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研究法.
事件研究法

t分布随着自由度的增加渐进于正态分布,所以当估计窗的长度很 大时,服从正态分布。即
ARˆ it
*
S it *
ARˆ it
二、收益率估计
市场模型的参数估计
通过最小二乘法来估计出计算正常收益所需的参数 估计窗内:
Rit i i Rmt it , t To 1,,T1
定义:
Ri (RiT0 1, ... RiT1 )t ,
1
Xi
1
....
1
RmT0
1
第九章 事件研究法
本章内容概要
事件研究概述 收益率估计 统计检验 事件研究与Eviews
事件研究法是一种运用统计思想,针对某项经济事件对资产价格 造成影响的程度和持续时间进行度量以及检验的研究方法。
对于那些存在明确发生时间的经济事件,在不同市场有效性的环 境下,这一信息可能在资产价格上被提前或者延迟反应,抑或是 反应过度或反应不足。无论是哪一种信息传导、解释,并最终映 射在资产价格上,都可以被事件研究方法所捕获。
ARit Rit ERit
二、收益率估计
均值调整模型
1 T1
ARit
Rit
Rit L t To 1
市场调整模型
ARit Rit Rmt
市场模型
ARit Rit ( i i Rmt )
三、统计检验
对异常收益的检验
采用市场模型时,可以得到事件窗内的异常收益为:
stata 事件研究法

stata 事件研究法
《Stata事件研究法》
一、什么是Stata事件研究法
Stata事件研究法是一种统计方法,它通过记录与某一事件发生的时间节点和观察其之前和之后发生的变化,来建立因果关系的一种方法。
一般而言,在使用Stata事件研究法时,要求事件发生的时间需要在滑动窗口中,并且控制变量的值或结果都应该在该滑动窗口内容。
二、Stata事件研究法的应用
Stata事件研究法可以用于企业经营活动检验,企业改制行为预测,公司政策变更规律探究,市场分析,以及竞争策略制定等。
通过分析滑动窗口中的事件发生前后的变化,能够更好地分析影响企业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而增加企业经营的效率。
三、Stata事件研究法的优势
1、使用Stata事件研究法可以更好地从发生的事件中捕捉所有的与之相关的关联性变量。
2、Stata事件研究法有助于减少潜在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因为它仅考虑该滑动窗口内发生的变化。
3、使用Stata事件研究法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出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4、Stata事件研究法可以快速地从大量的数据中抽取有价值的信息。
事件研究法的定义

事件研究法的定义事件研究法是一种利用历史数据来分析事件对某个特定变量(通常是股票价格、交易量等)影响的方法。
它通过比较事件前后的变化,来研究事件对该变量的影响程度和持续时间。
事件研究法广泛应用于金融领域,特别是股票市场,用于评估特定事件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事件研究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建立一个事件窗口,将事件发生前后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首先,选择一个事件,例如公司发布重要公告、政府宣布政策调整等。
然后,在事件发生前后的一段时间内,收集相关数据,比如股票价格、交易量等。
接下来,通过统计分析方法来评估事件对这些数据的影响。
在进行事件研究时,需要考虑一些重要因素。
首先是事件窗口的选择,即事件发生前后收集数据的时间段。
事件窗口的长度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一般来说,应该足够长以包含事件的影响期。
其次是控制组的选择,用于与事件组进行对比分析。
控制组应该是与事件组具有相似特征的样本,以消除其他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最后,还需要考虑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例如市场整体变化、其他重要事件等,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事件研究法的优点是可以精确地分析事件对特定变量的影响。
通过对事件发生前后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更准确地评估事件的影响。
此外,事件研究法还可以用于预测未来事件对特定变量的影响,对投资决策具有指导作用。
然而,事件研究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事件研究法只能对特定事件进行研究,不适用于多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情况。
其次,事件研究法对数据的要求较高,需要大量的历史数据来支持研究。
此外,事件研究法还可能受到事件选择偏差的影响,即选择某些事件而忽略其他重要事件,从而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事件研究法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用于评估特定事件对某个变量的影响。
通过对事件发生前后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准确地评估事件的影响程度和持续时间。
然而,事件研究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注意数据选择和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事件研究法

可见,异常收益即是市场模型中的误差项。
5.非正常报酬率累计
前面计算的非正常报酬率只是对某个事件日期而言的。为了更好地刻画事件对股票收益产生的影响,在研究事件期间股票的非正常报酬率时,需要按时间累积计算出该只股票的累计非正常报酬率 :
当L1足够大时,CARi方差为:
当研究的分析单位为多只股票时,例如研究证券监管条例变更事件的影响,需要集结各只股票的非正常报酬率。N只股票在τ期间的平均非正常报酬率为:
当L1足够大时,
因此,N只股票在τ期间的平均累计非正常报酬率为:
6.统计检验
在计算出非正常报酬率后,接下来就需要进行统计检验,以判断在某一显著性水平上事件是否对股票收益产生了影响。统计检验是事件研究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事件研究法科学可靠。
一般而言,通过检验某一支股票在事件期间某一天的异常收益,对于推断事件在事件期间产牛的整体影响并无很大帮助。通常需要对事件期间累积的非正常报酬进行统计检验,以确定事件对股票整体收益的影响。
统计检验的步骤如下:第一步提出零假设Hθ“事件对股票的收益无影响。”
第二步构造统计量CARi(τ1,τ2)或 。当分析单位是某一特定股票时,选用CARi(τ1,τ2);当分析单位是一组股票时,选用 。从前面的讨论中可知:
在有些情况下,须进一步界定后事件期间或称后事件窗(post-event window),该期间数据和估计期间数据共同用来估计无事件情况下的期望收益,以便在有趋势性变异情况下提高期望收益值估算的可靠性。
三种期间的关系可用图表示。
3.确定分析单位
事件和各类期间界定清楚后,随之要确定观测和收集数据的对象(数据源)。如研究某一事件引起的国内上市公司股价变动情况,可选定上海或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或两者的公司都包括在内。当然,有时分析单位也可能就是某一特定的公司。研究者要根据假设论证要求来选择这些分析单位。
事件研究法的定义

事件研究法的定义事件研究法是一种用于分析事件对某一特定变量的影响的研究方法。
它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金融学、社会学、环境科学等领域,以研究某一事件对相关变量的影响程度和持续时间。
事件研究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对事件前后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以确定事件对特定变量的影响。
在事件研究法中,研究者首先选择一个特定事件,通常是一个突发事件或政策变化,然后收集与该事件相关的数据,包括事件前后的变量值、事件发生的时间和事件的特征等。
事件研究法的步骤包括事件定义、数据收集、事件窗口的选择和统计分析。
首先,研究者需要明确定义事件的起始和结束时间,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然后,研究者收集事件前后的相关数据,包括被研究的变量值和其他可能影响该变量的因素。
接下来,研究者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事件窗口,即事件发生前后的观测期间,以便分析事件对变量的影响。
最后,研究者使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例如回归分析、差分分析等,以确定事件对变量的影响。
事件研究法的优点是可以通过对事件前后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排除其他可能的干扰因素,更准确地评估事件对变量的影响。
此外,事件研究法还可以提供有关事件影响的时间特征,例如事件的累积效应和持续时间等。
然而,事件研究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对数据的质量要求较高,数据的选择和处理可能存在偏差,以及事件窗口的选择可能存在主观性等。
事件研究法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经济学中,事件研究法常被用来评估政策变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例如并购、股票上市等。
在金融学中,事件研究法常被用来研究股票市场对公司重大事件的反应,例如财务报告发布、股东大会等。
在社会学中,事件研究法常被用来研究社会事件对人们行为的影响,例如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等。
在环境科学中,事件研究法常被用来研究环境政策变化对自然资源的影响,例如水资源管理、碳排放控制等。
事件研究法是一种用于分析事件对某一特定变量的影响的研究方法。
通过对事件前后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事件研究法可以提供关于事件影响程度和持续时间的评估。
事件研究法

事件研究法编辑词条事件研究法(Event Study) 是一种统计方法,是在研究当市场上某一个事件发生的时候,股价是否会产生波动时,以及是否会产生"异常报酬率"(abnormal returns),借由此种资讯,可以了解到股价的波动与该事件是否相关。
折叠编辑本段简介事件研究法(event study)由Ball& Brown (1968) 以及Famaetal(1969) 开创,其原理是根据研究目的选择某一特定事件,研究事件发生前后样本股票收益率的变化,进而解释特定事件对样本股票价格变化与收益率的影响,主要被用于检验事件发生前后价格变化或价格对披露信息的反应程度。
事件研究法是基于有效市场假设的,即股票价格反映所有已知的公共信息,由于投资者是理性的,投资者对新信息的反应也是理性的,因此,在样本股票实际收益中剔除假定某个事件没有发生而估计出来的正常收益(normal return)就可以得到异常收益(abnormal return),异常收益可以衡量股价对事件发生或信息披露异常反应的程度。
折叠编辑本段步骤在研究过程中,首先须决定研究假说为何。
决定研究假说以后,须确定事件的种类及其事件日,估计期及事件期之计算期间,并以股价日报酬率估算其预期报酬率,再透过实际报酬与预期报酬之差额,观察整体股利发放事件,于宣告期间是否具有异常报酬的产生,最后借由统计检定来检视其统计值是否显著。
折叠编辑本段假说譬如假设估计期间的CAR并没有产生资讯效果,而事件期的CAR可能产生资讯效果。
折叠编辑本段确定事件研究法的第二步,即确定所要研究的事件。
所谓的“事件日”,系指市场“接收”到该事件即将发生或可能发生的时间点,而非该事件“实际”上发生的时间点,此时点通常以“宣告日”为准。
时点认定的适当与否,对于研究的正确性,会有决定性的影响。
折叠编辑本段市场模式估计某一事件发生或公布后,对于股价影响,必须建立股票报酬率的“预期模式”,以估计“预期报酬”(expected returns)。
4_事件研究法

具体方法是:选择事件窗之(外)前的某段时间,用 市场模型来估计公司的beta,然后用估计的beta来 计算公司在事件窗内的“正常收益率”。
如:(-180, -61)来计算beta,然后用(-60,30)内的Rmt和 估计的beta计算出的Rit就是公司“正常的收益率”。
市场模式假设个股股票的报酬率与市场报酬率间存在线性关系,并以 市场报酬率建立股价报酬率之回归模式,公式如下:
Rit=αi +βi Rmt +εi,t
6
3.计算正常收益
CAPM模型估计正常收益率的样本数据选取区间为( - 180, - 31) ,即将 股利事件宣布前180天至前31天的时期作为清洁期,以此估计相关公 司的β系数,估计正常收益率。
事件研究法没有唯一的结构,当通常包括:
事件定义:盈余公告、并购公告、股利公告等 定义窗口期 正常收益 超常收益(AR, Abnormal return) 计算并检验累积超常收益(CAR, CAAR, Cumulative average abnormal return) 估计程序 经验结果的解释和结论
7
4.异常收益的度量
异常(超常)收益(AR)
事件后实际收益(R)-正常收益(E(R) 我们试图去计算的异常收益,就是因为事件的发生 而带来的市场的短期的反应,自然衡量了该事件对 公司价值的影响,而这也正是事件研究法的本质所 在。
8
市场模型
通过修正的CAPM模型-市场模型(Market Model),来估计“正常”的收益率。
1 t t 2 N 1 N t t 2 CAR[t1,t 2] AARt ARit ARit N t t1 i 1 N i 1 t t1 t t 1
事件研究法

事件研究法(event study)令狐采学自从Ball和Brown(1968)以及Beaver (1968)开创性地使用事件研究法判别会计盈余报告的信息含量以证实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以来,事件研究法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一、事件研究法定义事件研究法就是研究在事件发生前后很短的时间内,投资者投资行为变化所引发的股票收益变化情况,并据此判断事件对股东财富和企业价值的影响。
事件研究法的理论基础是理性的市场模式,即市场的有效性。
典型的事件研究需要构造并检验的假设是,某一特定事件发生后对于公司价值的影响。
由于从长期来看,通过价格来反映公司的价值应该是符合逻辑的,所以在事件研究中运用证券市场的数据就可以很容易地建立这种测量关系。
即如果事件对市场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会立刻通过资产的价格反应出来,所以通过一个较短时期内资产价格的观察量就可以测度事件的经济影响。
研究短期内的股东财富效应,并依此判断事件的实质,从理论上讲,依据有二:一是事件公告时所包含的信息含量对市场的影响,这里的信息既包含事件本身的信息含量,也包括由于披露事件而使投资者了解到过去并不知道“内部信息”,这些信息会影响投资行为;二是投资者行为所反映的对企业价值的预期,如果投资者认为事件具有积极的意义,就会提升预期,股票价格就会上升,反之,投资者对企业的预期下降,股票价格也会随之下降。
因此,从投资者行为的结果,也就是股票收益率的变化,我们可以判断事件对企业的实质性影响,并对其做出合理评价。
二、事件研究法的步骤事件研究法的基本过程包括确定事件及样本、确定研究窗口、计算超额收益并判断市场反应,大体上,可归纳为6个步骤:(1)定义事件。
进行事件分析的第一件事就是定义相关的事件并找出在该事件影响下,需要研究的特定公司股价变动的事件区间,这一区间称为事件窗口。
事件窗口可以考虑用公告日那一天(通常为第0天)来定义,事件之前或之后的较短时期也具有研究价值,这样事件窗口可以根据研究的具体要求定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志文等对该文的评价
在计算非正常报酬率时,估计窗口和事件窗口几乎完 全重合,这样就很可能导致事件效应与预期收益的相 互混淆,从而影响最终的实证结果。
事件研究法的基本步骤
定义事件及事件窗口(提出假说) 选取样本 确定正常回报 计算异常回报 显著性检验 解释和结论
1.定义事件及事件窗口
常见事件:盈余信息公布;股利发放信息公布;其他信息公 布;审计师变更;董事长变更;并购
(2)估算30种股票的夏普模型,即 R it=α i+β i Rmt (i=1,2,…,30;t= -53,…,1,0,+1,…,+21) (3)计算样本期间各种股票各日的超常收益率,即 Eit=Rit- Rit=Rit-(α i+β
~ ~ i ~ ~
Rmt)
(4)计算年盈利信息公布日前后1个月期间各组股票的平均 日超常收益和累计平均日超常收益率,即
股价变动的关系如何?投资者是否真正关心上市公司的盈利 或只是投机交易?就盈余信息而言,股市是否具有效率?
论文收集了上海证交所30家上市公司1996年4月期间在《金 融时报》公布的1995年盈利信息,以实证方法分析上市公司 盈利信息报告与股价变动的关系,探讨投资者行为,进而研究 上海股市的效率问题。
三、样本选择和实证分析
本文选择在上海证交所上市的30家公司为样本,根据其 在1996年4月份公布的1995年财务报表的盈亏情况,将 其分为A和B二组。
A组定义为“亏损组”,它包括每股收益在0.1元以下的 15家企业;B组定义为“盈利组”,它包括每股收益在 0.1元以上的15家企业。 样本时限为1996年1月2日至5月31日。因为各公司盈 利报表公布日不同,调整后共计75个交易日。
二、研究方法
上市公司盈利信息报告与股价变动关系的研究方 法主要有二种。 一是毕夫尔(1968)提出的“股价反映程度分析 法”;二是布尔和布朗(1968)提出的“累计超常 收益分析法”。 本文采用累计超常收益分析法。
累计超常收益分析法首先将上市公司分为盈利程 度高和低的二组,以上市公司在盈利信息公布时间 (t=0)前后一段时期为样本时限,分别估计这二组 中各上市公司的夏普模型,即
^α Rit=
^ β iRmt^ i +
AR 然后分别计算这二组中各上市公司的超常收益率 ^ 和每组的平均超常收益率,即
Hale Waihona Puke ^ Eit=Rit-Rit
1 ARt N
Eit
i 1
N
(t=-K,…,-2,-1,0,+1,+2,…,+K)
最后,计算每组的累计超常收益率,即
CAR
i K
ARt
第三,在盈利信息公布后,CAR呈现显著的变动(B升A降) 规律。 这表明在盈亏信息公布后,投资者仍然可利用公布的盈 亏信息在交易中获得超常收益。由此可推论,就年度盈 利信息而言,上海股市尚未达到半强型效率。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和违规操作屡禁不止,投机 特征依然显著。因此,规范股市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重 而道远。
事件研究法(event study)及其 应用
例文分析 事件研究法的基本步骤
例文: 吴世农 黄志功.上市公司盈利信息报告、股价变 动与股市效率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1997.4
引言 研究方法 样本选择和实证分析 实证结论及启示
一、引言
关于股市效率的有关综述 (略) 提出问题:我国证券市场的历史较短,上市公司盈余信息与
第一,必须切实加强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规范 化管理工作。 第二, 我国投资者素质较低,投资者应克服盲目跟进的投 机交易行为,提高投资分析和决策水平。 第三,国有企业改为上市公司并不意味着企业管理体制改 革的终结。股份公司仍然要加强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和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国家应制定相应的政策,解决“代 理人成本太低”的问题,促使股份公司的经理自觉维护股 东的利益。
T
(T=-K,…,-2,-1,0,+1,+2,…,+K)
根据上述方法,可以分析AR或CAR在盈利信息公开发 布时间(t=0)前后的变动态势,即上市公司股价变动 发生于零点之前或之后的若干日、周或月的规律。
如果股市具有半强型效率, 股价已经及时地做出相应的调整, 因此,在新的盈亏信息公布后,超常收益不应存在。根据这一 理论,在新的盈亏信息公布前后,AR和CAR的变动规律如图A和 图B所示。
1 ARt N
Eit
i 1
15
(t=-21,…,-1,0,+1,+…,+21)
CAR
i 21
ARt
T
(T=-21,…,-1,0,+1,…,+21)
(5)绘 A和 B二组的 CAR图型 ,结果如图 C所示。
四、实证结论及启示
第一 ,在年度盈利信息公布前3天或前6天的一段 时间 ,盈利差的A组其CAR呈上升趋势 ,而盈利好 的B组其CAR却呈下降趋势。 这一方面表明投资者在最新一轮股市增长过程中 , 盲目跟进 ,并无关心企业的经营状况 ,投机行为 十分明显 ;另一方面表明B组的公司可能披露过误 导投资者的信息。
(1)计算30家上市公司在样本期间的日收益率Rit和市场日 收益率Rmt,即
其中:Pit是第i种股票在第t日的收盘价; Pi(t-1)是第i种股票在第(t-1)日的收盘价; Dit是第i种股票在第t日的每股分红派息;Pmt是上证指数在第 t日的收盘价;Pm(t-1)是上证指数在第(t-1)日的收盘价。
第二 ,虽然实际上“盈利信息公布的有效时间”一般为 “信息公布之日至前 1或 2天”,但结果显示在年度盈 利信息公布 3天前或 5天前 , A组的 CAR就开始急剧下 跌 ,而 B组的CAR开始快速上升。 这表明普通投资者在“盈利信息公布的有效时间”之 前图C (CAR(A)—;CAR(B)…)就已知公司的盈亏状况, 也表明投资者在得知公司盈利信息后,才根据其盈利状 况进行正确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