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列传原文-古文观止
《史记-伯夷列传天道无亲》原文、翻译及鉴赏

《史记-伯夷列传天道无亲》原文、翻译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史记-伯夷列传天道无亲》原文、翻译及鉴赏【导语】:天道无亲,常与善人[1]。
史记伯夷叔齐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伯夷叔齐列传原文及翻译原文:伯夷叔齐者,以贞不阿为德,食不厌精,居不惮深。
夷自少好学,才艺过人。
齐亦有美名,而志节不凡。
相与为友,志同道合。
及其长也,闻诸侯推贤,乃俱往试。
得行,施及其亲,不行,归,曰“不好学习,有蔽也。
”其後,伯鱼在虢食,为虢公饮酒。
醉而遇害,人谓子胥,子胥自杀。
於是夷齐二子避祸在外,为人悲歌,歌南风。
楚昭王闻其歌,召而问之,说以《正义》。
昭王大悦,拜为宰;群臣久之不悦。
历官副宰,厚遇之,然不过三闾大夫。
昭王崩後,楚相立昆弟而攻之,夷齐讨於楚,大败之;後为楚国将,伐吴灭越,功名冠三军,列为列侯,号曰襄仲。
夷齐篡楚,号曰昭王,杀太子,大臣宗族莫敢言者。
中文翻译:伯夷叔齐,以道德正直为美德,食物不讲究,宁可吃饱精却不为浅俗所动;居住也不畏深处。
伯夷自幼就热爱学习,后天赋惊人,才华横溢,叔齐也有很高的声誉,而且志向坚定。
两人成为好友,志趣相投。
成年之后,听说各地的诸侯正在招贤纳士,就前往应试。
如果考中了,就把自己的所学施及家人;如果没有考中,就回家反思,说“自己学习不够好,有所欠缺。
”后来,伯鱼在虢国吃饭,随同虢公饮酒,喝醉了之后遭到了众人的袭击,后人认为是子胥下的绣球惹祸,子胥于是自杀。
然后,夷齐二人为了躲避祸悲伤而出走,为人们唱悲歌《南风》。
楚昭王听了他们的歌声后,就召见了他们并问他们,伯夷叔齐说出了《正义》的内容,昭王感到非常高兴,于是拜伯夷叔齐为宰相;不过群臣对他们很不满。
历任楚国的副宰相,受到厚遇,但是却远称不上大臣。
昭王去世后,楚国的大臣立昆弟兄弟为王,伯夷叔齐为了讨伐他们,跑到了楚国,并大败了他们;后来成为楚国的将军,打败了吴国,把越国消灭掉,成为了冠军之首,获得了列侯的尊位,受封为襄仲。
后来,夷齐篡了楚国的皇位,自封为昭王,杀了太子,当时的大士族都不敢说出来反对。
《伯夷列传》原文和翻译伯夷列传翻译

《伯夷列传》原文和翻译伯夷列传翻译《伯夷列传》原文和翻译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于六艺。
《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
尧将逊位,让于虞舜,舜、禹之间,岳牧咸荐,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
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统,传天下若斯之难也。
而说者曰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
及夏之时,有卞随、务光者。
此何以称焉?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
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
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
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
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
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由此观之,怨邪非邪?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絜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
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
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蹠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
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余甚惑焉,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
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原文译文赏析

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原文|译文|赏析《史记·伯夷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
在这篇列传中,作者以“考信于六艺,折衷于孔子”的史料处理原则,于大量论赞之中,夹叙了伯夷、叔齐的简短事迹。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史记·伯夷列传》原文作者:司马迁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於六。
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
尧将逊位,让於虞舜,舜禹之间,岳牧咸荐,乃试之於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後授政。
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统,传天下若斯之难也。
而说者曰尧让天下於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
及夏之时,有卞随、务光者。
此何以称焉?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
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
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
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
於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
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於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
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適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於首阳山。
由此观之,怨邪非邪?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絜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
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
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蹠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
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史记-太史公自序》伯夷列传原文、翻译及鉴赏

《史记-太史公自序》伯夷列传原文、翻译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史记-太史公自序》伯夷列传原文、翻译及鉴赏【导语】:作《伯夷列传》第一。
史记·伯夷列传原文、注释、翻译、练习与答案

史记·伯夷列传原文、注释、翻译、练习与答案史记·伯夷列传原文、注释、翻译、练习与答案【原文】《史记·伯夷列传》节选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
”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①,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
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
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
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
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
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余甚惑焉,傥②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
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注释】①木主:木制的灵牌;号为文王,尊称西伯昌为周文王。
②傥:假如。
【翻译】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
父亲想立小儿子叔齐为国君,等到父亲死后,叔齐却要让位给长兄伯夷。
伯夷说:“让你即位是父亲的遗命。
”于是就逃走了。
叔齐也不肯继承君位而逃走了。
孤竹国的人就只好立他们的另一个兄弟为国君。
在这个时候,伯夷、叔齐听说西伯(姬)昌最敬养老人,便商量着说:我们何不去投靠他呢?等他们到达的时候,西伯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武王用车载着灵牌,尊称他为文王,向东进发,讨伐纣王。
《伯夷列传》原文和翻译

《伯夷列传》原文和翻译《伯夷列传》原文和翻译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于六艺。
《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
尧将逊位,让于虞舜,舜、禹之间,岳牧咸荐,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
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统,传天下若斯之难也。
而说者曰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
及夏之时,有卞随、务光者。
此何以称焉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
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
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
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
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
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由此观之,怨邪非邪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絜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
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
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蹠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
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余甚惑焉,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
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2023年最新的《伯夷列传》原文和翻译

有学问的人,阅览的书籍极为广博,但仍然要从 六艺 中查考可信的依据。《诗经》、《尚书》虽残缺不 全,然而有关虞、夏史事的记载还是可以看到的。唐尧将要退位的时候,决定禅让给虞舜。而虞舜以及后来的夏禹,四岳九牧都一致推荐,才试任官职管理政事几十 年。待到他们的功绩已经建立,然后才把帝位传给他们。这表明,天下是最珍贵的宝器,帝王是最大的继统,传交帝位是这样的难啊!但是,有的人却说:尧要将帝 位让给许由,许由不肯接受,并以此为耻而逃避隐居起来。到了夏代,又有卞随、务光两个人不肯接受帝位,双双投水而死。这些,又怎么说起呢太史公说:我曾 经登上箕山,那上面居然有许由的墓呢。孔子排列论述古代的仁人、圣人和贤能之人,象吴太伯、伯夷一类,记载十分详尽。我所听说韵许由、务光,他们的德义是 极高的,而有关他们的文字经书里记载得很少,这是为什么呢
2023年最新的《伯夷信于六艺。《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尧将逊位,让于虞舜,舜、禹 之间,岳牧咸荐,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统,传天下若斯之难也。而说者曰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 及夏之时,有卞随、务光者。此何以称焉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 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
子曰 道不同不相为谋 ,亦各从其志也。故曰 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贾子曰: 贪夫徇财,烈士徇名,夸者死权,众庶冯生 。 同明相照,同类相 求 。 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靓 。 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巖穴之士,趣舍有时若此,类名堙灭而不称, 悲夫!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伯夷列传原文
伯夷列传(选自《史记·伯夷列传》)◇原文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于六艺①。
《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②。
尧将逊位,让于虞舜。
舜禹之间,岳牧咸荐,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示天下重器③。
王者大统,传天下若斯之难也④。
而说者曰:“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
及夏之时,有卞随、务光者。
”此何以称焉?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
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⑤。
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⑥?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⑦”“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⑧。
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
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⑨。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⑩:“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絜行,如此而饿死。
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
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
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事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傥所
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亦各从其志也。
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贾子曰:“贪夫徇财,烈士徇名,夸者死权,众庶冯生。
”同明相照,同类相求。
“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
岩穴之士,趋舍有时,若此类名堙灭而不称,悲夫!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
◇注释①载籍:书籍。
考信:稽考、征信。
②虞、夏之文:指《尚书》中的《尧典》《舜典》《大禹谟》。
③岳牧:相传尧舜时有四岳、九牧。
四岳:分掌四方诸侯的四个大臣。
九牧:九州的行政长官。
典:主持。
天下重器:天下是贵重的宝器。
此指象征国家权力之物。
④王者大统:帝王是最大的统治者。
⑤吴太伯:周文王姬昌的伯父,让位于弟弟季历,自己出逃到荆,自号句吴。
伦:类。
⑥其文辞:指有关许由、务光等的记载。
不少概见:一点儿都看不到。
概,略。
⑦“伯夷、叔齐”句:引文见《论语·公冶长》。
希:同“稀”,少。
⑧轶(yì)诗:散失的诗篇,指下文的《采薇歌》。
⑨木主:木制牌位。
⑩叩马:也作“扣马”,牵马使停。
安:疑问代词,哪里。
徂:同“殂”,死去。
絜:同“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