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骨后甲状腺肿物的手术处理
合集下载
经颈部切口胸骨后甲状腺肿的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 庞永发 , 家恺. 1 1 朱 吻合血 管的肩胛皮瓣 移植术叨. 中华显徽 外科
杂志 ,9 9 1 :6 5 . 18 ,2 5 - 7
少【 l 】 。旋肩胛下动脉 与胸 背动 脉共干 出现率高达 8 %~ 7 3 9 %, 长 达 1~ 4c 动静脉直径在 1 m 以上 , 长度和血管 口 l 1 m. .m 0 其 径都能满足一般 临床需要 。皮瓣 采取 比较容易 , 供区隐蔽1 2 ] ,
[ 蔡宝仁 , 3 】 徐辉 , 国友 , 肩胛 下血管 蒂组织瓣 的解剖及 其临 傅 等. 床应用【 . J 解剖学研 究 , 0 ,3 1 :— 0 】 2 12 ( ) 1 . 0 9
[】王玮. 4 整形外科学. 【 . 上册 M】 杭州 :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9 92 0 19 :0 .
蒂旧 术 后长 时间没 有感 觉 , , 因此 术后 需 向患者 说 明注意事
面部严重烧伤传统的修复方法主要是创 面换 药 , 在暴露 的骨骼上打孔 ,待创面肉芽组织生长 良好后植皮 封闭创面 。
项. 避免意外损伤 。 在修复面部 深度烧伤创面 的皮瓣选择 中, 应 以能使面部获得理想的外观和功能恢 复为原则 ; 肩胛游 离
1 临 床 资 料
变侧甲状腺全切除、 对侧次全切除 。 甲状腺瘤行患侧 甲状腺 次全切除术外 。 其余患 者均 采用 双侧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除
1 例行颈部 切 口无法 完成手术 而行开胸 手术外 .0 12例手术 经颈 部弧形切 口完成 手术 。手术 中见 甲状 腺腺体 大小为 5
1 一般 资料 . 1
13例 中男 3 例 , 7 , 0 1 女 2例 年龄 2 ~ 2岁 , 77
胸骨后甲状腺肿手术分析

4. , 6 2岁 病程 1个月~2 年 。其 临床表现为 颈前肿块 1 O 2例 , 和修复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 增强抗感染 能力 , 减轻肝 细胞的免 疫病理损伤 , 促进 肝细胞功能 的修复 。 拉米夫定和胸腺肽 a 联合治疗理 论上 可减 少 HB 1 V复制
<O0 , . 1差异有显著性 。通过 以上结果 表明, 拉米夫定 、 胸腺肽 a 联合人工肝治疗重型乙型肝炎重建和修 复机体 细胞免疫功 1
2 Vie e P, n r a , ie sB, ta. miu iete t nt l n u J Co d e yLD W l m e 1La v dn r ame l l
fr d c mp nstd ir o i rs lig r m c r nc e aii O e o e a e crh ss e utn fo h o i h p tts R H e aoo y, 0 0, 1 2  ̄ 2 0 p tlg 2 0 3 : 07 1.
d i1 . 9 9 j i m 1 0 -3 7 2 1 .3 0 2 o:0 36 / .s 0 44 3 . 0 00 . 2 s
胸骺 甲状腺肿是指肿大的 甲状腺部分甚至全部位于胸廓
人 口水平 以下, 甲状腺疾病中较为少见, 在 在诊断和治疗上有其 特殊性。19 年 1 97 月 ̄20 年 1 月我们手术治疗胸骨后甲状腺 06 2 肿患者 1 例 , 6 现对胸骨后甲状腺肿的治疗情况分析如下 。
・临床科研 分析 ・
胸骨后 甲状腺肿 手术分析
陈治国 陈宝 钧
武 汉 40 1) 3 0 4
( 汉市 中心 医院胸外科 武
摘
要 : 目的 : 探讨胸骨后 甲状腺肿 的外科手术治疗 。方法 : 回顾 1 9 9 7年 1 月 ̄2 0 年 1 06 2月期间手术治疗胸骨后 甲状腺肿患
经颈切口手术治疗胸骨后甲状腺肿

组 患者采用局麻加强化 7 , 用颈丛麻 3 , 用气管插 管 例 使 例 使
麻 4例 。均在静脉麻下快速插管 。 1 . 手 术方 法 .2 2 患者 仰卧 , 后仰 , 头 双肩垫 高 , 颈过 使 伸 。采用低 位领式切 口, 均横 断颈前肌群 , 留胸锁乳突肌。按 保 常规 由浅及深 , 电刀逐层切开各层 , 用 颈浅静 脉予 以结扎。 断 离 颈前肌 群前 , 先纵行 切开颈前肌群 , 食指钝性分离 患侧 甲状 用 腺及腺肿前侧和外侧 , 先游离腺肿上极 , 结扎上极 血管 , 接着游
因而不 易看 到 , 时 , 此 腺肿前下方 稍游离后 , 即切 开峡部 , 紧 再
贴腺肿游离腺 肿上半 部的背面 , 7号丝线将腺肿上半部贯穿 用
“” 8字缝扎并 向上牵引 接着仍需紧贴腺 肿向下游离 , 结扎周 围
表浅血管 , 腺肿下半部 即胸 内部分与锁骨下血管及无名血管关
1 一 般资料 . 1
( 普宁华侨医院 , 广东 普 宁 5 5 0 1 3 0)
【 摘要 】目的
探讨胸 骨后 甲状腺肿外科治疗方法及 围术
以及气管受压等 。 本组 1 甲亢者术前予 控制 甲亢症状及基础 例 代谢率至符合普通 甲亢手术 的术前要求 , 术前均留置 胃管。本
期处理。 方法 回顾分析 1 9  ̄ 06年 1 例胸骨后 甲状腺 9 6年 2 0 4 肿的临床 资料 。 结果 全组均经颈部手术, 1例需劈开胸 骨。 无
本组 1 中 , 6 , 8 , 4例 男 例 女 例 年龄 2 8
系密切 , 甚至有腺肿包绕此等血管者 , 需做轻柔钝性分离。 腺肿 下极与胸膜顶交 界处最好不用剪 、 等锐性分离 , 钳 以免损 伤胸 膜造成气胸 , 而用食指或剥离子做钝性分离 。小心谨慎地将腺 肿轻轻向上牵引 , 剜出腺肿于切 口外 , 继续分离背 面 , 结扎 甲状 腺下血管 , 估计游离至拟行切除的部分 , 采用钳 、 剪交替法于囊 内切除腺肿 。由于此类腺肿体积 巨大 , 在游离过程 中, 一定要紧 贴腺肿 , 以确保腺肿后面被膜 完整 , 方可避 免损 伤喉返神 经及 甲状旁腺 。对 于部分胸骨后腺肿较大者可不一次性完整摘除 , 而是在分离完胸骨上部分后将其移除 , 医生掌握 L C手 术 ,在 L C操作过程 中有 3 医 位 生熟练掌握 L C手术 即可 ,这样可以熟 练配合 以减少手术并发
胸骨后甲状腺肿的诊断与外科治疗(综述)

要】 胸骨后甲状腺 肿是 最常见的上纵 隔占位性病变。 胸骨后 甲状腺 肿多是 因胚胎 时期 甲状腺异 常生长发育而导致的位
置及形 态的异常 , 一般位 于气管和胸骨 间的前上纵隔处生长, 部分可生长于咽后 间隙。由于其恶 变可能性大 。 且压 迫症状影响 器官功能 , 一旦发现通常采取手术治疗。目前大 多数主要 采用低领式切 1 3 ' 路径切除胸 骨后 甲状腺。 胸 骨 后 甲状腺 的诊断及治疗并不复杂, 如何早期发现 疾病 , 把 握不 同手术适应证是我们主要探讨的问题 。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 0 1 3年 1 2卷第 2期
・
21・
胸骨后甲状腺肿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综 述)
章
【 中图分类号 】 R 6 8 1 【 摘 【 文献标 识码 】 A
超
杨见 明
【 文章编号 】 1 6 7 1 — 8 0 5 4 ( 2 0 1 3 ) 0 2 — 0 0 2 1 — 0 3 【 关键词 】 胸骨来自 甲状腺 肿 低领 式切 口
少作为常规显像剂圈 。 l _ 3 诊 断分 型 根 据 上述 相关 体 征 及 x线 片 、 C T 、 下, 其形成原因大多数因甲状腺 自身重力及胸腔的 MR I 等 影像 学检 查 , 为选 择 不 同 的手 术 人 路 , 吴 跃 负压吸引 , 致 使 肿 大 的 甲状 腺 向胸 骨 后 坠人 。本 文 煌等将 R S 补充分型为以下三型: I 型, 颈部 甲状腺 综述 R S的诊 断 及外科 治 疗进展 。 肿一半 以上进人胸骨后, 下极达主动脉 弓上缘水平 ; 1 R S的诊 断 Ⅱ型 , 甲状 腺 肿几 乎 全 部 进 入 胸 骨 后 方 , 下极 可 达 1 . 1 病史 和体格检查 高龄女性为胸骨后 甲状腺 主 动 脉 弓后 方 ; I I 1 型, 巨大 的胸 内 甲状 腺肿 突 人胸 肿 的多发群体 , 主要 出现相应气管压迫症状 , 如胸 腔 , 此 类 胸 内 甲状腺 肿 又称 为 坠人 性 甲状 腺 肿 或 继 痛、 胸 闷、 声嘶 、 呼 吸 困难 , 吞 咽 困难 , 颈静脉怒张 、 发 性胸 内 甲状 腺肿 。 霍纳综合症等。体检时部分患者可在颈部扪及肿大 2 R S的外科 治疗 的甲状腺并 向胸 内延伸 , 下极多不能扪及 , 通 常随 2 . 1 颈前低位领形切开术 颈前低位领形切 开术 吞咽上下移动的体征不明显。 是经典的常规术式。一般做颈部胸骨上窝低位弧形 1 . 2 影像学检查 B超可观察 甲状腺肿大小及 部 切 口,切 口位置通常都较 常规 甲状腺手术切 口低 位, 鉴别囊实性 , 与血管瘤可初步鉴别f 1 1 。随着超声 1 ~ 1 . 5 c m。术 中应 充分 暴露 患侧 甲状 腺上 极 , 游 离 腺 弹性成像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 , 以其高分辨率和 叶上半部分 , 向上牵引腺体 , 使胸内部分腺体上移。 灵敏度 等特点在 甲状腺结节诊断 与鉴别诊断 中广 甲状 腺 下 极 的 显 露 首 先用 手 指 沿 甲状 腺 真 假 被 膜 泛 应用 , 利 于对 甲状腺 癌 的早期 诊 断翻 。胸 骨后 甲状 间 进行 钝性 分 离 , 然 后采 用 “ 共 力牵 引法 ” 。不 易经 腺肿在常规 x线胸片表现为上纵隔增宽 , 特点是肿 胸腔上 口抬起 时 , 可用粗针抽吸囊 内液体 , 减小体 块影以锁骨为 中心向上下延伸。由于 R S 位于胸骨 积 , 再行肿物切除[ 6 1 。喉返神经的人喉点虽位置较恒 内, 易造成 R S 的漏诊。 C T检查是 目前诊断 R S 的最 定 , 但 多在 甲状腺下动脉与神经交叉处显露 , 可以 佳选择 [ 3 1 。R S 的C T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前上纵隔肿 避免分离过程中引起的损伤。操作时不能拖出者强 块, 可与颈部 甲状 腺相连 , 体积增 大时可压迫周 围 行分离时可能致胸膜撕裂而致气胸 , 或损伤无 名静 器官 , 部分可见钙化斑或伴气管移位。C T在临床上 脉及 甲状腺 下 静脉造 成 出血 。 应 用普 遍 , 对 于 恶性 肿 瘤 可 明确 肿瘤 对 周 围组织 浸 2 . 2 颈胸联合胸骨劈开术 胸骨后 甲状腺在纵 隔 润 的程 度 , 并 了解有 无 淋 巴结 转 移 。 M R I 能 较好 地 内位 置 较低 , 采用 低 领式 切 口术 中可 能 出现难 以控 判断 甲状腺肿性质 , 明确甲状腺肿与周 围组织及血 制 的大 出血 , 则需行 颈胸 联合 胸骨 劈开 术[ 7 1 。一 般采 管 的解 剖关 系 , 因胸 骨 后 甲状 腺 肿 的 血运 丰 富 , 采 取 颈部 低领 式 切 口联 合 胸部 正 中皮 肤 纵行 切 口 , 在 用M R I 检查较为适宜。 对是否侵犯周围组织及有无 直视下按常规手术方式将肿块 与周 围纵 隔组织及 淋巴结转移 , 临床分期评价及手术方式 的选择有重 重要 血管 神经 分离 , 从而 完整 切 除肿块 。 要意义 , 并有效减低术 中大出血。甲状腺核素显像 2 . 3 开胸术 胸骨后 甲状腺Ⅲ型( 即胸 内迷走 甲状 对 于迷走性胸骨后 甲状腺肿 的术前定性有重要 意 腺 肿 ) 或胸 骨 后 巨大 甲状 腺 肿及 疑 为恶 性 的肿瘤 也 义, 但是较多 的胸 骨后 甲状腺肿无 功能 , 对该部分 可选择此种术式。切 口人路选择偏 向一侧 的胸腔 , 的病例的诊 断意义不大[ 4 1 。 且诊断剂量 的 ・ I 显像可 通过肋床进胸切除。其具有手术视野大 , 暴露充分 , 引起抑顿从而干扰诊断及进一步治疗 , 故临床上较 便 于血 管结扎 , 易切除胸腔 内腺肿等优点 , 同时也 具有损伤大 , 并发症多 , 术后恢复慢等缺点。 作者单位 : 安徽医 二附属医 合吧 2 3 0 6 0 1 2 0 1 2 — 1 2 — 2 8 收稿 , 2 0 1 3 — 0 2 一 O 1 修回 3 术后 并发 症及处 理
胸骨后甲状腺肿的手术治疗附12例报告

例, 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 2 例。随访时间 治疗无效, 因而胸骨后甲状腺肿是手术 时行囊肿减压。
2 月~10 年。
绝对适应证, 一经确诊均应尽早手术治
气管软化不多见, 主要发生在 腺肿
2结 果
疗 , 除 非 有 手 术 禁 忌[4, 5]。
较 大且病 史超过 10 年的 患者[7], 本组 病
出现喉返神经损 伤 1 例 , 术 后半年
《海南 医学 》2008 年第 19 卷第 9 期
文章编号: 1003 —6350( 2008) 09—044—02
胸骨后甲状腺肿的手术治疗( 附 12 例报告)
临床研究
蔡 翔 , 周 晓刚 ( 新疆 昌吉 州人 民医 院普 外科 , 新疆 昌 吉 831100)
摘要 目的 探讨胸骨后甲状腺肿的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所收治的 12 例胸骨后甲状 腺肿患 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出现喉返神经损伤 1 例, 术后半年恢复, 甲状腺功能减退 1 例, 给予甲状腺片治疗后恢复。 无气胸, 无低钙抽搐。所有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 术前通过完善的影像学检查, 确定分型及手术方案, 术中仔细 操 作。 是 胸 骨 后 甲 状 腺 肿 手 术 成 功 的 关 键 。
86.5%, 银锌霜治疗摩托车热排气管烫伤
1 临床资料
总治愈率 74.8%( 见表 1) , 浅Ⅱ°创面平
1.1 一般资料 147 例中, 男 98 例, 均治愈时间 11 天较通常治 愈时间 14 天
如下 :
压的吸引, 促使甲状腺肿逐渐坠入胸腔 型 11 例, Ⅱ型 1 例) 均经颈部切口切除。
1 资料与方法
内, 临床上绝大多数病例属此类, 本组
术前 通过垫 肩、颈, 仰头 体位, 可 使
颈部入路治疗胸骨后良性甲状腺肿瘤手术临床分析

表 1 两组治 疗前后 甲状腺指标比较
过颈前肌群 , 但针对有较 大肿瘤体 积的患者 . 为使术 野更为充分
的暴露, 可可切开 带状 肌。将胸 骨上方 甲状腺暴露 . 外 被膜翻开 .
脚 要】 目的 探讨胸骨后良性甲状腺肿瘤颈部入路手术联合中医治疗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共选取 6 0 例胸骨后良性甲状腺
瘤患者作研 究对象 , 均采用颈部入路手术治疗 , 随机分组就联用左旋 甲状腺素 ( 对 照组 ) 与联 用中药 ( 观察组 ) 临床效果 加以 对 比。结果 两组手术均成功完成 , 观察组仅术后短暂声音嘶哑 1 例, 对 照组术后 血肿压迫 1 例, 伤 口渗血 1 例, 焦虑躁不安 1 例, 腹泻 1 例, 呼吸 困难 2 例,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 0 . 0 5 ) 。两组治疗前 F Y 3 、 F T 4 、 T S H甲状腺激素指标 无 明显差异 , 治疗后观察组无 明显变化 , 对照组有 F T 3 、 E F 4指标有升高表现 , T S H指标有下 降表现 , 组间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1资 料与 方 法 1 . 1一
统计 学软件采用 S P S S 1 3 . 0版 ,组间计 量数据采 用 ( 拯) 表
本次共 选取研究 对象 6 0例 , 男 2 4例. 女 3 6例 , 年龄 3 1 ~ 6 4 示, 计量资料行 t 检验 , P < 0 . 0 5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
骨后 良性 甲状腺瘤 患者作 研究 对象 ,均 为我院 2 0 1 0年 2月一 加 白术 、 党参 。
2 0 1 3年 2月收治 , 均采用颈部 入路手术治疗 , 随机分组就 联用左 1 . 3指 标 观 察 旋甲状腺素 ( 对 照组 ) 与联用中药 ( 观察组 ) 临床效果加 以对 比, 现 采用免疫法对 甲状 腺激素 F T 3 、 F T 4 、 T S H加 以测定 。并观察 两组 将结果 总结报道如下 。
过颈前肌群 , 但针对有较 大肿瘤体 积的患者 . 为使术 野更为充分
的暴露, 可可切开 带状 肌。将胸 骨上方 甲状腺暴露 . 外 被膜翻开 .
脚 要】 目的 探讨胸骨后良性甲状腺肿瘤颈部入路手术联合中医治疗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共选取 6 0 例胸骨后良性甲状腺
瘤患者作研 究对象 , 均采用颈部入路手术治疗 , 随机分组就联用左旋 甲状腺素 ( 对 照组 ) 与联 用中药 ( 观察组 ) 临床效果 加以 对 比。结果 两组手术均成功完成 , 观察组仅术后短暂声音嘶哑 1 例, 对 照组术后 血肿压迫 1 例, 伤 口渗血 1 例, 焦虑躁不安 1 例, 腹泻 1 例, 呼吸 困难 2 例,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 0 . 0 5 ) 。两组治疗前 F Y 3 、 F T 4 、 T S H甲状腺激素指标 无 明显差异 , 治疗后观察组无 明显变化 , 对照组有 F T 3 、 E F 4指标有升高表现 , T S H指标有下 降表现 , 组间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1资 料与 方 法 1 . 1一
统计 学软件采用 S P S S 1 3 . 0版 ,组间计 量数据采 用 ( 拯) 表
本次共 选取研究 对象 6 0例 , 男 2 4例. 女 3 6例 , 年龄 3 1 ~ 6 4 示, 计量资料行 t 检验 , P < 0 . 0 5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
骨后 良性 甲状腺瘤 患者作 研究 对象 ,均 为我院 2 0 1 0年 2月一 加 白术 、 党参 。
2 0 1 3年 2月收治 , 均采用颈部 入路手术治疗 , 随机分组就 联用左 1 . 3指 标 观 察 旋甲状腺素 ( 对 照组 ) 与联用中药 ( 观察组 ) 临床效果加 以对 比, 现 采用免疫法对 甲状 腺激素 F T 3 、 F T 4 、 T S H加 以测定 。并观察 两组 将结果 总结报道如下 。
护理干预对胸骨后甲状腺肿瘤手术病人的效果观察

2 护 理 方 法
2 1 术 前 护 理 .
如出现呛咳 , 可指导患者 以糊状食物如芝麻糊 、 鸡蛋羹等来代 替 喝 水 。同 时 进 食 时 注 意 力 要 集 中 , 量减 少 误 咽 和 呛 咳 , 尽 同
时 也 可 以 缓 解 吞 咽 引 起 的 疼 痛 。本 组 出 现 喝 水 呛 咳 的 病 人 5 例 。 经饮 食 指 导 后 , 院 后 1个 月 随 访 , 咳 情 况 痊 愈 , 复 出 呛 恢
4 。严 密 观 察 生 命 体 征 的变 化 。 特 别 注 意 呼 吸 情 况 。保 持 伤 0, 口引 流 管 通 畅 , 察 引 流 液 的 颜 色 、 状 和 量 ; 意 伤 口敷 料 观 性 注 渗 血 情 况 , 动关 心 病 人 , 听 病 人 的 主 诉 , 解 是 否 有 因 缺 主 聆 了 钙 引 起 的 脸 部 或 手 脚 麻 木 或 抽 搐 的现 象 。做 好 记 录并 床 边 交 接 班 。 由于 手 术 麻 醉 和 手 术 体 位 的 原 因 , 后 早 期 病 人 容 易 术 出 现 头 晕 、 痛 等 现 象 , 士 应 指 导 病 人 需 要 下 床 前 , 在 床 头 护 先 边坐一会 , 觉不头晕才离床 活动 , 感 同时 嘱 咐 家 属 必 须在 旁 看
合 理 制 定 护 理 方 案 , 患 者进 行 系统 、 面 的 护 理 , 胸 骨 后 甲 状腺 肿 手 术 的 成 功 对 全 对
【 关键 词 】 护 理 干 预
胸 骨 后 甲状 腺 肿 瘤 效 果
观 察
2 2 术后 护理 .
胸 骨 后 甲 状 腺 肿 又 称胸 内甲 状 腺 肿 、 膈 甲状 腺 肿 [ , 纵 4 是 ] 指 肿 大 的 甲状 腺 部 分 甚 至 全 部 位 于 胸 廓 入 口水 平 以 下 , 临 为 床 少 见 病 例 。 由于 肿 大 的 甲 状 腺 压 迫 周 围器 官 , 疗 以 手 术 治 为 主 , 存 在 较 大 的 困难 , 手 术 的 技 巧 与 一般 的 甲 状 腺 手 术 但 其
2 1 术 前 护 理 .
如出现呛咳 , 可指导患者 以糊状食物如芝麻糊 、 鸡蛋羹等来代 替 喝 水 。同 时 进 食 时 注 意 力 要 集 中 , 量减 少 误 咽 和 呛 咳 , 尽 同
时 也 可 以 缓 解 吞 咽 引 起 的 疼 痛 。本 组 出 现 喝 水 呛 咳 的 病 人 5 例 。 经饮 食 指 导 后 , 院 后 1个 月 随 访 , 咳 情 况 痊 愈 , 复 出 呛 恢
4 。严 密 观 察 生 命 体 征 的变 化 。 特 别 注 意 呼 吸 情 况 。保 持 伤 0, 口引 流 管 通 畅 , 察 引 流 液 的 颜 色 、 状 和 量 ; 意 伤 口敷 料 观 性 注 渗 血 情 况 , 动关 心 病 人 , 听 病 人 的 主 诉 , 解 是 否 有 因 缺 主 聆 了 钙 引 起 的 脸 部 或 手 脚 麻 木 或 抽 搐 的现 象 。做 好 记 录并 床 边 交 接 班 。 由于 手 术 麻 醉 和 手 术 体 位 的 原 因 , 后 早 期 病 人 容 易 术 出 现 头 晕 、 痛 等 现 象 , 士 应 指 导 病 人 需 要 下 床 前 , 在 床 头 护 先 边坐一会 , 觉不头晕才离床 活动 , 感 同时 嘱 咐 家 属 必 须在 旁 看
合 理 制 定 护 理 方 案 , 患 者进 行 系统 、 面 的 护 理 , 胸 骨 后 甲 状腺 肿 手 术 的 成 功 对 全 对
【 关键 词 】 护 理 干 预
胸 骨 后 甲状 腺 肿 瘤 效 果
观 察
2 2 术后 护理 .
胸 骨 后 甲 状 腺 肿 又 称胸 内甲 状 腺 肿 、 膈 甲状 腺 肿 [ , 纵 4 是 ] 指 肿 大 的 甲状 腺 部 分 甚 至 全 部 位 于 胸 廓 入 口水 平 以 下 , 临 为 床 少 见 病 例 。 由于 肿 大 的 甲 状 腺 压 迫 周 围器 官 , 疗 以 手 术 治 为 主 , 存 在 较 大 的 困难 , 手 术 的 技 巧 与 一般 的 甲 状 腺 手 术 但 其
胸骨后甲状腺肿物26例外科治疗

Biblioteka 【】 刘 庆 华 , 3 张
帆 , 国 安 , . 伤 性 硬 膜 下 积 液 演 变 为 王 等 外
慢 性 硬 膜 下 血 肿 的诊 治 【1 J.中 国 临 床 神 经 外 科 杂 志 ,
2 0 .0 4 :9 - 9 . 0 5 1 ( )2 6 2 7
总 量 虽 然 I3 1只 要 临 床 症 状 较 轻 . 椎 穿 刺 证 实 无 颅 内 > 0m . 腰 压 增 高 .仍 可 作 保 守 治 疗 。本 组 幕 上 双 侧 积 液 量 >3 9 1 0ml 1
次 C 对 积 液 未 完 全 吸 收 的 出 院 患者 , 知本 人 及 家 属 仍 有 T: 告
形 成 慢 性 硬 膜 下 血 肿 的可 能 , 3 4周 复 查一 次 C o 既对 积 每 - T 液 量 的 发 展 情 况 及 时 了解 。又 可及 早 发 现r E转 化 为 慢 性 硬 I s 膜 下 血 肿 者 , 时 手 术 干 预 及 。 [ 考 文 献】 参
维普资讯
-
5 0 6 ・
南 通 大 学 学 报 (医 学 版 )
20 2 () 07: 7 6
保守治疗 3 2例 。
1 . 结果 4 保守治 疗 3 2例 中 积 液 消 失 2 例 ,积 液 减 少 6 1 例 , 液 无 明 显 变 化 2例 , 后 2 3个 月 形 成 慢 性 硬 膜 下 血 积 伤 ~ 肿 3 。 钻孔引流术 后治愈 ; 术治疗 2 例 中 1 例 行 手 1 9例 1次 治 愈 , 术 后 复 发 ,改行 不 带 分 流 阀 的直 管 进 行 硬 膜 下 腔 一 2例
1 E好 发 于 6 s o岁 以上 老 年 人 。 与老 年 人 存 在 不 同 程 度 这 脑 萎 缩 、硬 膜 下 间 隙 增 大 有 关 。 本 组 病 例 6 0岁 以上 2 9例
帆 , 国 安 , . 伤 性 硬 膜 下 积 液 演 变 为 王 等 外
慢 性 硬 膜 下 血 肿 的诊 治 【1 J.中 国 临 床 神 经 外 科 杂 志 ,
2 0 .0 4 :9 - 9 . 0 5 1 ( )2 6 2 7
总 量 虽 然 I3 1只 要 临 床 症 状 较 轻 . 椎 穿 刺 证 实 无 颅 内 > 0m . 腰 压 增 高 .仍 可 作 保 守 治 疗 。本 组 幕 上 双 侧 积 液 量 >3 9 1 0ml 1
次 C 对 积 液 未 完 全 吸 收 的 出 院 患者 , 知本 人 及 家 属 仍 有 T: 告
形 成 慢 性 硬 膜 下 血 肿 的可 能 , 3 4周 复 查一 次 C o 既对 积 每 - T 液 量 的 发 展 情 况 及 时 了解 。又 可及 早 发 现r E转 化 为 慢 性 硬 I s 膜 下 血 肿 者 , 时 手 术 干 预 及 。 [ 考 文 献】 参
维普资讯
-
5 0 6 ・
南 通 大 学 学 报 (医 学 版 )
20 2 () 07: 7 6
保守治疗 3 2例 。
1 . 结果 4 保守治 疗 3 2例 中 积 液 消 失 2 例 ,积 液 减 少 6 1 例 , 液 无 明 显 变 化 2例 , 后 2 3个 月 形 成 慢 性 硬 膜 下 血 积 伤 ~ 肿 3 。 钻孔引流术 后治愈 ; 术治疗 2 例 中 1 例 行 手 1 9例 1次 治 愈 , 术 后 复 发 ,改行 不 带 分 流 阀 的直 管 进 行 硬 膜 下 腔 一 2例
1 E好 发 于 6 s o岁 以上 老 年 人 。 与老 年 人 存 在 不 同 程 度 这 脑 萎 缩 、硬 膜 下 间 隙 增 大 有 关 。 本 组 病 例 6 0岁 以上 2 9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偶尔由于肿块大, 将胸骨后甲状腺肿物拉 到颈部有困难, 可从内向外, 先切断甲状腺峡 部, 将甲状腺与气管分离, 在甲状腺与气管间解 剖喉返神经, 再将肿物同患侧甲状腺腺叶一并 切除。如肿物呈囊性, 可先抽吸囊内液体, 减小 体积, 再取出肿物。
沿包膜用手指向胸内肿物作钝剥离是安全 的。因为甲状腺肿瘤向胸内发展时是在气管两 侧下降, 因而位于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动脉的后 方, 而纵隔内的上腔静脉和头臂静脉及其分支 位于以上大动脉前下方。钝剥离只在动脉后操 作, 不会损伤静脉。剥离中如果达不到肿物的下 界, 可以用钝头器械伸向腔内帮助剥离。甲状腺 手术先驱 Kocher 曾经设计过用大匙帮助剥 离[2 ]。
二、临床症状 患者病程从4天~ 40年不等, 平均约7年。有 上呼吸道压迫症状的患者59例次, 占67. 8% ; 上 腔静脉压迫症状者12例次, 占13. 8% ; 声嘶10例 次, 占11. 5% ; 无症状10例次; 上消化道压迫症 状者5例次; 甲状腺功能亢进2例次。 三、X 线检查 80% (70例) 患者气管受胸骨后甲状腺肿物 压 迫 有 不 同 程 度 移 位。胸 骨 后 肿 物 横 径 从
例, 左叶27例, 双叶6例。头颈外科收治45例, 胸 外 科 收 治 42 例。影 像 学 检 查 包 括 胸 正 侧 位 片、 CT、M R I 和甲状腺核素扫描。手术后病理诊 断: 结节性甲状腺肿64例, 甲状腺腺瘤13例, 甲 状腺癌10例。其中良性肿物77例, 占我院同期收 治的2 663例甲状腺良性疾病的2. 9%。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7年4月第32卷第2期
·117·
路选择关系见表2。
表2 手术入路与外科并发症的关系
手术入路
颈部入路 胸骨切开 前切口开胸 合 计
2915
11 14
7816
7 12
5813
36 87
4114
喉返神经损伤
例数
%
13 61
2113
1 14
711
4 12
讨论
目前胸骨后甲状腺肿的定义是指体积的 50% 以上位于胸骨入口以下的甲状腺肿[3]。胸 骨后结节性甲状腺肿发生的原因与吞咽运动, 胸腔的负压及重力作用有关[ 2 ]。肿物随着时间 延长逐渐增大, 可完全下降至胸廓入口下方, 成 为完全性胸内结节性甲状腺肿。
胸骨后甲状腺肿物的诊断并不太困难, 大 多数情况下可在颈部扪到肿块, 本组资料中, 有 不同程度的呼吸道压迫症状患者占68% , 声嘶 占12%。少数情况下肿物阻塞胸廓入口, 可出现 上腔静脉压迫征, 本组资料为14%。胸部 X 片 表现为气管移位, 肿物影内有明显钙化。一般认 为肿物通常位于前上纵隔, 我们发现肿物位于 前纵隔、后纵隔和跨前后纵隔的比例分别为35. 6%、31% 和33. 3% , 大致相等。胸透下可见肿物 随吞咽上下活动。CT 或 M R I 可显示肿物形 状, 气管和大血管受压移位; 甲状腺核素扫描少 数表现为胸骨后吸碘, 但有的因甲状腺肿物没
表1 胸骨后肿物位置与手术入路的选择[ 例数 (% ) ]
肿物下极
主动脉弓上 主动脉弓下 合 计
颈 部
37 (8811) 24 (5313) 61 (7011)
胸骨切开 前切口开胸 合 计
4 (915) 10 (2212) 14 (1611)
1 ( 214) 11 (2414) 12 (1318)
Abstract A retro sp ective study on 87 sub sterna l thyro id nodu les op era ted betw een 1965 and 1994 w a s m ade. Am ong them 73. 6% w ere go iters, 14. 9% adenom a and 11. 5% m a lignancy. R esection via cervica l co lla r incision w a s p erfo rm ed in 70% of a ll ca ses, sterno tom y in 16% and tho raco tom y in 14%. A cervica l co lla r incision w a s adequete in 91% of 43 ca ses after 1985, on ly one go iter w a s com 2 p leted by sterno tom y. M o rb id ity ra te w a s 41. 4% ,w h ile the ra te of recu rren t la ryngea l nerve p a ra ly2 sis w a s 20. 7%. Su rgery via cervica l co lla r incision fo r a ll retro sterna l thyro id nodu les w a s advised and sterno tom y o r tho raco tom y a re suggested.
42 (100) 45 (100) 87 (100)
肿瘤性质与手术入路选择: 良性病变包括 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腺瘤共77例。恶性肿 瘤包括甲状腺滤泡状癌、乳头状癌和未分化癌, 共10 例。良 性 肿 瘤 的 颈 部 入 路 占 76. 6% ( 59 77) , 恶性肿瘤颈部入路占20% (2 10)。良性肿 瘤由于颈部切口术中切除困难, 改为胸骨切开 入路的只有1例。而前切口开胸切除困难改为颈 部或胸骨切开的各1例, 病理分别是甲状腺滤泡 状癌和结节性甲状腺肿。
Key words T hyro id neop la sm s Go iter, sub sterna l Su rgery, op era tive
胸骨后甲状腺肿物发生率较低。1959年美 国学者分析结核普查的 X 线胸片, 报道其发生 率仅为0. 02% [1]。外科医生对此手术经验不足, 而胸外科医生常常以开胸或胸骨切开入路来切 除甲状腺肿物。近年来头颈外科医生开始从颈 部手术切除, 通过分析我院近30年外科治疗的 进展和结果, 探讨手术方法。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7年4月第32卷第2期
·115·
胸骨后甲状腺肿物的手术处理
张 彬 屠规益
摘 要 为探讨胸骨后甲状腺肿物手术切除的进路方式, 回顾性分析30年来外科治疗的结果。 1965年至1994年间全部患者共87例, 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64例, 占73. 6% ; 甲状腺腺瘤13例, 占14. 9% ; 甲状腺恶性肿瘤10例, 占11. 5%。通过颈部入路手术切除的占70% (61 87) , 胸骨正中劈开切除的 占16% (14 87) , 前切口开胸切除的占14% (12 87)。随着经验的积累, 除误诊为纵隔其它来源的肿物 外, 1980年以后已不再行前切口开胸手术切除, 1985年以后的43例中, 只有1例胸骨后结节性甲状腺肿 的患者行胸骨劈开手术, 其余均从颈部入路手术。由于颈部入路相对并发症少、损伤小、安全可靠, 建 议对良性的胸骨后甲状腺肿物和部分恶性肿物行颈部衣领式切口手术。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肿, 胸骨后 外科手术
Surgery of substerna l thyro id go iter Z hang B in, T u Gu iy i. C ancer H osp ita l, C h inese A cad em y of M ed ica l S ciences, B eij ing U n ion M ed ica l C olleg e. B eij ing 100021
二、外科并发症 有36例发生 (共46例次) 并发症, 发生率是 41. 4% (36 87)。手术死亡2例, 1例死于麻醉意 外导致的急性脑缺血损伤, 另1例甲状腺未分 化癌, 死于呼吸困难。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喉返神 经损伤, 发生率20. 7%。气胸7例次, 呼吸困难、 胸腔积液、伤口出血各2例次, 其它并发症, 如; 化脓性纵隔炎, 长期胸痛, 甲状腺功能低下和甲 状腺危象等共13例次。并发症发生率与手术入
·116·
Ch in J O to rh ino laryngo l, A p ril 1997, V o l 32, N o. 2
3 cm~ 11 cm 不等, 平均7 cm。肿物体积的大部 分位于前上纵隔者31例 (35. 7% ) ; 后上纵隔27 例 (31. 0% ) ; 跨前后纵隔29例 (33. 3% )。如果以 主动脉弓上缘水平为界, 肿物下极在此水平以 上者42例, 低于此水平45例。除6例术前诊断为 纵隔肿瘤, 1例诊断为胸腺瘤外, 其余80例均诊 断为甲状腺来源的肿物。
3313
18 87
20. 7
胸骨切开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达78. 6% , 高于颈部入路。其次为前切口开胸, 为58. 3%。 胸骨切开的主要并发症为气胸, 计7例, 占胸骨 切开患者的50% 。喉返神经损伤发生在前切口 开胸的最高, 为33. 3%。
肿物下极高于主动脉弓水平组42例中, 喉 返神经损伤6例 (14. 3% ) , 低于主动脉弓水平组 45例中有12例 (26. 2% ) , 但经卡方检验统计学 上差异无显著性 (P = 0. 19)。18例中在头颈外 科 损伤8例 (17. 8% ) , 在胸外科损伤10例 (23. 8% )。
颈部衣领式切口手术方法
胸骨后结节性甲状肿如出现症状, 特别是 肿物堵塞胸腔入口产生呼吸困难时必须手术。 最好经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可避免因手术操作 加重呼吸困难。
颈部衣领式切口手术: 首先切断一侧颈部 带状肌下端, 切断结扎甲状腺上动静脉及甲状 腺中静脉后, 用手指沿肿物包膜作钝性分离, 逐 步将肿物下极向上抬起。绝大多数情况下, 均可 将胸骨后甲状腺肿物拉到颈部。然后将肿块向 前翻转, 解剖喉返神经。小心结扎甲状腺下静 脉, 处理甲状腺下动脉, 如出血多, 可在颈总动 脉内侧颈椎前解剖结扎甲状腺下动脉主干, 取 出肿物。
沿包膜用手指向胸内肿物作钝剥离是安全 的。因为甲状腺肿瘤向胸内发展时是在气管两 侧下降, 因而位于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动脉的后 方, 而纵隔内的上腔静脉和头臂静脉及其分支 位于以上大动脉前下方。钝剥离只在动脉后操 作, 不会损伤静脉。剥离中如果达不到肿物的下 界, 可以用钝头器械伸向腔内帮助剥离。甲状腺 手术先驱 Kocher 曾经设计过用大匙帮助剥 离[2 ]。
二、临床症状 患者病程从4天~ 40年不等, 平均约7年。有 上呼吸道压迫症状的患者59例次, 占67. 8% ; 上 腔静脉压迫症状者12例次, 占13. 8% ; 声嘶10例 次, 占11. 5% ; 无症状10例次; 上消化道压迫症 状者5例次; 甲状腺功能亢进2例次。 三、X 线检查 80% (70例) 患者气管受胸骨后甲状腺肿物 压 迫 有 不 同 程 度 移 位。胸 骨 后 肿 物 横 径 从
例, 左叶27例, 双叶6例。头颈外科收治45例, 胸 外 科 收 治 42 例。影 像 学 检 查 包 括 胸 正 侧 位 片、 CT、M R I 和甲状腺核素扫描。手术后病理诊 断: 结节性甲状腺肿64例, 甲状腺腺瘤13例, 甲 状腺癌10例。其中良性肿物77例, 占我院同期收 治的2 663例甲状腺良性疾病的2. 9%。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7年4月第32卷第2期
·117·
路选择关系见表2。
表2 手术入路与外科并发症的关系
手术入路
颈部入路 胸骨切开 前切口开胸 合 计
2915
11 14
7816
7 12
5813
36 87
4114
喉返神经损伤
例数
%
13 61
2113
1 14
711
4 12
讨论
目前胸骨后甲状腺肿的定义是指体积的 50% 以上位于胸骨入口以下的甲状腺肿[3]。胸 骨后结节性甲状腺肿发生的原因与吞咽运动, 胸腔的负压及重力作用有关[ 2 ]。肿物随着时间 延长逐渐增大, 可完全下降至胸廓入口下方, 成 为完全性胸内结节性甲状腺肿。
胸骨后甲状腺肿物的诊断并不太困难, 大 多数情况下可在颈部扪到肿块, 本组资料中, 有 不同程度的呼吸道压迫症状患者占68% , 声嘶 占12%。少数情况下肿物阻塞胸廓入口, 可出现 上腔静脉压迫征, 本组资料为14%。胸部 X 片 表现为气管移位, 肿物影内有明显钙化。一般认 为肿物通常位于前上纵隔, 我们发现肿物位于 前纵隔、后纵隔和跨前后纵隔的比例分别为35. 6%、31% 和33. 3% , 大致相等。胸透下可见肿物 随吞咽上下活动。CT 或 M R I 可显示肿物形 状, 气管和大血管受压移位; 甲状腺核素扫描少 数表现为胸骨后吸碘, 但有的因甲状腺肿物没
表1 胸骨后肿物位置与手术入路的选择[ 例数 (% ) ]
肿物下极
主动脉弓上 主动脉弓下 合 计
颈 部
37 (8811) 24 (5313) 61 (7011)
胸骨切开 前切口开胸 合 计
4 (915) 10 (2212) 14 (1611)
1 ( 214) 11 (2414) 12 (1318)
Abstract A retro sp ective study on 87 sub sterna l thyro id nodu les op era ted betw een 1965 and 1994 w a s m ade. Am ong them 73. 6% w ere go iters, 14. 9% adenom a and 11. 5% m a lignancy. R esection via cervica l co lla r incision w a s p erfo rm ed in 70% of a ll ca ses, sterno tom y in 16% and tho raco tom y in 14%. A cervica l co lla r incision w a s adequete in 91% of 43 ca ses after 1985, on ly one go iter w a s com 2 p leted by sterno tom y. M o rb id ity ra te w a s 41. 4% ,w h ile the ra te of recu rren t la ryngea l nerve p a ra ly2 sis w a s 20. 7%. Su rgery via cervica l co lla r incision fo r a ll retro sterna l thyro id nodu les w a s advised and sterno tom y o r tho raco tom y a re suggested.
42 (100) 45 (100) 87 (100)
肿瘤性质与手术入路选择: 良性病变包括 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腺瘤共77例。恶性肿 瘤包括甲状腺滤泡状癌、乳头状癌和未分化癌, 共10 例。良 性 肿 瘤 的 颈 部 入 路 占 76. 6% ( 59 77) , 恶性肿瘤颈部入路占20% (2 10)。良性肿 瘤由于颈部切口术中切除困难, 改为胸骨切开 入路的只有1例。而前切口开胸切除困难改为颈 部或胸骨切开的各1例, 病理分别是甲状腺滤泡 状癌和结节性甲状腺肿。
Key words T hyro id neop la sm s Go iter, sub sterna l Su rgery, op era tive
胸骨后甲状腺肿物发生率较低。1959年美 国学者分析结核普查的 X 线胸片, 报道其发生 率仅为0. 02% [1]。外科医生对此手术经验不足, 而胸外科医生常常以开胸或胸骨切开入路来切 除甲状腺肿物。近年来头颈外科医生开始从颈 部手术切除, 通过分析我院近30年外科治疗的 进展和结果, 探讨手术方法。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7年4月第32卷第2期
·115·
胸骨后甲状腺肿物的手术处理
张 彬 屠规益
摘 要 为探讨胸骨后甲状腺肿物手术切除的进路方式, 回顾性分析30年来外科治疗的结果。 1965年至1994年间全部患者共87例, 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64例, 占73. 6% ; 甲状腺腺瘤13例, 占14. 9% ; 甲状腺恶性肿瘤10例, 占11. 5%。通过颈部入路手术切除的占70% (61 87) , 胸骨正中劈开切除的 占16% (14 87) , 前切口开胸切除的占14% (12 87)。随着经验的积累, 除误诊为纵隔其它来源的肿物 外, 1980年以后已不再行前切口开胸手术切除, 1985年以后的43例中, 只有1例胸骨后结节性甲状腺肿 的患者行胸骨劈开手术, 其余均从颈部入路手术。由于颈部入路相对并发症少、损伤小、安全可靠, 建 议对良性的胸骨后甲状腺肿物和部分恶性肿物行颈部衣领式切口手术。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肿, 胸骨后 外科手术
Surgery of substerna l thyro id go iter Z hang B in, T u Gu iy i. C ancer H osp ita l, C h inese A cad em y of M ed ica l S ciences, B eij ing U n ion M ed ica l C olleg e. B eij ing 100021
二、外科并发症 有36例发生 (共46例次) 并发症, 发生率是 41. 4% (36 87)。手术死亡2例, 1例死于麻醉意 外导致的急性脑缺血损伤, 另1例甲状腺未分 化癌, 死于呼吸困难。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喉返神 经损伤, 发生率20. 7%。气胸7例次, 呼吸困难、 胸腔积液、伤口出血各2例次, 其它并发症, 如; 化脓性纵隔炎, 长期胸痛, 甲状腺功能低下和甲 状腺危象等共13例次。并发症发生率与手术入
·116·
Ch in J O to rh ino laryngo l, A p ril 1997, V o l 32, N o. 2
3 cm~ 11 cm 不等, 平均7 cm。肿物体积的大部 分位于前上纵隔者31例 (35. 7% ) ; 后上纵隔27 例 (31. 0% ) ; 跨前后纵隔29例 (33. 3% )。如果以 主动脉弓上缘水平为界, 肿物下极在此水平以 上者42例, 低于此水平45例。除6例术前诊断为 纵隔肿瘤, 1例诊断为胸腺瘤外, 其余80例均诊 断为甲状腺来源的肿物。
3313
18 87
20. 7
胸骨切开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达78. 6% , 高于颈部入路。其次为前切口开胸, 为58. 3%。 胸骨切开的主要并发症为气胸, 计7例, 占胸骨 切开患者的50% 。喉返神经损伤发生在前切口 开胸的最高, 为33. 3%。
肿物下极高于主动脉弓水平组42例中, 喉 返神经损伤6例 (14. 3% ) , 低于主动脉弓水平组 45例中有12例 (26. 2% ) , 但经卡方检验统计学 上差异无显著性 (P = 0. 19)。18例中在头颈外 科 损伤8例 (17. 8% ) , 在胸外科损伤10例 (23. 8% )。
颈部衣领式切口手术方法
胸骨后结节性甲状肿如出现症状, 特别是 肿物堵塞胸腔入口产生呼吸困难时必须手术。 最好经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可避免因手术操作 加重呼吸困难。
颈部衣领式切口手术: 首先切断一侧颈部 带状肌下端, 切断结扎甲状腺上动静脉及甲状 腺中静脉后, 用手指沿肿物包膜作钝性分离, 逐 步将肿物下极向上抬起。绝大多数情况下, 均可 将胸骨后甲状腺肿物拉到颈部。然后将肿块向 前翻转, 解剖喉返神经。小心结扎甲状腺下静 脉, 处理甲状腺下动脉, 如出血多, 可在颈总动 脉内侧颈椎前解剖结扎甲状腺下动脉主干, 取 出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