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绿地规划设计的内容、形式、方法

合集下载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住房城乡建设部2016年9月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和城乡规划司负责管理,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1 总则 02 术语 (1)3 绿道功能与组成 (2)3.1 绿道功能 (2)3.2 绿道组成 (2)4 绿道分级与分类 (4)4.1 绿道分级 (4)4.2 绿道分类 (4)5 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 (4)5.1 规划设计原则 . 45.2 规划设计成果 . 5 6绿道选线 (9)6.1 基本要求 (9)6.2 分类选线 (10)7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12)7.1 绿道游径系统127.2 绿道绿化 (17)7.3 绿道设施 (19)附录1:引用标准及说明 (24)附录2:绿道分类设计指引 (25)1 总则1.0.1 为指导各地绿道规划设计,保障绿道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绿道的复合功能,特制订本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指导全国各地绿道的规划设计。

各地应本着“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统筹城乡、绿色低碳”的原则,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予以深化细化,保障切实可行。

1.0.3绿道的规划设计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2.0.1绿道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 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市民绿色出行和生物迁徙等功能的廊道。

道路绿化规范

道路绿化规范
一、调查研究阶段 二、编制设计任务书阶段 三、总体规划设计阶段 四、植物种植设计 五、完成图样绘制
•.
•53
任务三 交叉路口、交通岛绿化设计
任务提出 图1—1—56所示为某城市团结路口一个交通岛的 现状图,现要求在满足安全性和功能性的基础上, 以植物造景为主,对其进行绿化设计。 任务分析 通过对图1—1—56的分析,以及甲方的设计要求 要完成此交通岛的绿化设计我们必须分以下几个阶 段进行:
课题一 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掌握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的相关术语 2、能够准确合理地选择城市道路绿化树种 3、能够根据设计要求合理地进行人行道、分车带绿化 设计 4、能够根据设计要求合理地进行交叉口、交通岛绿化 设计
•.
•1
任务一
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基础
任务提出 识读并分析如图所示的常见城市道路的形式,了解不同类型道路 形式的绿化特点,掌握道路绿化设计的相关知识。 任务分析 对于城市道路绿地来讲,绿化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人行道绿化和 车行道绿化。那么我们要完成的任务包括:
•.
•54
一、调查研究阶段 1 .自然环境的调查。 2.社会环境的调查。 3.设计条件或绿地现状的调查。 二、设计构思阶段 三、图样绘制阶段
•.
•50
•.
•51
五、道路绿化设计图样绘制 (一)道路绿化设计平面图 (二)道路绿化设计立面图 (三)道路绿化设计断面图 (四)效果图 (五)植物配置表 (六)指北针和比例尺
•4/27/2022
•.
•52
任务实施
在掌握了必要的理论知识之后,我们根据园 林规划设计的程序以及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 计的特点,来完成图1—1—14所示的这条城 市道路的绿化设计。

街道公路绿化工程建设方案

街道公路绿化工程建设方案

街道公路绿化工程建设方案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道路的建设也日益增加,然而同时也为城市环境带来了不小的负担。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绿化工程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本文拟就街道公路绿化工程建设方案进行全面的阐述。

二、绿化工程目标1. 提高城市环境的整体质量,增加公路景观的美观性;2. 促进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减少空气污染;3. 丰富城市植被类型,增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4. 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增强城市的文化氛围。

三、绿化工程的范围1. 道路绿化:包括城市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的绿化,通过栽植花草树木等方式增加道路两侧的绿地面积,形成绿色立体交通网;2. 隧道绿化:对城市隧道进行绿化改造,通过墙体和顶棚的绿化设计,提高隧道内部的舒适度;3. 绿地绿化:对城市中的公园、绿地和广场进行绿化设计,增加城市绿地面积,丰富城市绿地景观;4. 河道绿化:对城市河道进行绿化改造,沿河两岸栽植花草树木,形成河岸绿带,提高河道的生态环境。

四、绿化工程的具体措施1. 选择适宜的植物品种:根据城市的气候、土壤和空气质量等特点,选择适宜的植物品种,确保植物的生长和成活;2. 合理规划绿化空间:根据城市道路和绿地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绿化规划,包括植物栽植的位置、数量和密度等;3. 加强绿化管理:建立绿化管理机制,加强对绿化工程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确保植物的生长和成活;4. 制定生态保护方案:制定生态保护方案,对绿化工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5.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提高居民参与绿化工程的积极性。

五、绿化工程的推进方式1. 政府主导推进:政府作为公共资源的管理者和服务提供者,应该加强对绿化工程的规划和组织,推动绿化工程的顺利实施;2. 社会参与推进:鼓励社会公众参与绿化工程建设,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绿化工程,提高城市绿化的整体质量;3. 企业支持推进:鼓励企业参与绿化工程建设,通过资金、技术和人力支持等方式,积极参与城市绿化建设。

道路与广场绿地规划设计

道路与广场绿地规划设计

8道路绿化形式特点优点缺点备注一板二带式常用,即在车行道两侧人行道分割线上种植行道树。

(即1条车行道2条绿带)1.操作简单2.用地经济3.管理方便1.车道过宽时行道树遮荫效果差2.不利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时的交通管理,不安全。

二板三带式在分隔单向行驶的两条车行道中间绿化,并在道路两侧布置行道树1.适于宽阔道路2.绿带数量较大3.生态效益较显著不能完全解决不同车辆混行时相互干扰(多用于高速公路和人城道路绿化三板四带式利用两条分隔带把车行道分成三块,中间为机动车道,两侧为非机动车道。

1.绿化量大,夏季遮蔽较好2.组织交通方便,安全可靠,解决了车辆混行时相互干扰。

占地面积较大(是城市比较理想的形式,尤其非机动车多时)四板五带式利用三条分隔带将车道分为四条而规划为五条绿化带。

各种车辆上行、下行互不干扰,利于交通安全和限速。

占地面积较大(若不宜布置五带,则可用栏杆分隔,以节约用地)3 道路绿地规划设计道路绿地规划设计原则1.道路绿地规划建设应与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同步进行2.应满足交通安全的要求3.绿地应与市政公共设施统筹安排,统一设计4.植物选择应适地适树,充分发挥防护及安全功能5.体现道路绿地景观特色6.考虑远期与近期效果(一)道路绿带设计1.行道树绿带的设计行道树是街道绿化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沿道路种植一行或几行乔木是街道绿化最普遍的形式,行道树的设计内容及方法是:(1)选择合适的行道树种道路绿地的环境条件道路绿地所处的环境与城市公园及其它公共绿地不同,有许多不利于植物生长的因素:(1)土壤(2)烟尘(3)有害气体(4)日照(5)风(6)人为损伤和破坏(7)地上地下管线选择条件1.能适宜当地生长环境,移植时成活率高,生长迅速而壮健的树种(最好是乡土树种)2.能适应管理粗放,对土壤、水分、肥料要求不高,耐修剪、病虫害少、抗性强的树种。

3.树干端直,树形端正,树冠优美,冠大荫浓,遮荫效果好的树种。

4.要求发叶早,落叶迟的树种。

公路绿化工程施工方案

公路绿化工程施工方案

公路绿化工程施工方案一、项目概述公路绿化工程是指在公路建设、改建或者维护过程中,对公路沿线进行植被绿化,以提高公路的景观效果,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档旨在介绍公路绿化工程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步骤、材料选择、施工技术,以及质量和安全控制措施等内容。

二、施工步骤1. 方案设计:根据公路绿化工程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由专业设计人员制定绿化方案,包括植物种植区域划定、绿化景观效果图等内容。

2. 土壤处理:根据设计方案的要求,在植被种植区域进行土壤处理工作,包括土壤改良、松土、整平等。

3. 植物种植: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的树木、花草等植物进行种植,根据设计方案进行分区布局,保证绿化效果和生态效益。

4. 灌溉施肥:对已种植的植物进行适当的灌溉和施肥工作,以保证植物的生长、生态适应性和景观效果。

5. 养护管理:种植结束后,对公路绿化区域进行养护和管理,包括杂草清理、修剪修整、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以保持绿化区域的整洁和健康。

三、材料选择1. 植物选择:选择生长迅速、具有较强适应性的树木、花草等植物进行绿化,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

2. 土壤改良材料:根据土壤质地和特点,选择适合的土壤改良材料,如腐殖土、砂土、有机肥料等。

3. 灌溉用水:选择合适的灌溉用水,可以是自来水、河水或者水井,确保水质清洁,不含有害物质。

4. 施肥材料:选择符合植物营养需求的肥料,包括有机肥料、无机肥料、复合肥料等,避免过量使用化学肥料对环境造成污染。

四、施工技术1. 安全施工: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安全规定进行作业,戴好安全帽、穿好劳保服装,并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确保人员和设备安全。

2. 节约用水:在进行灌溉作业时,要合理安排用水,避免浪费,可采用滴灌、喷灌等方式,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3. 合理施肥:施肥时要掌握适量原则,避免过量使用化学肥料,可以根据植物需求进行定期施肥,维持植物的营养平衡。

4. 工艺精细:施工过程中,要注重细节处理,确保植物的根系与土壤接触良好,建立稳定的植物生长环境。

道路绿地的规划设计【 注意事项与利弊】

道路绿地的规划设计【 注意事项与利弊】

道路绿地的规划设计【注意事项与利弊】 •1.重点掌握城市道路绿地的断面布置形式,深入了解道路绿地的内容。

•2.掌握道路绿地个部分的设计要求,各类防护绿地的绿化要求; 城市道路是城市的骨架,道路绿化则是城市绿地的网络基础。

因此,道路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线状或网状的形式广泛地分布于城市之中,联系着城市中分散的“点”和“面”的绿地,从而组成完整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达到调节街道附近地区的温度、湿度、减低风速,改善街道的小气候,美化城市、方便交通等多方面的作用。

第一节道路绿地的规划设计一、道路绿地的断面布置形式 道路绿地的布置形式取决于城市道路的断面形式,我国现有城市中道路可分为 一板式、两板式、三板式等,道路绿地相应地出现了一板两带式、两板三带式、 三板四带式、四板五带式等断面形式。

(一)一板二带式-----1条车行道,2条绿带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绿化形式,中间是车行道,在车行道两侧的人行道上种植行道树。

在绝大多数城市均选用此种道路模式。

一般次干道、支线道路在10——40米宽的尺寸下,都采用一板两带式,道路横向距离近、障碍少,及经济又实用,管理也便利。

1、优点:简单整齐,占地少,结构简单比较经济,管理方便。

2、缺点:车行道过宽时行道树的遮荫效果较差;同时,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辆混合行驶,不利于组织交通,易出车祸。

(二)二板三带式 ———道路在中间一条绿带隔离下分成单向行驶的2条车行道和两条行道树。

一般城市主、次干道在40米以上尺寸,为了分离不同车辆混流、车流,提高交通效率,均采用此种模式。

二板三带式 1、优点:此种形式对城市面貌有较好的效果,同时车辆分为上、下行,减少了行车事故发生。

2、缺点:由于不同车辆,不能分开行驶,还不能完全解决互相干扰的矛盾。

这种形式多用于高速公路和入城道路。

(三)三板四带式———用两条分隔带把车行道分成3块,中间为机动车道、两侧为非机动车道,连同车道两侧的行道树共为4条绿带,故称为三板四带式 优缺点:用地面积较大,但组织交通方便、安全,解决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矛盾,尤其在非机动车辆多的情况下是较适合的。

公路工程绿化方案

公路工程绿化方案

公路工程绿化方案一、前言公路是城乡联系的重要通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大家日常出行的依托。

然而,长期的公路开发和建设使得我们的自然环境受到了很大破坏,因此在公路工程建设中进行绿化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公路工程绿化方案进行深入探讨,从选址、种植植物种类、管理维护等方面提出可行的建议。

二、绿化选址1. 考虑环境因素在进行公路工程绿化时,首先要考虑环境因素。

不同地域的环境条件都有所不同,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水源等因素来合理选址。

同时,要考虑到公路周边的生态特点,尽量保持周边生态环境的完整性。

2. 最佳绿化区域选址时要考虑到公路工程的布局,尽可能选择公路两侧、桥梁下方、公路拓宽地带等空闲地区进行绿化,以达到美化环境、提高绿化率的目的。

三、植物种类选择1. 乔木植物在公路绿化中,选择适合当地气候的乔木植物是非常重要的。

建议选择一些耐旱的树种,如柳树、板栗、柏树等,以及对空气污染抗性较强的树种,如法桐、国槐、银杏等。

2. 灌木植物灌木植物是公路绿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既能够美化环境,又能够固土保水。

建议选择一些耐瘠薄的灌木植物,如紫丁香、月季花、虎刺梅等。

3. 草本植物在公路边可选择一些耐踏踩的草本植物,如地被植物、草坪植物等,用以覆盖裸露地面,减少水土流失,美化环境。

四、绿化管理1. 种植技术公路绿化的关键在于种植技术。

首先要选择优质的苗木,保证植物的成活率;其次要根据植物的生长特点,采取合理的种植方式,保证植物茁壮生长;最后要进行适时的施肥、浇水、修剪等管理措施,保证植物的健康成长。

2. 病虫害防治绿化工作中免不了会遇到一些病虫害问题,所以要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

可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手段,如定期巡视植物状况,使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手段,保护植物的健康。

3. 土壤保护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所以要加强对土壤的保护。

在公路绿化的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土壤的开挖和破坏,合理施用有机肥料,保持土壤的肥沃度和透气性,促进植物的生长。

道路绿化施工方案1

道路绿化施工方案1

道路绿化施工方案11. 背景与意义城市绿化是美化城市环境、改善空气质量、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

道路绿化作为城市绿化的组成部分,不仅可以美化道路景观,还能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为行人提供舒适的行走环境。

2. 施工范围该道路绿化施工方案1将覆盖市中心区域的主干道路及其周边道路,共计约5公里长度。

具体道路包括长安大街、人民路、和平街、建设路等。

3. 施工内容3.1 植物选择根据道路环境和气候特点,选用耐污染、抗旱、盆栽品种较好的植物种类,如黄杨、梧桐、樱花等。

植物配置应以乔木、灌木为主,结合地被植物,打造多层次的绿化景观。

3.2 绿地规划在主干道路两侧设置绿化带,宽度不少于3米,绿地中心铺设人行道,以保证行人通行的便利。

同时,在路口、交通中心等区域设置景观绿地,增加城市景观亮点。

3.3 绿化配套为了保证绿化效果和管理便利,施工时应设置合适的喷灌设施、照明设备和景观石等配套设施。

喷灌设施应定期检查维修,确保植物生长所需水分供给。

4. 施工方法4.1 土壤改良在植物栽种前,对绿地土壤进行改良处理,增加土壤肥力、改善透水性,提高植物成活率。

可以采用覆盖秸秆、撒播腐熟有机肥料等方式进行土壤改良。

4.2 种植方式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和需求,合理选择种植方式,包括季节性换植、架设支撑等,确保植物生长健康。

在绿地维护过程中,应及时修剪、除草,保持绿地整洁。

4.3 施工安全在道路绿化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现场管理,设置警示标识、施工隔离等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施工完成后,要进行竣工验收,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要求。

5. 成果展示道路绿化施工完成后,将形成以植物为主体的绿化景观带,提升周边城市环境品质,改善居民生活体验。

同时,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净化空气,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以上是道路绿化施工方案1的具体内容,通过科学规划、精心施工,将为城市带来绿色新气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道路绿地规划设计的内容、形式、方法
一、道路绿地规划设计的内容
道路绿地最初是以行道树种植的形式出现的。

当前,由于行道树内涵的发展,多用“街道绿化”一词来代替“行道树”,甚至推广为“道路绿地”。

在近代我国把城市中“在道路用地中列植乔木”称作“行道树”。

1986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卷)》列有“街道绿化”条目,并解释为:“在城市的道路用地上采取栽树、铺草和种花措施,以改善市区的小气候,降低车辆和人流的噪声,净化空气,划分交通路线,防火和美化城市。

”由于在道路用地中不仅是“列植乔木”,其内容有了新的变化,所用的名词也有了新的发展。

(一)划分园林空间
园路规划决定了全园的整体布局。

各景区、景点看似零散,实以园路为纽带,通过有意识的布局,有层次、有节奏地展开,使游人充分感受园林艺术之美。

中国传统园林“道莫便于捷,而妙于迂”、路径盘蹊”、“曲径通幽”等都道出了园林道路在有限的空间内忌直求曲,以曲为妙,目的在于增加园林的空间层次,使一幅幅画景不断地展现在游人面前。

(二)引导游览
园林无论规模大小,都划分几个景区、设置若干景点,布置许多景物,而后用园路把它们联结起来,构成一座布局严谨,景象鲜明,富有节奏和韵律的园林空间。

所以,园路的曲折是经过精心设计,合理安排的。

使得便布全园的道路网按设计意图、路线和角度把游人引导输送到各景区景点的最佳观赏位置。

并利用花、树、山、石等造景素材来诱导、暗示,促使人们不断去发现和欣赏令人赞叹的园林景观。

(三)丰富园林景观
园林中的道路是园林风景的组成部分。

蜿蜒起伏的曲线,丰富的寓意,精美的图案,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而且与四周的山水、建筑及植物等景观紧密结合,形成“因景设路”、“因路得景”的效果,而贯穿所有园内的景物。

二、道路绿地规划设计的形式
园路的基本类型有:路堑型、路堤型、特殊型(包括步石、汀步、磴道、攀梯等),在园林绿地规划中,按其性质功能将园路分为:
(一)主要园路
联系全园,是罗林内大量游人所要行进的路线,必要时可通行少量管理用车,道路两旁应充分绿化,宽度4-6m。

(二)次要园路
是主要园路的辅助道路,沟通各景点、建筑,宽度2-4m。

(三)游息小路
主要供散步休息,引导游人更深入地到达园林各个角落,双人行走1.2-1.5m,单人0.6-1m,如山上、水边、疏林中,多曲折自由布置。

(四)变态路
根据游赏功能的要求,还有很多变态的路,步石、订步、休息岛、礓、礤、踏级、磴道等。

三、道路绿地规划设计的方法
道路绿地的目的是为了美化街道环境,同时在盛夏能为步行者遮荫。

道路绿地最主要的还是人行道绿地、分车带绿地两种形式以及街道行道树的选择种植。

(一)街道行道树的选择与种植
行道树是街道绿地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沿道路种植一行或几行乔木,是街道绿地最普遍的形式。

同一地区不同街道的行道树可以不同,这样可以作为一种道路特征,与其他道路区分开来。

一条路应有一种主要树种作行道树,以突出它的特色,但也应辅以其他树种或绿化植物,以丰富街道景观。

行道树树种选择的一般标准是:(1)树冠冠幅大、枝叶密;(2)抗性强,耐瘠薄土壤、耐寒、耐旱;(3)寿命长;(4)深根性;(5)病虫害少;(6)耐修剪;(7)发芽早,落叶晚。

为了保证树木正常生长的最低条件,在道路设计时应留出1.5m以上的种植带。

种植池可做成条形或方形,池边平于地面或高出人行道地面10~15cm。

行道树间距从用路者对街景观赏要求角度看不宜过小,否则视线遮挡过多,同时从对建筑观赏来讲,树木也不宜过高。

行道树往往与架空线产生矛盾,以致经常被修剪,一般可选没有主尖的树种,同时树木要耐修剪易整形,以便修剪成各种形状,控制其高度。

(二)人行道绿地的设计
在有关城市建设的图纸上划分建筑用地和道路用地的界线,常用红色线条表示,称作红线。

从车行道边缘至建筑红线之间的绿地统称为人行道绿地。

在街道绿地中,人行道绿地往往占很大的比例,是街道绿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宽2.5m以上的绿地种一行乔木,宽度大于6m时可种植两行乔木,宽度在10m以上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种植。

靠近建筑物一边的绿地是道路与建筑内外空间的过渡地带,它可以将建筑与道路环境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称
为基础绿地。

基础绿地的主要作用是为了保护建筑内部的环境及人的活动不受外界干扰。

当基础绿地的宽度不到4m时,在绿地内不要种植高大乔木,否则会影响建筑物内部的通风与采光,并且影响视线。

在现代交通条件下,行人对街景的观赏主要在人行道上,因此人行道上树木的间距、高度都会对用路者产生影响。

在一般情况下,树木的间距和高度,不应对行人或行驶中的车辆造成视线障碍。

另外乔木下配合灌木,特别是多行并列栽植,就会收到一定的防尘与降低噪声的效果。

人行道绿地是街道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街道面貌、街景的四季变化均有显著的影响,因而单纯作为行道树来处理是不够的,要作为街道整体设计的一部分,进行综合考虑,并与道路环境协调。

人行道绿地是带状狭长的绿地,栽植形式可分为规则式、自然式以及规则与自然相结合的形式。

其中规则式的种植形式目前最为常用,比如绿带中间种植乔木,靠车行道一侧种植常绿的绿篱。

但是,也有以常绿树为主的种植方式,在绿地中种植常绿乔木及常绿绿篱,其中还可以夹种一些开花灌木。

有时,绿带下有管线或地下构造,或因视线上的原因不能种树,也可以种草和花卉。

当绿地很宽时也可以种植数排大乔木或种植果树。

所谓自然式种植就是绿带上树木三五成丛,高低错落地布置在车行道两侧,这种种植外貌自然活泼,其种植方式又分为带状与块状两种类型。

(三)分车带绿地的设计
车行道上纵向分隔行驶车辆的设施或绿带,以保证行车速度和安全,常高出地面,也有在路面上用白色油漆画出标线,以分隔车辆,称为分车带。

在分车带上进行绿化,称为分车绿带,也称为隔离绿带,用它来分隔对向或同向的交通。

一般分车带宽度为4.5~6.0m,最小的也有1.2~1.5m,但这种最小的宽度只能满足分隔交通的要求,因为种一行乔木最小宽度为2.5m,种两行则要6m以上。

分车带长度50~100m,交通干道与快速路的分隔带可以根据需要延长。

分车带绿地要十分重视交通上的功能,起到分隔组织交通与保障安全的作用,机动车道的中央分隔带在可能的情况下要进行防眩光种植。

机动车两侧分隔带如有可能应有防尘、防噪声种植。

分车带的种植有以落叶乔木为主的,有以常绿乔木为主的,有的搭配以
灌木、草地、花卉等,也有的分车带中只种低矮灌木配以草地、花卉等方式,这些都需要根据交通与景观来综合考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