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索绪尔_普通语言学教程_中几个概念的理解
从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中的《语言学史一瞥》解读索绪尔语言学史分期

从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中的《语言学史一瞥》解读索绪尔语言学史分期历史阶段的划分从来都是主观的、任意的,除为了叙述方便,没有其他意义。
本文通过解读索绪尔《语言学史一瞥》中对语言学史的分期,揭示分期的具体依据以及分期的目的,试图窥探索绪尔的语言观。
标签:索绪尔语言学史分期语言学史观19世纪末20世纪初,索绪尔从历史比较语言学的阵营中走出来,他在历史比较语言学方面的高深造诣,使他能够比较全面地观察语言,对语言的普通理论提出真知灼见。
文章通过对《普通语言学教程》中《语言学史一瞥》的解读,了解索绪尔对语言学史的分期依据和分期目的,从而进一步认识他的语言理论观点。
索绪尔对语言学史的分期中,隐藏着他对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的确立。
同时也显示出他的诸多语言学观点,如:语言是一个系统,语言学应该分成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共时语言学研究作为系统的语言等等。
一、索绪尔对语言学史的三个阶段的划分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①中将《语言学史一瞥》设为第一章,主要讲述的是语言学史的分期。
事实上,一种思潮的起始和终结是难以测定的。
一种思潮不会一夜之间出现,更不会一夜之内消亡。
不仅一种思潮往往要孕育着另一种思潮,而且常常几种思潮似乎同时存在、并行发展,在矛盾和斗争中显示出自己的正确性[1](P58)。
那么语言学史真的可以截然地分割为几个历史阶段吗?索绪尔认为语言学是环绕着语言事实建立起来的科学,在认识它真正的、唯一的对象之前,曾经经过了三个连续的阶段[2](P17)。
“连续”一词可以看出索绪尔并不是把它们截然地分割开来;他所强调“在认识它真正的、唯一的对象之前”,说明这三个历史阶段并没有弄清楚语言学真正的、唯一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唯一”一词在于说明:语言学真正的研究对象只有一个。
(一)第一阶段——“语法”阶段“语法”,首先为希腊人创立,后为法国人所承袭,它是一门规范性的学科,目的是要定出一些规则,区别正确的形式和不正确的形式,离真正的观察还很远,观点是狭隘的。
索绪尔语言学理论简述

索绪尔语言学理论简述[摘要]本文从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出发,对索绪尔语言学的基本观点和一些重要概念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语言言语能指所指共时历时价值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是本世纪最著名、影响最深远的语言学家之一。
著作《普通语言学教程》代表了他的语言学观点,也标志着现代语言学的开端,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20世纪诸语言学流派。
本文从《普通语言学教程》出发,将对索绪尔语言学的基本观点和一些重要概念进行阐述。
一、语言和言语索绪尔在《教程》中认为人类的言语活动可分为语言和言语两部分。
索强调,在言语活动中,应该把语言和言语区分开来。
这是索绪尔结构语言学的出发点。
语言是社会的,是言语活动的社会部分,它是社会强加给全体成员的一种规约,社会成员必须遵守这种规约,个人决不能创造和修改这种规约,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正确的使用这种规约。
而言语是个人的,是言语活动的个人部分,它是人们话语的总合,它是个人的意志和智能的行为,它是随意的。
同时,语言是同质的,本质的;言语是异质的,偶然的。
语言是一个同质的符号系统,其中只有意义和音响形象的结合是主要的;而言语则是个人活动,因人而异,它是异质的,这种活动也是不稳定的,偶然的。
二者互相对立且互为前提。
言语要被人所理解,产生效果,得有语言;语言要是建立,也必须有言语。
二者是互相依存的关系,“语言既是言语的工具,又是言语的产物。
”二、语言的能指和所指区分了语言和言语,确定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之后,索绪尔对语言性质做出了第一次概括,即语言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中的符号系统。
这是索绪尔语言理论的核心。
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符号由能指和所指两部分组成。
“语言符号连接的不是事物和名称,而是概念和音响形象。
”他用符号这个词来表示整体,用所指和能指分别代替概念和音响形象。
概念与音响形象的结合叫做符号。
在“能指”和“所指”的概念基础之上,索绪尔指出了语言符号的两个头等重要特征:1.符号的任意性。
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观及三个理论层次

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观及三个理论层次摘要现代语言学之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开创者,其结构主义理论标志着现代语言学的发端。
索绪尔为语言系统的研究和阐释提供了一个新视角——结构主义的方法和原则,从而明确了语言学的唯一对象是“就语言和为语言而研究的语言”。
从此,语言学不再隶属于其他学科,结构主义思想开始对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语言观;理论层次1 引言索绪尔是20世纪影响最为深远的语言学家,也是结构主义的创始人。
《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索绪尔的代表性著作,也是二十世纪现代语言学及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开山之作。
索绪尔凭借自己敏锐的眼光、渊博的学识及所占有的许多古代和近代第一手的语言文字资料,对近百年来欧美各国语言学界所涉及的各种语言学原理、研究方法予以总结并发表独到的见解[1]。
2 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观索绪尔认为现代语言学的建立,面临两条分岔路。
“语言学的唯一对象是就语言和为语言而研究的语言”[2]。
因此首先应以语言和言语的区分为基础,剔除掉任何非语言的,比如来自社会、物理和言语等影响因素的干扰;此外,在对语言进行研究时,索绪尔还提出应对共时和历时研究加以区分,认为语言学研究应该立足于共时的语言系统而排除历时因素的影响。
就共时的语言系统研究而言,“语言是形式,不是实质”的论断成为其思想的集中体现。
结构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等学派都在索绪尔语言理论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3]。
《普通语言学教程》从以下四个角度对其语言观的精髓进行阐释。
2.1 三个术语言语、语言和言语活动是三个概念上容易发生混淆的术语。
索绪尔认为语言与言语的区分是建立语言理论时遇到的第一条分岔路。
因此,索绪尔首先对三者的概念进行了界定。
语言是言语活动事实和混杂的总体中一个十分确定的对象。
可以定位为循环中,听觉形象和概念相连接的那个确定的部分。
语言是言语活动的社会部分,个人以外的东西。
索绪尔语言价值理论的解读

索绪尔语言价值理论的解读关于语言的价值,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有较详细的论述,他不是单纯地就价值讲价值,而是把价值放在语言系统中去分析,在一系列的比较中阐释了什么是语言的价值。
通过文本的研读,不难发现索绪尔首先肯定语言是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重要的研究对象是语言,而语言的价值又是语言研究的重点。
标签:语言价值语言实体语言单位价值和意义差别与同一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明确指出语言的研究对象是语言,那么在语言系统中如何来界定一个语言单位,这个语言单位在系统中的价值又如何来判断,价值理论在语言系统中起什么作用。
这是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
一、价值和实体索绪尔首先提出了语言是一种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主要的成员是语言。
我们要了解语言,必须知道什么是语言,这里就涉及到语言实体的确定。
所谓具体实体,索绪尔认为就是指由能指和所指两面结合而成的符号单位。
语言的实体必须是能指和所指的结合体。
对于二者的关系,索绪尔生动地描述为就像一张纸的正反面,谁也离不开谁。
研究语言时,我们可以从能指或所指入手,但是单独研究能指或所指不是索绪尔所说的语言学,只是纯粹的物理或心理研究。
语言实体要想存在,必须把能指和所指结合起来,单独的能指只能是生理学研究的材料,单独的所指是心理学的,只有二者结合才是语言学的。
语言实体的确定为研究语言学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方向,要研究语言学就必须研究语言,要研究语言就必须知道语言实体是如何划定的,语言的实体划定是和语言的价值分不开的。
确定了语言的实体,我们才可以去谈语言的价值,离开实体去谈语言的价值只能是空谈,但是离开了语言的价值,实体的划定也将无从谈起。
语言的价值和语言实体的界定可以说互为前提。
笔者认为,确定了一个语言的价值也就确定了一个语言的实体,语言实体可以说是语言价值的一个表现形式。
既然实体和价值之间有这么重要的关系,那么我们该如何确定一个语言实体?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有一组概念——语言单位和语言实体。
索绪尔

价值要通过语言单位在系统中的关系或者说差别来体现,孤立地谈价值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绝对孤立的、没有其他任何参照的所指关系及由此构成的语言符号是不存在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价值是一种关系,是一种对立,是系统的产物。”[4](p351)因为“任何要素的价值都是由围绕着它的要素决定的。”[1](p162)这说明语言要素本身并无价值,其价值要在系统中由其它要素及其关系来体现。例如:“生”孤立地看并没有价值,只有通过与“死”之间的对立关系才能体现其价值,无“生”就无所谓“死”,无“死”就无所谓“生”。这里事实上已经蕴含了语义场的概念,即生死反义词语义场。同时,“在同一种语言内部,所有表达相邻近观念的词都是互相限制的。”[1](p160)这也可以理解为:在同一种语言内部,所有表达相邻近的观念的词都是互补的。在互补中体现限制,在互补中体现对立,在对立和限制中体现差别,在差别中体现各自的价值。这在同义词中表现得最为突出,例如现代汉语同义词“看”、“瞧”、“瞅”、“张”、“望”、“瞜”、“盯”、“瞄”、“瞪”、“瞥”、“瞟”、“观”、“视”、“睃”等,虽然同是表示“观看”义,但在具体语用中却又各司其职,进而体现它们之间的对立,显现出各自的价值。比如“瞟”是“斜着眼睛看”,多用于口语中。这就显现出“瞟”与其他观看类词的差别和对立,既限制了其它观看类词语涉足“瞟”的语义语用领域,又是对整个观看类语义系统的补充,这就是其价值之所在。正如Thibault所指出的“价值是产生意义的潜能,它通过差别得以体现,这种差别存在于语言系统中的所有要素,是从具体使用中抽象出来的”。[5](p165)
(三)从整体符号解析语言的价值
把语言符号作为一个整体来探讨其价值,即将能指与所指结合成一个符号实体,探求语言符号系统及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对立与差别。索绪尔将这看成是积极的事实,而将分开来看的能指与所指的差别看成是消极的事实。“所指和能指分开来考虑虽然都纯粹是表示差别的和消极的,但它们的结合却是积极的事实。”[1](p167)语言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价值系统,要了解这个价值系统,应该从在语言运行中其作用的概念和音响形象两个方面入手。但概念和音响形象都是浑然之物,语言就是在这两个浑然之物之间形成时制订出它的单位的,这才是真正的积极的事实。在索绪尔看来,所指与能指的差别是一一对应的,能指发生变化了,所指也会发生变化,进而导致整个符号的价值发生变化。“事实上,绝对的不变性是没有的;语言的任何部分都会发生变化。”[1](p194)这体现出价值的相对性,这种相对性又反映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社会规约性。“符号的任意性又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为什么社会事实能够独自创造一个语言系统。价值只依习惯和普遍同意而存在,所以要确定价值就一定要有集体,个人是不能确定任何价值的。”[1](p159)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读书笔记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读书笔记《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之作,由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所著。
这本书对语言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我对语言的本质、结构和功能有了全新的认识。
索绪尔首先提出了语言和言语的区分。
语言是社会的、抽象的,是一套规则和符号系统,是全社会约定俗成的。
而言语则是个人的、具体的,是语言的实际运用和表现。
比如,汉语作为一种语言,有着固定的语法规则和词汇体系,这是大家共同遵循的;但每个人说出来的话,即言语,却是千差万别的,受到个人的表达习惯、思维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他还强调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语言符号由能指(音响形象)和所指(概念)组成,能指和所指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
例如,“狗”这个词,它的发音和它所代表的那种动物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只是人们约定俗成地用这个特定的声音来表示这种动物。
这种任意性并非是完全随意的,而是在一定的语言社群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在共时和历时的研究方法上,索绪尔认为共时语言学比历时语言学更重要。
共时语言学研究语言在某一特定时期的状态和结构,就像给语言拍一张“快照”;而历时语言学则关注语言的演变历史。
他指出,只有先清晰地了解语言在某一时刻的状态,才能更好地理解其发展变化。
索绪尔关于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论述也让我深受启发。
组合关系是语言符号在话语中的线性排列关系,比如“我吃饭”,“我”“吃”“饭”按照一定的顺序组合在一起。
聚合关系则是在某一结构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具有相同功能的单位之间的关系,比如在“我吃饭”这个结构中,“我”可以被“他”“她”等替代,“吃”可以被“喝”“尝”等替代。
书中还提到了语言的系统性。
语言不是孤立的符号的简单堆积,而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系统。
系统中的每个要素都根据其与其他要素的关系而确定自身的价值。
一个符号的意义往往取决于它在系统中与其他符号的对立和差异。
比如“红”这个颜色词,它的意义是通过与“绿”“蓝”“黄”等其他颜色词的对比而确定的。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读书笔记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读书笔记语言学是对人类语言的一种科学化、系统化的理论研究。
所以,虽然语言学被归类在中国语言文学之下,但我觉得它更像是一门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应用科学,它可不能像文学作品一样可以虚构。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确实也学习过语言学的一些知识,但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成系统,也不够深入。
事实上,对于我来说真正系统的阅读和学习是从本学期才开始的。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语言学也是如此。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的划时代意义就在于它标志着语言学研究从历史比较语言学转到结构主义语言学。
如果我们将视角放在当时的背景中,就会发现这一切并非是偶然。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结构主义”和“普遍主义”在各个学科中兴起,关于语言本体的研究成为了哲学研究的对象。
这样的状况使得历史比较语言学内部产生了分歧,所产生的新语言学派虽然仍占有统治地位但他们以“个人心理主义”语言观和“原子主义”的方法论研究问题,把个人的心理活动看成是语言发展的主要原因,孤立地研究语言现象,仍无法克服自身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索绪尔提出了“社会心理主义”的语言观,强调了社会因素对语言的影响,把语言视为社会约定俗成的一条符号系统,认为语言学应研究的对象是语言的内部结构,坚持整体观念,不能孤立地看待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开创了20世纪现代语言学研究。
虽然《普通语言学教程》名为“普通”,但我通过阅读和学习才发现整本书并不好理解,其中包括很多语言学专业的定义,而且这些定义间也有着内在的联系,同时它涵盖的知识也十分庞杂,涉及到了经济学、天文学、法律等,所以我只能在参考一些文献的帮助下,边阅读边去理解它的主要内容。
接下来,我主要从自己理解和感受最深的四个点来讨论:1、语言和言语我觉得不管是做研究还是写文章,第一件事情是得确定对象,你得知道自己在研究什么,写的是谁。
但在索绪尔之前的语言学研究中,研究对象却在语言和言语中并不确定。
所以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开篇便探讨了语言学的对象,明确区分了语言和言语。
索绪尔“第三次普通语言学教程”论析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121 EASTERN FORUM—JOURN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No. 4, 2023索绪尔“第三次普通语言学教程”论析聂 志 平浙江师范大学 语言研究所/人文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摘□要:索绪尔将“界定自身”即明确语言是什么看做语言学的第三个任务;将课程分为个别语言、语言和言语三个部分,并用图示说明言语行为、语言与言语的关系,提出了语言与言语的不同模式;将符号的构成明确为能指和所指,充分地论证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具体实体与抽象实体、相对任意性与绝对任意性,以及为任意性所决定的社会性强制性、可变性与不变性,将博杜恩的静态与动态改造为共时与历时,认为这种区分是由语言符号的性质所决定的;将克鲁舍夫斯基的邻近性联想与类比性联想改造为组合关系和联想关系,使之成为语言系统的结构关系的体现,认为符号是什么取决于系统中的关系,并奠定了音位学的基础。
索绪尔以此建立了科学的语言符号学,并奠定了普通符号学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索绪尔;现代语言学;语言学理论;语言学史笔记整理出版的《普通语言学教程》。
索绪尔第三次普通语言学教程,即他生命中最后一次讲授普通语言学教程,开始于1910年10月28日,结束于1911年7月4日,按时间记录来看,每周有周二和周五两次课,整个课程持续8个多月。
从刊出的孔斯坦丹的笔记来看,索绪尔第三次普通语言学教程与第二次教程在课程内容和安排顺序上,有很大不同,反映了索绪尔对自己语言学理论体系建设的进一步思考。
孔斯坦丹的笔记,是沙·巴利等编辑《普通语言学教程》(法文本/1916年)时所未见的材料。
“第三次普通语言学教程”的笔记版国内有张绍杰(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和屠友祥(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出版)两个中文译本,本文以张绍杰译本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