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外交官夫人们

合集下载

新中国第一代女外交家龚澎

新中国第一代女外交家龚澎
囝 N H ●SIU W物NA EIG 人春 ● H秋 J
新 中国第一代 女外 交家龚 澎
● 马 儒
龚 澎—— 新 中国外交部第 一任新 闻司 司长 . 外 交部部长 助理 , 出的外交 家 。她 的才干 和人 杰
格 魅力不仅 为其 同事 所钦佩 , 也令无数 对手所 折 服。周恩来评价她 时说 :没有人能够代替她 。” “
以激励 广大 科 技 工 作 者 献 身 科学 报 效 祖 围的 情 怀 。 侯 德 榜 是 南 化 ( 京 化 l 团 ) 的骄 傲 , 是 南 京 南 T集 人 也 化 _ 集 团第 四小 学 师 生 的 楷 模 。2 0 年 该 学 校 成 立 了 T 02 “ 德榜 中队”学生们经 常利用班会 、 会 的时间学 习 侯 , 晨

睹侯 德 榜 和 他 的 侄 子 候 虞 钧 院士 的 风 采 。 北 京 化 工 大 学 院 内矗 立 着 一 尊 侯 德 榜 的塑 像 , 托 寄
着 莘 莘 学子 追 思 , 为化 _ 所 景 仰 。 T人
2 01 中 国 化 T 学会 设 立 了 “ 德 榜 科 学 技 术 奖 ” 0 年 侯 .
名 。“ 次革 命 ”失 败 二 后, 龚振 鹏遭 袁世 凯 指 名通 缉 , 带着 夫人 及 刚
满 月 的 长 女 普 生 流 亡
日本 。 龚 澎 的 幼 年 生 活
1 1 年 1 月 1 日,龚 澎诞 生 在寓 居 于 日本 94 O 0
横 滨 的龚 振鹏 家 ,取 名 庆生 后 来 改名 维 航 ,
的 爱 国情 怀 , 对 人 类科 学 事 业 的无 私 奉 献 , 励 着一 代 他 激
又 一代 中国 人 为着 祖 国的 繁荣 和 世 界 的进 步 而努 力 。

我国第一位女外交官袁晓园的百年人生

我国第一位女外交官袁晓园的百年人生

养生圈启迪■苏过我国第一位女外交官袁晓园的百年人生【摘要】袁晓园出身翰苑之家,一生颇多传奇。

她在青年时代冲破封建家庭樊篱,只身赴法勤工俭学,20世纪40年代成为我国第一位女外交官,80年代她放弃美籍,别子还乡。

袁晓园的一生,在波澜壮阔的时代浪潮中活出了自我。

【关键词】袁晓园;女外交官;养生说起袁晓园,人们可能会觉得陌生,名气似乎远比不上她写出《新儿女英雄传》的四妹袁静和外甥女琼瑶,不过,她的人生可能比两位作家书中的人物还要精彩。

1901年5月,袁晓园出生在江苏常州一个书香家庭。

她年幼时天资聪慧,敏而好学。

但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女孩子只能深居闺中,连书都不能读。

袁晓园很不服气,等家里为弟弟请来塾师,她便抓住这个机会“偷”学起来。

结果,两个调皮的弟弟不好好学习,反而是她学到了真本事。

她还常常扮演“小助教”的角色,将先生的讲义再传授给弟弟。

她不但自己读书,还要妹妹们也读书,告诫她们:“你们要上学,不许不上学。

”在她的影响下,3个妹妹都受到了良好地教育。

冲破樊篱,只身赴法18岁那年,受五四运动新思潮的影响,袁晓园不想继续在深宅大院里过大小姐的生活,便理直气壮地跟父母说自己要去见世面,闯天下,她说自己已经是个大人了,要选择自己的生活。

袁晓园先是去上海,听说刘海粟开办的上海艺术学校正在招生,她便立即前去投考,最后以文章名列第一被破格录取,顺利进入上海艺术学校学习。

刚待了3个月,一则江苏省政府招聘秘书的启事让袁晓园动了心。

她觉得这是自己踏入社会的一个绝佳机会。

于是她赶赴南京报名应聘。

结果,她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正式步入政坛。

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袁晓园又感到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她随即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赴法留学。

她找到即将被派往日内瓦任驻外公使的高鲁,请求随他一起出国。

一路上,海浪翻滚,轮船震荡。

开始的几天,袁晓园总是呕吐眩晕,恶心得厉害。

即使如此,她也依然每天坚持学习法语。

等到法国后,为了筹集学费,她在大使馆替人抄写文件,闲余时还帮华人写书信,来赚取微薄的生活费。

外交天使简历介绍

外交天使简历介绍

外交天使简历介绍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外交天使”都是一个阳光、可爱的形象。

从她们的身上可以看出“外交天使”与普通老百姓相比有什么不同,这两位小女孩就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

她们虽然不是明星,但她们一样有着美好的灵魂和人格魅力。

她们很漂亮,但从来不认为自己很美;因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让别人觉得自己是个女孩!这句话用在外交人员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我们要感谢外交天使给我们带来的这种温暖和快乐,让我们这个国家有了更多、更美好与我们互动中的一种方式!“外交天使”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各国驻华使馆女参赞和女外交官的统称,简称“大使”。

她们在中国和世界上都有很高的威望。

也被称为“国际天使”!一、小姐姐们的工作日常她们要在外交部网站上发布外交信息,接待外国驻华使节,参加各项活动,同时要撰写对外报道,接受媒体采访,以及宣传当地形象。

小姐姐们的工作时间通常是晚上十点至次日凌晨两点。

小姐姐们在工作之余会抽空写写微博、写写文章以及和朋友们聚餐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这些事情都是日常中的工作日常。

而这些都是小姐姐们作为“外交天使”应该做好的事情!1、接待外宾,做好外交接待工作,为使节和来宾服务,并为之提供相关的资料。

接待外宾是外交工作的重要内容。

外宾来中国访问或者访华期间在中国举办的各种活动都需要有礼宾服务。

在这些活动中会涉及很多涉外礼仪,如:着装、举止、仪态等,这也是需要作为“外交天使”注意的。

小姐姐们通常会在活动前准备好一系列的物品,如笔记本、笔、胶带、水杯等小礼品。

小姐姐们会提前到现场为外宾准备好茶水和食物。

同时还要做好卫生消毒工作。

2、起草对外报道,接受媒体采访,宣传当地形象,为外交活动添彩。

中国外交一直坚持不干预别国内政,这是外交政策的大方向,而作为中国人最关心的国家是中国人自己也最关心我们自己,所以需要有足够多的对外报道来宣传我们国家。

小姐姐们会为使馆工作人员撰写对外报道,同时还会根据记者现场采访的要求,起草对外宣传文稿,同时小姐姐们也会根据记者的采访需求将活动中采访到的嘉宾、媒体和活动相关细节都记录下来并通过微博等新媒体传播出去。

外交部第一位女司长龚澎:巾帼不让须眉

外交部第一位女司长龚澎:巾帼不让须眉
为了便于开展工作,在对 外活动中,龚澎一直都是以《新 华日报》记者的名义出面。虽然 龚澎在大学期间学的是历史专 业,也钟情于历史,但是在新闻 发布工作方面却表现出难得的 天赋。
当时,欧美记者云集重庆。 龚 澎 发 布 新 闻 消 息 ,向 这 些 记 者介绍解放区的抗日战争以 及解放区统一战线的真实情 况。很多记者很清楚龚澎作为 共产党人自然是为共产党讲 话 的 ,龚 澎 自 己 也 不 讳 言 这 一 点。但是龚澎的话得到了时间 的 验 证 ,因 而 受 到 外 国 记 者 的 欢迎。对一些受蒙蔽蛊惑的外 国 记 者 ,龚 澎 极 为 冷 静 ,不 卑 不 亢 ,用 摆 事 实 、讲 道 理 的 方 法 ,耐 心 说 服 。 龚 澎 所 做 的 一 切 ,很 自 然 地 赢 得 了 记 者 们 的 敬重、钦佩。
悉而且十分欣赏的周恩来的工 作作风。”

就在龚澎的事业蒸蒸日上 之际,生活中的灾难却接踵而 至。
1942 年,龚澎先是连续三 天高烧不退,送至重庆中央医 院治疗,后检查出是因注射器 感染而致大面积化脓。开了一 刀,挤出一大盆脓血后,高烧倒 是退了,可伤口却老是不见愈 合,她整天就是一个姿势趴在 床上,不能动弹。接着,她的父 亲龚镇洲又在桂林不幸去世。
1914 年 10 月 10 日,龚澎 在日本横滨出生。因为出生在 旧中国的国庆节,她最初起名 “庆生”,后来改为“维航”。孙中 山在广州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 后,龚镇洲被任命为虎门要塞 总指挥,龚澎在广州度过了安 定幸福的童年,后又随父移居 上海。1928 年,龚澎和比自己 年长一岁的姐姐龚普生同时进 入上海圣玛利亚女中就读。 1933 年夏,龚澎考取北平燕京 大学历史系,并在北平结识了 一大批追求进步的同学,常与 姚 克 广(姚 依 林)、王 汝 梅(黄 华)、俞启威(即黄敬)等一起聚 会,成为耀眼的学生会领袖,是 “一二·九”学生运动的重要成 员。

傅莹:柔中带刚女外长_名人故事素材

傅莹:柔中带刚女外长_名人故事素材

傅莹:柔中带刚女外长傅莹:柔中带刚女外长【人物介绍】傅莹,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毕业,英国肯特大学国际关系硕士研究生。

曾任中国驻菲律宾、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大使,是中国第一位少数民族女大使、驻大国女大使。

以善于沟通著称。

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社科院全球战略智库首席专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特邀副理事长。

【人物故事】母性化解“外交纠纷”傅莹就任驻英大使期间,很受西方主流社会欢迎,甚至因为穿衣得体,还被英国时尚界专业人士注意并加以好评。

20xx年11月,英国一个流行选秀栏目的决赛选手住在大使馆附近,结果《太阳报》在一则报道中称:“驻英中国大使馆不堪附近歌迷骚扰,并向英国外交部门投诉,大使傅莹十分生气。

”一时差点形成一场小小的“外交纠纷”。

傅莹竟在百忙之中给该报写信澄清这一所谓“外交纠纷”真相,并在信中表示她也是该档节目的“秘密粉丝”。

傅莹在回信中写道:“这真是太有趣了,当读到关于我们大使馆卷入‘外交纠纷’的报道之后。

我发现自己也被卷入了这个节目的热潮之中。

我不得不承认,在有空的时候我也很喜欢看这个节目。

而且我有喜欢的选手。

”在信中她还如数家珍般地对选秀比赛中人气最高的一些选手进行了点评。

英国媒体对傅莹以“母性的温柔”化解此事的方式大加称道,最后该档节目还想邀请她现场观看决赛。

傅莹出色的外语能力。

曾求学英伦的经历,使其深谙与西方主流社会沟通之道。

一位英国官员说,他很少见到傅莹这样的外交官,在各国驻英的外交官中,她也显得相当突出。

富有人情味众多外交领域记者对傅莹最深的印象,就是每每国际热点事件发生时,她擅长借助媒体平台。

及时发出中国的声音,用词精准,有理有节,刚柔并济。

20xx年4月13日,针对发生在伦敦的少数人抗议奥运火炬传递事件以及西方一些媒体对中国的不实报道与歪曲。

傅莹在英国报章发表文章中说:“一个年轻朋友看了BBC对火炬伦敦传递的转播,他在给我的信中写道,此刻百感交集,有悲哀、愤怒,也有不解。

耿莹

耿莹

耿莹在老一代革命家中,耿飚并不是特别显眼。

新中国成立前,他的最高职务是兵团副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过外交部副部长、国防部长、国务院副总理。

然而,当看到70岁高龄还在为中华文化奋力拼搏的耿莹时,你就会了解耿家人的性格,理解耿家人的传奇。

父亲:给毛主席送老虎、给特务送药1969年,耿飚作为党的“九大”后派出的第一位大使,来到阿尔巴尼亚。

毛主席临行前叮嘱他,阿尔巴尼亚是“欧洲的社会主义明灯”,我们要加强和发展中阿友好关系。

“肩负"联谊"重任的父亲,却看到这样的现实:当我国自己黑白电视机都少得可怜的时候,阿方向我国提出,援助他们每个农业社都有电视;当我国动用本来就少得可怜的外汇,为阿方进口棉花、织成布、做出成衣时,他们反过来要卖给我们从中赚钱。

我国援助的化肥被堆在地里,任凭日晒雨淋……1954年以来,我国给阿尔巴尼亚的经济、军事援助,高达90亿元人民币。

当时,阿尔巴尼亚总人口才300万,人均接受中国援助3000元,而同期中国农民一年的收入,最多也就几十元。

”该不该勒紧中国人裤腰带,去援助阿尔巴尼亚?耿飚大胆提出调整援阿方略。

“父亲回国述职时,李先念风趣地对他说,你胆子真不小,敢说阿尔巴尼亚的"坏话"!你是第一个提出这种意见的人。

后来,中央肯定了父亲的建议。

”耿莹说:“我父亲是文武双全的将帅之才。

”曾有一位北大学者说:“耿飚是上山能打猎,下水能摸鱼,出门能谈判,回家能做饭的人物。

放到古代,就是赵子龙、秦叔宝。

” 耿飚生于湖南醴陵县一个贫困家庭,从小读过私塾,背过诗文。

耿飚的曾祖父是靠苦读起家的举人,祖父是游方郎中。

耿飚的父亲则闯荡江湖,混到抚台的亲兵营里学了9年武功,差点被选入皇宫。

因为使过皇上赐予的虎头双钩,有“双钩大侠”的美称。

后来回乡,先后学过木匠、铁匠、瓦匠和医术,又跟株萍铁路的德国工程师学会了看图纸。

1909年出生的耿飚,自小从父亲那里学会了南拳、气功、单刀、点穴等很多本事。

抹不去的温馨——乔冠华、龚澎之女乔松都访谈录

抹不去的温馨——乔冠华、龚澎之女乔松都访谈录

书,公 开 的共产党 员, 国民党特 务成 天都跟 踪着 。如果在 街 上跟
候 外 出,为 了甩掉 身后 的特务 , 要 先到一 个地 方, 比如 先到 新 华 日报 营业厅 ,特务就 在 门 口
母亲那里 了解 的情 况?
朋 友 打 招 呼 , 会 给 朋 友 带 来 麻 烦 。母亲知 道 自己的这 种处境 ,
周 恩 来到 上 海 ,参 加 中共代 表 团
的 工 作 , 同 年 底 赴 香 港 ,担 任 新
共 中央 南方局 外 事组 工 作 ,曾担
任 周 恩 来外 交秘 书 兼翻 译 、 中共
华社 香 港 分 社社 长 。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成 立后 ,历任 外 交部 外 交政
策委 员会 副主 任 、 外 交部 部 长 助
厅附近 ,身 边跟一个 高个 子戴 眼 镜 的男子, 他们一 起到 了什么地 方 。记录还 写着 :此人 一定不 平
有 时 特 务 的 跟 踪 也 让 人 很
烦 。有一次 ,父母 亲去参 加一个 读 书会, 别人都到 了,他 们还没
有到 。大家就纳 闷:老乔 和龚澎
澎打 招呼 ,结果 没想 到她像 不认
次 年 加 入 中 国共 产 党 。 1 9 3 8 年 初
日战 争 时期 主 要 从 事新 闻工 作 ,
撰 写 国际评 论 文 章 。1 9 4 2 年 秋 到
重庆 《 新 华 日报 》主持 “ 国 际专
栏 ” ,直 至 抗 战 胜 利 。 1 9 4 6 年初 随
到延 安 ,后 担任 八 路 军 总 司令 部 秘 书 。1 9 4 0 年奉 命调 重庆后 在 中
的情况 还是很 危险 的。她说 有 时

嫁给外交官的真实感受

嫁给外交官的真实感受

嫁给外交官的真实感受
一:
外交官的女朋友,他一年回来一次,20天的假,能分给我24-48小时陪我。

基本每天发微信语音或者视频给我,能聊个10-20分钟,他工作还是挺忙的,每天加班,双休日也不例外。

偶尔他会连续忙几天,几天联系不上。

心里会担心他的安危,毕竟不像祖国那么安全。

他工作上的事不多问,问了怕让他犯错,不过他也不会说
开始关注外汇,因为发的是美金,总是思考什么时候把钱换成人民币最划算,希望每月一号发工资时,人民币能涨一涨。

还有本来想结婚度蜜月去国外的,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不能随随便便让你出国的
谈恋爱就是异地恋的体验,没有什么特别的,结婚了貌似还有别的福利政策
二:
我是在欧洲留学后留在欧洲工作,嫁给的外国人,去年他成为外交官我随他来到另一个国家,接触了很多各国的外交官夫人,如果决定嫁给外交官,基本就得放弃稳定的长期工作的想法,夫人们基本是和丈夫几年换一个国家,好坏不一,夫人不工作在家带孩子,孩子上学后夫人全职太太。

还有就是外交官分很多等级,风光的是等级高的,住大使馆,级别低的其实也没那么体面,有些要自己在外面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外交官夫人们:才女才子姐妹花
在中国外交史上,除了像周恩来、陈毅、乔冠华那样优秀的男外交家,还有一大批闻名中外的外交官夫人。

她们或本身就是外交官员,或身为外交官的夫人,通过自己的各种优势与努力,为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对“姐妹花”
外交部素有才子“二章一乔”之说。

“二章”指章汉夫、章文晋,两人都任过外交部副部长。

“一乔”指乔冠华,最高任过外交部长。

章汉夫的妻子是龚普生,乔冠华的妻子是龚澎,她俩是亲姐妹,安徽合肥人。

龚普生大龚澎一岁,都是学生运动的领袖,是燕京大学一对有名的“姐妹花”。

抗战开始,周恩来在重庆的南方局聚集了一大批热血精英,其中包括二章一乔,和后来他们各自的爱人:龚普生、张颖和龚澎。

龚澎当周恩来的英文秘书,张颖当文化秘书,龚普生后来被周恩来派到美国,她在那里和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女儿交上了朋友。

那里的人普遍认为龚澎、乔冠华是才女才子,天生一对。

可他们俩谁也不愿先开口提这事。

一天,周恩来急了:“唉,你们到底准备拖到什么时候?”乔冠华局促地拍口袋摸烟。

一看周恩来桌上放了一块“请勿吸烟”的小牌子,把掏烟的手垂了下来。

龚澎看在眼里,对周恩来说:“我从小说里看的,人家西方人不抽烟情绪就不高。

”“你们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呵,你看龚澎连你抽烟都不反对,你还有啥子说的?”周恩来望着乔冠华,起来拿着禁烟的小牌子,哈哈大笑:“我这里是禁烟不禁婚呀,你们商量个时间。


两人结婚后,仍然好强。

乔冠华才气横溢,每每语惊四座;而龚澎政治上更强,主意更多。

他们当众常争得面红耳赤,私下却十分恩爱。

恩来点破“窗户纸”
龚澎因为外事太忙,章文晋做了周恩来的第二任英语翻译。

抗战胜利后,周恩来从延安回重庆,张颖随行。

她上飞机较晚,一位年轻人给她让座。

张颖问他:“你是章文晋吧?”章很奇怪:“你怎么认识我?”年轻活泼的张颖笑了:“延安有人说你啊。

”后来重庆人员移到南京,章文晋跟着周恩来先走了。

张颖跟董必武后去,在南京他们第二次见面。

章文晋不爱说话,与活泼天真的张颖正好相反。

张颖到上海《群众》杂志任编辑。

有天周恩来问:“小张,你到底怎么打算?”张颖有些为难,她有个男友在国外搞地下工作,可老是阴差阳错联系不上。

周恩来说:“你这事虚无飘缈得很,你也不小了,要疏散了,两条路,一条去香港,一条去解放区,你怎么打算?”张颖仍然犹豫。

周恩来有一天请张颖和章文晋吃饭时问张颖:“章文晋去解放区,你呢?”张颖笑着回答:“我去香港。

”周恩来说:“你任何时候把你和文晋的事想通了,任何时候都可以回解放区。

”周恩来又说了许多章文晋的好处,张颖心里有些动,但她还是去了香港。

乔冠华和龚澎也在香港。

龚澎对章文晋印象好,也劝张颖。

在香港工作不好开展,加上原来的男友联系不上,张颖决定回南京。

临走时,张颖问龚澎:“恩来在我临来时找我谈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呀?”龚澎大笑:“你这人怎么啦,这都不明白吗?肯定章文晋跟恩来谈过了嘛!”张颖到达上海时,章文晋意外地出现在码头:“到我家去吧?”1947年春节,张颖成了章文晋的新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