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阅读与实践 综合练习 教师用

合集下载

新闻阅读与实践_综合练习___教师用

新闻阅读与实践_综合练习___教师用

新闻类文本阅读题型类解一、分析新闻内容的真实性例1:昨天晚上7点多钟,记者乘坐采访车赶到南澳镇。

此时,一阵紧过一阵的狂风裹挟着海水,不断向镇区刮来。

尽管天已漆黑,但是大海上滔天的白浪依然清晰可辩。

在港湾里避风的渔排随着浪头上下摇晃,随时有倾覆的危险。

晚上8点一过,风力明显加大。

记者乘坐的采访车一停下来,车身就被大风刮得剧烈抖动。

海水被接近10级的大风卷集着,疯狂地“扑“上防波堤,形成一阵充斥着咸味的暴风雨。

南澳镇门朝大海的店面几乎全部大量进水,积水没过脚面。

晚上8点04分,南澳全镇停电。

——《南澳:“风眼”里经受冲击》(节选)题目:本文的作者是如何突出真实性的?【参考答案】从三个方面。

一是根据采访经过突出真实性;二是根据对新闻现场的客观反映突出真实性;三是根据准确的数据突出真实性。

【方法小结】1、从再现采访过程的角度思考2、从再现现场情形的角度思考3、从叙述人称选择的角度思考4、从细节描写作用的角度思考5、从新闻数据运用的角度思考二、把握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例2:新“哥德堡”与“哥德堡”一号在形状、结构、大小上基本相同,但新“哥德堡”的内脏却设置有高科技设备,它完全具备了现代远洋航海安全的要求。

瑞典“哥德堡”号官方网站充满了对“哥德堡”号的溢美之辞:“这一工程是传统造船工艺和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继承了18世纪的高超手工工艺。

任何人在海上见到了升起全帆航行的‘哥德堡’号,都看不出她和历史上的古帆船有任何区别。

”2005年10月,一艘18世纪的古船再次扬帆远航了。

——《复活的“歌德堡”号到了广州》节选题目:作者称新“歌德堡”号为“复活的歌德堡”号,是否准确?【参考答案】非常贴切。

①“复活”两字使历史与现实、沉船与新船很自然的勾连起来了;②同时也是对文中“形状、结构、大小基本一致”的应证,很好的表现了瑞典人的航海梦想与行动激情。

【方法小结】1、从表现形象特点的角度思考2、从表现形象变化的角度思考3、从前后内容联系的角度思考4、从新闻传达感情的角度思考三、探索新闻结构的合理性例3.记者:您正在筹备下一部武侠片,那您是否会将《英雄》中的经验教训全带到下部片中去?张:其实不能光拿《英雄》来说,我每拍一部片都会总结,我自己总结比媒体早得多,一般是剪完或看完拷贝就开始总结,我肯定是希望总结好的经验,每一部都能提高,但有这样的心也不一定做得到,有时自己认为做到提高了,和别人看你是两个标准,我很坦率地说,到今天我不是用别人的眼光来判断自己,而是用自己的眼光判断自己,我只要尽量客观严格要求就没问题,只靠别人评价就会失去个性,众说纷纭该听谁的呢?我相信任何一个导演都不会听别人说来改变,创作最宝贵的是个人角度,评价往往是他人角度。

阅读新闻练习题初二

阅读新闻练习题初二

阅读新闻练习题初二新闻一:国家博物馆展出文物精品国家博物馆最近举办了一场文物展览,展出了许多珍贵的文物精品。

展览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这次展览中最受瞩目的文物是一件古代青铜器。

这件青铜器是在湖南一处古墓中发现的,经过鉴定,它是距今2000年前的作品。

青铜器的造型优美精致,上面刻有纹饰,展现出古代艺术的独特魅力。

另外,展览中还展出了一批珍贵的书画作品,其中包括明代名画《清明上河图》的精确复制品。

这幅清明上河图以其细腻的笔触和鲜明的色彩演绎了宋代京城的生活场景,被誉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瑰宝。

此外,展览还展出了一些新近发现的文物,如唐代金银器、宋代玉器等。

这些文物通过展览向公众展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新闻二:校园开设培训课程提升学生素质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所初中近日开设了一系列培训课程。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领导力、沟通能力和创新思维等能力。

该校开设的培训课程涵盖了各个领域,包括演讲技巧、团队合作、社交礼仪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参加相应的课程。

培训课程由专业教师或行业专家授课,给予学生系统的指导和实践机会。

学生们对这些培训课程表示很感兴趣,认为这样的课程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才能和能力。

通过参加这些课程,学生们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还可以增强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校长表示,希望通过开设这些培训课程,培养出更多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之才。

新闻三:初中生开展环保活动为了提高学生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一所初中开展了一场环保活动。

学生们积极参与,通过种树、垃圾分类等方式,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活动中,学生们集体种植了一片绿化带。

他们认真挖坑、培土,将小树苗种入土中并浇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片绿地更加美丽。

同时,学生们还参与了垃圾分类的宣传和实践活动,倡导大家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这次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环保问题的认识,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心。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分通关题库A4可打印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分通关题库A4可打印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分通关题库A4可打印版单选题(共40题)1、阅读有关学习任务群的教研论文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A.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回归学生主体,体现了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B.“富有意义”是指学习情境有助于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解决现实问题C.“典型”的语文实践活动是指学生课下独立开展的阅读与鉴赏活动D.语文学习情境和语文实践活动是开展学习任务群教学的重要支撑【答案】 D2、阅读某教师关于任务型阅读的研究论文(片段),按要求答题。

A.任务型阅读需要教师对学生有足够的了解B.任务型阅读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C.任务型阅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D.任务型阅读有助于科学合理地开展教学评价【答案】 D3、教师在教学某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吆喝》一课时,要求学生做了这样一项准备工作:提前一周到所在城市的街道上去搜集本地商贩的吆喝声,并做简单的描述和评论。

对此你的认识是()。

A.没有必要,学生学习的是课文上的知识,现实生活不等于课本,这项准备是毫无用处的B.很有必要,能够让学生提前熟悉课本内容,调动学生的自学兴趣,让学生对“吆喝”形成自己的初步认识C.没有必要,教师自己准备几份音频、视频资料即可,这样也能达到让学生熟悉“吆喝”的目的,还能节省时间,更有利于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D.很有必要,艺术来源于生活,让学生亲身去体验“吆喝”远比课文讲解效果要好得多,这样也可免去教师的课堂讲解【答案】 B4、教学某版教材语文必修(3)第12课《动物游戏之谜》时,以下选项中关于教学设计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要将让学生全面了解课文中的知识作为教学重点B.科普说明文的教学,不仅要注意说明文体的特点,还要注意科普文自身的特点C.要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正确引导D.讲解时要将科学与生活联系起来,避免枯燥的知识讲解【答案】 A5、教学《爱莲说》时,为了引导学生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教师列举应用该手法的其他诗词来说明,下列诗词不能作为例子使用的是()A.陆游《卜算子·咏梅》B.郑燮《竹石》C.贺知章《咏柳》D.于谦《石灰吟》【答案】 C6、(2018年真题)理中丸是临床常用的中成药,其处方的君药是()A.党参B.炮姜C.饴糖D.土白术E.炙甘草【答案】 B7、教师在教学诗词意象分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诗词实例,理解并总结意象“酒”所表达的情感。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附答案(基础题)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附答案(基础题)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附答案(基础题)单选题(共40题)1、教学某版高中语文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课时,教师设置了以下导入。

A.这段教学导入完全是传统套路的“开局”,方式陈旧,内容单一,使学生没有任何新鲜感B.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开局”索然寡味,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求知欲C.这段教学导入意在让学生在进入课文前对人物背景有初步认知D.教学导入应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故不能使用背景导入,而应使用激疑导入、故事导入、多媒体导入等富有趣味性的导入方式【答案】 D2、对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的“表达与交流”方面的实施建议,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B.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C.应鼓励学生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D.鼓励学生开展多种活动,如写书评、读后感,举办读书报告会、作品讨论会等【答案】 D3、阅读《壶口瀑布》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

A.通过视频展示壶口瀑布的气势,形象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瀑布的大气磅礴,创设了情境。

营造了氛围B.这段教学旨在让学生初读课文、对壶口瀑布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感知,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C.这段教学体现了阅读教学从整体人手,宏观透视,重视“第一印象”“首感效应”的教学观念D.在这段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重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解读,也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答案】 B4、以下教师对选修课程的认识错误的一项是()。

A.作为选择性课程,选修课的设计就应从个别学生的需要出发,以学生的需求为设计依据、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水平B.学生的选课既是为了满足自己当前的学习需求,也是为了锻炼自己,学习自我规划C.选修课应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教学内容和要求,必须在充分考虑学生需要和特点的基础上设定D.学校开设选修课应当从实际出发,充分估计所具备的现实条件,包括师资条件和学校所能利用的物质条件【答案】 A5、阅读以下有关高中语文文学欣赏类课程的教学心得,按照要求答题。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教师用书电子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教师用书电子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教师用书电子教案第一章:新闻报道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新闻报道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培养学生阅读新闻报道的能力,能够提取主要信息。

引导学生通过新闻报道了解社会热点和重大事件。

1.2 教学内容新闻报道的定义和特点。

新闻报道的结构:、、、背景、。

新闻报道的阅读技巧。

1.3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新闻报道的概念和重要性。

2. 阅读:让学生阅读一篇新闻报道,理解其结构和内容。

3. 讨论:分析新闻报道的特点和阅读技巧。

4. 练习:学生分组,每组编写一篇新闻报道。

1.4 作业布置让学生阅读多篇新闻报道,总结其特点和结构。

第二章:说明文阅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

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能够提取主要信息和理解作者的观点。

引导学生通过说明文了解事物的性质、功能和原理。

2.2 教学内容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

说明文的结构:引言、本论、结论。

说明文的阅读技巧。

2.3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说明文的概念和重要性。

2. 阅读:让学生阅读一篇说明文,理解其结构和内容。

3. 讨论:分析说明文的特点和阅读技巧。

4. 练习:学生分组,每组编写一篇说明文。

2.4 作业布置让学生阅读多篇说明文,总结其特点和结构。

第三章:古诗文阅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古诗文的特点和形式。

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能够理解诗文的意义和作者的情感。

引导学生通过古诗文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

3.2 教学内容古诗文的概念和形式:律诗、绝句、词、赋等。

古诗文的韵律和节奏。

古诗文的阅读技巧。

3.3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古诗文的概念和形式。

2. 阅读:让学生阅读一首古诗文,理解其意义和情感。

3. 讨论:分析古诗文的韵律和节奏。

4. 练习:学生分组,每组编写一首古诗文。

3.4 作业布置让学生阅读多首古诗文,总结其韵律和节奏。

第四章:文学作品鉴赏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够分析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

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单选题(共60题)1、某选修教材中有“新闻阅读与实践”单元,教师准备从单元选文中《目击杨利伟飞天归来》人手,联系单元中的其他新闻作品如《刘翔勇夺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男子60米栏冠军》进行阅读,通过让学生练习写作新闻,完成对“博观约取、简洁真实”这一新闻特点的掌握。

该教学设计的特点不包括()。

A.实现了新闻教学中“阅读”与“实践”的统一B.提高了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C.有效地利用了选修教材中的内容、加深了学生对新闻的了解程度D.对单元内容进行了整合、利用专题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答案】 B2、在“古今多不同”的活动中,教师为学生展示了几组包含古今异义词的句子。

下列句子不符合要求的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C.乌鸟私情,愿乞终养(《陈情表》)D.蟪蛄不知春秋(《逍遥游》)【答案】 C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下列教师对“探究学习”的记忆与认识正确的是()。

A.改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B.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并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C.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和互助性的学习方式D.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过程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答案】 B4、名著导读课上,教师用幻灯片为学生呈现了下面一段话.让学生利用知识积累完成填空。

读古今中外的名著,不仅可以学到丰富的知识,而且能够了解社会,懂得人生道理。

从①《西游记》里孙悟空的身上,我们能学到爱憎分明的品格;从老舍《②》里男主人公的遭遇中,我们能了解到旧社会的黑暗;从《三国演义》里③的身上,我们能学到忠诚和智慧;从笛福《鲁滨逊漂流记》里鲁滨逊的身上,我们能体会到④的精神。

《新闻阅读与实践》 第四章练习

《新闻阅读与实践》      第四章练习

第四章特写:镜头式的新闻片断编稿: 谭兰安审稿:张克剑一、填空题1、“特写”这个名称取自于电影学术语,是一种以描写为主要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的片断和细节,作形象化的再现或放大的新闻。

2、特写除了新闻作品的共性之外,还有四大特征:其一,截取横断面;其二,评论性;其三,文学性;其四,结构的灵活性。

3、新闻特写有以下几种:事件特写、场景特写、人物特写、景物特写、工作特写、杂记性特写。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课本p59《梦碎雅典》回答下列问题:4.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A)A、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的导语部分。

B、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的主体部分。

C、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的结尾部分。

D、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背景部分。

5、文章开头两段的主要作用是:(B)A、主要作用有:作个交代,让大家知道事情的结局。

B、主要作用有:概括本篇新闻的要点,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让人们知道奥蒂又一次输,引起大家的同情。

D、让大家知道奥蒂这次依然输给了“坏运气”。

6.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奥蒂参加比赛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D)A、让大家知道她的过去,更加同情她。

B、说明她有很老的资格。

C、突出奥蒂不屈服于命运的性格特征,但是,运气不好。

D 、可以让读者全方位了解这位体坛老将的“坏运气“,更深刻理解奥蒂渴望圆梦雅典的迫切心情,突出奥蒂不屈服于命运的性格特征,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7、.怎样理解“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A)A、观众以静默的方式表示他们的深深同情。

奥蒂一步一个坎坷,一步一个艰辛,她回到的不只是决赛跑道的起点,也是梦想的起点。

B、说明观众支持她、同情她的遭遇,但是,她很难过。

C、“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说明她心理不服气。

D、是对不公平的命运的反抗所采取的另一种形式.。

2020秋高中语文新闻阅读与实践课后巩固练习:第五章第14课外国评论两篇含解析

2020秋高中语文新闻阅读与实践课后巩固练习:第五章第14课外国评论两篇含解析

2020秋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课后巩固练习:第五章第14课外国评论两篇含解析第14课外国评论两篇小草,把绿色献给春天,使它的生命变得精彩.清泉,把它的甘醇流淌入干渴者的心田,使它的生命变得精彩.红日,把它的温暖传递到严寒的隆冬,使它的生命变得精彩。

花开不是为了凋谢,而是为了结果;结果也不是为了终结,而是为了新生。

生命亦是如此!美字体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赏美文生命的历程近年来,报纸经常刊载中小学生突遇一点挫折、打击,就选择终结生识,深入思考生存的价值,关注生命,珍爱生命,进而构建一个更健康、更完美的生命。

1.《车文明》一文写父母无情地将自己仅三岁的孩子丢在车来车往的高速公路上,来来往往的司机视而不见,无人施救,体现了亲情、良知的丧失和对生命的冷漠.[适用角度]“亲情”“良知"“生命”2.《我们一定是疯了》一文写了枪支滥用给美国社会带来的种种危害,呼吁社会慎用枪支、善待生命。

[适用角度]“理性”“善待生命"生命如歌艾明波我们,生活在这阳光地带,生活在这温暖的世界。

我知道:我们都是生命的使者也是生命的过客。

生命是一个过程,生命是岁月的一个章节,生命只属于我们一次,生命在给我们幸福时刻的同时也给了我们悲哀的时刻.生命不会给我们任何承诺,生命只给我们一次机会,那就是:创造与开拓或者是浑浑噩噩。

关键是看我们怎么去活着,怎么去把生命好好把握。

我们从另一个世界走来,迎接我们的或许是有太阳的白天或许是有月亮的黑夜.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我们睁开眼睛就会感到人世间的温暖,我们都会在父母的怀中享受到一种博大的关怀和无与伦比的亲亲热热。

虽然,我们给这陌生的世界的第一个声音是哭声而不是音乐;虽然,我们是在母亲的痛苦中降临的,甚至是伴着母亲的泪水和鲜血。

但是,父辈们是幸福的。

因为,我们延续了他们的生命,我们是他们含泪的骄傲、是他们事业的承接。

于是,我们踏着父辈的足迹接近生命的另一个高度;于是,我们用他们所给予我们的力量,在他们没有走过的路途中走过.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生命又不仅仅是我们自己的,她盈满人间的热望也装满前辈的嘱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类文本阅读题型类解一、分析新闻内容的真实性例1:昨天晚上7点多钟,记者乘坐采访车赶到南澳镇。

此时,一阵紧过一阵的狂风裹挟着海水,不断向镇区刮来。

尽管天已漆黑,但是大海上滔天的白浪依然清晰可辩。

在港湾里避风的渔排随着浪头上下摇晃,随时有倾覆的危险。

晚上8点一过,风力明显加大。

记者乘坐的采访车一停下来,车身就被大风刮得剧烈抖动。

海水被接近10级的大风卷集着,疯狂地“扑“上防波堤,形成一阵充斥着咸味的暴风雨。

南澳镇门朝大海的店面几乎全部大量进水,积水没过脚面。

晚上8点04分,南澳全镇停电。

——《南澳:“风眼”里经受冲击》(节选)题目:本文的作者是如何突出真实性的?【参考答案】从三个方面。

一是根据采访经过突出真实性;二是根据对新闻现场的客观反映突出真实性;三是根据准确的数据突出真实性。

【方法小结】1、从再现采访过程的角度思考2、从再现现场情形的角度思考3、从叙述人称选择的角度思考4、从细节描写作用的角度思考5、从新闻数据运用的角度思考二、把握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例2:新“哥德堡”与“哥德堡”一号在形状、结构、大小上基本相同,但新“哥德堡”的内脏却设置有高科技设备,它完全具备了现代远洋航海安全的要求。

瑞典“哥德堡”号官方网站充满了对“哥德堡”号的溢美之辞:“这一工程是传统造船工艺和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继承了18世纪的高超手工工艺。

任何人在海上见到了升起全帆航行的‘哥德堡’号,都看不出她和历史上的古帆船有任何区别。

”2005年10月,一艘18世纪的古船再次扬帆远航了。

——《复活的“歌德堡”号到了广州》节选题目:作者称新“歌德堡”号为“复活的歌德堡”号,是否准确?【参考答案】非常贴切。

①“复活”两字使历史与现实、沉船与新船很自然的勾连起来了;②同时也是对文中“形状、结构、大小基本一致”的应证,很好的表现了瑞典人的航海梦想与行动激情。

【方法小结】1、从表现形象特点的角度思考2、从表现形象变化的角度思考3、从前后内容联系的角度思考4、从新闻传达感情的角度思考三、探索新闻结构的合理性例3.记者:您正在筹备下一部武侠片,那您是否会将《英雄》中的经验教训全带到下部片中去?张:其实不能光拿《英雄》来说,我每拍一部片都会总结,我自己总结比媒体早得多,一般是剪完或看完拷贝就开始总结,我肯定是希望总结好的经验,每一部都能提高,但有这样的心也不一定做得到,有时自己认为做到提高了,和别人看你是两个标准,我很坦率地说,到今天我不是用别人的眼光来判断自己,而是用自己的眼光判断自己,我只要尽量客观严格要求就没问题,只靠别人评价就会失去个性,众说纷纭该听谁的呢?我相信任何一个导演都不会听别人说来改变,创作最宝贵的是个人角度,评价往往是他人角度。

——《奥斯卡决胜之前接受采访张艺谋:得失平常心》节选题目:张艺谋说完最后一段话后,记者没有作任何评论就结束了采访,你认为有没有必要评论一下?如果不必要,请说明理由。

如果必要,请说明理由并说一说你准备如何评论。

【参考答案】(1)不必要。

理由如下:张艺谋这一段话有两层主要意思,一层是每拍一部电影他都会总结提高;二层是不用别人的眼光来判断自己,而是用自己的眼光来判断自己,只靠别人评价就会失去个性。

这两点都不好评论,第一点要评论就必须举例证明,就会使访谈结尾显得臃肿、偏离主题,第二点要评论就涉及到一个对与错的问题,无论记者同不同意张的看法都不好评说,因为张的观点有一些绝对,如果同意,显得不是发自内心,说不同意则可能引起对方的不愉快。

所以记者至此访谈的目的均已达到,没必要在这个问题上纠缠,适时收尾正是一种智慧,再评论下去则可能画蛇添足。

(2)有必要。

理由是:①张艺谋兴致勃勃讲的自己关于电影的观点却没有得到回应,显得记者不够礼貌;②张艺谋的观点确实有一些绝对的成分,有必要指出来,给读者一定的阅读关注指导。

评论方法:基本肯定张艺谋的观点,对他坚持自己个性的做法表示欣赏,同时委婉地指出其实有一些评论如果合理参考还是有好处的。

——评论时关键有两点,一是注意说话的度,二是注意说话的语气,态度要真诚。

【方法小结】1、从能否深化主题的角度思考2、从结构是否完整的角度思考3、从群众能否想到的角度思考四、体会新闻标题的艺术性例4.人前我是乖乖仔一上贴吧就爆粗“吴××,你知道吗?自从我第一天看见你,就被你深深地吸引。

虽然你不很帅,也很爱逞能,但我心中还是很喜欢你。

你的性格和言行,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

但后来,我从别的女生口里得知你甚至‘两天换一个女朋友’时,我很震惊。

虽然我很想找你谈话,但却很害怕别的女生会骂我。

我哭了一个星期……”这篇题为“一个爱吴××的女生的告白”,来自百度广州某重点小学的贴吧,作者署名为“爱的泪太苦”。

紧随其后的是一条写着“你有病!”的回帖。

——《人前我是乖乖仔一上贴吧就爆粗》节选题目:新闻的标题被喻为新闻的“眼睛”,标题是否精彩,直接关系到能否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

试析本文标题的妙处。

【参考答案】这一标题巧妙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人前”与“上贴吧”、“乖乖仔”与“粗暴”形成鲜明的对比,高度概括了新闻的重要内容,语言简练而且形象生动。

【方法小结】1、分析新闻标题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2、分析新闻标题对表达新闻主题的作用3、分析新闻标题对吸引读者的作用4、分析新闻标题对表达记者观点和感情的作用5、分析新闻标题对群众获取信息的作用五、评价新闻技巧的巧妙性例5.连续3-4天的高温使得各大家电空调商场再度人满为患,而在这种天气带来的商机面前,各大商家的表现和取得的效果也截然不同。

苏宁在空调行业强大的销售能力和遍布全国的销售体系第一波,抓住了各大空调厂商06年最后的促销资源,30万台空调尾货清仓甩卖,价格优势明显,而自营的售后服务力量也保证了满足市场的需求。

与此同时,市场反映能力较弱的商家则货源严重吃紧,采取服务外包、在淡季减少了服务安装量的商家则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商机的流失。

苏宁强大的自营服务能力使空调再次成为苏宁大战初战告捷的利器。

——《苏宁秋季大会战初战告捷》题目:这则新闻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参考答案】主要采用了衬托手法。

突出了主体(苏宁集团)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商业运作能力。

【方法小结】1、分析表达技巧对表现新闻人物特点的作用2、分析表达技巧对表现新闻主题的作用3、分析表达技巧对表现新闻群众接受的作用①让群众如临新闻现场(生动形象)②让群众体会作者态度③让群众把握新闻主题④突现新闻的社会效应六、鉴赏新闻构思的独特性例6.创业艰难。

戈壁是“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沙袭人,令人无处藏身。

那几年,国家处在困难时期,粮食不够吃,官兵们就打沙枣、挖骆驼刺充饥。

这里自然环境异常恶劣:发射场区空气含氧量只有百分之十六;冬季严寒,最低气温零下32摄氏度,夏季酷暑,最高气温42摄氏度,地表温度最高达58摄氏度……官兵们就像胡杨一样,顽强挺立在大漠戈壁之中。

从成功发射第一枚近程导弹到成功发射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从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到成功发射第一颗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从成功发射第一艘试验飞船到成功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47年的艰巨历程中,他们用赤诚和智慧,创造了我国国防科技和航天事业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十三个第一”。

功铸九天的部队,永远的胡杨林!——《大漠英雄——记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测试站》节选题目:文章以“大漠英雄”为题,而这一部分为什么要写“永远的胡杨林”?【参考答案】胡杨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杨树品种。

它们不畏恶劣环境,顽强挺立在大漠戈壁之中,生生不息,有“生长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之说。

在异常恶劣的自然环境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测试站的官兵们就像胡杨一样,顽强挺立在大漠戈壁之中。

写“永远的胡杨林”,是对“大漠英雄”精神品质的形象赞颂,非常巧妙独特。

【方法小结】1、抓对比点,分析相反内容的内在联系2、抓相似点,分析物人之间的相似之处3、抓相关点,分析事物之意的内在联系七、探究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例7.面对围歼,最初踌躇满志,吆喝着“博客网”2006年盈利上市,并计划用3年时间赶超新浪的方兴东,语气明显平和了许多:“‘博客网’的上市,我们现在不会这么着急。

2006年的盈利目标,我们还要努力。

”没有大型网站运营经验的方兴东,坦言自己不懂管理,已经把“博客网”放手交给自己的团队。

他在互联网的路上,一边前行着,一边放弃着,而放弃是为了在前行中更好地调整和进步。

游走在学者和商人之间,如何准确找到定位还是要依靠他自己,这个勤奋的互联网青年,有自己衡量成功的标准。

——《“博客之父”方兴东》节选题目:结合文本说说方兴东是如何前行,如何放弃的,他的这些经历对你有什么启发呢?结合现实谈谈自己的感想。

【参考答案】方兴东的“前行”:他从互联网评论家转型为颇有成就的IT业商人,这是他能力品质和事业财富的提升,他失去了评论家的客观中立的立场和高调张扬的态度,而这对于商人来说是更大的智慧。

他的“放弃”:人的一生实际就是一个不断前行和不断放弃的过程,就比如我们现在专注于高考,就必须放弃一些个人的兴趣与爱好,这没有什么可惜的,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知道选择什么,放弃什么。

【方法小结】1、概述相关事实2、分析人物精神(品质、素质)3、阐发所受启发(相同、相反)八、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例8.“我决不会让儿子上这样无聊的论坛。

”医生孙小姐说。

她的儿子小方今年读初一,平时孙小姐对儿子上网看得比较严,小方一般在休息时间玩玩赛车之类的竞技游戏,以及上与学习相关的网站,一般时间都不会太长。

不过,当孙小姐在记者介绍下看完贴吧里的帖子后有点吃惊,她说,决不会让儿子上这样的网站。

其实贴吧上的话题在她的意料之中,很多成年人在青少年时代都有类似的想法和好奇。

不过,把孩子私下里想的问题正大光明地搬到网络,并用不理智的言论来讨论就不妥当了。

孩子们天天都在上面讨论这些无聊的问题很浪费时间,而且孩子的判断力和自控能力都很差,如果经常上这样的论坛,说粗口或不用正常的方式讨论问题,会产生不良影响。

——《人前我是乖乖仔一上贴吧就爆粗》(节选)【题目】这则新闻报道以后,有读者认为在贴吧上“爆粗”的行为只是“说说而已”,并不代表什么,因此“不要太紧张”;甚至还有人认为,现在的网络就像公共厕所,什么脏东西都可以往里面发泄,小孩子有不平事,利用网络这件利器,敲敲键盘就行,着实堪忧!对此,请结合新闻内容谈谈你的主要观点。

【答案】本人觉得要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

家长平时忙于工作,而漠视了对孩子的关心和关爱,孩子无法在感情上得到父母和家庭的满足,就容易使注意力转向贴吧、网络游戏。

因此家长应该冷静下来,多跟孩子沟通,排解孩子的心结,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我们的“未来”充满阳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