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贾汪区地质水文资料

合集下载

徐州市贾汪区水泥用灰岩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徐州市贾汪区水泥用灰岩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图1 贾汪地区区域地质图
2 赋矿地层
贾汪区与水泥用灰岩矿层有关的含矿层位为张夏组和崮山组下段,矿层顶底板为徐庄组和少量崮山组上段以及第四系地层。

2.1 徐庄组(∈2x)
为一套浅海潮下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交替沉积地层,厚度70 m左右,其上伏地层为张夏组石灰岩含矿层,与矿层分界岩性标志明显。

2.2 张夏组(∈2z)
张夏组按岩性特征分上下两段,分述如下。

张夏组下段(∈2z1):底部含海绿石鲕状灰岩,中部灰色鲕状灰岩,上部灰、灰褐色相见的条带状薄层灰岩。

鲕粒细1~3 mm,局部顶部具0.30~1.50 m 大鲕状灰岩与上伏地层分界。

中厚层,块状构造。

以豹皮状灰岩和鲕状灰岩为主,夹有少量生物碎屑灰岩、白云质灰岩、叠层石
表1 青龙山水泥灰岩矿与大蒋门水泥灰岩矿地质特征对比项目青龙山水泥灰岩矿
赋矿层位张夏组和崮山组下段
自然类型
鲕状灰岩、
豹皮状灰岩、薄层灰岩
矿石结构、构造产状随山体走势变化
矿石化学成分体积加权平均值
CaO 53.05%,MgO 1.08%,R
达到矿石Ⅰ级品的标准
表2 大洞山水泥灰岩矿与大成山水泥灰岩矿地质特征对比
项目大洞山水泥灰岩矿
4 
层状矿床,矿层赋存于张夏组-崮山组下段,属滨海
与排放管理工作要点》(。

贾汪区概况

贾汪区概况
大吴镇(驻建平村):面积78.3平方千米,人口84794人。辖11个村委会(西大吴、蔡庄、潘安、权台、荒里、小吴、解台、夏庄、虎山、建平、瓦庄)、16个居委会(旗山、新旗、张庄、新庄、小黄山、程楼、湖里、西段庄、瓦店、权台、权台西村、韩园、两妥、鹿庄、东段庄、民主苑)。<br />
汴塘镇(驻汴西村):面积106.6平方千米,人口54604人。辖18个村委会(茸山、凤楼、汴东、汴西、影山、北元、北吕、河泉、沿河、朱古、马头、孟省、许阳、新集、芦山、高庄、阚山、榴园)。<br />
自然地理
贾汪区南部系黄泛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北部为丘陵山区,有主要山峰55座,其中大洞山主峰海拔361米,为徐州市境内第一高峰。贾汪城区居于一马蹄形谷地中心。
贾汪有主要山峰55座,其中大洞山主峰海拔361米,为徐州市境内第一高峰。
大洞山位于徐州市区东北40公里贾汪区境内的大洞山,海拔361米,又名茱萸山、九十九顶莲花山,属淮阴山脉,周围大小100余山头,几乎峰峰有名,连成一气,森林、灌丛、灌节丛、衡疏四种植被300多种植物分布其中,景深木秀,绿涛汹涌,被徐州市列为生态自然保护区。
塔山镇 面积96.3平方千米,人口67222人。辖20个村委会(东下庄、塔山、聂庄、张场、阚口、朱湾、殷庄、彭楼、沟上、葛湖、徐庄、王集、永庄、瓦房、张埝、曹庄、王庄、柳元、郑庄、豆宅)、3个居委会(耿集、张庄、桑元)。
大吴镇 面积78.3平方千米,人口84794人。辖11个村委会(西大吴、蔡庄、潘安、权台、荒里、小吴、解台、夏庄、虎山、建平、瓦庄)、16个居委会(旗山、新旗、张庄、新庄、小黄山、程楼、湖里、西段庄、瓦店、权台、权台西村、韩园、两妥、鹿庄、东段庄、民主苑)。
塔山镇:辖社区居委会(耿集、张庄、桑元);村委会(葛湖、徐庄、瓦房、张埝、曹庄、柳园、东下庄、塔山、聂庄、张场、阚口、朱湾、殷庄、彭楼、沟尚、王集、窦宅、永庄、王庄、郑庄)。<br />

徐州气候 地质基本资料

徐州气候 地质基本资料

1.1.1 原始设计资料(一)气象资料徐州市自然条件及气候条件:年平均温度14.2C。

最热月平均气温31.6C。

最高气温40.6C。

-。

最冷月平均气温 4.1C-。

最低气温22.6C2土壤冻结最大深度4cm8年平均降雨量69.9mm0.312日最大降雨量mm相对湿度平均71%(冬季61%,70%)主导风向全年主导风向东风1.2平均风速m/s1最大风速9.3m/s基本风压值2kN m0.35/1.2夏季平均风速折算为距地面2m处数值m/s2积雪最大厚度4cm基本雪压2kN m0.35/(二)地质资料(1)地形地貌特征及工程地质特征该场地地貌上属于平原地带,地势开阔,地形较为平坦,地面稍有起伏。

地面标高一般在34.60~35.90m。

(2)岩土层构成野外勘测成果与室内土工试验成果表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简单。

勘探深度内揭露的岩土层全为第四系冲洪积层,岩性以粘性土为主。

依据其物理与工程特性,可划分为4个主层(编号为①层~④层)。

①层粉质粘土:黄褐色、褐黄色及棕黄色,偶见钙质条纹。

硬塑,具中压缩性。

该层层底埋深2.90~6.90m,层厚2.70~6.90m。

其主要物理与工程特性指标见表1.1。

②层粘土:棕黄、棕红色及浅棕红色,含铁锰氧化物,含少量钙结核,硬塑,具中压缩性。

该层层底埋深4.50~14.00m,层厚1.00~8.50m。

其主要物理与工程特性指标见表1.1。

③层粉质粘土:棕黄、褐黄等色,含少量铁锰氧化物,偶有锰结核。

硬塑,具中压缩性。

据穿透的勘探点的统计,该层层底埋深18.50~25.80m,层厚2.40~3.00m。

其主要工程特性指标统见表1.1。

④层粉质粘土:褐黄及棕黄色等,含氧化铁和少量锰结核。

硬塑,具中压缩性。

该层最大揭露厚度 3.50m,底层标高为67.47m。

其主要工程特性指标见表1.1,以及各地段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akf见表1.2。

层号含水量ω%湿重度γ(kN/m3)孔隙比e液性指数I L压缩模量Es1-2(MPa)直接快剪凝聚力c K(kPa)内摩擦角φ(°)①层21.5 19.08 0.741 0.20 9.5 26 9.5②层23.6 19.50 0.735 0.18 14.4 40 12.0③层23.5 19.50 0.715 0.30 11.8④层23.2 19.30 0.700 0.08 15.0表1.2 各地段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akf综合表(单位:kPa)地层层序①层②层③层④层⑤层akf综合值160 200 220 230 -------(3)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内地下水均为孔隙潜水。

贾汪区简介

贾汪区简介

贾汪区位于徐州市东北部35公里,地处苏鲁两省结合部。

东部与江苏省邳州市交界、南部、西部和西北部与江苏省铜山区接壤,北部与山东省枣庄市为邻。

贾汪区地下水和地面水资源丰富。

地下水为岩溶水和孔隙水,岩溶水为主要饮用地下水源,可采量为7977万方/年,主要分布在青山泉、汴塘、贾汪境内。

孔隙水可采量为10555万方/年。

地面水源主要为京杭大运河,作为全国南水北调东部通道,水量丰富、水源稳定。

不老河为本区较大河流,全长约30公里,河床宽160-300米,水深为0.7-3米,自西南向东北流入大运河,在常庄村、朱湾村设闸。

其主要支流为屯头河,主要接纳西北部的山水,在流入不老河处设有闸,流入屯头河的东、中、西三条排洪大沟保证了水源的充足。

潘安湖内水域面积7500亩,湖区蓄水量达1500万m³。

周边水系发达,上游有屯头河,下游有不牢河,京杭大运河,构成天然的水循环系统。

位于江庄镇的引龙河长约10公里,属于季节性河流,自西向东流入山东境内。

贾汪区现有小型山区水库3座,塘坝70余座;大沟43条,中沟299条,小沟1500余条;小沟级以上建筑物5000余座,其中中沟级以上2070余座;机井275眼,轻型井800余眼;供水厂6处;分别为紫庄镇水厂、塔山镇水厂、江庄镇水厂、汴塘镇水厂、青山泉水厂、贾汪水厂,取水能力分别为4万吨/日、4万吨/日、3万吨/日、4万吨/日、3万吨/日、6万吨/日,固定机电排灌站319座,装机容量16692KW。

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水资源保护,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水资源综合治理,整体水质达到地面水二类标准以上,符合水体功能要求。

由于近年来国内个别地区因水源污染等突发事件导致城市供水、用水困难,公司制定了详尽的突发事件应对措施2010年来,贾汪区政府、主管局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应对供水危机,实施了包括制水安全项目、内环管网改造项目等供水保障工程,该工程实施为公司应对供水危机、确保贾汪区供水安全和公司今后的发展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

徐州地理重点总结归纳

徐州地理重点总结归纳

徐州地理重点总结归纳徐州市位于中国江苏省中北部,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和交通枢纽。

今天,我们将对徐州的地理特点和重要景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地理位置徐州市地处江苏省北部,东邻连云港市,南接淮安市,西靠宿迁市,北与山东省接壤。

地理位置优越,处于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

二、地形地貌1. 高原地区:徐州市北部为淮北平原的一部分,地势相对平坦,海拔较低,地质构造较为简单。

2. 丘陵地区:徐州市中部为华北丘陵区,地势逐渐升高,地貌复杂多样,有苏中岗丘、巧峰山等丘陵地带。

3. 平原地区:徐州市南部为江淮平原的一部分,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农业发达。

三、气候条件徐州市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季宜人宜游。

四、湿地资源1. 河网众多:徐州市境内流经多条河流,包括淮河、泗河、邳河等。

这些河流为城市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也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湿地景观。

2. 湖泊众多:徐州市拥有多个湖泊,如铜山湖、贾汪湖、睢宁湖等。

这些湖泊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风景,成为了当地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五、经济特点徐州市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城市,有着丰富的煤炭、铁矿资源。

同时,徐州还发展了机械、化工、电子、纺织等多个产业,形成了一定的产业结构。

农业方面,徐州市拥有广阔的农田,农产品丰富多样。

六、旅游景点1. 徐州博物馆:位于市中心,是集收藏、展示、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陈列着丰富的历史文物,是了解徐州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

2. 徐州恩孚公园:位于市区西部,是徐州市的文化绿地,园内有湖泊、花坛、假山等景观,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3. 探鸟河湿地公园:位于市区南部,是徐州市的重要湿地保护区,具有丰富的湿地植被和鸟类资源,是观赏鸟类和自然生态的好地方。

总结:通过对徐州地理特点的总结归纳,我们可以看出徐州市地处东部沿海地区,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气候温和湿润。

其湿地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较为稳定,旅游景点众多。

徐州市水文特性

徐州市水文特性

徐州市水文特性(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徐州分局,江苏,徐州邮编221006)摘要:介绍了徐州市的自然地理环境状况,根据多年的水文统计资料,分析了降水、蒸发、径流、泥沙和水质等水文特性,为区域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及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水文依据。

关键词:徐州; 水文; 特性Hyd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Xuzhou CitySHI-Gui-Ju1, QIAN-Xue-Zhi2, ZHENG-Chang-Ling3, ZHANG-Jing4CHEN-Wei-Dong5, WU-Cheng-Geng6,(Xuzhou Branch of Jiangsu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Survey Bureau,Xuzhou 221006, Jiangsu Province)Abstract: In this paper, natural geological environment in Xuzhou City is introduced. Moreover, we analyze rainfall, evaporation, runoff, silt and water quality main hyd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hich provide hydrological foundation for regional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and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words: Xuzhou City; Hydrology; Characteristics1 自然地理概况1.1地理位置徐州市位于江苏省西北部,东经116°22′~118°40′,北纬33°43′~34°58′,东西长约210km,南北宽约140km,土地总面积11258km2。

徐州矿大水文地质报告

徐州矿大水文地质报告

徐州矿大水文地质报告一、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矿区地层总体走向NW~SE向,倾向NE,倾角13~19°,地表形成侵蚀、剥蚀型中山地貌。

矿区内地表水系属长江流域乌江上游抵母河支流,抵母河为区域最低侵蚀基准面(+1560m)。

区域内地下水主要为岩溶水和裂隙水。

岩溶水主要赋存于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灰岩、泥质灰岩,二叠系中统茅口组灰岩等碳酸盐岩中。

碳酸盐岩分布面积广,分布区多属裸露及半裸露的基岩山区,地表岩溶洼地、落水洞、溶斗、岩溶潭、岩溶大泉等较发育,地下局部发育溶洞、暗河,大气降雨容易通过地表大量的负地形渗入岩溶裂隙、管道、暗河之中,岩层中赋存着丰富的岩溶水,富水性强,这些岩溶水长途径流,最后以岩溶泉或暗河等形式集中排泄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的河谷中。

碎屑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二叠系上统长兴组、龙潭组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等碎屑岩中,部分赋存于峨眉山玄武岩组的凝灰岩、玄武岩等火山岩中,碎屑岩靠近地表时风化较强烈,风化裂隙较多,含风化裂隙水,深部则发育呈构造裂隙,以构造裂隙水为主,地下水主要依靠大气降雨补给,其运动受地形、地貌、岩性、构造控制,富水性总体较弱,一般就近以泉点形式排泄于当地冲沟或小溪中。

龙潭组煤矿床与上覆的中~强岩溶含水层之间有隔水能力较好的飞仙关组地层相隔,上覆的中~强岩溶含水层对矿床开采影响较小,只是当导水断层或其他导水通道沟通上覆含水层与矿床水力联系时,上覆含水层才会成为矿井的充水水源。

龙潭煤组煤矿床下伏的茅口组强岩溶含水层与煤矿床之间有峨眉山玄武岩组地层隔水,其地下水对煤层开采充水影响小,故区域内煤矿床属以裂隙充水为主,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二、矿区水文地质条件1、地形地貌及地表水矿区地形呈北西~南东向展布,与地层走向基本一致。

总的特征是中部高,两端低,最高点在矿区中部老鹰坡上,坡顶高程2024.30m,最低点在矿区南西侧冲沟底,沟底高程约1560m,最大相对高差464.30m。

徐州地形地质

徐州地形地质
徐州是彭祖文化,两汉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徐文化的集大成者。 徐州古称彭城,已有5000多年文明史。徐州建城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帝尧时建立的大彭氏国,以彭城之名的见诸文字是春秋时即公元前573年,是江苏境内最早出现的城邑。夏禹治水时,把全国疆域分为九州,徐州即为九州之一。当时“徐州”只是作为一个自然经济区域的名称,彭城邑成为这一区域的中心城市。 帝尧时彭祖建大彭氏国,彭城因而得名。夏商时期,大彭氏国很强盛,曾为五霸之一。大彭氏国的创始人彭祖活了800岁,是中国烹饪和气功的创始人。彭祖在历史上影响很大,曾被孔子推崇备至,也被道家奉为奠基人之一。彭祖的饮食养生之道,对以后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春秋战国时期,彭城为宋邑,徐国国都、楚国国都。秦汉之际,西楚霸王项羽建都彭城。彭城还是西汉、东汉、三国时曹魏和西晋等三朝封国的国都,长达500多年。从这里走出的布衣皇帝汉高祖刘邦则一统天下,开创了历史上辉煌的汉王朝。西汉时期,彭城为刘氏同姓王的重要封国——楚国和彭城国。东汉末年,曹操迁徐州刺史治彭城,始称徐州。 徐州又有“千年龙飞地、一代帝王乡”之誉。6000多年前,徐州的先民就在此生息劳作。原始社会末期,尧封彭祖于今市区所在地,为大彭氏国,徐州称彭城自始起。其后秦末刘邦生于丰县而长于沛县。徐州也是自古以来兵家必争之地,现代战争中就有以徐州为的中心抗日战争徐州会战和解放战争淮海战役。
黄河故道
明嘉靖31年(1552年)黄河决徐州,淤四十里。明万历2年(1574年)8月,黄河于砀山决口,淮河亦在高家堰决口而东泄,徐州、邳县、淮河南北淹没千里,徐州城内进水。万历18年(1590年),大溢徐州,水渍城中愈年,众议迁城改河,季训(潘季驯)浚魁山支河(今奎河),以通之,积水乃消。是时,水势横溃,徐淮泗扬间无岁不受患。据史料记载:毁城最甚者为明天启4年(1624年)6月,河决徐州魁山堤,一向东北灌州城,城中水深1丈3尺,一自南门至云龙山西北大安桥入石狗湖(今云龙湖),一由旧支河南流至邓二庄,历租沟东南以达小河,出白洋,仍与黄会。徐民苦淹溺,议集赀迁城。给事中陆文献上徐城不可迁六议。而势不得已,遂迁州治於云龙(即云龙山)。8月又复大雨,河水持续泛滥。幸存的百姓避在云龙山及户部山等高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位置境域
贾汪区位于徐州市主城区东北部35公里,地处苏鲁两省结合部。

地理坐标北纬34°17´~34°32´,东经117°17´~117°42´,东部与江苏省邳州市交界,南部、西部和西北部与江苏省铜山区接壤,北部与山东省枣庄市为邻。

地形地貌、地质灾害及土壤
地形地貌:贾汪区地处华北平原之鲁南南缘低山―丘陵与黄淮冲积平原的过渡地带。

地貌形态可划分为两大类型:一是低山丘陵,二是山前平原和冲积平原。

前者围绕贾汪煤田略呈环形展布,后者自北向南撒开呈簸箕状开阔平原,境内构成不规划的对称盆地地貌景观。

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略向东南倾斜。

水文条件及水资源:贾汪区地下水和地面水资源丰富。

地下水为岩溶水和孔隙水,岩溶水为主要饮用地下水源,可采量为7977万方/年,主要分布在青山泉、汴塘、贾汪境内。

孔隙水可采量为10555万方/年。

地面水源主要为京杭大运河,作为全国南水北调东路通道,水量丰富、水源稳定。

不老河为本区较大河流,全长约30公里,河床宽160-300米,水深为0.7-3米,自西南向东北流入大运河,在常庄村、朱湾村设闸。

其主要支流为屯头河,主要接纳西北部的山水,在流入不老河处设有闸。

流入屯头河的东、中、西三条排洪大沟,对排泄北部山地洪水保证城区和煤矿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位于江庄镇的引龙河长约10公里,属季节性河流,自西向东流入山东境内。

地质条件:贾汪区境内地层隶属“华北地层区―徐州蚌埠地层分区”。

区内各时代岩石层单元发育较齐全,地层的空间展开与区域性构造格局关系密切,断层与褶皱使岩层走向大多呈北东方向,并略向北西凸出显弧形分布。

区内以沉积岩广泛分布为特征,偶尔少见零星分布的基性次成岩小型侵入体,出露的最古老地层是寒武系,其次是奥陶系、碳系、二叠系、第三系,最新的是第四系,黄土冲积层。

本区域大地构造位于泰岭纬向构造带延北分支南侧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西侧之复合部。

贾汪北部有河口―韩庄―铁富沟,近东西向构造断裂,其东距我
国著名的深大断裂-郯庐断裂带约40公里。

区内总体构造格局是徐州复式背斜呈孤形展部的北东端构造线方向大多成北东方向。

境内主要有断层四组,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

境内岩层的组成物质主要为寒武-奥陶系的石灰岩,中间夹有少量的云母页岩、砂页岩等。

岩石两组节理广泛发育,且裂隙较宽,为雨水的下渗、岩洞的发育创造了条件。

本区没有较大的诱发地震断层通过。

气候
贾汪区地处中纬度带,属北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带,为湿润至半湿润季风气候区,一年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冬夏季节较长,春秋季节较短。

贾汪地处中纬度带,属北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带,为湿润至半湿润季风气候区,一年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冬夏季节较长,春秋季节较短。

春季(3-5月)以冷、干、多风天气为主,降雨量少,春后回暖快。

夏季(6-8月)天气炎热多雨,易涝。

秋季(9-11月)凉爽短促,光照多,早秋多涝,晚秋多旱。

冬季(12月至次年2月)受冷空气影响,寒冷干燥,雨雪稀少。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66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