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矿山建设第三方评估报告

合集下载

青海省(省级)绿色矿山建设自评报告编写提纲

青海省(省级)绿色矿山建设自评报告编写提纲

附件2青海省(省级)绿色矿山建设自评报告编写提纲自评估报告需要加扉页反映采矿权人名称、矿山名称、许可证号、有效期、企业法人、绿色矿山负责人;自评估报告单位负责人、编制组负责人、编制组成员(姓名、职称、专业等信息)、联系方式等。

前言说明自评的背景,依据(文件依据、省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相应的“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等),评估的范围。

简要介绍本次自评估的实地评估及报告编写的起止时间、方法(资料审查、实地核查、指标评测等)。

第一章矿山基本情况第一节矿山简介一、基本情况:简要介绍矿山企业名称、隶属关系、企业性质等基本信息。

二、自然地理:介绍矿山位置、交通、自然地理概况(注:交通位置图或交通位置示意图)、外部建设条件;明确矿区位置是否涉及到各类保护区、国家公园等限制、禁止区域。

三、矿山企业开发情况:包括矿山开发的历史和现状(需正常生产满一年),剩余生产服务年限;矿山累计探明及保有资源储量情况与剩余生产年限,矿山储量年报编制、审查情况;矿业权税费等的缴纳情况;矿山地质勘查程度满足生产需求情况。

第二节守法情况矿山企业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产业政策、以及相关强制性标准、规范等情况;近两年绿色矿山建设期间是否有严重违法事件受到相关行政处罚(主要是自然资源部门、环保部门、安监部门),是否有重大环境污染和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是否被列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企业信用系统失信名单、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公示异常名录或严重违法名单;在土地矿产年度卫片执法检查等工作中,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等。

第三节证照齐全和合法经营相关证照(采矿许可证、营业执照必须在有效期内;根据企业情况,若必须持有安全生产许可、排污许可等证照的,须合法、有效)是否齐全,应列举依法取得的证照(证号、有效期等相关内容)。

第二章绿色矿山建设自评(对照绿色矿山建设要求与行业规范按以下六项逐项进行详细评估,给出评估的意见和建议)第一节矿区环境一、矿容矿貌:1.功能区布局。

云南挖矿风险评估报告(3篇)

云南挖矿风险评估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矿产资源开采成为支撑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云南省作为我国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近年来挖矿活动日益频繁。

然而,挖矿活动伴随着一系列潜在风险,对生态环境、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都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本报告旨在对云南省挖矿活动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

二、云南省挖矿活动概述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

主要矿产资源包括有色金属、黑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和非金属等。

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云南省挖矿活动迅速发展,形成了多个大型矿业生产基地。

三、挖矿活动风险分析1. 生态环境风险(1)水土流失:挖矿活动往往需要大规模的土地平整和开采,容易导致水土流失,破坏地表植被,影响土壤肥力。

(2)土地破坏:开采过程中,土地表面被破坏,形成裸露的土地,加剧了土地退化。

(3)水资源污染:矿业开采过程中,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物排放,容易造成水污染。

(4)生物多样性破坏:矿业活动对生物栖息地造成破坏,影响生物多样性。

2. 社会稳定风险(1)土地权益纠纷:挖矿活动涉及土地征收和补偿问题,容易引发土地权益纠纷。

(2)民族矛盾:矿业活动可能加剧民族矛盾,影响社会稳定。

(3)安全生产事故:挖矿过程中,由于设备老化、管理不善等原因,容易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3. 经济发展风险(1)资源枯竭:矿业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过度开采可能导致资源枯竭。

(2)产业结构单一:矿业作为云南省的重要支柱产业,过度依赖可能导致产业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差。

(3)税收流失:矿业企业可能通过偷税漏税等手段,导致税收流失。

四、风险评估1. 生态环境风险根据相关数据,云南省每年因挖矿活动导致的水土流失面积达数百平方公里,水资源污染事件频发。

生态环境风险等级为高度风险。

2. 社会稳定风险土地权益纠纷、民族矛盾和安全生产事故等社会稳定风险在云南省普遍存在,风险等级为中度风险。

绿色矿山评价指标体系及说明供参考

绿色矿山评价指标体系及说明供参考

绿色矿山评价指标体系及说明(供参考)(一)绿色矿山评价指标体系说明绿色矿山评价指标体系包含先决条件和评分表两部分。

先决条件属于否决项,有一项达不到不能参与绿色矿山遴选工作,各省可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依规增加否决项;评分表是从矿区环境、资源开发方式、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与数字化矿山、企业管理与企业形象六个方面对绿色矿山建设情况进行评价。

1.计分办法评价总得分包括评价分值和加分分值,评价分值满分1000 分,加分分值最高80 分。

总得分=实际参与的评价指标总得分/实际参与的评价指标总分×1000+加分分值因矿种、开采方式不同,一个具体的矿山并不是所有评价指标都适合该矿的实际情况,对于不适合该矿实际情况的情形,相关指标不参与对企业的绿色矿山建设评估。

评价分值只对涉及指标折算计分,即去除所有不涉及指标,将剩余指标的得分情况折合成千分制。

如评价某露天煤矿时,涉及到井工矿山专用的指标不参与评估,例如所有参与评估的指标为120 项总分为900 分,而对这120 项评估后得分为720 分,加分分值为10 分,则该矿山最后得分为720/900*1000+10=810 分。

2.达标说明(1)一级指标(见评价指标表)得分(折合后得分)不能低于该一级指标总分值的70%。

如,“矿区环境”一级指标评价总分值160 分,该一级指标得分高于112 分才算达标。

(2)总得分不能低于750 分(包括附加分)。

(3)各省(区、市)可根据实际情况,对绿色矿山“达标线”进行适当调整。

3.其他说明(1)某一指标评分说明中属于扣分项,则扣完为止;(2)某一指标评分说明里属于增分说明,增至该项指标总分为止;(3)所有得分必须有依据并要保留证明材料,在“评估情况”栏里写明得到相关分值的原因;如果需要填写内容较多,可以在评估报告中重点描述。

(4)缺少支撑材料或证明材料不得分;(5)对于调查问卷、现场考试、专家打分取平均值等评估方式需要在“评估情况”说明里进行详细描述。

绿色矿山建设评价指标

绿色矿山建设评价指标

绿色矿山建设评价指标说明《绿色矿山建设评价指标》包含先决条件和评分表两部分。

先决条件属于否决项,有一项达不到要求,则不能参与绿色矿山遴选工作,各省(区、市)可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依规增加否决项。

一、计分办法(一)评价指标评分表共100项,总分1000分,分别从矿区环境、资源开发方式、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与智能矿山、企业管理与企业形象六个方面对绿色矿山建设水平进行评分。

(二)不涉及项处理。

对于不涉及三级指标第33-36项矿山企业的得分计算,应依据《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规范》(GB/T25283—2010)和矿山开发利用方案等,判定第33-36项是否属于不涉及项,并在评分表中明确说明。

如果属于不涉及项,大类最后得分采用折合法计分。

如某矿不涉及第33-36项,假如第37-42项的得分和为64分,则“三、资源综合利用”大类最后得分为“64/80*120=96分”。

二、达标说明(一)总得分原则上不低于800分,各省(区、市)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可在综合要求不降低前提下,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具体“达标线”。

(二)一级指标得分(折合后得分)原则上不能低于该级指标总分值的75%。

如,“矿区环境”一级指标评价总分值220分,该一级指标得分不得低于165分。

三、评分说明(一)某一指标评分说明中属于扣分项,则扣完为止。

某一指标评分说明里属于增分说明,增至该项指标总分为止。

(二)所有得分必须有依据并要保留证明材料,在“检查记录”栏里写明得到相关分值的原因,缺少支撑材料或证明材料不得分。

如果需要填写内容较多,可以在评估报告中重点描述。

(三)对于集中建设的选矿加工等配套系统,应明确关联关系,可统一纳入评估考虑。

(四)对于调查问卷、现场考核、专家打分取平均值等评估方式需要在“检查记录”说明里进行详细描述。

(五)需要现场查看的内容,在“检查记录”里应写明哪些工作人员到什么现场看了什么内容(设备、设施、厂地、环境、现场等)。

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评审

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评审

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评审绿色矿山建设是当前矿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为了促进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的有效落实,确保绿色矿山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需要对实施方案进行全面评审。

本文就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的评审内容、方法和要点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评审的内容主要包括,绿色矿山建设的总体规划、环境保护措施、资源综合利用、安全生产等方面。

评审过程中需要对方案的可行性、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等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方案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符合绿色矿山建设的总体要求。

其次,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评审的方法主要包括,文件审查、现场检查、专家评审等。

文件审查主要是对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的书面材料进行全面审查,包括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安全生产方案等。

现场检查是对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所涉及的绿色矿山建设项目进行实地考察,了解项目的实际情况。

专家评审是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对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进行评审,提出专业性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评审的要点主要包括,绿色矿山建设的环保措施是否到位、资源综合利用是否充分、安全生产措施是否完备等。

评审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安全生产方面的具体措施和具体实施效果,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总之,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评审是绿色矿山建设的重要环节,对于确保绿色矿山建设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评审工作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进行,确保评审结果的客观、公正和科学。

希望各相关单位和专家学者能够共同努力,为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的评审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推动绿色矿山建设事业取得更大的成就。

绿色矿山建设评价指标修定稿2021年

绿色矿山建设评价指标修定稿2021年

绿色矿山建设评价指标修定稿2021年绿色矿山建设评价指标修订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矿山建设和生产的环境保护问题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为了促进矿山建设和生产的绿色发展,加强对矿山企业环保工作的监管,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我们将绿色矿山建设评价指标进行了修订,以适应新的环保要求和实践。

一、地球资源利用情况评价标准1.矿山开发整体规划情况评价:评价规范化、科学化的矿山整体规划情况,综合考虑矿山开采对地球资源的利用以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采矿设计方案评价:评价矿山采矿设计方案,考察是否合乎环保要求,减少对地球资源的浪费,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

3.采矿设备及技术评价:评价采矿设备和技术是否符合环保要求,减少对地球资源的破坏,降低资源浪费。

二、生态环境保护情况评价标准1.矿山周边生态环境状况评价:评价矿山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情况,包括空气、水质、土壤等各方面的环境保护情况。

2.生态修复和植被保护评价:评价矿山企业对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植被保护工作,保障生态环境的持续健康发展。

3.废弃矿山治理评价:评价废弃矿山治理情况,防止废弃矿山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

三、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评价标准1.对周边社区的影响评价:评价矿山对周边社区的影响情况,包括社会稳定、居民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2.安全生产责任履行评价:评价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情况,保障员工安全和生产设施完好。

3.社会公益活动开展评价:评价矿山企业的公益活动开展情况,促进企业和社区的和谐发展。

四、清洁生产水平评价标准1.能源利用情况评价:评价矿山企业的能源利用情况,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2.资源回收利用率评价:评价矿山企业的资源回收利用率,降低资源浪费,减少对地球资源的破坏。

3.节水措施实施评价:评价矿山企业的节水措施实施情况,降低水资源消耗。

五、环保投入状况评价标准1.环保设施建设投入评价:评价矿山企业对环保设施的建设投入情况,保障环境保护设施的完善和有效运行。

绿色矿山自评报告投标方案

绿色矿山自评报告投标方案

绿色矿山自评报告投标方案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为绿色矿山提供一套全面的自评报告投标方案,以确保矿山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通过自评报告,矿山可以评估自身的环境影响和可持续性,识别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改进矿山运营,达到绿色矿山的标准。

实施步骤1. 环境评估首先,进行矿山的环境评估,包括对矿山周边生态环境、水质、空气质量、土壤污染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

评估结果将成为自评报告的基础,为矿山改进提供依据。

2. 制定评估指标基于环境评估的结果,制定一套适用于绿色矿山的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指标应涵盖矿山的环境影响、资源利用效率、社会责任等方面,确保全面评估矿山的可持续性。

3. 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矿山运营过程中的数据,包括能源消耗、废物排放、水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数据。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了解矿山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风险,为制定改进措施提供依据。

4. 制定改进措施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制定一系列改进措施,包括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环境管理等方面的措施。

改进措施应针对矿山的具体情况,充分考虑可行性和效益。

5. 自评报告撰写根据评估指标和改进措施,撰写绿色矿山的自评报告。

报告应包括矿山的基本情况、环境评估结果、评估指标的得分和分析、改进措施的详细描述等内容。

报告应具备全面、详细、完整和深入的特点,确保能够有效地评估矿山的可持续性。

6. 报告审核与修订自评报告完成后,进行内部审核,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根据审核结果,对报告进行修订,完善报告的内容和结构。

7. 报告发布与宣传最后,将修订后的自评报告发布,并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

报告的发布和宣传将提高矿山的知名度和声誉,促进矿山的可持续发展。

预期结果通过本方案的实施,预期可以达到以下结果:1.矿山的环境影响得到评估和监测,问题得到识别和解决,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2.矿山的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能源消耗和废物排放减少,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

3.矿山的社会责任得到强化,与周边社区和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得到改善。

完整版)绿色矿山建设标准(评分表)

完整版)绿色矿山建设标准(评分表)

完整版)绿色矿山建设标准(评分表)1.营业执照合法有效,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与实际相符,并定期年检(1分);2.《采矿证》合法,在有效期内,未存在超层越界、超规模采矿现象(3分);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经评审备案(1分);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和土地复垦方案》经评审备案(1分);一依法依规6.建设项目临时、永久用地手续合法,及时缴纳占用土地各项费用(1分);7.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经行政审批,并经合规验收,涉及变更的已完善相应手续(1分);8.《安全生产许可证》在有效期内,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与采矿证一致(3分);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经行政审批,并经合规验收,涉及变更的已完善相应手续(2分);11.建设项目职业危害设施设计经行政审批,并经合规验收,变更的已完善相应手续(1分);12.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经行政审批,并经合规验收,涉及变更的已完善相应手续(1分);一依法依规14.有《取水许可证》,在有效期内,取水源、取水量与证要求相符(1分);15.三年内没有发生因生产经营而导致本单位刑事犯罪(3分);16.三年内没有受到州(市)级以上的行政处罚(1分);二规范管理1.积极加入并自觉遵守《绿色矿业公约》(1分);2.制订有切实可行的绿色矿山建设方案(目标明确,措施得当,责任到位,成效显著)(2分);3.推行健康、安全、环保认证和质量体系认证,取得相应证书(2分);4.有完善的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管理制度(1分);5.有完善的采、选(冶)管理制度(1分);6.有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含职业健康)(1分);2.矿区内无明显污染物,符合国家环保标准(分值2分);3.矿区周边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对当地生态环境做出积极贡献(分值1分);二规范管理4.矿山企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无违法违规行为(分值2分);5.矿山企业有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无重大安全事故(分值2分);6.矿山企业有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员工稳定性高,员工满意度高(分值1分);7.矿山企业有完善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包括生态恢复、节能减排和土地复垦(分值1分);8.矿山企业有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状况良好(分值1分);9.矿山企业涉及井采、露天、尾矿库、选厂、危化品等方面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以上(分值1分);10.矿山企业达到上市企业所要求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分值2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乌市城西街道山洞坞普通建筑用石料(凝灰岩)矿绿色矿山建设第三方评估报告浙江省第三地质大队二○一八年十二月目录一、前言 (1)二、矿山基本情况 (2)三、矿区环境建设 (3)四、资源开发方式 (3)五、综合利用 (4)六、节能减排 (5)七、科技创新与数字化 (7)八、企业管理与企业形象 (7)九、存在问题及建议 (9)十、结论 (9)附件:1、义乌市城西街道山洞坞普通建筑用石料(凝灰岩)矿绿色矿山第三方评估专家组名单2、义乌市城西街道山洞坞普通建筑用石料(凝灰岩)矿绿色矿山第三方评估签到单义乌市城西街道山洞坞普通建筑用石料(凝灰岩)矿绿色矿山建设第三方评估报告一、前言根据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申请纳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库工作指南的通知》(浙土资发[2018]9号)、浙江省国土资源厅 浙江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绿色矿山建设三年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浙土资发[2018]10号)精神和要求,受义乌市国土资源局委托,浙江省第三地质大队对申请纳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库的义乌市城西街道山洞坞普通建筑石料矿绿色矿山建设情况开展第三方评估。

整个评估工作分二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预评估阶段,时间为2018年12月17日-20日。

浙江省第三地质大队按照《浙江省申请纳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库工作指南》(简称《工作指南》)要求组成5人评估专家小组(名单附后),其中2名专家来自评估单位,3名专家由评估单位外聘,专家专业构成包括地质矿产、采矿、环保,专家组长由评估单位在职专家担任。

专家小组对申请矿山提交的《自评估报告》等材料进行预评估,一致认为申请矿山满足开展绿色矿山第三方评估的基本要求,同意开展矿山实地核查评估。

第二阶段:实地核查评估阶段,时间为2018年12月22日,评估单位在义乌市城西街道山洞坞普通建筑用石料矿矿山会议室召开会议,邀请参加会议的有义乌市国土资源局、义乌市环保局、城西街道、城西国土所等单位领导及山边程村村民代表、矿山企业员工代表(详见会议签到表)。

专家组在听取矿山企业汇报、与矿山企业员工及周边村民代表座谈、实地查看及资料核对后,进行了现场打分,最终形成第三方评估报告。

二、矿山基本情况义乌市城西街道山洞坞普通建筑用石料矿,矿区位于义乌市城区南西281°方向直距约8km的山边程村,行政区隶属城西街道管辖。

该矿山采矿权为老矿新设,义乌市国土资源2012年公开招标出让,由浙江省亨德利毛纺有限公司投标竞得,2012年8月29日经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审批,同意将采矿权转让予义乌市仕发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采矿许可证号为C3307822012057130125213,开采矿种为建筑用石料(凝灰岩),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生产规模19.37万立方米/年,矿区面积0.1025km2,有效期限2012年9月10日—2022年5月24日,开采深度:+234米至+142米 。

矿山因各种原因,2017年8月以来一直处于停采状态。

现矿山证照齐全,依法纳税,按规缴费,成立专门的绿色矿山建设管理机构,近3年来未受到安监的处罚,国土、环保等部门的处罚已整改完成,对开采终了的边坡按照“边开采、边治理”的要求及时进行了绿化。

满足绿色矿山入库的基本条件。

2014年1月通过县级绿色矿山验收。

三、矿区环境建设矿山总体布局基本合理,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生态服务区以及运输道路五个功能分区清晰,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基本一致。

各功能区管理制度较完善且基本做到上墙,管理较规范、运行有序。

办公生活区及进矿道路路面均水泥硬化,办公室门口设垃圾箱,未见乱扔生活垃圾现象,建筑物外墙、屋顶清洁卫生。

加工破碎、临时堆场等场地平整,破碎机组设备加装防尘罩,外表面干净整洁。

采场边坡有小型崩滑发生,宕底积水较多。

各区功能标识、安全警示牌、安全标志、主要设备操作规程等标识牌较齐全,标识清晰而且规范。

根据浙江丰合检测有限公司的2016-2018年间检测结果,厂界昼间均≤60db、夜间≤50db,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2类区限值要求。

办公区、生活区、沉淀池周边等区域绿化度势良好,花坛内花草搭配,较为美观。

建有绿化养护制度,指定陶贤发、杨显来为矿区绿化养护人,矿区各功能区可绿化区域的绿化覆盖率基本达100%,矿容矿貌较为整洁美观。

四、资源开发方式矿山基本按开发利用方案进行开采,采用自上而下分台阶、潜孔钻穿孔、中深孔爆破、挖掘机铲装、汽车运输的采矿工艺。

矿山土地复垦方案在有效期内,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需要修编。

矿山排土场设置合理,现无表土堆放。

矿山委托资质单位编制了“开采爆破工程设计方案”并通过专家评审。

对无法铲装大块矿石采用液压碎石机进行二次破碎,以满足粗破碎机进料口的要求(≤450mm)。

矿山按照开发利用方案要求配备破碎加工设备,主要设备型号为高效颚式破碎机,加工设备选型先进,工艺和设备符合矿石性质、生产规模和产品要求。

矿石破碎加工生产线根据开发利用方案及地形条件布置,产品直接外运,少量堆放于加工区东侧。

矿山生产的矿产品主要分为4个粒度级,分别为混凝土粗骨料:拌子(20-40mm)、寸子(10-20mm),细骨料:瓜子片(5-10mm);石粉(<5mm)等。

矿石平均天然抗压强度84.5N/mm3,符合GB/T14685要求,未见因产品质量不合格受处罚的记录。

根据矿区地形特点和地理位置合理设置运输道路,矿石通过汽车运送至粗破碎机受料口;产品由客户配车外运和委托外运,运载产品车辆需经过水池,车身、轮胎高压喷头冲洗后上路,杜绝带泥。

车辆证件齐全,符合国家环保、交通等相关法律的规定,运输车辆未曾发生受运管处理的情况。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较好,在开采过程中最大限度保留原生自然环境,除开采区和加工区建设外,基本未对原生自然环境进行破坏。

矿山尚未进入土地复垦阶段。

建立了环境监测机制,与浙江丰合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合作,开展矿区环境年度定期监测,监测内容包括废水、粉尘、噪声等。

基本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开发利用方式。

五、综合利用矿山生产设施设备较先进,设施设备符合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要求,主要采矿、加工设施设备有潜孔钻机、挖掘机、装载机、PE鄂式破碎机、SJ鄂式破碎机、空压机、产品输送皮带等,不在《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鼓励、限制和淘汰技术目录》的限制或淘汰目录中。

矿山按开发利用方案要求,矿石加工成各级别碎石、瓜子片、机制砂,全部用作建筑用砂石料外销售。

矿山已做到资源分级利用、优质优用。

根据矿山提供数据,开采回采率和资源综合利用率均达97%以上,达到相关规范要求。

矿山石粉拌入石料中或单独销售,剥离表土已用于矿区绿化,现无集中堆放;矿山无生产废水产生,按开发利用方案要求修建三处沉淀池,雨季地表水流入沉淀池沉淀后,用于矿区道路、爆堆洒水和绿化养护,沉淀后的清水100%得到利用。

六、节能减排矿山建立了《用能责任制度》,明确能耗定额管理和水、电、油的管理,年底对部门能耗作出考核,按节能、超能额度对部门进行奖惩。

据矿山提供数据,节能降耗成绩显著,单位能耗指标为0.71kgce/t。

矿山设备型号与规格成熟先进,生产工艺及设备符合原国土资源部印发的《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鼓励、限制和淘汰技术目录(修订稿)》(国土资发[2014]176号),符合国家发改委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国家鼓励的循环经济技术、技术推广目录等。

矿山企业建有粉尘监测网络与评价制度,成立粉尘防治领导小组,明确小组成员职责,与浙江丰合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定期监测粉尘排放。

爆破施工方案中明确抑制爆粉产出的措施,在生产中已按照要求实施。

矿山企业已配备洒水车1台,爆破后及时对爆堆洒水,有效抑制了粉尘产生。

洒水车经常对主要运输道路进行洒水降尘,路面湿润整洁,无积灰,不扬尘;进矿道路已全面水泥硬化,硬化长度292m,硬化率90%以上;办公生活区的活动场地也进行了水泥硬化。

破碎机房采取板房封闭处理,卸料、输送采取湿式作业,破碎、筛分、皮带输送端口均安装自动喷淋除尘装置,降尘效果明显。

矿山临时料堆均有遮盖,能有效控制扬尘。

矿山出口建有冲水池,运输车辆驶离矿区均通过冲水池,用高压喷头冲洗后,车辆整洁,不带泥上路;装运矿产品的车辆采取遮盖措施,避免运输中砂石撒落。

根据浙江丰合检测有限公司的2016-2018年间检测结果,各次厂噪声界昼间均≤60db、夜间≤50db,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2类区限值要求;各次厂界颗粒浓度最大值在0.19-0.65mg/m3,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规定≤1.0mg/m3的要求。

矿山企业配有垃圾分类箱,放置于办公生活区,未发现随意抛弃的生活垃圾及固废。

矿山企业与义乌市凯鸿渣土清运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定期清理矿区固体废弃物,固体废弃物妥善处置率达到100%。

矿山收集的粉尘用于回填绿化种植区;矿山不涉及洗矿、脱泥,沉淀池中清理出的淤泥,拌入临时堆土利用。

实现粉尘、泥砂等废渣的资源化利用。

矿山对设备保养更换的废油集中存放,未见乱扔放现象,与义乌佳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废油委托收集协议,废油处置率达100%。

矿区建有截排水沟和沉淀池,但没有完全形成系统,采场及加工区排水系统不足。

矿区基本实现雨污分流,地表水通过排水沟汇集到沉淀池,生活污水通过地埋式三级沉淀池有效处理,矿区地表水质量和污水综合排放是否符合标准尚未委托第三方检测。

七、科技创新与数字化矿山2018年投入技改资金177万元,主要用于进矿道路路面硬化、破碎设备封闭、设备添置等绿色矿山建设。

矿山建有生产调度和监控中心,全方位监管各功能区及各生产环节,能及时了解矿山生产状态。

矿山生产工序较为简单,主要工艺节点包括钻孔爆破、铲装运输、破碎筛分等环节,矿山机械化作业程度较高,几乎100%的生产工序采用机械化作业,爆破、破碎、筛分等关键生产环节基本实现数控化。

建有真实反应开采、加工、销售的台帐系统,通过办公软件可随时获取开采、加工、销售生产数据及销售方向等相关信息,具备生产、销售一体化管理的意识。

八、企业管理与企业形象矿山企业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等规章制度健全,分别建有矿山储量管理制度、矿山“两率”指标制定与考核制度、矿山统计年报制度、矿山年度检查制度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考核奖惩制度,建立有矿山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矿山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初步建立资源储量台账,安全生产台帐、生产销售台帐等,档案资料较齐全。

矿山办公区、生活区、工业广场较洁净整齐,上山道路、开拓系统建设状况良好,产品堆放较规范。

全员职工文明礼貌,未见乱扔生活垃圾现象,企业内部沟通通畅、有效。

具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和企业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