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学会看病》课堂实录
《学会看病》教学实录

《学会看病》教学实录师:同学们,我们最近学过的几篇课文都包含了浓浓的父母之爱,它们深深的触动着我们的心灵,老师想以一首小诗来表达我们的感受。
来,我们一起读一读。
课件出示:《妈妈的爱》生:齐读《妈妈的爱》。
师:读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受呢?生1:我觉得妈妈很关心我们。
生2:为了我们的成长,妈妈流了很多汗水,很辛苦。
生3:妈妈为我们日夜操劳,妈妈您太伟大了。
师:是啊,妈妈的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
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当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妈妈不但不在家中给孩子找药看病,反而逼着孩子独自去医院看病。
这位母亲为什么要这样做,她究竟是怎么想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
生:齐读《学会看病》。
师: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母亲,相信同学们读完课文后就会有答案。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课文,查阅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来,看看同学们词语掌握得怎么样?出示词语。
生:齐读词语。
师:同学们读得真响亮,哪列火车来读读?生:开火车读词语。
师:火车开得真准确,哪列火车再来?生:开火车读词语。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谁来?生:儿子感冒了,母亲为了锻炼儿子就让他独自一个人去看病。
师:结果怎样,能说完整一些吗?生:儿子感冒了,母亲为了锻炼儿子就让他独自一个人去看病,最后学会了看病。
师:说得真好。
那读完课文后,母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生1:母亲很关心自己孩子的成长。
师:好的,爱孩子的问题。
生2:母亲很爱孩子,让他以后独立生活。
师:觉得这是一位——生2:关爱孩子的母亲。
生3:我觉得是位伟大的母亲。
因为她的孩子这么小就教育孩子怎么独立生活,独立看病,我觉得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师:你们班的同学都很会读书。
你们都觉得这是一位关爱孩子的母亲。
那具体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一位爱孩子的母亲呢?让我们从书本中去阅读寻找答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学会看病》精品教学示范课(实录文字实录课件反思听课感悟)课件

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 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 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 来。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 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 收缩成一团。
终于,走廊上响起了熟悉 的脚步声,只是较平日拖沓, 我开了门,倚在门上。
残忍 狠心 冷漠
阅读毕淑敏的另一篇文章 《剥豆》P166。
思考:两篇文章在写法上有 什么共同的地方?
执教:黎远景(雍景园小学)
喋喋不休 雪上加霜 忐忑不安 按图索骥
按图索骥
残忍 狠心 冷漠
默读课文,思考: 这位母亲让儿子独自去看病的
做法,你赞同吗?
➢赞同。理由是: ➢不赞同。理由是:
。 。
➢我应该让孩子独自去看病!
A➢Biblioteka 怎能让孩子独自去看病呢?B
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母亲 心情的句子,标上“A”和“B”, 再把心情的句子放到这两句话的 后面去说一说。
想到自己的瞻前顾后,小 心翼翼,实在是大可不必。对 孩子来说,该承受的,该经历 的,都应该让他体验,失望、 失误、失败、伤痛、伤感、伤 痕,自有它的价值。生活是实 在的,真实的生活有快乐,也 一定有磨难。——《剥豆》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 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 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 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 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 准确,但聊胜于无。
——《学会看病》
本文作者:毕淑敏
小学语文课堂实录 学会看病片断赏析9篇

小学语文课堂实录学会看病片断赏析9篇学会看病片断赏析 1《学会看病》是当代女作家毕淑敏的作品,文章讲的是身为医生的母亲让生病的孩子独自上医院看病的事,在这件儿子看来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中,母亲却有着极其复杂的心理变化。
文章从母亲的视角来反应了另一种方式的母爱,孩子们初读时可能会对母亲的行为有些不理解。
陈老师用亲切的语言、娴熟的教学艺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品味语言,感受母亲复杂的心理与情感变化,理解并体验到母亲这种更深沉、更宽广的爱。
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对这节课的所思所感。
一、主线明朗层层深入《学会看病》是一篇略读课文,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陈老师用“说说面对病中的儿子,妈妈是怎么做的?”“这种做法你们赞成吗?”帮助学生整体把握了课文内容,让学生粗浅的表达了自己对文中母亲做法的看法。
当学生对母亲的看法有不一致时。
陈老师用“让我们走近妈妈,走进妈妈的内心世界,找找妈妈要生病的儿子学会看病的理由。
”用过渡语不露痕迹地帮学生指明了思考的方向。
“尽管妈妈的理由非常的充分,可儿子出门时和出门后,妈妈却又有着复杂的心理斗争。
”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学生刚开始只是感性的从原因和心理两个方面来感知母爱。
随着课文的逐步展开,阅读地不断深入,对课文语言地反复品味,揣摩,在师生的交流、感悟中,学生一次次地走进母亲的心里,深切地感悟到母亲的情感变化:做出决定后的犹豫不决和心软后悔,在等待中的自责担心,看到儿子后的勇气回升,每一种心理都是爱子之情的反映。
在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这份细腻而又理性的母爱基础上再出示母亲让儿子学会看病的心情表白,让学生以儿子的角色给母亲写张留言条,这时的学生做为整件事情的亲历者,有很多感想,有很多话要说,这个小练笔的设计,让学生有了宣泄和表达的机会。
这既是语言文字的训练,也是孩子和母亲的情感交流过程,在书写中融进了学生的感悟和认识。
二、品味语言激发情感“语言是思维的外衣。
”语文教学要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激发其情感和想象能力。
《学会看病》教学实录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PPT模板下载

06
6.谁又能说 这复杂而矛 盾的心路历 程,对母...
05
5.是呀,我 们仿佛找到 了答案,使 母亲的内...
(1).读句子。说说 读懂了什么?
(2)再读句子。
(3)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母亲为什么 会...
(4)母亲在这漫长 的等待中,心里想了 些什...
(1)、请替换自己 的演示内容
(2)、请替换自己 的演示内容
02
(2)、请 替换自己的 演示内容
03
(3)、请 替换自己的 演示内容
04
(4)、请 替换自己的 演示内容
06
(6)、请 替换自己的 演示内容
05
(5)、请 替换自己的 演示内容
六、想像儿子的内心活动,理 解母爱。
1.学生汇报。
2.在这个过 程中,儿子 的内心又有 怎样的变...
七、拓展文中,升华母爱。
5.齐读母亲对心活 动的语句。
7.品读“……”,感 受母亲内心的矛盾。
(1)、请替换 1
自己的演示内 容
(2)、请替换 2
自己的演示内 容
3 (3)、请替换
自己的演示内 容
4 (4)、请替换
自己的演示内 容
5 (5)、请替换
自己的演示内 容
(1)、请替 换自己的演 示内容
(2)、请替 换自己的演 示内容
06
6、请替换 自己的演示 内容
05
5、请替换 自己的演示 内容
五、品读人物内心,感受爱子 深情。
01
1.儿子摇摇 晃晃地走了, 留下母亲一 个人在...
02
2.默读 21——23 自然段,试 着找找答 案...
03
3.在这漫长 的等待中, 母亲会想些 什么?你...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学会看病》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对学生的激励和鼓励,让他们在课堂上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信心。此外,我还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了一些实践性强的活动,如模拟看病场景、制作健康小卡片等,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通过这些教学目标的设定,我希望学生在学习本课知识的同时,能够获得全面的成长和发展。
(三)小组合作
1.小组合作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策略。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需要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如讨论课文中的情节、分享自己的看病经历等。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培养相互倾听和尊重他人的习惯。
2.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和反馈,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自我反思,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时,我会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总结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在教学本课时,我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教学理念,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考能力为目标,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故事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同时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对学生的激励和鼓励,让他们在课堂上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信心。此外,我还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了一些实践性强的活动,如模拟看病场景、制作健康小卡片等,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
3.小组合作的互动性: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讨论和分享中互动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小组合作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反思与评价的深刻性:在课堂教学的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让学生回顾自己的表现,思考收获的知识和技能。这种深刻的反思与评价,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提升的意识。
《学会看病》优秀教学实录

《学会看病》优秀教学实录1.认识11个生字。
联系上下文或、词典理解“打蔫、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艰涩、忐忑担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谈话导入前面两课,我们站在子女的角度体会了父母是如何的爱我们,今日我们再来看一看父母是如何想的呢?〔板书课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通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读熟之后,同位之间复述故事的梗概。
再读课文、体会重点句段1.用笔划下你认为最能让你感动的句子,把不明白的问题和你的感受写在空白处。
2.小组内沟通问题和感受。
3.自己再仔细读文,看能否有新的收获。
4.班上集体沟通。
①“时间艰涩地流淌,像沙漏坠入我忐忑担心的心房……痛苦地收缩成一团。
”由于担忧孩子,心疼孩子,所以觉得时间的流淌困难缓慢。
母亲等待独自看病的儿子归来,“度日如年”,足见爱子真情。
②“我知道应当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
”让孩子独自去看病,是对孩子的考验。
在这个过程中,母亲饱受着担忧与痛楚的磨折,所以说也是对母亲自己的考验。
③“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
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
我预先能援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径图,它或许不那么精确,但这是我的责任。
”这段话讲的是母亲这样做的目的,即培育孩子的生存技能,学会生活。
“口授一张路径图”,文中指告知儿子看病的程序。
我们可以进一步体会到,作为父母,应当对孩子“口授”更多的“路径图”,并有意识地熬炼他们生存的技能,这是父母的责任。
题目中的`“学会看病”是指的让谁学会看病?母亲为什么要求儿子自己去看病?你怎样评价母亲的这种做法?组织辩论、加深理解1.文章当中母亲有一句话“我想我是世界上最狠心的母亲了。
”我们就这句话开展一次辩论,反方辩题:这位母亲是世界上最狠心的母亲;正方辩题:这位母亲不是世界上最狠心的母亲。
2.要求:证明你观点的依据需从文章当中去找,可以是文中的原话,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明。
《学会看病》教学实录

《学会看病》教学实录一、导入:同学们,我们生病了,父母会怎么做?生1:带我去看病。
生2:在家里的药柜找药我吃。
生3:会给我看病,再选择吃什么药,因为妈妈是医生。
生4:送我去外婆家,让外婆看护我。
师:是呀,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
可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学会看病》一文中的母亲在孩子生病时是怎么做的呢?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她究竟是怎么想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齐读课题)《学会看病》。
二、字词反馈、借词解文。
1.师:课前我们预习了课文,哪一组来读?出示词语:“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生开火车读。
2.全班读。
3.课文写了件什么事?生:写了文中的孩子生病了,妈妈叫孩子独自到医院去看病的事。
三、品悟母亲内心1.师:作为母亲,她到底愿不愿意让孩子独自去看病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走进母亲的心。
要求:(1)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
(2)体会母亲的感情变化,并把体会写在句子旁。
2.生:母亲愿意让孩子独自去看病,理由是“儿子长得比我高了。
”生2:母亲愿意让孩子独自去看病,理由是“你长大了,你得学会看病。
”生3:母亲愿意让孩子独自去看病,理由是“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了自己。
生4:母亲愿意让孩子独自去看病,理由是“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
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
”师:同学们都找得不错,很认真读书。
好下面谁来说说母亲为什么不愿意让孩子自己独自去看病?生1:母亲不愿意让孩子自己独自去看病,理由是:“虽然我毫无疑义地判定儿子患的只是普通感冒,如果寻找适宜锻炼看病的病种,这是最好的选择,但我还是深深地谴责自己。
假如事情重来一遍,我再也不让他独自去看病了。
这一刻,我只要他在我身边!”生2:母亲不愿意让孩子自己独自去看病,理由是:“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
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
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学会看病(教学实录)

寄情于心——将课外阅读挤进课堂一、学习目标:1、训练学生以一定的速度默读;2、引导学生从描写母亲语言、心理的句子感受母亲的感情变化;3、对比阅读,深层次感悟爱的主题。
二、课前预习:1、熟读课文,了解词语,理解词意;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用横线划出描写母亲语言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表现母亲心理的语句。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给大家介绍一位朋友,她是作风严谨、医术精湛的内科医生;她是专业、资深、性情随和的心理学专家;她也是感情细腻、文辞华美的著名作家。
有人说她是文学的白衣天使。
她就是毕淑敏。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她写的文章——《学会看病》。
(二)整体感知:1、打开书105页,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读文思考。
3、学生汇报。
4、提问:母亲为什么让孩子独自去看病呢?(学生回答)过渡:在让孩子独自去看病的背后,这位母亲经历了怎样的感情变化呢?下面就让我们从语言和心理两方面来体会吧!(三)品读语言:1、同桌两人分角色练习朗读1-20段中母亲与儿子的对话,读完后同桌两人讨论:从这段对话的背后,你感受到了什么?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体会。
师生合作朗读。
融入感受,深入角色,我与你们合作读对话。
过渡:通过朗读对话,我们读懂了母亲内心的想法,那么儿子出门后,母亲的内心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四)品味心理1、默读课文22-27自然段,思考你懂得了母亲怎样的内心世界?2、请和大家分享你的阅读体会吧!3、聚焦重点段落:出示: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
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
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A、组读B、词语是有感情和温度的,有些词语听来让人觉得如沐春风,而有些则让人觉得冰凉如水。
读词语“艰涩”,你有怎样的感受?C、中国的词语很神奇,再看“坠”,这个字是个会意字,在古代,它表示东西从高处落在土地上。
请你给坠组个词。
这些词又给了你怎样的感受?中国的汉字独具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学会看病》课堂实录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您好!
师:同学们,我们在这个单元里学过的几篇课文都包含着浓浓的父母之爱,它们深深的触动着我们的心灵,老师想以传颂已久的著名诗人孟郊的经典古诗《游子吟》来表达我内心的感受。
来,我们一起看屏幕,轻轻的读一读。
师:读了这首诗,大家有什么感受?
生1:我从这首诗里感受到了父母亲的伟大,他们为我们的成长操尽了心。
生2:我感受到母爱的伟大,长大后我会好好的回报他们。
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是啊,妈妈的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
体现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
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当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妈妈不但不在家中给孩子找药看病,反而逼着孩子独自去医院看病。
这位母亲为什么要这样做,她究竟是怎么想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学会看病》
师出示、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课前我们预习了课文,来,看看同学们词语掌握的怎么样?
师出示词语,生自由读,点名领读。
听写词语,学生自改。
师:那个词不理解。
生:按图索骥。
师:我们一起来看这个词语“按图索骥”。
从字面上猜一猜词的意思。
师:从字面上猜词义
生:按,就是按照;索,就是寻找、寻求;骥,是马。
这个词的意思是按照图上画的样子去寻找马。
师:真棒,是的,照图上画的样子去寻求好马。
师:这个成语还有一个故事,谁能讲讲?
生:。
师:“按图索骥”有两个意思:1、比喻机械照搬;2、形容根据线索找东西。
在
本文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
师:请这位同学说一说。
生:“按图索骥”在课文中的意思是先领他去,然后再让儿子根据第一次的经验自己去看病。
师:回答得真好,掌声送给这位同学。
师:谁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1:课文讲母亲知道儿子生病了,要求儿子自己去看病。
生2:课文讲了一位母亲为了教育儿子,在儿子生病时,并没有给药他吃,而是让他自己去医院看病的事。
生3:课文讲了儿子按照母亲给他的路线去看病的事。
师:其实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刚才我们根据一个词知道了文章的内容。
师:同学们,请你默读课文,思考:你赞同还是不赞同这位母亲的做法?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师:好的,谁来与大家分享你的看法?
生1:我赞同这位母亲的做法,理由是他想教育自己的儿子。
生2:我不赞同这位母亲的做法,理由是儿子还在生病,他还小,母亲不应该这样做。
师:理由越多越好,找到的同学再思考一下,理由充分一些。
生1:我赞同这位母亲的做法,她让孩子学会独立。
生2:伟大的母亲让孩子在挫折中成张,独立做事。
师:有没有不赞同。
生1:孩子疼,自己也心痛,陪他就不用煎熬。
生2:毕竟还是孩子。
生3:应该先带他看一次,在这样做。
师:刚才说了赞同和不赞同,我们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我们毕竟不是文章的母亲,母亲的心情这么纠结、矛盾,一种想法是:我应该让孩子独自去看病!生:(指名读,齐读)
师:可是另一种想法是:我怎能让孩子独自去看病呢?
生:(指名读,齐读)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课文,划出母亲心情的句子,标上“A”和“B”,再把心情的句子放到这两句话后面去。
师:母亲的耳边有个声音说
生:“我应该让孩子独自去看病!”
师:又有一个声音说
生:“我怎么能让孩子独自去看病呢?”
师:一个声音说读
生:“我应该让孩子独自去看病!”
师:又一个声音说读
生:“我怎么能让孩子独自去看病呢?”
师:还有一个声音说读
生:“我应该让孩子独自去看病!”
师:又有一个声音坚定地说读
生:“我怎么能让孩子独自去看病呢?”
师:这两种声音交替着,折磨着母亲,母亲多么痛苦啊!这种愿意与不愿意一直在母亲的心里煎熬,读读这段话“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
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
虽然我知道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
师:你从哪个词写出母亲的痛苦,
生1:艰涩、疼痛、忐忑不安
生2:还有坠
师:为什么?请你们写批注。
师:谁来说说你的批注。
生:艰涩写出对儿子不放心。
生:忐忑不安写出母亲的煎熬。
师:忐忑不安是什么意思?
生:心神不定,心里不安。
生2:老师,收缩成一团是什么意思?
师:收缩成一团写出了什么?
生:疼痛呀!
师:同学们,你能给“坠”换个字吗?哪个好?
生1:跌
生2:掉
生3:落
师:这里的坠给它组个词。
生1:坠落、坠毁
生2:摇摇欲坠
师:为什么“坠”更能表达痛苦?
生1:因为“坠”体现了重。
生2:有一种砸下来的感觉。
师:每一秒钟都像石头重重地砸进母亲的心房,而且砸了整整两个小时,多么痛苦啊!
师:儿子回来了。
(出示:终于,走廊上响起了熟悉的脚步声,只是较平日拖沓,我开了门,倚在门上。
生:我从终于和倚这两个词里读出母亲的痛苦
师:现在你们还小还能在父母的呵护下健康成长。
但总有一天会长大不再有父母的这份呵护。
到那时,要想经受住生活的风吹雨打,现在就要经受锻炼。
此时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请选择一个合适的对象,把你想要说的话写下来:
(1)我想对文中的母亲说……
(2)我想对文中的儿子说……
(3)我想对爸爸、妈妈说……
师:同学们,谁来与大家分享分享。
生1:我想对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女儿已经长大了,现在的我不会再任性,再顶嘴了,请你们原谅我的不懂事,原谅我的任性。
生2:我想对文中的儿子说:“你有这样的母亲,是你三生修来的福,别以为母亲狠心,别以为母亲故意为难你,其实并不是的,你的母亲是在为你好,为你能早日长成一个真正的男人而出此一举呀。
师:母亲对儿女的爱的表达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同样我们对“母爱”的报答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
同学们,今天的作业是:请你想一想自己报答母爱的方式,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一做。
师:下课。
生:谢谢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