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BASE知识点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

1.2:电路交换:属于预分配电路资源系统,即在一次接续中,电路资源预先分配给一对用户固定使用,不管在这条电路上实际有无数据传输,电路一直被占用,直到双方通信完毕拆除连接为止。
优点:信息传输时延小。
电路是“透明”的。
信息传送的吞吐量大。
缺点:所占用的带宽是固定的,所以网络资源的利用率较低。
用户在租用数字专线传递数据信息时,要承受较高经济代价。
分组交换:是分组转发的一种类型,分组就是将要发送的报文分成长度固定的格式进行存储转发的数据单元,长度固定有利于通信节点的处理。
报文交换的时延较长,从几分钟到几小时不等。
现在报文交换已经很少有人使用了三种交换的比较 :电路交换 报文交换 分组交换1.3.1:计算机网络可从哪几方面分类?怎样分类?答:计算机网络的几种主要的分类方法是:(1)按照网络交换功能进行分类:分为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和混合交换。
(2)按照网络拓扑结构进行分类:分为总线型,星型,环型和网状型。
(3)按照网络覆盖范围进行分类:分为广域网,局域网和城域网。
(4)按照网络传输技术进行分类:分为广播式网络和点对点式网络。
(5)按照网络使用范围进行分类:分为公用网和专用网。
1.4.1:试简单叙述带宽的含义。
答:带宽的本意是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其单位是赫兹。
而常用的含义是指在信道上能够创送的数字信号的速率,即数据率或比特率,其单位是比特每秒。
A B .C Dt1.5.2:什么是网络协议?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是什么?各有什么含义?网络协议(network protocol):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简称为协议⏹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分层的好处?⏹各层之间是独立的。
⏹灵活性好。
⏹结构上可分割开。
⏹易于实现和维护。
⏹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的体系结构,也就是说,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就是这个计算机网络及其部件所应完成的功能的精确定义。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网络概述1:计算机网络的形成(1)1946年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在美国诞生(2)ARPANET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它完成了对计算机网络定义、分类与子课题研究内容的描述,提出了资源子网、通信子网的两级网络结构的概念,研究了报文分组交换的数据交换方法,采用了层次结构的网络体系结构模型与协议体系,促进了TCP/IP协议的发展(3) 上世纪70年代初期,一些大学和研究所为实现实验室或校园内多台计算机共同完成科学计算与资源共享的目的,开始了局域计算机网络的研究。
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开始将彼此独立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起来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ARPANET与分组交换技术起第三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的国际标准化问题第四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起。
这个阶段最具有挑战性的话题是Internet与异步传输模式(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技术。
3: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观点可分为三类:广义的观点、资源共享的观点和对用户透明的观点4:计算机网络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5:硬件部分包括计算机系统、终端、通信处理机、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
6:软件部分主要指计算机系统和通信处理机上的网络运行控制软件7:逻辑功能上又可分为资源子网与通信子网两大部分,分别完成数据处理与数据通信两大基本功能8: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角度:(1)传输技术:广播式网络和点-点式网络(2)覆盖范围: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城域网(MAN)(3)服务范围:客户机/服务器网络、对等网9:局域网典型的网络:以太网、令牌总线、令牌环网10:广域网典型的网络:X.25、帧中继、B-ISDN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11:计算机网络功能:资源共享、快速信息传递、处理间通信、提供可靠新、负载均衡与分布式处理、集中处理数据通信数据通信的概念:1:数据通信是指不同计算机之间传送表示字母、数字、符号的二进制代码0、1比特序列的模拟或数字信号的过程。
1000BASE-T千兆以太网双绞线收发技术

1000BASE-T千兆以太网双绞线收发技术1.引言目前,1000BASE-T双绞线收发模块已被广泛应用在千兆以太网中。
1000BASE-T双绞线收发模块能在现有的第5类双绞线中实现千兆位的传输,将传统的十/百兆位以太网连接平滑升级到千兆位以太网,大大降低了以太网升级成本。
光通信模块制造商飞博创公司已在国内领先推出具有自动协商功能的1000BASE-T双绞线收发模块,该收发模块采用世界流行的SFP迷你封装,能广泛应用于国内外著名厂商提供的千兆以太网通信产品中。
1000Base-T要点:4对线全都使用(全双工)全双工运行网络设备需要串扰/回声消除技术超5类及更高的布线系统都可以支持4级编码(PAM-5)每个信号电平代表2比特每秒发送125M符号与100Base-Tx符号速率相同降低噪声的干扰每对线支持250Mbps的数据速率(每个方向)2.千兆以太网传输技术简介IEEE802.3协议族规范了四种媒质可以承载千兆以太网的传输(见图一),表一则列出了信号在这四种媒质中的传输距离。
1000BASE-T技术以其简单和低廉的升级方式而倍受广大网络使用者的亲眯,1000BASE-T接口已成为各大网络设备供应商的必备接口。
以下将简要介绍1000BASE-T关键技术。
图 1 - 千兆以太网传输协议族表 1 - 千兆以太网不同传输媒质比较3.1000BASE-T关键技术1000BASE-T的承载媒质是第5类双绞线。
第5类双绞线由ANSI/EIA//TIA-568-A 定义,是现在应用最广泛的以太网传输媒质。
在第5类双绞线上传输千兆位的信号,设计者将面临巨大的挑战,这些挑战来自于线缆信号的衰减,回波及串扰(见图二)。
衰减是由于线缆阻抗而引起的能量的减少,并随着频率的升高而增大。
回波是由于信号的双向传输而引起的,即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都在同一对线中进行。
我们通常用回波损耗来测量回波带来的影响。
串扰是指相邻线对间信号的相互干扰,分为近端串扰和远端串扰。
网工知识点总结

网工知识点总结一、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1.1 计算机网络概念计算机网络是指将若干台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互相连接起来的系统,以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
计算机网络通常包括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和广域网(WAN)等。
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根据网络覆盖范围的不同,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局域网覆盖范围小,速度快,常用于公司内部或家庭内部的网络连接;城域网覆盖城市范围,常用于学校或公司间的网络连接;广域网覆盖范围更广,常用于跨越城市、国家甚至国际的网络连接。
1.3 OSI七层协议模型OSI七层协议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用于规范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协议和标准。
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1.4 TCP/IP协议族TCP/IP协议族是互联网所采用的网络协议的集合,包括TCP、IP、UDP、ICMP等常用的网络协议。
TCP/IP协议族是计算机网络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协议。
1.5 IP地址和子网掩码IP地址用来唯一标识网络中的设备,子网掩码用来划分网络中的主机和子网。
IP地址包括IPv4地址和IPv6地址,IPv4地址由32位二进制数表示,IPv6地址由128位二进制数组表示。
1.6 路由器和交换机路由器用来实现不同网络之间进行数据传输,交换机用来在局域网中实现设备之间的连接和数据交换。
路由器和交换机是计算机网络中两种重要的网络设备。
1.7 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通信的规则和约定,常用的网络协议包括TCP、UDP、HTTP、FTP、SMTP等。
二、网络安全基础知识2.1 网络安全概念网络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网络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修改、破坏和泄露的状态。
网络安全包括数据加密、身份认证、防火墙、入侵检测等技术和手段。
2.2 网络攻击与防御网络攻击包括计算机病毒、木马、蠕虫、黑客攻击等,常用的网络防御手段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漏洞扫描、加密技术等。
千兆以太网的两种标准

千兆以太网的两种标准千兆以太网是一种高速的局域网技术,其传输速率可达到1Gbps,比起传统的百兆以太网有着更快的速度和更大的带宽。
在千兆以太网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标准,分别是1000BASE-T和1000BASE-X。
本文将对这两种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千兆以太网技术。
首先,我们来介绍1000BASE-T标准。
1000BASE-T是一种采用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的千兆以太网标准,其传输距离最长可达100米。
在1000BASE-T标准中,使用了四对双绞线进行数据传输,其中每对双绞线只使用了两根线进行数据传输,另外两根线用于信号衰减和抑制串扰。
这种设计使得1000BASE-T标准可以在现有的双绞线基础上进行升级,而无需更换传输介质,这对于现有网络设施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1000BASE-T标准还采用了自适应均衡和抗干扰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信号衰减和串扰对数据传输的影响,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因此,1000BASE-T标准在现有网络环境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次,我们来介绍1000BASE-X标准。
1000BASE-X是一种采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千兆以太网标准,其传输距离可达数十公里甚至更远。
与1000BASE-T标准相比,1000BASE-X标准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远的传输距离,适用于对网络带宽和传输距离有较高要求的场景。
在1000BASE-X标准中,主要包括了1000BASE-SX、1000BASE-LX/LH和1000BASE-ZX等不同的变种,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光纤和传输距离要求。
1000BASE-X标准的应用范围涵盖了数据中心互连、长距离传输和光纤到桌面等多个领域,成为了大型企业和运营商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1000BASE-T和1000BASE-X是千兆以太网中两种主要的标准,它们分别采用了双绞线和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000BASE-T线缆的性能参数

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篇一: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1.三网是指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络。
2.1969年美国国防部创建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网络:阿帕网(aRPa)阿帕网把网络划分为通信子网(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资源子网(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标准协议:TcP/iP3.iSP又常译为:因特网服务提供商4.制定因特网的正式标准要经过一下的四个阶段:因特网草案、建议标准、草案标准、因特网标准5.三种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6.按范围划分的几类网络: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个人区域网7.1B=8bit千字节2的10次幂8.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传播时延=信道长度/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处理时延、排队时延(处理时延和排队时延发生在设备中)9.oSi的体系结构:由下到上:1物理层2数据链路层3网络层4运输层5会话层6表示层7应用层10.TcP/iP的体系结构:由下到上:网络接口层、网际层iP、运输层(TcP或UdP)、应用层(各种应用层协议如果TELnET、FTP)11.其中网络层对应(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际层iP对应(网络层)、运输层对于(运输层)、应用层对于(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12.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由下到上:1物理层2数据链路层3网络层4运输层5应用层13.在物理层中数据的形式为比特流;在数据链路层中数据的形式为数据帧、在网络层中数据的形式为数据包14.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或多个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协议是“水平的”,服务是“垂直的”。
15.在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即交换信息)的地方,通常成为服务访问点。
16.信号可以分为两类:数字信号、模拟信号17.通信的三种方式:单向通信(单工通信)、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18.导向传输媒体(有线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单模光纤:传输距离远,造价高,激光二极管;多模光纤:传输距离近,造价低,发光二极管);非导向传输媒体(无线传输介质):短波通信、无线电微波、19.信道复用技术: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统计时分复用;码分复用(cmd)常用名次码分多址(cdma)20.adSL调制解调器;把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为调制,把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为解调。
CCNA完整知识点.

chapter 1L1:物理层PDU:bits 比特流作用:传输比特流(01000100101010...)介质:同轴电缆: coaxial cable 传输距离 500米双绞线(TP):twisted-pair cable 传输距离 100米非屏蔽双绞线(UTP):室内屏蔽双绞线(STP):室外(环境干扰强)直通线:AA BB 链接异性端口:pc-hub pc-sw sw-router交叉线:AB 链接同性端口:pc-pc router-router pc-router sw-sw反线:1-8 8-1 用于本地连接的console 控制线网线的两种制作方式:568A:白绿绿白橙篮白蓝橙白棕棕568B:白橙橙白绿篮白蓝绿白棕棕 1236 网线使用DCE:数据终端设备,需要配置clock rate DTE:数据终结设备对应传输介质的支持传输距离:1)1000base-cx 使用的是铜缆。
最大传输距离25米2)100Base-Tx/Fx100Base-Tx以5类非屏蔽双绞线为传输介质(最大传输距离是100米)100Base-Fx以光纤为传输介质(2000米)。
3)1000base-SX(MMF多模):最长传输距离是550米4)1000base-LX:可以使用单模光纤也可以使用多模光纤使用多模光纤的最大传输距离为550m,使用单模光纤的最大传输距离为3千米5)1000base-zx(单模):最长传输距离是70KM以太网 Ethernent传输模式:单工:只能发或者收半双工:即可以收也可以发,但是同一时间只能收或者发列如对讲机全双工:同一时间既可以收也可以发列如手机Auto:中继器(Repeater):对信号放大,双绞线的传输距离只有100M,使用中继器可以延长传输距离。
hub :多口中继,一个数据帧从一个入口进,会发送到HUB的所有其他端口而不进行过滤。
L2:数据链路层PDU:frame 帧作用:成帧,差错控制设备:网桥(bridge):基于MAC地址转发,根据mac-port表,数据包只发到和MAC地址相对应的port端口交换机(switch):多口网桥,独享带宽L2层编制:MAC地址MAC地址构成:48bit,12位十六进制数可以通过ipconfig/all 查询电脑的mac地址L2表:MAC-port表(mac地址表)冲突域:不可避免的数据冲突范围,由中继、hub链接构成并扩大,见到L2层端口截止,每一个交换机端口形成一个冲突域HUB:所有端口都在一个冲突域,是增加了冲突域的范围交换机:没一个端口都是一个冲突域,是增加了冲突域的数量,减少了冲突域的范围HUB:是共享带宽 10M 所有端口共享10M交换机:独享带宽 10M 每个端口同时有10ML3:网络层 PDU:packet 包作用:逻辑编制:ip地址、路由(路径的选择)IP地址与mac地址的区别?Mac地址通信:同一个网络,mac通信跨网络通信:ip地址IP地址:版本v4;32bit;点分是进制法 192.168.0.1IP=网络位+主机位掩码:mask:连续的1+连续的0,来确定IP地址的网络位+主机位,1位对应网络位,0位对应主机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0BASE
千兆位以太网(1 Gbps Gigabit Ehternet)
在数据仓库、视频会议、三维图象动画等多种应用中,人们需求更高的网络传输速率,千兆位以太网技术得以发展。
与快速以太网相似,它保留了10M以太网的全部特征(相同的数据帧结构、相同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相同的组网方法),只是将数据发送时间从100ns 一比特降低到1ns一比特,为了实现这一变化,千兆以太网将介质访问控制子层和物理层分开,即采用千兆介质专用接口技术,使MAC子层继续使用CSMA/CD方法,而在物理层实现数据传输率的提高。
目前1000BASE有四种有关传输介质的标准:1000BASE-LX、1000BASE-SX、1000BASE-CX和1000BASE-T。
1000BASE有五种传输介质标准:1000BASE-LX、1000BASE-SX、1000BASE-CX、1000BASE-ZX、1000BASE-T。
1000BASE-LX对应于802.3z标准,既可以使用单模光纤也可以使用多模光纤。
1000BASE-LX所使用的光纤主要有:62.5μm多模光纤、50μm多模光纤和9μm单模光纤。
其中使用多模光纤的最大传输距离为550m,使用单模光纤的最大传输距离为3千米。
1000BASE-LX采用8B/10B编码方式。
详细介绍
1000BASE-LX使用长波激光信号源,波长为1270nm-1355nm。
1000Base-LX,是定义在IEEE 802.3z 中的针对光纤布线吉比特以太网的一个物理层规范。
LX 代表长波长,与1000Base-SX 相反,1000Base-LX 使用长波长激光(1310nm)越过多模式和单模式光纤,1000Base-SX 使用短波长激光越过多模式光纤。
多模式光纤的最大距离是550m,单模式是5km。
类别:IEEE
1000BASE-SX也对应于802.3z标准,只能使用多模光纤。
1000BASE-SX所使用的光纤有:62.5μm多模光纤、50μm多模光纤。
其中使用62.5μm多模光纤的最大传输距离为275m,使用50μm多模光纤的最大传输距离为550米。
1000BASE-SX采用8B/10B编码方式。
1000BASE-CX对应于802.3z标准,使用的是铜缆。
最大传输距离25米,使用9芯D 型连接器连接电缆。
1000BASE-CX采用8B/10B编码方式。
1000BASE-CX适用于交换机之间的连接,尤其适用于主干交换机和主服务器之间的短距离连接。
1000BaseZX(或1000Base-ZX)是针对吉比特以太网通信的思科指定标准。
1000BaseZX 操作在平常的单模式光纤链路上,跨度可达43.5英里(70 km)。
如果使用额外收费的单模式光纤或分布式移动单模式光纤,链路跨度达62.1英里(100km)是可能的。
1000BaseZX 使用长波长激光(1550 nm)。
1000BASEZX GBIC 对基于各种交换机和路由器产品的吉比特以太网接口有意被用作物理媒体依赖(PMD)组成部分。
它操作在1250波特的信令速率上,传输和接收8B/10B 编码数据。
1000base-t : 是最新的以太网技术, 它是1999 年 6 月被ieee 标准化委员会批准的. 这项技术是设计用来在现有的 5 类铜线, 这种目前被最广泛安装的lan 结构上提供1000mbps 的速度. 它是为了在现有的网络上满足对带宽急剧膨胀的需求而提出的, 这种需求是实现新的网络应用和在网络边缘增加交换机的结果.
最长距离
1000BASE-T使用非屏蔽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传输的最长距离是100米。
1000BASE-T 不支持8B/10B编码方式,而是采用更加复杂的编码方式。
1000BASE-T的优点是用户可以在原来100BASE-T的基础上进行平滑升级到1000BASE-T。
1000base-t
百科名片
1000base-t:是最新的以太网技术,它是1999年6月被ieee标准化委员会批准的.这项技术是设计用来在现有的5类铜线,这种目前被最广泛安装的lan结构上提供1000mbps的速度.它是为了在现有的网络上满足对带宽急剧膨胀的需求而提出的,这种需求是实现新的网络应用和在网络边缘增加交换机的结果.
目录[隐藏]
简介
1000Base-T要点
T技术原理
千兆以太网分层
[编辑本段]简介
1000base-t : 是最新的以太网技术, 它是1999 年 6 月被ieee 标准化委员会批准的. 这项技术是设计用来在现有的 5 类铜线, 这种目前被最广泛安装的lan 结构上提供1000mbps 的速度. 它是为了在现有的网络上满足对带宽急剧膨胀的需求而提出的, 这种需求是实现新的网络应用和在网络边缘增加交换机的结果.
1000BASE有四种传输介质标准:1000BASE-LX、1000BASE-SX、1000BASE-CX、1000BASE-T。
1000BASE-T使用非屏蔽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传输的最长距离是100米。
1000BASE-T 不支持8B/10B编码方式,而是采用更加复杂的编码方式。
1000BASE-T的优点是用户可以在原来100BASE-T的基础上进行平滑升级到1000BASE-T。
1000Base-T技术能在五类线(通过TSB-95认证)上提供1000Mbps的传输带宽,而五类线是在LAN体系中最广泛采用的物理媒体。
IEEE的标准化委员会在1999年6月正式批准1000Base-T成为一种以太网标准。
它是一种使用5类UTP作为网络传输介质的千兆以太网技术,最长有效距离与1000Base-TX一样可以达到100米。
用户可以采用这种技术在原有的快速以太网系统中实现从100Mbps到1000Mbps的平滑升级。
与1000Base-LX、1000Base-SX和1000Base-CX网络介质不同,1000Base-T不支持8B/10B编码/译码方案,需要采用专门的更加先进的编码/译码机制。
如图所示,1000Base-T是千兆以太网4个物理层之一,收发机制为千兆以太网的两个标准之一:IEEE802.3z或称1000Base-X和IEEE802.3ab 或称1000Base-T。
在1000Base-T之前的1000Base-X技术采用三种物理介质:单模光纤、多模光纤和25米的短距离屏蔽铜缆。
由于目前的大多数布线系统是采用的5类双绞线,1000Base-T标准可支持在符合ANSI/TIA/EIA-568A(1995)标准的5类双绞线上运行千兆以太网。
1000Base-T采用4对5类双绞线完成1000Mbps的数据传送,每一对双绞线传送250Mbps的数据流。
[编辑本段]1000Base-T要点
4对线全都使用(全双工)全双工运行网络设备需要串扰/回声消除技术超5类及更高的布线系统都可以支持4级编码(PAM-5)每个信号电平代表2比特每秒发送125M符号与100Base-Tx符号速率相同降低噪声的干扰每对线支持250Mbps的数据速率(每个方向)[编辑本段]T技术原理
千兆以太网传输媒介规范
千兆以太网可以利用现有的线缆设施,从而它获得了良好的性能价格比。
它可以在楼层内、楼内和园区内的网络上采用,因为它可以支持多种连接媒体和大范围的连接距离。
特别是,千兆以太网可以在下列四种媒质上运行:光纤,最大连接距离至少可达5公里;模光纤,最大连接距离至少550米;平衡、屏蔽铜缆,最大连接距离至少25米;五类线,最大连接距离至少100米。
IEEE802.3z千兆以太网标准于1998年6月获得批准,它为三种传输媒质定义了三种收发器:1000Base-LX、1000Base-SX和1000Base-CX。
其中,1000Base-LX用于安装单模光纤,1000Base-SX用于安装多模光纤,1000Base-CX用于平衡、屏蔽铜缆,它可以用于机房的互连。
1000Base-LX的收发器也可以用于多模光纤,其传送距离至少可达550米。
[编辑本段]千兆以太网分层
另一个特别工作小组,IEEE802.3ab已经定义了在5类线的基础上运行千兆以太网的物理层。
IEEE标准化委员会在1999年6月批准了1000Base-T标准。
1000Base-T可以继续使用现有的线缆设施,它规定在5类线上的传输距离最远可达100米。
1000Base-T的其他一些重要规范使其成为一种价格低廉、不易被破坏并具有良好性能的技术。
首先,它支持以太网MAC,而且可以后向兼容10/100Mbps以太网技术;其次,很多的1000Base-T产品都将支持100/1000自动协商功能,1000Base-T因此可以直接在快速以太网络中通过升级实现;第三,1000Base-T是一种高性能技术,它每传送100亿比特,其中错误的数据位不会超过一个(误比特率低于10-10,这与100Base-T的误比特率相当)。
(2)1000Base-T线缆规范
1000Base-T规定可以在五类平衡双绞线上传送数据。
在ANSI/EIA/TIA-568-A(1995)中规定了其所采用的四对五类双绞线的性能。
其他的链路性能参数(回程损耗和ELFEXT)在TIA/EIA-TSB-95中有规定。
五类线的标准在ISO/IEC11801:1995中有规定(“信息技术:用户前端设备的通用线缆”)。
ISO/IEC11801:1995的第二版则规定了一些其他的线缆性能参数,以便支持千兆以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