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节点刚铰接问题
钢结构节点设计时如何设定铰接点和刚接点

钢结构节点设计时如何设定铰接点和刚接点作者:孝亚利来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年第10期摘要:钢结构节点设计通常将连接节点分为刚接和铰接两种形式,简单、常规的连接节点可以很快判断节点的刚接性能,但复杂的的连接节点如何判断刚接性能是一直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节点设计;高强螺栓钢结构房屋具有强度高、自重轻、施工速度快,抗震性能好及工业化程度高等特点,钢结构节点设计是结构能否安全可靠的关键,应该按照"强节点弱构件"或节点等强设计的原则,节点设计合理对结构整体性、可靠度以及建设周期有着直接影响。
本文主要介绍钢结构节点设计的常规做法、国外改进后的节点形式。
1.钢结构节点设计常规做法:1.1在钢结构连接中最常用的是焊缝连接和螺栓连接,铆钉连接现已很少采用:1.1.1焊缝设计中焊缝大小要通过计算确定,不得任意加大焊缝,焊缝的重心应尽量与被连接构件中心接近;焊丝焊剂应与母材强度相匹配,当两种材质钢材焊接时应选用与低标号材质相适应的焊条。
如: E43对应Q235, E50对应Q345.;Q235与Q345连接时,应该选择低强度的E43,而不是E50。
1.1.2螺栓连接分普通螺栓连接、高强螺栓连接。
普通螺栓抗剪性能差,多用在次要结构部位。
高强螺栓根据受力特点分摩擦型连接和承压型连接,两种连接方式工作原理不同,可查阅相关资料,目前钢结构施工上摩擦型高强螺栓的连接应用较广泛,常用8.8s和10.9s两个强度等级。
高强螺栓最小规格为M12,常用M16~ M 30。
超大规格的螺栓性能不稳定,设计中应慎重使用。
1.1.3节点设计必须考虑安装螺栓、现场焊接等的施工空间及构件吊装顺序等。
构件运到现场无法安装是初学者常犯的错误。
此外,还应尽可能使工人能方便的进行现场定位与临时固定。
1.1.4节点设计还应考虑制造厂的工艺水平。
比如钢管连接节点的相贯线的切口需要数控机床等设备才能完成。
1.2. 1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在结构分析过程中就应该想好用哪种节点形式,根据结构构件的选用,传力特性不同判断用刚节点、铰节点还是半刚节点,连接方式的不同对结构影响很大,比如:门式刚架结构,为了降低用钢量,钢柱选用变截面柱子,那么柱脚节点做成铰接,梁与柱连接处做成刚接就比较合理。
钢结构里怎样区分刚接和铰接

钢结构里怎样区分刚接和铰接技术资料2010-11-30 17:52:46 阅读18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刚性连接与铰性连接钢结构中,梁与柱的连接通常采用3种形式,柔性连接(也称铰接)、半刚性连接和刚性连接。
在工程实践中,如何判别一个节点属于刚性、半刚性或铰接连接主要是看其转动刚度,刚性连接应不会产生明显的连接夹角变形,即连接夹角变形对结构抗力的减低应不超过5%。
半刚性连接则介于二者之间。
梁柱的半刚性连接可以采用在梁端焊上端板,用高强螺栓连接,或是用连于翼缘的上、下角钢和高强螺栓。
其设计要求如下:(1)端板连接在端板连接节点中力的传递可将梁端弯矩简化为一对力偶,拉力经受受拉翼缘传递。
受拉螺栓对受拉翼缘对称布置。
压力可以通过端板或柱翼缘承压传递,压力区螺栓可少量设置,并和受拉螺栓一起传递剪力。
(2)上下角钢连接用上下角钢连接的节点中,受拉一侧的连接角钢在弯矩作用下,不仅竖肢变形,水平肢也变形。
因此,角钢连接的刚度比端板者稍低。
连接性质的划分应由下列三项指标来表征:抗弯刚度,转动刚度,延性(转动能力)。
抗弯承载力是连接强度的主要项目,此外还有抗剪强度。
刚性连接从理论上来说,承受弯矩和剪力的能力应该不低于梁的承载能力,亦即不低于梁的塑性铰弯矩和腹板全塑性剪力。
地震区的框架应该要求更高,体现“强连接-弱构件”的原则。
对于柔性连接则只要求其抗剪能力。
半刚性连接介于刚性和柔性连接之间,必须具有一定的抗弯能力。
连接的转动刚度由弯矩-转角曲线的斜率来体现,它不是常量,转动刚度对框架变形和承载力都有影响。
对变形的影响需要结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分析。
为此,应考察连接的初始刚度或标准荷载作用下的割线刚度。
刚性连接的刚度,理论上需要达到无限大,但实际上只要达到一定的限值就可以看作是刚性连接,问题在于如何从数量上做出界定。
转动能力属于延性指标,塑性设计的框架要求塑性铰部位有一定转动能力,以便后续的内力重分布能够出现。
【免费下载】钢结构柱脚刚接与铰接的区别

刚性连接与铰性连接钢结构中,梁与柱的连接通常采用3种形式,柔性连接(也称铰接)、半刚性连接和刚性连接。
在工程实践中,如何判别一个节点属于刚性、半刚性或铰接连接主要是看其转动刚度,刚性连接应不会产生明显的连接夹角变形,即连接夹角变形对结构抗力的减低应不超过5%。
半刚性连接则介于二者之间。
梁柱的半刚性连接可以采用在梁端焊上端板,用高强螺栓连接,或是用连于翼缘的上、下角钢和高强螺栓。
其设计要求如下:(1)端板连接在端板连接节点中力的传递可将梁端弯矩简化为一对力偶,拉力经受受拉翼缘传递。
受拉螺栓对受拉翼缘对称布置。
压力可以通过端板或柱翼缘承压传递,压力区螺栓可少量设置,并和受拉螺栓一起传递剪力。
(2)上下角钢连接用上下角钢连接的节点中,受拉一侧的连接角钢在弯矩作用下,不仅竖肢变形,水平肢也变形。
因此,角钢连接的刚度比端板者稍低。
连接性质的划分应由下列三项指标来表征:抗弯刚度,转动刚度,延性(转动能力)。
&&& 抗弯承载力是连接强度的主要项目,此外还有抗剪强度。
刚性连接从理论上来说,承受弯矩和剪力的能力应该不低于梁的承载能力,亦即不低于梁的塑性铰弯矩和腹板全塑性剪力。
地震区的框架应该要求更高,体现“强连接-弱构件”的原则。
对于柔性连接则只要求其抗剪能力。
半刚性连接介于刚性和柔性连接之间,必须具有一定的抗弯能力。
&& 连接的转动刚度由弯矩-转角曲线的斜率来体现,它不是常量,转动刚度对框架变形和承载力都有影响。
对变形的影响需要结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分析。
为此,应考察连接的初始刚度或标准荷载作用下的割线刚度。
刚性连接的刚度,理论上需要达到无限大,但实际上只要达到一定的限值就可以看作是刚性连接,问题在于如何从数量上做出界定。
&&& 转动能力属于延性指标,塑性设计的框架要求塑性铰部位有一定转动能力,以便后续的内力重分布能够出现。
&&& 1.刚性连接这种构造假定梁柱连接有足够的刚性,梁柱间无相对转动,连接能承受弯矩。
钢结构节点连接手册

钢结构节点连接手册(原创版)目录一、钢结构节点概述1.节点的定义与分类2.节点在钢结构中的重要性二、钢结构节点设计要点1.节点的刚接与铰接2.节点板的选型与设计3.端头板、轴承、角码、套筒等构件的选择与设计4.节点的构造规定、构造图例、计算例题及计算图表三、钢结构节点设计手册1.《钢结构连接节点设计手册》简介2.《单层网壳嵌入式毂节点探析》研究3.钢结构连接节点设计手册的实际应用正文一、钢结构节点概述钢结构节点是指钢结构中两个或多个构件连接的地方,是钢结构工程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根据连接方式的不同,节点可以分为刚接和铰接两种类型。
在钢结构设计中,节点的处理对于整个结构的稳定性、承载力和使用寿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钢结构节点设计要点1.节点的刚接与铰接在钢结构设计中,节点的刚接与铰接是非常重要的设计参数。
结构工程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刚接或铰接方式。
刚接节点要求构件之间具有足够的刚度,使得节点能够承受较大的弯矩和剪力;而铰接节点则允许构件之间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旋转,具有较好的柔韧性。
2.节点板的选型与设计节点板是钢结构节点中的关键构件,它的选型和设计直接影响到整个节点的性能。
在节点板设计中,需要考虑材质、尺寸、形状等因素,以满足强度、刚度和疲劳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3.端头板、轴承、角码、套筒等构件的选择与设计在钢结构节点设计中,除了节点板外,还需要考虑端头板、轴承、角码、套筒等构件的选择与设计。
这些构件的选型和设计需要结合实际工况和设计要求,以确保节点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4.节点的构造规定、构造图例、计算例题及计算图表在钢结构节点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关的构造规定和标准。
同时,为了便于设计和施工,需要提供构造图例、计算例题和计算图表等参考资料。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理解节点的设计原理和方法,从而确保节点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钢结构节点设计手册1.《钢结构连接节点设计手册》简介《钢结构连接节点设计手册》是一本关于钢结构节点设计的专业书籍,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钢结构水平支撑节点处理_概述及说明

钢结构水平支撑节点处理概述及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对钢结构水平支撑节点处理进行深入探讨和说明。
水平支撑节点作为钢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稳定结构和抵御水平荷载的关键任务。
合理有效的水平支撑节点处理对于确保钢结构整体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文章主要包括引言、钢结构水平支撑节点处理、水平支撑节点的分类与应用场景、节点处理方法综述与比较分析以及结论与展望五个部分。
通过这样的组织结构,我们将全面介绍水平支撑节点的背景和意义,节点设计原则,常见处理方法,分类与应用场景以及不同方法之间的优缺点比较。
1.3 目的本文旨在系统地概述和说明钢结构水平支撑节点处理的相关内容,并对各种处理方法进行评估和比较。
通过深入研究不同应用场景下的节点需求,并总结传统方法和新兴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我们希望为实际工程提供指导原则和建议,并为未来研究方向展望提供参考。
以上为“1. 引言”部分的概述和说明,详细内容请根据需求进一步展开描述。
2. 钢结构水平支撑节点处理2.1 背景和意义钢结构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和桥梁工程领域的重要结构形式。
水平支撑节点在钢结构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有效传递和分散结构的垂直和水平荷载,提高整体刚度和稳定性。
因此,在钢结构设计和施工中,对水平支撑节点的处理至关重要。
2.2 节点设计原则在进行钢结构水平支撑节点的设计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节点设计应符合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要求,保证节点在承受力的同时不发生过大的变形或破坏。
其次,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考虑施工可行性、成本效益、维修方便性等因素。
最后,需要根据具体项目需求选择适当的优化方案,使得节点设计既满足功能要求又兼顾经济效益。
2.3 常见节点处理方法针对水平支撑节点的处理,现有的常见方法包括:焊接连接、螺栓连接、榫卯连接等。
焊接连接是一种常用且简便的处理方式,可以通过焊接将节点连接在一起,具有较高的刚性和强度。
螺栓连接则通过螺栓将节点固定在一起,可以方便拆卸和调整。
钢结构(柱脚)刚接与铰接的区别-推荐下载

刚性连接与铰性连接钢结构中,梁与柱的连接通常采用3种形式,柔性连接(也称铰接)、半刚性连接和刚性连接。
在工程实践中,如何判别一个节点属于刚性、半刚性或铰接连接主要是看其转动刚度,刚性连接应不会产生明显的连接夹角变形,即连接夹角变形对结构抗力的减低应不超过5%。
半刚性连接则介于二者之间。
梁柱的半刚性连接可以采用在梁端焊上端板,用高强螺栓连接,或是用连于翼缘的上、下角钢和高强螺栓。
其设计要求如下:(1)端板连接在端板连接节点中力的传递可将梁端弯矩简化为一对力偶,拉力经受受拉翼缘传递。
受拉螺栓对受拉翼缘对称布置。
压力可以通过端板或柱翼缘承压传递,压力区螺栓可少量设置,并和受拉螺栓一起传递剪力。
(2)上下角钢连接用上下角钢连接的节点中,受拉一侧的连接角钢在弯矩作用下,不仅竖肢变形,水平肢也变形。
因此,角钢连接的刚度比端板者稍低。
连接性质的划分应由下列三项指标来表征:抗弯刚度,转动刚度,延性(转动能力)。
&&& 抗弯承载力是连接强度的主要项目,此外还有抗剪强度。
刚性连接从理论上来说,承受弯矩和剪力的能力应该不低于梁的承载能力,亦即不低于梁的塑性铰弯矩和腹板全塑性剪力。
地震区的框架应该要求更高,体现“强连接-弱构件”的原则。
对于柔性连接则只要求其抗剪能力。
半刚性连接介于刚性和柔性连接之间,必须具有一定的抗弯能力。
&& 连接的转动刚度由弯矩-转角曲线的斜率来体现,它不是常量,转动刚度对框架变形和承载力都有影响。
对变形的影响需要结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分析。
为此,应考察连接的初始刚度或标准荷载作用下的割线刚度。
刚性连接的刚度,理论上需要达到无限大,但实际上只要达到一定的限值就可以看作是刚性连接,问题在于如何从数量上做出界定。
&&& 转动能力属于延性指标,塑性设计的框架要求塑性铰部位有一定转动能力,以便后续的内力重分布能够出现。
&&& 1.刚性连接这种构造假定梁柱连接有足够的刚性,梁柱间无相对转动,连接能承受弯矩。
刚接与铰接

刚接与铰接钢结构中,梁与柱的连接通常采用3种形式,柔性连接(也称铰接)、半刚性连接和刚性连接。
在工程实践中,如何判别一个节点属于刚性、半刚性或铰接连接主要是看其转动刚度,刚性连接应不会产生明显的连接夹角变形,即连接夹角变形对结构抗力的减低应不超过5%。
半刚性连接则介于二者之间。
梁柱的半刚性连接可以采用在梁端焊上端板,用高强螺栓连接,或是用连于翼缘的上、下角钢和高强螺栓。
其设计要求如下:(1)端板连接在端板连接节点中力的传递可将梁端弯矩简化为一对力偶,拉力经受受拉翼缘传递。
受拉螺栓对受拉翼缘对称布置。
压力可以通过端板或柱翼缘承压传递,压力区螺栓可少量设置,并和受拉螺栓一起传递剪力。
(2)上下角钢连接用上下角钢连接的节点中,受拉一侧的连接角钢在弯矩作用下,不仅竖肢变形,水平肢也变形。
因此,角钢连接的刚度比端板者稍低。
连接性质的划分应由下列三项指标来表征:抗弯刚度,转动刚度,延性(转动能力)。
抗弯承载力是连接强度的主要项目,此外还有抗剪强度。
刚性连接从理论上来说,承受弯矩和剪力的能力应该不低于梁的承载能力,亦即不低于梁的塑性铰弯矩和腹板全塑性剪力。
地震区的框架应该要求更高,体现“强连接-弱构件”的原则。
对于柔性连接则只要求其抗剪能力。
半刚性连接介于刚性和柔性连接之间,必须具有一定的抗弯能力。
连接的转动刚度由弯矩-转角曲线的斜率来体现,它不是常量,转动刚度对框架变形和承载力都有影响。
对变形的影响需要结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分析。
为此,应考察连接的初始刚度或标准荷载作用下的割线刚度。
刚性连接的刚度,理论上需要达到无限大,但实际上只要达到一定的限值就可以看作是刚性连接,问题在于如何从数量上做出界定。
转动能力属于延性指标,塑性设计的框架要求塑性铰部位有一定转动能力,以便后续的内力重分布能够出现。
1、刚性连接这种构造假定梁柱连接有足够的刚性,梁柱间无相对转动,连接能承受弯矩。
铰支连接这种构造假定结构承受重力荷载时,主梁和柱之间只传递垂直剪力,不传递弯矩。
钢结构的“刚接”和“铰接”区别

刚性连接与铰性连接钢结构中,梁与柱的连接通常采用3种形式,柔性连接(也称铰接)、半刚性连接和刚性连接。
在工程实践中,如何判别一个节点属于刚性、半刚性或铰接连接主要是看其转动刚度,刚性连接应不会产生明显的连接夹角变形,即连接夹角变形对结构抗力的减低应不超过5%。
半刚性连接则介于二者之间。
梁柱的半刚性连接可以采用在梁端焊上端板,用高强螺栓连接,或是用连于翼缘的上、下角钢和高强螺栓。
其设计要求如下:(1)端板连接在端板连接节点中力的传递可将梁端弯矩简化为一对力偶,拉力经受受拉翼缘传递。
受拉螺栓对受拉翼缘对称布置。
压力可以通过端板或柱翼缘承压传递,压力区螺栓可少量设置,并和受拉螺栓一起传递剪力。
(2)上下角钢连接用上下角钢连接的节点中,受拉一侧的连接角钢在弯矩作用下,不仅竖肢变形,水平肢也变形。
因此,角钢连接的刚度比端板者稍低。
连接性质的划分应由下列三项指标来表征:抗弯刚度,转动刚度,延性(转动能力)。
抗弯承载力是连接强度的主要项目,此外还有抗剪强度。
刚性连接从理论上来说,承受弯矩和剪力的能力应该不低于梁的承载能力,亦即不低于梁的塑性铰弯矩和腹板全塑性剪力。
地震区的框架应该要求更高,体现“强连接-弱构件”的原则。
对于柔性连接则只要求其抗剪能力。
半刚性连接介于刚性和柔性连接之间,必须具有一定的抗弯能力。
连接的转动刚度由弯矩-转角曲线的斜率来体现,它不是常量,转动刚度对框架变形和承载力都有影响。
对变形的影响需要结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分析。
为此,应考察连接的初始刚度或标准荷载作用下的割线刚度。
刚性连接的刚度,理论上需要达到无限大,但实际上只要达到一定的限值就可以看作是刚性连接,问题在于如何从数量上做出界定。
转动能力属于延性指标,塑性设计的框架要求塑性铰部位有一定转动能力,以便后续的内力重分布能够出现。
1.刚性连接这种构造假定梁柱连接有足够的刚性,梁柱间无相对转动,连接能承受弯矩。
铰支连接这种构造假定结构承受重力荷载时,主梁和柱之间只传递垂直剪力,不传递弯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钢结构工程中,什么叫刚接什么叫铰接二者分别适用那。
上面的回答不正确哦。
要是群栓那也是刚接的。
所谓刚接,就是节点部分的各构件是固定死的,不能相对活动。
铰接就是节点通过销轴, 单个螺栓,球形节点,等可以活动的东西连接的。
连接之后,连接的各部件之间是可以活动的。
刚接:焊接,铰接:用螺丝,最简单的回答。
详细的也想不起来。
原材料商情
钢结构里怎样区分刚接和铰接详细?
在工程实践中,如何判别一个节点属于刚性、半刚性或铰接连接主要是看其转动刚度,
刚性连接应不会产生明显的连接夹角变形,即连接夹角变形对结构抗力的减低应不超过5%。
半刚性连接则介于二者之间。
梁柱的半刚性连接可以采用在梁端焊上端板,用高强螺栓连接,或是用连于翼缘的上、下角钢和高强螺栓。
其设计要求如下: (1)端板连接在端板连接节点中力的传递可将梁端弯矩简化为一对力偶,拉力经受受拉翼缘传递。
受拉螺栓对受拉翼缘对称布置。
压力可以通过端板或柱翼缘承压传递,压力区螺栓可少量设置,并和受拉螺栓一起传递剪力。
(2)上下角钢连接用上下角钢连接的节点中,受拉一侧的连接角钢在弯矩作用下,不仅竖。
高手指点一下:钢结构主梁与次梁应该是交接还是刚接啊。
钢结构主次梁通常用铰接的,也就是连接腹板即可。
如果要刚接,最简单的方法是次梁直接搁置在主梁上面,再用加劲板加强一下,缺点是梁高叠加了,建筑师多半不能容忍。
至于如混凝土梁一样保持梁面同高的前提下做刚接,那是很麻烦的,质量也难以保证。
关于你说的和原混凝土结构的连接。
钢梁和原混凝土柱做刚接非常困难,你打算怎么做节点才能保证弯矩的传递呢我能想到的只有用钢板做一个套箍整个把这个节点部位的混凝土柱箍住,这个套箍延伸出一小段钢梁,这延伸段再和你的钢梁连接,翼缘用外贴加劲板,腹板螺栓拴住。
最好全部采用铰接,可以省事很多。
钢梁与原混凝土柱的铰接节点很好处理:在原柱子上做个钢牛腿。
tumblr?都可以,还是看你自己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我个人趋向于铰接! 铰接多啊实际工程中无处不在啊对于施工很便捷的
建筑钢结构中,关于刚接和铰接的详细定义是什么 - 已解决。
最佳答案1:刚接就是把两跟杆件死死的焊在一起,刚接可以传替力矩。
铰接就是用一个可以转动的螺丝把两个刚体连接起来,铰接不可以传替力矩。
最佳答案2:如果仅从力学角度分析,刚接是能限制节点的移动和转动,并且保证变形后相连的杆件相互之间的角度不变,而铰接是相连的构件能产生一定的转角,不限制转动,只限制移动
两跨钢构中间钢柱与钢梁定义为铰接还是刚接 - 已解决 - 搜。
同意板凳意见。
所谓刚接与铰接,都是计算模型中对实际支承情况的一种合理的抽象;计算简图应与实际结构相符,否则其结果误差会很大。
此外,在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设计者主观上的意愿,即你想怎样处理这个结点问题。
采用刚接也好,铰接也罢,必须有相应的构造措施来予以保证,使结构的实际受力状态能与你设计采用时的状态相符合,即你的意愿是可以保证实现的。
撸主的意思,边跨是铰接吗,求解释问题没说明白,没法说刚接铰接哪个好。
但是一个原则:计算简化的模型要和实际受力情况一致。
一般多是做成铰接的,,,可以经济点,,,,, 有吊车时不建议用铰接。
刚接或铰接还是综合比较用哪个。
钢结构桁架在工程中为什么都是是刚接?
钢桁架各杆件的截面形心轴线应在节点处交汇于一点,内力计算一般按铰接桁架进行。
当桁架只承受节点荷载时,所有杆件只受轴心拉力或压力;如在杆件节间内也承受荷载,则该杆件将同时受弯。
钢桁架杆件一般较细,布置节点时应尽量避免或减小局部弯矩。
对杆件截面高度与长度比值较大的钢桁架,必要时应考虑节点刚性引起的杆件次应力。
钢桁架之所以按铰接计算是因为其杆件比较细长,节点刚性引起应力较小,忽略不计。
焊接只是节点的连接形式,与刚接不是对等的概念。
理论上按刚接计算比按铰接计算承载力可能略高。
(按刚接计算,必然有弯矩存在,相同截面的情况下,对杆件受力不利,要加大截面。
因此是否最优不得而知。
是的,刚接比铰接承载力更高
钢结构同原混凝土结构框架连接,是采用铰接好还是刚接好_。
这种情况,两者都不好,最好的是完全脱开。
实在脱不开,必须二选一时,铰接相对好些。
刚接好铰接要好一些吧!一个混凝土,一个钢材,怎么可能能很好的连接在一起还不如铰接的好。
铰接好
钢结构工程甚么叫铰椄刚椄。
?
铰接就是铰链连接,这类连接被连接件可以相对转动,不能移动。
刚接——刚性连接的简称。
被连接件没有相对运动,只能1起运动。
例如:焊接、螺栓连接等。
如何判断钢结构节点是刚接还是铰接如下图钢梁跟钢柱都。
区分刚接、铰接只是为了简化计算,实际上没有绝对的铰结和刚接关于刚接:作为构件的刚性节点,从保持构件原有的力学特性来说,在连接节点处应保证其原来的完全连续性,能传递弯矩关于铰接:顾名思义,理论上来说是完全不能承受弯矩的连接节点,因而一般不能用于构件的拼接连接;铰接节点通常只用于构件的端部的连接,比如柱脚和梁的端部连接。
但是在实际工程中,作为铰接节点,其特性并非完全铰接,只是抗弯刚度远低于构件的抗弯刚度,因而在实际工程中吧他视做铰接来处理,这是简便可行的。
一般来说,如果节点是焊接的话,都简化为刚接节点
钢结构设计中柱子一端铰接一端刚接,计算高度系数多少_。
最佳答案1:这个分为无侧移框架柱和有侧移框架柱两种情况!无侧移框架柱计算长度系数查钢结构规范为有侧移框架柱计算长度系数查钢结构规范为最佳答案2:假如钢柱与基础刚接,与梁铰接,等截面柱的话长度系数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