质量检测方法,提高实验技能。
三、实验原理本次实验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对空气中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颗粒物(PM2.5、PM10)等主要污染物进行检测。
实验原理如下:1. 二氧化硫(SO2)检测:采用甲醛吸收液法,利用碘化钾和淀粉指示剂,在酸性条件下与SO2反应生成碘,通过滴定法测定SO2浓度。
2. 氮氧化物(NOx)检测:采用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利用NOx与盐酸萘乙二胺反应生成亚硝酸盐,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亚硝酸盐浓度,从而计算NOx浓度。
3. 颗粒物(PM2.5、PM10)检测:采用重量法,通过高效微粒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中的颗粒物,经过洗涤、干燥、称重等步骤,计算PM2.5和PM10浓度。
四、实验方法1. 采样:选择该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采用高效微粒空气采样器分别采集PM2.5和PM10颗粒物,同时用玻璃瓶采集气体样品。
2. 样品处理:将采集到的颗粒物样品进行洗涤、干燥、称重等步骤,计算PM2.5和PM10浓度;将气体样品进行化学分析,测定SO2和NOx浓度。
3.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空气质量指数(AQI)和污染程度等级,分析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和特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二氧化硫(SO2)浓度:本次实验测得SO2浓度为0.05 mg/m³,属于良好水平。
2. 氮氧化物(NOx)浓度:本次实验测得NOx浓度为0.12 mg/m³,属于轻度污染水平。
氮氧化物测定标准

氮氧化物测定标准氮氧化物(NOx)是一种重要的环境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活动中的燃烧过程。
为了控制氮氧化物排放,各国政府和相关机构纷纷制定了一系列监测和控制标准,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氮氧化物监测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日常监测和源排放控制。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个方面的标准及其实施方法。
一、日常监测1.环境空气监测标准我国《空气质量标准》中对于氮氧化物的日平均浓度限值为80μg/m³,年平均浓度限值为40μg/m³。
对于不同的区域类型,还制定了不同的限值标准。
具体内容可参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浓度测定方法主要有化学法和物理法两种。
化学法包括根据反应原理,将样品中的NOx 转换为其他化合物,然后进行分析。
物理法则是利用氮氧化物分子的沉积速度、折射指数、荧光和吸光度等物理特性,直接测定其浓度。
化学法和物理法各有优缺点,具体选择何种方法应考虑实际目的和实验条件。
2.车用排放监测标准我国《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对于不同类型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物限值进行了明确规定。
具体内容可参考《机动车燃油消耗量限值及评价方法》。
车用排放监测可利用测量尾气中NOx 浓度、车速、车辆质量、外部空气温度、湿度、大气压等参数,通过计算得出车辆排放的氮氧化物质量。
为了保证排放量计算准确,应对于不同车型、不同工况设计不同的仪器和方法。
二、源排放控制为控制氮氧化物的排放,需要采取源头管理策略,对重点行业和企业进行分类管理和排放控制。
具体标准和控制方法如下:1.工业源排放控制标准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对工业企业氮氧化物排放限值进行了规定。
各地还针对不同类型企业实施差异化的排放标准,对于不达标的企业进行处罚和整改。
企业应根据本身排放情况,采取相应的减排措施,如优化生产工艺、改善锅炉和烟气处理系统等。
除了对机动车排放进行限制外,还应对交通干线沿线内容易产生氮氧化物的行业和企业进行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质量氮氧化物的测定
GB/T 13906-92
Air quality—Determination of nitrogen oxides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火炸药生产过程中,排出的硝烟尾气中所含的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以及其他氮的氧化物的方法。
本标准分为两篇,第一篇中和滴定法,第二篇二磺酸酚分光光度法。
第一篇中和滴定法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火炸药工业硝烟尾气中氮氧化物测定的中和滴定法。
1.2 适用范围
1.2.1 本标准适用于火炸药工业硝烟尾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
1.2.2 本标准测定范围为1000~20000mg/m3。
1.2.3 本标准规定的方法受其他酸碱性气体(如:二氧化硫、氨等)的干扰。
2 原理
氮氧化物被过氧化氢溶液吸收后,生成硝酸,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根据其消耗量求得氮氧化物浓度。
3 试剂和材料
在测定过程中,除另有说明外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和蒸馏水或同等纯度的水。
3.1 过氧化氢:30%。
3.2 过氧化氢:3%。
取过氧化氢(3.1)100mL,用水稀释至1000mL。
3.3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c(NaOH)=0.0100mol/L。
3.4 甲基红-次甲基蓝混合指示液:称取0.10g甲基红和0.10g次甲基蓝,溶解在100mL95%乙醇溶液中,装入棕色瓶中,于暗处保存,此溶液有效期为一周。
3.5 氟橡管或厚壁胶管:φ5~8mm。
3.6 采样瓶布套。
4 仪器和设备
实验室常用仪器及下列专用仪器:
4.1 真空采样瓶:容积为2000mL左右,形状如图1。
图1 真空采样瓶
4.2 加热采样管:形状如图2。
图2 加热采样管
4.3 移液管:100mL。
4.4 滴定管:25mL。
4.5 锥形瓶:250mL。
5 采样
将长度为100mm左右的乳胶管(3.5)连接于采样瓶细口处,用真空泵抽取瓶内空气,稍减压后,用移液管准确加入200mL过氧化氢吸收液(3.2),套上采样瓶布套,减压抽真空,记录瓶内压力(P1),夹好瓶夹,确保密封不漏,拿至采样现场。
采样时,将采样管伸入烟道,使采用咀直对气流方向,先放空5~10s,使样品气体充满采样管,迅速将采样管与真空采样瓶连接,将气体缓慢采入瓶内,至不冒气泡为止(大约5~10s),立即夹好瓶夹,注意确保严紧不漏,取下采样瓶。
注:采样注意事项见附录A。
6 分析步骤
采样后,将真空采样瓶于往返振荡器上(或用人工)振荡10~15min,放置10~15min,测量瓶内余压(P2),并记录室温(t)。
然后将试样溶液倒入已经干燥的250mL锥形瓶中。
用移液管吸取50~100mL样品溶液于另一250mL锥形瓶中,加4~5摘混合指示液(3.4),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3.3)滴定至亮绿色为终点。
记录消耗量(V)。
同时吸取相同体积的过氧化氢吸收液(3.2)做空白试验,记录消耗量(V0)。
7 分析结果的表示
氮氧化物含量按式(1)计算:
式中:c NOX——氮氧化物浓度(以NO2计),mg/m3;
V——滴定所取样品溶液时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体积,mL;
V O——滴定空白溶液时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体积,mL;
c——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浓度,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