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资治通鉴故事》读后感

合集下载

2020年资治通鉴读后感200字范文

2020年资治通鉴读后感200字范文

2020年资治通鉴读后感200字范文资治通鉴读后感200字宋代司马光编撰了一部《资治通鉴》梁启超评价为“皇帝教科书”当历史的烟云被时间带走,风尘中依稀有缕缕壮士的哀叹,孀妇的遗憾,忠臣的决心.....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是的,司马光微微挥袖,提笔写道.....战国是一个崇高诡术的时代,百家辈出,然而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杀伤力最大的还是反间计。

唐太宗是一个明知且有远见的黄帝;一个人要知足,干什么都要前思后虑,适可而止。

《资治通鉴》里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比较的典型,从中了解我国的历史,从历史中学到做人乃至治国的道理。

资治通鉴读后感200字这几天我读了一本书叫《资治通鉴故事》,这本书讲的是从春秋战国到五代十国之间的故事。

这本书是由许多小故事组成的,有:三家分晋、陈胜起义、田园诗人陶渊明等等。

这里面我映象最深刻的是“女皇武则天”,武则天是我国唯一的一位女皇帝,也是登基最晚的一位皇帝。

这个故事讲的是武则天是如何从一个平常的宫女到皇帝的故事,中间有很多勾心斗角和尔虞我诈,经历千辛万苦终于成为了皇帝。

在她做皇帝的十余年里,做的事情有好有坏,好的有:边防得以巩固,生产得以发展,人口有所增加等;坏的有:滥杀无辜,重用酷吏,生活奢侈等。

后人对她的评价是功过参半。

在公元705年正月武则天身染重病,移居长生殿疗养,同年十二月十七日武则天因病驾崩。

这本书的其它故事同样很精彩,非常值得一读。

资治通鉴读后感200字《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巨著,讲述了我们古代国与国之间的故事,其中有很多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我一向不喜欢看历史,但当我翻看《资治通鉴》的时候,里面的内容却深深的吸引了我。

我耐着性子看了下去,我读它的目的是:首先对我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其次主要学习《资治通鉴》中人物的谋略,我们处在现代社会,虽然没有战争,但也十分有必要的去学习。

在现代社会,我们不妨用古人的谋略来分析当代社会的局势,这对我们认识事物有很大的帮助。

《资治通鉴》阅读有感(精选8篇)

《资治通鉴》阅读有感(精选8篇)

《资治通鉴》阅读有感(精选8篇)《资治通鉴》阅读有感篇1《资治通鉴》是多么伟大的著作!我在读他时仿佛自我亲眼看到一个个历史事件。

在历史故事中,我了解了古代人民是怎样学习,劳动,生活的,它们有许多困难是现代人感受不到,也克服不了的,“囊萤映雪”的故事让我们无法想象,古人在黑暗的夜晚是借助萤火虫的光亮和月光下的白雪反射出的光亮读书的。

在书中还有许多战争中历史人物的记载,这其中的每个故事都让我深有感触。

其中我最佩服的人物之一韩信,十分著名的战术家,其一生英勇善战,善于带兵,为刘邦出谋划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忍受“胯下之辱”,他的雄才伟略、能屈能伸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西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的巨鹿之战,可见其勇猛骁勇善战、为国捐躯的`决心,终一战成名,这是何等的精神和气魄,但他太过自负,优柔寡断,鸿门宴没能击杀刘邦,铸成大败,他的乌江自刎,令我惋惜,暗叹连连!我最敬佩人物的还有三国时期的孔明,他用了一生来辅助刘备,可最终还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未能实现统一,但他留下的《出师表》坚忠精神永远影响着后人。

还有伟大的医学家李时珍,流传至今的医学巨著《本草纲目》为现代医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当然还有令我们痛恨至极的人物,如王莽,他看似谦虚爱民,其实有着狼子野心,为了得到皇位,杀死了看穿了他的平帝,向太后讨要玉玺,最终被人民推翻了。

当我看完这本书时,思绪万千,我们要反省一下自我与古人的差距:先看看古人,他们生活在战争频发的时代,随时都可能面临危险,却从没有过怨言,他们三十而立,治国治家,统领大业!而我们呢?我们在科技发达的新时代下生活,过着养尊处优,尽享其成的生活,很多三十岁人还过着“啃老族”的生活,不思进取,很多学生还嫌学习任务太重、作业太多……到处发牢骚。

相比而言,我们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啊!《资治通鉴》阅读有感篇2“历史虚无主义”却是绝对不可取的。

要求史书所载百分之百真实可靠,本来就是不现实的要求。

毕竟,史家们正努力地还历史以本来面貌,虽然这是一个也许永远无法到达的目标。

资治通鉴读后感10篇

资治通鉴读后感10篇

资治通鉴读后感10篇资治通鉴读后感篇一我一直比较相信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的一句话:“读史使人明智”,从小时候开始,我就对古今中外的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感觉那些过去的历史仍在我们的昨天,感觉那些过去的历史有可能会发生在我们的明天。

生活中难免会有历史重演的成分,或是喜剧,或是悲剧。

阅读史书总是给我带来无尽的感想,无穷的惊叹。

阅读过很多的历史书籍,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但是最喜欢的一段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因为那个时代文化异常繁荣,哲学思想流派纷呈,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科学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取得不少世界领先的成就!当然,关于这个时代有着不少的记载,或口诛笔伐、或赞扬有加。

其中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描述最清晰,最精彩的就属《资治通鉴》。

“鉴于往事,资于治道”是对《资治通鉴》最好的评鉴。

它是我国北宋著名史学家兼政治家司马光,在一些优秀的助手协助下,用时十九年才完成的编年史巨著,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根据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编写而成。

《资治通鉴》这一历史著作中的王朝更迭以及气势的盛衰都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司马光用一生的时光和心血记录了上起东周,下至五代的一千三百多年之间的历史事件,这部三百多万字的鸿篇巨著真可谓是十九年磨一剑,书中记录了历代明君贤臣的事迹,简单明了、生动形象地告诉大家:清廉、中正、刚直、温厚、诚信、执著等等古人拥有的品质,在今天仍是万分可贵的精神,是我们在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高贵品质,书中有多少精彩绝伦的故事值得我们细细地品味与深深地思考,发人深省,令人拍案。

梦回千年,烽火硝烟的战国时代是一个崇尚诡术的时代,百家争鸣,能人辈出。

然而成本最低、效果最好、杀伤力最大的还是古往今来被人们一次次成功演绎的反间计。

反间计有很多种表现形式,然而无一例外的都是针对着人性最最脆弱的部分——多疑。

这里我不禁想起,中了敌人的反间计而最终失败的、也最为令人惋惜的便当属魏。

魏居中原之地,富庶傲视天下群雄,如果能留住吴起、孙膑这两位后世公认的战国时期最伟大的军事家,何愁霸业不成?损失最为惨重的则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北掠中山,治胡地,使赵成为战国末期唯一有实力与虎视六国的大秦相抗衡的国家,然长平一役,赵为范雎所反间,更廉颇而代之以赵括以致四十万大军为秦将白起坑杀?反观历史,有太多、太多的历史故事被与反间联系在一起,可以肯定的是,它一定会继续挑战人性最为脆弱的。

资治通鉴读后感(精选37篇)

资治通鉴读后感(精选37篇)

资治通鉴读后感资治通鉴读后感(精选37篇)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资治通鉴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资治通鉴读后感篇1《资治通鉴》这本书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编年体通史,是宋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历史学家司马光主编。

历时9年。

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所以将这本书名为《资治通鉴》。

这里面有许多故事都很吸引人,如:《毛逐自荐》、《荆轲刺秦》、《指鹿为马》......其中,最让我喜欢的是《毛逐自荐》这个故事里的毛逐了。

这个故事讲的是公元258年,赵国被秦国围困,派平原君到楚国求援,平原君要挑选二十个文武双全的门客一同前往,可是挑来挑去还差一人,这时,一个叫毛逐的门客勇敢地推荐自己。

结果,他凭着自己的机智,威胁楚王,使得楚王答应联合抗秦。

最终解了围。

毛逐也因此被平原君奉为了上宾。

读完这本书,不但使我知道了许许多多古代的英雄人物,也让我受益匪浅。

资治通鉴读后感篇2《资治通鉴》这本书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用十九年的时间编写而成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前后跨越了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时间,这本书就是把这一历史阶段的历史故事用白话文写出来,使它更加通俗易懂。

书中选取的都是一些耳熟能详的或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故事,比如荆轲刺秦王、苏武牧羊、赤壁之战、玄武门之变等等。

我很喜欢《暮夜却金》这一篇,它讲述了一个叫杨震的人拒绝别人私下的贿赂,坚持自己的品格和修养的故事。

我很喜欢杨震在故事中说的那几句话:“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我们每个人在做事的时候,都应该学会不违背道德理念,坚持自己的做人原则。

我真心的向大家推荐这本《资治通鉴故事》,希望你们也和我一样,从中学到很多做人的知识和道理。

资治通鉴读后感篇3《通鉴》从魏、赵、韩三家分晋开始编年叙述,到五代结束。

在司马光眼中,这是一个周道衰落,纲纪败坏的年代,三家能够堂而皇之位列诸侯,“非三晋之坏礼,乃天子自坏之也”。

《资治通鉴》阅读有感(精品8篇)

《资治通鉴》阅读有感(精品8篇)

《资治通鉴》阅读有感(精品8篇)《资治通鉴》阅读有感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资治通鉴》阅读有感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资治通鉴》阅读有感(精品8篇)】,供你选择借鉴。

《资治通鉴》阅读有感篇1《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巨著,讲述了我们古代国与国之间的故事,其中有很多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我一向不喜欢看历史,但当我翻看《资治通鉴》的时候,里面的内容却深深的吸引了我。

我耐着性子看了下去,我读它的目的是:首先对我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其次主要学习《资治通鉴》中人物的谋略,我们处在现代社会,虽然没有战争,但也十分有必要的去学习。

在现代社会,我们不妨用古人的谋略来分析当代社会的局势,这对我们认识事物有很大的帮助。

古今中外,好多人的谋略,为人处世之道不得不让人佩服,它可以扭转乾坤、化腐朽为神奇,只有一个字可以形容,那就是一个“妙”字,这就是我对《资治通鉴》的评价。

有人善于摸透人们的心理特征,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有人善于用兵……这些都是我们值得学习的。

古代历史留给我们不仅仅是历史,而是给我们留下了处事的经验和方法……《资治通鉴》阅读有感篇2最近闲来无事,打开书柜,找到一本老公以前读过的书—《资治通鉴》,慢慢读来,竟然读出了兴趣。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著作。

此书给当时的人的影响力十分大,更给后人予警示。

《资治通鉴》此书详解了九世纪在战国纪的沧桑风云中,我了解了六合一统,在汉纪的泱泱文风当中,我明白两汉(西汉和东汉)的兴衰,在三国纪当中,我清楚了乱世中的演进,在晋、宋、齐、梁与陈纪当中,我了解了当时浑乱的场面,在唐纪当中,我明白了封建社会的鼎盛,在五代纪中,我明白了五代十国的演进。

此书里面也写了许多名人,如贤明帝王有:“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开辟汉风的汉高祖刘邦、开疆拓土的汉武帝国刘彻、渡江称制的司马睿;如贤明臣子有:变法的商鞅、纵横的苏秦、“仲父”吕不韦、开辟“丝绸之路”的张骞、外交家班超;如贤明的武将:乐毅、平定七国之乱的周亚父、“飞将军”李广、秦叔宝。

《资治通鉴》读后感15篇

《资治通鉴》读后感15篇

If you are really willing to work hard for your dreams, the worst result will be a late bloomer.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资治通鉴》读后感15篇《资治通鉴》读后感1周末,老爸买了《资治通鉴故事》这本书送给我,这本书是根据我国古代有名的《资治通鉴》改编而成。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编年史,作者是我们熟悉的“司马光砸缸”故事里的主人公司马光,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司马光编成这本书一共花费了十九年的时间。

这本书记录了上起东周下至五代,一共一千三百六十十二的史事,主要内容是政治和军事,还有经济、文化方面。

它通过记录一些明君贤臣的事迹,简单又生动地告诉人们:清廉,正直,刚强,宽厚,忠诚,信义,执着,道德等,这些古人所具有的品质。

这些品质,在今天仍然可贵,是我们人生路上所不可缺少的。

在这本书中主要提出了道德。

比如吴起是战国初期的有名将领之一,他为了得到鲁国国君的信任心一横把自己的妻子给杀了,虽然得到了重用但却因为人品太差被鲁国国君给怀疑。

最后,他又去了几个国家。

虽然他到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强大,但却变成了臭苍蝇,处处被人讨厌,处处被人排挤。

一辈子被人陷害,但却没有人同情,反而遭天下人唾弃。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人品太差了。

司马光说过: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中国传统价值观是要求一个人德才兼备,而德放在前面可见品德和道德的重要性。

《资治通鉴》读后感2《资治通鉴》今年断断续续看了大半年,现在看到了东汉桓帝时期,一方面是文言文中有的术语、地名、典故不能理解,另一方面是历史的特性让人难以忍受。

历史中充满了杀戮、背叛和阴谋,让人时时感到愤怒。

我又不能做到置身事外,没有“大江东去”和“滚滚长江东逝水”之感,这是人的历史,是我们祖先的故事。

有些人身处王侯之位,还是那么贪心,为一己私欲,让多少人死于非命。

《资治通鉴》读后感范文(精选11篇)

《资治通鉴》读后感范文(精选11篇)

《资治通鉴》读后感范文(精选11篇)《资治通鉴》读后感范文(精选11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资治通鉴》读后感范文(精选11篇),欢迎大家分享。

《资治通鉴》读后感1孙子说:“不动如山,动如雷震。

”赵国常与匈奴交战,每每失利,赵王改派李牧把守边疆。

李牧每日犒劳将士,不允许出战,连续几年赵国都没有什么损失,赵王和匈奴都以为李牧怯懦。

由此匈奴军队军纪开始松散,越来越缺乏组织,以致士气大减。

赵国将士们每日接受赏赐却没有机会为国家效力,都愿意一战,后来大破匈奴军队。

这就好比在收到别人攻击或排挤时,不要立即报复,要学会忍耐。

表现出自己宽容大度的一面,对身边支持自己的人多多施以恩惠,有更多的人支持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若他以为你胆小懦弱,更加骄横,这就可以找准机会给予致命一击,此所谓“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自古以来,能成就大事的人,他们的胆识绝对不是常人能及的。

敢作别人之不敢作,敢为别人之不敢为。

此外一点,就是不贪图小利。

智襄子是晋国四卿之一,因为贪图小利,向韩康子、魏桓子、赵襄子三大夫勒索土地。

韩子、魏子都惧怕他,赠予了土地,唯独赵子不与。

智襄子率魏韩攻赵,反被赵魏韩灭族。

由此可见,不管自己势力再强大,占别人的小便宜多了,时间一久必然会引起公愤。

无信、无惠,则无人和,就是天人相助也无济于事。

作为一名领导要清楚三点。

其一,无信不立,应当首先立木取信。

人性是贪婪的,但也是有良知的,何不让他们占一些便宜以达到取信的效果。

其二,拿出自己的一半东西,来分与他人,“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其三,再从自己的反对者的薄弱环节开始游说,阐明利害,可以大大的动摇其原本的反对决心。

这一切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确立并维护内部秩序。

当内部不稳定时,只可守,不可攻。

守,可结秦晋之好;攻,只会众不敌寡。

《资治通鉴》读后感作文(精选7篇)

《资治通鉴》读后感作文(精选7篇)

《资治通鉴》读后感作文(精选7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资治通鉴》读后感作文,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资治通鉴》读后感作文(篇1)最近,妈妈给我买了一册厚书,书名叫《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作家司马光历时十九年撰写的一本政治、历史、文化、军事于一体的编年体形式的巨著。

“资治通鉴”标题的含义就是“鉴于古时发生的事情的教训,以加强现在的统治与管理。

”虽然成书时间距离现在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可是里面的道理仍然可以沿用至今。

这本书第一卷开篇就写出了能成就大事的关键。

其中有一句话讲出了道理:“夫事未有不生于微而成于著。

圣人之虑远,故能谨其微而治之;众人之识近,故必待其著而救之。

治其微,则用力寡而功多;救其著,则竭力而不能及也。

《易》曰:‘履霜,坚冰至。

’《书》曰:‘一日二日万幾’,谓此类也。

”意思就是“没有哪件事情不是由一些细微的事引发的,能成大业的人目光长远,能利用一些细微的变化来预测事情,从而预防它;而普通人的目光短浅,等到事情已经发生了,再去补救它。

如果在刚有征兆时就扑灭它,就可以事半功倍;而等到事情已经发生了再来补救,往往竭尽全力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这对我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最近除了抗疫之外还有件大事,那就是抗洪救灾。

但是战士们不会总是在大坝前加固堤坝,而是在大坝的后方寻找出水孔。

因为有句古话说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可能普通人认为一个小小的小孔,不会有事的。

但当洪水到来时,这个小小的小孔可能会越冲越大,最后导致整个大坝被冲毁。

就需要更多的财力和物力来修好大坝。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也是这样的。

有一次,我在写作文时,把“必”字少写了一“丿”,爷爷却很严肃地对待这个问题。

我说:“不过就是少写了一‘丿’吗?为什么要这么认真呢?”爷爷说:“如果你的‘必’字写错了,那么有这个偏旁的字你都会写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治通鉴故事》是将《资治通鉴》中的62个故事按时间排列进行介绍赏析编辑而成的。

接下来搜集了2020资治通鉴读后感,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暑假里,妈妈给我买了一些我喜欢的好书来读,《资治通鉴故事》是其中之一。

这本书是根据我国古代有名的《资治通鉴》改编而成。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编年史,作者是我们熟悉的司马光砸缸故事里的主人公司马光,他是北宋时期着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司马光编成这本书一共花费了十九年的时间。

这本书记录了上起东周下至五代,一共一千三百六十多年的史事,主要内容是政治和军事,还有经济、文化方面。

它通过记录一些明君贤臣的事迹,简单又生动地告诉人们:清廉,正直,刚强,宽厚,忠诚,信义,执着等,这些古人所具有的品质。

这些品质,在今天仍然可贵,是我们人生路上所不可缺少的。

《资治通鉴故事》里有许多伟大的人物。

司马光通过敏锐的观察,形象地记述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如荆轲刺秦王、毛遂自荐、鸿门宴、七步诗等。

其中,最让我喜欢的,就是《毛遂自荐》这个故事里的毛遂了。

这个故事讲的是公元前258年,赵国被秦国围困,派平原君到楚国求援,平原君要挑选二十个文武双全的门客一同前往,挑来挑去还差一人,这时,一个叫毛遂的门客勇敢地推选自己,并凭着机智,威胁楚王,使得楚王答应联合抗秦,解了邯郸之围,毛遂也因此被平原君奉为了上宾。

毛遂勇于展现自我,充满自信心的品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觉得自己这一点还比较欠缺,所以我应该向他学习。

读好书不仅能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而且能够陶冶我们的情操,启迪我们的智慧。

以后我还要多读好书,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知识、懂事理的孩子。

在我的书柜中,有一本厚2厘米,包着黑硬壳的书,名叫《资治通鉴故事》,这本书是宋朝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历经19年的时间,与众人一起将这本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书整理出来的。

这本书的内容主要以政治和军事为主,还兼顾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史料,总共贯穿了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

书中有许多令人深思的句子,从这些句子中也让我们懂得了一个又一个做人的道理,使我们受益匪浅,如“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是说不能自以为是。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遗子黄金满簏,不如教子一经。

”意思说给后人积累再多的金子、银子,还不如好好教孩子学习。

这是一本货真价实的文学名著,它不仅让我学会了许多政治兵法,还使我了解了不少课本上学不到的战略侧谋。

这是我第一次读我国的年体通史,就已经学到了不少课外知识,我一定会多读这种历史故事,来更多的了解我国五千年来古人留下的文化遗产。

文学是比鸟飞的还远的梦想,是比花开的还美的情感,更是比星星闪的还亮的智慧。

让我们一起读文学名著,博览群书,使我们陶冶情操,让我们成长的道路上充满着阳光让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灵。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书叫《资治通鉴故事》,这本书讲的是从春秋战国到五代十国之间的故事。

这本书是由许多小故事组成的,有:三家分晋、陈胜起义、田园诗人陶渊明等等。

这里面我映象最深刻的是“女皇武则天”,武则天是我国唯一的一位女皇帝,也是登基最晚的一位皇帝。

这个故事讲的是武则天是如何从一个平常的宫女到皇帝的故事,中间有很多勾心斗角和尔虞我诈,经历千辛万苦终于成为了皇帝。

在她做皇帝的十余年里,做的事情有好有坏,好的有:边防得以巩固,生产得以发展,人口有所增加等;坏的有:滥杀无辜,重用酷吏,生活奢侈等。

后人对她的评价是功过参半。

在公元705年正月武则天身染重病,移居长生殿疗养,同年十二月十七日武则天因病驾崩。

这本书的其它故事同样很精彩,非常值得一读。

读史明理的确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而古籍中《资治通鉴》是其中的佼佼者。

自宋司马光完成这一力作后多少代储君被要求必读《资治通鉴故事》。

直到今天,这本书还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教会我们信义,智慧,勇敢,执着等道理。

在这里,我就挑我感触最深的一篇说说。

汉武帝时期,霍去病少年得志,封侯拜将。

是大汉王朝的骠骑将军,立有赫赫战功,擅长杀敌更是一马当先。

但是他却不是一个能体会士兵疾苦的富家公子出身。

每次打仗,专门为他准备的后备物资就有几大车,往往打完战了物资还有余。

但是,普通士兵却可能饥寒交迫。

反观同时期的李广将军,人人都知道他的赫赫战功,匈奴更是对他畏惧有加。

但是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李广对下属的爱护和体谅。

就是这种真正融入群众的上级才获得了真正的拥戴和信服。

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李广一直无法封侯,但是,在很多人的心里,李广更像一位伟大的将军。

而霍去病则自能成之有勇有谋,得天独厚。

李广的仁义,李光的谋略,李广的胆识,李广的能力造就了这位流芳百世的将军。

我们如果将来成为一名领导,不仅仅要有能力,还要懂得与下属之间相处的艺术。

合作,协助,共赢,相互体谅都是我们有学习的。

小至一个人,大至一个国家,《资治通鉴故事》里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典型,大家有时间都来读一读,从中了解我国的历史,从历史中学到做人乃至治国的道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