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特森老师教案21
第21课《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

第21课《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学习全文。
教学目标:1.正确读记“编造、破绽、强调、教训、驳倒、论证、权威、颅骨、糊弄、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饶有趣味”等词语。
2.读懂课文描写的故事,理解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体会到一个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能力的重要性。
3.进一步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怀特森老师运用与众不同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具有怀疑精神的做法。
教学难点:探究怀特森先生使我最好的老师的原因。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卡教学过程:交流谈话,导入新课。
1、师生谈话:(1)师问:同学们,你认为怎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回答)(2)如果,有这样一位老师,他上课胡编乱造、信口雌黄,给学生传递的信息都是错误的,你觉得他这样做好吗?(学生回答)2、学生回答后小结:可是,美国作家大卫·欧文就遇到了这样一位老师,而且,他认为,他是他最好的老师。
3、揭示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21、我最好的老师)师问:当你看到这个课题的时候,你有哪些疑问?(学生回答)导入新课:那么我们就在文中一探究竟吧。
指导自读,初读感知。
1.同学们把课文打开,翻到21课,细心的同学想必早已发现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仔细的读一读课文前面的导读,边读边思考,看能不能根据我们的阅读提示制定这一节课的学习任务。
有没有信心?我们一起来试试。
(学生自主学习)这个阅读提示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有没有同学发现?(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学习任务: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4、没错,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接下来我们围绕“学习任务”自由的读课文,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
请同学们拿起笔勾画出感受深的句子,有困惑的同学可以将不懂之处写在书的旁边。
5.汇报交流(1)出示词语,读准字音:编造破绽强调教训驳倒论证权威颅骨糊弄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饶有趣味侃侃而谈出示词语,理解意思:侃侃而谈糊弄6、通过初读,我们知道了我们最好的老师是谁啊?(教师板书:怀特森先生)显然,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板书:写人)7、刚刚同学们读书的时候,知道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学生回答)三、探究个性,质疑“最好”1、看来作者认为最好的老师是谁啊?怀特森先生。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 我最好的老师|人教新课标

21*我最好的老师教学目标1.理解“编造、糊弄、出人意料”等词语的意思。
2.读懂课文描写的故事,理解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体会一个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能力的重要性。
3.进一步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精神的另一个侧面——独立思考和科学的怀疑精神。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习这篇课文一事一议,从一个具体的事例发现一个道理的写法。
教学准备生预习课文;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在前几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位位不怕困难、苦战攻关、善于发现、极具科学精神的科学家。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极有个性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
他是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师。
(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初步理解“最好”。
1.默读课文,想一想。
(1)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2)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画出课文的中心句。
2.按上面的要求检查阅读情况。
(出示课件)三、读议结合,深刻理解“最好”一词的含义。
1.默读第一至五自然段,想一想:怀特森先生是一个怎样的老师?画出令你印象深刻的句子。
2.师生交流。
(出示课件)师:怀特森是一个怎样的人?生: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他的教学方法很独特,他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师:具体表现在——生:“我们”生物随堂测验明明是根据他的授课内容答的,但是他却给了“我们”零分。
师: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请用一个合适的词上台板书。
生:是个无理取闹的老师。
(生板书“无理取闹”)生:是个过分的老师。
(生板书“过分”)生:是个古怪的老师。
(生板书“古怪”)师:大家再看看课题,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最好的老师)顺势创设情境:假如你是怀特森先生的学生,你会怎么想?把你当时的心情读出来。
3.指导朗读。
(1)不用说,我们全都气炸了。
这算什么测验?怀特森算哪门子的老师?(出示课件)(要读出“气愤”的语气。
)(2)这不算测验,怀特森不算老师。
(出示课件)对比阅读,感受语气的不同。
21最好的老师

21*《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读记“破绽,目瞪口呆”等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通过默读能把握并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正确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3.学习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2. 学习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到一个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能力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相信你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你最敬佩的老师,你心中的好老师是怎样的?2.那我们也来学习一篇写老师的课文。
(板书课题:21*我最好的老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识记生字。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探究老师的个性。
1.读课文1~4自然段,你认为怀特森先生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2.从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3.对于这样的老师学生有什么反应?(理解“这算什么测验?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四.理解“最好“从哪些地方看出怀特森是最好的老师?⑴“冒险”——你会在这样冒险的课堂上让大脑睡大觉吗?⑵“挑战”——是呀,一定要认真倾听,才能发现问题,并立刻指出来,使学生思维处于紧张状态,这便是一种挑战。
⑶“花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去思考和论证”——激发了学习兴趣。
花这么长的时间去思考和论证,不正培养了我们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⑷“饶有趣味又充满刺激的过程”——既有趣味又充满刺激,真是太吸引人了。
学生已经喜欢上他的课,喜欢这位老师了。
带着喜爱的感情读。
⑸“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
”A.“迷信”指什么?什么是“权威”?怎么理解这句话?B.师生举例。
古往今来,正是人们一个个对书本的打破,对权威的推翻,才有了这个社会的不断进步。
课件呈现,解说:哥白尼坚持自己的“日心说”,之后的布鲁诺更是因此作出了被烈火烧死的伟大牺牲。
伽利略的落球实验已是家喻户晓,他揭示两个质量不同的物体从相同的高度下落会同时落地的事实,但他敢于挑战权威和传统的精神更值得人尊敬。
21我最好的老师教案

21《我最好的老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正确读记“编造、强调、教训、驳倒、论证、权威、糊弄、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饶有趣味”等词语。
2.读懂课文描写的故事,理解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体会到一个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能力的重要性。
3.进一步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一、回顾前文,导入新课在前几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位位不怕困难、苦战攻关、善于发现、极具科学精神的科学家。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极有个性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
他是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师。
(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初步理解“最好”1.默读课文,想一想:①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②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迷信书本、也不要不迷信权威。
)三、读议结合,深刻理解“最好”1.作者用哪些事实说明怀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师?2.老师在读这篇课文时,也不禁被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所折服,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3.怀特森先生的哪些言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划、议)四、回归整体,加深对科学精神的认识1.古今中外,善于发现问题并研究问题的人往往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你知道哪些事例?(二年级学的《画家和小牧童》中敢于给戴嵩指出错误的小牧童;四年级学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敢于挑战权威的伽利略等。
)2.结合本单元前三篇课文,谈一谈你对科学精神又有了哪些认识?五、拓展阅读1.阅读《嗅苹果》,读后交流自己的体会。
嗅苹果学生们向苏格拉底请教:怎样才能坚持真理?笑容可掬的苏格拉底让大家坐下来,随后取出一个苹果。
他用手指捏着,慢慢地从每个同学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说:“请同学们集中精力,注意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然后,他回到讲台上,把苹果举起来左右晃了晃,问:“哪位同学闻到了苹果的气味儿?”有一位同学举手回答:“我闻到了,是香味!”苏格拉底再次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座位旁边走过,边走边叮嘱:“请同学务必集中精力,仔细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科学的精神 一个这样的老师》公开课教案_0

一个这样的老师教学目标:1.抓住学生对怀特森老师态度的变化,设身处地地揣摩老师的心理,理解怀特森老师与众不同的教育方法、思想,体会老师的教育智慧。
2.抓住文章大篇幅的侧面描写的特点,学习写法,激发学生敢于怀疑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通过大篇幅的侧面描写学生对老师的态度变化,来体会怀特森老师的教育智慧。
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回顾事件。
(一)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课题。
(二)回顾梳理。
1.这个充满悬念的课题,就引发我们思考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现在你能简要说明吗?2.围绕教学有方课文详略不同的介绍了哪四件事?预设:编造动物考试登记不及格。
论证小轿车不是活的生物。
把怀疑带进了其他课堂。
和邻居谈论怀特森老师。
第一件事详写,后面三件事略写3.详写的这件事让人读起来津津有味,因为他精彩的写出了同学们的情感变化,回顾一下这个情感经历:板书:喜欢(2)气恼(3-4)不满(5-8)平静(9-10)有同学提出为什么他不直接告诉我们,而是让我们的情感像坐过山车一样跌宕起伏呢?谁能回答预设:让我们通过这种亲身经历加深印象,记忆深刻。
是呀!怀特森老师用心的设计让我们在体验中印象深刻,这正展示了他的教学有方,那么他当时是怎么想的呢?怎么设计的?二、揣摩心理,感知人物(一)过渡:假如你就是怀特森老师,明天就要开始给孩子们上第一节科学课了,针对明天的课,你会怎么想出示幻灯2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互相补充,选取一人作代表发言。
强调:简单梳理流程,侧重揣摩想法,注意人称,写成一段话。
(二)汇报展示,注意倾听,你听出了哪了说得特别好或者有什么补充? 注意:在学生回答后,追问这样做的意图,在哪儿可以加上什么意图 最后,谁再来完整地说一遍怀特森老师怎么想的。
不要打断学生,让别的孩子来评价、补充(三)聚焦愤怒,体会人物师:你们说得真好,都发现了怀特森老师通过编造动物试探我们,考试检查我们,不及格登记在册教育我们一环一环,紧紧相扣地敲在学生的心上,那我们再来看看哪部分效果最好,让我们痛苦得刻骨铭心了,带有情感的读一读,读的时候,咱们注意听,除了教学有方,你还能听出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呢?1.一连串反问语气强烈,请读出孩子们的内心 8段谁再来读读,读出这种情感 分角色读同学们齐读,来读出情感体验 体会这还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呢?预设:宁可让孩子误解他,也要这么去做——爱与负责与众不同 设计巧妙 (教育智慧)师:我们看在第一件事中大篇幅的描写学生情绪上的变化,反而更显示出了怀特森老师的形象,这是什么写法呢? 板书:侧面描写师:“吃一堑,长一智”,那么这个“智”是什么呢?生:大胆怀疑 板书2.学者先要会疑,只是怀疑还是不够的,那么快点看第二件事他还想让我们学会什么?(科学求证) 板书 “新怀疑主义”是呀!正如书本上说得经过了这两件事情,怀特森老师让我们逐渐的懂得了 出示:书本写的、老师说的,并不是一贯正确的,事实上没有谁是一贯正确的。
【精选课堂】21 《我最好的老师》精品教案

21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要求1.通过学习本课内容,感受怀特森老师坚持不懈、敢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理解他与众不同的教学方法。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学习作者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联系上下文,领悟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析课文中对人物的具体描写语段,提高学生感受人物形象的水平与能力。
重点难点1.反复阅读,整体感知文章的思想内容,感受怀特森老师具有的坚持不懈、敢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
2.理清文章脉络,学习作者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分析重点语句,感受人物形象。
这是本课的难点。
3.正确理解怀特森老师运用与众不同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具有怀疑精神的做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2.以分析怀特森老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为线索,正确理解怀特森老师运用与众不同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具有怀疑精神的做法。
本课朗读录音,出示重点词语的解释投影。
一板书课文题目,导入新课板书:我最好的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老师的课文——《我最好的老师》。
看到课文题目,你们肯定会想:为什么是最好的老师?这位老师好在哪里呢?这也是文章以此为题的妙处,在题目上设置悬念,引人遐思。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教学设计1.播放本课的朗读录音。
(让学生随录音浏览课文,自主清除阅读障碍。
)出示重点词语解释:(1)目瞪口呆:形容受惊而愣住的样子。
(2)冒险:不顾危险地进行某种活动。
(3)怀疑:疑惑,不相信。
2.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让学生默读课文,然后随着老师的提问,感知全文内容。
)(1)学生们在上第一节课时,怀特森老师讲了什么内容?学生甲:怀特森老师讲解了一种名叫“猫猬兽”的动物的故事。
(2)怀特森老师是怎样讲“猫猬兽”的?学生乙:他首先讲了“猫猬兽”的基本知识,又描述了这种动物的特征,还拿出一个颅骨标本让大家传看、观察。
21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

21《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读记“编造、强调、教训”等10 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3、学习这篇课文一事一议,从一个具体的事例发现一个道理的写法。
4、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探究怀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师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回顾主题,引入新课同学们,第五组课文的学习让我们记住了一个个响亮的名字:跨越百年依然美丽的玛丽、居里,杨利伟、聂海胜、费俊龙圆了我们百年飞天的梦想,大数学家华罗庚告诉我们:科学的灵感,绝不是靠等可以等来的。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个人,他不是科学家,但他同科学家一样具有科学精神,他就是美国作家大卫…欧文心中最好的老师。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粗知大意。
1、读书重在积累,检查多音字及其应积累的四字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怀特森老师在课堂上把错误的知识教给了学生,结果学生考试都得零分。
怀特森老师以此教育学生不要迷信书本,迷信权威。
3、怀特森是一位怎样的老师?用书中你认为最恰当的一个词来回答。
三、自主赏读,学法实践再读课文,走近“最好的老师”1、看来作者认为最好的老师就是科学老师怀森特先生。
但作者一开始就这么认为吗?出示句子:怀森特算哪门子老师?言外之意就是怀森特根本称不上是老师。
2、怀特森先生究竟做了什么让我们这么生气,这么气愤?默读课文,划出相关句子,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学生交流。
感悟读句子: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1)怀特森先生编造上课内容,有关猫猬兽的一切都是他编造出来的。
这种动物从来没有存在过。
如果你的老师也编造内容来上课,把错的知识教授给你,你遇见过这样的老师吗?而怀特森却真的是这样的老师,所以我们全都气炸了,一起读第四自然段。
(2)我是完完全全按照怀特森先生所说的写却得了个大大的红叉。
课文《一个这样的老师》教案

24、一个这样的老师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中怀特森老师的做法,懂得在学习中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要有科学的怀疑精神。
3、学会“觑、黠、抿”3个会认字和“凯、觑、黠、抿、轿、惕”6个会写字,掌握“面面相觑、狡黠、抿嘴、小轿车、警惕”等词语。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学习中要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要有科学的怀疑精神,用事实,用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坚持真理。
教学难点:理解怀特森老师的做法,并认识到其中的价值。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易写错的字:“觑”字,书写时,左边的“虚”字下面的“业”字,最后一笔“横”改成“提”;“黠”字左边的“黑”字也有变化;“凯”字右边的“几”不要写成“凡”。
理解字词:1、面面相觑:觑,看。
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
2、冰川期:地质上的一个时期,在新生代的第四季,当时气候非常寒冷,欧洲和美洲北部都被冰川所覆盖,也叫冰河时代。
3、绝迹:断绝踪迹,完全不出现。
4、饶有兴趣:很有兴趣。
饶:丰富,多。
5、博学:博,多,丰富。
学问广博精深。
6、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7、狡黠:狡诈。
黠:聪明而狡猾。
8、郑重其事:形容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郑重:严肃认真。
9、抿:(嘴、耳朵、翅膀等)稍稍合拢;收敛。
10、寻常:平常。
11、反驳:说出自己的理由,来否定别人跟自己不同的理论和意见。
12、警惕: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或错误倾向保持敏锐的感觉。
13、怀疑:疑惑,不很相信。
14、捉弄:对人开玩笑,使为难。
15、正视:用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对待,不躲避,不敷衍。
课文指严肃认真地看着。
二、通读全文,了解主要内容。
怀特森老师在第一节科学课上,给“我们”讲了一种叫凯蒂旺普斯的动物。
第二天测验,每一个同学的试卷都不及格。
老师给“我们”解释了不及格的原因,并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
逐渐地“我们”在怀特森老师的课上学会了探索,学会了“新怀疑主义”的学习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给足时间,学生充分自学。学生读文,思考问题
汇报交流体会
联系生活,说出感悟
学习写法
个人反思
友情提示:
通过研课磨课活动,完善改进自己在第一阶段所作的教学设计,提交改进后的教学设计及课件PPT/微课/教学片断。
四、拓展延伸,完成作业
1、是呀,怀特森老师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教会了孩子们怎样学习,这不仅改变了孩子们的学习方式,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认识到这里面的价值面对邻居的误解,我会怎样反驳他呢?小练笔,把你对邻居说的话写一写。
复习旧知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问题学文
联系生活,说出感悟,点明中心
教学设计表单
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目标描述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理解怀特森老师运用与众不同的教育手段来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的做法。
师的认识,深刻体会怀特森老师对我们的深远影响。
学习内容分析
提示:可从学习内容概述、知识点划分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等角度分析
本文是美国作家大卫.欧文回忆自己少年时代学习生活时写的一篇文章。它叙述了科学课上怀特森老师运用“故弄玄虚策略”,教会学生“新怀疑主义”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对学生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又独具一格的老师形象。文章安排材料的方法与学生常见的文章有所不同: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描写人物,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点。
教学重点
3)思考:在经历的这些事件中,我对怀特森老师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用恰当的词语概括。
4、后来同学们对老师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说出你找到的语句。
8、学习“明白良苦用心”部分:(9—10自然段)
1)从老师朴实的话语中,你们都明白了什么?或是通过这件事你学到点什么?
三、深化中心,学习写法
1、过渡:怀特森老师不仅教会了我们质疑,也教会了我们探索。那么在怀特森老师教我们科学课之前和之后,我们是怎么学习的呢?
抓重点词句,通过我们心理行为前后变化,体会老师对我们的影响。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怀特森老师运用与众不同的教育手段来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的做法。
学生学情分析
以“怀特森老师是怎样的一个老师”,为学习的主线。引导学生从“怀特森老师本人的语言、动作、神态”“我的心情变化”“我们的行为变化”三个角度来探究这个问题。在三种不同角度的学习交流中丰满人物形象,达到立体感悟人物形象的效果。
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目标
活动设计
信息技术运用说明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课文《一个这样的老师》。
2、文中的老师指的是谁?
3、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品读课文,感知人物
1、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在第一节科学课上,怀特森老师是怎样做的?
2)我和同学的态度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画出描写我态度变化的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