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
北京顺义2024年中考语文模试卷含解析

北京顺义2024年中考语文模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积累1.下列对古诗词的赏析,有错..的一项是()A.范仲淹的《渔家傲》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作为全词的核心句,词人在这里从反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的矛盾:思乡之情与戍边之责。
B.李清照的《渔家傲》中“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写梦中所见景象,用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一个似梦似幻、美妙神奇、富有浪漫色彩的境界。
C.《满江红》中“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一句,通过身与心的对比与反衬,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巾帼豪情壮志。
D.《十五从军行》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朴,以哀景写哀情,生动传神的描绘出主人公家破人亡的凄凉遭遇。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
B.2018年4月4日,快递小哥雷海为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决赛中夺冠,给我们最深的启示是:成功没有秘.诀.,只有不懈的坚持和努力。
C.南沙大桥两座主桥轻盈飘逸、风格统一,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勘称巧妙绝伦....。
D.他的想象力非常丰富,物理课堂上经常高谈..,同学们对她佩服得五体投地。
..阔论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海外网文章指出,如今有的领导干部喜欢到处卖弄笔墨,其实胸无城府....,让人联想起鲁迅笔下那些不学无术、附庸风雅的“清国留学生”。
2024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顺义区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练习(二)语文试卷一、基础·运用(13分)学校组织同学们参观运河博物馆,开展以“漕运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活动。
你所在的小组负责编写研学手册,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用正楷字书写“览漕运文物,阅千年运河”这几个字,作为手册封面的标题。
(1分)板块(一):同学们借助文史知识整理“漕运概况”,对有些内容不确定,请你完成题目。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①句中的“在”字应该删掉。
B.③句中“依赖”可以用“依附”替换。
C.④句中“壮丽盛景”的字形写法正确。
D.⑤句中“不可胜计”与“数不胜数”意思接近,都可使用。
3.下面这个句子放在文中的位置最合适的一项是(2分)运河沿线城市的历史发展都与水密切相连。
A.放在②③句之间B.放在③④句之间C.放在④⑤句之间D.放在⑥句前面板块(二):同学们对漕运过程中验粮和称重的文物好奇,作了如下记述,请你完成题目。
检验漕粮每年都有大量来自南方的漕粮经过运河来到北京通州石坝码头,再由受坐粮厅委托的“军粮经纪”查验合格后才能交卸入粮仓。
“军粮经纪密符扇”(图a)由此出现,它是清朝为防止军粮经纪人在漕粮验收转运期间作弊牟利而创造的。
密符好像现在的“二维码”,其造型简单、似书似绘,且唯一专用,是经纪身份的标识;图形由担任军粮经纪的人自己创制,保密程度高。
军粮经纪检验完粮食后会将漕粮装袋,然后在袋子上用炭画出自己的密符。
密符扇和军粮经纪人登记册均只有一份,在巡仓御史手中。
巡仓御史在抽查时,若发现有漕粮存在质量问题,会查出军粮经纪人的真实姓名,严厉惩处。
验粮官要使用一个验粮盘(图b)查看漕粮的质量。
这件验粮盘为杉木制,呈①斗①在.古书《说文解字》解释“漕”字:漕,水运谷也。
②漕运就是利用水道(河道和海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以供应京城或接济军需的一种专业运输。
相关的词语有“漕船”“漕粮”“漕夫”等。
③中国盛产粮食的地方大多在江淮地区,明清时期把江淮流域征收的粮食调运到北方的京城主要依赖..运河。
2023北京顺义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学校顺义区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二次统一练习语文试卷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1.本试卷共10页,共五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知/尸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过签字笔作答。
生2.在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准考证号。
须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5.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2分)时光茬蒋,岁月如梭,我们的初中生活就要结束了。
在初中生活的最后一个学期,全班同学分工合作,制作一本班史、一本相册、一本留言簿,为三年的青春时光留下一份永久的纪念,请你参与相关活动。
1.下面是班史"序言”中的部分内容,请你阅读后完成(1)-(4)题。
一张毕业照,一本留言簿,一箱沉甸甸的书,这就是我们三年来全部的财富。
倘使有一张足够大的内存卡,我会把这三年的时光都存储下来,分分秒秒,点点滴滴。
曾经在月下偷豆【甲】掘蚳蜊钓虾的“双喜”们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突然间长大坚强的"杜小康”。
为了父亲的"背影”,为了门前的“台阶",也为了"藤野先生”们批改过的一份份试卷,我们累并充实着。
三年的时光我们匆忙走过。
我们流过泪,却伴着欢声笑语【乙】我们踏着荆棘,却嗅得万里花香。
我们用勤奋和智慧创造了一次又一次辉煌,我们用梦想和青春编织了这温馨绚丽的初中生活。
教室墙上的那副对联"拼一个春夏秋冬,换一生无怨无悔【丙】我们曾试图把下联对得更工整些,但至今仍没想出来。
所以,生命中注定是要有一些遗撼和没荽,只有如此,生命才显得更完整,更强大。
(1)对文段中加点字词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2分)A.“存储"一词使用不当,因为内存卡只能存储数据,不能存储时光。
B."荆棘”在这里指的是生活或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C.”遗撼"一词中的"撼“书写有误,应该是"遗憾"。
D.“没落”有"衰败"的意思,用在这里不恰当,可以改为“失落”。
(2)在文段仰】【乙】【丙】处填入标点符号,恰当的一项是(2分)A.【甲】,【乙】,【丙】。
北京市顺义区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2)含解析

北京市顺义区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2)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草房子》中的纸月文静秀气,是一个懂事的女孩,并写得一手好字。
B.《三国演义》夷陵之战中,鲁肃与刘备相持七八个月后,最终于夷陵一带大败蜀汉军。
C.《简·爱》中女主人公的成长经历,表现出她对自由、幸福、爱的渴念和追求。
D.《老人与海》中狮子代表着一种梦想和激情,代表着战胜命运的勇气和得到胜利的尊严。
【答案】B【解析】【详解】B“鲁肃与刘备相持七八个月后”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
“鲁肃”应改为“陆逊”。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
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为了给关羽报仇,挥兵攻打东吴孙权,气势强劲。
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称臣,避免两线作战,一面任命陆逊为总指挥率军应战。
陆逊与刘备相持七八个月后,最终于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
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时代变迁,科技发展,读屏和读书两种阅读方式并存,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多元化的阅读时代。
B.近年来,随着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南河和西河污染问题也日渐严重,因此恢复两河生态功能间不容...发.。
C.随着“国学热”的升温,文言文阅读品类增多,但图书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译作更是言不及义...。
D.梦想似乎近在咫尺,偏偏又是那么可望而不可即......,生活多么矛盾啊,而他必须在这矛盾中寻找平衡。
【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B.“间不容发”,两物之间容不下一根头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
用在此句不符合语境,可用“刻不容缓”。
【点睛】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北京市顺义区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二月模拟试卷含解析

北京市顺义区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二月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形全都正确的一项A.束缚.(fù)端详.(xiáng)空穴.来风(xuè)屈.指可数(qū)B.重创.(chuāng)溶.化(róng)咎.由自取(jiù)毛遂.自荐(suì)C.物侯.(hòu)颤.抖(chàn)一筹.莫展(chóu)悬梁刺股.(gǔ)D.症.结(zhèng)脂.肪(zhī)金碧.辉煌(bì)呕.心沥血(ǒu)【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A.空穴来风(xuè)-(xué);B.正确;C.物侯-物候;D.症结(zhèng)-(zhēng)。
据此,答案为B。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蛊惑矜持待价而沽如释重负B.嘹亮抽噎不屑置辨鸿篇巨制C.分泌丘壑顶礼膜拜相题并论D.隔膜遣责余音绕梁瞠目结舌【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词语中没有错别字。
B不屑置辩。
C相提并论。
D谴责。
二、名句名篇默写3.默写。
知否,知否?__________。
(李清照《如梦令》)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草枯鹰眼疾,__________。
(王维《观猎》)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孔孟论学》复行数十步,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答案】(1)应是绿肥红瘦(2)枯藤老树昏鸦(3)雪尽马蹄轻(4)学而不思则罔(5)豁然开朗【解析】【详解】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
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
“瘦”“藤”“鸦”“蹄”“罔”“豁然”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2021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附答案详解)

2021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1.同学们在传承革命精神的实践活动后,精神受到了洗礼,纷纷在微信评论空间写下自己的感受。
你认为其中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邵飘萍是一个具有热烈理想和优良品质的战士,他手下的笔好似一杆扎向敌人的枪。
B. 历史将永远记住李大钊!他宛如一位撞钟人,撞响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黎明的晨钟。
C. 革命者忠诚爱国,让我联想到唐代文天祥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 这次活动使我更加理解了艾青在《我爱这土地》中的诗句:“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2.默写。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______ ,回也不改其乐。
(《<论语>十二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______ 。
(《答谢中书书》)古代诗文中,有很多语句表达了对国家尽忠尽责的情感,如《出师表》中有“受命以来,______ ,恐托付不效”;《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有“______ ,赢得生前身后名。
”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3.在阅读名著时,我们需要对作品思考、质疑,带着问题阅读,可以读出文字背后的内在含蕴,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请你结合阅读过的名著,举例说明你是用什么问题引领自己阅读的。
(100字左右)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24.0分)4.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随着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排放增多,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如生物多样性锐减、酸雨、赤潮等全球性自然灾害频发。
为此,我国政府提出将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
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势必会带来碳排放的问题。
那么如何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把这些排放的二氧化碳吸收掉?科学家们提出了“碳中和”这一概念。
语文(北京卷)-模拟试卷: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全解全析)

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北京卷)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考生须知:1. 本试卷共10页,共五道大题,27道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 在试卷和草稿纸上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
3. 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 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3分)为了传承汉字文化,我校初一年级将开展“畅游汉字王国”的主题活动。
年级将要布展一面文化墙,请你参与各板块的筹备工作,完成下面小题。
第一板块:谈“心”“心”字是一个象形字,中间是心脏,外部的一圈儿则是心包络。
后经引申,“心”还用来表示思虑。
于是古人用心来代指大脑,创造了很多心字底和竖心旁的字,来表示与心理活动有关的事情。
比如,常说的“思想”,西方人认为取决于头脑,而我们的先人则认为其来源于“心”。
意志源于心,感恩源于心,sǒng yǒng也源于心;憧憬源于心,愉悦源于心,慷慨也源于心,所以,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心主神志....的观念。
1.同学们给“心”字的不同书体制作标签,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甲】【乙】【丙】【丁】A.【甲】行书【乙】篆书【丙】隶书【丁】楷书B.【甲】行书【乙】篆书【丙】楷书【丁】隶书C.【甲】篆书【乙】行书【丙】楷书【丁】隶书D.【甲】篆书【乙】行书【丙】隶书【丁】楷书2.请根据文中的拼音,将所对应的汉字依次工整地书写下来。
(1分)3.有同学对“心主神志”不甚理解,请你结合语段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解释。
(2分)第二板块:说“中”“中”,是一个顶级汉字。
为什么这样说呢?一方面,商朝人把自己居住的地域看作是被周围国家围绕的世界中心,故在殷墟出土的甲骨上,多有“立中”的字眼,它【甲】体现了华夏人对世界的最早看法。
另一方面,甲骨文的“中”字像极了一面随风飘扬的旗帜。
顺义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装腔作势(zhāng)B. 呼啸山庄(xiào)C. 碌碌无为(wéi)D. 雕梁画栋(liáo)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争取早日成才。
B. 通过这次参观,使我对我国的航天事业有了更深的了解。
C. 她在比赛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这充分体现了她的刻苦努力。
D. 我对他的帮助感到非常高兴,他也很感激。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我喜欢读书,尤其喜欢看小说,它让我领略了不同的世界。
B. 他喜欢运动,比如:打篮球、踢足球、游泳。
C. 他说:“我已经完成了作业,可以去图书馆了。
”D. 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
4. 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她平时成绩优秀,这次考试却名落孙山。
B. 那个老爷爷对小区的环境卫生非常负责,经常看到他打扫的身影。
C. 他的演讲声情并茂,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D. 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
5.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座大楼就像一座巍峨的巨人,矗立在城市的中心。
B. 夜晚的星空,繁星点点,像一颗颗闪亮的钻石。
C. 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让人感到宾至如归。
D. 那只小鸟在树枝上欢快地歌唱,仿佛在告诉我们春天的到来。
二、现代文阅读(4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在一个宁静的村庄里,住着一位年迈的老人。
他名叫张伯,是这个村庄的村长。
张伯是一位勤劳、善良的人,他总是关心村民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有一天,村里发生了一件大事。
村里的水库突然发生了渗水,如果不及时修复,整个村庄都将面临被淹没的危险。
张伯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组织村民们一起抢修水库。
在抢修过程中,张伯不顾自己的身体,一直坚守在水库边。
他组织村民们分成几个小组,有的负责挖沟排水,有的负责修补漏洞,有的负责搬运物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共12分。
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庇护(bì)巢穴(xué)胆怯(qiè)迫不得已(pǒ)B.翘首(qiào)琐屑(xiè)解剖(pōu)惩恶扬善(chénɡ)C.倔强(jué)呜咽(yè)机械(jiè)刚正不阿(ē)D.堤岸(dī)踱步(duó)谋略(móu)忍俊不禁(jīn)2.对下列各组词语中两个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巧妙绝伦络绎不绝解释:两个“绝”字意思不同,“巧妙绝伦”的“绝”是“独一无二”的意思,“络绎不绝”的“绝”是“断绝”的意思。
B.锐不可当首当其冲解释:两个“当”字意思相同,都是“抵挡”的意思。
C.自强不息息息相关解释:两个“息”字意思不同,“自强不息”的“息”是“停止”的意思,“息息相关”的“息”是“呼吸”的意思。
D.一劳永逸闲情逸致解释:两个“逸”字意思相同,都是“安乐”“安闲”的意思。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你现在就为几千万年以后才有可能出现的天体变化担心,岂非杞人忧天?B.北京小吃举世闻名,在此谈吃,要谦虚点,切不可班门弄斧,贻笑大方。
C.昨天足球赛中他一人进了两球,今天眼里就没有别人了,真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D.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进入决赛的选手更要认真对待,不可掉以轻心。
4.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
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
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 , ,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A.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B.探求新事物,使自己学识渊博的态度和意识C.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的态度和意识D.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5.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环境灾害是没有国界的。
B.是否多读书,也是提高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
(逻辑错误,前后不对应)C.他与其去网上聊天,也不愿和同学们打个招呼。
(误用关联词语)D.通过综合性学习,使我们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提高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根据语言环境,填在横线上表达效果最好的一项是戏曲中最让我动情的是河北梆子,苍凉高亢,嘶喊哭号,大吵大闹,如醉如痴。
哦,我的燕赵故乡,你太压抑,又太奔放,你太古老,又太孩子气了。
A.强刺激的河北梆子,是我们土生土长的“滚石乐”。
B.强刺激的河北梆子,是我们土生土长的“滚石乐”吗?C.强刺激的河北梆子,不能说是我们土生土长的“滚石乐”。
D.强刺激的河北梆子,这不就是我们土生土长的“滚石乐”吗?二、填空(共8分)7.默写(5分)①最爱湖东行不足,。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分)②,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1分)③我欲乘风归去,,高处不胜寒。
(苏轼《水调歌头》)(1分)④《陋室铭》一文中描写陋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的语句是:,。
(2分)8.名著阅读(3分)《论语》是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是过去蒙童教育的必读、必背之书。
书中很多章节讲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了之间的辩证关系;“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则强调了学习时的重要性。
三、综合性学习(共10分)烟草被称为现代社会最可怕的“瘟疫”,这个瘟疫一点点损害着人们的健康。
早在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将每年的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呼吁人们远离香烟,健康生活。
请你也参加到学校的“远离香烟,做健康少年”的活动中来。
9.请你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根据这两则材料的内容概括出吸烟的危害。
(4分)【材料一】香烟燃烧时所产生的烟雾中含有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烟碱、亚硝胺等2000余种有害成分,会损伤正常细胞,可形成癌症。
据实验研究表明,一支香烟的烟碱可使一只白鼠致死,20支香烟的烟碱可毒死一头牛。
法国国家卫生和医学研究院专家塞弗兰•萨比亚研究证明:“中年烟民的记忆力和推理能力下降与吸烟行为有关。
有调查显示,在家中被动吸烟者占67.l%,在工作场所或其它公共场所遭受被动吸烟的占14.44%。
被动吸烟者发生心脏疾病的风险提高了25%~30%,发生肺部疾病的风险提高了20%~30%。
【材料二】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各生理系统、器官都尚未成熟,其对外界环境的有害因素的抵抗力较成人弱,易于吸收毒物。
吸烟使青少年易感染致病细菌,导致脑膜炎、毒血症、肺炎和耳病的几率比不吸烟者高4倍多。
烟草中的神经毒素尼古丁,主要侵害人的神经系统,损害大脑,使思维变得迟钝。
青少年长期吸烟必然会使学习成绩下降。
答:10.下面是这次活动的宣传语,请你任选其中的一句,根据上句的内容、句式、字数,完成下句。
(3分)①拒绝烟草,②摒弃吸烟陋习,③远离烟草,拒吸第一支烟;,11.班委会打算就中学生吸烟心理召开一个辩论会,请你结合《青少年吸烟心理分析》拟定3个辩论的题目。
(3分)青少年吸烟心理分析审美观的异化:中学生追求“酷”和“帅”,在有些学生的心目中,发型服装怪异,嘴上叼着香烟才是最“酷”最“帅”的偶像级形象。
从众心理:随着身心的逐渐发育成熟,中学生处处想以成人自居,看到许多长辈吸烟饮酒,便认为“吸烟饮酒是一种成熟的标志”,于是模仿起来。
特别是当看到一些自己的同学也有这种行为时便更觉得如果自己不会就很不够成熟,很没有面子。
而这种吸烟行为又以几个同学一起聊天时或同学聚会时发生的最多。
好奇心理:看到别人吞云吐雾,怡然自得,有时又觉得叼上一只烟挺好玩的,便亲自体验一回活神仙的滋味。
从他心理:中学生重友情讲义气,朋友都抽烟,若自己不应酬,便觉得掉价,于是在你来我往中就抽上了。
逆反心理:有些学生逆反心理很强,你越是劝阻,他越是跃跃欲试。
寻求解脱:一些学生在学习上和生活中受到挫折,就借饮酒抽烟来寻求解脱,以此来消愁解忧,逃避现实,或满足一时的乐趣、剌激,以获得充实感。
答:①②③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④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2.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①遂许先帝以驱驰②以彰其咎1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4分)①庶竭驽钝,攘除奸凶翻译:②咨诹善道,察纳雅言翻译:14.选段中诸葛亮“报先帝而忠陛下”的原因是什么?(4分)答:五、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阅读《草色遥看近却无》,完成下列各题。
(14分)草色遥看近却无韩少华①迎着早晨的轻寒,或野游,或山行,多么好啊。
也许,早春的景色过于素淡了;可也正因为还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更宜于漫步、沉思。
②趁个假日,我出了城,径自寻春去了。
“山带去年雪,春来何处峰?”眼前,蓟塞披沙,燕山负雪,可凭借什么去寻觅春天的第一双足迹?嗯,春的影子么,该是绿的。
如果找见了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那就一定是春天刚刚落脚的地方。
春天必在那里。
不上田间小路,我只朝旷野走去。
③微风挟着寒意,卷地而来。
这大概是朔气的余威了。
“燕北地寒生草迟”,低眉所见,尽是些隔冬的衰草;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即使有,怕也不易找见。
穿疏林,过小桥,桥下流水无声,慢吞吞的;仿佛刚才融没了最后一片残冰,那满怀凝冻的迟疑,还没散尽。
我不禁责怪起自已来:虽说早春之游,也未免太早了。
但是,既来之,则安之——走吧。
④渐渐的,云雾中的燕山越来越清晰了。
到了山脚下,有大石如卧,近前转身坐定了,无意间,向着来路抬头一望,怎么?小桥头,疏林边,那旷地上,竟泛出一片新绿!仔细看去,还含着几分鹅黄——好嫩,好新鲜。
可那旷地,分明是我才经过的,没见一芽新草,莫非不早不迟,正当我才上了小桥那阵儿,就在我背后,春天,悄悄儿飞落在林边了?我猛地站起来,朝着那片草色奔去。
小桥下,流水依然迟迟的;林边旷地,又在脚下了。
仍旧是几多衰草,一带疏林。
莫不是春天怕这里寒肃,刚落脚,竟又携着她那青青的影子,一同飞去了?⑤哦,这不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⑥重又跑回山脚下,大石跟前;转身再放眼望去,可不,那疏林边,草色依稀,似乎比刚才又浓了些,也扩展了些。
“草色遥看近却无”。
这早春草色,为什么只可遥看呢?回想一路所见,——是了,说是来寻春,却只低眉顺眼,眼界自然仅限于咫尺间了。
“燕草如碧丝”,走三五步难见一两芽,何况还有衰草杂陈呢。
若是放眼望去,那些萌芽,就算是一个个微绿的质点,那么,这十里平川,尽收眼底,那质点,也该不可胜数了。
无数个微绿的质点,横衍纵漫,就密了,草色也浓了——瞧那边,好一抹新绿。
衰草的憔悴,被欣欣然的生机淹没了。
这一霎间,我似乎寻到了春天的步履。
⑦真的,就连野游,都需要扬眉放眼,才能从无数点刚刚破土的萌芽上面,看到无边的春色。
那么,对于生活呢,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争的历程中,总会有阴霾、霜雪;但是,尽管朔气如磐,时间却没有一瞬的凝固。
“今朝腊月春意动”,这是诗意,也是万古不灭的规律。
而正当风雪弥天的时刻,谁能在胸怀深处寻到那最初的一抹新绿,用自已的心去暖和它,催促它,谁就会拥有一个芳草连天、艳阳满地的内心世界。
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
如果谁的内心的春光与大地上第一抹草色连成一片了,那就把步子迈得再大些。
这样的步子,每一落地,都会铿锵作响;路旁的花蕾呢,也将应声怒放。
⑧“明日岳阳楼上去,岛烟湖雾看春生。
”其实,探寻春天的讯息,又何必凭借什么绿色的影子呢;只需登上那足以远望的高处,透过千里平川的轻烟淡蔼,透过蒸腾着的青阳之气,就会感到,大地在急促地呼吸着——春天,正在大地的母腹里躁动。
⑨无边春色,已经从广阔的地平线上奔涌而来。
不过,绝不该停下步子,我知道,更引人的春景,还待继续探寻;它,正在前方等待着我。
15.本文作者写了寻春时所见所思,请结合文章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4分)视野所见所思(出城后)眼前蓟塞披沙,燕山负雪,一片衰草责怪自己春游太早(山脚下)回望来路①②③草色又浓了些,也扩展了④16.文中第⑦段划线语句“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这里的“春天”指的是什么?(3分)答:17.作者在“寻春”的过程中产生了什么体会?你从作者的体会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