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2-2-1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第2课时课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一课时)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在教材中承前启后。

通过上一课时对物质分类的学习,已初步掌握了物质分类的思想方法。

本课时要指导学生运用实验科学探究认识电解质及其电离,并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为下节讲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做了铺垫。

本节内容的主要特点是重视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对电解质的概念也仅从分类的思想角度来认识,是为认识电解质电离过程和离子反应服务的,并没有介绍强、弱电解质的概念(这部分知识将在选修四中学到),教学中不可过于加深拓宽。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离、电解质的概念。

2、认识电解质电离过程,初步学会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3、从电离的角度进一步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讨论和交流初步得出电离的概念、条件及结果,认识电解质电离过程。

2、通过独立思考探究碱和盐的定义,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化学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大胆预测、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2、养成良好的科学方法和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电解质的电离;从电离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难点:认识电解质及其电离的过程。

四、仪器与药品6v学生电源、电解质溶液导电演示器、蒸馏水、氯化钠固体、氯化钠溶液、硫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蔗糖溶液和酒精溶液。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主要教学过程【引课】安全用电规范:不要用湿手去接触电源开关、插座或其他电器设备。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板书【.展示氯化钠固体,观察外观性质,所含微粒。

预测氯化钠具有。

设计实验方案对预测进行验证。

探究活动一:物质的导电性及其原因【实验探究】物质的导电性物现结蒸馏氯化钠固氯化钠溶硫酸溶氢氧化钠液蔗糖溶液酒精溶液溶液导电性原因研究 NaCl】问题探究【.溶于水离解成溶于水离解过程:NaClNaCl动画显示和。

高中化学人教版高一必修一2.2离子反应《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人教版高一必修一2.2离子反应《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本节内容分四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情景引入,引发兴趣。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并探究结论,引发兴趣、培养能力。

第二环节:分析归纳、得出本质。

先让学生探究几种盐的酸碱性,接着从学生探究出的三类盐呈酸、碱性、中性的原因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及多媒体演示得出盐类水解的定义、实质和条件。

第三环节是讨论归纳,得出规律。

引导学生从盐的组成和盐溶液的酸、碱性的对应关系,讨论归纳得出盐类水解的规律。

第四环节:实践练习,强化重点。

此外,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确在实验中掌握控制变量的实验设计理念,在学习过程中加深从宏观到微观、从静态到动态的探究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⑵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⑶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溶液导电的实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对比实验“几组物质的导电实验”,初步学会形成概念的分析方法;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碱、盐定义,通过独立思考探究碱与盐的定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⑵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⑶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电解质的概念;四、教学难点电解质的概念;探究碱与盐的定义。

五、教学方法演示探究、归纳法、类比法、分析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六、教学准备NaCl固体、盐酸、酒精溶液、蔗糖溶液、KOH固体、NaCl溶液、KOH溶液试验物质导电性的装置、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

化学 必修一 第二章第二节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案

化学 必修一 第二章第二节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案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设计【课题】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教材章节】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课时】一课时【教学时间】45分钟【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节选自本节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Ⅰ》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

在介绍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以前,需要介绍电解质的概念,以及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因此,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本节课介绍前一部分。

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已做过溶液的导电实验。

在此基础上,介绍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固体分别加热至熔化后能导电,这样很顺利地引出电解质概念。

然后,通过介绍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引出氯化钠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以及氯化氢、硫酸、硝酸三种酸的电离方程式,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的定义。

最后安排“思考与交流”活动,引导学生从电离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

2、本节内容是给下一节课——《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做铺垫,学习强、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以及强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离子反应。

【学情分析】在初中化学(第十章)中,学生已做过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对溶液导电原因有一定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介绍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等固体分别加热至熔化后能导电,结合这些固体在水溶液中能导电这两个特点,就可以很顺利的引出电解质的概念。

在此之前,学生刚刚学过物质的分类这一节课,对分类的方法有了一定得了解,这样子就能够更为清楚得了解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及相应物质的分类,同时可以认识物质除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外,还有其他类型,使电解质的概念了解更为完整,进而对之后电离的知识能够比较容易的接受。

学生能够归纳收集自己通过相关途径积累的知识,结合新课标的学习和教学评价,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提出疑问,进行交流、讨论、辩论,初步具备化学知识积累研究的能力。

【教学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区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从电离的角度掌握酸、碱、盐的定义。

人教高中化学必修一酸碱盐在水中的电离教案

人教高中化学必修一酸碱盐在水中的电离教案

人教高中化学必修一酸碱盐在水中的电离教案第1课时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一、教学内容及解析内容:引见电离、电解质的概念以及罕见酸、碱、盐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本节内容在教材中承上启下。

上节讲了物质的分类,这节就依据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融形状下能否导电将其分为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并且引见了电解质、电离和电离方程式,使先生从电离的角度看法酸、碱、盐实质,为下节讲离子反响及其发作条件做了铺垫。

本节内容的主要特点是注重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对电解质的概念也仅从分类的思想角度来看法,是为看法电解质电离进程和离子反响效劳的,并没有引见强、弱电解质的概念〔这局部知识将在选修四中学到〕,教学中不可过于加深拓宽。

因此,本课的重点是电解质的电离;从电离角度看法酸碱盐的实质。

难点是看法电解质及其电离的进程。

二、教学目的及解析目的:1、看法电离、电解质的概念;2、能用电离方程式表达罕见、典型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3、能从电离实际的角度看法酸、碱、盐;解析:经过探求食盐晶体、食盐溶液、蔗糖、蔗糖溶液、NaOH溶液和稀盐酸的导电性实验创设教学情形,引导先生提出效果;经过先生的自主探求、观看视频、讨论和交流来得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看法电解质的电离进程;经过先生的练习,引导先生反思以加深对概念的了解运用,初步学会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技艺;经过引导先生参考酸的定义,尝试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实质,培育先生运用所学知识剖析效果,处置效果的才干。

在整个教学进程中都是教员启示引导先生经过探求去获取知识,训练思想,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了解和运用。

三、教学效果诊断剖析先生在初中化学中已接触过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并经过上一课时对物质分类的学习,已初步掌握了物质分类的思想方法。

本课时要指点先生运用知识迁移来看法电解质及其电离,并从电离的角度看法酸碱盐的实质,引导先生构成迷信的思想方法。

同时,先生入手才干还在构成进程中,要培育先生经过〝练〞来深化了解,掌握技艺,构成练后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气。

高中化学《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设计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一课时)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在教材中承前启后。

通过上一课时对物质分类的学习,已初步掌握了物质分类的思想方法。

本课时要指导学生运用实验科学探究认识电解质及其电离,并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为下节讲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做了铺垫。

本节内容的主要特点是重视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对电解质的概念也仅从分类的思想角度来认识,是为认识电解质电离过程和离子反应服务的,并没有介绍强、弱电解质的概念(这部分知识将在选修四中学到),教学中不可过于加深拓宽。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离、电解质的概念。

2、认识电解质电离过程,初步学会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3、从电离的角度进一步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讨论和交流初步得出电离的概念、条件及结果,认识电解质电离过程。

2、通过独立思考探究碱和盐的定义,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化学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大胆预测、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2、养成良好的科学方法和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电解质的电离;从电离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难点:认识电解质及其电离的过程。

四、仪器与药品6v 学生电源、电解质溶液导电演示器、蒸馏水、氯化钠固体、氯化钠溶液、硫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蔗糖溶液和酒精溶液。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主要教学过程【引课】安全用电规范:不要用湿手去接触电源开关、插座或其他电器设备。

【板书】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展示氯化钠固体,观察外观性质,所含微粒。

预测氯化钠具有。

设计实验方案对预测进行验证。

探究活动一:物质的导电性及其原因【实验探究】物质的导电性【问题探究】NaCl 溶液导电性原因研究动画显示NaCl 溶于水离解过程:NaCl 溶于水离解成和。

离 子动画显示 KNO 3 受热熔融离解过程:KNO 3 受热熔融离解成和 。

2.2.1《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设计(含解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2.2.1《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设计(含解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教学设计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一课时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引入】在初中化学中,我们已经做过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同学们思考过为什么氯化钠溶液能导电吗?我们也学习过盐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都是酸碱中和反应,那么这些反应有什么共同点呢?这节课我们对此作进一步探讨。

【强调】本节的课标是: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了解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板书】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活动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回顾】【提问】据初中所学判断,下列物质中能导电吗?为什么?请大家思考。

盐酸、NaOH溶液、NaCl固体、石墨、蔗糖溶液、K2SO4溶液、酒精溶液、Cu、NaCl溶液。

【交流】石墨、铜能导电。

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和NaCl溶液能导电。

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

【讲解】很好,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他们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不仅如此,酸、碱、盐等在熔融状态下也能电离而导电,于是我们依据这个性质把能够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统称为电解质。

【板书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板书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强调】要注意定义里面的“或”字还有“化合物”!是电解质要能够导电,什么情况下呢?水溶液状态或者熔融状态。

而且一定要是化合物。

但是它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是混合物,所以不属于电解质。

氯化氢是电解质。

【交流2】电解质导电须有外界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

只要满足在其中一种情况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就是电解质。

【交流3】电解质还应是在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

怎么理解这个本身电离?某些化合物,像SO2、CO2、NH3,它们的水溶液虽能导电,但他们不是电解质。

如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发生电离导电,并非二氧化碳本身电离导电。

【交流4】某些难溶于水的化合物。

高中化学必修1《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必修1《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设计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设计一、基本说明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化学1》2.年级:高中一年级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知道最常见的电解质。

2)认识电解质电离过程,初步学会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3)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讨论和交流初步得出电解质的概念,通过观察分析示意图和观看动画等认识电解质电离过程。

2)通过几个电离方程式的范例,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初步自悟出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3)通过书写、分析、归纳和比较探究酸碱盐的定义,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体验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养成良好的科学方法和学习习惯。

2.内容分析:本节内容在教材中承前启后。

上节讲了物质的分类思想,这节就根据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将其分为电解质(非电解质没有涉及),并且介绍了电解质、电离和电离方程式,使学生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本质,为下节课讲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做好铺垫。

本节课内容的主要特点是重视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对电解质的概念仅从分类的思想角度来认识,是为认识电解质电离过程和离子反应服务的,并没有介绍强、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这部分知识将在选修中学到),故教学中不宜加深拓宽。

因此,本课的重点是电解质的电离,从电离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难点是认识电解质及其电离的过程。

3.学情分析:高一新生的化学基础参差不齐,而本节课的概念又比较抽象,所以本节课教学设计宜起点比较低,适当增加实验和电脑动画,使教学变得直观一些,直观、形象的东西往往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被接受和掌握。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要学生参与到知识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来,亲历学习探究的过程,这也是本节课教学设计中十分注重的方面。

化学必修1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教学设计 新课标

化学必修1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教学设计 新课标

化学必修1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第1课时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电解质的概念;2、理解电离的概念,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二、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碱、盐的定义;2、通过独立思考探究碱和盐的定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教学重点】1、电解质的概念;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电解质概念形成过程。

【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用具】电流表、蕃茄、海水、可乐、氯化钠、蒸馏水、烧杯、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请同学们看到大屏幕上的图片〖投影〗西红柿图片、泡菜水图片、可乐图片〖实验〗现在我们做实验,探究这三种物质是否能导电〖学生活动〗学生检察桌面上的实验仪器、实验用品之后开始实验,将电流表的导线分别接入到西红柿、泡菜水、可乐中,接通电路,观察电流表指针是否偏转〖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西红柿、泡菜水、可乐均可以导电〖提问〗食物中的什么成分可以导电呢?〖投影〗西红柿、泡菜水、可乐的主要成份分别为柠檬酸、氯化钠和碳酸〖引导〗接下来我们选择比较简单的氯化钠溶液来探究,为什么氯化钠水溶液可以导电?〖学生实验〗同学们分别将固体氯化钠、蒸馏水、氯化钠水溶液接入电路,观察电流表指针是否偏转,并记录结果〖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固体氯化钠、蒸馏水均不导电,氯化钠溶液导电〖提问〗为什么氯化钠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呢?〖播放氯化钠有水中电离的视频〗〖提问〗在动画中我们不难看出,氯化钠在溶液中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学生回答〗氯化钠分离成了氯离子和钠离子,形成了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可以导电〖过渡〗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在化学中我们称这种能够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为电离,而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

请同学们看到书上电解质的含义,并对应着归纳出非电解质的含义。

〖板书〗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
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辨别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含义、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范围
2写出各个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二、能力目标
运用运用电离的定义写出各个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理由:
依据会考、高考考纲得出
教具
多媒体课件、教材,教辅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时间
1.课前3分钟
课代表点名提问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内容
3、质疑、解答。
1、验收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2、解决自主学习遇到的问题。
10分钟
3.


讲评
练习册上基础题
1突出概念准确性
2突出电离方程式的写法
1、巡视学生的完成情况。
2、对学生的展示和评价要给予及时的反馈。
3、要对学生不同的解题过程和答案给出准确的评价,总结。
1、学生先独立完成教辅84页练习,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统一答案。
2、派代表说出答案。
3、其他组给予评价(主要是找错,纠错)
1在具体问题中探究概念的使用。
2加深对电离方程式的理解。
10
4.


提升
1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和导电能力的关系
2强、弱电解质和导电能力的关系
教师针对
1学生提出的问题
2本节重点难点3易错点
拓展讲解、
知识整合
1提出疑问
2讨论思考
3答题
4总结并记录
训练学生
2、熟记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组长检查)。
让学生明确下节课所学,有的放矢进行自主学习。
7.


一电解质概念
二电解质分类
三非电解质概念
四电离
五电离方程式
8.


反思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渤海高中高二……课名称教案
使用人:高一化学备课组时间:2017年9月13日
课题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课时
1
课型
习题课
教学
重点
辨别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含义、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范围
依据:考纲
掌握电解质的电离过程
教学
难点
运用电离的定义写出各个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依据:‘电出问题
解决问题
的思想
10
5.
目标
检测
随堂测试
1、巡视学生作答情况。
2、公布答案。
3、评价学生作答结果。
1、本上作答。
2、同桌互批。
3、独立订正答案。
检查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5
6布置下节课
自主
学习
任务
1、阅读教材31-33页,了解下节课所学内容
2、完成练习册A层大本21页
思考慎思1-3 B层(要求有痕迹)。
1巡视答题情况
2评价小考结果
3板书本节重点
1答题
2课代表公布答案
3互批、订正答案
4错的同学积累本积累
1。重点知识强化记忆
2积累易错知识。
3分钟
2.承接
结果
一、
知识点回顾
1概念
2强、弱电解质的内容
3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就板书的本节内容灵活提问
1、通过回答问题学生展示预习内容完成情况。
2、学生互相补充、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