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碳排放权之用益物权属性
论用益物权的法律属性

摘要:用益物权是物权法中十分重要的制度,与担保物权共同构成了他物权体系。
用益物权作为他物权,具有与担保物权不同的法律属性,这主要体现在:用益物权是直接支配他人之物的物权、用益物权的内容是利用物的使用价值、用益物权的客体以不动产为限、用益物权是独立性的物权、用益物权的实现通常以占有标的物为前提等。
关键词:用益物权;使用价值;不动产;独立性;权利实现用益物权并非各国物权立法上所使用的一个概念,而只是物权法理论上的一个用语。
从理论上看,学者们对用益物权的认识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但对用益物权概念的界定仍存在着不同。
概括起来,对用益物权概念的界定存在着以下几种不同的观点:一是目的说,即依用益物权的目的来界定用益物权的概念。
例如,“用益物权是权利人对他人所有物享有的以使用收益为目的的物权。
”〔1〕二是内容说,即依用益物权的内容来界定用益物权的概念。
例如,“用益物权是指权利人对他人所有物享有的以使用收益为内容的物权。
”〔2〕三是标的说,即依用益物权的标的来界定用益物权的概念。
例如,“用益物权是指以物的使用收益为标的的他物权。
”〔3〕四是综合说,即在用益物权的概念中不表明用益物权的目的、内容或标的。
例如,“用益物权是对他人所有的物,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他物权。
”〔4〕从上述用益物权概念的各种观点而看,目的说与内容说并无差别,只是看待问题的出发点不同而已。
标的说将“物的使用收益”作为权利的标的,令人费解。
因为将物的使用收益作为用益物权的标的与法理不通。
折衷说虽然没有表明用益物权的目的或内容,但基本上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加以理解。
笔者认为,用益物权的概念可作如下定义:用益物权是指直接支配他人之物而利用其使用价值的定限物权。
从上述用益物权的概念,我们可以看出,用益物权具有如下法律属性:(一)用益物权是直接支配他人之物的物权用益物权属于物权的一种,因此,用益物权也是直接支配物的权利。
所谓直接支配,“系指物权人得依自己意思享受物之利益,无待他人之介入。
论碳排放权的法律性质_王慧

论碳排放权的法律性质王慧(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上海201306)摘要:碳排放权的法律性质不仅直接影响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而且影响其他法律部门。
从碳排放权立法的国际经验来看,多数国家对碳排放权的法律性质缺乏明确的定性。
学理上,国外有关碳排放权学说主要有财产权说和规制权说,国内有关碳排放权的学说主要有物权说和新财产权说。
财产权说、物权说和新财产权说主要侧重碳排放者的权益保护,而规制权说更加注重政府的灵活管理。
根据制度绩效这一新的分析视角,我国气候变化立法应将碳排放权规定为规制权,这样规定更加符合我国国情。
关键词:碳排放权;财产权;规制权;制度绩效作者简介:王慧,男,博士,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从事环境法学、气候变化法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碳排放交易法律制度研究”,项目编号:11AFX007中图分类号:D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04(2016)06-0074-13□新兴(新型)权利法律问题研究2016年11月求是学刊Nov.,2016第43卷第6期SEEKING TRUTHVol.43No.6近年来,受环境保护自由市场主义思潮和《京都议定书》碳排放交易机制的影响,我国政府对借助碳排放交易机制来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寄予厚望。
法学界也是该议题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法学界从宏观层面对碳排放交易机制的利弊权衡及其框架设计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不过,法学界对碳排放交易机制中的一些至关重要的微观问题缺乏深入的研究,其中碳排放权的法律性质便是非常典型的一例。
碳排放权法律性质的定位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学术问题,更是一个直接影响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能否按照预期顺利运行的关键要素。
碳排放权法律性质的定位不仅影响碳排放权的创设、交易和撤销等法律问题,而且直接确定它在破产法、税法、金融法、会计法和行政法等法律部门中的地位。
一、碳排放权交易的对象人们通常将碳排放权的出现归功于气候变化国际协商,有学者认为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基础上,《京都议定书》确立了温室气体排放权,即碳排放权。
浅析碳排放权的若干法律性质_张奉敏

2013年1月(总第336期)法制与经济FAZHIYUJINGJINO.1,2013(Cumulatively,NO.336)[摘要]《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建立了碳排放权交易系统框架,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和大气环境容量资源的有效分配,保障各国正当发展的权益。
确定的碳排放权的法律性质,是确保碳排放权交易系统顺利运转的前提。
[关键词]碳排放权;物权;法律性质;用益物权一、碳排放权概述(一)碳排放权的定义1997年12月21日,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了《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引入了三个灵活机制来帮助发达国家完成减排任务———国际排放贸易(IET)、联合履行(JI)和清洁发展机制(CDM)。
把其核心是把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和减排量进行量化,容许进行市场买卖和交易。
从此开启了学术界对碳排放权的定义及其性质的研究。
目前学界对碳排放权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定义方式:经济学观点下的定义。
将碳排放权定义为一项产权,是指在保护人类环境的过程中,国家之间、企业之间或者企业与企业之间为了成功完成《议定书》或法律法规规定的减排任务而进行减排量交易的一种行为。
这种行为包括碳排放权主体可以排放的限额,以及超过限额所受到的制裁。
法学观点下的定义。
将碳排放权视为排污权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笔者赞同法学的观点。
我国将碳排放权的定义是在法律规定的条件下,通过法定程序,有关行政机关许可,对环境排放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碳排放量的权利主体按照法律对环境容量资源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
(二)主体碳排放权的主体是国家、企业组织或自然人。
国家。
国家是《气候变化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中分配碳排放权的单位。
企业组织。
是指各种商业组织在满足一定的的条件下,获得向大气环境排放温室气体的指标。
其碳排放权可以转让,为构建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奠定了基础。
自然人。
指自然人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具有向大气排放的温室气体的权利。
此种碳排放权是一种应然权利。
碳排放权法律问题思考

碳排放权法律问题思考碳排放权法律问题思考我国构建碳排放权交易的法律原则第一,公平原则,西方学者认为大气是人类的共有资源,因此往往采用全球外部性以及集体行动理论来解释国际气候合作,因此在国际碳减排额承担方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存在不公平的问题。
中国只有通过立法保护自己,才会避免其它发达国家对我国的国家利益产生侵害。
我们要强调我国人均排放水平的现实,全面权衡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第二,可持续发展原则,根据巴厘路线图要求,在责任与义务方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存在差异,其中发展中国家可以在持续发展的领域进行具体行动与项目行动,而发达国家承诺总体减排目标属于强制性的义务,因此我们必须通过严格立法,禁止发达国家向我国施加更多的减排义务。
第三,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目前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相对较大,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也很难改善,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也相对较高。
政府除了要应对碳排放相关的国内问题,更要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基于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享有减排达标的豁免权。
不过西方发达国家越来越咄咄逼人,我们需要加快立法的脚步,进一步捍卫我们的权利。
构建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的要点碳排放权交易合法性的问题从某种程度而言,碳排放交易就是指转让含碳温室气体排放行政许可,而要构建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就必须以承认这种行为的合法性为前置性条件。
现在我国的基本法律体系中,针对这种行为的合法性还没有明确规定。
在我国的《行政许可法》中有规定:行政许可权不得转让,但没有做出行政许可是否能够交易的规定。
碳排放权及碳排放权交易均是新生事物,其具备一定的特殊性,因此会在某种程度上为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带来一定的突破。
基于我国法律体系稳定性与协调性的角度而言,针对碳排放权交易法律法规的构建,要采取循序渐进的形式,以现有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为基础,加大力度在各地区制定地方性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
建立具体的总量控制机制要构建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就要以构建总量控制机制、碳排放许可制度为前提。
论碳排放权的法律属性

论碳排放权的法律属性目录一、内容描述 (1)二、碳排放权的定义及起源 (1)三、碳排放权的法律属性分析 (2)1. 碳排放权的法律属性概述 (4)2. 碳排放权的法律特征 (5)3. 碳排放权的法律定位 (6)四、碳排放权的法律属性探讨 (7)1. 碳排放权的财产属性 (8)2. 碳排放权的环境保护属性 (9)3. 碳排放权的公权与私权属性 (11)五、碳排放权法律属性的实践与立法现状 (12)1. 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实践与立法现状 (13)2. 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实践与立法现状 (14)六、碳排放权法律属性的完善建议 (15)1. 完善碳排放权的法律体系构建 (17)2. 明确碳排放权的权属界定及转让规则 (18)3. 强化碳排放权的监管与执法力度 (19)七、结论 (20)一、内容描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碳排放权的法律属性,通过对碳排放权概念的解析,分析其法律地位及与其他环境权益的关系,进而提出完善我国碳排放权法律制度的建议。
本文介绍了碳排放权的定义和产生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碳排放权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环境资源,被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所认可和推广。
在此基础上,本文对碳排放权的法律属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其内涵、性质和功能等方面。
本文分析了碳排放权与其他环境权益的关系,碳排放权不仅涉及到环境权益,还涉及到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权益。
在制定和完善碳排放权法律制度时,需要充分考虑其他相关权益的平衡和协调。
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碳排放权法律制度的建议,针对当前我国碳排放权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文从立法、执法、司法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以期为我国碳排放权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碳排放权的定义及起源作为现代环境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其定义与起源紧密相连。
它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当时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各国政府开始寻求应对措施。
在这一背景下,碳排放权概念应运而生。
碳排放权的确立,标志着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从单纯的排放控制转向了更为复杂的权利义务关系配置。
[物权,属性]碳排放权的用益物权属性分析
![[物权,属性]碳排放权的用益物权属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0e812fca76e58fafab003f7.png)
碳排放权的用益物权属性分析一、碳排放权之概念提到碳排放权,我们首先想到的两个文件就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泄书》,然而不同的是这两个文件中规左的其实是碳排放量。
在《京都议泄书》规泄了三种意在促进齐国实现减排目标的合作机制:国际排放贸易机制、联合履行机制和淸洁发展机制,其中国际排放贸易机制创造的减排量单位称为分配数量单位(AAUS)、联合履行机制性的减排量单位称为减排单位(ERUs)、淸洁发展机制性的减排量单位称为核证减排虽:(CERs)o AAUs是一种新型商品,英主要是指规左的排放减少或者消除量,ERUs和CERs则是东道主国家将其所拥有的ERUs或者CERs出售给碳基金或者负有减排义务的企业。
由此,可以看出国际上的碳排放的交易对象都是一些新型商品,并未包含权利的属性。
但是,我国通常将上述三种商品看成是一种权利,类似于股票和股权的关系,碳排放权既具备经济学上的含义,也具备法学上的属性。
在经济学上,主要观点大多是依据经济产权理论而展开的讨论,而在法学至今对英概念仍无左论。
其实,从环境法的角度来看,碳排放权应属排污权的一种,其含义应该是人类对于环境容量下中大气容量的一种依法使用、收益的权利。
如果从物权的角度对碳排放权进行分析,那么对于苴权利的客体的界左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有学者认为碳排放权的客体是大气的环境容量,也有学者认为碳排放权的客体是特左数量的温室气体。
不管如何去界泄碳排放权客体苴目的都是在与将其纳入物权中物的范伟I,虽然不能纳入有体物的范囤,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类似于碳排放权客体的无体物也应纳入到物的范围中。
二、碳排放权权利属性之争议碳排放权具有绝对性,排他性、可支配性、可转让性等物权特征,碳排放权经行政机关许可,在法律规泄的范用内可以自由行使权利,可以自由对碳排放权进行使用和支配,权利主体以外的苴他主体无权干涉碳排放权主体对碳排放权的使用和收益。
因此,碳排放权的物权属性己经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支持和肯立,属于主流观点。
论碳排放权的法律属性_苏燕萍

收稿日期:2012-02-21作者简介:苏燕萍(1987-),女,福建泉州人,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Journal of Shanghai Finance University 2012年第2期总第110期No.2,2012Apr No.110论碳排放权的法律属性摘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立了碳排放权及相关交易制度。
这种机制是解决全球性气候变化问题、有效配置大气环境容量资源、保障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正当发展权益的重要制度。
明确碳排放权的法律属性,是确保国际与国内碳排放权交易顺利开展的前提。
碳排放权因其客体可“物”化而具有物权性质,因权利的取得需经行政许可且权利行使方式的特殊性,因此可定性为特许物权。
关键词:碳排放权;大气环境容量;物权;特许物权中图分类号:DF46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680X (2012)02-0097-07苏燕萍(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350001)!!!!!!!!!!!!!!!!!!!!!!!!!!!!!!!!!!!!!!!!!!!!!!!!!!!!!!!!!!!!!!!!一、碳排放权概述(一)碳排放权的产生大气对于不同的污染气体具有不同的容纳功能,目前最受关注的是温室气体的排放,因这种气体中含有碳,故常称为碳排放。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中的第2条规定:“根据本公约的各项有关规定,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
这一水平应当在足以使生态系统能够自然地适应气候变化、确保粮食生产免受威胁并使经济发展能够可持续地进行的时间范围内实现。
”①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基础上,《京都议定书》确立了温室气体排放权,即碳排放权。
《京都议定书》第3条第一款规定:“附件一所列缔约方应个别地或共同地确保其在附件A 中所列温室气体的人为二氧化碳当量排放总量不超过按照附件B 中量化的限制和减少排放的承诺以及根据本条规定所计算的分配数量,以使其在2008年至2012年承诺期内将这些气体的全部97--DOI:10.13230/ki.jrsh.2012.02.004论碳排放权的法律属性排放量从1990年水平至少减少5%。
对碳排放权性质的分析与思考.pdf

对碳排放权性质的分析与思考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建立起归属清晰、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监管有效、公开透明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实践。
碳排放权一词起源于排污权,由国内学者于1997年首次提出,但迄今为止尚缺乏统一公认的定义。
从广义上讲,碳排放权是指主体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权利,其涵盖范围广泛,性质也由于理论和实践活动涉及领域的不同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本文首先界定碳排放权概念及属性,进而实证分析国内和国际实践,最后讨论碳交易制度下碳排放权的性质、内容和特征,旨在为碳排放权理论研究提供新思路。
一、碳排放权的界定及属性从法学、经济学、环境学、公共管理学等领域的研究可见,碳排放权的含义主要有发展权和排放权两类。
一类是指气候变化国际法下,以可持续发展、共同但有区别以及公平正义原则为基础,碳排放权是代表着人权下的发展权,是为了满足一国及其国民基本生活和发展的需要,而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的权利。
这种权利是道德权利,而非严格的法律权利。
另一类是碳交易制度下的排放权,是指对大气或大气环境容量的使用权。
这种使用权可以通过法律规定被私有化,并进入市场进行交易,从而实现全社会低成本控制排放的目的。
该语境下的碳排放权是当前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主流,有具体的法律、经济和财务性质,是本文的研究对象。
需要强调的是,西方国家的碳交易政策实践中均没有采用排放权概念,而是实行的排放许可交易。
因此本文的碳排放权泛指碳排放总量控制与交易制度下的碳排放权(emission right)、排放配额(emission quota)或排放许可(emission allowance)。
从碳交易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看,碳排放权的性质主要表现为法律属性和经济属性。
前者是指法律上规定和调整的碳排放权利,它不仅是碳交易制度立法和实践的根本基础,也是碳市场顺利运行的依据和保障,因此是行政管理部门和学界最为关注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o 【 _ 4 3.No . 6
NO V .2 O 1 3
D OI :1 0 . 3 7 8 5 / j . i s s n . 1 0 0 8 — 9 4 2 X. 2 O l 3 . 0 5 . 2 7 1
论碳 排 放权 之 用益 物法 学 院 , 浙江 杭州 3 1 0 0 0 8 )
i n t a n g i b l e p r o p e r t y,e n j o y i n g p r o p e r t y ’ S f e a t u r e s . S e c o n d l y,c a r b o n e mi s s i o n r i g h t e n j o y s t h e f e a t u r e s o f u s u f r u c t u a r y r i g h t . Th e o b j e c t o f
[ 关 键 词]碳 排 放权 ; 温室气体 ; 用益物权 ; 《 京都议定书》 ; 法定性 ; 公 权 性
Th e Us u f r u c t u a r y Ri g h t At t r i b u t e s o f Ca r b o n Em i s s i o n Ri g ht
i s c e r t i f i e d b y q u a nt i f y i n g c e r t a i n a mo un t o f g r e e nh o us e g a s .Ev e n t ho ug h g r e e nh o us e g a s c a nn o t
[ 摘 要 ]碳 排 放 权 是 《 京都 议 定 书 》 所 催 生 的 一种 新 型 权 利 。 当前 , 碳 排 放 权 交 易 已 成 为 碳减 排 的重 要举措 , 但 学 界对 碳 排 放 权 的 权 利 属 性 研 究 不 足 , 认识 不 清 , 不 利 于 碳 排 放 交 易 的 推 进 。 碳 排 放 权 的客 体 为特定数量的温室气体 , 符合“ 物” 的特性 ; 主 体 拥 有 直 接 支 配力 和排 他 力 , 以获 取 特定 数 量 温 室 气 体 的 使 用 价 值 为 内容 , 故属于用益物权 , 符 合 物 权 法 定 原 则 。虽 然 碳排 放 权 受 公 权 性 影 响 甚 深 , 但 不 会 改 变 其 作 为 用 益 物 权 的 法 律 属 性 。明确 此 点 对 于保 障 、 规 范 和发 展 碳 交 易 制 度 具 有 积 极 意 义 。
Ye Yo ng f e i
( Gu a n g h u a La w Sc h o o l ,Zh e j i a n g Un i v e r s i t y ,Ha n gz h o u 3 1 0 0 0 8,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Thi s a r t i c l e a n a l y z e s t h e u s u f r u c t u a r y r i gh t f e a t ur e s o f c a r bo n e mi s s i o n r i gh t ,a nd t he n d i s c u s s e s t he p r e s c r i pt i v e na t ur e a n d p ub l i c n a t u r e o f c a r b o n e mi s s i on r i gh t ,a s a t y p e of
第 4 3 卷 第 6期
2 0 1 3年 1 1 月
浙 江 大 学 学 报( 人 文社 会 科 学 版 )
J o u r n a l o f Z h e j i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Hu ma n i t i e s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c a r b o n e mi s s i o n r i gh t i s a t y pe o f i nt a ng i b l e p r op e r t y. Th e a r r a ng e me n t s o f c a r b o n q uo t a s , r e d uc t i o n un i t ,a nd c e r t i f i e d e mi s s i o n r e d uc t i o ns e n a bl e t he h ol d e r s t o p os s e s s,us e a n d b e ne f i t f r o m ho l di ng c e r t a i n a mo un t of gr e e n ho us e g a s e mi s s i o n r i g ht . The r i gh t — ho l de r s r e a l i z e t he i r r i ght s by o b t a i n i ng a s pe c i f i c nu mbe r of t he us e v a l u e o f gr e e nh ou s e ga s e mi s s i o n r i ght s . The s e c o i nc i d e wi t h t h e a t t r i but e s o f us uf r u c t ua r y r i gh t . Fi n a l l y,t h e pu bl i c na t u r e o f c a r b o n e mi s s i o n r i g ht c a nn o t c h a ng e i t s e s s e n c e o f p r i v a t e
be d e e me d a s a t y pi c a l t a ng i bl e pr o pe r t y a c c o r d i n g t o pr o pe r t y t he o r y,i t c a n b e c a t e go r i z e d a s a n
us u f r uc t ua r y r i g ht .
F i r s t o f a l l ,t h e o b j e c t o f c a r b o n e mi s s i o n r i g h t i s c e r t a i n a mo u n t o f g r e e n h o u s e g a s .Ca r b o n e mi s s i o n r i g h t i s t h e l e g a l b a s i s f o r c a r b o n e mi s s i o n t r a d i n g .Th e o b j e c t o I c a r b o n e mi s s i o n r i g h t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