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血友病

合集下载

血管性血友病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研究及临床诊治的进展

血管性血友病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研究及临床诊治的进展

论著A r t i cl e s血管性血友病和血管性血友病冈子的研究及临床诊治的进展边红放(综述)华川(审校)【摘要】血管性血友病(vW D)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是由于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 F)的缺乏或结构与功能的异常所致。

随着对vW F结构与功能的了解及基因的定位,克隆,基因缺陷的检出,人们已对该病的发生、诊断,治疗都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本文就vW D和vW F的研究及临床诊治的进展做一综述.[关键词】血管性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实验诊断【A bst rac t】T he yo n W i l l ebr a n d di se asc(vW V)i S a co l s nl of l her e di t a ry he m or r hagi c di s e a sc,w hi ch i S c aus ed by de f i ei el l cy or di sf unc t i on of yo n W i l t ebr al l d f a ct or(vW F)i n t he pl as m a.N ow a days,w i t h t he und e r s t a n di ng011 s t r uct ur e s ad f u l l ct i on of vW F,t h e deve I o pm ent of ge ne a S Si gn m e n t and c l one,a n d t he det e c t i on of ge ll e def ect,m edi ca l w o r ker S ha ve gra dua l l Y knew m o r e a bout t he pa t hogene s i S.di a gno s i S a nd t he r a peut i cs of vW D….H er e w e r evi ew t he c u r r e n t kn ow l e d ge of vW D a nd vW F.a s w el l as t he C l-ni c al t r e at m c n t of t he di s eas e.【K ey W et幽】yon w n l ebr and di s eas e(v W D);Y O U W i l l ebr a nd f act or(vW F);1aborat or y di agno s i SvW D是最常见的常染色体遗传性出血性疾病,通过对vW D的病理机制的研究,已明确该病是由于血浆中一种多聚糖蛋白,县PvW F缺陷所致,这种缺陷是由于基因突变所导致.z-。

血液科名词解释

血液科名词解释

血液科名词解释1、缺铁性贫血: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或某些影响核苷酸代谢的药物导致细胞核脱氧核糖核酸合成障碍所致的贫血。

2、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就是一种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

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与贫血、出血、感染综合征。

3、PIE综合征:嗜酸性细胞增多的肺浸润,就是指以外周血嗜酸性细胞增多与嗜酸性细胞肺部浸润为特征的多种临床表现,常病因不明。

4、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就是由EB病毒所致的急性自限性传染病。

其临床特征为发热、淋巴结肿大、咽痛,外周血异形淋巴细胞增多,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

5、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就是指微循环内广泛性纤维蛋白沉积与血小板聚集,并伴有继发纤溶亢进的一种获得性全身性血栓-出血综合征。

6、粒细胞缺乏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L。

7、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白细胞计数可达30×109/L以上,或外周血出现幼稚细胞,成熟的中性粒细胞胞浆中出现中毒性颗粒与空泡。

骨髓中无白血病细胞的形态畸形,无染色体异常。

成熟的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明显增高。

常见原因有严重的感染、中毒、恶性肿瘤、出血、溶血等,去除病因后血象变化能恢复正常。

8、Even’s综合征: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获得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9、血管性血友病:就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性出血性疾病。

以自幼发生的出血倾向、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黏附性降低、瑞斯托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缺陷及血浆vWF抗原缺乏或结构异常为其特点。

10、干细胞(stem cell):就是人体的起源细胞,其特点为具有自我复制、高度增殖与多向分化的潜能。

11、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就是经过大剂量放化疗或其她免疫抑制剂预处理,清除受体体内的肿瘤细胞,而后将自体或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给受体,使后者重建正常造血免疫的一种治疗手段。

问答题1、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鉴别诊断:(1)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典型患者有血红蛋白尿发作,易鉴别。

血友病的4种治疗方法

血友病的4种治疗方法

血友病的4种治疗方法血友病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导致患者易于出血,并可出现关节、肌肉和内脏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目前,血友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替代治疗、药物治疗、基因治疗和康复治疗四个方面。

替代治疗是血友病的主要治疗方法,通过补充缺乏的凝血因子,维持患者体内凝血功能的正常水平。

这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输注凝血因子浓缩物和输注凝血因子复合物两种形式。

输注凝血因子浓缩物是一种常用的替代治疗方法,通过将患者缺乏的凝血因子浓缩提纯后,经静脉注射给予患者,达到补充凝血因子的目的。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血友病治疗方案中,一般建议血友病患者至少每周注射一次凝血因子,以保持血液凝固功能的稳定。

与传统的输血方法相比,凝血因子浓缩物的使用更安全,更有效,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血友病患者出血和并发症。

输注凝血因子复合物是一种常见的替代治疗方法,它通过将患者缺乏的凝血因子与血浆中的其他辅助因子结合,制成复合物后静脉注射给予患者。

凝血因子复合物既可以补充缺乏的凝血因子,又可以改善凝血功能,缩短出血时间,常用于治疗血友病A和血友病B等病例。

然而,凝血因子复合物所含有的辅助因子会增加患者的感染风险,因此在使用时需要严格控制剂量和频率,以避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药物治疗是血友病的另一种常用治疗方法,包括抗纤维连接蛋白药物、抗纤维连接蛋白酶药物和抗纤溶酶药物等。

抗纤维连接蛋白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纤维连接蛋白的活性,减少血液凝固反应,从而预防和治疗血友病患者出血和并发症。

这类药物广泛应用于血友病A和血友病B的治疗中,对于一些不能同时进行替代治疗的患者,抗纤维连接蛋白药物可以作为临时替代的方法,以减轻出血症状。

抗纤维连接蛋白酶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纤维连接蛋白酶的活性,从而减少血液凝块的形成,预防和治疗血友病患者血栓形成的并发症。

这类药物广泛应用于血友病A和血友病B的治疗,对于一些容易形成血栓的高危患者,抗纤维连接蛋白酶药物可以作为长期预防的方法,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血管性血友病详解

血管性血友病详解

➢ 试剂盒:美国德灵vWF抗原试剂盒 ➢ 试验标本:使用未稀释的患者血浆 ➢ 试验仪器:SysmexCA7000 ➢ 试验方法:免疫比浊法
抗vWF的单克隆抗体 包被乳胶微粒
受检血浆中的vWF
免疫反应发生凝集, 浊度改变,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度增加
②瑞斯托霉素辅因子活性测定(VWF:RCo)
瑞斯托霉素(负电荷)
vWF + GPIb(血小板) 速率加快
➢ 合成:血管内皮细胞和巨核细胞 ➢ 释放: • 组成式/持续性释放---血浆基础浓度10mg/L • 调节式/刺激后释放(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压缩存储于血小板的α颗粒、血管内皮细胞的WeibelPalade小体(WPB)小体中 刺激因子:凝血酶、肾上腺素、组胺、纤维蛋白、IL-1
BLOOD
vWF—生理、病理过程
(2)实验室检查 血RT:N,出血过多时:贫血。
典型病例:凝血时间 (APTT) (筛查实验 )
Ⅷ:C :
(确诊检查)
2%
重型
2%~5% 中型
5%~20% 轻型
20%~50% 亚临床型
(3)病因和发病机制 X连锁隐性遗传(女性传递,携带者;男性发病) 基因缺陷导致Ⅷ含量减少。
1993年,发现重型AHG具有包括内含子22的大 片段基因倒位,现已证实40%重型AHG与这一 基因倒位有关。
vWD分型
➢ 1型:vWF量的部分缺失,结构功能正常(75%)
➢ 2型:vWF质的异常,但含量正常(25%)
2A型:缺乏高-中分子量vWF多聚体,导致血小板依赖性的功能减弱 2B型:对血小板膜GPⅠb亲和性增加,使高分子量vWF多聚体缺乏 2M型:对血小板膜GPⅠb亲和性下降,vWF多聚体分析正常 2N型:vWF对因子Ⅷ亲和力明显降低

血管性血友病的分子机制及诊治研究进展

血管性血友病的分子机制及诊治研究进展

i s i n v o l v e d i n t h e p r o p o f o l -m e d i a t e d c a r d i o p r o t e c t i o n a -g a i n s t i s c h e m i a /r e p e r f u s i o n i n j u r y [J ].C l i n I n t e r v A g i n g,2021,16:621-632.[24]J I N G H ,WA N G C ,Z HA O L ,e t a l .P r o po f o l p r o t e c t s c a r d i o m y o c y t e s f r o m h y p o x i a /r e o x y g e n a t i o n i n j u r y vi a r e g u l a t i n g MAL A T 1/m i R -206/A T G 3a x i s [J ].J B i o c h e m M o l T o x i c o l ,2021,35(10):e 22880.(收稿日期:2022-09-14 修回日期:2023-03-24)ә通信作者,E -m a i l :c h e n s h u @h o s p i t a l .c qm u .e d u .c n ㊂ 网络首发 h t t ps ://k n s .c n k i .n e t /k c m s /d e t a i l /50.1167.R.20230331.1515.004.h t m l (2023-03-31)㊃综 述㊃D O I :10.3969/j.i s s n .1672-9455.2023.12.025血管性血友病的分子机制及诊治研究进展罗婧媛综述,陈 姝ә审校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内科,重庆400010摘 要:血管性血友病(VWD )是最常见的常染色体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由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 F )定量或定性缺陷引起㊂VWD 具有遗传异质性,分子致病机制和临床表型复杂,其诊断和治疗面临挑战㊂近年来,对VWD 患者VW F 基因突变的识别提高了对VW F 蛋白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增强了对VWD 发病机制的认识㊂新型检查方法和新型药物的问世给VWD 的诊治带来了突破㊂该文旨在对VWD 的分子遗传学和诊治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㊂关键词:血管性血友病; 分子机制; 诊断; 治疗中图法分类号:R 55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9455(2023)12-1783-07R e s e a r c h a d v a n c e s i n m o l e c u l a r m e c h a n i s m ,d i a g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o f v o n W i l l e b r a n d d i s e a s e L U O J i n g yu a n ,C H E N S h u әD e p a r t m e n t o f H e m a t o l o g y ,S e c o n d A f f i l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o f C h o n g q i n g M 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C h o n g q i n g 40001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v o n W i l l e b r a n d d i s e a s e (VWD )i s t h e m o s t c o mm o n a u t o s o m a l i n h e r i t e d b l e e d i n g di s e a s e c a u s e d b y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o r q u a l i t a t i v e d e f i c i e n c y o f v o n W i l l e b r a n d f a c t o r (VW F ).VWD p o s s e s s e s g e n e t i c a l l y he t e r o -g e n e o u s ,w i t h c o m p l e x m o l e c u l a r p a t h o g e n i c m e c h a n i s m s a n d c l i n i c a l p h e n o t y p e s ,a n d i t s d i a g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f a c e c h a l l e n ge s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t h e i d e n t if i c a t i o n o f m u t a t i o n s i n VW Fg e n e i n th e p a ti e n t s w i t h VWD i m p r o v e s t h e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o f t h e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f u n c t i o n o f VW F p r o t e i n a n d e n h a n c e s t h e c o gn i t i o n o n t h e m o l e c u l a r p a t h o g e n e s i s o f VWD.T h e e m e r g e n c e o f n e w t y p e e x a m i n a t i o n m e t h o d s a n d n e w d r u g s h a s b r o u gh t a b r e a k t h r o u g h i n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o f VWD.T h i s p a p e r a i m s t o r e v i e w t h e c u r r e n t s t a t u s a n d p r o -g r e s s o f r e s e a r c h o n t h e m o l e c u l a r g e n e t i c s a n d d i a g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o f VWD.K e y wo r d s :v o n W i l l e b r a n d d i s e a s e ; m o l e c u l a r p a t h o g e n e s i s ; d i a g n o s i s ; t r e a t m e n t 血管性血友病(VWD )是人类最常见的常染色体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由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 F )基因突变导致VW F 量(1型和3型VWD )或质(2型VWD )的缺陷引起,以皮肤黏膜出血和创伤或侵入性手术后的过度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胃肠道或关节肌肉出血㊂VWD 复杂的分子病理机制使其诊断和治疗一直是临床上的难题㊂近年来的研究增强了对VWD 发病机制的理解,同时开发出了新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㊂本文对VWD 的分子基础㊁诊断分型和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综述如下㊂1 VW F 的生物学特点1.1 VW F 的生物合成和分子结构 VW F 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和骨髓巨核细胞合成的一种多聚体糖蛋白,对血小板黏附于暴露的内皮下胶原㊁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因子Ⅷ(F Ⅷ)的稳定至关重要,在生理性止血和血栓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㊂VW F 基因位于12号染色体,由52个外显子和51个内含子组成,编码含2813个氨基酸残基(a a )的前体蛋白,包括22个a a 的信号肽(S P ),741个a a 的前肽(VW F p p )和2050个a a 的成熟亚单位,结构域组成为D 1-D 2-D '-D 3-A 1-A 2-A 3-D 4-C 1-C 2-C 3-C 4-C 5-C 6-C K [2],功能结构域包括血小板糖蛋白Ⅰb (G P Ⅰb )结合位点(A 1结构域)㊁蛋白裂解位点(A 2结构域)㊁胶原结合位点(A 1和A 3结构域)㊁F Ⅷ结合位点(D '和D 3结构域)及血小板糖蛋白Ⅱb Ⅲa (G P Ⅱb /Ⅲa )结合位点(C 4结构域),见图1㊂ VW F 前体蛋白在核糖体中翻译完成,去除信号㊃3871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年6月第20卷第12期 L a b M e d C l i n ,J u n e 2023,V o l .20,N o .12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肽后转运至内质网,C K 结构域之间通过二硫键(S -S )连接形成VW F 二聚体,后者转运至高尔基体,D 3结构域之间通过S -S 连接形成VW F 多聚体㊂VW F p p和D '结构域使二聚体正确对齐,同时VW F p p 通过其C G L C 序列的蛋白二硫化物异构酶活性催化D 3结构域之间的S -S 形成[3],这对于多聚化至关重要㊂多聚体生成后,VW F p p 被fu r i n 蛋白酶裂解,但仍与D 'D 3结构域保持高亲和力的非共价结合[4]㊂1.2 VW F 的储存㊁分泌和代谢 新生的VW F 多聚体先被运输至内皮细胞的W e i b e l -P a l a d e 小体(W P B s )和巨核细胞/血小板的α-颗粒中储存,后续通过基础型㊁调节型和组成型3种分泌方式释放入血[5-6]㊂多聚化程度越高的VW F 具有越强的促血小板黏附和促血栓形成能力,金属蛋白酶A D AMT S L 3通过裂解高分子量的VW F 多聚物(VW F -HMWM s)重塑了VW F 多聚体的大小分布,从而防止VW F -HMWM s 诱导的血小板过度聚集和血栓形成[7]㊂VW F 主要被巨噬细胞内吞清除,半衰期为8~12h ,健康人血浆VW F 水平在50~200I U /d L 波动[8]㊂VW F p p 与成熟VW F 等比例地分泌入血,但其清除独立于VW F ,半衰期为2~3h ,水平约为100I U/d L [4]㊂VW F p p 与VW F 在体内等比例分泌而代谢途径不同,因此VW F p p /VW F 抗原(VW F :A g)可以反映体内VW F 的清除情况,健康人VW F p p/VW F :A g <3.0[9],VW F p p /VW F :A g 增加提示VW F 清除增强㊂注:E x o n 为外显子㊂图1 VW F 前体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编码基因2 VWD 的分型及分子机制VWD 可分为3种类型:1型为VW F 量的部分缺失,2型为VW F 质的缺陷伴或不伴量的缺乏,3型为VW F 量的完全缺失㊂2.1 1型VWD 1型VWD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以VW F 数量轻度或中度减少,但VW F 功能及多聚体分布基本正常为特征,发病率最高,约占所有患者的75%㊂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H G M D )中记录了超过250种不同的1型VW D 基因突变,大多数发生在28号外显子,约80%为错义突变,其余为小缺失/插入㊁剪切突变㊁无义突变㊁启动子突变㊁基因转换等,所占比例均<10%㊂分子致病机制包括以下3种:(1)VW F 合成减少㊂低VW F 产量一般与杂合性无效等位基因相关㊂无义突变㊁剪切突变㊁缺失和插入等均可产生无效等位基因,不能合成有功能的蛋白质[10],VW F 生成仅来自非突变的等位基因,导致VW F 产量下降50%,如p .A r g 1659X 和p .A r g1853X ;启动子突变破坏转录因子结合,VW F 基因转录衰减,蛋白生成减少㊂(2)VW F 分泌受损㊂部分突变改变VW F 前体蛋白结构,内质网质量控制系统阻止缺陷蛋白向高尔基体转运,VW F 滞留在内质网中或在细胞内被降解[10]㊂所有破坏链内S -S的特异性半胱氨酸突变都可能改变VW F 构象而导致这种细胞内滞留[11],如p .C y s 1060T y r ㊁p .C ys 1130P h e ㊁p .C y s 1149A r g ㊁p .T y r 1584C y s ㊁p .C ys 2257S e r 和p .C y s 2671T y r ㊂p .T y r 1584C y s 是最常见的1型VWD 突变,位于A 2结构域,可在约15%的VWD 患者中检测到杂合子,此类患者平均VW F :A g 为40I U /d L ,血型多为O 型㊂p .T y r 1584C ys 不仅导致V W F 内质网滞留,还会使V W F 对A D A M T S 13的敏感性增加[12]㊂部分突变干扰W P B s 形成而使V W F 基础型和调节型分泌减少[13-14],如p .C y s 2190T yr 和p .A l a 1716P r o ㊂(3)V W F 清除增强㊂在>40%的1型V W D 患者中观察到病理学增加的VW F 清除率,将这种VW F 清除增强所导致的1型VW D 称为1C 型㊂此类突变主要位于D 3结构域,如p .A r g 1205H i s /C y s /S e r ,p .C ys 1130P h e /G l y /A r g ,p .T r p 1144G l y 和p .C y s 1149A r g,这提示D 3结构域可能包含VW F 存活和清除的调控或识别位点㊂此外,位于D 4结构域的p .S e r 2179P h e 和位于C 6结构域的p .C y s 2671T yr 也与VW F 清除增加有关[10]㊂VW D V i c e n z a (p .A r g1205H i s 杂合突变)是1C 型VW D 的经典类型,VW F :A g 通常为10~15I U /d L ,VW F p p/VW F :A g 显著升高(通常>10)并伴有VW F -HMWM s 的轻微增加㊂研究表明p .A r g1205H i s 通过增强VW F 与肝脾巨噬细胞受体的结合提高清除率,因此有专家推荐将VWD V i c e n z a 归类为2型VWD (而不是1型),以强调与清除受体更强的相互作用是一种新的VW F 功能缺陷[15]㊂2.2 2型VWD 2型VWD 以VW F 功能异常为特㊃4871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年6月第20卷第12期 L a b M e d C l i n ,J u n e 2023,V o l .20,N o .12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征,占所有VWD患者的20%~30%,基于VW F与血小板G PⅠb的结合异常进一步分为2A㊁2B和2M 型,与FⅧ的结合缺陷分为2N型㊂大多数2型VWD 为显性遗传,但2N型和部分2A型为隐性遗传㊂2.2.12A型VWD VW F依赖的血小板黏附功能主要由VW F-HMWM s介导㊂2A型VWD的发病机制为VW F-HMWM s分泌减少或裂解增加,选择性缺乏VW F-HMWM s导致的VW F-血小板结合活性下降㊂突变类型有错义㊁插入㊁缺失㊁移码突变,大多数为错义突变且位于A2结构域,集中在A D A M T S13酶解位点T y r1605-M e t1606周围㊁G l u1504-L y s1672范围内,导致2种不同的致病机制:(1)改变A2区构象使A D AMT S13切割位点(T y r1605-M e t1606)易于暴露,VW F对A D AMT S13的敏感性增加,VW F-HM-WM s裂解增强[12],如p.G l y1505G l u㊁p.M e t1528V a l㊁p.A r g1597T r p,p.V a l1607A s p㊁p.G l y1609A r g㊁p.G l y1629G l u㊁p.G l y1631A s p和p.G l u1638L y s;(2)损害VW F在细胞内的合成和加工,蛋白缺陷而滞留于细胞内,VW F多聚体特别是VW F-HMWM s分泌减少[16],如p.G l y1505A r g㊁p.S e r1506L e u㊁p.L e u1540P r o㊁p.V a l1607A s p㊂值得注意的是,p.G l y1505G l u与p.G l y1505A r g发生在同一个密码子上,这说明A2结构域中氨基酸替换的位置与2A型VWD的分子致病机制没有关联㊂此外,C K结构域的突变可影响VW F 二聚体化,如p.C y s2771A r g和p.C y s2773A r g;D3结构域的突变可影响VW F多聚体化,如p.C y s1099T y r㊁p.C y s1143T y r和p.C y s1173A r g:上述突变均为半胱氨酸残基被替换,导致二聚化或多聚化过程中所必需的分子间S-S生成障碍,VW F-HMWM s合成和分泌减少[17]㊂A1结构域的突变也可使VW F多聚化受损,但机制尚不明确,同时常伴有VW F与血小板G PⅠb 结合亲和力的增强或降低,如p.C y s1272A r g/G l y㊁p.V a l1314P h e㊁p.A r g1315C y s和p.C y s1458T y r㊂A2㊁C K㊁D3和A1结构域的突变均为显性突变㊂D2结构域的突变为隐性突变,破坏VW F p p构象而干扰VW F多聚体形成,如错义突变p.A s n528S e r㊁p.G l y550A r g和p.C y s623T r p,插入突变p.P h e404_ T h r405i n s A s n P r o和p.A s n624_A l a625i n s G l y,以及缺失突变p.C y s709L e u f s T e r711㊂造成VW F生物合成缺陷㊁细胞内滞留,多聚体不能正常分泌的2A型突变为G r o u pⅠ突变;提高VW F-HMWM s对A D-AMT S13的敏感性,使其裂解增加的突变为G r o u p Ⅱ突变㊂G r o u pⅠ突变会导致比G r o u pⅡ突变更加严重的出血表现,但G r o u pⅠ突变的VWD患者对去氨加压素(D D A V P)治疗的反应更好[12,18]㊂2.2.2 2B型VWD 2B型VWD的发病机制为VW F-HMWM s与血小板G PⅠb的亲和力增强,在体内自发性形成VW F-血小板复合物后被清除,因此2B型患者还常有不同程度的间歇性血小板减少,可因应激而加重,特别是妊娠期间经常发生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婴儿往往有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19]㊂VW F 与血小板G PⅠb的结合位点位于A1结构域㊂2B型突变为A1内的功能获得性突变,稳定A1的结合构象使VW F与G PⅠb的结合能力增强㊂2B型突变大部分为错义突变,主要在C y s1272-C y s1458二硫环中,A r g1306㊁A r g1308㊁A r g1341为突变热点[20], p.A r g1306T r p㊁p.A r g1308C y s㊁p.A r g1341G l n和p.V a l1316M e t4种突变约占2B型突变的90%,其中p.V a l1316M e t会导致更为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和出血症状,增加孕期流产风险[14,21]㊂p.A r g1308L e u和p.P r o1266G l n/L e u为经典的非典型2B型突变,不影响多聚体分布,也不会使血小板减少[20,22]㊂S A C C O 等[23]报告了第1例携带D'和D4结构域突变的2B型VW D,并发现p.A r g924G l n/p.A l a2178S e r双杂合突变引起VW F分子的构象转变而导致2B型VW D表型㊂2.2.3 2M型VWD 2M型VWD的发病机制为VW F-HMWM s与血小板G PⅠb或胶原的亲和力减弱,其多聚体分布基本正常㊂2M型突变为A1区域内的功能缺失性突变,损害VW F与G PⅠb的相互作用使VW F 与G PⅠb的结合能力减弱㊂绝大多数为错义突变,如p.S e r1285P h e㊁p.G l y1324S e r/A l a㊁p.G l u1359L y s㊁p.P h e1369I l e和p.I l e1425P h e,其余部分为小的框内缺失,如p.L y s1408d e l L y s㊂部分位于A3结构域的错义突变直接降低VW F与胶原结合的亲和力也导致2M型V W D[24],如p.S e r1731T h r㊁p.L e u1733P r o㊁p.S e r1738A l a㊁p.T r p1745C y s㊁p.S e r1783A l a㊁p.H i s1786A s p㊂2M型V W D一般对D D A V P治疗反应不佳,但A3结构域突变的患者对D D A V P反应良好[18,25]㊂2.2.4 2N型VWD 2N型VWD较为少见,由VW F结合FⅧ的能力缺陷引起,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型可以是单一2N突变的纯合子㊁2种不同2N突变的复合杂合子或一种2N突变和一种VW F 无效突变的复合杂合子(同时伴有血浆VW F:A g水平降低)㊂突变主要位于VW F-FⅧ结合位点D'和部分D3结构域(S e r764-A r g l035)内,一些结合区域附近的突变也可以阻碍VW F-FⅧ结合[20],如p.G l n1053H i s㊁p.C y s1060A r g㊂此外,实现VW F-F Ⅷ结合需要VW F p p从VW F成熟亚单位中裂解, f u r i n酶作用位点在A r g763-S e r764,同时A r g760和L y s762确保f u r i n酶对底物的恰当识别,因此p.A r g760C y s㊁p.A r g763G l y等突变通过影响f u r i n酶切而抑制VW F-FⅧ结合,导致2N型VWD[20,26]㊂超过90%的2N型突变为错义突变,其中p.A r g816T r p 和p.A r g854G l n最常见㊂FⅧ活性(FⅧ:C)水平与特定的突变相关,例如,p.A r g816T r p突变导致FⅧ:C 严重下降(<10I U/d L),而p.A r g854G l n突变则导致FⅧ:C水平约为25I U/d L[20]㊂大多数2N型V W D患者V W F多聚体分布正常,但部分突变会促使超大型多聚体㊃5871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年6月第20卷第12期 L a b M e d C l i n,J u n e2023,V o l.20,N o.12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生成[26],如p.A r g760C y s㊁p.A r g763G l y㊁p.T y r795C y s㊁p.G l n1053H i s;部分突变会导致VW F-HMWM s减少[26],如p.C y s788T y r㊁p.C y s804P h e㊁p.C y s1060A r g㊁p.A s p879A s n㊂2.33型VWD 3型VWD以VW F完全缺乏为特征,发病率最低,在所有VWD患者中所占比例< 1%,经典遗传模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纯合或复合杂合突变导致VW F合成或分泌重度缺陷引起㊂然而据报道,40%~50%的3型VWD患者表现出共显性遗传,其家族中的杂合子携带者符合1型VWD的诊断标准㊂H GM D数据库中记录了超过320种不同的3型VWD基因突变,无义突变最常见,错义突变次之,其余包括各种剪切突变㊁缺失/插入㊁基因转换等,分子致病机制为VW F合成或分泌减少㊂(1)VW F 合成减少㊂除错义突变外的绝大多数突变(约80%)均产生无效等位基因,且广泛分布于各结构域;而错义突变在D1~D2和C K结构域显示出聚集性,破坏V W F p p构象使V W F多聚化受损或破坏V W F的二聚体化[12],如p.G l y39A r g㊁p.A s p141T y r/A s n㊁p.L y s157G l u㊁p.C y s275S e r㊁p.C y s2574T r p㊁p.C y s2806A r g㊂(2)V W F分泌减少㊂部分位于D1~D2结构域的突变阻止V W F从内质网向高尔基体转运的同时抑制W P B s生成,导致V W F内质网滞留㊁储存和分泌障碍[27],如p.G l y55G l u㊁p.V a l86G l u㊁p.T r p191A r g和p.C y s608T r p㊂3 VWD的临床诊断VWD的诊断很复杂,需要出血个人史㊁出血或VWD的家族史及确认性实验室检测㊂对于疑似VWD的患者,首先推荐使用国际血栓与止血协会(I S T H)开发的出血评分工具(I S T H-B A T)进行评估,分数异常(男性ȡ4分,女性ȡ6分,儿童ȡ3分)则需完善VWD相关实验室检测㊂对于转诊到血液内科和(或)一级亲属确诊为VWD的男性和儿童,即使出血评分正常,也应进行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㊂VWD的诊断试验包括筛查㊁确诊以及分型试验三大部分㊂筛查试验包括血小板计数(P L T)㊁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 T T)㊁凝血酶原时间(P 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 g)测定;确诊试验包括VW F:A g㊁VW F-血小板结合活性(VW F:R c o,VW F:G PⅠb M,VW F: G PⅠb R)和FⅧ:C测定;分型试验包括VW F多聚体分析㊁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R I P A)试验㊁VW F-胶原结合活性(VW F:C B)㊁VW F-FⅧ结合活性(VW F:FⅧB)㊁VW F p p测定㊁D D A V P试验及VW F 基因测序等㊂VW F瑞斯托霉素辅因子测定(VW F:R c o)是历年来检测VW F活性的 金标准 ,且根据VW F:R C o/ VW F:A g可以确定VW F-血小板结合活性缺陷是由于VW F的质量异常还是数量异常㊂然而,VW F:R c o 具有显著的局限性㊂一方面,VW F:R c o变异系数高,易出现误诊或漏诊;另一方面,VW F:R c o检测下限为10~20I U/d L,这使得在低VW F:A g患者中准确识别2型VWD存在困难[28]㊂此外,VW F:R c o使用瑞斯托霉素在体外桥接VW F与G PⅠb,所以有可能因为VW F结合瑞斯托霉素的能力缺陷而出现错误结果[28],VW F:R c o明显下降,但实际体内血小板依赖的VW F活性正常㊂近年来开发出了新的检测方法:功能获得性突变的G PⅠb结合分析(VW F: G PⅠb M)和瑞斯托霉素诱导的G PⅠb结合分析(VW F:G PⅠb R)㊂VW F:G PⅠb M使用功能增益性突变的G PⅠb,使其在体外不需要瑞斯托霉素也可自发地结合VW F[29]㊂VW F:G PⅠb M同时还具有高精确度及低变异系数的优势[29],是指南推荐的血小板依赖的VW F活性检测方法[30]㊂VW F:G PⅠb R使用重组G PⅠb片段而非血小板,受影响因素较少,检测下限更低,但仍需使用瑞斯托霉素㊂1型VWD患者血浆VW F水平在3~50I U/d L,临床表现为轻至中度的皮肤黏膜出血㊂对VW F:A g 为30~50I U/d L伴异常出血的患者及无论出血情况如何,VW F:A g<30I U/d L的患者,均应考虑1型VWD的诊断,当VW F-血小板结合活性(如VW F: R c o,VW F:G PⅠb M,VW F:G PⅠb R)与VW F:A g的比值>0.7时,可诊断为1型VWD[30-31]㊂1C型VWD的特点是VW F半衰期明显缩短至1~3h(正常8~12h),VW F p p/VW F:A g增加至>3.0(正常< 3.0)㊂D D A V P可使储存在血管内皮细胞W P B s中的VW F释放,但对于1C型VWD患者,释放的VW F 会很快被清除,D D A V P输注后4h血浆VW F水平比1h(峰值)降低超过30%[32]㊂I S T H优先推荐将D D A V P试验作为1C型VWD的诊断依据[30]㊂2型VWD的出血严重程度介于1型和3型之间,常表现为瘀斑㊁鼻出血㊁牙龈出血㊁小伤口持续出血㊁月经过多及术后出血,其中2A型胃肠道出血多见㊂2N型主要是外伤后或与手术有关的出血,自发性出血通常不严重,女性月经过多和产后出血常见㊂当VW F-血小板结合活性(如VW F:R c o,VW F: G PⅠb M,VW F:G PⅠb R)与VW F:A g的比值<0.7时,应考虑2A㊁2B或2M型VWD,其中2M型多聚体分布正常,2A和2B型同时伴有VW F-HMWM s缺失㊂R I P A用于进一步区分2B型与2A型㊂2B型患者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增强,低水平的瑞斯托霉素(ɤ0.7m g/m L)即可诱导血小板的聚集[33-34],但该试验灵敏度较低㊂2N型VWD患者血浆VW F:A g正常或轻度减少,未结合的FⅧ加速清除导致FⅧ:C减少至5~40I U/d L,少数患者表现出更明显的下降(1~5I U/d L),但迄今从未低于1I U/ d L,其诊断标志是VW F:A g和FⅧ:C水平明显不一致,FⅧ:C/VW F:A g明显降低㊂2N型VWD需要与轻型/中间型血友病A及其女性携带者鉴别,通过VW F:FⅧB或基因检测来区分㊂㊃6871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年6月第20卷第12期 L a b M e d C l i n,J u n e2023,V o l.20,N o.12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3型VWD患者血浆VW F水平通常<3I U/d L,伴FⅧ:C<10I U/d L,临床表现为严重的皮肤黏膜出血和关节肌肉出血㊂4 VWD的治疗4.1非替代治疗4.1.1 D D A V P D D A V P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储存在W P B s中的VW F,是VWD的有效治疗方法㊂然而,VW F清除增强的患者在接受D D A V P治疗后血浆VW F水平会迅速降至低水平,D D A V P疗效不佳,特别是在严重出血时㊂为了充分确定D D A V P治疗后个体VW F的药代动力学反应,建议进行D D A V P试验,即分别检测VW F基线值以及给予D D A V P后1h㊁4h的VW F水平,若VW F增加3倍及以上并可维持则表示对D D A V P反应良好㊂爱尔兰的一项队列研究表明,大多数VW F水平在30~50 I U/d L的患者在接受D D A V P治疗后有很好的持续性VW F反应,这些患者在诊断时不需要进行正式的D D A V P试验,而是在首次临床应用D D A V P治疗后可以简单地确认VW F反应[29,35]㊂D D A V P可以皮下注射(0.3μg/k g)㊁静脉注射(0.3μg/k g,溶解于100 m L正常生理盐水中,20m i n内输完)或以鼻腔喷雾的形式给药(成年患者300μg,儿童150μg)㊂不良反应包括面部潮红㊁头痛和低血压,还可引起液体潴留㊁继发性低钠血症和癫痫发作,建议患者在每次给药后24h内限制总液体摄入量,高危患者需要监测血钠浓度[28]㊂2岁以下的儿童以及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成人患者通常避免使用D D A V P㊂2B型VWD患者禁止使用D D A V P,因为释放的VW F可引起明显的血小板减少而加重出血㊂4.1.2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物 氨甲环酸(T A) T A通过与纤溶酶原的赖氨酸结合位点结合来抑制纤维蛋白溶解,已被广泛用于治疗VWD,可用于治疗所有类型患者的黏膜出血及大量的月经出血㊂越来越多的证据强调,即使在高危人群中(如创伤㊁产后出血㊁重大骨科手术),T A的使用似乎与显著的血栓风险无关[29]㊂T A可以口服(15~25m g/k g,每天3次)㊁静脉注射(15m g/k g,每天3次)或作为漱口水使用㊂不良反应包括恶心㊁呕吐和腹痛㊂此外,上尿路有明显血尿的患者一般避免使用T A,因为其可能会导致输尿管血栓性绞痛和梗阻[36]㊂4.1.3性激素对于经期大量出血的无生育需求的女性VWD患者,采用雌激素/孕激素联合避孕药或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节育系统能有效地减少经期失血量[37]㊂4.2替代治疗4.2.1血浆源性的VW F浓缩物(p d-VW F)p d-VW F在治疗VWD的出血方面既安全又有效,对于有D D A V P禁忌证的患者,或给予D D A V P后VW F 反应不足以应对特定出血事件或手术挑战的患者,p d-VW F是治疗首选㊂治疗剂量取决于患者的内源性VW F水平和出血的严重程度,剂量标定以制剂的VW F活性为准,由于半衰期约为12h,通常需要重复给药㊂大多数p d-VW F同时含有FⅧ,加之患者体内的内源性FⅧ被输注的VW F稳定,因此反复使用p d-VW F可导致血浆FⅧ:C明显升高㊂FⅧ:C升高已被证明是普通人群中静脉血栓栓塞的一种剂量依赖性危险因素,一些VWD患者在使用p d-VW F后的确出现了血栓并发症,但目前FⅧ:C的升高在p d-VW F 治疗后VWD患者血栓形成病因中的重要性尚不清楚[29,36]㊂VW F大量缺失的患者在重复给予p d-VW F 后抑制物形成风险较大,有5%~10%的3型VWD 患者接受p d-VW F治疗后出现了抗VW F中和抗体[38]㊂4.2.2重组人VW F浓缩物(r VW F)第一种r VW F已经在许多国家开发并获批用于治疗成人VWD,其在生产过程中不暴露于A D AMT S13,因此富含VW F-HMWM s,对VWD患者的出血疗效较好㊂此外,r VW F的耐受性强,尽管富含VW F-HM-WM s,但无发生血栓或微血管病变并发症的证据,这可能与体内A D AMT S13介导的蛋白分解在r VW F 输液后迅速发生相关[39-40]㊂最重要的是,r VW F不会导致抑制物形成㊂需注意的是r VW F不含FⅧ,故对伴有FⅧ:C降低的VWD出血患者,在首次用药时需同时补充重组FⅧ(r FⅧ),以确保立即达到止血FⅧ水平㊂不联合应用r FⅧ的情况下,单独输注r VW F 仍可使血浆FⅧ:C正常化,这是由于r VW F稳定了内源性分泌的FⅧ㊂例如,在单独给药r VW F6h后3型VWD患者的FⅧ:C上升至>40I U/d L,48h后血浆FⅧ:C仍可维持在>70I U/d L[41]㊂与p d-VW F相比,r VW F似乎能更有效地稳定内源性FⅧ,这可能与其更长的半衰期(约25.5h)或更高的VW F-HM-WM s水平有关㊂4.2.3血小板源性的VW F正常富血小板血浆中, VW F总量的15%~20%储存在血小板α颗粒中,在血管损伤部位血小板激活后,以高水平局部分泌,发挥重要的止血作用㊂有研究表明,血小板源性的VW F不仅富含HMWM s,而且对A D AMT S13蛋白裂解具有部分抗性[29]㊂未来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充分确定血小板源性的VW F的生物学重要性,特别是其在与VWD相关的可变出血表型中的作用㊂5结语近年来对VWD分子致病机制的认识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些新颖的见解改进了VWD的诊断和治疗策略㊂新的血小板依赖性VW F活性测定㊁D D A V P 试验㊁VW F基因测序等手段提高了VWD诊断的准确性,但国内只有极少数医院常规开展;r VW F的面世给VWD的治疗带来了突破,但暂未能被大范围使用㊂因此,VWD的分型诊断和治疗仍面临困难与挑㊃7871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年6月第20卷第12期 L a b M e d C l i n,J u n e2023,V o l.20,N o.12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战,需要更多的工作来简化诊断,优化治疗㊂参考文献[1]L E N T I N G P J,C A S A R I C,C H R I S T O P H E O D,e t a l.V o n W i l l e b r a n d f a c t o r:t h e o l d,t h e n e w a n d t h e u n k n o w n [J].J T h r o m b H a e m o s t,2012,10(12):2428-2437. [2]Z HO U Y F,E N G E T,Z HU J,e t a l.S e q u e n c e a n d s t r u c-t u r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 w i t h i n v o n W i l l e b r a n d f a c t o r[J].B l o o d, 2012,120(2):449-458.[3]L E N T I N G P J,C H R I S T O P H E O D,D E N I S C V.v o n W i l l-e b r a n df a c t o r b i o s y n t h e s i s,s e c r e t i o n,a n d c l e a r a n c e:c o n-n e c t i ng th e f a r e n d s[J].B l o o d,2015,125(13):2019-2028.[4]R AW L E Y O,L I L L I C R A P D.F u n c t i o n a l r o l e s o f t h e v o nW i l l e b r a n d f a c t o r p r o p e p t i d e[J].H a m o s t a s e o l o g i e,2021, 41(1):63-68.[5]C HO I S J,L I L L I C R A P D.A s t i c k y p r o p o s i t i o n:t h e e n d o-t h e l i a l g l y c o c a l y x a n d v o n W i l l e b r a n d f a c t o r[J].J T h r o m bH a e m o s t,2020,18(4):781-785.[6]N I G H T I N G A L E T,C U T L E R D.T h e s e c r e t i o n o f v o nW i l l e b r a n d f a c t o r f r o m e n d o t h e l i a l c e l l s;a n i n c r e a s i n g l yc o m p l i c a t ed s t o r y[J].J T h r o m b H ae m o s t,2013,11S u p p l1(S u p p l1):192-201.[7]S O U T H K,L A N E D A.A D AM T S-13a n d v o n W i l l e-b r a n d f ac t o r:ad y n a m i c d u o[J].J T h r o m b H ae m o s t,2018,16(1):6-18.[8]WA R D S E,O'S U L L I V A N J M,O'D O N N E L L J S.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A B O b l o o d g r o u p,v o n W i l l e b r a n d f a c t o r,a n d p r i m a r y h e m o s t a s i s[J].B l o o d,2020,136(25): 2864-2874.[9]S HA R MA R,HA B E R I C H T E R S L.N e w a d v a n c e s i n t h ed i a g n o s i s o f v o n W i l le b r a n d d i s e a s e[J].H e m a t o l o g y A m S o c H e m a t o l E d u c P r o g r a m,2019,2019(1):596-600.[10]Y A D E G A R I H,O L D E N B U R G J.T h e c u r r e n t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 m o l e c u l a r p a t h o g e n e s i s o f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v o n W i l l e b r a n dd i se a s e,t y p e s1a n d3[J].H a m o s t a s e o l o g i e,2020,40(1): 105-118.[11]WA N G J W,G R O E N E V E L D D J,C O S E MA N S G,e t a l.B i o g e n e s i s o f W e i b e l-P a l a d e b o d i e s i n v o n W i l l e b r a n d'sd i se a s e v a r i a n t s w i t h i m p a i r e d v o n W i l l e b r a n df a c t o r i n-t r a c h a i n o r i n t e r c h a i n d i s u l f i d e b o n d f o r m a t i o n[J].H a e m a t o l o g i c a,2012,97(6):859-866.[12]Z O L K O V A J,S O K O L J,S I MU R D A T,e t a l.G e n e t i cb ac k g r o u nd o f v o n W i l le b r a n d d i s e a s e:h i s t o r y,c u r r e n ts t a t e,a n d f u t u r e p e r s p e c t i v e s[J].S e m i n T h r o m b H e m-o s t,2020,46(4):484-500.[13]S C H I L L E MA N S M,K A R AM P I N I E,V A N D E N E S-HO F B L,e t a l.W e i b e l-p a l a d e b o d y l o c a l i z e d s y n t a x i n-3m o d u l a t e s v o n W i l l e b r a n d f a c t o r s e c r e t i o n f r o m e n d o t h e-l i a l c e l l s[J].A r t e r i o s c l e r T h r o m b V a s c B i o l,2018,38(7):1549-1561.[14]D E J O N G A,E I K E N B O OM J.V o n W i l l e b r a n d d i s e a s em u t a t i o n s p e c t r u m a n d a s s o c i a t e d m u t a t i o n m e c h a n i s m s[J].T h r o m b R e s,2017,159:65-75.[15]C A S O N A T O A,G A L L E T T A E,G A L V A N I N F,e t a l.V o n W i l l e b r a n d d i s e a s e t y p e v i c e n z a:i n s e a r c h o f a c l a s s i-f i c a t i o n f o r t h e a r c h e t y p e o f r e d u c e d v o n W i l l e b r a n d f a c-t o r s u r v i v a l[J].E J H a e m,2021,2(3):340-348.[16]WO O D S A I,P A I V A J,P R I M R O S E D M,e t a l.T y p e2Aa n d2M v o n W i l l eb r a n d d i s e a s e:d i f f e r e nc e s i n p h e n o t y p i cp a r a m e t e r s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a f f e c t e d d o m a i n b y d i s e a s e-c a u s i n g v a r i a n t s a n d a s s e s s m e n t o f p a t h o p h y s i o l o g i c a lm e c h a n i s m s[J].S e m i n T h r o m b H e m o s t,2021,47(7): 862-874.[17]LÖF A,KÖN I G G,S C HN E P P E N H E I M S,e t a l.A d v a n-c i n g m u l t i m e r a n a l y s i s o f v o n W i l l e b r a nd f a c t o r b y s i n g l e-m o l e c u l e A F M i m a g i n g[J].P L o S O n e,2019,14(1): e0210963.[18]A T I Q F,H E I J D R A J,S N I J D E R S F,e t a l.D e s m o p r e s s i n r e s p o n s e d e p e n d s o n t h e p r e s e n c e a n d t y p e o f g e n e t i c v a-r i a n t s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t y p e1a n d t y p e2v o n W i l l e b r a n dd i se a s e[J].B l o o d A d v,2022,6(18):5317-5326.[19]K R A N Z HÖF E R D,P A V L O V A A,S C HN E I D E R H,e ta l.T y p e2B v o n W i l l eb r a n d d i s e a s e:e a r l y m a n i f e s t a t i o na s n e o n a t a l t h r o mb oc y t o p e n i a[J].H a m o s t a s e o l o g i e,2021,41(6):469-474.[20]B E R B E R E.T h e m o l e c u l a r g e n e t i c s o f v o n W i l l e b r a n dd i se a s e[J].T u r k J H a e m a t o l,2012,29(4):313-324.[21]R A S S O U L Z A D E G A N M,A L A F,J A Z E B I M,e t a l.M o-l e c u l a r a n d c l i n i c a l p r o f i l e o f t y p e2v o n W i l l e b r a n d d i s-e a s e i n I r a n:a t h i r t e e n-y e a r e x p e r i e n c e[J].I n t J H e m a t o l, 2020,111(4):535-543.[22]WO O D S A I,K E M P F E R A C,P A I V A J,e t a l.P h e n o t y p-i c p a r a m e t e r s i n g e n o t y p i c a l l y s e l e c t e d t y p e2B v o n W i l l e-b r a n d d i s e a s e p a t i e n t s:a l a r g e,s i n g l e-c e n t e r e x p e r i e n c e i n c l ud i n g a ne w n o v e l m u t a t i o n[J].S e m i n T h r o m b H e m-o s t,2017,43(1):92-100.[23]S A C C O M,L A N C E L L O T T I S,F E R R A R E S E M,e t a l.N o n c a n o n i c a l t y p e2B v o n W i l l e b r a n d d i s e a s e 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 m u t a t i o n s i n t h e VW F D'D3a n d D4d o m a i n s[J].B l o o d A d v,2020,4(14):3405-3415.[24]S H I G E K I Y O T,Y A G I H,S E K I MO T O E,e t a l.I d e n t i f i-c a t i o n o f a m i s s e n s e m u t a t i o n(p.L e u1733P r o)i n t h e A3d o m a i n o f v o n W i l le b r a n df a c t o r i n a f a m i l y w i t h t y p e2Mv o n W i l l e b r a n d d i s e a s e[J].I n t J H e m a t o l,2020,111(3): 467-470.[25]MA A S D,A T I Q F,B L I J L E V E N S N M A,e t a l.V o nW i l l e b r a n d d i s e a s e t y p e2M:c o r r e l a t i o n b e t w e e n g e n o-t y p e a n d p h e n o t y p e[J].J T h r o m b H a e m o s t,2022,20(2):316-327.[26]S E I D I Z A D E H O,P E Y V A N D I F,MA N N U C C I P M.V o nW i l l e b r a n d d i s e a s e t y p e2N:a n u p d a t e[J].J T h r o m bH a e m o s t,2021,19(4):909-916.[27]Y A D E G A R I H,B I S WA S A,A HM E D S,e t a l.V o n W i l l-e b r a n df a c t o r p r o p e p t i d e m i s s e n s e v a r i a n t s a f f e c t a n t e r o-g r a d e t r a n s p o r t t o G o l g i r e s u l t i n g i n E R r e t e n t i o n[J].H u m M u t a t,2021,42(6):731-744.[28]S HA R MA R,F L O O D V H.A d v a n c e s i n t h e d i a g n o s i sa n d t r e a t m e n t o f v o n W i l l eb r a n d d i s e a s e[J].B l o o d,2017,㊃8871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年6月第20卷第12期 L a b M e d C l i n,J u n e2023,V o l.20,N o.12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130(22):2386-2391.[29]F O G A R T Y H,D OH E R T Y D,O'D O N N E L L J S.N e wd e v e l o p m e n t s i n v o n W i l l e b r a n d d i s e a s e[J].B r J H a e m a-t o l,2020,191(3):329-339.[30]J AM E S P D,C O N N E L L N T,AM E E R B,e t a l.A S HI S T H N H F W F H2021g u i d e l i n e s o n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o fv o n W i l l e b r a n d d i s e a s e[J].B l o o d A d v,2021,5(1):280-300.[31]B OWMA N M L,J AM E S P D.C o n t r o v e r s i e s i n t h e d i a g-n o s i s o f t y p e1v o n W i l l e b r a n d d i s e a s e[J].I n t J L a b H e-m a t o l,2017,39S u p p l1:61-68.[32]M I C H I E L S J J,S M E J K A L P,P E N K A M,e t a l.D i a g n o s-t i c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o f v o n W i l l e b r a n d d i s e a s e t y p e s1a n d2b y v o n w i l l e b r a n d f ac t o r m u l t i m e r a n a l y s i s a nd D D A V Pc h a l l e n g e t e s t[J].C l i n A p p l T h r o m b H e m o s t,2017,23(6):518-531.[33]B A R O N C I A N I L,P E Y V A N D I F.H o w w e m a k e a n a c-c u r a t ed i a g n o s i s o f v o n W i l le b r a n d d i s e a s e[J].T h r o m bR e s,2020,196:579-589.[34]W E Y A N D A C,F L O O D V H.V o n W i l l e b r a n d d i s e a s e:c u r r e n t s t a t u s o fd i a g n o s i s a n d m a n a ge m e n t[J].H e m a t o lO n c o l C l i n N o r t h A m,2021,35(6):1085-1101. [35]L A V I N M,A G U I L A S,S C HN E P P E N H E I M S,e t a l.N o v e l i n s i g h t s i n t o t h e c l i n i c a l p h e n o t y p e a n d p a t h o p h y s-i o l o g y u n d e r l y i n g l o w VW F l e v e l s[J].B l o o d,2017,130(21):2344-2353.[36]L A V I N M,O'D O N N E L L J S.N e w t r e a t m e n t a p p r o a c h e s t o v o n W i l l e b r a n d d i s e a s e[J].H e m a t o l o g y A m S o c H e-m a t o l E d u c P r o g r a m,2016,2016(1):683-689.[37]L A F F A N M,S A T H A R J,J O H N S E N J M.v o n W i l l e b r a n dd i se a s e:d i a g 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 e n t,t r e a t m e n t of w o m e n,a n dg e n o m i c a p p r o a c h t o d i a g n o s i s[J].H a e m o p h i l i a,2021,27S u p p l3:66-74.[38]F R A N C H I N I M,M A N N U C C I P M.A l l o a n t i b o d i e s i n v o nW i l l e b r a n d d i s e a s e[J].S e m i n T h r o m b H e m o s t,2018,44(6): 590-594.[39]M A N N U C C I P M,K E M P T O N C,M I L L A R C,e t a l.P h a r-m a c o k i n e t i c s a n d s a f e t y o f a n o v e l r e c o m b i n a n t h u m a n v o n W i l l e b r a n d f a c t o r m a n u f a c t u r e d w i t h a p l a s m a-f r e e m e t h o d:a p r o s p e c t i v e c l i n i c a l t r i a l[J].B l o o d,2013,122(5):648-657.[40]MA N N U C C I P M.N e w t h e r a p i e s f o r v o n W i l l e b r a n d d i s-e a s e[J].B l o o d A d v,2019,3(21):3481-3487.[41]P E Y V A N D I F,MAMA E V A,WA N G J D,e t a l.P h a s e3 s t u d y o f r e c o m b i n a n t v o n W i l l e b r a n d f a c t o r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s e v e r e v o n W i l l e b r a n d d i s e a s e w h o a r e u n d e r g o i n g e-l e c t i v e s u r g e r y[J].J T h r o m b H a e m o s t,2019,17(1):52-62.(收稿日期:2022-11-18修回日期:2023-03-31)(上接第1770页)路感染诊疗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17,97(36): 2827-2832.[10]郭建群,马颐姣,贾实磊,等.儿童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广东医学,2020,41(15):1577-1580.[11]余建洪,李玉梅,王修全,等.自贡地区尿培养中分离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9,44(9):1084-1090.[12]梁海峰,汲宗惠,刘保红,等.不同性别间尿路感染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性的差异性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7,44(5):890-893.[13]胡付品,郭燕,朱德妹,等.2019年C H I N E T三级医院细菌耐药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20,20(3):233-243.[14]M I C O Z Z I A,G E N T I L E G,M I N O T T I C,e t a l.C a r b a p e n-e m-r e s i s t a n t K l e b s i e l l a p n e u m o n i a e i n h i g h-r i s k h a e m a t o-l o g i c a l p a t i e n t s:f a c t o r s f a v o u r i ng s p r e a d,r i s k f a c t o r s a n d o u t c o m e o f c a r b a p e n e m-r e s i s t a n t K l e b s i e l l a p n e u m o n i a eb ac t e r e m i a s[J].B M C I n f e c t D i s,2017,17(1):203.[15]龙姗姗,喻华,黄湘宁,等.2015-2018年四川省细菌耐药监测网尿液标本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0,30(7):1066-1071.[16]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的通知:国卫办医发 2015 43号[A].2015-08-27.[17]M E Z Z A T E S T A M L,L A R O S A G,MA U G E R I G,e t a l.I n v i t r o a c t i v i t y o f f o s f o m y c i n t r o m e t a m o l a n d o t h e r o r a la n t ib i o t ic s a g a i n s t m u l t id r u g-re s i s t a n t u r o p a t h o g e n s[J].I n t J A n t i m i c r o b A g e n t s,2017,49(6):763-766.[18]T HA D E N J T,P O G U E J M,K A Y E K S.R o l e o f n e w e ra n d r e-e m e r g i n g o l d e r a g e n t s 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i n f e c-t i o n s c a u s e db yc a r b a p e n e m-r e s i s t a n t E n t e r o b a c t e r i a c e a e [J].V i r u l e n c e,2017,8(4):403-416.[19]K U N T AMA N K,S H I G E MU R A K,O S AWA K,e t a l.O c c u r r e n c e a n d 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 o f c a r b a p e n e m-r e s i s t a n tG r a m-n e g a t i v e b a c i l l i:a c o l l a b o r a t i v e s t u d y o f a n t i b i o t i c-r e s i s t a n t b a c t e r i a b e t w e e n I n d o n e s i a a n d J a p a n[J].I N T J U R O L,2018,25(11):966-972.[20]X I A O T,Y U W,N I U T,e t a l.A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c o m p a r a-t i v e a n a l y s i s o f r i s k f a c t o r s a n d o u t c o m e s i n c a r b a p e n e m-s u s c e p t i b l e a n d c a r b a p e n e m-n o n s u s c e p t i b l e K l e b s i e l l a p n e u m o n i a e b l o o d s t r e a m i n f e c t i o n s:t i g e c y c l i n e s i g n i f i-c a n t l y i n c r e a s e s t h e m o r t a l i t y[J].I n f e c t D r u g R e s i s t, 2018,11:595-606.(收稿日期:2022-10-20修回日期:2023-04-17)㊃9871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年6月第20卷第12期 L a b M e d C l i n,J u n e2023,V o l.20,N o.12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科三基考试习题及答案第六章 血液

内科三基考试习题及答案第六章 血液

精品文档第六章血液内科一、填空题1、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相鉴别的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抑制剂治疗的药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诊断缺铁性贫血时血清铁总铁结合力>_________,转铁蛋白饱和度<_________。

6、人类胚胎发育过程中造血细胞的发生很早,由受精卵经数次分裂产生的胚胎干细胞在分化为胚胎和胚外结构的同时就开始向血液干细胞分化。

在胚外结构中,血液干细胞首先见于胚外的_________。

7、造血干细胞移植植活的间接证据为出现_________。

8、根据HSC的来源HSCT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9、干细胞(stem cell)是人体的起源细胞,其特点为具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潜能。

10、血细胞的生成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动力过程。

整个血细胞的生成过程,是造血实质细胞在形态上经历不同阶段的变化过程,这一过程是造血干细胞在造血微环境中经多种调节因子的作用逐渐完成的,最终增殖分化为红细胞、血小板、各种粒细胞、单核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等。

11、血友病A是凝血因子_________缺乏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12、血小板无力症是_________的质和(或)量缺陷引起血小板聚集功能缺陷的出血性疾病。

13、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首选_________。

14、根据临床表现、发病年龄、血小板减少的持续时间和治疗效果,可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分为_________型和_________型。

内科学(第9版)第六篇 血液系统疾病 第十六章 凝血障碍性疾病

内科学(第9版)第六篇 血液系统疾病 第十六章  凝血障碍性疾病

血友病关节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内科学(第9版)
三、血友病的诊断
临床表现 ➢ 男性病人,有或无家族史,有家族史者符合X连锁隐性遗传规律。 ➢ 关节、肌肉、深部组织自发性出血或者轻伤、小手术后出血不止。 ➢ 血友病关节。
实验室检查 1.筛查试验 出血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凝集功能正常。 2.确诊试验
vWF基因染色体定位示意图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内科学(第9版)
二、血管性血友病的临床表现
出血倾向 ① 出血部位:皮肤黏膜为主,外伤或小手术后的出血也较常见。 ② 发病性别:男女均可发病。 ③ 出血可随年龄增长而减轻。 ④ 自发性关节、肌肉出血少见,致残少见。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内科学(第9版)
三、血管性血友病的实验室检查
1.出血筛选检查 筛选检查结果正常或仅有APTT延长且可被正常血浆纠正。 2.诊断实验 血浆vWF 抗原测定(vWF:Ag); 血浆vWF 瑞斯托霉素辅因子活性(vWF:RCo); 血浆FⅧ凝血活性(FⅧ:C)测定。 3.vWF分型诊断实验 血浆vWF多聚体分析; 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RIPA); 血浆vWF胶原结合试验(vWF:CB ); 血浆vWF因子Ⅷ结合活性(vWF:FⅧB)。
抗纤溶药物:氨基己酸和氨甲环酸。
FⅧ浓缩制剂;
4.家庭治疗
新鲜冷冻血浆;
5.外科治疗
冷沉淀物(FⅧ浓度较血浆高5~10倍); 6.基因疗法
凝血酶原复合物。

血管性血友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2年版)

血管性血友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2年版)
对有明确出血史或出血性疾病家族史患者,建议分步进 行上述实验室检查,以明确VWD诊断并排除其他出血相关
DOI:10.3760/cma.j.issn.0253-2727.2012.11.023 通信作者:阮长耿,余自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血液 研究所215006,Email:cshcma@medmail.eom.cn
以及国内外血液学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进展,是我国血液学领域的核心期刊。本刊以我国临床血液学、实验血
液学、中心血站(库)、医学检验工作者以及医学院校师生为读者对象。
本刊为月刊,每期定价20.00元,全年240.00元。邮发代号6—54。请您通过邮局订阅。若错过征订期,可直接向《中华血
液学杂志》杂志社订阅。直接订阅全年杂志优惠价210元。

症手术治疗。术后VI服避孕药可预防复发。③妊娠VWD妇 女可正常妊娠,但出血、流产的发生率增高,多发生于妊娠期 前3个月。
(收稿日期:2012-10-24) (本文编辑:徐丽娟)
·消。息·
欢迎订阅2013年《中华血液学杂志》
《中华血液学杂志》是中华医学会主办的血液学专业综合性学术期刊,报道我国临床和实验血液学及输血研究的新成果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南京路288号,邮政编码:300020。收款人:《中华血液学杂志》杂志社。汇款单上请注明所购杂志年
份、刊期、册数。如需挂号,每册需加挂号费3.00元。电话:(022)27304167,23909430,传真:(022)27304167。
本刊编辑部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史堡查速堂苤蠢!!!!至!!月筮!!鲞箜!!塑g!也』垡!坐!!!!:堕!!!坐!里;!!!,y!!.!!:№.!! 表1血管性血友病特征与分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与讲座·血管性血友病王兆钺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血液研究所[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 诊断; 血管性血友病 治疗;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血管性血友病( , )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其发病机理是患者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 )基因突变,导致血浆 数量减少或质量异常。

相当常见,但轻症患者可无出血表现,故很难准确统计其发病率。

国外报道一般在千分之一至五千分之一。

我国尚无统计学资料。

我院近年来已发现了 多例 患者,与同期诊断的血友病患者数相比约为 ,足以证明本病在我国绝非少见。

由于 的类型不同,临床出血表现相差很大,实验室检查比血友病复杂,轻症患者的变化不典型,常需结合病史与临床综合判断。

多数医生(包括血液科医生)对本病的诊治还缺乏足够的了解与重视。

!"#的生物学作用及病理生理意义是一种重要的血浆成分,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贮存于 小体内,骨髓巨核细胞也合成 ,并贮存在a 颗粒中。

基因位于第 号染色体,长 ,由 个外显子与 个内含子组成。

该基因编码的初始蛋白经切除信号肽与原肽后为成熟的 单体,由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然后在内皮细胞内聚合为超大分子量的 多聚体,释放入血后经 裂解蛋白酶( )降解成分子量不等的多聚体[ ]。

分子包含 个亚单位,各有不同的功能, 区为血小板膜糖蛋白( )l 结合部位,区为胶原结合部位, 区为 l l 结合部位,区为因子l 结合部位。

在止血过程中主要有两种作用:①与血小板膜 l I 复合物及内皮下胶原结合,介导血小板在血管损伤部位的粘附;②与因子l 结合,作为载体具有稳定因子l 的作用。

此外, 也能结合 l l ,参与血小板的聚集过程。

正常人血浆 浓度约为 。

在内皮细胞受刺激或损伤以及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血浆 水平升高。

及某些止血与纤溶成分都是血栓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另一方面,在缺乏 时,血浆中 不被降解,分子量过大,与血小板结合能力增强,将促进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与微血管病性溶血,这是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的最主要的发病机理[ ]。

相反,当血浆 量有显著减低或有质的缺陷,不能完成其正常的止血功能时,即为 。

!"$的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少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男女均可患病。

患者有皮肤粘膜出血的倾向,以鼻衄与牙龈出血最常见,这与血友病以关节及软组织出血为主的临床表现有很大不同。

女性患者常有月经过多或分娩后大量出血。

由于 的类型不同,临床症状轻重不等。

轻者( 型)仅在拔牙或其他小手术后出血不止,或在家系调查时才被发现。

但重症( 型)患者出血明显,也可像血友病那样发生自发性关节与肌肉出血。

我们曾见到一例 型 患者,下肢的巨大血肿竟达 。

有人注意到,家族中不同成员的出血表现及严重者也不相同。

患者的出血倾向可能随年龄增加而减轻。

的实验室检查方法较血友病复杂而多变,主要有出血时间延长与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延长。

但轻症病人的结果可以正常,阿司匹林耐量实验可能有助于诊断,但特异性与敏感性不高,近年来已较少采用。

用免疫电泳或酶联免疫测定的方法能证实大多数 患者的血浆 水平降低。

是因子l 的载体,当 减少时血浆因子l 的稳定性下降,其浓度也有相应的降低。

正常人血浆因子l 活性与 浓度的变化范围较大(分别为 与 ),如患者的这些指标的改变与正常值的下限重叠,则需进行复查。

实验室检查往往需结合临床才有诊断意义。

瑞斯托霉素能改变 的构型,促进 与血小板 l I 复合物相互作用,用瑞斯托霉素诱导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称为瑞斯托霉素辅因子活性( : )。

: 减低是一项较敏感的实验,但型正常,后者在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中可被低浓度的瑞斯托霉素()诱导聚集(正常为)。

利用血小板功能分析器()测定高剪切力状态下的闭合时间反映出依赖的血小板功能,与正常对照很少交叉,可做为诊断的一个敏感与重复性好的过筛实验[],而对血小板贮存池病或其它遗传性出血性疾病诊断的实用意义不大[]。

少数患者的量正常但多聚体组成异常。

此时需有凝胶电泳或交叉免疫电泳观察不同分子量的的分布及其比例。

此外,因子V结合试验可确定与因子V的结合能力。

!"#的分型可以是量的减少,也可以是质的异常,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很不相同。

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委员会根据的发病机理与表型提出的分型方法并已在国内外广泛采用,其中型与型为量的减少,型为质的异常[]。

型:型最多见(占),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为型的杂合子或其它突变。

量减少,为正常的。

由于正常人血浆因子V与水平范围较宽,型血正常人的水平比其它血型低,可能与型难以区别,患者的出血倾向较轻,其中有半数的人无出血现象,因此极易漏诊。

临床上应了解家族史并对先证者反复做实验室检查以确定诊断。

型:型较少见(占),为质量异常,按其性质可分为四个亚型。

()型:多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缺乏高分子与中分子多聚体,减低。

其发病机理与不能从内皮细胞分泌或易被血浆裂解蛋白酶破坏有关。

()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缺乏高分子多聚体。

其发病机理为基因区(与血小板l结合部位)错义突变,对血小板膜l亲和性增加,增加,可自发性与血小板结合。

由于结合了大量的血小板易被清除,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往往较低。

()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其发病机理为基因区突变,导致对血小板膜l亲和性降低。

多聚体分析正常,但减低。

()型: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其发病机理为基因区或区(与因子V结合部位)突变,导致对因子V亲和力降低,血浆因子V失去保护而被降解,因子V水平显著降低,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与血友病完全相同,但患者的不能与因子V结合。

型:型最少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属基因异常的纯合子或双重杂合子。

血浆完全缺乏,患者有严重的出血表现。

此外,尚有一种血小板型,合成与分子结构正常,但血小板结合的能力增加。

表现为血浆水平下降(或正常),高分子多聚体减少,而增多。

在我院制定的出血筛选实验中,包括了出血时间、与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这可对大多数患者做出初步诊断。

然后再依据具体情况加做因子V活性、定量、多聚体分析与因子V结合试验,对部分患者进行了基因分析,以确定诊断与分型。

这使我院能诊断出大量的病例,在国内首先报导了型与型,并在国际上报道了一些新发现的基因突变[,]。

但我院诊断的病例以型为主,型次之,型最少。

究其原因有两种可能:①型的实验检查结果可以正常或接近正常,容易漏诊;②型的出血倾向较轻,多数患者在无创伤或手术时无明显自发性出血,患者未来医院或仅在当地就诊。

!"#的治疗患者应尽量避免创伤与手术,避免运用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与低分子右旋糖酐。

对有局部轻微创伤、鼻衄与牙龈出血者可用明胶海绵填压。

纤维蛋白凝胶也有局部止血作用。

根据我们的经验,用凝血酶单位做鼻腔滴入或口腔含漱有较好的局部止血效果。

的治疗药物主要有两种:去氨基精氨酸加压素(,,商品名弥凝)与含因子V与的血浆制品。

两类药物可单独、交替或同时应用。

型患者应首选弥凝。

该药促进内皮细胞释放,同时通过间接机理促进因子V释放或因增加而使血浆因子V水平增高,同时出血时间缩短。

弥凝的价格相对较低,并且无血液制品造成感染的危险。

常规剂量为卜,加入生理盐水中在分钟内缓慢静脉注射。

在注射后分钟内血浆因子V与升高倍,药物水平至少持续小时,小时后可重复给药一次。

高浓度的弥凝也可做皮下注射或鼻腔滴入(剂量分别为卜与卜),适于患者在家中治疗[]。

弥凝对型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与型可使血浆因子V水平暂时增高,对型反应不佳。

在型患者弥凝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应视为禁忌。

型患者因体内无生成,故运用弥凝无效。

本药注射后可引起心率加快,头痛与面部潮红,主要副作用为水潴留与低钠血症,这种情况易见于儿童,此时应减慢给药速度与限制饮水。

患者使用弥凝未发生过血栓性疾病,但对老年患者仍需谨慎用药。

在考虑弥凝的效果可能不好而患者有出血及需手术时应给予含因子!与的血浆制品。

最简单的方法是输给新鲜血浆或新鲜冰冻血浆,但大量输入血浆导致血容量过大,因此最好选用因子!(因子!)浓缩剂。

所用剂量依具体情况而定。

对自发性出血、外伤后出血与拔牙时一次给予,对小手术每日或隔日给予,对大手术则需每日给予直至伤口愈合。

在欧美国家现主要用因子!浓缩剂治疗[],经单克隆抗体免疫亲和吸附的高纯度因子!产品含很少,基因重组的人因子!制剂不含,对治疗无价值,仅能供血友病患者使用。

因子!浓缩剂可显著提高患者血液中因子!与浓度,出血时间的延长不易完全纠正,但仍有较好的止血功效。

我们曾分析了国内主要厂家的因子!浓缩剂,莱氏产品的因子!纯度较高,浓度较低,对血友病的效果好,但不太适用于;绿十字与华兰公司的产品中因子!含量稍低,而浓度较高,似更适于的治疗。

冷沉淀剂的浓度较血浆高倍,并且多聚体比例高,在我国常用于治疗。

每袋以新鲜冰冻血浆为原料制备的冷沉淀中提取到的量相当于血浆中含量。

患者有出血时血浆浓度要调整到正常的的水平,有严重出血时要调高到的水平,在大手术时要达到的水平。

在体内的半寿期为小时,故对严重出血或手术的患者应每小时输注一次。

我们对一例做子宫切除的型患者用袋冷沉淀,次,连用天,以后逐渐减量直至创面愈合。

结果术中出血仅,伤口一期愈合。

应该注意的是,目前使用的冷沉淀剂无法灭毒,因此有感染疾病(特别是肝炎与艾滋病)的潜在危险。

冷沉淀剂可恢复凝血异常,如果型患者出血未控制,出血时间延长,可输给血小板,有加强止血的效果[]。

最近国外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研制出重组的并进行了临床前研究,在动物实验上有很好的止血效果,可望将来成为一个新的特异与安全的治疗药物[]。

抗纤溶药物如氨基乙酸(,小时一次),氨甲苯酸(,次)与氨甲环酸(,次)等通过与纤溶酶原结合而抑制其活化,保护血块不被溶解而起止血作用。

单用抗纤溶药物对不严重的粘膜出血有一定的止血效果,在手术时可与弥凝或血浆制品合用。

女性!"#患者的特殊情况及处理为常染色体隐性(型与型)或显性(型)遗传,男女患病几率一样。

但女性因月经、妊娠与分娩等特殊情况,发生出血的机会较多,因此在临床统计资料上女性患者占以上[]。

大约的女性患者有月经过多,往往从月经初潮时即有此现象并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等[]报道,月经过多妇女的病因为。

因此对不明原因的月经过多者要注意的可能性。

少数妇女在排卵后发生黄体出血,引起腹痛。

妇女可以正常妊娠,流产率偏高,约为[]。

一般认为,(包括型)妇女可正常受孕与妊娠。

妊娠早期的自然流产或人工流产可能引起出血过多。

由于在妊娠中晚期血浆浓度有生理性增高,分娩后当天的出血一般正常,但有的人出血较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