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大战-阿尔法狗胜了,意味着什么
alphago取得的成就

alphago取得的成就AlphaGo是由Google旗下的DeepMind公司开发的一款人工智能程序,它以其在围棋领域的卓越表现而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AlphaGo的成就,包括击败世界冠军、革命性的思考方式、对人类围棋技术的影响以及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等。
AlphaGo的最大成就之一就是在围棋比赛中击败了世界冠军。
2016年,AlphaGo与韩国围棋冠军李世石进行了一系列五局三胜的对局,最终AlphaGo以4比1的成绩战胜了李世石。
这次胜利震惊了整个围棋界,因为此前人们普遍认为围棋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智力游戏,人类选手在围棋中具有独特的直觉和创造力,是人工智能无法逾越的领域。
然而,AlphaGo的胜利证明了人工智能在围棋领域的潜力和实力。
AlphaGo的成功还在于其革命性的思考方式。
传统的围棋程序主要依靠搜索和评估函数来选择最佳的着法,而AlphaGo则采用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技术。
通过大量的自我对弈训练,AlphaGo可以从中学习到围棋的规则和策略,并通过神经网络对局面进行评估和预测。
这种新颖的思考方式使得AlphaGo能够在复杂的围棋局面中做出更准确、更有创造力的决策,给人类选手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AlphaGo的出现对人类围棋技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与人类选手的对局中,AlphaGo展现出了许多独特的着法和战术,这些新颖的棋局让人们重新审视传统的围棋理论和开局定式。
许多职业围棋选手都表示,AlphaGo的出现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对于围棋的理解和认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并且开始重新思考和创新自己的围棋策略。
因此,可以说AlphaGo推动了围棋界的发展和进步。
除了在围棋领域取得的成就,AlphaGo还在其他领域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AlphaGo的核心技术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在医疗诊断、自动驾驶、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例如,通过对大量的病例进行学习和分析,AlphaGo可以帮助医生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提供更准确的建议和决策。
人机大战(AlphaGo)

• AlphaGo——有棋风的“深度思考者”
• 围棋一直被看做是人类最后的智力竞技高地。据估算,围 棋的可能下法数量超越了可观测宇宙范围内的原子总数, 显然“深蓝”式的硬算在围棋上行不通。 • 今年1月,美国谷歌公司旗下的人工智能公司“深度思维” 在《自然》杂志上报告说,该公司研发的AlphaGo人工智 能程序去年10月以5:0战胜欧洲围棋冠军樊麾,这是人工 智能程序首次在不让子的情况下战胜人类围棋选手。 • 开战前,韩国棋手李世石对记者表示,AlphaGo实力难与 自己相争,自己将以4:1或者5:0取胜,如不出现失误, 将100%获胜。 • 事实给了李世石一个否定的回答:NO!!!
人机大战的影响
• 而对于很多人担心的人工智能未来会否对人类产 生威胁,AlphaGo开发者哈萨比斯称,希望人工 智能更多地为人类服务,在保证人工智能发展的 基础上,一定站在道德观上去考虑。这给人类带 来另一个憧憬,人工智能正如工业革命之后的一 切技术创新,将造福于人类,或许在未来的某一 天,“阿尔法医疗”、“阿尔法交通”、“阿尔 法教育”等也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谢谢观看!
人机大战里程碑 AlphaGo完胜围棋世界冠军
• 2016年3月9日起,围棋世 界冠军李世石(韩国)与 谷歌计算机围棋程序“阿 尔法围棋”(AlphaGo)进 行围棋人机大战。截止3月 15日,李世石不敌人工智 能“阿尔法围棋”,以总 比分1:4落败。
《未来战警》
无 人 机
目录
人机大战的历史
人机大战的启示
人机大战的启示
• 逻辑上说,在这样的对局中,机器获胜只是时间 问题。事实上也早在30多年前,人工智能研究刚 刚起步的时候,就有人做此断言。但即使机器最 终获胜,体现的也依然是人类智慧。或者说,是 更多人的智慧打败了一个人的智慧,仅此而已。 所谓“机器战胜了人类”,本质上就是一个伪命 题。正如谷歌董事长施密特所说,这次无论谁胜 谁负,实际上都是人类的胜利,正是因为人类的 努力,才让机器学习有了现在的进展和突破。
电脑第一次击败职业围棋手,这意味着什么?

人类棋手一年可能能下 1,000 盘棋,AlphaGo 一天就可以验算几百万盘,它可以 24 小 时无休地自己和自己玩,而且在每一局里不断学习,知道越来越多的变化,以及这些 变化的结果。人类棋手被击败,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今年三月,AlphaGo 将会迎战韩国职业九段选手李世乭。李世乭是近 10 年中获得世 界第一头衔最多的棋手。
和电脑智力的终极较量令人类着迷。1997 年,IBM 的“深蓝”第一次击败顶尖棋手,此 后的十几年间人类在人工智能面前步步败退,“国际象棋”这颗被视为顶级人类智力的 试金石宣告失守。来自东方的围棋游戏似乎成为了人类智力的“最后骄傲”。
国际象棋每回合有 35 种可能,一盘棋可以有 80 回合;而围棋有 361 个眼位,分黑白 棋两种,每回合有 250 种可能,一盘棋可以长达 150 起来还要多。 每一步棋会演变出无数可能的变化,“选择”胜率较高的那一种,“抛弃”明显的差着 ——AlphaGo 的计算方法和顶尖的人类棋手的策略其实是一样的。 AlphaGo 的核心是两种不同的深度神经网络。“策略网络” (policy network) 和 “值网络” (value network)。它们的任务就是合作“挑选”变化中胜率较高的棋步,只不过 AlphaGo 算力更强,速度更快,最为关键的是,它练习得也更多。
围棋是最后一个人类顶尖高手能战胜 AI 的棋类游戏,Google 为比赛提供了100万美金 奖金,这场比赛可能将成为历史性的见证,让我们拭目以待。 智力的极限在哪里?无论结果如何,人类探寻的脚步不会停止,人工智能一定会进入 我们的生活,帮助实现精准治疗,进入自动驾驶、面部识别、分析生物信息数据等诸 多领域。
电脑第一次击败职业围棋手,这意味着什么?
Google 的人工智能系统“阿尔法围棋”(AlphaGo)击败职业围棋选手的消息刷爆了科 技圈。 这意味着什么?对人类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首先你得知道,这是一盘很难下的棋。 AlphaGo 面对的是法国国家围棋队总教练樊麾,是职业围棋二段棋手,曾连续三年赢 得欧洲围棋冠军。这是人类历史上,围棋 AI(人工智能)第一次在没有让子的情况下 战胜职业选手。而在过去,顶级 AI 甚至不能打败实力稍强的业余选手。
阿尔法狗的胜利带来的教育反思

阿尔法狗的胜利带来的教育反思作者:吴向东来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6年第07期最近,谷歌的阿尔法狗(AlphaGo)战胜了人类顶尖围棋九段李世乭,真是让人堵心!一些人工智能专家们借此大谈特谈“奇点来临”,即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将会把人类智能甩下十几条街,快速进入机器人大行其道的后人类智能时代,这是不是相当惊悚?更让人堵心的是,一直享受着空谷幽兰般隐居生活的老友相当应景地发来了忧郁的诗句:“我悲剧的性格被你强化/请回过头来听我说/我将在奔流的鲜血中/等你擦肩而过”。
人类的悲剧,难道就是拼命发展人工智能,然后让它擦肩而过——把人类的身躯和文明交由机器主宰?回想1997年深蓝战胜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时,我没有如此惊悚过,因为深蓝就如我们应试教育下训练出来的解题机器,它是用暴力算法( brute-force)应对人类智能。
为什么这样说呢?深蓝的数据库虽然存储了一百多年来优秀棋手的两百多万对局,足以应付一般的棋手,但遇到库中没有的走法,就只能依赖暴力计算。
这种死脑筋机器,在1996年挑战卡斯帕罗夫时落败。
于是在1997年,深蓝运算速度提升了2倍,运算能力为每秒113.8亿次浮点运算,在当时的超级电脑中排名第259位。
另外,深蓝在强大的32颗CPU之外又另加了480颗特别制造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际象棋芯片,使得1997年的深蓝可搜寻及估计12步棋,而人类国际象棋高手大约只可估计10步棋。
也就是说,深蓝就是为应付“考试”(国际象棋)而定制的考生,除了会考试(国际象棋)外,其他的事都不会!更为可笑的是,在对局时,还有一些国际象棋高手和计算机专家在幕后随时调整深蓝的参数,以便在对局时有利,即为了考试成功,还有幕后团队帮它作弊!所以,卡斯帕罗夫很不服气,要求来年再战,但IBM却说,已经将深蓝解体,不了了之。
花这么大的人力和金钱就是为了打造一个只会下国际象棋的呆板的“考生”,你说我会崇拜IBM的人工智能吗?不会,IBM无非是用此噱头多卖机器。
AlphaGo战胜人类棋手:这是下一代面临巨大危机的标志吗?

AlphaGo战胜人类棋手:这是下一代面临巨大危机的标志吗?AlphaGo击败人类棋手,对于不动脑子的看客来说,只是一个好玩的谈资而已。
但是不知道您注意到没有;几乎所有的大佬们,都在关注这件事情:真的,这不是围棋圈子的事情。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未来已经来到了面前!每一个人,每一种职业,每一个企业,都将面临巨大的转变。
很多深知兹事体大的各业界知名人士,都开始在努力思考:人类的未来前景会如何?因为:如果应对不对,未来就会把他们抛弃,就像是柯达1999年还是领先同行世界十年的优秀公司,但是数码影像的出现,十年后就直接把这样一家以为铜墙铁壁坚不可破的卓越公司弄到破产。
其实,你也一样;也许没几年,你的职业就被机器取代了。
10年后,现在的很多职业都会消失。
如果你只拥有机器都能做的技能,你只想做不动脑子的事情,您还想偷懒,上班玩手机,占占公司的便宜。
由于机器比你便宜多了,而且机器永远不会偷懒,你的老板,一定会把你换掉的---您失业了。
360的总裁周鸿祎,已经意识到这对于他--一家领先的互联网公司的重要性,特别提出了他们的未来目标:他为此还专门给360员工发了一封内部邮件。
他谈的当然不是围棋,娱乐。
他们谈的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开启,是网络时代一个新的变革的开端,他们能做什么?要做什么?周总的信中,一段话我觉得很中肯:“1997年,IBM公司的深蓝计算机战胜了国际象棋冠军卡斯帕罗夫。
那一次人机大战带来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潮、电脑的迅速普及和互联网的爆发式增长。
这一次的人机大战展示出计算机新的思维模式,它将会促进深度学习、增强学习、神经网络等技术的普及,而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通用技术一定会与深度学习能力整合,加速融入到各种创新产品中。
人工智能产品在大众消费领域的普及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如果你看不懂上面这些专业词汇是什么?我就翻译得明白一点给你听:如果电脑连人类最复杂的围棋都会下,比围棋简单很多的,你现在正在做的很多工作,未来注定会被电脑们抢走。
看时事学政治阿尔法狗战胜李世石体现的哲学观点

看时事学政治:阿尔法狗战胜李世石体现的马哲考点来源:文都图书考研政治复习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重时政性。
我们通过时事给大家讲解考研政治时政复习的相关考点,希望能够使广大考生建立起时事与考点之间的联系,进而对时事产生兴趣。
2016年3月10日,2:0!一场史诗般的对弈引发举世关注,谷歌公司的“阿尔法狗”两度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
3月15日,李世石最终以四负一胜的结局输给了“阿尔法狗”。
人工智能在棋盘上战胜人类,“阿尔法狗”并非首次,但是与之前的象棋相比,围棋的巨大想象空间、多变的局势变换,向来被认为是人工智能难以逾越的障碍。
而今天,“阿尔法狗”的旗开得胜,不仅秀出了它的深度学习能力,更向世界展示出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
然而,正如段子手在事后的调侃,“我叫李世石,我和阿尔法狗最大的区别就是我赢了我高兴,它却不会。
”“阿尔法狗”确实赢得了比赛,但是它并不懂得赢了意味着什么,更不能享受胜利的尊严与喜悦。
在“可测度”的领域内,人工智能都将以其超乎想象的计算能力超过人类,但是在“不可测度”的领域,以数学算法为基础的人工智能就只能望洋兴叹。
这正如科学家所言,人工智能“有智能没智慧,有智商没情商,会计算不会算计”,它能在微秒之内完成百万级的乘法运算,能够存储世界上所有图书馆里面的知识,但如果要感知阴晴圆缺的美丽、表达喜怒哀乐的情感,人工智能还不如3岁的小孩。
“‘阿尔法狗’战胜李世石”的时事体现了考研政治中哲学部分“意识观”部分考点。
针对这个事件,大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人工智能战胜人类并不能说明人工智能有思维、意识,只有人类才能有意识和思维。
2、尽管人工智能发展的很迅速,但人工智能也不能代替人脑。
3、人工智能是人类思维和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不管人工智能多么先进,也不能从事实践活动。
大家在复习意识观的基础上,我们来做一道模拟题,小试牛刀吧! (多选题)谷歌公司的“阿尔法狗”最终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
围棋的巨大想象空间、多变的局势变换,向来被认为是人工智能难以逾越的障碍。
人机大战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一方面,谷歌自身做足了功夫。王小川分 析:“此次人机大战是一次成功的商业运作。 谷歌深刻地考虑了选什么人,他们做了充分 的准备、缜密思考全盘的事情。谷歌此次动 用了上万台的机器,对外宣称1200台, 2000个GPU,比深蓝计算力提高了3万倍。”
3
计算机博弈的艰苦历程
10年过去,不要说战胜世界冠军,就连 与最“臭”的专业象棋选手对阵,电脑 也都战战兢兢。
为了给电脑棋手打气,麻省理工学院的 教授弗雷德金甚至不惜重金悬赏,设立 10万美金的“弗雷德金奖”,声明这笔 巨款将奖给第一个战胜世界国际象棋冠 军的电脑程序设计者。
4
计算机以让 人震惊,关键在于,这样的能力显 然不是下下围棋那么简单,它给人 们所提供的帮助有望应用到更多领 域,不管是科学研究,还是商业决 策,亦或是现实模拟等,人工智能 都可以提供帮助。
9
人机大战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AlphaGo和李世石之间的围棋人机大战带给我们 巨大的启示:
计算机博弈的艰苦历程
早在1958年,IBM推出的取名“思考”的 IBM704就成为了第一台与人类进行国际象 棋对抗的计算机,当时它一秒钟可以进行 200步的运算,但是在人类棋手面前被打得 丢盔卸甲。
而许多科学家却对此欢欣鼓舞,诺贝尔经 济学奖和杰出科学贡献奖的获得者赫伯 特·西蒙教授,早在1957年就预测说:“计 算机在10年内将成为世界的国际象棋冠 军!”
7
思考
李世石与AlphaGo的人机大战正式开始,尽 管棋到中局,AlphaGo出现明显失误,但李 世石并没有完全掌控局面,却因为后面的失 误连连负于AlphaGo。很多人一方面惊讶于 人工智能的进步,另一方面也有一种败于机 器的沮丧。
“阿尔法狗”留下的兴奋与忧伤

“阿尔法狗”留下的兴奋与忧伤孙冰【期刊名称】《中国经济周刊》【年(卷),期】2016(000)012【总页数】2页(P84-85)【作者】孙冰【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人工智能再次颠覆现实。
3月15日,谷歌围棋人工智能AlphaGo(被中国棋迷戏称为“阿尔法狗”)与韩国棋手李世石的最后一轮较量以前者获胜结束,最终这场轰动全球的“人机大战”的总比分定格在4∶ 1。
谷歌公司将AlphaGo赢得的100万美元奖金(由谷歌公司自己设立)捐给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相关围棋教育机构。
而此次比赛后,AlphaGo的围棋世界排名跃升至第二名,仅次于中国棋王柯洁。
柯洁已经向“阿尔法狗”发出了挑战。
“阿尔法狗”赢了,但留下一连串的兴奋和忧伤。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人类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与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
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使得机器能像人那样思考,甚至超过人的智能。
自1956年这个概念被提出并确立以来,这个领域就被视为人类最高的梦想之一。
1997年IBM的超级计算机“深蓝”(Deep Blue)以2胜1负3平的成绩战胜了当时世界排名第一的国际象棋大师加里·卡斯帕罗夫,一时间全球轰动,而“深蓝”的设计者们当时就畅想:“何时计算机也能下围棋呢?”而现在无疑又是一个人工智能历史上最重要的时刻。
围棋和国际象棋在复杂程度上不属于一个量级,围棋是一种变数极多、充满不确定的竞技,每一步棋的可能性都是一个几乎无法穷尽的量级,一回合有250种可能,而一盘棋可以长达150回合。
也就是说,AlphaGo是无法以“深蓝”的方式获胜的,以蛮力“强记”,或以“固定”程序逻辑决策,或穷极所有可能性进行筛选,这些在围棋中都是不可能的。
围棋问题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相通的,国人甚至将“博弈”围棋视为洞悉人性、参悟人生的过程。
然而,现在下围棋的却是一个机器,意味着这个机器除拥有超强的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还要拥有创造力甚至个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再现】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工智能程序“阿尔法狗”在人机大战中4: 1战胜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
对此,人们有不同看法。
甲:人工智能无限扩展人类能力,谁赢得了人工智能,谁就赢得了未来。
乙:人工智能可能摧毁人类。
丙:人工智能可以无限接近人类的思想,却不会超越人类的思想。
丁:人类可以找到与人工智能共存的方法,和谐共处。
对人工智能的开发利用,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阐述你的看法。
【例文】阿尔法狗胜了,意味着什么李世石输了,输得非常干脆。
一个刚出道、完全不知道门派和师承的毛孩子,用一把轻飘飘的竹剑,将当世顶尖高手挑落马下。
千万不要用国人的鸡贼思维来看待这场巅峰之战。
以韩国棋手的血性,李世石不可能配合谷歌演一场假戏。
他不仅要捍卫自己的荣誉,还要捍卫人类的尊严和自信。
他清楚地知道,如果他输给了阿尔法狗,那究竟意味着什么。
我认真地把人机对弈的棋谱打了两遍,内心非常震撼。
阿尔法狗的精妙计算能力就不说了,它在对弈中表现出的“个性”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它有着超凡的大局观,洞悉整个棋盘上的所有薄弱之处。
对自己的弱点,它两度自补,显得很“猥琐”。
但对李世石看似无懈可击的地盘则毫不犹豫地出击,近乎一剑封喉。
它在“脱先”时的那种气定神闲,宛如成竹在胸的世外高人,带给对手凛然的压迫感。
无论接下来胜负如何,有一点已经可以肯定,阿尔法狗已经是无可争议的顶尖围棋高手,没有任何人敢于小觑它的实力。
至于未来,则必定属于它。
为什么人工智能与李世石的对弈如此牵动人心?如果对围棋缺乏了解,可能很难懂得个中奥妙。
围棋是一种古老的策略游戏,胜负不仅取决于精妙的计算,还和棋手的个性修养、文化底蕴、临场状态等息息相关。
从一个顶尖棋手的棋谱中,你几乎可以窥见他的小宇宙。
曾经有一种观点认为,由于围棋的极度复杂性和深厚的文化秉性,人工智能几乎不可能战胜人类。
但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而且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突兀。
高手对弈中,情感是一种强大的致胜因素。
阿尔法狗的冷酷之处,是完全视人类情感如无物。
它不屑于“试应手”之类试探人性的着法,而是表现出纯粹的理性,表现出一种奴役般的力量。
或者换一种说法,在阿尔法狗那里,情感可以视为一种凭借“运算”就能准确把握的信息。
倘若有一天它真的进化到这种程度,人性在它眼里很可能只是完美世界里的一种冗余程序,大可以一键删除。
那不就是《黑客帝国》曾经展现给我们的未来景观吗?在电影中,墨菲斯对尼奥说:欢迎来到实在界废墟。
从一盘棋的较量中,就推断出人类将会受到人工智能的奴役,可能太过于多愁善感。
但从阿尔法狗的胜利中却可以清晰地看到,人工智能正在取得突破性进展。
它正在大踏步走进人类曾经引以为傲的禁地,并表现出难以测度的潜能。
谁知道它还能做些什么?谁能准确地预言它将给人类世界带来怎样的改变?甚至,谁知道由人类发明出来的所谓“智能”概念,将被它拓展到何种境地?当图灵测试被提出来的时候,计算机还只是庞大、笨拙而又孤零零的机器,如果把引力波的发现和阿尔法狗的取胜看作两个相关联的“征兆”,也许可以预言,人类正处于科技大爆炸的前夜。
人工智能的突破,有可能在很多领域引发链式反应,让人类科技呈指数级发展。
以前只出现在科幻作品中的很多事物和场景,在不久的将来会变成现实。
这是令人激动的,也是令人惶恐的。
由人类创造出来的人工智能,早晚会进化出自己的“思想”,这一点大概没有多少疑问。
但是,它会进化出情感或者“超情感”吗?一个无所不能、无所不在的“大他者”,它会怎么看待人类的情感禀赋和伦理规范,无疑是一个极其深刻的哲学命题。
你可以想象无数种答案,而每一个答案,都指向一个不同的未来。
有一天,当你在阳光中醒来,你的阿尔法管家已经给你端来了可口的早餐。
这是惬意的清晨。
当你在星光下春心萌动的时候,阿尔法管家又给你分配了一份适当的爱情。
这是忐忑的夜晚。
在你毫不知情的时候,阿尔法管家早已替你设计了一个绿色环保无污垢且不可替换的人生。
这是什么?这是梦魇。
现在,谁又好意思说阿尔法狗只是一台“机器”呢?阿尔法狗完胜人类后哪些饭碗是机器人抢不走的机器人的智商不断提高,其灵巧性、柔韧性、智能性越来越好,所能胜任的工作范围也不断扩大,不仅能干重复性体力活,而且在复杂的智能领域不断突破——围棋一直被看作机器人难以超越人类智慧的坚固堡垒,然而在3月,机器人AlphoGo在与韩国围棋高手李世石的对弈中取得胜利。
照此发展,机器人似乎可以在任何领域抢走人类的“饭碗”了。
但确实如此吗,有没有哪些岗位是机器人抢不走的呢?拿手好戏是程序性工作忽如一夜春风来,周围许多工作岗位已换上机器人,这种现象以往只是发生在工厂流水线,现在从物业保洁到餐厅服务员,从大型表演中的群体伴舞到医院里的医疗诊断,机器人似乎已全面走进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机器人的“工作喜好”有规律可循,主要是程式性工作和智能性工作。
程式性工作是机器人的传统优势项目。
受软件程序的驱动,工业流水生产线上的程式化工作,机器人全能胜任,无论是切割、焊接、装配、喷漆,还是包装、搬运等,都能比工人做得更精细、更精准、更完美,而且它们还不怕脏、不怕累、不怕危险,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总是做得至善至美、无可挑剔。
近年来,智能性复杂工作也被机器人盯上。
像智力抢答、下象棋等“脑力”劳动,流水线上那些工业机器人干不了,但对智能机器人来说就是小菜一碟。
以往根据现场情况做出选择和判断是机器人缺失的一环,进入物联网、大数据时代,这个问题迎刃而解:大数据能够告诉机器人以往人类的经验,物联网和传感器能延伸机器人的神经感知系统,这样机器人就会具备学习能力和自主判断能力。
围棋一直被看作机器人难以超越人类智慧的坚固堡垒,但谷歌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已在比赛中战胜了世界职业围棋冠军。
智能机器人综合智力正在接近人类,其灵活度、准确率和自主判断能力与人类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譬如无人飞机、汽车自动驾驶设备,它们自行判断路线,躲避障碍物等,灵活得像生命体一样。
有了这样可观的智商,机器人自然能从事复杂的专业技术工作,如判断医学X光片准确率可达98%以上,超过专家水平;其他如行政人员、文书、老师、会计、新闻记者、律师、电话公司职员、麻醉师和外科医生、收银员、市场营销人员、客服人员、金融经济人和分析师等,许多常见工作智能机器人都可胜任。
难以取代人类的个性化和创意性与人相比,机器人更便宜且具有不消极、不怠工、不抱怨等可爱之处,但是,无论是工业机器人还是智能机器人,毕竟属于“物”而不是人,不具备情感、个性、意识、道德等人性,也不具备创新创意创造能力,这就决定了这些与人性相关的领域,机器人难以觊觎。
前面提到智能机器人可以读X光片并作出诊断,还可以负责放射或扫描,实施麻醉、进行手术,分药取药。
这些工作,许多医疗服务机器人都可以干,而且比人做得更好,但是机器人不会情感安慰,不会感情护理,不会心理疏导,不会实施个性化诊治,不能与患者心灵沟通与互动。
中医望、闻、问、切这些需要针对独特性进行个性化综合判断的领域,机器人还难以上手。
艺术设计类工作机器人也没法沾边。
这类工作需要鲜明的个性、独特的创新创造性思维,机器人可以做出至善至美的画面,但不能在其中体现情感、创意、心态、灵感、道德、意识等个性特征。
例如艺术明星,粉丝们既对其出神入化的表演如醉如痴,也对其本人乃至私生活有兴趣,换了机器人这种微妙之处将不复存在。
艺术是人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个性化表达,人工智能智商再高,也只能表达共性。
情感类工作机器人亦无法涉足。
机器人可以护理和照料年老体弱者,但是不能进行感情陪护;机器人可以授课,但不能进行个性化、差异化辅导,更不能替代家长或老师对孩子进行言传身教。
许多服务性工作语言和文化背景很重要,有了共同的背景会让客户感到亲切温暖安心,这是机器人所不具备的。
体育竞技运动机器人也难以取代。
世界上有着数千万运动爱好者,他们是各种职业球赛或体育竞技运动的座上客。
在绿茵场上摆机器人踢足球,人们可能会觉得很新鲜,但无法给人应有的兴奋感。
发明创造类工作,改革创新类工作,同甘共苦类工作,传情传神达意的领域,机器人也无能为力。
相对来说,机器人更直接影响中等技能工作,对于高技能和低技能工作,目前影响并不大,甚至管道工、电工、建筑工等这些普通岗位机器人暂时也难以取代。
调整人才教育是应对之策随着机器人技术的进步,机器替代人类成为一种趋势。
从原理上讲,以往普通机器人属于工具型,是对人手脚运动器官的延展,而智能机器人是对大脑的延伸和对手脚的替代。
现如今的机器人不仅可以轻易取代“蓝领”岗位,“白领”岗位也大多被其盯上。
有预言称,未来30年内现有50%的岗位会被取代。
智能机器人的广泛应用,不仅是抢人的“饭碗”这么简单,还会引起人类社会深刻的变化,需要未雨绸缪、及早作出妥善应对。
以往历次工业技术革命,每次带来的失业,很快会被新出现的岗位弥补并反超。
机器人普遍推广所带来的收益或许会转化为更好的工作,也就是说会有新的岗位涌现。
这当然需要人们学习新技能,增强创新、创造、创意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找到新的调适方式。
尽管如此,智能机器人革命所带来的挑战可能出乎意料:一是智能机器人迅速发展所带来的新增就业机会可能会大大少于所取代的岗位,这会造成大量失业;二是人类将面对寻找生活意义的“最大的挑战”,因为工作不只是为了求得温饱,也是为了找到生活的意义,进入智能机器人时代,如果工作不需要你了,休闲成了一种生活方式,该如何寻找自身定位和生活意义呢?除了就业机会被机器人取代,科学家还担心机器人智力超过人类,尤其担心人工智能自行设计、自行发展,会给人类带来难以预料的危险。
史蒂芬·霍金也忧心忡忡地表示,与其担心谁来控制人工智能的问题,人类更应该担心的是,人工智能到底愿不愿意受人类控制。
这就意味着既要充分发挥机器人服务人类社会的正能量,又要防患于未然,将人工智能的潜在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总之,机器人是人类制造的新一代生产和服务工具,可以取代人类完成许多工作从而造福人类社会,了解机器人的性能特长,就可以将那些适合机器人的工作岗位让给它们,人类可以集中精力开发好并专注地从事机器人难以染指的工作,这其中最重要的应对之策是有意识地调整教育专业方向,优化人才培养结构,作为个人也应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来积极应对。
白岩松:AlphaGo才代表人类撰文/白岩松阿尔法(后面还有个狗)干净利落地以3:0击败李世石,人脑在这次比赛中完败于电脑。
虽然还有两局要下,但更像是给李世石留下的安慰赛:试试如何不按棋理下棋,试试输了之后能不能心平气和地下棋。
0:3输了,第三盘给人们带来的震荡远远小于0:1的时候,因为那一盘的失利,突然让人们意识到:连最复杂的围棋都被电脑研究透了,这电脑在智能方面还有什么不能干的?于是,哀叹声四起,第三盘还没输的时候,新闻标题已出现“李世石已经尽力……”“新时代真的来了!”新时代真的来了吗?是一个什么样的新时代呢?1997年,计算机深蓝击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当时,人们也惊呼:一个新的时代来临了!可十九年过去,国际象棋并没有出现一个新时代,机器并没有让这项运动发生什么太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